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04:37: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治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煤矿防治水工作报告

各位专家、同志们:

为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透水事故和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要求,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研究,决定召开这次防治水工作及技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2007年以来典型水害事故案例,学习讨论即将颁布实施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研讨交流水害预防、治理、救援及防治理论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经验,展示煤矿防治水新技术及设备仪器,部署煤矿防治水工作。这次会议在雨季之前召开,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等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进行了认真筹备,做了大量工作;与会煤矿防治水专家认真总结防治水工作,积极撰写论文,相信这次会议对防治水工作将起到推动作用,提高水害防治工作水平。

一、防治水工作成效显著;但重特大水害事故时有发生,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推动工作。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矿防治水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对煤矿防治水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将防治水工作列入重要议程,经常研究水害防治工作。2008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对防范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及加强防治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出台相关防治水规章制度,开展防治水专项监督检查,使防治水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加强井工开采矿山水害防治工作特别暂行规定》、《山东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安全监察规定》和《煤矿老空水防治十项规定》等;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实施细则》;重庆市为切实吸取水害事故教训,制订了《重庆市煤矿水害防治方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对全市煤矿开展水害基本情况调查,排查矿井水害隐患;安徽省把国有煤矿周边小煤矿列为防治水监察的重点,按照“大矿自保、小矿自律、政府监管、国家监察”的原则,严禁矿井之间超层越界开采,防范透水事故。

(二)煤矿企业防治水主体责任的意识增强

查看全文

边坡治水加固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在现代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的运营期间,有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大量边坡工程;本文综合分析了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望在工程的完善建设中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边坡;边坡稳定;边坡治水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类高层建筑、水利水电设施、港口、高速公路、铁路、能源工程等大量开工建设,在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或建成后的运营期间,有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大量边坡工程;这些边坡工程的稳定状况,事关工程建设的成败与安全,会对整个工程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等起重要的制约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投资及使用效益,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分析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边坡一般是倾斜坡面的土体或岩体边坡,由于坡面倾斜,在坡体本身重力及其他外力作用下,整个坡体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同时,由于坡体土(岩)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人力的工程措施,它会产生阻止坡体下滑的抵抗力。一般来说,如果边坡土(岩)体内部某一个面上的滑动力超过了(岩)体抵抗滑动的能力,边坡将产生滑动,即失去稳定;如果滑动力小于抵抗力,则认为边坡是稳定的。

查看全文

我国治水研究论文

【摘要】古往今来治水在中国都是极为重要的公共事务。中国古代的治水,大体有三件事情最为重要:防洪、农业灌溉和漕运。当代中国的治水包含的内容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方面,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生态恶化成为治水面临的全新问题。中国目前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水危机态势,水问题已经从区域性问题发展成为流域性和全局性问题,从单一问题演变成为复合性问题,且每一个问题均呈现高度的复杂性。特别是大规模的水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问题,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多重挑战,其严重性已经不亚于洪涝灾害。如何保障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安全,已经成为本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治理问题之一。当代中国水危机的实质是治理危机,是治水体制长期滞后于治水需求的累积结果。水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治水模式的变革和转型。政府部门已经加快了治水变革的探索,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把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放到突出地位。新的治水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新的治水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新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水资源;(3)新的治水手段:水权和水市场。新的治水思路用于指导新的治水实践,在过去八年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体现在构筑长江防洪体系、缓解黄河断流、规划南水北调、实施新水法、建设节水型社会、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等一系列事件之中,标志着中国的治水变革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尽管中国的治水变革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是严峻的水危机态势、独特的国情条件、以及转型经济背景,决定了中国治水转型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中国治水的转型核心是治理模式的转型,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念,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为目标,从以"控制"为主的传统治理模式转向以"良治"(goodgovernance)为导向的现代治理模式,建立新型的水治理结构和治理体制。长远来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水治理模式,根本上是要正确处理水管理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增强市场的作用,积极扩大社会的参与。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建设,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互补互动的新型治理结构。

一、治水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中国是一个治水大国,治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传说中的大禹以来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长期与水旱灾害斗争的历史。治水在中国有大规模的性质,对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早在春秋时代的管子已经提出,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治水是立国之本,治水的好坏,直接关系王朝运祚。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局面,无不得利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得利于水利建设及其成就。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民心稳,人心稳即有生产积极性,社会有粮则百业兴,整个社会必然繁荣昌盛,外敌不敢入侵,天下太平。相反,忽视水利,工程长期荒废,严重的水旱灾害之后,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灾逼民反,揭竿而起,即使没有外敌入侵,也酿成天下大乱,以至改朝换代。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

治水在中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受地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降雨的时空变异性甚大,大部分地区最大四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造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河川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极不均衡。年际之间最大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北方河流可达到10倍以上。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在华北平原等地区的部分河流达80%以上。水资源年际变化之大、年内分配之集中,以及丰、枯水年变异之无常,使中国水资源自然条件之复杂,为世界罕有,决定了中国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6-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092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水害灾害几乎每年发生。

中国古代的治水,大体有三件事情最为重要:防洪、农业灌溉和漕运。历史上,治水的首要任务是抵御水旱灾害。中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居世界首位,其中水旱灾害最为突出。从公元前180年至1949年,旱灾、洪涝灾、地震和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占同期全部自然灾害发生频数的90%,其中旱灾和洪涝灾造成的死亡人数是全部灾害死亡人数的51%,平均每年死亡14210人和1863人,相应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难以估算。为抵御水旱灾害的水利工程建设,在中国具有大规模和经常的性质。古代社会为保障大江大河的防洪安全,特别是黄河下游堤防的安全,国家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堤防的建设和维护。为了减轻干旱的侵袭,中国的农业高度依赖引水灌溉,发展的灌溉工程远远多于西方国家。1400年和1820年中国的灌溉面积大约占耕地面积的30%,而1850年的印度这一比例只有3.5%。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动员大量的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建设。水运在古代治水史上也占据重要地位。水运之中,以联结中国南北交通的漕运作为重要。隋唐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工程,从钱塘江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历史上沟通南北的一条大动脉,是我国北方始终能保持政治文化中心的一条生命线。漕运历史绵延近千年,直到清朝末期,随着陆上交通和海运的发展,漕运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建国之后,抵御水旱灾害仍然是治水的主体内容。对1949-2000年水旱灾害的统计表明,无论是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还是成灾率,从50年代到90年代均呈上升趋势,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建国之后平均每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3亿亩,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总量的50%;七大江河流域平均3年发生一次洪水,每年平均受灾1.1亿亩,粮食减产约占总减产量的27.6%,经济损失上百亿至数百亿元。1991年的淮河大水和1998年的三江大水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强烈的社会冲击。为了抵御洪涝灾害,计划经济时代通过群众运动方式大兴水利,以很低的成本整治了大江大河,修建水库8万多座,堤防20万多公里,保障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用水需求。黄河更是岁岁安澜,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治水成就。灌溉事业也得到空前发展,灌溉面积从1952年的19960万公顷增长到2000年的53851万公顷,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重从18.5%增长到51.8%(1995年),而同期印度为29.5%,美国11.4%,俄罗斯仅4%。"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春秋时代管子的这句古训至今仍然适用。

查看全文

乡镇治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坚持“依法管水、科学治水、全民护水”。突出治脏、重点治浑、全面治污,全面加强水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优美水环境为目标,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建设“中国最美小镇”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

坚持全民治水,通过合力攻坚,力争二年基本解决问题,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基本覆盖。通过深化“河长制”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工业治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河道整治、农林业面源污染整治等重点工作,到2015年底,镇辖区内生活污水排放达到一级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到二级标准,确保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控制在二级标准以上,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

三、时间安排

(一)宣传动员(2015年1月至3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部署年度治水工作,继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最美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进一步营造全民治水、全民护水的浓厚氛围。

查看全文

贯彻治水理论座谈会讲话

今年我市水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工作指示,全面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水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治水理念,转变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成绩,下面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切实提高对水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的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水利建设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几十年来几代水利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水利事业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今天召开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农业农村的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讨论农业的水利问题。通过大家的发言,会议内容得到扩展,也讨论了城镇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问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可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利用。每个人都要用水,这是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水利工作就是要让水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益。二是水害的防治。就是要防范水造成的灾害,减少水害。刚才大家分析,我们并不缺水,缺水而是体现为工程性缺水。因此,要把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作为统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用水困难等问题的关键。只有认识到位投入才能到位、工作才能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从上到下及至到群众都要充分认识水利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进一步增强做好水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强化忧患意识,切实把水利工作作为“富民兴市”的大事抓实抓好。虽然当前的水利建设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要清醒认识到现有水利建设与科学发展要求的差距仍然很大。一方面,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加大了水利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市几十年都没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欠帐多,在促进农村脱贫致富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如果群众饮用的水都没有,怎么发展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业?所以,各级水利部门要不断增强做好水利工作特别是农村水利工作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履行好职责,加大工作力度。

第三,认真做好水利发展规划。要研究水从哪里来、存在哪里、怎么使用。水利规划不仅要覆盖城镇,而且要覆盖到每个村,充分认识到真正迫切需要水利惠及的是农业、农村、农民。要抓紧抓好小水池、小水窖、烟水配套等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石漠化治理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项目,用活用好资金,确保用出成效,切实解决群众饮水、灌溉问题,为老百姓办实事。

第四,努力加大水利建设投入。要根据轻重缓急推进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市县两级财政无论怎样困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在计划上一定要保证。对于必须建设的涉及民生问题的水利工程项目,要千方百计挤出经费确保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推进水利项目的申报。已建成的水利项目要加强管理,确保发挥效益。发展水利事业、调整农业结构、实施石漠化治理、发展畜牧养殖等是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水利工作。

查看全文

以治水比喻网络德育研究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育者如何兴其利、去其弊呢?首先应以引导为主,将学生从不健康的娱乐和交往中引向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中去。教育者除了运用科学的德育方法和技术手段,“堵”住不健康信息对孩子的毒害外,要加强青春期的卫生知识、性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心理辅导工作,使孩子获得免疫力,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堵”,堤坝,“导”畅通的河道,青春期教育,心理辅导,网络环保意识

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量、高效性、便捷性和交互性受到了各业界人士的青睐。作为求知欲极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青少年更是趋之若鹜。的确,“如果今天不学习未来的知识,那么,你只能在未来社会生活在过去。”本来学习网络知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学生用网络来干什么呢?2002年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剩下的则是关注影视文艺动态、体坛动态、看新闻、发E-mail等。另据本人对我校四、五、六年级上网学生的问卷调查,约有86.6%的人上网玩游戏,5.3%的人上网聊天,4.3%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3.8%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其中有8.7%学生承认在上网时不自觉地浏览过不健康的内容。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十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青少年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于中,例如,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猝死网吧的喻斌,迷恋交友和网恋而被犯罪团伙诱骗轮奸杀害的8名女中学生(载于《华西都市报》),其他迷恋上网严重影响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甚至因网债逼身,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为此不少学生家长成立了“反网联盟”和“抗网家委会”,一时间,网络成了部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的确,为了让孩子学习网络知识而对其上网采取不闻不问的放任态度无疑是饮鸩止渴,但因网络带来的一定的弊端而抵制网络或杜绝网络又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网络就像我们的纸墨一样,是一种中性的东西,没有善恶之分。其正邪取决于使用它传播信息的人。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没有抢先占领这个高地(或者说教育在网络的占有率很低),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健康网站、网吧侵蚀或毒害。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这个高地,而是攻占这个战略高地,兴其利,去其弊,使网络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强大的战略基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要以“导”为主,避害趋利

大禹治水运用了“导”的方法,这值得我们借鉴。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将素质教育的阵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English/">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

另外,通过一些正面的例子,如重庆市一位中学生潜心学习网页制作,后被一公司聘为总经理的事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网络知识竞赛,其奖品也十分丰厚,可以鼓励和训练学生参加。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查看全文

从“治水”谈网络德育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育者如何兴其利、去其弊呢?首先应以引导为主,将学生从不健康的娱乐和交往中引向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中去。教育者除了运用科学的德育方法和技术手段,“堵”住不健康信息对孩子的毒害外,要加强青春期的卫生知识、性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心理辅导工作,使孩子获得免疫力,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堵”,堤坝,“导”畅通的河道,青春期教育,心理辅导,网络环保意识

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量、高效性、便捷性和交互性受到了各业界人士的青睐。作为求知欲极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青少年更是趋之若鹜。的确,“如果今天不学习未来的知识,那么,你只能在未来社会生活在过去。”本来学习网络知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学生用网络来干什么呢?2002年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剩下的则是关注影视文艺动态、体坛动态、看新闻、发E-mail等。另据本人对我校四、五、六年级上网学生的问卷调查,约有86.6%的人上网玩游戏,5.3%的人上网聊天,4.3%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3.8%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其中有8.7%学生承认在上网时不自觉地浏览过不健康的内容。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十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青少年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于中,例如,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猝死网吧的喻斌,迷恋交友和网恋而被犯罪团伙诱骗轮奸杀害的8名女中学生(载于《华西都市报》),其他迷恋上网严重影响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甚至因网债逼身,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为此不少学生家长成立了“反网联盟”和“抗网家委会”,一时间,网络成了部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的确,为了让孩子学习网络知识而对其上网采取不闻不问的放任态度无疑是饮鸩止渴,但因网络带来的一定的弊端而抵制网络或杜绝网络又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网络就像我们的纸墨一样,是一种中性的东西,没有善恶之分。其正邪取决于使用它传播信息的人。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没有抢先占领这个高地(或者说教育在网络的占有率很低),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被一些不健康网站、网吧侵蚀或毒害。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这个高地,而是攻占这个战略高地,兴其利,去其弊,使网络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强大的战略基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要以“导”为主,避害趋利

大禹治水运用了“导”的方法,这值得我们借鉴。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将素质教育的阵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

另外,通过一些正面的例子,如重庆市一位中学生潜心学习网页制作,后被一公司聘为总经理的事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网络知识竞赛,其奖品也十分丰厚,可以鼓励和训练学生参加。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查看全文

基层矿井防水治水工作措施

为了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安全,我国煤矿工作者探索了一系列的防治水措施。这些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防治地表水涌入矿井、探放水、疏放排水、防水煤柱的留设、水闸门和水闸墙的设置使用、注浆堵水、建立防治水保障制度、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做好矿井涌水、积水预报等。各煤矿的自然情况各不相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防治水措施。

l、要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井下职工均要熟悉透水前的各种预兆,发现透水危害及时汇报并采取(上述)应急处理措施。

2、要建立必要的矿井防治水规章制度,把防洪、防治水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注意收集整理资料,准确将积水巷、水窝、积水老窑绘在图上,以便进行采掘工程时制定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4、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

煤矿地下的地质条件是复杂的,地下水的情况也很复杂,在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水害的威胁。根据现有资料,对无法确保没有水害威胁地区,必须采取探放水措施,探水后消除了水害威胁再向前掘进。多年来与地下水作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是指导煤矿生产与各种水害作斗争的有效方针。

查看全文

水务局依法治水工作规划

2013年是“六五”普法进入实施阶段的重要一年。做好本年度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于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保障我局“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推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县普法领导小组的要求,我局2013年普法依法治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筑和谐社会为总揽,以发挥普法依法治理职能为先导,以健全制度的抓手,以促进解决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我县水利工作,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认真做好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加强专业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为全局改革、稳定和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1、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领导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完善工作职责和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普法依法治水办事机构建设,保证必要的办公条件。

2、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信息反馈、统计报告和会议制度,做好各种资料收集和整理,搞好基础建设。

3、继续实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切实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查看全文

河流流域治水分析论文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水利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流域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流域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流域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标准得到逐步提高,成功抗御了1999年太湖流域特大洪水;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得到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实行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同时利用水利工程体系实施流域水资源调度和汛期流域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

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水利所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流域水质型缺水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结合流域新情况,必须探索流域治水新思路。

针对流域水利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太湖流域管理局在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按照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提出在流域开展“引江济太”调水试验。通过现有工程体系调引长江水入太湖和流域河网,加快流域水体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以缓解流域水污染恶化的趋势,改善流域水环境,实现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合理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引江济太”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

江总书记在2001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十五’计划建议把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全党和全国上下都要深刻认识和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大政方针,努力抓好落实”;江总书记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再次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方向。

水利部党组在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深入分析宏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太湖流域的实际情况,汪恕诚部长明确指示太湖治理要把防治水污染作为治水的核心问题,以防治水污染带动太湖流域的其它各项水利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