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收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7 04:26: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执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规范税收执报告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核心在于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机关,就必须依法治税,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与依法治税,是我国政府致力实现的治国方略与治税方略,两者关系极为密切。依法治税作为新时期的治税思想可以说是对我们国家几十年税收工作实践的总结。依法治税就是税收工作要完全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贯彻法治原则:也就是国家要依法征税、公民要依法纳税。
然而,在当前“依法治税”口号下的税收实践就恰恰存在着与依法治税格格不入的现象:
一是部分纳税人税收知识缺乏,税法意识模糊,表现为藐视税法,践踏税法,以各种手段偷、逃、骗、抗税现象时有发生
税收是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范畴。因此,人们的纳税意识也不可避免地打上历史的烙印,在两千多年封建主义统治历史,近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近三十年苏联模式、计划经济运动历史的作用下,经历史的积淀交揉,政治、经济、文化互为作用,使我国的税收环境变得极为复杂,乃至于直到今天还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法律意识淡漠。就国民方面而言,税收意识普遍淡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国外流传的是:“唯有死亡与税收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我国部分纳税人中流传的则是“要致富,吃税务”。他们“怨税”、“恨税”,不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偏颇地认为税收就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是搜刮民财,而且总认为收税是税务机关的事,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姿态,直到有一天触犯了税法被追究方豁然警醒,集中地表现为对税收了解的肤浅性、对税法熟悉的局限性、履行纳税义务上的逃避性和淡漠性,以及行使纳税人权利的集体无意识性。再从税务机关方面来说,时至今日,道德观还不时地左右着法制观,荣誉感和道德观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作为衡量税收缴纳的是非标准,“依法纳税光荣”长期以来一直成为税务机关广为宣传的颂词。然而,依法纳税并非光荣不光荣、可为不可为的道德问题,而是守法与违法、大是大非的法律问题。
受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少数地方行政领导干预税收执法,政出多门,长官意志,管工业的领导要免,管财政的领导要收,弄得税务机关无所适从。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常常不计经济增长因素,不问税源多寡,年年递增,层层加码,无端增大地税部门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擅自越权制定违反国家税法的文件,对一些企业或纳税项目实行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查出各地越权制定的涉税违规文件600多份,所涉及的违反税收制度金额达19亿元以上。更有甚者,对税务机关进行粗暴的行政干预,甚至下文限制地税机关行使检查权。上行下效,由于部门利益的驱动,一些非征税机关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监督税务机关是否正确执行税收政策上,而是参与争抢税源,把税款以国有资产流失、违纪金额、非法收入的名义入地方库参与分成。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地影响和冲击了税务机关的独立执法主体地位和执法权限,既干扰了分税体制的实施,又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和税收执法。
二是一些税收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甚至随意执法、恶意执法的现象屡禁不止
税收执法过错思考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重点和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评价一个税务机关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成败的试金石。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在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流程、严格评议考核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比较而言,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仍然是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在**年11月20专门制定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进一步规范过错责任追究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本文拟结合《办法》的相关规定对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澄清对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含义和性质的认识
究竟什么是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该行为属于何种性质行为?该行为与税务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有何区别?这些问题是我们实施过错责任追究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基本概念尚且不明确,行为性质不能准确定位,在此前提下实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其结果必然是“冤假错案”多多,混淆一般过错责任和违法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的界限,违背公平正义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税务人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上述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如不知道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究竟指什么、有的认为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就是行政违法行为(内部)、有的认为执法过错行为属于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认为执法过错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等等。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未明确其含义。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过错责任追究是指对因过失或者故意造成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的责任人给予经济惩戒和行政处理。”上述规定仅对造成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的主观因素作了概括性描述,对其内涵、外延没有规定。
2、《办法》中列举的部分过错行为属于违法行政行为,不利于税务人员正确理解过错行为的概念。如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未按规定受理行政复议的”、“违规审批缓缴税款”等行为是否属于执法过错行为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不属于执法过错行为,而是法律规定的违法行政行为,应给予行政处分。
非税收入执收考核方案
第一条为切实规范非税收入执收行为和征收管理,有效防治非税收入执收工作中的乱作为、不作为现象,根据《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省行政程序规定》和《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责任制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辖区内领用财政票据、履行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职责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相关部门及其所属独立核算二级机构和社会团体(以下简称执收单位)。
第三条执收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工作(25分)、征收管理(50分)、票据管理(25分)三项内容,满分100分。
第四条基础工作考核(计25分)
1、岗位职责明确,内部管理规范,有健全的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责任制和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领导和执收人员具体负责,计5分;
2、及时、完整、准确地向区非税收入管理局编报本单位下年度非税收入执收预算;编报及时、完整、准确的计5分;虚报、少报或漏报非税收入的,酌情扣分。本单位非税收入执收预算明显脱离实际的,计0分;
税收执法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国税局依托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完善税收执法工作标准和职责,明确执法责任;完善责任追究形式,实施过错追究;尤其是创新税收执法评议考核内容、方式、途径,落实执法责任,促进税收执法由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人机结合,强化对执法过程的考评,促进执法规范
(一)是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日常评议考核。该局以应用省局执法责任制软件为契机,运用软件所具有的过程控制、自动考核以及标准化的追究程序,实现执法责任制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减少了考核中的人情因素,实现考核的公开、公正、公平,同时通过自动考核,规范了该局干部的执法行为,提高了该局执法责任制质量和效率。**年1至10月,剔除按规定应撤消的过错信息外,该局共产生过错信息总量23条(其中工作差错21条,执法过错2条)。由于执法责任制软件对税收执法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税务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该系统记录的过错行为也呈逐月下降之势。从产生过错信息总量来看,7、8、9三个月份分别是3条、1条、0条。
(二)是进行人工检查,全面考评。在运用执法软件进行日常评议考核的基础上,通过执法检查、大要案审理、税务调查研究、行政复议、应诉等执法监督手段,进行集中考核评议;收集基层在执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定期向基层税务机关、相关职能处室、通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实施动态管理;通过督查确保存在问题整改到位、应对措施落实到位。该局通过人机结合,形成了分级管理的立体化执法监督机制。
二、围绕执法结果,考评执法手段及行为,促执法到位
(一)是围绕组织收入,考评税源管理手段到位情况。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的中心工作,户源、税源、票源“三源”管理又是组织收入的中心。为更加科学地检验征管绩效、“三源”管理的到位度,该局结合省局《税收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的要求,将税收执法评议考核指标细化为“三源”管理指标,围绕“税务登记、逾期申报、税款催缴、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征收、欠税管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税收优惠政策认定、减免税和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政策性退税审批、税收优惠政策认定、减免税和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政策性退税审批、发票管理、金税工程”等十个方面,细化设计成六种表,采取相对数和表格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集中评议考核,检验“三源”管理各项手段运用到位的情况,既解决多做多错的问题,充分保护和调动税源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又简化考核方法及程序,方便基层考核,规范了基层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非税收入执收情况检查通知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区非税收入管理,根据《省政府非税收管理条例》、《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开展非税收入执收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区政府决定对年下半年至年全区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和范围
检查工作从年6月1日开始至10月30日结束,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均为此次专项检查对象。
二、检查内容
1.各单位是否按各级非税收入管理部门核定的非税收入项目执收;
2.是否违反规定私自设立政府非税收项目或者擅自改变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税收优惠执行报告
税收优惠在整个税款征收中的占比很少,但它却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税务机关通过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使纳税人应当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得以具体兑现,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然而,有些纳税人受利益驱动,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编造不实鉴定,办假外资企业和虚假的申报骗取税务机关的减免税优惠,导致国家税款严重流失。为使税务机关便于征收管理和维护,便于税收优惠政策准确执行,笔者就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以期达到规范税收优惠的目的。
一、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1、个体工商业户的销售收入难以确定。
个体工商业户建账建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虽建账但大多虚假不实,账证不全更是随处可见。帐证不全的直接后果,导致了申报数据的不准确。税务机关只能以保本法或以其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销售收入,而推算出来的销售收入与实际的销售收入必然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有些销售收入超过起征点的个体户免征了增值税,而低于起征点的却征收了增值税,从而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公正性。
2、农业产品出售者的身份难以确定。
农业生产者到外县(市)销售其自产的农产品,一般由所在地税务机关为其开具《自产自销证明》,由销售地税务机关查验后、免征增值税;但农业生产者在本县(市)销售其自产的农产品,因出售者数量众多,且流动性强,一般不会持《自产自销证明》,致使税务机关在实际征管中,对出售者的身份无法辨认,从而使一些临时商贩或无证经营农产品的个体户无形中享受了免税的待遇,逃避了应缴的增值税。
税收执法风险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的进程,社会主义税收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关注税收的程度在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念也随之不断提高,他们对税收政策的掌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时刻在接受着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因此,税务干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无论是在执行税收政策、执法程序还是在公开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都要在法制、公平、文明、效率上下功夫,稍有不慎,就要承担相应的执法风险。从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承办的一些涉税案件中应当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税收执法风险,已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税收执法风险防范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
所谓执法风险,就是具执法资格的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存在有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行为执法或履行职责,侵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国家或人民群众造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以及应履行而未履行职责,所应承担的责任。税收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部分,承担着为国聚财,堵漏增收的重任。正是由于税务机关是国家财政收支的关键部门,已越来越成为国家纪检监察部门关注的对象。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公民和法人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果我们的税收执法人员不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执法观念,克服随意执法的老毛病,就随时存在着执法风险,小到经济损失,大到触犯刑律。
二、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意义
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意义就在于保障税收执法部门有一个安全的税收执法环境,起到稳定队伍,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目的,从而促进税收工作效率,更好地维护税法的尊严。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保障税收执法安全的意义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税收执法环境思考
税收执法环境是指与税务机关开展税收秩序维护和税收执法活动相关的,直接、间接地影响或者作用于税务管理活动的主客观因素的总和。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对于促进税收执法职能到位,提高工作效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良的税收执法环境必然使税务管理工作增加更多的行政成本,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目标的实现。当前,基层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税收执法面临新的环境和形势。下面,从内外两个层面就当前的税收执法环境作些探析。
一、税收执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
1、地方政府干扰税收执法。一些地方政府经常是口头上要求严格执法,而实际上常以环境宽松为名要求执法部门放宽政策、降低条件,疏于执法。当前,主要表现为三大方式:一是干预稽查部门的检查工作。当税务稽查部门对地方一些重点发展企业和引资项目的企业例行检查或根据人民来信加强举报案件检查时,个别地方政府领导常以维护地方经济发展,加大引资开发为由,对税务部门施加压力,以行政手段干涉税收执法、阻挠税务稽查,忽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营造。二是随意调度税务部门参与各类专项整治。如,地方政府在集中力量进行环境整治、房屋拆迁行动中,常会要求工商、税务、环保、公安等职能部门从严从重从快打击,这样会给税务检查人员客观公正执法带来难度。三是混淆职能,以“服务型”大帽子影响税收执法。一些地方政府在日常工作中,强调服务而忽视管理,过分要求税务部门立足于为企业服务,从事一些不该做、做不好、做不了的工作,导致税务部门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出现一些“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情况。
2、公民与纳税人法律意识不强。尽管普法宣传活动已经开展到第五个五年计划阶段,但公民与纳税人的法律意识离依法治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纳税的自觉性,缺乏依照税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执法难度。当前,特别是一些纳税人一方面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想方设法偷、逃、骗税,致使国家税收流失;另一方面即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也因害怕报复而不敢直接诉诸法律予以维护。同时,从困扰税收管理的顽症——账外经营和财务假账现象,可以看到纳税人违规问题已向隐匿销售收入、做假账等方式转变,偷骗税的手段日趋隐蔽,诚实信用的理想税收执法环境受到全面冲击,形势相当严峻。
3、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存在盲点。基于对税务机关协助可能会增加本部门工作成本,或者对本部门既得利益造成损害的考虑,一些部门对税务部门要求的税收执法的配合协作往往加以推诿和拒绝。工商部门的沟通协作上,根据新征管法规定,工商机关应定期向税务机关提供设立、变更、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等信息,但目前存在遗漏和不及时的情况;又如存在税务登记未注销,工商登记已经注销的情况;还有税务机关向工商部门提供注销税务登记信息、提请吊销营业执照信息和非正常户等信息,工商部门未及时受理和变更的问题。地税部门的沟通协作上,尽管已建立联席会议等制度,但仍存在企业所得税税源上的争夺和日常征管稽查类基础数据资源共享上的缺乏。金融部门的沟通协作上,由于金融部门较多考虑自身利益,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机构对企业欠缴税款的扣款问题上,当税务机关通知开户银行扣缴企业税款时,而银行往往以《商业银行法》和以自身工作程序为由,使税款扣缴工作有所迟滞,贻误税务强制执行的时机;又如,按征管法规定,银行需凭税务登记证方可为纳税人办理基本账户,但目前操作中,为纳税人多头开户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税务部门在对纳税人资金流动问题上因其多渠道性而无法查定核实。当前,尽管《征管法》对银行的法律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但各地税务部门对银行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案例几乎为零。
税收执法工作督办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确保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征管制度的正确实施,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责任型”机关建设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督办目的:以依法治税为中心,以严格执法为重点,通过督促、检查、协调、反馈等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执法现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正确贯彻落实。
二、督办原则: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将贯彻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税贯穿到税收执法督办工作中,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围绕执法、强化监督。坚持以税收法律、法规为执法基础,严格按照法定的执法原则、执法程序、执法内容、执法项目和执法权限,强化对具体税收执法行为的过程监督。
(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和反映情况,客观公正地处理和纠正问题,防止以偏概全,杜绝弄虚作假。
(三)及时落实、注重实效。着眼于及时有效地解决税收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督查,认真办理,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防止应付差事或形式主义,确保督办事项落到实处,求得实效。
粮食局收购执法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原粮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召开了开展全市农村原粮收购执法专项检查活动的工作会,下发文件就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安排、工作重点、工作要求等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要求各区(市)县粮食局要充分认识到加大农村原粮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农村原粮收购秩序,既是法律法规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又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为加强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领导为组长,有关处室处长为成员的大春粮食收购执法专项检查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为了认真开展大春粮食收购专项执法检查,我局要求各区(市)县粮食局制定工作方案,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科室协调配合,组成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组,落实人员、车辆、经费等,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我局还组织各区(市)县粮食局执法人员学习了《行政处罚法》、《省粮食流通行政执法与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知识,确保执法人员以规范的执法行为、准确的业务知识投入到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中。
三、加大力度,广泛宣传
为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我局在《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之际,认真组织全市开展了对《条例》的宣传活动,重点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进行了宣传。各区(市)县粮食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工具进行宣传,组织宣传车,走村散户散发宣传单,向广大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宣传;通过悬挂标语、横幅,摆放宣传牌和散发资料等方式,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并在当地电视台组织专人进行有关粮食法律法规知识的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崇州市粮食局制订了《局关于开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宣传活动的工作方案》,确定了宣传主题和宣传重点,落实了宣传车一辆。局各科室抽调执法人员11名,由分管局长带队,于9月21日至11月10日深入各镇进行宣传,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据统计,全市共印发宣传单11450余份,散发《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92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