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优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23:05: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能优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协职能优化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进一步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县委和县政府全力支持政协履行职能,高度重视政协队伍和工作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整体功能和特有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加强党对政协领导,汇聚发展合力
县委始终坚持以机制建设为先导,提高政协工作地位,发挥政协作用。县“四大家”班子目标一致、工作一体,同心同德谋发展。在工作安排上,县委对县政协主席、副主席统一纳入党政班子分工,参与中心决策。县政协负责同志主抓和联系的建筑建材业、蛋鸡产业、劳务经济、招商引资等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平稳解决了杜皮乡铁矿纠纷和工业园区企村矛盾等重点难点问题,维护了大局稳定。在营造工作环境上,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意见》,为政协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建立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政协工作和县委常委、政府党组成员参加政协全会、常委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前向政协党组和政协常委会征求意见,保证了政协工作在全局工作中有位置、有份量。在为政协服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上,积极搭建委员创业平台,由县委、政府成立委员创业领导小组,指导帮扶创业、搭建融资平台。委员创业工程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为创业项目解决担保融资2亿余元,争取项目扶持资金2000万元。目前,全县188名政协委员中有91名委员投身创业,创办各类企业项目109个,累计投资12.8亿元,年产值达8.2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政协机关招商和安商的6个企业运行良好,有2个企业税收过了百万元。委员创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鼓励政协开拓创新,激发政协履职活力
县委注重鼓励政协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使政协组织在经济建设中亮新姿、展风采。一是大力支持政协创新民主监督形式,开展议政问效活动。针对近年来各类民主监督评议活动多、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县委及时与政协沟通,指导县政协制定了《县政协议政问效试行办法》,批转全县执行。对议政问效中反映的问题,县委、政府及时研究解决。今年上半年,对在县公安局的议政问效活动中反映的缺少经费影响武警上岗执勤问题,县委、县政府当即增加武警执勤经费20万元,加强了治安力量。二是支持政协创新议政建言形式,为推动科学发展出力。为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制约问题,县委每年根据全县发展情况,适时布置政协视察任务,安排政协调研课题,为政协议政建言创造条件、畅通渠道。三届政协以来,委员提出了《打造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思考》、《融入武汉城市圈发展新》、《关于县钢结构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规划开发罗霍洲港区的几点建议》等建议。县委、县政府将这些建言成果进行吸收和转化,相继成立了企业家协会、钢结构协会、建筑协会、书画家协会和深圳商会;成功争取到总理为李四光故居亲笔题词;获得了省建筑业协会授予我县“楚天建筑之乡”、授予淋山河镇“楚天鲁班镇”和授予但店镇“湖北石材之乡”三块特色产业名牌。三是支持政协创新委员组织形式,开展委员走访调研活动。为了让广大政协委员在县域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奉献才智,县委指导政协制定了《委员述职制度》、《委员走访约谈制度》,规定政协委员定期向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述职,每年由主席带队对全体政协委员进行两次走访座谈,对个别委员进行主席专题约谈,为加强政协组织建设和发挥委员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运用政协智力优势,增强和谐社会凝聚力
纪委职能优化工作报告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2008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围绕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和实施了“阳光新政”工程,建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监督的综合电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行政权力的阳光透明、公共服务的便捷高效、综合监督的全程跟踪,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球知名的《福布斯》杂志把纳入“中国最佳商业城市100强”之列,在“中国大陆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排行榜中列第四位。
一、加快发展催生“阳光新政”工程
加快发展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除了缺乏区位优势外,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差距。尽管过去也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是效率不高、作风不优、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没有消除。市纪委监察局探索运用新的理念和新的视觉来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阳光新政”工程应运而生。
1、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迫切需要实施“阳光新政”工程。行政审批项目多,办理时间长、手续繁、效率低的问题是各类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个工业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是内资的要盖46个章,是外资的,要盖58个章。在正常情况下,内资需要150个工作日,外资需要大半年时间,再加上法定休息日,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低效的行政审批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这一顽症,就必须摆脱惯性思维,从改革和优化行政审批管理的体制机制入手,通过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压缩行政审批时限,提高行政审批的整体效率,实现阳光审批、高效审批、低成本审批,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创造宽松的环境。
2、减少自由裁量、规范执法行为迫切需要实施“阳光新政”工程。行政执法作为政府维护经济社会管理正常秩序的重要手段,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但是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检查过多过滥、执法随意性强、处罚弹性大等问题却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有的单位搞“议价执法”。执法人员在实施处罚时不是依据当事人违法事实、情节和法定处罚依据确定处罚标准,如果当事人找人说情或给点好处,就可能轻罚或不予处罚。有的是“以罚代管”。少数单位执法从部门利益出发,甚至下达罚款指标,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仅以罚款为目的,一罚了事。有的违反程序执法。少数执法人员执法程序不到位,执法随意性很大,不注意维护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申辩权等。实施“阳光新政”工程,就是要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入手,通过规范执法程序,细化裁量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行政执法权力的阳光、规范、透明运行。
3、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迫切需要实施“阳光新政”工程。长期以来,行政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审批、执法人员以管理者自居,给市场主体设置障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在涉企检查中存在耍特权、逞威风、态度恶劣等粗暴执法现象;有的不按“首问负责制”的要求办理服务事项,推诿扯皮现象普遍,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造成的。“阳光新政”工程通过建立覆盖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行为全过程的电子监察平台,开展经常性的“企业评议机关、群众评议科长”活动,使政府的行政行为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有效减少政府部门决策的随意性和失误,转变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真正实现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政府的阳光高效服务。
转变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交流发言
各地、各部门的同志都尽了很大努力,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使我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同志们表示感谢。更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新的一年里使全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见到突出成效。
但非常重要既是一次经验交流会,今天的会议时间不长。也是一项工作部署会。几个市的同志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向取得的一些成效和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刚才,李清林同志对为什么要加大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力度和要采取的关键性措施已讲得很明确了希望各地、各有关方面认真落实。下面,再强调三点:
要提高认识。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从整体上讲,第一。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有较大提高,行政管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但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问题和不足。一些部门和单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服务经济发展的观念不够坚定;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现象还较突出等。这些问题不解决,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就无从改善,也谅难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年,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面临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要实现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特别是要扩大内需,需要花更大力气。希望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为扩大内需、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书记座谈会和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就经济环境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认为不痛下决心治理经济环境,国民经济就很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且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抓好这项工作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需要。今天,召开这个会议,请各市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都参加了也请省直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就是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希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来,把其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紧迫任务,摆上工作日程,及早动手,抓紧抓好。
要狠抓落实。随着我国加入WTO转变政府职能,第二。提高行政咨询,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和紧迫,有很多事情要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有几个方面需要大家认真去做: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前提,一要切实推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没有政务公开,就谈不上行政高效和优质服务。要建立健全服务公开制,认真推行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下大力气解决“暗箱操作”问题。要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不仅有关的政策、法规要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办事责任都要公开,要让人民群众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事能不能办,怎样办,谁来办,会办到什么样的程度,会得到怎么一个结果。这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必须做到大家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把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
转变政府职能,二要制定和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实行政府服务承诺。提高行政咨询的重要措施,也是评价政府信用程序的一个重要标准。政府不仅是管理社会和经济,更重要的要为人民服务。应该把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服务的结果向群众承诺。要抓紧制定政府承诺的规章制度,规范承诺内容,不但要对政府及部门在一定时期的宏观目标作出承诺,而且对每一项需要政府办理的具体事项都要作出承诺,每一项承诺都要向社会公布。
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的层次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现状的深层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在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当前,地方政府职能中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有旧问题也有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职能的定位,一个是职能的履行。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空位、不到位问题,地方政府职能的实践与应然层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具体的讲,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深度干预微观经济的越位现象仍然严重,“企业家政府”以及“发展型政府”的角色错位问题依然存在。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利用财税、土地等资源的支配权,融入经济发展中,替代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影响市场与企业,既当“运动员”也当“裁判员”,打破了市场的运行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表现出其“经济人”的一面,形成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削弱了政府“公共性”。在社会管理方面,政府未能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活力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包办社会事务,造成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社会管理能力渐弱,影响政府效能的发挥。其次,职能执行不到位问题凸出,主要体现在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方面。市场监管不力,食品、药品存在安全质量问题,职能部门执行不力,监管流于形式。地方公共服务职能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分配不公,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不足。尤其是市场化工具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质量问题大量存在,设租、寻租,豆腐渣工程依然不绝。这些问题与不足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权威性及社会认同。(一)旧式的“全能型政府”观念存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全能型政府思维模式及路径依赖仍然存在,地方政府集经济及社会事务管理权,具有超强的权力支配性,运用行政权力直接干预经济与社会事务,未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赶超型发展战略成为了地方政府发展的路径依赖,也成为地方间竞争的重要砝码。(二)政绩考核机制的影响对经济职能的重视或者说“偏爱”与地方政绩考核机制密切相关。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央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晋升及政绩考核主要以经济增长为主,于是地方政府以追逐数目字式的各项显性指标展开了政治锦标赛。“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也促使地方政府抓住经济发展的大权,巨大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政权力直接支配了经济领域诸多关键性的资源,如税收政策、融资政策、行政审批、土地批租、工程招标等等。”[4]其次,由于这种考核介于官员的任期内,具有时效性,地方政府官员遂追逐显性的短期绩效,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层出不穷,而对于具有长期性、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产品却缺乏动力,供给不足。(三)地方财政体制的影响从纵向来看,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权上移,事权下移,中央占据了税收的主要部分,地方获得了一定的财权,每年中央会对地方税收返还一部分。自此,地方政府取得了大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权,也相应地承担了大量的地方社会事务及公共服务,如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据统计,地方政府的年均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0%左右,而其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不足50%。很明显地方的财政支出与其财力不成比例,只有通过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税,获取更多的税收返还及政策支持。尤其是本世纪初,土地财政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地方政府的逐利性最大化。从横向来看,由于地方财政支出缺乏透明度,大量财政投入了基础设施及经济建设,尤其是“看得见”的短期项目,而具有长期效应的公共服务所占比例较小,缺乏必要的财政支出保证。(四)组织机构职能不明,权责不清机构作为政府职能实现的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央政府及各层级政府并未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存在着职责同构,各层级政府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如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监管模式,由于各监管部门职能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职能履行中的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六次机构改革,从1988的机构改革开始,职能转变逐成为机构改革的中心,随后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地进行了机构精简与调整。2008年我国政府机构实行了大部制改革,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的问题,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但实践中地方职能部门改革的现实阻力较大,成效不明显,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性不足,存在较为严重的“权责壁垒”,并未实现部门职能的切实转变与优化。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的路径探索
如何优化地方政府职能,使其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履行中发挥重要作用,首要的需明确目标取向,具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即从制度、组织、技术层面进行改革与完善。目标层面,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导向。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以人为本”为价值理念,建设服务、廉洁、高效、有限政府。地方政府需转换自身角色,由主导经济发展转变到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地方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及服务,由权力转换到权利服务中。以人为本,统筹地方全面科学发展,加强地方政府职能结构的优化及协调。地方政府官员以服务为核心理念,改变官本位思想,明确权力服务于权利的目的性。同时,加强地方法治建设,使权力受制于法律,依法行使权力,强化问责机制;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建设公开、透明政府。制度层面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增强政绩考核的科学性,强化责任。构建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改变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考核机制,涵盖社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指标刚性化,并具有可测性。其次,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绩效测评,“用发展的、全面的视角,合理设计‘显绩’与‘潜绩’的测评方法,引导干部正确处理短期与长远的关系,消除追求各种追求短期政绩的行为”[5]同时,也要强化责任机制,做到权责统一,以引导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能。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原则,合理配给地方财政。中央政府需加大对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如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地方加大对于基层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合理的分配,确保基层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同时,地方财政需由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突出其服务性,财政支出的对象与领域逐公开化、透明化。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资比重,统筹城乡,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层面,明确职能分工,加强部门协作。明确划分央地政府职能,以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为导向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借鉴他国经验,以制度化的方式划分纵向的政府职能,改变职责同构,权限不明的现状。改变传统的经济建设导向性,以服务型政府职能为导向,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合理配置机构职能。其次,加强地方各职能部门横向与斜向的协调与合作,改变“各管一摊,互不干涉”的“权责壁垒”,提高职能履行的效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履行的复杂性剧增,更多的需要不同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协作,需要不断强化政府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多主体的协调机制。技术层面,改进政府职能履行方式,正确应用工具。制度、组织、技术是政府职能实现的重要环节。其中,政府职能履行过程中应用的方式、工具是重要的结点,其最终将落实政府职能。当前,建立与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履职方式是重要的方面。政府履行职能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有助于切实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做到尽职到位不缺位、准确履职不错位、限定范围不越位,还有助于实现政府履职的高效化和改进工作作风。[6]其中,服务型与管制型的职能履行方式适用的对象不同,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不同,在实践中要正确把握。在政府履职方式改革中,应用工具是关键环节,因为“政府履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全面学习和恰当使用治理工具的过程,是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科学实施公共管理的基础。”[7]这里的工具主要是指政府活动所凭借的工具,又称治理工具、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管制工具、市场化工具、社会化工具、信息工具等。由于工具与“政府如何做”问题直接相联,因此工具作为政府管理手段而备受关注,如何合理选择与正确应用工具,也就成为实现政府职能的关节点。优化地方政府职能,既要把政府改管的事管好,又要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由市场、社会管理,政府职能的重心主要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社会环境,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本文作者:陆永娟工作单位:苏州大学
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内容优化策略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和大数据影响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转型,财务管理模式需进行优化和创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逐渐复杂,财务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优化财务管理是目前的首要任务。企业在实现现代化转型之后,财务管理转型也应加快步伐,不断优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本文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内容和作用展开分析,然后着重论述了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解决对策,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一、前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发展决策、战略规划等的制定都与财务管理有直接关系,因此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决定企业的经营水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市场环境变化、内部管理变化等的影响,而且所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因此要采用手段消除不利影响,保证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二、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内容以及作用分析
(一)财务管理职能内容简述
监察局职能优化经验交流
2011年以来,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阳光新政”、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所谓“阳光新政”,就是紧扣“设计、实施、监督和评价”四个关键环节,对行政审批流程、执法检查项目等进行分类固化、全面公开,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加快发展催生“阳光新政”
(一)经济发展形势迫切需要实施“阳光新政”。上世纪八十年代,市曾位居全国十大明星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地位在全国保持领先。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全国、全省新一轮竞争中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经济总量不够大、市场主体不够多,发展速度不够快,发展质量不够高是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加快发展要求实施“阳光新政”,改善影响经济发展的政务服务环境,努力消除影响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干部作风现状迫切需要实施“阳光新政”。干部作风直接决定和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但机关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还时有发生。实施“阳光新政”,建立覆盖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行为全过程的电子监察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使行政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从而有效减少政府部门决策的随意性,解决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凝聚人心、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行政管理积弊迫切需要实施“阳光新政”。行政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效率低,执法检查过多过滥、行政处罚弹性大是各类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落地速度和企业发展壮大。实施“阳光新政”,就是要革除行政管理弊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二、“阳光新政”的初步实践
优化企业组织系统发挥职能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内涵;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实现途径和方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传统组织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面临的新挑战、共同体现了工业经济的特有属性、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不足决定了它们与现代知识经济的不协调、提高管理者职责能力,削除官僚主义作风、利用柔性化组织管理理念,构建“团队”型组织,增强组织群体凝聚力、减少组织纵向层级,由集权向分权过渡、适时转变战略,增强企业运行的柔性化、根据经营状况及战略地位选择转变战略、做好年度计划和战略规划的结合等,具体请详见。
传统组织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面临的新挑战,它要求新的组织形式应是一种具有较强弹性、灵活性、适应性、反应力的组织形态。因此,创建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企业的组织系统,不仅成为管理创新、管理科学的任务,而且是企业实施有效管理,发挥组织职能的前提。在当今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究竟以何种形态出现,怎样使组织有效地应对日益复杂动荡的环境,这些在现有的组织结构理论中,仅为企业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思想、原则和参照性的模式,对解决实际的组织变革问题还远不够。
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起出现了大致六种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它们分别是: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分权结构,矩阵结构。这些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及在这以后的其他组织结构模式都是以工业经济为前提,共同体现了工业经济的特有属性,即按照工业经济社会工业生产的要求,组织与完善企业的微观结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各种组织结构理论越来越突显出共同的问题:第一,简单化分权,组织中或多或少带有集权主义倾向。这使得组织成员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从而使下级的个人能力和创造性往往无法得到体现和发挥。第二,沟通成本加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组织间信息传递缓慢,层次间和部门间的协调任务重,这样客观上延长了信息的时效性,易产生“官本位”意识,无形中增加了组织投入。第三,中间层级的职能管理缺乏。常会出现有层级、无职能现象,致使管理的科学、规范性程度较差。第四,企业人文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组织政策认识上的清理、员工的文化惯性等为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增加了新的困难。
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不足决定了它们与现代知识经济的不协调,也同样决定了其迟早将被现代知识经济所淘汰的命运。当然,这并不是排除传统组织结构模式通过对自身进行必要的修补以暂时适应新经济要求的可能。在短期内,这对企业发展并无大的影响,但从组织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构建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模式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组织系统的弹性化要求是势在必行。
二、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内涵
税收职能与优化税收管理诠释
理论界对税收职能的论述,虽然观点不尽一致,但不管怎样表述,税收的各种职能,最终都要通过税收征管来实现。征管工作的质量,对实现税收的职能有重大影响。要使税收职能作用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基本前提是有效的征收、规范的管理、严格的稽查,也就是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和税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
(一)单纯追求收入目标,税收职能单一化倾向日益明显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工商税收收入以年平均近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除了经济增长、加强征管等因素外,维系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行为和支持政府行为的税收“超常措施”。1993年全国范围“争基数”,全国工商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38.1%,其中有个省(自治区)增幅在50%以上。1994年“保基数”,全国工商税收收入又比上年增长26.5%。此后几年工商税收收入计划任务数一增再增,税收收入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为了完成任务,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继续采取“超常措施”,“寅吃卯粮”、“无税空转”等现象日益公开化、普遍化。南方某市1998年国税系统担保贷款缴税和私人垫税近400万元,占全市增值税、消费税两税收入的1.87%。
任务高压下的税收征管,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刚性的任务标准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看似力度很大,实质上是对法律尊严的自我践踏。其二,大面积的超常征收,人为改变了正常情况下的税收数量和规模,掩盖了税制的运行质量和真实的税收负担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虚假的数字依据。尤其是以“列收列支”为主要手段的税收空转,导致国家预决算失真,虚假的收入信息带来错误的支出安排。其三,组织收入工作的秩序和程序被打乱,一些地区陷入“一季度缓,二季度慢,三季度紧,四季度拼”的恶性循环。税收入库不是逐月按计划完成进度,而是季度、半年、年底呈现高峰,其他月份走入低谷,呈现出不规则的“M”曲线,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调度,也不利于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更为严重的是,身为执法者的税务机关借助纳税人预缴税款确保收入进度,正常的征纳关系演变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协作关系,执法职能受到严重削弱。
(二)一些税种先天不足,税收对经济调节乏力
政府职能经济优化工作交流会的讲话
今天的会议时间不长,但非常重要既是一次经验交流会,也是一项工作部署会。几个市的同志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向取得的一些成效和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刚才,李清林同志对为什么要加大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力度和要采取的关键性措施已讲得很明确了,希望各地、各有关方面认真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第一,要提高认识。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从整体上讲,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有较大提高,行政管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些部门和单位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服务经济发展的观念不够坚定;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现象还较突出等。这些问题不解决,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就无从改善,也谅难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年,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要实现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特别是要扩大内需,需要花更大力气。我们希望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为扩大内需、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书记座谈会和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就经济环境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认为不痛下决心治理经济环境,国民经济就很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且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抓好这项工作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需要。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我们请各市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都参加了,也请省直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就是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希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来,把其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紧迫任务,摆上工作日程,及早动手,抓紧抓好。
第二,要狠抓落实。随着我国加入WTO,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咨询,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和紧迫,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有几个方面需要大家认真去做:
一要切实推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前提,没有政务公开,就谈不上行政高效和优质服务。要建立健全服务公开制,认真推行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下大力气解决“暗箱操作”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不仅有关的政策、法规要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办事责任都要公开,要让人民群众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事能不能办,怎样办,谁来办,会办到什么样的程度,会得到怎么一个结果。这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必须做到的,大家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把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
二要制定和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实行政府服务承诺,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咨询的重要措施,也是评价政府信用程序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的政府不仅是管理社会和经济,更重要的是要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把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服务的结果向群众承诺。要抓紧制定政府承诺的规章制度,规范承诺内容,不但要对政府及部门在一定时期的宏观目标作出承诺,而且对每一项需要政府办理的具体事项都要作出承诺,每一项承诺都要向社会公布。
三要实行行政服务限时制。要对各种具体政府行为制定出具体的时间要求,责成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人民群众、企业到政府来办事、为什么事、多长时间了结,要有个时限,对执法部门到企业开展的必要检查,必须做出限期查结的规定,不能没完没了,更不能出现拖延检查时间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的现象。
认真体现工商服务职能 全力优化广元发展环境
认真体现工商服务职能全力优化广元发展环境
------“进一步解放思想,又快又好地推动广元发展新跨越大讨论”心得体会
(中共广元市工商局机关党委书记周精国)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正确定位,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发展环境建设中来,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服务于又快又好地推动广元发展新跨越的大局。广元发展滞后、发展太慢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发展环境不好、不宽松。广元要发展,环境必须改善,作为肩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重任的工商部门,必须有所作为,绝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工商部门应该如何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贡献?我的体会是,主要应在体现服务职能上做文章。
一、树立四个观念,增强优化发展环境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