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21:36: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能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内贸管理职能
处室职能-内贸行业管理办公室
1.起草有关市场体系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拟订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2.研究市场发展战略,组织制订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参与商贸流通行业体制改革;指导全省商贸流通行业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参与联系省物产集团、省商业集团等商贸流通企业。
4.指导大宗产品批发市场和重要商品的流通服务市场建设;规范无固定地点销售。
5.协助有关部门指导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
管理职能的途径探讨
管理是人类实践的操作过程,凡有人群协同劳动的地方,均需要管理。当代管理覆盖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社会事务的实现均要通过管理,一切决策意图、决策过程、决策实施均是管理的过程。管理是生产力要素组合的粘接剂,没有当代管理就没有当代生产力。
而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模式主要有西方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和中国式管理等。那么,究竟哪一种管理最为有效呢?管理学界和实际工作者一直有不同的观点。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许多管理学家指出,领导21世纪管理潮流的将是中国式的管理。尽管今天的中国式管理远未达到至善至美的程度,但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和合”精气中,决定了中国式管理从根本上讲就是管理理念的人性化,而这恰恰代表了当代管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性化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是很客观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为此,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也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向复杂人转变。
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的。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的人性假设称作理论。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趋于一致。之后,梅奥从“霍桑试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也从不同侧面强化了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精典的需求模型。
当代管理学派中对人性的假设也为数不少,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决策人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决策人。
探析管理会计职能研究
[摘要]企业的管理者应在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职能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使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在企业中的功能,创新管理会计的制度与方法。
[关键词]管理会计;职能;制度创新
1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阐述
目前管理会计的预测职能主要用于预测企业项目的资金需求、销售情况和成本利润等方面。管理会计预测职能的发挥可以助力企业对未来的经营情况和企业收益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从而为企业做出营销或是拓展业务方面的战略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管理会计的另一项职能是控制职能,该职能指的是企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合理实施企业的经营,在数据监测与数据同步更新方面做好充分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等在内的企业资源,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沿着既定的轨道进行,避免企业出现经营方面的失误,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管理会计职能对于企业的作用
充分而合理的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对于企业稳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形势下管理会计已经在企业中占据了十分显著的地位,管理会计职能对企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管理会计不同于通常的财务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才可以做好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对于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掌握常规的会计基本理论之外需要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学、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与技能处理好企业的财务工作。企业的经济活动是极为复杂的,并且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及可变性,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从业人员具有化复杂为简洁的能力,以清晰的数据资料呈现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对企业长期的发展做出预测,使企业能抓住未来发展机遇,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规避。第二,管理会计职能的开展有助于企业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促使企业完善自身的战略构想,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第三,管理会计人员工作的展开是基于企业的宏观发展策略,因而与一般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有着性质上的本质不同。管理会计人员由于接触到关乎企业发展大局的关键信息,因而相比一般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且可以对企业的运营起到一定的干预,对于企业内部其他工作部门开展工作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工商管理职能研讨
一、工商管理的概述
工商管理,主要是根据经济学及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探究如何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它是管理学重要的分支之一,有较强的应用性。当前,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行使工商管理职能的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掌握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运筹学、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质量和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经济学等专业性的知识,并且综合运用现代化的工商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结合新时期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从经济学及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与执行工商管理的管理活动,掌握和划分具体的工商管理职能,了解和重视工商管理的基本规律,以便不断推动工商管理的发展以及其职能的充分发挥,最终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新时期工商管理的必要性
在新时期,随着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及日益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工商管理发挥极为重要的职能,这不仅表现在社会管理体系的组织及监管中,也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督以及行政执法中。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往日益频繁,在新的形势之下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对促进市场的持续、多元及稳定发展是极为关键的。近年,很多国内学者十分关注新形势下工商管理的研究方向和热点,并且对这一问题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究,这对于提高工商管理的研究水平以及加强和国际的交流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工商管理部门承担的任务必然越来越重,这就使得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时期工商管理发展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权威性。所以,我们要在新时期实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管理的水平都是极为必要的。
三、工商管理各个职能间的关系
(一)管理和引导间的关系
浅谈医院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
摘要:新医改的政策和条件实施下,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都进行了调整并得到了相应的实施。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让医院在经济绩效的考评方面逐步加深,此时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的责任和压力不断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要积极的适应此种变化,要做好基础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外,完善工作内容,积极应对医改带来的职能转变。注重财务管理中的信息系统建设并与医院的管理系统保持兼容性,注重管理的效率和结果,建设一体化系统,让财务通过预算、核算、决算等多个环节加强分析的能力;让财务能够与其他科室主动的建立沟通渠道;让资金管理更加安全。所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转变就是要加强知识的更新与迭代。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制度;医改;绩效考评
一、医院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背景
(一)《医院财务制度》的实行。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监督,《医院财务制度》作为工作详细要求和准则,明确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坚持科学以及合理的编制预算,对各项支出要做到节约管理,增强成本的控制,对财务业绩指标进行考核,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提升资金的利用率,更为主要的是对资金的风险做到控制和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为管理提供标准的同时也起到时刻监督的作用,财务管理部门要积极适应此种转变,让财务工作人员在最快的周期内适应管理职能的转变。(二)医改的要求。国家下发的各项有关医疗改革的政策和指导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的加快社会办医,对于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要加不断推动并加大支持的力度。医院行业要努力形成非营利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减少外资在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医疗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各类资本涉足办医发展,此时,国家在医疗建设方面的投入实在过少,医疗服务的价格不能处于合理的范围之中。另一难题是医疗保险的结算方式加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所以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积极应对这些风险和难题,加强对医院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三)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开始对医院的组织绩效开启全方位考评工作,这项工作自2013年起已经在不断的深入和强化,绩效考评范围涉及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指标上更多的是预算监管、成本控制、业绩结果、风险管控这些直接业务指标,更有综合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职能正在加速转变。国家卫计委对绩效考评的实施更注重的是结果导向,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让绩效考评最为纠正行为,指导今后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医院也要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医院内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总结,找到需要改进的问题和方向,并能主动形成改进报告。改进报告既是对现有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的指导。经济管理的绩效考评工作主要是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让财务部门能够通过经济管理的指标对医院的运行进行管理,并成为医院绩效考评中的牵头部门和重要的职能部门。根据国家卫计委对医院的各项要求中,不断强调要加强业务流程的规范性,要注重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主动的加快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
二、新形势下财务部门转变财务管理职能的举措
(一)更改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管理工作是受到理念的支配,准确、清晰、明了的管理理念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传统化的医院财务管理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如此快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仅是医院内部的变革,更有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医方式改变、就医环境改变、就医结算方式转变等多重变化。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要正视这种转变并能最快速的接纳与吸收,将传统的记账管理阶段逐渐赋予新的定义,也就是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结合现有成熟型经验,可以是国外的医院也可以是大型企业的,在财务管理的职能定义上都有着比较成熟的观念。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就要先做到,参与到医院的决策、改革中,成为医院发展政策研究的先行者;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要与新的职能相契合,通过经验的引进创新管理手段;对于财务的预算管理和成本分析职能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的倡导和主导,变被动为主动;作为重要的资金管理工作也要脱离日复一日的记账工作,要主动地对资金进行管理,可以对长期筹资以及长期投资方面努力,增加资金的利用率。医院财务部门的传统管理理念中更注重实际工作,缺乏对预算编制、管理的能力,无法通过对预算的管理进行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分配。对于社会反应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重大的民生问题,医院要做到对医药费用的控制,坚持成本核算,建立健全对医药费用以及成本的控制体系,财务管理部门也要按照医院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并能提高满意度标准的激励政策,全面的对预算、成本、绩效、分析职能进行强化。(二)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结算制度都对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标准,这种精细化管理包含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评价等。另外,财务管理工作要注重各类医院运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所需要的数据报告不同,过多的需求数量会直接导致财务的工作不断增加和重复,提供的数据相互割裂不能形成统一的系统,信息的提供和传递相对混乱,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其他管理部门对财务提供的数据不再取信,财务的专业性可信度降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环境的改变都需要财务管理工作要能够积极的应对,并做到精细化和一体化。一体化的建设就是要建立具有闭环效应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的建设保证信息和数据是互成体系,互相支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要与医院的管理系统相融合并保持兼容性,系统中要包括预算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并辅助薪资、财务自助系统,这些都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本职应用系统,另外还需要与医院的HIS、药品、耗材等系统数据互通,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财务和医院的一体化建设。当今社会下是无法脱离数据和信息,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建设是当务之急,系统的信息建设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更是加快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工具。财务管理人员可以运用信息管理系统,脱离传统的纸质登记或者是单机记账模式,让财务管理人员更快速地适应职能的转变。但是信息化的建设也有其自身的风险,受到网络黑客的影响,医院的信息系统安全要提高重视,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也要实现规范性,让操作权限更加的明细和严格,保证数据的输出有明确的流程和保障。(三)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财务分析职能。回归根本,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加强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管理,对于绩效考评工作也要日渐加强。医院运行期间的所有经济数据都要来源于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职能不再是以统计汇报为重,要加深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事务管理的应变能力。对医院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时,要保证分析的维度具有全面性,能够通过不同的维度获得数据答案,数据对比工作纪要保证横向的比较又要有纵向的分析,通过这种全面的维度分析和横向纵向比对才能得出相对比较客观的经济数据。医院的科室部门众多,财务要加强对不同科室部门的经济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后要加强预算预警。财务管理部门对各科室的管理应注重成本核算工作,将原有的科室成本核算向病种或全成本核算进行转变。医院财务管理要注重医保结算的各项风险,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住院内医保患者的整体费用情况,对于临界问题要积极的进行提醒,避免因为医保费用结算的超支问题给医院带来重大的损失。(四)财务人员要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医院财务人员的工作要保证细心、谨慎、公正,这些要求都是传统财务管理部门对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实际工作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新时代下,财务工作人员也要能够运用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也要有非常强大的人机沟通能力;更要有对于错误问题勇敢说不的能力。医院的发展改革给财务管理工作的带来了挑战,由于医疗费用问题、可持续发展、员工待遇等多个问题的压力下,医院要增加经济管理管理工作,财务只进行单一的核算工作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压力。此时,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成本的核算控制费用的产生,查找出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找出根本原因将问题进行剔除,并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出现问题的部门要进行正面沟通能够详细、细致的将问题的产生与结果进行阐述,让科室负责人重视问题,解决问题。财务部门的职能转变其中一项就是要发挥桥梁的作用,让各科室能够在注重财务指标的同时完成医院的组织绩效和长久发展。
政府管理职能研讨论文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公共管理”这一国际通用新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又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由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公共管理的转变,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这一思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今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思路。本文通过引入传统公共行政与现代公共管理这两个概念,阐明现代公共管理提出的根源以及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本质区别,分析实现这一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探索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途径,提出必须从多层次、宽角度来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传统公共行政;现代公共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公共管理”。这是第一次在党和国家正式的纲领性文件中引入这个国际通用新概念,标志着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分析传统公共行政与现代公共管理的区别,认清实现这一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探索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公共管理对传统公共行政的冲击
传统公共行政实质上就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官僚制”政府的职能,它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强调公共事务及公共服务的官僚独占模式,认为政府组织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形式。其二是注重官僚制组织机构的层级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组织运转的效率。应该说,传统公共行政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它的主要功绩在于把公共行政从一般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使公共行政专业化,特别是它注重行政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行政和效率研究,从而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它解决了人民当时希望解决的问题,如社会稳定、社会基本保障和公平、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传统公共行政的模式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例如,在信息社会,刻板、僵硬的规章就成为追求效率、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公共需求的最大障碍。同时,由于传统模式下的政府垄断和权力集中,导政公共管理领域效率低下。
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作为对公共行政的冲击,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这一时期,许多英国学者都努力通过应用决策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的发展,来增强对英国中央和地方行政的分析。而在美国,公共管理的出现是对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学者不满的产物。认为:进入新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这种官僚化组织显得行动迟缓而且程序烦琐,不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美国政府于1993年发表了《全国绩效评估》报告,对官僚制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重塑政府”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强调“从人人为遵守规定而负责的体制转变为人人为取得成果而负责的体制”。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之所以面临诸多“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无法有效地回应日益增多的公众需求。而现代公共管理着眼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公共管理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政府主要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提供私人产品,不干预私人领域的活动;政府负责执行市场经济法律,对市场秩序与市场运行进行平等的监管与公正执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公共政策;除了必要的社会管制和经济管制之外,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活动,不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运行。它的理念包括:
职能档案管理鉴定思考
面对电子文件和现代档案工作,国外的一些档案部门,采用了鉴定政府职能而非鉴定单份文件的方法。他们认为鉴定首先并不是集中在单份文件上,而是关注机构活动的有机联系,分析和鉴定政府职能、计划、活动和业务的重要性。如果说,传统的“直接鉴定法”是针对单份文件或案卷进行的,那么,“职能鉴定”就是一种“批处理”的鉴定方法。
据美国的一家数据研究机构统计和预测,1998年美国的Email使用者每天发送500万条Email信息,而这一数据在1994年仅仅是50万条,据预测,到2002年这一数据将达到15亿条。1998年,该国的一家位于旧金山的网上职业公司发现他们每个星期收到的Email比电话多得多,达到1000条。这迫使该公司不得不思考该如何管理电子邮件。这家公司在美国名不见经传,由此可以想见电子信息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规模充斥着现代化的机构。因此西方国家的档案工作者提出“职能鉴定”,强调分析文件所反映的“职能”比分析文件的“内容”更重要;考虑机构的哪些职能活动、哪些工作更重要,并把相关的文件保存下来,比逐件的阅读文件本身更有效。这个例子只是说明“职能鉴定”的基本思路。实际上,我们后面还会讨论,虽然电子文件的产生是“职能鉴定”得以提出和实现的契机,但“职能鉴定”中所包含和体现的思想却要丰富得多。
一、职能鉴定法形成的四个原因
一档案理论的思想基础从国家模式到社会模式的转化
有关鉴定的理论最早见于英国的希拉里·詹金逊于1922年写成的《档案管理手册》。在这部书中,他提出“档案是公共凭证的道德捍卫,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条是凭证的神圣性不可侵犯。”希拉里·詹金逊认为,文件是行政活动和事务处理的原始凭证。不能有非形成者的人为干预,否则会损害文件的原始凭证性,所以他提出,不应由档案人员鉴定文件,档案人员的职责是保管档案而非制造档案,他提出应由文件的形成者从事减少大量堆积文件的工作,只有行政官员才是选留和销毁文件的唯一人。希拉里之后的许多档案工作者都曾经对他的有关鉴定执行者的观点提出过异议,由于给予行政人员较多的信任和权利,并且不存在某种监督的措施,使得行政人员可能出于一己私利或小集团的利益而故意销毁或剔除那些对其不利的文件。有关学者认为,这种观点走入极端,会导致行政意志和国家意志塑造档案。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面对激增的机关文件,美国的档案工作者开始积极地寻找管理现代档案的方法,其中T·R·谢伦伯格在《现代档案——原则与方法》1956年中发展了美国当时另几位档案工作者的观点:档案工作的重点已由保管文件转变为挑选适合保管的文件,并提出了档案鉴定的标准。谢伦伯格认为,档案只是档案人员从大量原始文件整体中选出的适于保存的极小部分,鉴定时主要应关注档案从属价值中的情报价值。情报价值反映了研究者的利用需求,因此可以看出这一鉴定观点也就意味着,以历史学家的实际利用需求或预期利用需求,作为档案鉴定的最重要的标准。这种鉴定理论也并未在档案界达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这样会使档案馆藏只能满足狭隘的研究需要,无法广泛地反映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严重的问题是,“利用决定论将破坏文件在其形成者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有机联系”。
政府管理职能重构的择取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公共管理”这一国际通用新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又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由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公共管理的转变,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这一思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今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思路。本文通过引入传统公共行政与现代公共管理这两个概念,阐明现代公共管理提出的根源以及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本质区别,分析实现这一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探索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途径,提出必须从多层次、宽角度来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传统公共行政;现代公共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公共管理”。这是第一次在党和国家正式的纲领性文件中引入这个国际通用新概念,标志着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分析传统公共行政与现代公共管理的区别,认清实现这一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探索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公共管理对传统公共行政的冲击
传统公共行政实质上就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官僚制”政府的职能,它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强调公共事务及公共服务的官僚独占模式,认为政府组织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形式。其二是注重官僚制组织机构的层级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组织运转的效率。应该说,传统公共行政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它的主要功绩在于把公共行政从一般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使公共行政专业化,特别是它注重行政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行政和效率研究,从而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它解决了人民当时希望解决的问题,如社会稳定、社会基本保障和公平、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传统公共行政的模式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例如,在信息社会,刻板、僵硬的规章就成为追求效率、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公共需求的最大障碍。同时,由于传统模式下的政府垄断和权力集中,导政公共管理领域效率低下。
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作为对公共行政的冲击,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这一时期,许多英国学者都努力通过应用决策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的发展,来增强对英国中央和地方行政的分析。而在美国,公共管理的出现是对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学者不满的产物。认为:进入新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这种官僚化组织显得行动迟缓而且程序烦琐,不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美国政府于1993年发表了《全国绩效评估》报告,对官僚制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重塑政府”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强调“从人人为遵守规定而负责的体制转变为人人为取得成果而负责的体制”。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之所以面临诸多“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无法有效地回应日益增多的公众需求。而现代公共管理着眼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公共管理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政府主要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提供私人产品,不干预私人领域的活动;政府负责执行市场经济法律,对市场秩序与市场运行进行平等的监管与公正执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公共政策;除了必要的社会管制和经济管制之外,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活动,不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运行。它的理念包括:
文化馆职能及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国家以及政府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每个城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馆,城市的文化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里面记载着城市的发展过程,同时文化馆是联系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手段。根据文化部的相关规定,文化馆的主要作用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组织与辅导。本文就主要从文化馆的职能出发,去找到搞好文化馆的管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馆;职能;管理策略
一、引言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非常看重每个城市文化馆的建设工作。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也要发展社会文化市场,因为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文化馆是政府直接领导的文化主要阵地之一,可以及时地宣传政府的相关执政思想以及政策,所以对于文化馆的管理就至关重要。
二、文化馆的职能
(一)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从而使得人们对于社会中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文化馆需要充分地将其自身所拥有的良好公众形象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通过开展相应的文化培训课,来对全民进行文化素养培养,同时,文化馆还可以开展文化活动,比如可以举办一些文艺晚会、乐曲表演以及体育运动会等,尽最大的可能为各个程度的人们提供参与文化交流的平台,为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全民文化素养提高。(二)在文艺人才培养中能够发挥出基地的职能。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在对于自己孩子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的家长都希望能够培养和挖掘出孩子们的艺术天分,甚至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上艺术的道路,而文化馆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中心,政府要不断地加强对文化馆的管理。我们在开展相应的文艺培训的过程当中,也需要通过相应的文艺培训实践来进行不断的改善,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找到有效的文艺培训机制,能够为更多具有文艺梦想的青少年提供培养文艺的途径,能够为今后发展成为具有很高的文艺素养的人才而打下结实的基础。
财务管理职能研究论文
一、
一直以来,对财务管理职能的论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观各种观点,不难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足集中到一点,就是没有从“人”的职责作用角度,仅就财务管理甚至财务活动谈财务管理职能,使这种职能缺乏活性与灵性,以及财务管理职能应用上的不人性。因此,克服和纠正这些不足,就需要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财务管理的人文光环和人性光辉。
“以人为本”中的“人”应是集合名词,是生活在社会之中具有各种社会关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创造着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由所有个体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社会有机系统。其“本”则是事物的根本、基础,社会历史的主宰、主体、主人,指导思想和行动的准则,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价值标准、尺度,以及哲学上的本原、本质,经济学的本位,等等。财务管理不论如何定义,财务管理职能不论怎样论述,都不能脱离其中有“人”起作用、有“人”在作用这个根本因子;都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中究竟需要哪些“人”,所需之“人”为“本”的根据何在?所有“本人”如何分担、履行和发挥相应的职责?在这方面,已有许多学者研究提及,如裴伯英、干胜道、汤谷良等人认为企业可以大致分为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三个层次,并且区分了所有者财务的职能和经营者财务的职能;王斌、张延波(2002)的企业财务分层管理体系也指出财务管理职能由出资者财务职能、经营者财务职能、财务经理财务职能组成。由此而论,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参与者不仅包括会计人员、财务分析人员和管理层,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和广告宣传人员等(欧阳令南,2005);财务管理职能发挥好坏,既涉及企业及其成员的根本利益,也需要各方面人员充分履行好其职责。据此,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直接涉及的“人”类就可区分成所有者、管理层类经营者、财务经理和企业员工四个不同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即企业内部关系人,本文不考虑与企业财务管理间接利益相关的外部关系人);相应地,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也就可划分为所有者财务管理的职能、管理层类经营者财务管理的职能、财务经理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一般员工财务管理的职能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职能又因“四类人”在财务管理的财务活动管理、财务关系管理、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共管之职能不同而有所差异和侧重,从而使得财务管理职能层次特色更加鲜明和“人性”。
二、所有者财务管理职能
所有者财务管理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监管资本的营运,并对其资本的投量及其形成的存量或增量进行调整的财务管理行为,目的在于确保资本投放和营运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增值性。它的职能主要如下:
1.在财务活动管理中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