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2:42: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能力

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提升对策探讨

在新时代,社会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师范生是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师范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应以真实课堂为基本依据,将职业素养进行细化,从多个层面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提高师范生从教的职业素养水平。本文以师范生培养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剖析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总结并概括当下师范生职业素养的基本情况,并以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尝试从多个层面提出提高师范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师范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

师范生是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是一线教师的主要来源。师范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职业素养是师范生从事教师岗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是高效培养师范生的重要内容。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是不能单独进行区分的统一整体。虽然两者之间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将职业素养视为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就业能力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也是培养就业能力的重要要求。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就业能力水平,要想增强师范生的就业能力,就要注重加强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想提升职业素养需要增强师范生的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品德品质。另一方面,师范生的就业能力是其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是职业素养的价值体现。师范生的就业能力可以直接反映出职业素养的高低。师范生的就业能力强,能够高效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可以体现出此师范生较高的职业素养水平。职业素养虽然摸不到、看不到,但确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职业素养是一种体现内涵的重要素质,而就业能力是一种可以体现于外的能力表现。师范生实现就业需要较强的就业能力,胜任岗位需要非常高的职业素养,此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相互影响,彼此促进。

二、当前师范生职业素养基本情况及突出问题

(一)职业认知有待进一步增强。很多师范生在职业选择方面的认知较为模糊,一般而言,主要根据自身喜好、父母建议以及其他一些因素而选择师范专业,未能对师范专业进行全面且深入地了解,职业认知较为片面。一些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素养理解不到位,不清楚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内容,还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却对“育人”内容缺乏理解。由此可见,师范生对于未来可能从事的教师职业缺乏全面认知。(二)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师范生而言,职业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课堂教学能力非常重要,但师范生此方面的能力并不够强。虽然师范生都能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较好的普通话水平,但板书书写能力较弱,一些师范生从未接受过毛笔字训练,在粉笔字书写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部分师范生在写粉笔字时力度较小,而且字迹不够规整和清楚,书写速度和书写质量不成正比。当前师范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较高,由此出现过度依赖的不良现象。虽然适当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丰富教学表现形式,但过度使用就会使得教学主次不分,导致舍本逐末,出现为了应用技术而应用的现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虽然师范生会有实习期,对于班主任工作或者科任教师工作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实习和真正从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当师范生每天面对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时,他们经常感觉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相互脱离,由此出现教学较为吃力的现象。(三)职业情感有待进一步深化。职业情感是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一些师范生对职业认知程度不够,导致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不强,只是将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饭碗,并没有深入理解教师职业具有的重要价值及社会意义。师范生在选择教师职业时,往往考虑的是现实的待遇及作息时间,很少因为热爱而选择此职业。虽然师范生完成了专业性学习,但却没有形成强烈的职业情感。除此之外,很多师范生对于职业道德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出入,这使得他们感受不到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可见,师范生的职业情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三、从职业素养视角提升师范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查看全文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适用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KOMET职业能力模型,阐述会计专业的渐进式人才培养过程与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标准,并围绕该模型提出关于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人才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KOMET模型;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国家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加速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建立适用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KOMET职业能力模型,通过确立模型框架提出关于教学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会计人才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KOMET职业能力模型简介

KOMET是德国布莱梅大学和德国科委发起的致力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模型。KOMET模型主要以情景学习和能力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一方面,模型认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经验传授,而是通过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才能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模型认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从初学者、提高者、能手、专家渐进式的发展阶段,并且为各个发展阶段设置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能力级别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划分为名义能力、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整体化设计能力),通过测试学生对相应阶段和能力级别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从而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估。KOMET二维能力模型如图(1)所示。KOMET模型的优点在于: KOMET模型符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其不同于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理念,而是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完成本专业对应发展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这与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的“做中学,学中做”相一致。 KOMET模型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整体框架。其注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遵循职业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达到相应级别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式过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并建立与之匹配的课程体系, KOMET模型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通过企业调研的方式,获取相应专业在企业中的典型工作岗位,并依据工作岗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但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具体工作岗位的范畴,而是要能够具备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综合职业能力。在KOMET模型下,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到学校交流,共同建立相应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资料库,并做到动态更新和调整内容,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学校。高职院校也可以安排一些教师较长时间地进驻企业工作,不仅能够获取第一手的典型工作任务资料,而且有利于培养一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考核方式更加科学。KOMET模型以学生对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注重实践能力考核。应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作为考官,使考核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二、会计专业KOMET职业能力模型框架

查看全文

高校贸易专业职业能力培育

商务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这要求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必须既要有丰富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外贸商务谈判等综合能力。但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学生商务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商务职业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策略缺乏可行性。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够完善(1)就目前高职院校现有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国际贸易专业与其他商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大体相同,在人才定位和就业方向方面大同小异,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2)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的调整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课程交叉重复、综合不足的问题,专业课程体系缺乏依据,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2课程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国际贸易专业虽开设一些如《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等实践课程,但仍开设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且,由于高职教师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仍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内基地的使用力度不够大,专业技能课程并没有充分的进行实训操作。

1.3学生缺乏专业认识、职业岗位认知不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不够均衡,外语水平不高,商务职业能力整体水平偏低。另外,高职学生缺乏职业引导,对外贸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缺乏认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1.4校企合作的程度不高、学生缺乏顶岗实习锻炼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力度还不够大,缺乏在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密切的外贸实习单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较低,并没有真正得到商务职业技能的锻炼。因此,学生缺乏在具体岗位上的外贸业务实践。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对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

摘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忽视职业教学的特点以及职业学生的特点,片面地遵循普通学校的教学原则落实职业教育教学,不仅会影响职业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还会影响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岗位适应性,并最终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有着异于我国的教学思路,职业能力培养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我国职业教育者应充分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点,不断优化我国的职业教学方法,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培养教学方法职业行为能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推动了德国的经济发展,也使得德国经济因而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有学者认为促进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是德国特殊的、以培养职业行为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在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手、心、脑等被有效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各项专业技能,更适应社会需求,以更为恰当、科学的方式处理事务。深入研究以职业行为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相关人员需要予以重视。

一、德国职业教学方法

德国职业教育包括双元制和全日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以国家法律框架为基础,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学生同时接受理论教育和适应性职业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完成学业要求,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相关的职业考试,并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成为“具备资质”的技术工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职业人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契合社会需求,德国职业教育不断调整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活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个人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培养等被不断强调,德国职业教育希望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发展,能够在拥有职业技能的同时拥有自我发展、适应社会、与社会共同发展等在内的多项能力。正因为如此,德国的职业教学被划分为六个板块,掌握职业技能不再是职业教育的唯一要求,职业教育要利用教学途径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致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二、德国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职业教学方法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塑造思考

摘要:通过对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校企协同合作是塑造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提出通过双导师制、任务型实训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创新性设计。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校企协同合作;职业能力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也对其职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此,普通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能即来即用的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

所谓职业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一种能够改造社会和自然的能力,是一种从事工作活动的本领。一般来说,职业能力主要由行业通用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核心能力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行业通用能力指的是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具有的共有工作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职业活动的基本能力;岗位胜任能力指的是从事某一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能力;核心能力则是指一种综合的职业素养,是个体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具体表现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营销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营销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和利益的获取。因此,企业在选择营销从业人员时,都非常看重从业者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要求从业者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公平公正、文明礼貌。因此,根据企业要求,围绕上述品质设计相关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2.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快速发展和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营销工作充满挑战性和开拓性。面对挑战,承受压力,端正心态,摆正位置,是每一名营销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承受挫折、善于自我调节、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3.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是营销行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与客户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并能与团队成员一起协调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4.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现代企业运营中,具有良好专业胜任能力的营销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保证。市场营销的专业胜任能力突出强调的是营销实践能力,即运用所学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我们在整合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应突出市场营销的实践特色,加大学生在市场调查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公共关系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和促销策划能力等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5.科学的思维能力。市场营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市场,挖掘客户,应对市场竞争,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求营销从业人员具备科学的判断分析和创新性的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

二、开展校企协同的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查看全文

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思考

摘要:高职体育教学是高职教育重要组成内容,在学生技能水平提高上有着重要作用,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围绕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建议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推动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有关措施,进而取得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素养;职业能力;高职体育教学

近年来,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职体育教学要求,为了促进高职体育教学良好发展,还需要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等角度出发,确定高职体育教学未来发展方向。随着高职体育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重要性的凸显,使得体育教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要求高职院校加大对体育教学体系完善构建的重视,确保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使其自身素养和技能可适应今后的岗位需求。

1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

高职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提高其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中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和体育教育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后果,可从学生行为、知识、技能、品德等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其体育素养,并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体育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有重要意义。而职业能力是指高职院校学生从事有关职业必备的一种能力,高职体育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广阔平台,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应的体育专业知识,可促使学生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单位对应聘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学生职业能力是重点考察指标之一,因此,要重点关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职业能力和体育素养的培养。

2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查看全文

中职护理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为了提升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文章从日常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前辅导几个阶段对中职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日常教学要注重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转变,实习和毕业前辅导阶段要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毕业生

由于护士岗位的紧缺,2008年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护理、助产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实习期满8个月,即可参加当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方可就业。应届中职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就业单位录用的重要条件,也是毕业生自身的需求。应届中职毕业学生的先天基础知识薄弱,临床经验明显不足,提升中职应届中职毕业生护士职业能力是中职卫生学校研究的重点。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围绕提升职业能力在日常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前辅导不同阶段的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应届毕业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就业率。现就我校的教学改革成果做如下介绍。

一、日常教学阶段

(一)改变观念。护理工作需要运用护理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能按护理程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通过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护理等方面的规律揭示护理的本质;能用护理操作流程进行对症护理及特殊护理。只有这样,护理教育中的理论性知识才能变成应用性的能力。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学获得知识,而且可以获得解决问题方案和应用方法,从而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考试科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准绳。(二)更新教学内容。召集学校专任教师与医院带教教师根据临床需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增减教学内容,大胆选用教材,精讲课,向学生传授基本、实用、有效的知识。坚持教学内容为导向,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将脱离临床实际的内容与护士资格考试背离的内容删除、弱化,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实践,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准备。(三)改良教学方法。此阶段中等职业学生未进入临床实践,基础知识欠缺、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弱、学习意识淡薄。由于医学知识抽象,知识点更新速度快,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和应用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发现,使学生具有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1.PBL模式。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复杂的、典型的、现实的问题场景,将各学科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中,学生分组收集资料,以小组形式讨论、汇总问题的解决方案。经过课堂讨论、课堂操作演示、课堂演示后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纠正错误,补充前沿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导入临床护理的典型案例,引出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巩固强化知识点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实现高级认知学习,提升职业素养。而且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1]。2.CBL教学法。具体做法为:课前教师上传教学操作视频,课中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选取小组长1名;课堂上教师示范操作;每组分角色结合病例进行练习,由小组长负责拍摄组员的操作视频;组内先根据个人操作视频结合教师视频进行自评及互评,找出护生在技能操作、临床沟通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由教师结合护生视频进行总结及点评。该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来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CBL教学法针对的是临床案例与临床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3.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把制作好的相关微视频和任务单上传到班级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视频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单内容。课堂上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发现、提出问题并及时展开讨论,师生共同探讨错误点及注意事项等,可以促进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4.情景模拟教学法。采用课前分组、布置预习任务、提供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推举代表讲课,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教师巩固提升,突破重难点;学生课堂演练,依据护理程序制订和实施护理措施;拓展应用,课后小组制作宣传海报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职业素质得到提高[4]。5.项目教学法。临床学科和实训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法。由以下教学阶段组成: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决定教学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如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如护理计划),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护理措施;确定学生小组成员及成员任务,按照计划准备与实施;学生展示过程或结果,对过程与结果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估;师生共同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评选最好的护理方案。该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提升职业能力。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归纳知识点,比较相似和不同的特质、归类共同和差异的表现、将疾病进行分析和综合、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和具体化。强化学习督促,将知识点导入超星学习通App,学生及时完成课后练习、同步开展课堂测验,完成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有利于临床知识的总结与应用,为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习和毕业前辅导阶段

查看全文

汽车营销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1“互联网+”时代汽车行业的变化

互联网技术的活跃发展,推进汽车电商化和共享化,网络几乎成为了消费者了解汽车产品和品牌的主要渠道,不论是媒体环境、商业环境,还是消费环境都在发生变化,汽车企业正在发挥数据优势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引领汽车行业真正进入到网络服务时代。1.1营销模式创新。以品牌授权为核心的“4S店模式”将发生改变,多元化的销售模式正取代单一的销售模式。如汽车超市可以联合汽车厂家与经销商完成车源批售、渠道下沉、品牌传播、产品促销及汽车保养维护等全方位服务,销售过程中多种品牌的汽车集中在一起,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给足消费者实地体验的机会。同时各大汽车品牌打造相对独立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车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直达客户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实现对客户高效、低成本的经营方式,深得消费者喜爱。1.2品牌推广方式多样化。互联网技术不仅为汽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诸多的机遇,也使得汽车营销告别了以往单一的集客方式,汽车销售企业可利用大数据得到科学、有效的客户需求信息,在更短的时间内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投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完成精准的产品或服务的推介,获取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并利用互联网加强管理品牌意识。1.3服务竞争更激烈。“互联网+”带来了更强大的信息交流渠道,汽车营销过程变得非常透明,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大部分销售者在购车前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车型配置和价格信息,这给汽车销售顾问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互联网新媒体的应用更加广泛,客户会选择多种灵活的自媒体渠道分享购车过程的体验,品牌的口碑传播速度更快、更直接,这使得各大汽车品牌更加注重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2对汽车营销人才的新要求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培养面向汽车行业的综合服务人才,具体表现为具有现代营销理念、掌握汽车销售技巧,具有高认知、高技能和高素养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在大数据+智能网联时代,汽车营销专业要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秉承“促进就业为目标,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的原则,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1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人工智能改变了育人目标,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适应互联网环境的新型工作者。而汽车销售企业也涌现了很多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岗位,比如网络客服岗位、网络营销推广岗位、新媒体推广运营中心、汽车电商岗位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智能技术的成分比例越来越高,高科技新技术不断渗透到汽车产品中,这就要求汽车营销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汽车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扩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去学习扩展“互联网+”知识,学会使用“互联网+”工具,如网络销售平台、汽车新技术展示平台、各种“互联网+”背景下的集客工具等。2.2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汽车销售过程对服务创新性有了新的要求。如汽车营销人员能够结合行业特点进行微信营销活动的策划;能借助微信公众号,结合市场调研,撰写新车推广软文完成汽车产品的推广;能完成线上市场调研等市场活动,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给客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服务体验,拉近与顾客之间的距离,获得客户信任。通过具体市场任务的完成来培养学生市场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展示能力、创新能力。2.3服务沟通能力。服务沟通能力是汽车营销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沟通技能的提高不仅仅对销售行为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个人的职场关系构建也非常重要,对于汽车营销人员向管理岗位晋升有很大的帮助。汽车销售行业竞争加剧,这对销售顾问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从客户接待、需求分析、产品介绍、促成成交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对客户热情的服务态度、专业的指导建议和用心的尊重倾听。同时汽车销售是一项挑战大、压力大的工作,也要求汽车销售顾问有较强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

3总结

“互联网+”时代,科技不断进步,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要紧跟行业实际发展,切合职业能力要求,建立基于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优先“德”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对人才培养的效果,尽量“德才兼备”。学生要从个人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发展和自身能力优先,重视“才”。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互联网+”新时代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汽车营销人才。

查看全文

会计知识转化会计职业能力研究

摘要:通过剖析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以会计专业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了解其对会计人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素及教学模式的期望认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即重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最终形成会计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互动和互补的良好状态,使会计综合素质培养有效融入教学模式当中。

关键词:会计知识;会计职业能力;问卷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由会计核算转为内部控制、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等管理领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职业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会计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力军,应以会计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这是新时代经济发展阶段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关键。目前,高校会计教育中的教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探讨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有助于了解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意义在于提出建设性的会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建议,以弥补不足。

一、会计知识转化为会计职业能力的问题体现

(一)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课程顺序。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理论专业课和实践课。在当前高校会计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在学科基础课中所占比重过大且学分过高,尤其将数学等相关课程放入学科基础课,这样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为会计后续知识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课按照注册会计师所考核的知识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包括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以及其他诸如基础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实务等会计专业课程。现实中,会计理论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应加以精简,腾出学时用以提高会计实践课比例;实践课程包括会计学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假期调研与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实践课程是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实践课程开设较少,应该多增加能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课程。以上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会计学生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最终会影响会计知识升华为职业能力。(二)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会计理论教学基本上采取课堂教学,教师以讲为主,侧重会计知识理论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是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方法,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在讲授较高层次专业课和实践操作课时,比如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会计,往往是老师讲课积极性高而学生提不起精神,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有效的理解和吸收,难以达到知识能力的升华。这主要是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提高和加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目前在运用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出现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现象,比如会计实务,老师不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把控,只要期末结束前能够交上一份账套就行。对于过程质量的督导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尽如意。在现实教学中有一些类似《会计案例分析》课程采用的是案例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在运用非传统的教学方式时要转变思维观念,从“以讲为主”到“引导学习”转变,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参与。综合来看,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存在着课堂讲授效果不佳且使用范围过大、实践教学过程把控不严的现象。前者会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无法构建坚实的知识基础。后者会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未能发挥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三)在考核方式方面。考核方式通常采用“考勤+作业+考试”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着以下弊端:无法考核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无法了解学生日常作业是否作弊;考试在考前突击复习即可应付,助长学生平常学不学无所谓的心态。虽然“考勤+作业+考试”是目前最主要的考核方式,但是还要提高其有效性,使学生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最终转化为职业能力。综合来看,“考勤+作业+考试”的考核方式考核理论知识方式僵化,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为了完成考试而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没有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存在着监考漏洞、巡考形式化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考试存有侥幸,进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最终会计知识转化会计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二、会计专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综合分析

查看全文

职业能力考核通知

各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省厅《关于在农村劳动力中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认证的通知》(苏劳社鉴[2007]12号)下发后,部分市已启动农村劳动力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为深入做好这项工作,现就有关考务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关于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的编制

对国家目前暂无考核规范或不能按照相关职业初级工相应模块进行考核的,由各省辖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相关职业专家按照部制定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编写要求》(见苏劳社鉴[2007]12号附件1)编制考核规范,报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定并报劳动保障部备案公布后组织实施。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考核鉴定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6]29号),我们列出了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部分岗位技能(见附件1),供各地确定考核项目和编制考核规范时参考。

二、关于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领用

今年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已由省厅印制完毕,并免费向各地发放。开展农村劳动力专项职业能力认证的省辖市可到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领取。领取时必须提供本年度本地区农村劳动力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计划(见附件2)和领取证书数量。无计划的,不予发放空白证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