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转变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23:12: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能转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府职能转变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
政府职能虽然经历了多次调整,但由于中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在现实中依然顽固地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大背景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群众、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尽快转变职能,是各级政府做好本职工作,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1.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政府作为国家机器属于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其职能也要适应这个变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
2.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职能是机构设置的前提,决定机构;机构是职能的载体,体现职能;政府的职能是通过政府机构来实现的,只转变职能而不改革机构,职能也不可能真正转变。因为旧的机构存在一天,就要继续行使其职能,所以转变职能必须相应地改革机构。而机构的改革又必须根据职能来确定,如果职能尚未确定,管理方法也未改变,精简以后的机构还会再度恢复和膨胀。因此,只有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才能为机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机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3.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政府的管理形式和职能发生了极大的转化,越来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我们的政府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又没管好,这样就不仅要靠增设机构来完成日益繁杂的工作,使机构越设越多,而且压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要发生明显的变化,有的将要消失、有的将要转移、有的将要加强,管理范围、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都要发生变化,由过去把主要精力放在订指标、批项目、分物资逐渐转到通过计划的和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检查、指导和调节方面来。使企业真正成为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独立企业法人。
4.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政府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除了要适应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外,还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行政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自身的客观规律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掌握,政府机构转变职能,实际上是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一个步骤。因为,只有转变职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机构臃肿、运转不灵、工作效率低的弊端。
乡镇职能转变论文
一、现阶段乡镇政府行为的弊端
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按照新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乡镇职能转变,重新界定乡镇政府职能,不断规范乡镇政府行为,建立了新的乡镇工作运行机构,初步取得了优化乡镇职能,激活干部队伍,转变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的效果。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现阶段乡镇政府的体制性障碍日益突出,乡镇政府已在治理能力、化解社会矛盾能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等方面捉襟见肘。
1.干预过多。一是职能错位。表现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乡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多重角色,干预较多,管理较多;二是职能越位。表现为乡镇职能泛滥,该放的权放不了,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下指标、定考核,强制干涉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束缚了农民手脚,而且影响到村级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
2.管理乏力。一是乡镇管理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内设机构仍限于改革前的集中管理,惯用行政手段处理农村事务,出现了换汤不换药、大包大揽行政事务的不良现象;二是乡镇“责、权、利”分离现象突出。县、乡之间多年来形成的压力型和条块结构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人权、事权、财权互相脱节,很大程度上肢解了乡镇政府职权,致使乡镇政府“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协调难”,不能成为一级完备、统一、效能的政府,直接影响到乡镇整体功能的发挥;三是乡镇政府行为的保障措施不到位。一方面乡镇财政困难,缺少经费保障,使一部分乡镇处于保运转就没有发展资金,保发展就保不了运转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现行的乡镇管理体制致使乡镇干部只能采取协商、发动、示范、服务的方式开展工作,普遍感到推动工作缺乏手段。
3.服务滞后。一是无能力服务。乡镇干部中农业型干部多、经济型干部少,行政管理型干部多,技术服务型干部少,这种知识退化、能力弱化的乡镇干部结构,缺乏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二是不会服务。虽然许多同志在乡镇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业务熟练,但面对市场经济怎样服务,服务什么,普遍感到茫然失措,无所适从。三是无精力服务。由于乡镇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大多数干部疲于被动应付,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和思考一些服务群众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4.行为不规范。主要是部分乡镇政府和乡镇干部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该管的事不去管,不该管的事乱管,出现了行政过程中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在经济活动中,有的随意为企业、农户担保,造成了沉重债务负担;有的代替中介组织和农民签订合同,造成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一些乡镇干部在解决农村矛盾的过程中方法不得当,采取强制性措施,甚至盲目动用公、检、法等执法部门的力量,结果致使矛盾激化,损害了干部形象,影响了乡镇威信。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需要强化的主要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
一、“注册跟踪系统”简介
“支持开票系统”是SupportTicketSystem的直译,更贴切的译法,应译为“服务注册跟综系统”,若用在电子政务中,则可以译为“政务注册跟踪系统”或“案件注册跟踪系统”。为简便起见,我们在文章中通称为“注册跟踪系统”。
“注册跟踪系统”是“救助台”(Helpdesk)的核心应用系统[3]。这一系统对提供服务的有关各部门及其责任人采取同一标准,记录案件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国外许多公司的客户服务都使用了“注册跟踪系统”。例如顾客因手机信号不好给电话公司提出抱怨,公司客户“救助台”就会在系统中注册,将注册号告诉顾客,顾客可以随时根据注册号追询,无论当时经手人是谁,只要“救助台”操作员打开“注册跟踪系统”马上就可以回答客户所有,告知问题原因及处理状态。
这一系统在信息技术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外一般大公司的IT部门,对全公司职工开设一个“救助台”,任何人遇到机问题,都可以呼叫“救助台”以便得到及时解决。“救助台”的建立和运行有效地保证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可用性。
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或有效性(availability),是信息系统安全三目标之一[4]。信息系统安全三目标是: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当步入信息化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中断会严重生活和工作。反之,信息系统缺乏可用性将大大阻碍信息化进程:由于信息系统不可靠,人们就只能依赖传统方式来工作,而信息系统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例如,一个学校如果信息系统可用性差,则网上的信息无法通知到计算机出故障的职工,故此传统的会议或张贴方式还得维持,这无形中就阻碍了信息化进程。
镇职能转变交流
优化机构
对口低效型向为民实效型转变
长期以来,乡镇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上下对应,部门对口。财政所、经管站、农机站……再加上延伸派驻乡镇的公安派出所、法庭、税务所、工商所……“七站八所”林立乡镇,其中不少站、所只有两三名甚至一名工作人员。机构臃肿,人员分散,几乎成了乡镇机构的通病。
天水市根据基层实际需要,重新确立乡镇机构设置,采取政事分开、整合站所、综合设置的方法,按照行政、事业两大块设立了“一办两所三中心”。行政方面设立了党政综合办公室,主要承担乡镇日常行政事务;事业方面设立财政农经管理服务所、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以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要承担专业技术服务。其中,财政农经管理服务所承担了原来的财政所、农经站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综合了计生办、计生站的管理职能和计生技术服务所的服务职能。
为了降低改革的成本,天水市将面向“三农”的社会服务性事业交由“三中心”承担。比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不仅整合了原来的农技站、水利水保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而且通过新设的服务组、项目组、产业组和扶贫开发组,更集中地体现了为农业服务的职能。通过优化机构,全市乡镇的内设机构实行了整合精简,提高了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在全市的113个乡镇中,内设机构由调整前的1400余个减少到677个,减幅达51.6%。
优化干部
职能转变自查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清权办、市法制办对我办行政权利和政务服务事项的核定,我办涉及到以下三类事项:
1、非行政许可审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设立、变更、注销)。
2、行政监督检查:对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监督管理。
3、行政备案:事业单位备案(年检)。
二、具体举措
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报告
政府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是无庸置疑的。但对于国家与社会发展来说,政府不是目的,而是工具。这不仅基于现代民主的逻辑,而且也基于政府的本质。政府是人类创造的,其根本使命就是帮助人们管理,解决人类生活中所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尽管到目前为止,政府处处表现出对人与社会的管理,但其本质上是弥补人们自我管理的不足。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者才认为,当人类社会实现了充分自我管理,建立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的时候,政府也就进入了历史博物馆。点明政府实质的目的,在于科学地定位政府,从而合理的改革政府。因为,明确了政府不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目的,而是工具,那么,也就明确了政府的改革,既要从政府的自身逻辑出发,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逻辑出发。处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的政府,虽然可能受到同一种历史潮流推动,但是,由于各国所面临的实际状况不同,其变革与发展的目标、战略与策略也自然不同,因而,其最后的形态自然也会有所区别。由此来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政府改革,我们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即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但中国的政府改革,不能简单照搬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模式,而应该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做到既遵循市场经济的逻辑,同时也遵循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研究认为,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是简单的职能调整,而是基于职能调整所进行的全面的政府改革,或者说,政府再造。这种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建立责任、能力与绩效有机统一的政府。
一、职能转变:主题与意义
一个健全有效的政府,必然是其结构与职能有机统一的政府。在结构与职能的关系中,职能是决定性的,结构是为职能的实现服务的。政府既然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工具,所以,其职能不是由政府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政府职能问题,不仅体现为政府干什么的问题,而且还应该体现为如何干好的问题。如果仅仅从前者考虑问题,我们能够确定政府职能的大框架,但是不能确定具体职能的配置。在这样情况下,可能解决了政府的责任边界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政府的能力与绩效问题;而能力与绩效问题要是不能解决,政府的责任边界在理论上划分的再清楚也是白费的,因为,划定政府职能范围的根本初衷,就是要提高政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如果划给政府的职责是政府所无力承担的或者说承担不好的,那么,其最终的效果必然有悖初衷,适得其反。所以,定位政府职能,不能单方面地考虑政府的职责,必须同时考虑政府的能力与绩效。换句话说,必须在责任、能力与绩效的有机统一的框架下,来定位政府的职能。当然,责任是逻辑起点。我们所说的责任政府,不是简单的具有道义性的政府,其根本应该是责任、能力与绩效有机统一的政府。政府的道义实践,要是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与有效的行动上,最终都将可能成为政府权威性与合法性的腐蚀剂。
所以,政府职能的问题,既取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取决于政府自身的发展水平。政府干什么的问题,决定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政府能否干好以及如何干好的问题,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政府自身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社会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所以,政府干什么的问题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的政府职能时刻都面临着转变与调整的问题。但是,政府的职责与使命决定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是使命的转移与能力的发展的内在统一,没有能力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年世界发展报告在《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主题下,强调要使政府的作用与其能力相适应,即强调政府使命选择必须与其实际能力的强弱相适应,以保证政府的运行与权威,从而实现政府对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然而,这一个过程,也应该是政府能力得以有效提高的过程。强调使命要与政府的能力相适应,就是避免政府治理危机,从而使政府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有可能逐步实现能力的提高。政府能力的提高,就能更好地、更多地承担其应有的使命。
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也在努力改进与健全自己的政府。改革开放一开始就伴随着政府改革。最初基于效率的目的,从精简机构入手。但很快发现,职能不变,机构精简是无效的。于是,到了八十年中期,就明确地提出了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机构改革。所以,在中国的政府改革文化中,职能转变与机构精简、与提高效率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于是乎职能转变的基本手段,就是精简机构,职能转变的现实追求,就是提高效率。不能说这其中没有逻辑关系,但是,如果把这种关系理解为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那么,我们的职能转变必然是长期难以到位。这里必须明确的是,对于政府来说,效率,在根本上不是体现为官僚主义的消除,而是体现在政府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其中不仅包括服务程序的改进,而且更重要地包括服务的投入与产出的水平、服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等等。落实到这样的效率层面来考虑职能转变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职能转变不等于简单的机构精简,职能转变应该近似于政府整体职能配置的合理性与具体机构的活力的有机统一。
县干部职能转变调研报告
一、乡镇各层现状
乡镇工作可谓千辛万苦,其任务之重、难度之大、条件之差、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多年来,社会各界对乡镇干部诟病的多、赞扬的少,对乡镇干部误会的多、理解的少,要弄清造成乡镇干部这一尴尬境地的原因,就要从乡镇政府、干部和群众这三个层面寻找原因:
1、乡镇干部工作“三忙”。一是忙于迎接各类检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的落实无可厚非要通过检查验收。一年到头,工作不断、检查也就不停,来不得丝毫马虎,搞不得半点含糊,每项检查都关系到乡镇的形象,既要务实,有时也要务虚,很大一部分时间就在这样的迎检中消耗掉。二是忙于抓收入。农业税未取消时,“一年四季忙收税”是乡镇干部的生动写照,也是乡镇干部形象受损的直接诱因,这既是完成国家的“皇粮国税”,也是为自己工资福利抓收入,今年农业税的全部免征,将乡镇干部从中解放出来,可以腾出有利时间抓好财源建设。三是忙于开展“中心”工作。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工作的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这样做的优点是责任明确、任务明晰,但是力量分散在村上,遇到中心工作便集中力量搞突击战,弊端是没有连续性和长远考虑,大包大揽,不能充分调动村民自治后村委会的积极性,反而将乡镇干部精力消耗掉。
2、乡镇政府职权“三无”。一是“无权”。作为乡镇政府,最为难之处在于所有的权力都已上收,工作时全靠嘴巴搞宣传,但所有的责任却全部下放,出了问题乡镇肯定首当其冲,于是经常会出现县科局的科长、股长,都能随时左右乡镇政府的工作动向。二是“无钱”。乡镇政府的财力来源已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农业税收取消后,乡镇政府工作的主要精力应围绕财源建设下功夫,如果仅靠外援过日子,靠举债搞建设,乡镇政府将处于更加尴尬的境地。三是“无为”。无权、无钱必然导致政府无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干部,为了地区发展,虽是想尽了办法、付出了努力、乃至是惮尽竭虑,但在发展中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每当想起这些,每名有责任感的乡镇干部都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3、乡镇群众所需“三盼”。一盼收入增加。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实施,农民收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贫富悬仍然不可忽视,如何使收入增长,仍然是群众心中最大的期盼。二盼生活质量提高。乡镇农税改革后,义务工的取消,税费的免征,给乡镇公益事业的筹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不少地方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收看电视文艺节目难的现象依然存在。三盼政府部门服务水平的提升。乡镇干部直接面对农民,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了基层组织乃至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进了政府门、象回自家门始终是群众最朴实的愿望。
二、对策建议
乡镇职能转变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税费及“两工”的取消,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实体的大量涌现,实现城乡统筹和构建新农村的任务尤为艰巨,面对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乡镇干部历史形成的传指令,收税费,搞结扎的工作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客观需要。要改变目前乡镇工作困境,就必须从构建和谐新农村事业的客观矛盾中寻找突破口,从完善市场体制中寻找服务方式,从乡镇职能转变中寻找位置和出路。
一、乡镇职责履行中面临的矛盾
一是形势任务与职能定位的矛盾,二是依法行政与强迫命令的矛盾,三是优质服务与素质不高的矛盾,四是供给财政与入不敷出的矛盾。
二、乡镇职能转变的方向目标
(一)职能取向。一是由计划干预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点应该转变到抓产业促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法制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必须从过去的指令性、强制性计划干预模式向引导型、示范型、协调型的服务工作模式转变,向产业化经营、企业化治理方向转变,在服务中体现行政治理。二是由行政推动向依法行政转变,进一步规范乡镇行为,规避行政的随意性,减少行政干预性,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乡镇干部的法律观念和政策水平,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三是由行政治理型向技术服务型干部转变,加快乡镇职能转变,核心就是要加快乡镇干部转型,通过培训学习,变“万金油”干部为经济内行型干部,变治理型干部为服务型干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服务本领和服务质量。四是由大包大揽型向务实高效型转变。在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过程中,通过培植市场主体,组建产业协会,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乡镇角色转变,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协会组织担当经济发展的主角,抓主抓重,统筹协调,实现乡镇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
(二)、职能定位。社会治理职能: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乡村社会的需要,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经农民认可的乡规民约,构建和谐新农村。发展经济职能:组织制定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地域产业特色;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指导农村生产,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信息服务,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水利浇灌、道路运输、电力供给、农技推广、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性公共产品;协助教育部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和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养老保障包括福利院、敬老院的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建设乡村社会各种生活基础设施,建立农村特困户的救助体系。基层建设职能: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抓好村委会班子建设、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
国企工会职能转变及服务思考
1国企工会职能转变的原因
新环境下经济转型决定了工会职能的转变,再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工会的职能更加倾斜向经济化,削弱了政治职能,并改变了国有企业的运作方式,使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运作。
2国有企业工会面临的问题
职工群体分化,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逐渐加大,企业内部所有制结构形式、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等制度复杂多变;企业劳动关系复杂。就业供求关系紧张,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增大;收入差距拉大,企业工会在维护和帮助处于低收入状态的普通职工群体利益时,职工维权问题无法充分解决。
3工会职能转变和服务创新的方法
在最初的国企工会管理模式中,企业工会并没有真正的权利,只是象征性的组织,而发展方向则由政府掌握。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企工会和职工之间的联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3.1重视国企工会职能转变。为了充分地发挥出国企工会实践过程中的实际作用,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需要重视其职能转变。具体表现为:(1)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重视其政治职能向经济职能的转变;(2)根据国企工会的功能特性,提升对其多方面参与的整体认识水平,促使其在处理国企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困难、决策制定、生产监管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3)重视国企工会在企业廉政建设、职工合法诉求解决等方面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切实维护好国企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当前经济环境中,职工应有一定的权利,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职工管理。3.2全面提高国企工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在国企工会职能转变及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全面提高其所有成员的综合素质。这些措施:(1)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需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强化工会人员责任意识,提升他们专业的工作水平;(2)国企工会应加大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确保工会成员思想状况良好性;(3)注重工会成员与职工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3.3积极探索有效的职工与工会之间的交流方式。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确保企业发展稳定性,需要在工会的作用下建立职工与国有企业之间良好的关系。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职工与工会之间的交流方式,促使工会职能转变中能够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加强与国企职工间的交流、合作,逐渐形成良好的情感纽带,切实解决好职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国企工会应重视聆听职工的意见与建议,确保他们能够拥有知情权,随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3.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创新。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因此,国企工会在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中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逐步实现自身的职能创新。具体表现在:(1)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会日常的工作开展中,促使国企职工意见上报率得以提高;(2)加强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使用,实现职工专业技能培养,并使他们能够随时了解企业的动态变化情况,优化企业资源配置。3.5关注职工需求,落实好维权工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国有企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国企工会职能转变及服务创新,需要工会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关注职工需求,并落实好他们的维权工作。在此期间,国企工会成员应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建立高效的服务工作机制,将床创新理念融入到自身的工作过程中,促使国企职工的实际需求能够得到一定的满足,并为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给予必要的支持。结束语工会职能转变及服务创新对国企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实现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有效沟通,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未来国有企业发展中应给予工会职能作用发挥必要的重视,并在有效的措施支持下强化工会成员的服务创新意识,促使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得以不断提高,为自身整体生产水平的日益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镇职能转变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乡镇机构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乡镇机构建设和运行能否适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大事。当前,在农业税取消了的情况下,乡镇政权如何运转?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
一、现行乡镇政权体制存在的问题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现行乡镇运行体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毋庸讳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现行的乡镇政权体制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其表现在:
1、乡镇条块分割严重,关系难以理顺。在现行乡镇运行机制中,名义上实行条块结合,实际上是权力在"条",责任在"块"。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都下达给乡镇政府,但乡镇政府又缺乏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条块分割,责权利不统一,削弱了乡镇行政职能,出现了条块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如工商、税务、公安、畜牧、土地、农机、卫生、教育等行政执法单位上划后,乡镇政府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与这些部门的协调配合上,工作十分被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一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权力只收不放,而服务却跟不上,致使乡镇政府无权而有责,造成事权不分。乡镇服务职能的加大,本是好事,但由于缺乏应有的职权和手段,使服务成为一句空话,也就是说乡镇政府的服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泛泛而谈,即使办了几件实事,也是由上面资金支持才能办成,同时也不可避免有向企业和农民进行摊派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在现行体制下,表现的由为突出。如县政府下达任务,必然压至乡镇一级,而乡镇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只能是千方百计,各显神通,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上述问题。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应当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重新反思政府角色,解决好乡镇政府应该干什么的问题。
2、领导职数过多,官兵比例失调。乡镇领导职数一般都有11人左右。这样庞大的乡镇领导班子,使工作难以高效运行。会议难召集,工作难协调,意见难统一。就以我县为例,11个乡镇行政编制大多一般在25―28人之间,官多兵少,比例失调,真正做实际工作的人寥寥无几。由于行政职能的弱化,乡镇领导班子主要工作就放在应付上级检查上,加之乡镇事业单位经费严重不足,服务功能很不完善,因此,乡镇政府只能被动的应付上级检查。这样,出现混岗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3、乡镇政权运作随意性太大,官僚主义、自由主义严重。一些乡镇政府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而沿用过去惯用的那套行政命令的做法,直接插手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具体事务,干涉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要企业或农民做这做那。有的领导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加重了乡镇、村的财政和农民的负担,搞得干部群众怨声载道。一些乡镇,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本该实体自己跑办的项目,而由于领导的出面,使招来的项目成了"政绩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