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2:27: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倦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倦怠的影响及调节透析
【摘要】基于旅游饭店员工以及饭店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从饭店员工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出发,以宁波市15家星级饭店200名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资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饭店员工的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因素和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饭店员工自我和组织双向调节的预防和干预职业倦怠措施。
【关键词】旅游饭店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节路径
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最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的现象,是个体伴随着长期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往往会导致职业目标、职业生涯的短期化以及职业道德偏离。大多数职业倦怠的研究都集中在经济服务上,尤其是在那些高频度、高强度人际接触的个体中,倦怠发生的可能性最高。在接待会议或旅游旺季时,旅游饭店入住率高,众多饭店员工,尤其是身处一线的服务人员经常得加班加点为顾客提供服务,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有时还要遭受个别顾客的有意刁难,甚至是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下班后,可能还会因为自己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而被人误会,甚至受人歧视。面对来自工作和社会的重重压力,如果员工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不能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分解压力,调节情绪状态和心境,学会适应变化,那么引发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应当引起业界和理论界的共同关注。
1旅游饭店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
旅游饭店员工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很多旅游饭店员工职业兴趣丧失,职业成就追求淡化,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感觉钝化,激情消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旅游饭店员工吸引力最大的奖励不在于其职业前途或精神奖励,而在于金钱和奖励旅游。(见图1所示)具体来说,职业倦怠对于饭店员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生理上的亚健康状态
预防警察职业倦怠的方法
【摘要】职业倦怠会使警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影响到警察的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通过引导警察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危险性,运用心理疗法缓解压力等方法预防和缓解警察职业倦怠。
【关键词】警察;职业倦怠;形象危机;干预措施
一、警察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一)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是指一种由工作导致的身心俱疲状态。随着现代工作环境给予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它被认为是一种直接与工作相连的身心疾病,即职业倦怠主要指助人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要求持续的感情付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具有消极性,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工作表现。它与许多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有关,包括抑郁、易激怒、无助和焦虑、失眠、头痛、食欲不佳、胸痛和肠胃问题。职业倦怠还会影响个体的工作,导致个体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离职、与家人同事的冲突增加等。
(二)警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分析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在2012年未,随机选取在重庆大学城的三所高职院校的100名教师,利用电子信箱向他们发送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2%。本研究以Maslach与Schaufeli编制的通用倦怠量表MBI-GS(MaslachBurnoutInventory–Gen-eralSurvey)为基础,把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确定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结合我国高职教师的实际情况,修改倦怠量表MBI-GS,设计包括17个调查项目的调查表。使用Likert量表形式设计调查项目,调查项目使用5级评分,其中“1”表示“从未如此”,“2”表示“很少如此”,“3”表示“有时如此”,“4”表示“经常如此”,“5”表示“总是如此”。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文献资料,为分析调查资料奠定基础。运用SPSS13.0和EXCELL2003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5级记分制,即从“5”到“1”表示职业倦怠程度由高到低。一般来说,如果调查问项得分在2.5分以下,表示教师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如果调查问项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教师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如果调查问项得分在3分以上,表明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表1是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的调查分析结果。从对三个维度的调查分析来看,三个维度的均值都超过了2.5,其中“情绪衰竭”维度较高,接近3;“去个性化”维度较低,接近2.5。
2.1性别差异产生的职业倦怠差异状况及原因分析
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男性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降低现象远比女性教师严重,而且在p=0.012水平上,男性和女性的低成就感差异显著。究其原因,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是家庭的顶梁柱,“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还影响着家庭生活。因此,男性往往把事业成功作为第一追求目标,而且把丰厚的收入、显赫的地位、较高的职位作为事业成功的标志,他们对收入水平的变化非常敏感。而女性更看重家庭生活,而不是工作事业,相对来说,她们对收入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高职教师的收入水平并不高,职务晋升的机会也不多,社会对男性教师的认可度低于女性教师。因此,高职院校的男性教师相对于女性教师来说,对自己的职业更容易产生低成就感。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这两个维度上,高职院校的男女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女性的情绪衰竭问题比男性严重。这是因为女性教师除了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往往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她们要兼顾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更容易身心疲惫和透支体力,导致职业倦怠。
西藏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1引言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1]职业倦怠多出现于服务类人群,表现为人在工作中所出现的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低的个人成就感等。幼儿教师作为典型的服务类职业,工作较为繁重,情感投入大,且时时面对家长对幼儿发展的较高期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最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此一情况在西藏地区又更显突出,西藏是以藏族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海拔高、空气含氧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部分教师除了需要承受其他教师所共有的工作压力之外,还要面对语言沟通不畅、夫妻两地分居、人际文化差异、组织管理行政化等复杂性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主体生活幸福感与工作质量。因此,结合西藏的教育实际,探究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原因,消除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促进教师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维护边疆政治稳定有积极现实意义。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阿里7个地(市)35所幼儿园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匿名发放问卷476份,回收463份,回收率为97.27%,有效问卷429份,有效率为92.66%。
2.2研究方法
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策略
[摘要]如今社会,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如何预防和干预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远程教育教师有着与普通教师不同的特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的独特特点使得远程教育教师更易发生职业倦怠,因此本文基于远程教育的独特特点探讨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预防和减轻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成因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研究比较多,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职业倦怠与个体因素特别是人格特质、环境因素如工作负荷过重、控制感、学生问题、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人际情绪压力、社会支持缺乏等因素有关。并提出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而远程教育的独特特点,导致远程教育教师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1.教学效能感低。研究发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反映了个体教学成就感、自我价值感,作为中介因素影响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一般认为二者成反比,即教师体验到教学效能感越高,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越小。而远程教育时空分离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分离,直接的教学反馈较少,另外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相对于普通高校缺乏直接却适用的评价指标,教师对自身教学成效的评价缺乏直接反馈,从而导致教学成就感较难获得,自我成就感降低,相应地长期从事某职业而无成就体验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2.教师职业认同低。远程教育特别是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知识的丰富性、易得性,成人学习零散化、自主化,导致教师从普通教学模式中的主导地位变成辅助、督导,以及相对于网络知识的丰富性体验到的教师自身知识的匮乏,往往使得远程教育教师对自身作为教育者的价值认同较低,体验不到成就感和掌握感,对自身职业认同感较低[1]。
旅游业导游职业倦怠现状转变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导游员独特的工作环境和角色要求,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扰导游职业较为突出的问题。从工作特征、个体和社会组织三个方面分析导游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根据导游员职业倦怠的特征,提出采用个体干预、组织干预、社会干预来消除导游员职业倦怠。
关键词:导游员;职业倦怠;根源;干预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的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导游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导游小费、导游角色的定位、导游素质和形象等方面的问题,忽视了导游员职业倦怠这种职业病的出现。由于导游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情绪、生理等方面的精力、持续性强、服务对象期望高的特殊职业,导游员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导游员在服务工作中因长期持续付出精力、情感与物质上预期回报的差异,导致其容易产生挫折感,出现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的状况,最终产生职业倦怠。目前,导游员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导游员的身心健康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导游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及特征,正确运用个体干预、组织干预、社会干预等手段来消除导游员的职业倦怠,对保持导游员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导游员与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jobburnout)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1974美国精神病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最早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1]。目前,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的定义大体有情感冲突观[2]、情感损耗观[3]、多成因观[4]三类。情感冲突观强调职业倦怠是个体因无法获得预期的重要目标时而产生的情感冲突所致;情感损耗观则突出了在长期需要付出情感的任务中由于情感的损耗而导致职业倦怠;多因观侧重于从多方面的成因来释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社会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马勒诗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5]。国内的研究者一般将职业倦怠定义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且多发生于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行业中如教育、护理及医疗等。
职业倦怠同样会出现在以游客为服务对象的导游员身上,因为导游员长期处在提供不同旅游需求和不同服务的位置上,容易感受到角色压力。另外,导游回扣小费问题、旅游市场的不规范、导游保障体制的不健全等因素也容易引起导游员职业倦怠。为了更好地了解导游员职业倦怠,根据国内外对职业倦怠的解释可以把导游职业倦怠定义为:导游员在长期从事为旅游组织、安排旅行、提供向导、讲解和旅途服务的压力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它是一种使导游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属于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导游员职业倦怠会对其身心状况、导游职业形象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昆明市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探究影响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为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自编教师的人口统计变量调查表、修订后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昆明市117名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①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由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情感耗竭维度的总均分高于中值(3.5分),59.05%的教师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的总均分低于中值(3.5分);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总均分低于中值(3.5分)。②班主任的人格解体总分高于非班主任的教师(P<0.05);学历在本科及以上教师的情感耗竭均分高于学历在专科及以下的教师(P<0.01)。③工作压力的8个维度均与情感耗竭维度和人格解体呈显著正相关(P<0.05);④社会支持量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①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总体较高,情感耗竭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次之。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人格解体维度上的均分更高;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教师在情感耗竭维度上的均分更高。③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④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关键词]职业倦怠;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
教师的工作状态对教学质量高低有深远的影响,职业倦怠就是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其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症状。表现出职业倦怠的个体可能会丧失工作热情,缺乏上进动力,以消极疏远的态度对待同事,怀疑自己无法完成、胜任工作,表现为一种身心俱疲的综合性反应,伴随着各种躯体或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疲劳、易激惹等[1]。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竞争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激烈的竞争、高强度的工作、严格的教学要求,大大降低了小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上进心。Farber等[2]研究表明,体验到职业倦怠的教师会缺乏耐心,对学生缺乏同情和支持,不能容忍学生在教室内有捣乱行为,教学质量更是严重下滑。由于承担的社会压力较大,若不及时进行心理调适,消极情绪会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损伤教师的社会交往及身心健康,甚至让教师出现持续的心境障碍。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期望能为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提供参考,指导帮助小学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减少职业倦怠,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教学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昆明市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五华区外国语学校、西山区德亨学校和西山区六甲中心小学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入选教师共117名。1.2研究工具。1.2.1自编教师的人口统计变量调查表:该量表内容包括性别、婚姻状况、教龄、学历、是否担任班主任、任教年级、学校类别、个人月收入。1.2.2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采用植凤英[2]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该问卷有38个项目,采用5点记分。问卷考察8个方面的压力源,分别为考试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学生因素、工作负荷压力、自我发展需求、聘任压力、职业期望压力及角色压力。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3,表明该问卷的结构效度很好。1.2.3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采用刘倩倩修订的《小学教师教师职业倦怠问卷》[3],该问卷通保留职业倦怠问卷(MBI)中的17个项目,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8,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信度,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50以上,表明该问卷效度良好。1.2.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问卷由肖水源编制[4],共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问卷以各维度总分作为指标。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0。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及相关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师职业论文:老师职业倦怠及联系
本文作者:刘贤敏周炎根刘爱楼傅蕴男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该量表采用7点计分法,3分为中数。本研究中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自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73、3.64、3.53,均超过中值,显示小学教师已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自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小学教师工作投入状况分析该量表3为中值,小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63、3.97、3.56,说明小学教师工作投入超过平均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小学教师工作投入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小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工作投入预测力的回归分析以热情、奉献和专注为自变量,分别以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自我成就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工作投入的热情、奉献和专注维度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自我成就感维度、去个性化维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进入回归方程。
本研究表明,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经凸显,3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高,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4,6]。小学教师对学生有明显的冷淡和疏远,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有些研究认为,男性教师由于社会压力和性别角色的原因,职业倦怠高于女性教师[8-9]。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小学教师中大部分是女性教师,他们承担的压力并不少于男性教师,情绪负荷较大,相应地情绪衰竭水平也比较高。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工作投入没有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0]。不同年龄的小学教师工作投入差异显著,但得分并未发现呈“波浪型”趋势,这可能与年龄阶段划分不同有关。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的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关系密切,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与工作投入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成就感维度与工作投入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工作投入水平越高,情绪衰竭水平越低,自我成就感越高。这表明,虽然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属于两种不同的范畴,但是可以从增加工作投入的角度预防职业倦怠。因此,教育部门应及时对小学教师的工作投入加以激励与改善,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以便更有效地维护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实证探析
1问题的提出
201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5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6(国办发〔2012〕53号),再次强调:“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健康合格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不仅可以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同时也为高校以及教育部门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2研究总体状况
通过中国知网以“高校体育教师”和“职业倦怠”、“工作倦怠”为关键词和题名,时间界定为2””3年-2”12年,共检索到62篇研究,去掉理论性的和重复发表的研究后,剩余34篇,其中硕士论文9篇。从被试选取的地域范围来看,研究较多的是从某省市区域内部选取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如北京市、上海市、宁波市、青岛市、南通市、安徽省、广东省、河南省等,没有发现跨省跨区域的对比研究。从调查对象来看,有2篇研究明确界定是公体部教师,3篇研究既调查了公体部教师,也调查了专业体育教师,其他文献中统一称呼研究对象为高校体育教师,没有做详细区分。从研究工具使用来看,关于职业倦怠现状的研究,一共有22篇文章使用了Maslach的问卷(MBI),1”篇参考MBI进行了自编问卷,1篇没有说明问卷基本情况,1篇使用的是工作压力问卷。除使用压力问卷外,1篇使用的问卷结构为挫折感、情绪疲惫、过度工作等八个维度,其他32篇所研究的职业倦怠的结构完全一致,分别是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从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数研究都从问题出发,研究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有些研究从原因出发,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还有些研究探讨了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离职意向、工作压力、自我概念的关系以及应对策略。
3主要研究成果
3.1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探讨
摘要:当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表现较为突出,而在青年教师身上所表现出的职业倦怠问题更是不容小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专业成长、师生关系及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认真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应对策略,有利于预防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倦怠
教师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相对而言,教师是压力较大的职业之一。据中华教育改进社的《2015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称,教师职业倦怠不断蔓延,这在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尤其突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从多方面给予服务与帮助,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克服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升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1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透视
综观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备受社会关注,这一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和社会现象主要表现有:在工作中动力不足,缺乏理想和奋斗目标;处理问题上,消极怠慢,犹豫不决;在生活情绪上,焦虑、浮躁、消极悲观等。特别是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辞职去杭州师范大学担任教授,这更引起人们对在职教师流失问题的高度关注。王老师面对职业倦怠选择跳槽到大学当教授,然而对于大多数“青椒”来讲,跳槽又谈何容易?当前,许多青年教师同样面临着职业倦怠的诸多困扰,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身心俱疲,感到前途一片茫然。根据教育部的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年龄情况分布数据显示,发现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超过半数,该群体成为我国学校教师群体的重要部分,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和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更应该正视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①
2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