职业素养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3:21: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素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馆员职业素养研究
职业素养对于任何一个职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办事效率以及内部风气等,任何一个用人单位对于职业素养的考核都应该作为着重点去看待,如果一个员工的思想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出现了或大或小的错误思想,对于整个企业来讲,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影响,关于职业素养的构建研究,要先从理论入手,由浅入深,最后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去,而研究如何构建馆员职业素养的问题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一、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构想
在探究职业素养构建之前,我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职业素养算得上是良好呢?”,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加以解决,那么就离我们原先的设想越来越近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我总结为以下几点:(一)团队精神,简单来讲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馆员必备的意识之一,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大局意识,那么消极怠工这样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了,因为团队中的每个都清楚的知道一个人的落后最终影响的是整个团队的进程。(二)精湛的业务技能,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一个人专业素质的一部分,要想培养起良好的职业素养就首先从基本条件上入手,试想,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具有协调组织能力,创新意识,那么,任何的工作中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这两种精神存在着相互统一性,只要职员能够具备这样的信念,在做工作时就会比别人更努力一点,这样职员就能在相互“竞争”中,革除思想上的惰性,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二、馆员职业素养的提高方法浅析
(一)领导的模仿效应。在任何的行业中,普通员工都是以领导为基准看齐的,就比如:一个领导每天能够坚持早到十分钟,一旦被普通的员工知道就一定会掀起一股早到的风气,普通员工会这样想“人家一个领导都这么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早点来”,这样一来,就是所谓的“先锋模范作用”了,生活中人们也总在像成功人士学习着,比如去看成功人士的演讲、书籍等等,那么在职场中,完全可以套用人们的心理,所以,要想培养普通馆员的职业素养就得首先去抓领导的职业素养,如果领导团队可以首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再通过模仿的作用传达到普通馆员的身上,这种做法就又省时又轻松。而这样的领导模范事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单单近现代来讲,“铁人”王进喜的敬业精神,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代表,无一不撑起了我们大中华的铮铮傲骨,我们都在像他们学习着,进步着。(二)加强道德文明规范。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归根结底是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文明,现实中不仅有法律在约束着人们,更是有道德的准绳在度量,培养馆员的荣辱意识,积极的开展教育培训,文化培训工作,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实际的可操作的计划,比如对于馆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操守规范化教育,在提高他们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相关课程以外,在配备一些奖励制度,比如在馆内进行定期的道德文明评选,全员参与投票,选出人们心中的优秀员工,由领导亲自为他们颁发奖金和荣誉个人奖状,让馆员感受到他们工作得到了认可,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三)完善考核制度。任何一个机构都需要配备与时俱进的管理考核条例,所谓“没有规律不成方圆”,只有制定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在原有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及创新,将每个馆员的日常工作的贡献进行标准的量化,根据每个馆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奖罚,严格落实好奖罚制度,提高他们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彻底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传统,让馆员感受到公平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才是真正调动馆员积极性的合理手段。(四)多一份关爱与理解。馆员对于档案整理这份工作有些许不耐烦是人之常情,在这一点上领导层应该给予适当的理解,而通过如果能改变传统的雇佣关系,让馆员能感觉到来工作像是回家一样,就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馆员的基本工资和福利是最直接的对于他们工作的肯定,从心里学的角度讲,领导层要想赢得“民心”,就必须做到“爱民如子”,适当增加对馆员的福利,比如安排定期的旅游,旅游的过程中,让馆员充分排解心中的工作压力,对于他们回归后的工作效率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这种外出游玩,既有利于馆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又可以极大促进团队之间的凝聚力,最终对于培养馆员对工作的认同感有很大的益处,只要给予馆员最真诚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就一定能激发他们无限的工作热情。
馆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集体利益有着很大的作用,这种看似抽象化的内在培养,对于提高馆员工作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的采用适当的方法,从本质上,增强馆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就一定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全文围绕如何提高馆员职业素养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帮助他们在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中找到职业的魅力并且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进取心,让他们能更好的为集体服务,更好的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期刊编辑职业素养
期刊编辑出版承载着传播价值理念、宣传政策法规、推介工作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繁荣文化生活的使命。当前,我国社科期刊同质化现象突出,刊发的文章铺陈多,原创少;追踪多,引领少;趋同多,特色少,导致期刊订数与影响力不同程度地下降,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些业内人士将这一困境简单归结为新媒体的冲击,没有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有什么样的采编团队,就有什么样的刊物水准。当然,专业刊物,特别是学术刊物,编的成分多,采的成分少。其实,采编不一定是采访加编辑,还包括组稿加编辑。那么组稿的过程,也就是采的过程。采编资源的充分挖掘、采编人才的合理使用,对期刊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采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聚合有时代精神的专家队伍,提出有创意的选题,精准判断文稿的专业价值、思想水准和信息含量,才能使期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行文精彩,使读者开卷有益。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在于其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还在于是否拥有一个稳定的较高层次的作者群体,以及对这个群体资源是否有足够的调配能力。纯粹的文字匠是当不了优秀编辑的,更不适合当期刊主编。一个令作者肃然起敬、能为读者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的编辑,应该处于学科前沿,横跨所涉专业和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多项业务,在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积累、编辑业务能力、读者市场开掘等方面,对期刊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一个合格的期刊编辑,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增进修养。
注重编辑方法论研究。只有掌握正确的编辑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知识爆炸和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编辑人员面对的来稿辐射越来越宽,挖掘越来越深,要想追踪每一个作者的专业课题是不可想象的。任何一个编辑都不可能成为万能博士。期刊发展对编辑人员所要求的,是他们的眼光和判断力。只有以科学的编辑方法为指导,面对众多来稿,才能进得去出得来,发现不同文稿的闪光点或缺漏之处,进而担起把关责任。有专家提出“从形式到内容的认识途径”、“从外行到内行的辩证转换”、“由一般对个别的统帅作用”,将这三条原理应用于编辑实践,很有启发意义。还有专家提出审稿要做到“七有”、“三看”,即有材料、有见解、有论证、有创新、有探索、有办法、有分寸;从同类作品相互对比看,从文稿的整体要求看,将立足点放在高处看。这些都是来源于编辑实践的极有价值的经验总结。
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那种撇开传统另辟蹊径、把历史归零的做法得不偿失。文章选题必须建立在对已有专业成果的继承或扬弃之上,既要立足于专业,又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看论题有无新意,是否有形而上的统领和讨论价值。期刊编辑应关注学术历史回顾,不能满足于日常来稿编发,要努力使刊物成为搭建成果、鉴定、评价的共享平台,具备引领性和权威性;要通过对学术趋势的洞察,把握学科生长点和特定问题研究的突破口,提出符合刊物定位和特色,也能推动专业发展的话题。曾有专家讨论“编辑学者化”或“学者型编辑”问题,这对编辑人员提高素养、增进本领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比较相邻学科文章的高下。所谓“专家”,通常是这样一种人:“对很少的东西知道很多,对很多的东西知道很少。”某些领域学科越分越细,研究范围越变越窄。要求编辑人员无所不能,那是强人所难。但从事编辑工作,除了有好学之心,还要有杂学之功,视野要比一般专家更宽,从而在相邻、相近学科上得以旁通,扩大工作界面,与不同学科的作者、不同门类的文稿打交道,与作者同频共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必须调动各学科资源,通过纵横立体的综合,使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更紧密地融合,提高文稿含智量,取得卓越的思想成果。具备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一般来讲,编辑和作者有三大区别:作者长于专深,编辑长于广博;作者精于学识,编辑长于通识;作者精于学科学理,编辑精于顺畅表达。虽然作者也是向受众阐述思想、表达观点、推演逻辑、传递信息,但作者更多的是使用专业思维和专业话语,较少考虑受众的接收方式或阅读习惯。在这方面,编辑人员在话语体系转换上更有优长,这便是记者和编辑作为一种独特职业而存在的现实理由。其实编辑也要讲天赋,要有对文字感受和表达的敏锐性、对新知识新思想传播的急迫性。这样的编辑人员才能扶助作者、提升作者,成为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力量。
具备高于一般作者的品格气度。为了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期刊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众里的知名度,有必要营造宽松、活泼的工作氛围和办刊环境,培养期刊编辑兼容并蓄的品格和精神。期刊采编人员要心胸豁达,眼界高远,不要小肚鸡肠、鼠目寸光,要取辩证的思维、多元的视角,摈弃固执己见,鼓励标新立异。在审稿时,力争做到“三无”:无派别倾向,无圈子山头,无自以为是。其实,一个优秀的作者不一定能做一个合格的编辑。作者之优秀在于创个性特色,编者之卓越在于采众家之长。作者可以有派别观点、学派烙印和经验色彩,可以做独胆英雄,单挑独鸣,以独特的话语结构、独特的观点,呈现出对学科、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彩贡献。但作为编者,应跳出或高于作者视野,转换思路,调整站位,博采众长。如格局不高,固守门派之见,则容易使期刊走入歧途。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特点是兼容并蓄,是做一桌丰盛的大餐,而不是一两个精致小炒。编者眼界的高低、胸襟的大小、积累的厚薄,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层次和期刊发展前景。编辑的职业素养是编者思想境界、文化品位和人生格局的综合呈现,是期刊在竞争激烈的传媒界立于不败之地的能量保障。
职业素养德育模式探究
新时期开展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应当有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吸取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例,教育并引导学生,培育出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与现代职业理念的综合型人才。
一、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职业内的规范与要求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职业规范与要求在学生个体身上产生的内化。职业素养分为显性与隐性,显性职业素养扩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职业技能,隐性职业素养则指的是学生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内在以及外在的环境形成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和意识。职业素养教育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属于养成性教育。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
(一)学校并未重视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其中企业最为重视的是职业态度与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并未正确认识职业素养的全面性,认为通过培训与学习便能够轻松获取,所以高职院校极为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将大部分的课堂教育资源应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上,通过开展校内外实习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但是却忽略了隐性职业教育的培育。(二)学生自身缺失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将培育的学生输送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够使学生长久发展,但是实际现状却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差强人意。由于招生规模逐渐扩张,生源质量逐渐下降,大部分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较差,在校期间经常迟到旷课,不思进取。(三)职业素养教育趋于形式。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都是设置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与素养培育,但是却并未有相关课程与活动进行有效支撑,缺乏像职业技能那样具有硬性的考核指标,只是将职业素养培育停留在计划之中。所以部分院校会选用就业指导课程代替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传授基础的企业招聘技巧,却并未有效解决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
中职生职业素养策略研究
当前,各中职学校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职业素养教育则显得力度不够、方法有限。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的校情与学生的学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对接企业岗位,融入企业元素,营造培养环境
所谓企业元素就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工作环境、管理文化,先进的工程或工艺技术等元素及系统应用。把先进的企业元素渗透进教学中,无形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浸润到学生的头脑中,才能培养出具备企业所需职业素养的员工。教学环境中融入企业元素不仅使在校生有身临真实企业环境之感,还能实现教学环境和生产岗位的有效对接,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强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生行为,学校可以把企业文化元素,如6S管理、执行力等融入到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管理中,让学生逐渐养成遵守企业规范的习惯。还可以建立毕业生代表或企业相关人员定期到学校做专题讲座的机制。当前,我国流行的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条好路子。在第三批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校通过“企业文化元素进校园”特色项目的建设,带动了5个重点专业的发展。如,我校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内动漫实训基地,成立了“城市实景绘制”“息夫人三维动画”等实战项目制作团队。校内动漫实训基地的布置完全仿照动漫公司的格调布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职业氛围的熏陶。又如,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跟东升汽修公司合作,引入该企业的文化,成立了“东升汽车音响班”,将教学基地创建成汽车维修车间,模拟汽车4S店管理运营模式,以企业员工的要求来培训学生,在模拟真实职场的环境中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意识。事实证明,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和任务中融合职业素养,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其内涵和意义。目前,我校力争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把企业元素融入各个专业建设中,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二、注重理实一体,强化做学合一,夯实培养主渠道
我省各中职学校都已深刻认识到,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是提高在校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渠道。在实施专业实训时,学校如果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布置实训场所或车间,就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企业文化,教师在企业氛围中对学生再加以引导和约束,学生就能慢慢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工作流程和环境,并最终产生职业兴趣和企业归属感。因此,应充分挖掘和发挥实训课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我校动漫设计与制作、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等专业都结合其专业性质,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了实训设施优良、企业文化浓厚的理实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专业教师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完成近似真实工作任务的工作项目,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扎实的专业实训也能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大有裨益。中职教育既要重视中职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他们综合职业素质和通用职业能力的强化,因为这是企业最为看重的职业素养。我们从以下真实案例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某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张某在校期间专业技能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同时又担任校学生会的重要干部。在顶岗实习时,被学校作为优秀毕业生推荐至某汽车4S店工作。然而,不到三个月他就被公司辞退了,学校和他的同学都感到很惊讶。原来张某在工作过程中不善于与同事合作,导致其始终不能融入该汽修公司的维修团队。其实,每位专业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和毕业生就业案例,在专业课中渗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让在校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三、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案例,完善教育内容
职业素养培育探索与实践
摘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大学生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也是现代企业的需求。国外职业院校注重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品质,而我国职业院校一般采用校内模拟训练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在金工实习中推行定制管理、分组协作实训、规范操作提高操作技能、争先评优机制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在校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金工实习;职业素养;培养
一、引言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高职教育必须适时适量地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各种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具有现代职业意识和良好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单位所需的不单单是专业人才,更需要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进入企业后要能创造经济价值,而且必须能“留得住、用得好”。因此,在校期间必须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爱岗敬业是其中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规律。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特点,创建行之有效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根据学情和专业特点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不追求一步到位地达到“标准”流程。实现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个细致的观察者和引导者,而这样的角色在传统授课中一般很难体现出来。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重技能、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对学生实训中出现的不按规程操作、不遵守制度等“小问题”行为要及时纠正,以免影响最后的教学达到度。
二、国外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
打破学科体系,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宗旨。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英、美等国在职业教育中提出了新的职业能力观,主要包括任务能力观、整体能力观、关键能力观、综合能力观等,在教学实践中更重视培养个人品质,把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遵守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载体,强调技能的传承和企业文化熏陶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美国、加拿大通过推行“三明治”模式的合作教育,实现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国外培养模式和我国高职院校采用的校内模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很不一样。
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1以文化层面融合为核心
中职学校冠名班应以校企文化的结合为支点,吸取优秀的企业文化。我校是培养汽修方面专业人才的基地,开设了宝马、通用、卡特彼勒、锡柴、永达等冠名班。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不断宣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宝马的best理念,让班级吸收企业的精神文化内涵,打造自己的班级特色。定期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在亲身体验实践中体会企业的创新意识、管理理念,为他们搭建学校和企业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在班级环境和宿舍环境布置中,作为管理者指导他们一起打扫卫生,制定班级和宿舍公约,张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标语,把教室和宿舍变成处处体现班级文化的温馨之家。特别要注意向成功企业家学习,把中外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介绍给学生,并结合班级重大活动让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弘扬优秀企业文化。
2以精神层面融合为灵魂
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区别于机器,传统的班级管理把学生管得过死,缺乏人文关怀。而企业文化中则强调人本主义,一切以尊重职工的人格为基础,肯定员工的付出,使职工能尽心尽力为企业奉献。班级管理也是这样,班级的管理中需要采用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方式,使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班级的育人功能,做一个爱心传递者,通过“自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合力而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班集体建设浓浓的人本色彩、人文情怀、人性关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从细微处着手,从生活点滴做起,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体会他们的内心所思所想,让他们从内心有所触动,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如我校每年年底永达班都有公司到校给每位冠名班的学生发放大礼包,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浓浓的人情温暖。每逢节假日或同学过生日,作为管理者给同学送上祝福或礼物,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温情。现在的中职生独生子女居多,思维活跃,自尊心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差,耐挫折能力弱,班级管理更要注重关心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情绪涨落等情况,以便在做思想工作时有的放矢,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公正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暖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从被人爱到学会回馈爱,最终自觉自愿地为集体作贡献。
3以活动层面交融为媒介
学生的职业素养,如责任与使命、制度与规则、关爱与平等是不能够仅仅作为静态的知识来教的,而必须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体验的方式完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的环节,实践源于生活,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都是学生对生活感悟,习得知识,提升素养的源泉,才能促成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水平。中职校班级管理应更多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职业心理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坚持管理企业化、教学职业化的管理理念,强化过程管理,使班级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奉行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坚持营造像企业一样的育人氛围。使学生能在职业环境中感同身受,从而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提升职业素养竞争软实力。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上可以引入企业管理的模式,如我班实行了量化考核制度,把学生的考勤、作业、纪律、劳动纳入考核,每周一公布,适时奖励和惩罚,激励大家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向优秀同学学习;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可以采纳企业的团队管理方法,在班级和宿舍中成立合作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在班级的各项评比中通过小组成员的竞争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在班级环境卫生管理中,全面推行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值日班长制,每日三扫,一周一次大扫除,实行严格的监督机制,人员共分两组轮流,一组打扫,另外一组负责监督,人人参与卫生的打扫,责任到人,形成整洁有序的班风班貌。还可以组织一些带有企业印记的活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渗透企业元素,如邀请优秀企业家到学校举办演讲,举办开放日和技能比赛活动,或组织学生下企业学习参观,节假日安排学生去企业做义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中职生职业素养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传承工匠精神,中职学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本文从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身心素养四个方面,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对如何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解决中职学校培养人才与用人单位供求矛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提升优化策略
中职学校培养的对象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是学生步入职场、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保证,对于用人单位和行业来说是开展有序竞争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党的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对产品精雕细琢,并且做到敬业爱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职业学校作为社会“准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单位,在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出不仅掌握较高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能秉承“工匠精神”的优秀学生,这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1.职业道德素养的现状。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对世界、对人生缺少理性思考,易受外界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选择到中职就读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失利者,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导致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走上工作岗位后又缺乏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难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环境。因此,在中职生中进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2.科学文化素养的现状。从事职业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而各种技术、技能的学习与获得,是以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的。职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倾向于专业化、实践化,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视度不高。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不扎实,轻视文化课、专业课,最终造成大部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薄弱,不利于学生进入职场后的发展。3.专业技能素养的现状。受地域经济差异、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现行的教学体系并没有全部实行一体化教学、场景化教学,校企合作程度不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学生对行业、对专业的兴趣与职业情感的培养,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职业意识淡薄、眼高手低的现象。4.学生身心素养的现状。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很多人的课余生活只围着电脑、智能手机转;学生在学习之余,除了不多的体育课外,很少进行体育运动,参加业余生活、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再者,由于许多中职学生认为就读中专是中考失败的无奈选择,“破罐子破摔”、消极退缩的心理较重。目前,在校的学生多为00后的独生子女,习惯于家长的照顾、包办,形成惯性依赖,他们一旦离开亲人,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容易产生依赖、压抑、自卑的心理。
二、影响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因素分析
职业素养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行为习惯差、心理问题多等问题,而用人单位在用人时又往往对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现状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着巨大的差距。职业学校虽然重视学生管理及德育教育,但收效不大。本文介绍了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校通过开设职业素养课,设计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法,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收到了较好教育效果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职业素养课;内容;方法;成效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当地产业经济服务是职业教育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然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行为习惯差、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行为过激等情况,而用人单位在用人时又往往把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守时守纪、文明卫生等综合素质看做是用人的第一标准。可以看出,学生现状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调整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将学生培养成自信、进取、诚实、自律、勤奋等人格健全的人,培养成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准职业人,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做事,即所谓做事先做人。为此笔者学校开设了职业素养课,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职业素养课的课程设计
职业素养课设计为四个模块,见下表。模块设计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遵循学生的教育成长规律。在学生入学之初,强调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基本礼仪的训练,之后随着学生的成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逐步增加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责任意识的训练,在学生毕业前夕增加敬业意识、忠诚意识、工作中礼仪的训练,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二是模块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虽然在不同学期规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但统而不死,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当时的学习状况、管理情况,灵活选择教育、训练内容、训练时间,以便教师能够抓住有效的教育时机,增强教育效果。而且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添加教育内容,以实现个性化的教育。三是对教师上课只提供教学素材,不提供教学课本。如果给教师现成的教材,教师往往会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教师为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而教学,这样会缺乏对班级学生教育、训练的针对性,会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如果只给教师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从中选取教学、训练所需要的资料,就像提供了一个菜单一样,需要给学生“吃蔬菜”时就选“蔬菜”,需要给他“吃米饭”时选“米饭”,这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育效果会大大增强。
二、职业素养课的教学方法
模拟药房的职业素养探究
1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医药专业知识的能力
作为一名医药营销者,必须对药理学知识有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和了解,这是进入企业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笔者在授课计划的安排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将一个系统作为一个单元,先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包括药物作用机理、功效、常见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之后安排模拟药房实践。如讲完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后开展模拟药房实践,案例为消化不良。一位顾客面带愁容地走进店里,到柜台前递给药师一处方说:“药师您好,能帮我拿这些药吗?”药师审查处方:李某,男,40岁,腹痛、腹胀10h,诊断消化不良,处方如下:RP:胃蛋白酶合剂0.3g×100ml用法:10ml/次p.otid×3胰酶片3g×10用法:3g/次p.otid×3多潘立酮片10mg×20用法:10mg/次p.obid×3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模拟相关场景,正确拿药物并指导顾客合理使用,提醒顾客服药时不要使用超过50℃的水。
2培养学生较好的个人修养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沟通顺畅的基石。整洁的衣着、亲切的笑容、温柔的言语、得体的装束将使营销工作变得简单。笔者在模拟药房实践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的仪容仪表,并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药品,做到仪态端庄、语言流畅,同时还要对“顾客”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恰当的回答。
3培养学生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
药品营销岗位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消费者,他们的文化程度、个人素质、年龄等都存在差异,需要营销者能用简洁、易懂、形象的语言介绍、推销药品,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笔者在模拟药房实践教学的案例中,选一些个例,如消费者的言辞特别犀利,故意胡搅蛮缠为难营销人员,营销人员要在不影响企业形象的前提下,解决好相关事宜,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案例:一天上午,有位大妈买了几瓶止咳糖浆,又买了塑料袋提着药离开了药店。过了一会儿,大妈怒气冲冲地拎着破塑料袋和破碎的止咳糖浆药瓶回来了,冲刚才接待她的小李说:“你们药店的塑料袋质量怎么这么差?看,糖浆掉在地上摔碎了,你们得赔我药!”针对这种情形,让学生模拟相关场景,处理突发事件,达到双方满意的效果。(本文来自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演员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兴趣与创作责任感
兴趣与创作责任感是成就优秀表演艺术人才的前提。所谓兴趣,有对职业的兴趣、对创作的兴趣、对生活的兴趣,有对各种大小事物的兴趣。兴趣的深化,便是对艺术创作的强烈欲望,是演员创造完美形象的原动力,是点燃演员艺术激情的火种,也是演员能否在未来演出中发出光彩的先决条件。兴趣的构成有两个方面,一是把前面所提到的兴趣化为演员自身的一种内在的需求,而不是被迫的、暂时的,或忽冷忽热的;二是兴趣应该浓烈、广泛,且越多越好。这不仅因为表演艺术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也由于生活中的人千差万别,所以演员所要创造的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及其生活也是不可能相同的。因此,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应该成为演员职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表演艺术创作,不同于其它行业工作,如工、农、商、学、兵,只要从业人员对自己的事业热爱,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就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并不一定需要广泛的兴趣,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还要对兴趣加以抑制。而演员创作无论在创作之初,还是创作过程,都要对他所要创造的形象倾注强烈的创作冲动与欲望。如果能将兴趣演化成创作冲动与创作欲望,并投入到演员全部的艺术生命、艺术追求之中,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演员的专业责任感就必然会在表演艺术创作实践中得到升华。
二、学演戏,先要学做人
在戏剧表演圈里,人们都会听到教师或学长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先学做人,后学演戏。”这虽是经验之谈,内涵却十分丰富。很多前辈艺术家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许多著名表演艺术家都是以自己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为演艺界乃至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受到世人的尊重,自然也为后辈演员所效仿。其实,任何一个富于创造力的优秀演员,在进行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都会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的力量,以及品行道德为“后景”,潜移默化或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自己的创作。现实社会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用“物以类聚”的眼光看社会,而形成“近赤者朱,近墨者黑”的人际分类,演员要创造形形色色的人,就不得不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能否正确把握自己的做人取向,成为是否能成就演员事业的关键。一个好演员,首先应该是个好人,爱生活,爱朋友,爱他人,懂事理,明是非,为人正直,待人谦和,心地善良,至真至诚。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做一个演员,才有可能创造出真、善、美的艺术形象。著名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演员的道德十分重视,他认为:演员的道德在建立创作前的状态上起着一种主要作用。演员创作中最危险时刻是“等待”,“长时间地等待自己的出场和在表演间歇中无所事事,离开剧场是不行的,而在等待的时候又没有事情可做。……于是有了下列现象:看手机、发微信、闲聊天,散布谣言,谈论是非,讲笑话。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这是道德腐败的根源。”我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这段话,是因为本人强烈反对演员职业素养道德败坏的现象。其实,学做人如此,学演戏也是如此。没有优良的品质,不能成为好人,也就不具备成为好演员的基本素质。
三、既有激情,又能控制
所谓“激情”,是指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如狂怒狂喜、极悲极怨等。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一位艺术家不把创作激情的价值看作重之又重。做一名演员,不仅要有激情,而且还要善于体验激情、表达激情和创造激情,更需要控制激情。它代表着一个演员的创作功力、个人修养以及对形象的把握能力。大家都知道,生活中人的情感,都是释放容易控制难,而感人之处恰恰在于控制。应该注意的是,演员所需要的控制,绝不是指那种理性的和技术性的局外指点或机械摆布,也不是外部肌体上的关于力的简单调节,而是一种与激情相伴而生的高级心理自我控制,是演员的文化知识、生活阅历、艺术修养、创作技巧的综合体现。我们常见一些演员在表达激情时,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导演如此要求,演员也自觉十分动情,但凭心而论,观众并不以为然,甚至产生反感,那正是因为演员不懂控制,滥用激情的缘故。在这我特别强调音乐剧演员歌唱时的激情与控制力,如果没有声音控制力,激情一旦爆发,声带也会撕破何谈音乐的美感!因此,培养演员对激情的控制把握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俄国著名演员连斯基说得对:“中等的敏感加上自我控制创造出一般的好演员;只有极端的敏感加上充分的自我控制才是伟大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