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07:06: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窒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婴儿窒息临床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急重病之一,是指胎儿在娩出后一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1]。这是导致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3亿左右的新生儿出生,大约有400万新生儿在出生后4周内出现死亡,其中大约25%的死亡是由于新生儿窒息所引起的[2]。新生儿窒息主要与子宫内的环境及分娩过程有关,多数是由于出生后呼吸道阻塞等原因造成的[3]。因此,积极准确地处理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为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方法和综合护理措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新生儿窒息患者26例,对其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新生儿窒息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其中,胎龄小于37周的有5例,37~42周的有15例,大于42周的有6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有10例,剖宫产的新生儿有12例,产钳助产的新生儿有4例。按照出生后1min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的有15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的有11例。窒息原因主要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低下、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程延长、羊水过多或过少。

1.2方法

对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如胎盘功能低下、羊水过少、产程延长、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如羊水胎粪污染、脐带绕颈、分娩前使用麻醉剂、脐带过长或过短。对复苏过程中的呼吸、心率等指标可以作为快速判断是否做出抢救的重要指标[4]。在抢救前,应做好吸氧设备、面罩、气管插管以及准备好纳洛酮等急救药物。在进行抢救时注意保温,控制室温在24℃~26℃,控制新生儿啼哭,保证新生儿第一口呼吸。不应过早刺激新生儿啼哭,以免羊水胎粪污染或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可刺激新生儿足底使其啼哭,使肺泡扩张,保证呼吸畅通,如无呼吸应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治疗。监测新生儿心率,每次听诊时间不少于6秒,每隔30秒钟检查心率一次[5]。对于心率过慢的新生儿可直接进行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或使用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注射或气管内滴注治疗。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建立双通路。保证血容量扩容,纠正酸碱平衡,解除肺部和脑部的循环障碍,应用酚妥拉明、多巴胺保持血管活性,选用纳洛酮及能量合剂防止脑部缺氧,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感染,选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清除自由基[6]。

查看全文

新生儿窒息抢救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总结我院产科2006年5月~2008年5月活产新生儿2010例,窒息儿126例,窒息发生率6.27%,其中,剖宫产18例,胎吸8例,宫内窘迫22例,正常分娩78例。重度窒息20例,占窒息总人数的15.87%。对轻度窒息儿给予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和常压给氧后很快恢复正常,对羊水Ⅲ度粪染及重度窒息儿则给早期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正压给氧部分配合胸外按压或药物等抢救。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96例治愈,28例转新生儿科,死亡2例。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新生儿娩出重度窒息死亡1例,脐带脱垂死亡1例。

1.2窒息诊断标准

可按新生儿生后1min内Apgar评分法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2]。如生后1min评8~10分,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也属窒息。

2抢救措施

查看全文

助产护理在新生儿窒息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新生儿窒息应用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120例足月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平均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助产护理,将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产妇护理有效率为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预防新生儿窒息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预防新生儿窒息将助产护理应用其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存活率的提升,改善了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助产护理;传统护理;护理效果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我国医疗水平正在逐步提升,虽然新生儿存活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但在实际分娩的过程中还是可能会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情况[1]。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分娩前、分娩过程中以及分娩后的各种因素,所导致新生儿出现循环障碍、呼吸困难等情况,如果胎儿在出生后1min内不能够进行自主呼吸,那么很容易导致酸中毒、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的情况发生,对新生儿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也很容易造成新生儿死亡或者残疾[2-3]。为了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临床将助产护理应用于分娩的过程中,其目的是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让产妇在更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分娩,最大程度上确保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120例足月产妇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平均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在23~35岁,平均年龄在(29.40±3.70)岁;孕次为1~3次,平均孕次为(1.50±0.60)次;初产妇有41例,经产妇有19例。观察组产妇在22~37岁,平均年龄在(31.10±2.40)岁;孕次为1~3次,平均孕次为(1.20±0.40)次;初产妇有37例,经产妇有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评定重度窒息标准采用Apgar评分,即阿氏评分,以新生儿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评分在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

1.3资料来源资料源自本院病案统计室。

2观察及护理

2.1为防止交叉感染,复苏儿应放在清洁消毒隔离婴儿室内,温度32℃~36℃,湿度60%~80%的环境中,出生后3天不宜沐浴。

查看全文

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抢救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对重度新生儿窒息进行抢救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在新生儿抢救的4例重度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由新生儿科医师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套管针留置给药。结果4例重度窒息1h的患儿抢救成功。结论在新生儿科未配备麻醉师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静脉给药可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给药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和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受重度窒息发生率及复苏技术条件等的因素影响,死亡率3.0%~16.0%,及时有效地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是新生儿科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科未配备麻醉师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护师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了静脉及时给药,提高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取得了较好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重度窒息达1h的新生儿4例,男3例,女1例,均因“出生后不哭,发绀,刺激后无反应1h”急送我院,至门诊时医生发现无呼吸及心跳,立即送至新生儿科抢救。其体重2.5~3.5kg,出生时因在私人诊所不正规接生,所以Apgar评分及羊水状况有无胎窘不详,查体温不高,脉搏无,血压测不出,意识不清,刺激无反应,全身皮肤苍白发绀,3例皮肤粪染明显,头颅无畸形,前囟平软,唇发绀、颈软,胸廓对称。脐已断并包扎,残端1.5~2.0cm,肌张力无,各种反射消失,经复苏抢救成功后,住院7~14天,其中3例治愈出院,1例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好转后出院。

2复苏护理方法

查看全文

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我院于2008年1月-2008年6月共出生1551名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14例,重度窒息3例;其中男婴10例,女婴7例。经复苏全部存活,未出现并发症。

1.2急救方法

1.2.1清理呼吸道首先在胎头娩出、胎肩未娩出之前接生人员用手挤净鼻咽部粘液和羊水,然后再娩肩,接着用备好的纱布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和羊水。在断脐的同时,抢救人员在新生儿第一次呼吸之前,用吸痰管或电动吸痰器吸出口、鼻腔、咽部等呼吸道内的粘液和羊水。新生儿体位取仰卧位,头略向后仰,颈轻度后伸。抢救时,应注意保暖,因为所有新生儿都容易丢失热量而受抑制,处于窒息状态下的新生儿其调节功能不稳定,更容易成低温状态。低温会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妨碍有效的复苏[2]。娩出后应迅速擦干全身皮肤,减少蒸发散热,有条件的最好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复苏,温度调至37-38℃,它能保持新生儿恒定的正常体温。

1.2.2刺激自主呼吸如果呼吸道通畅后仍无呼吸,应立即促进自主呼吸,可快速摩擦背部,如果仍无呼吸,应立即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

1.2.3人工呼吸轻度窒息处理无效或开始即为重度窒息者,在患儿呼吸道通畅后即给口对口人工呼吸。取一块无菌纱布,覆盖在患儿口鼻部,抢救者将患儿颈部托起,头部后仰,另一手轻压腹部,防止气体进人胃部,将口对准患儿口鼻部轻轻向内吹气,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大,当患儿腹部微微隆起时停止吹气,放在腹部的手轻压腹部,协助气体排出。如此一吹一压20-30次/分,每做4次人工呼吸,给胸外心脏按摩一次,至患儿建立自主呼吸为止。

查看全文

PDCA循环法在窒息复苏培训的运用

按照“积分测评表”的评分标准,产儿科医生操作考核满分38分,合格32分;助产士操作考核满分30分,合格24分。③制订详细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方法、形式、内容、时间安排、设备、地点等。④购置和更新培训器材。购置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喉镜、自动充气式复苏气囊、负压吸引器及吸管、输氧设备等器材。⑤制订培训目标。通过培训达到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和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组建由产科主任为组长,获得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合格证书的产科医师、儿科医师、产房助产士护士长为组员的并担任授课老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小组,实行培训考核责任制,产房助产士护士长全面负责监管整个培训过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集中授课和情景模拟结合的方式,按照总体目标进行培训。以《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第5版)[2]中译本(NRP)为培训资料,设置第一章:概述和复苏原理;第七章:特殊情况;第九章:伦理道德和临终关怀为熟悉内容;其余章节包括:复苏的最初步骤;正压人工呼吸应用;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药物及早产儿复苏为掌握内容,以PPT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及情景模拟法进行急救技能培训[5]。学员观看各项操作的演示图片,授课老师示范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单个操作,再演示复苏配合要领,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复苏成功率。然后由儿科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各1名组成复苏小组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急救演练,并进行角色互换,直至每位学员均熟练掌握为止。因为培训对象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好并不能说明其操作能力强,因此在培训中我们采取增加操作练习机会来提高培训质量[6]。同时强调操作中时间的紧迫性和小组协作的重要性,这种紧迫性是指在复苏操作中分秒必争,任何操作均以“秒”来计算时间,例如复苏程序中第一步要求用3~5s快速评估,喉镜气管插管时间不能超过20s等[7];小组协作性体现在复苏时做到分工有序和配合默契,这样才能在实战中获得成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后,对各小组人员进行考核,共同讨论存在的问题,然后由考核老师进行总结,及时反馈存在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使每位学员均能掌握完善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技能,同时调查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培训结束后对每位医护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便及时进行改正;对考核成绩、培训方式等进行总结,分析培训方案的优缺点,便于完善下一次的培训,从而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同时制作规范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悬挂于分娩室显要位置,使大家时刻温习,牢记于心。培训时间设置半年为1个周期,培训结束后比较培训前后产儿科医生及助产士的考核成绩。考核形式由评估老师提供模拟病例,被评估人员回答问题并在模型上操作,其中涵盖理论、操作技能和评估等知识。考核分为提高版(产儿科医生用)和基础版(助产士用),提高版满分38分,基础版满分30分,正确完成5个项目后予以评分,提高版32分合格,基础版24分合格。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考核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优于培训前。

讨论

研究显示[2],临床上需要接受复苏手段才能建立有效呼吸的仅占出生新生儿总数的l%左右,也就是说临床上窒息病例不常遇到,那么平时必须以模拟装置来进行实践培训[8],才能在新生儿窒息发生之际,有条不紊、操作熟练地确保复苏的成功。另有研究表明[6],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的保持率较差;在实际操作机会较少的情况下,大多数医护人员在接受培训6个月后会逐渐遗忘所学内容,因此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重新培训和考核,才能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窒息复苏培训、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9]。2009年以前产儿科是以老带新,以传帮带的形式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助产人员大多仅集中参加专题讲座和短时间的临床带教,且未进行统一考核,无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在需要复苏时大多凭临床经验来进行。任定玉[10]报道,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中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可促进继续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2010年以后产儿科应用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和考核,使培训有了连续性和整体性,形成良性循环,弥补了传统培训中的许多不足。PDCA循环4个阶段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在循环和反馈中得到改进和提高。通过每次循环,发现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制订下一个循环的计划,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急救流程。结果显示,培训后产科医护人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查看全文

剖析新生儿窒息苏醒救治与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或出生时无窒息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1],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我们医护人员正确、及时的抢救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我院1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的抢救和护理,治疗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10例住院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25.5岁。胎儿是因缺氧发生呼吸衰竭,其中男新生儿6例,女新生儿4例,依据Apgar评分标准[2],新生儿轻度窒息7例,重度窒息3例。住院天数6~12天,平均8天。

2.新生儿窒息的因素

母亲因素:孕妇年龄>35岁或<16岁,孕期合并心肾疾病、高血压、严重贫血、糖尿病、多胎或孕妇既往有全身性疾病,本组1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母亲是高龄(37岁)且严重贫血的初产妇。子宫因素:子宫痉挛或出血等。胎儿因素:如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儿和巨大儿等[1,2]。脐带因素:脐带绕颈,打结等。胎盘因素:胎盘早搏,前置胎盘等。难产:胎头过大,胎位不正,产程延长等。

3.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

查看全文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护理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肾功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6h内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和肾功能(BUN、Cr)。结果血清心肌酶、肾功能水平:围生期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明显高于无HIE组(P均<0.01)。结论监测心肌酶、肾功能水平有助于分析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病情及其严重程度,并可指导治疗、提高成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肾功能

围生期窒息是胎儿和新生儿期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窒息缺氧可以引起新生儿脑、肺、心、肝、肾等全身重要脏器损伤,尤其是脑损伤可以引起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新生儿存活率及儿童的生存质量。为了解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多个脏器功能损害引起的血清心肌酶、肾功能指标的改变,笔者对我院30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作了血清心肌酶、肾功能水平检测,并以我院同期出生的无窒息缺氧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年5月~年4月本院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共30例(围生期窒息组),纳入标准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胎动明显减少,<10次/12h;②胎心监测<100次/min;③羊水Ⅲ度粪染;④出生后1minApgar评分≤7分。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标准,其中10例出现HIE为有HIE组,20例为无HIE组;对照组:正常新生儿20例,为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8分。围生期窒息组与对照组在胎龄、出生体重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围生期窒息组与对照组均于出生后6h内行股静脉采血,送标本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和肾功能(BUN、Cr)检测,所有生化项目均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查看全文

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体会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对重度新生儿窒息进行抢救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在新生儿抢救的4例重度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由新生儿科医师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套管针留置给药。结果4例重度窒息1h的患儿抢救成功。结论在新生儿科未配备麻醉师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静脉给药可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给药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和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受重度窒息发生率及复苏技术条件等的因素影响,死亡率3.0%~16.0%,及时有效地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是新生儿科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科未配备麻醉师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护师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了静脉及时给药,提高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取得了较好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重度窒息达1h的新生儿4例,男3例,女1例,均因“出生后不哭,发绀,刺激后无反应1h”急送我院,至门诊时医生发现无呼吸及心跳,立即送至新生儿科抢救。其体重2.5~3.5kg,出生时因在私人诊所不正规接生,所以Apgar评分及羊水状况有无胎窘不详,查体温不高,脉搏无,血压测不出,意识不清,刺激无反应,全身皮肤苍白发绀,3例皮肤粪染明显,头颅无畸形,前囟平软,唇发绀、颈软,胸廓对称。脐已断并包扎,残端1.5~2.0cm,肌张力无,各种反射消失,经复苏抢救成功后,住院7~14天,其中3例治愈出院,1例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好转后出院。

2复苏护理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