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07:03: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植物造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发展

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和发展

1.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桃、李、棠棣、木瓜、梅等已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木。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及花木配置已具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物。

查看全文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被水泥建筑所代替,生活中遍布高楼大厦与柏油马路,但大自然的颜色与气息逐渐在减少。这时城市园林景观便展示出非常重要的一面,它为人们提供了接近自然的机会,让人们生活在城市里也有机会感受大自然,放松心情。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把园林设计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既不影响城市建设的推进,又能让人们感受自然,这是园林设计主要突破的一方面。本文从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造景应用出发研究,提出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便捷的设施设备,而且要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因此,园林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更好的将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园林设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园林设计为减少城市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搭配植物与植物设计是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研究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与植物造景至关重要。

1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中的灵魂,因此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对于园林整体设计与艺术展示具有重要意义。植物配置也是植物造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再结合园林的主题进行合理的组合,且植物的特性直接影响着园林的整体感观。

1.1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

查看全文

植物造景要素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美学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查看全文

从绘画角度看植物造景的艺术

植物造景的构成艺术

绘画构成分为点、线、面,绘画者通过组织这些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植物造景就是利用植物形成的点、线、面这些构成元素进行空间的组织过程,使植物景观空间富于变化,形成一帧帧连续变化并充满美感的画面。“点”植物造景中的“点”即为孤植,孤植要求植物个体或群体具有一定体量才能成为视觉的焦点,并保证视觉焦点的孤立,背景和前景有大比例的对比关系,才能突出孤植植物的美感。可以作为孤植材料的植物如:景观场地中原有的古树名木或者雪松、广玉兰等。“线”植物造景中的“线”即为列植,列植要求植物相似、具有强烈的序列性才能引导视线,塑造线形的空间或围合线形的空间,引导视线和人流的同时,体现了列植植物的序列美感。列植用做行道树,随着道路的转折而变化,加强道路的通道作用;列植用在场地周边,强调场地的线形,加强场地围合感。常用作列植的植物材料可以是乔木如:国槐、银杏、千头椿、钻天杨、白蜡、悬铃木等,也可以是修剪成绿篱的灌木如:大叶黄杨、珊瑚树、侧柏、木槿等。“面”植物造景中的“面”即为群植,群植要求植物的量和密度,只有植物具有一定量和密度时,才能成为面。植物形成的“面”可以是密闭、紧凑的空间之后设置的开敞、宽阔的平面空间效果;也可以是建筑、雕塑或者植物等主景的背景,起到烘托突出前景的立面空间效果。因此,群植可选择植物的种类较为宽泛,可以选择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可以是一种单一的植物,也可以是一个植物种群,需要设计师根据不同的视距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

植物造景的色彩关系

植物造景要遵循绘画艺术中色彩配比的原则:既变化又统一、既对比又协调、既均衡又具有韵律。植物虽然大部分是绿色的,但根据叶色的深浅不同,不同的季节植物开花、结果等可以划分出很多质感和颜色。植物造景要求植物色彩既变化又统一,在种植设计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用量大,可以作为前文提到的“面”进行使用,起统一的作用;一般树种种类多、用量少,可以作为前文提到的“点”或“线”使用,起变化的作用。植物造景要求植物色彩既对比又协调,植物色彩的变化和差异可以产生对比的效果,对视觉有强烈的刺激,形成产生兴奋、热烈、奔放的感受,例如:乌桕与枫香秋色叶的红、黄对比;银杏与圆柏秋色叶的黄、绿的对比;紫叶小檗与金叶女贞常色叶的紫、黄对比等。相反,如果对比过多,变化繁杂,强烈的刺激过多视觉就会疲劳,产生烦躁、厌烦、不安的感受,这时就需要色彩的协调,柔和平静的色彩使人获得舒适愉悦的美感享受。因此,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要均衡并且有韵律地相间出现,会带给游人时而兴奋时而平静的感受,同时让人产生愉悦舒适的美感。

植物造景的设计过程

清代画家郑板桥提出“胸有成竹”的绘画创作过程: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就是指绘画要师法自然。植物造景同样也要师法自然,如果单纯追求艺术效果,而不顾植物习性的要求,生硬拼凑成地违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群落,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植物造景首选要学习自然,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了解植物种间的共生和寄生的关系,了解植物群落的生理、生物化学关系等。其次要模仿自然植物的群落种类和比例,遵守自然群落发展的规律,进行满足艺术的美学要求的植物配置设计。最终才能获得生长良好的植物群落,同时也给人带来愉悦的美感享受。

查看全文

园林植物造景分析论文

1园林植物在造景中的基本应用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构成。木本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极其显著,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中应考虑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1.1乔木由于乔木绿量大,具有遮阳挡雨、减噪吸尘等功能与景观效果,所以在城市绿化时常被作为行道树、孤植树使用或成片栽植,乔木所发挥的生态效益最为明显,是城市绿化中必不可少的园林植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乔木的栽植已从以往多定植2年-3年生的幼树苗发展到了用4年—5年生乔木、胸径8cm—10cm或十几年生、胸径20cm左右的大树进行绿化。但应特别注意的是需根据不同的苗木特性选择不同的移植方式,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1.2灌木灌木可以和乔木混栽,可以自然造景也可以密植。目前最流行的是小灌木密植造景,常见的应用可总结为:①代替草坪成为地被覆盖植物,对密植的小灌木进行修剪,使其平整划一,也可随地形起伏跌宕。②代替草花组合成色块和各种图案,利用各种小灌木叶、花、枝、果的不同色彩,将其密植成寓意不同的曲线、色块、花形等图案。③花坛满栽,用小灌木密集栽植于一些形状各异的花坛,形成花境、花台。

1.3草花草花造景就是应用草本花卉来营造景观,供人欣赏,按照运用的形式可分为草坪镶嵌、立体美化、花坛用花3种。草坪镶嵌是在草坪的适宜位置点缀或制造花境,使草坪更富色彩;立体美化的主要形式有垂直绿化装饰、花柱、花球、吊袋等;花坛用花采用脱盆种植进行装饰以保证全年有花。草花具有造景迅速、效果突出的特点,特别是多年生花卉,又具有一次种植、多年观赏的价值。草花造景具有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和管理简便、投入较少的特点,因而在造景中广泛应用于专类花园以及与建筑、道路、水体等的搭配使用。

1.4草坪主要是指由人工栽植和管理的草坪,具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吸滞尘土、杀菌防病和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在城市的街心广场、休息公园、高速公路两旁及具有纪念意义的场地中种植草坪,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公共活动和休息的场地,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缓和随着城市的发展给人们所带来的紧张和拥挤。选择优良草坪作为主景,并在其中建造花坛、点缀孤植或丛植树种,在其边缘种植观赏色带作为陪衬,可以加强草坪的造景氛围。

查看全文

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美学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查看全文

植物造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

摘要: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城市正朝着现代化不断发展,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工程,需要针对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促进园林植物造景工程的发展。基于此,总结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情况,归纳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造景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造景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植物造景;风景园林设计;应用研究

为了响应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观的发展理念的号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城市,进行园林工程的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以更好地创建宜居城市。通过对园林植物造景施工的建设,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园林工程的植物造景设计问题就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工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好的植物造景不仅利于城市整体发展均衡,还能吸引外来投资者和人才,为城市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资源财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情况

1.1缺乏多样化的植物类型

现阶段各个城市地区都在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绿化工程,采用的多为模板化建设方式,造成很多设计者在设计风景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时,并不会按照风景园林的整体环境来组合搭配各品种的绿色植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景观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且对绿色植物自身生态效应的进一步发挥造成了限制[1]。

查看全文

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美学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2滨水区植物造景形式

查看全文

当代园林植物造景工艺探究论文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植物造景,是在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植物造景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造景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的研究。但植物造景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甚至已成为植物造景发展的阻碍,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能促进植物造景事业的发展。

一、植物造景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

二、绿量与景观质量

绿量,是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指所有生长中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广义上还包括一切有利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因素,即绿色环。当前植物造景中的绿量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极端:

查看全文

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问题与对策

1植物造景的概念

有关植物造景的概念,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植物景观设计是指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通俗地讲,就是结合实际,通过合理搭配各种花草树木来制造景观,其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美,又能描绘出一幅幅与周围环境相谐调的感人视觉画面,供人们观赏消遣。

2植物造景表现形式与设计要素的关系

2.1植物造景的表现形式

2.1.1搭配植物时要讲究实用美

针对城市公园来说,其主要作用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健身、游览、观赏的场所,所以在公园进行植物造景时,一定要按照实用美学的理念来搭配。在这方面,太原市龙潭公园就做得比较好,通过种植国槐、馒头柳、女贞等植物,营造了南北广场的优美环境;通过黄杨、小叶女贞、冬青等绿篱围圈湖西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达到空间划分的目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