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12:06: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经理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标准

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的许多制度敢为全国先,最近又出台了《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的文件,职业经理人这个并没有组织形态的职业群体又被凸现出来。上海的职业经理人定义是:运用全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独立对一个经济组织或部门开展经营或进行管理的个人。《标准》将职业经理人分成两个等级,职业经理人和高级职业经理人。并进一步提出了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考试来认证经理人是否够职业水准。《规定》中提出职业经理人参加的培训辅导不低于250学时,高级职业经理人不低于300学时。在《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中对职业经理人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基本要求”,一是“工作要求”。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作为职业经理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职业经理人要了解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这五大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工作要求”包括21项技能要求,并作出了考试命题分配:行政事务(5分)、人力资源管理(10分)、领导科学(5分)、公关(5分)、财务报表分析(5分)、成本管理(4分)、经营决策(8分)、掌握法规(3分)、制定计划(5分)、现场管理(3分)、安全管理(2分)、质量管理(5分)、营销计划制定与管理(5分)、市场策略选择(5分)、市场调研(5分)、销售管理(5分)、国际贸易(5分)、分析信息流(4分)、选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3分)、开发、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5分)、管理和控制信息资源(3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我国职业经理人欲形成一定的群体特征和规模的时机,上海推出了职业经理人标准,应该说非常及时和必要。在由人群组成的商业社会中,大家对职业经理人这个管理阶层的价值认同增加了,企业需要大量这样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技能的管理者。但是从《标准》制定里,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对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的衡量,而对于职业道德的规范,却缺乏力度。而《标准》里引申出的职业经理人考试授证体系,则更加让人匪夷所思——职业经理人是考试考出来的?《标准》中,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要求”被细化成21项技能,这21项技能给人非常熟悉的感觉,不妨看看MBA的课程设置,会感到两者的惊人相似。如果职业经理人的认定就是一套类似MBA的考试,不同的是参加学习者都是在职管理者,这和中国人民大学的MBA研修中心有何区别?

“职业经理人”这个词不能因为一个《标准》的制定和证书的颁发,就让其变了味儿,让这个词的严肃性降低了。至少在许多人眼中,“职业经理人”是非常慎重的一个词,不是所有的经理都能够称得上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英文解释是Professional,职业经理人贵就贵在“职业”二字上,这个词带来的含义是工作能力上乘,职业操守良好。一个经理人能力不行当然谈不上职业,所以职业一词的重心偏向了经理人的职业操守——经理人应该具备的那个身份、那个领域的做事规范。例如对竞业避止的遵守、对原来雇主的尊重、对下属的责任等等。“职业经理人”这个词,有点像人民教师,一提起来,我们会马上想到“传道、授业、解惑”,而授业在第一位;“职业经理人”这个词一提起来,给我们最先的反映是这个人做事是否职业。如果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做事违犯公司规定,没有操守,他再能干,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个职业的经理人,尽管可以给他发MBA证书和职业经理人证书。

查看全文

国企职业经理人管理约束思考

摘要:福利薪酬、股权与期权等激励机制无法制约国企经理人的各种经济非理性和道德违法行为。文章在对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管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国企经理人失职行为实行无限责任追究的设想。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约束

0引言

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健全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十分健全,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而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及其市场评价体系还很欠缺。相当一部份企业的受托经理人不但没有在经营方面达到出资人的预想,而且还往往做出损害出资人利益的行为。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经理人的市场化选拔和激励机制,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对他们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一些貌似严格的管理制度常常成为文件柜里的档案,没有对经理们起到实质性的约束作用。这在我国的国有企业里表现得尤为严重,近几年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和银行频频发生的重大经济案件就是有力的佐证。

因此,缺乏科学有效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一直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障碍。以往的国有企业改革总是把目光简单地集中在“放权让利”、增强企业经营积极性的短期激励方面,导致管理漏洞多、内控能力弱,国有资产被少数人所操纵,国有企业成为个人的“家天下”。严酷的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探求一种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违约惩罚机制。

1对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的现状

查看全文

谁阻碍了职业经理人进步?

谁阻碍了职业经理人进步?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国内某些行业因高级经理人跳槽引发的公司危机已经变成企业最头疼的事情。原微软中国总经理吴士宏去职后一本《逆风飞扬》兜出了IBM和微软的老底,使企业一度陷入尴尬;而科龙年初引进的空降兵副总李国明的出走则让其主子无法面对媒体;创维原中国区营销总经理陆强华率众出走,通过媒介攻击则致创维老板非常被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将是中国企业继产权改革之后又一重大难题。

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职业经理人自身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老板应该怎样面对职业经理人?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所需要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应该由谁来维护?新闻媒体应该怎样使用“第四种权力”?12月30日首都经济学界部分权威和主要媒体的负责人在京进行了研讨。

经理人要有职业道德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考虑职业经理人的问题可以从一个家庭出发,我们知道一个家庭里面如果有矛盾不满意自然就分开,当然分开的时候肯定有一些恩恩怨怨,离婚之后,你怎么表现,非常重要。我们会看到有一类人,离婚之后把隐私、家底抖了个稀巴烂。另外一类人,分开以后就去追求他自己新的生活。我们希望大家在企业里面很好的协同工作,如果不能很好的协同工作,就要分开。分开怎么办?这就涉及到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问题。

查看全文

诠释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

一、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危机

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管理的呼唤,使得一个新的职业正在形成,这就是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是一群不拥有资产,但拥有管理专长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通过对企业进行精心经营,促使资本保值增值。但是,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往往处境尴尬,职业经理人市场面临许多危机。

1.信任危机。

职业经理人市场面临的第一个危机是企业主与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企业主迫切需要高素质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来帮他们打理企业,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完全信任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道德操守,担心职业经理人滥用职权把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一夜“玩空”。基于这种原因,我国的企业主尤其是民营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往往放权不放心,职业经理人的感觉是“拿了钥匙管不了家”。

造成职业经理人市场信任危机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目标追求不一致;二是信息不对称。目标追求不一致表现在所有者追求的是长期利益,经理人追求的是短期利益,所有者追求的是公司价值的提升,经理人追求的是自身的报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不一致的目标追求,如果得不到制衡,就无法建立信任关系。信息不对称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企业主对经理人的能力、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信息无法准确把握;经理人一般是本行的专家,对技术发展、市场前景的了解,比企业主更深刻更全面;而对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信息不对称更为突出,企业主很难深人了解,只能听经理人的汇报。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必然使企业主承担由经理人引起的道德、能力、逆向选择等风险。

2.职权危机。

查看全文

职业经理人职业特征与职业素养

[摘要]职业经理人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明显的职业特征,同时也要求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本文从从社会职业分工类型、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规模因素等方面考察和分析了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在对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界定的基础上,解析了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心理等五个构成要素。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职业特征;职业素养

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自己专业化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专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并以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1]职业经理人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明显的职业特征,同时也要求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经理人职业特征的考察和分析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从社会职业分工类型上的考察

查看全文

职业经理人是职业领导者吗?

职业经理人是职业领导者吗?如今,许多国内企业从创业期步入成长期,加强企业管理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听道“职业经理人”和“职业领导者”的说法,但两者是否是一回事,它们有什么区别?以下是一些企业界人士的看法。

万科老总王石认为,职业经理人与职业领导者是有区分的。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一定能成为好的职业领导者。好的职业领导者首先必须是决策者。他决定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他必须做出决定,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来承担责任。而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是好的执行者,他只有在接受了足够的锻炼,拥有了领导者必备的眼光和素质后,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职业领导者。

中正公司的哲为认为,“领导者”是个“自然人”,他的本色可以是多彩斑斓的,那是个人魅力,很吸引人;“经理人”是个“职位”,他的本色是黑色,那就是权力,没有吸引力,但有威胁力。他同意“领导者”与“经理人”有区别,但不可以此分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根据人的能力将管理人才分为四个层次:决策、管理、执行和操作。一个好的经理人一定是一个好的领导者,而一个成功的良性运作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每位员工都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领导者的企业。

通用电气中国公司的金林立提出:一个职业领导者,首先要有全局观,一方面不仅要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亲力亲为,还要意识到其它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如资源、市场、团体结构等,并正确决策;另一方面,在今天,全局观还表现在全球观,即立足全球市场考虑企业的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职业领导者往往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角色。实际上也只有领导者才能散发出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职业经理人囿于位置与角色的关系,其个人魅力常被掩盖或自我内敛,但这也是职业经理人应该做到的。

通用电气塑料中国公司的邓庆安则认为:职业领导者和职业经理人在现代,其实已经无法明确的区分开来。因为无论是在哪一个层次上的职业经理人,都必须具备有优秀的领导能力(Leadership)。这当中包括:有能力为整个团队决定和指明清晰明了的方向和目标,并将此传递给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使他们领会了解。这里的团队可以是指整个公司,也可以是指某一小的部门;有能力发动和激励所有的团队成员,鼓励他们承担责任,包括在困难的情况下做出决定的责任;善于学习、接受和吸收新的观念和事物,对于任何新的事物和变化非常敏锐,有能力洞察新事物和新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永不满足现状,敢于迎接甚至发起挑战。

查看全文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尺度

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的许多制度敢为全国先,最近又出台了《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的文件,职业经理人这个并没有组织形态的职业群体又被凸现出来。上海的职业经理人定义是:运用全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独立对一个经济组织或部门开展经营或进行管理的个人。《标准》将职业经理人分成两个等级,职业经理人和高级职业经理人。并进一步提出了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考试来认证经理人是否够职业水准。《规定》中提出职业经理人参加的培训辅导不低于250学时,高级职业经理人不低于300学时。在《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中对职业经理人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基本要求”,一是“工作要求”。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作为职业经理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职业经理人要了解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这五大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工作要求”包括21项技能要求,并作出了考试命题分配:行政事务(5分)、人力资源管理(10分)、领导科学(5分)、公关(5分)、财务报表分析(5分)、成本管理(4分)、经营决策(8分)、掌握法规(3分)、制定计划(5分)、现场管理(3分)、安全管理(2分)、质量管理(5分)、营销计划制定与管理(5分)、市场策略选择(5分)、市场调研(5分)、销售管理(5分)、国际贸易(5分)、分析信息流(4分)、选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3分)、开发、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5分)、管理和控制信息资源(3分)。

在我国职业经理人欲形成一定的群体特征和规模的时机,上海推出了职业经理人标准,应该说非常及时和必要。在由人群组成的商业社会中,大家对职业经理人这个管理阶层的价值认同增加了,企业需要大量这样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技能的管理者。但是从《标准》制定里,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对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的衡量,而对于职业道德的规范,却缺乏力度。而《标准》里引申出的职业经理人考试授证体系,则更加让人匪夷所思——职业经理人是考试考出来的?《标准》中,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要求”被细化成21项技能,这21项技能给人非常熟悉的感觉,不妨看看MBA的课程设置,会感到两者的惊人相似。如果职业经理人的认定就是一套类似MBA的考试,不同的是参加学习者都是在职管理者,这和中国人民大学的MBA研修中心有何区别?

“职业经理人”这个词不能因为一个《标准》的制定和证书的颁发,就让其变了味儿,让这个词的严肃性降低了。至少在许多人眼中,“职业经理人”是非常慎重的一个词,不是所有的经理都能够称得上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的英文解释是Professional,职业经理人贵就贵在“职业”二字上,这个词带来的含义是工作能力上乘,职业操守良好。一个经理人能力不行当然谈不上职业,所以职业一词的重心偏向了经理人的职业操守——经理人应该具备的那个身份、那个领域的做事规范。例如对竞业避止的遵守、对原来雇主的尊重、对下属的责任等等。“职业经理人”这个词,有点像人民教师,一提起来,我们会马上想到“传道、授业、解惑”,而授业在第一位;“职业经理人”这个词一提起来,给我们最先的反映是这个人做事是否职业。如果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做事违犯公司规定,没有操守,他再能干,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个职业的经理人,尽管可以给他发MBA证书和职业经理人证书。

查看全文

职业经理人的自我管理

职业经理人的自我管理新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sMan-agementHRM)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而职业经理人本身自我管理很少引起企业乃致社会的重视,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以引起职业经理人及管理者足够重视,从而使职业经理人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经理人基本素质之要求

1.职业经理人魅力之培养。首先我们看社会学家JoneR,P.French和Bertram,Raven研究结果,他把职业经理人所掌握的POWER分以下诸种力量。

(1)威吓力——职业经理人借权力之剥夺,卑劣的工作之指派、惩戒以及解雇、发配等手段影响甚至潜在威胁下属,以令下属屈从他的旨意。

(2)法定力——职业经理人可借他在组织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其影响力,亦即利用职位所拥有的权力支配下属。

(3)报偿力——职业经理人可借薪资之提高,晋升之推荐,优越的工作之指派,以及良好的工作表现奖励等报偿手段以影响下属之行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查看全文

新经济时代呼唤职业经理人

新经济时代呼唤职业经理人企业家企不分,只能造就出家长,却不能造就出企业家

经济学家与企业家看家族式管理是两个不同角度

越来越多年轻、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正在崛起

要营造培育职业经理人批量成长的制度和土壤

日前,数百名经济学家、政府要员、企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及全球500强中国公司的首席代表,汇聚亚布力国际滑雪中心,纵论新世纪、新经济、新规则。其中一场关于家族式管理利与弊的争论,引发了此间中外企业家、经济学者对职业经理人问题的关注。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伟认为,新经济时代不是官员的时代,而应当是企业家的时代。在中国目前的情形下,要造就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在相当大程度上,要寄希望于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民营企业。然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制度与历史对它的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比如从产权制度上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民营企业家企不分,二是产权不清。

查看全文

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中经理法律地位不是独立的公司机关,与董事会是委托关系,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批判,明确职业经理人与董事会是信托关系,使职业经理人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予以明确,使职业经理人与董事会的权利合理划分,期望对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公司治理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委托信托

引言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中大陆法的公司机关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英美法的公司机关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会代表的资本所有者和董事会代表的经营者分别行使所有权与经营权。但是,经理,这一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部分却始终被掩映在董事会的影子里,公司治理理论中通常把董事会和经理共同视为公司经营权主体,其中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经理是董事会的辅助执行机构,经理不具备独立的公司机关地位,董事会与经理之间是委托——关系或合伙关系。然而,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在经历了股东会中心主义和董事会中心主义之后仍然无法克服的问题是经营权执行不力,董事会和经理的权力模糊。伴随着经理人逐渐职业化,经理人逐渐形成了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成为公司发展所不可替代的新动力,从而使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出现了经理中心主义趋势。职业经理人的首要意义是经理已经成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职业,即具有某种专业技能的人所从事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并以该种技能为主要经济收入的专门工作。因此,经理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一、传统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理论研究

所谓公司职业经理人的法律地位是指职业经理人在公司中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具体表现为职业经理人与公司中其他公司机关之间的权利分配关系和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对于公司外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如何。受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影响,董事会是股东的受托人,负责公司的业务执行,在公司经营中起核心作用。但是,经理通常不被看作公司机关⑴、或公司级机关,有时被定位为董事会的辅助执行机关,公司经理充其量只是公司董事会下属的辅助董事长和董事会管理的机关,它本身不是公司级机关,更不是独立的组织机关⑵。仍然不是独立的公司业务执行机关。由此可见,在传统公司治理中职业经理人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否认职业经理人的独立法律地位是因为该理论是建立在委托——基础之上的。委托——理论源于民法中理论,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第64条第一款规定:包括委托、法定和指定。委托是基于被人的委托而发生的关系。传统公司治理理论有的认为,股东与经理之间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委托——”范式,有的认为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是委托关系(Pringcipie–AgentRelationship),即董事会以经营管理知识、经验和创造能力为标准,选择和任命适合本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而该经理作为董事会的人,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从事内务事务管理权,并接受董事会的监督。⑴其中,董事会是经营者,经理是管理者。董事会只是把部分经营权力委托给经理人,经理人只是公司意定人。在委托理论下中,职业经理人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职业经理人的产生基于有偿雇佣,是公司的“高级雇员”⑵,经济学上称资本所有者的“牧羊人”,即受股东委托的人,经理和全体股东之间是合同的买卖关系,产权的交换关系⑶。第二,公司职业经理人的权力受董事会委托范围的限制。凡是超越该范围的决策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职权所辖事宜,都需报董事会决定⑷。经理的一切权限来自董事会,经理是附属于董事会而不是独立于董事会之外的。⑸第三,公司职业经理人不是公司机关。职业经理人所享有的“经理权之行为并非公司本身的行为,而是经理人自己的行为”⑹将公司职业经理人以公司名义对外直接从事的法律行为,认定为权中所包含的代表权功能,适用理论归于公司承受。委托理论目前在法学和经济学界成为解释公司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的重要学说,但是,该理论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缺陷和漏洞,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使人困惑,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第一,从民法基本原理出发,在委托关系中人与被人是一种内部关系的体现,人始终以被人的身份出现,其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所约束的双方当事人是被人和第三人。但是,在公司经营管理实践中,职业经理人常常拥有公司的控制权,代表公司对外从事公司行为,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调查表明,在我国股份公司中有近65%的公司采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体制。职业经理人已超越人的身份和地位,独立代表公司从事公司行为,而委托理论却无法解释。第二,公司职业经理人与公司中其他雇员的地位差异在委托理论中无法体现。雇员与公司是通过劳动合同建立起雇佣劳动关系,适用民法基本原理分析既是委托关系。公司如委托一般雇员对外采购或销售产品、提供劳动服务等,该雇员均处于人的地位,须完全依公司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的授权行事,该雇员是不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而公司职业经理人则不同,他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独立控制的能力与权力,对外可以代表公司处理有关公司整体利益的经营行为。这一点从我国《公司法》中规定的公司经理的职权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公司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行为不可能不与第三人签订交易协议和文件。职业经理人在公司中的地位已脱离雇员身份,他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公司的命运和雇员的地位、待遇和去留。单纯将职业经理与公司的关系适用委托的观点已颇为牵强。第三,公司职业经理人的法律地位与其所担负的责任和所体现的价值不相吻合。在公司经营管理实践中,公司职业经理人素质的高低,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然而,职业经理人仅仅处于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使得经营状况的好坏,职业经理人自身价值的社会意义都被委托人的“决策贡献”所淹没。相反,即使职业经理人能力低下、重大经营失误或故意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最终的责任都要有委托人承担,但事实上委托人可能还被蒙在股里。第四、委托理论适用于职业经理人的法律地位不利于交易秩序的稳定。在我国商业实践和司法实践当中,公司签章往往代表着交易的法律效力。如果签章的不是董事长或执行董事,而是掌握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对外实施公司经营计划时的签章,其效力就因为如果总是依委托理论或表见这一靠法律对当事人主观善意与否的认定来判断交易的合法有效性,势必使日益快速的交易秩序混乱起来。第五,委托人混乱。委托理论中对职业经理人的委托人认定并未统一,有的主张是股东,有的主张是董事会。忽略职业经理人背后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具体特征而空谈委托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上述委托理论所遗留的问题就是委托方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委托理论本身又无法解决双方在公司实践当中的问题,可见放弃委托理论,赋予职业经理人独立的法律地位已刻不容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