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19:17: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治理策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治理策略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策略

摘要:一直以来,生态综合整治工作都是在政府的带领下,完成方案实施和考核验收等任务,这得益于政府的行政化体制和力量,但在这一过程中缺少公众、企业等多层面的参与,使得政府成为了承担责任的单一主体,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机整体,再加上全局意识和顶层的设计理念不足,导致力量分散。因此本文介绍了综合治理模式及以小流域为单元,降低水土流失的情况,提出要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治理策略

党和政府要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各个领域”是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会上提出的方针,其中着重强调了多措并举、整体施策、统筹兼顾等几点要求,以便更好地提升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水平[1]。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社会公众等主体的帮助[2]。最近几年,各省市始终实施周边城市、城镇跨界生态环保联防联控的措施,不断加强各省市不同区域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为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开辟新道路。

1各省市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各省市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为了使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不仅需要提高跨部门环境污染防治的自觉性,还要有统一的目标规划。为此各省市与兄弟城市积极主动地对接交流,详细调查跨界周边3千米范围内化工区及化工园区内的企业,了解它们的产业结构以及污染源排放等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制定出有效的整治方案。在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各省市采取了小流域综合整治措施。通过建立信息互通网络,实现了入河口、河道自净能力、污水排放等信息的共享,从整体布局出发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具体整治方案,为治理生态环境新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教育分类治理脉络与策略

多样性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高等教育的分类治理应是我国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推进分类治理的宏观管理模式,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将改变我国高等教育原有的规则和资源体系,推进大学自治与社会控制之间合理分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实现我国高校发展的结构性变革。

一、高等教育分类治理的发展脉络

(一)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国际发展解读

一般认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就是欧洲中世纪传统大学向近代高等教育机构的转变过程[1],即由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发展成为不同层次、类型多样的教育机构,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组织形式不断分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分类治理作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因不同的分类治理方法而受到不同的影响。美国是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治理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如加州推出了一系列分层治理的制度框架,卡内基教学发展基金会则尝试以院校分类管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英国大学制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高等教育的整体格局呈现大学、学院分层定位与学科特色分类发展相结合的趋势,通过高等教育组织结构性安排与制度设计等机制,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系统性。德国是孕育现代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基地,但应用科技大学及同等地位的公共管理学院也成为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类型,分类治理的模式使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兼容并蓄,类型多样,层次清晰,结构简明,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并鲜有大学的合并和升格。可见,高等教育分类治理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共同特征,并呈现出从清晰的纵向分层与横向分类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态势,其分类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日趋多元化,也充分展现了它在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独特功能。

(二)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中国发展基础

结构是主体长期行动的实践结果[2],大学的结构与分类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永恒问题。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我国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已初步形成了分类发展的基本思想并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新中国成立初,在如何发展高等教育的问题上,我国基于“以苏为鉴”的认识而设计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特别是1952年实施的院系调整实际上就是一种高等院校的分类行为,客观上形成了综合性大学和专门院校并存的高校分类体系,发展了一批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的单科性高等学校,如隶属于煤炭工业部的中国矿业学院、阜新矿业学院、山西矿业学院、焦作矿业学院,隶属于国家农业部的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学院、东北农学院、沈阳农学院,隶属于国家建设部的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南京建筑工程学院、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等。从实际效果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等教育调整措施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基础。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尽管大部分行业性质的高等院校其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但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依赖于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相辅相成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这种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分层化和分类发展必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查看全文

林业管理中松材线虫病预防治理策略探讨

一、林业管理中松材线虫病的特点

松材线虫病又被称为松枯萎病,这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虫害。该病通过松墨天牛等昆虫作为媒介来进入松树当中,进而影响松树的生长于发展,引发病害。在林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就是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防治。这种病害与其他的病害相比,更具有毁灭性,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传播速度快且致命力强的特点,如果松树感染到此病害,就会迅速死亡。往往松树在感染到此病害之后也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只能迅速死亡,这种病害又被称为松树的癌症。这种病害的特点有以下几个要素。首先,它有着较多的寄生类型,且分布广泛。松材线虫病它寄生的最主要的对象就是松树,但是也有一些非松属性的针叶树,所以,从这点来看,它可以感染的对象较多。其次,它的适生区与其他的病害相比,更具有广泛性,在我国绝大部分的林业管理区都可以衍生出松材线虫病。再次,这种病害的传播速度也十分快,它的传播媒介不仅仅是昆虫,一些人为的病木也可以成为它传播的媒介。最后,染病的对象死亡的时间非常快,且没有应对策略。因为线虫以及松墨天牛大多都是计生在寄主的体内得以生存,所以根本无法进行治疗,如果松树感染上此病害,被治愈的可能几乎为0,在短短的40天内基本上就可以丧失生命。

二、林业管理中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治理策略探究

1.加强防治措施在进行播种前,严格对种子进行检疫,及时利用消毒药物与温水相结合,以防止种植时带有病毒病菌,保持林区的环境卫生,时常清理一些残缺的植株、叶子和杂草,不能让病虫源有栖息之。加强日常的育苗管理,林木的培育密度要适中,提升种苗的抗灾性能。在发生区,一旦发现一棵枯死的树木,就要就地销毁,无论是树干、木材还是根桩都要进行彻底的处理,将其中的线虫和其他的传播媒介就地处理,防止出现再次传播的可能性。为了确保处理有效,在清理病树时,所有的伐桩高度都不能超过5cm,病区的处治要确保干净、彻底,不能够残留超过1cm的松树枝丫。所有的病虫害处理必须在每年的3月底之前结束,因为超过3月松墨天牛就会羽化成虫,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利用营林措施实现结构优化,将砍伐枯树与优化改造相结合,对松林进行彻底的更新与改造,调整树种的结构,实现封、造、补结合的方法与策略。在进行松林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其基础管理,尤其是营养和卫生方面,注重对枯死松木的清理工作,确保林内通风,减少松墨天牛可能衍生的环境滋润度,使林业结构得到一定的优化,提升松木自身的抵抗力。

2.加强技术推广林业防治主要是指利用林业技术来抵制病虫害的侵扰,例如修建枝叶,加强日常的通风管理等等。在当下的技术支持下,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松材线虫病的防止管理体系,用具体的体系和技术优化林业管理的内容。例如在松材线虫病的预警设置、调查技术规程、疫区管理方法以及病木处理上都要确保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便于人们去理解和操作。一般情况下,完成杂草清理的时间在八月的中下旬,过早的话会产生2次生长,过晚的话会影响到草木的生长,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会有8到10a可以郁闭成林,然后进入成长阶段。枝叶生长较为茂密,待到秋季的树木达到落叶的状态之后,树木体内有着较低的水分含量,枝干就会出现枯萎状态,这样就增强了病虫入侵的可能性,病虫害的灾害也在此最有可能发生。林业管理人员要做好这个时期对松木的处理工作。松材线虫病和一般的病虫害相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将一般的松材线虫病管理和防治的方法盲目地套用上去,必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针对当下我国不同地区的情况以及生产单位推出的各种防止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检测和治疗方法。

3.加强宣传教育要树立好以“质量”为主的防治理念,要想充分地提升林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防治水平,就必须保证质量的理念的树立。积极培养防治员工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对质量把握的水平,将质量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加强对人们群众的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对不良生物入侵的防范意识,林业管理要将松材线虫种的形态、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广而告之,同时也要为群众传递其危险程度与具体的清楚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受众讲解。松材线虫病有着传播速度快且致命率高的特点,利用报纸、媒体、新闻以及专家呼吁等方式,让受众充分地感知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危害的毁灭性。有关部门要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引起各级领导对林业管理的重视,并促进其加大投入,为松材线虫病的管理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强对林业管理人员工作水平的重视,为其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促进林业管理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利用报纸、电视等多种宣传途径,公开讲述送财险病虫害的预防方法,做好普及工作,提升全民的配合与防范意识。

查看全文

诠释会计舞弊成因与治理策略

通常情况下,会计舞弊发生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授意或指使会计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各种舞弊操作的状况下;但也有少数情况是会计人员自身为谋求意外的经济利益而进行了会计舞弊。

一、会计舞弊的成因分析

人类的贪婪本性导致了会计舞弊的产生,然而漏洞百出的宏观环境以及不尽完善的市场经济则助长了会计舞弊的泛滥乃至形成社会的普遍现象。综合考虑,可以发现以下几点主要成因:

(一)我国会计法规的漏洞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行业也得到进一步重视与规范。但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尽管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修订,我国会计相关法律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这就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以渗透的机会。

同时由于会计的灵活性限制,相关的会计政策只是明确会计处理的大方向,提出大致框架以及规范约束,因此在会计政策上就存在较多的选择,这样的规定虽然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来采取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同样也为会计舞弊者创造了舞弊条件。

查看全文

透析外墙渗漏形成原因及治理策略

摘要:建筑物外墙渗水通病由来已久,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把外墙渗水问题列为当前质量通病的重点来抓。作者根据几年来的监理工作,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外墙渗漏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人民群众质量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住房质量问题的投诉也不断增加,投诉中较为突出的住宅质量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外墙渗水问题,在南方雨水多的地区尤为明显。建筑物外墙渗水通病由来已久,给住户正常生活和使用造成极大不便,甚至产生严重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给住户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同样也引起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把外墙渗水问题列为当前质量通病的重点来抓。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监理工作,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共同探讨。

一、外墙渗漏成因分析

1、目前的住宅工程,框架结构中起围护作用的外墙砌体使用的基本上为非承重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砖由于壁薄,中间多为大孔洞,空心率大(最大达48%),在运输与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破损,缺棱掉角等缺陷;而加砌混凝土块孔隙率大,吸水率强,渗透性强。若在外墙施工中用了上述破损砖或由于设备管暗装的需要对已砌外墙砌体进行凿打,人为地造成外墙砖砌体破损,较易在外墙形成渗水处,且一旦有水渗入外墙砌体,空心砖内孔洞又形成积水槽或水的通道,让人们无法正确判断渗水处(因为水在外墙某处渗入,可能在内墙面另一处渗出),一旦发生渗漏,整改起来极其不易,易形成顽症。

2、工人在砌体施工中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砌筑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缝砂浆不饱满,甚至产生密缝、透缝。此外,干砖上墙,砂浆中的水份被砖吸收,造成砂浆强度偏低,砖与砂浆分离,使砌体整体刚度下降,灰缝砂浆产生裂缝,水就易从砖缝间渗入,这也是造成外墙渗漏的原因之一。

查看全文

小议统计失真的成因与治理策略

摘要: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然而,在我国统计信息失真,特别是人为数字造假导致的失真,至今尚未得到彻底根治,而且在个别地方呈蔓延之势,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GDP增速”遭质疑,大学生“被就业”、工资“被增长”、房价“被稳定”等热词成为百姓议论的话题。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准确探查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对症治理。

关键词:统计失真治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免要接触到大量的统计信息。然而,在这些统计数据中,如果抛开人为操作的因素,仅从数据本身而言,即仅从“统计学意义”的角度看,由于受统计推理的偶然性等因素影响,难免会造成统计失真,即人们常说的统计陷阱。显然,这种失真却是客观的、可控的和难免的,也是可接受的。本文仅从“非统计学意义”的角度,分析统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与治理对策,以期对改变统计失真发挥积极作用。

一、统计失真的成因

1.行政干预公开化,重奖风诱之

利益导向机制的失衡,是统计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数字与“官帽子”紧紧相连,“荣辱升降,系于一数”,于是导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一票否决”也就在“一票”假之。造假的数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驱动和引导着极少数没有“官帽子”想得到“官帽子”、有了“官帽子”想保住“官帽子”,甚至还想得到更大的“官帽子”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大搞数字造假,做官场文章。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从上到下不惜以行政干预开路,在统计数据上大搞弄虚作假,以假充真、以假捞功,用假政绩换取既得利益、骗取虚假荣誉。

查看全文

腐败源头治理策略论文

摘要:反腐致妥从源头上管好人、管好权、管好钱。为此,要狠抓教育为;制度创新,使欲腐者不能为;依法严惩,加大“腐致成本”,使欲腐者不敢为使人对腐败不愿

关键词:腐败成本治理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反腐败斗争存在着这样一种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无论从党和政府所花费的精力和采取的措施来看,还是从每年惩处腐败分子的数量来看,反腐败工作的力度都是不小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大的。但是,另一方面,在现实中,腐败现象仍是打而不衰,腐而不败,一些层面和环节上的问题依然严重,不断披露出来的大案要案令社会震惊,无论是案件数量、犯罪金额、腐败主体职级、涉及领域、还是作案手段和形式等,都比以往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正如尉建行同志在去年召开的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由于各种原因,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反腐败斗争工作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民众普遍认为,腐败已成为当今中国头等社会问题。

同志在去年底召开的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反腐倡廉要治标,又要治本,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我们党指导反腐败斗争的一条重要方针。抓源头是一项带有实质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重要措施。不抓源头,反腐败反不胜反,查不胜查,纠不胜纠。只有准确地抓住源头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

“树有根,水有源”。如果说腐败是“毒草”,那么要彻底铲除它就必须找到它的根;如果说腐败是“祸水”,那么要彻底治理它,就必须找到它的源头。腐败现象打而不衰,说明它的源头未能斩断。腐败的源头在哪里,源头存在于腐败现象易发、高发、复发的关键部位。实践表明,解决源头性间题,就要管好人、管好权、管好钱。下面试从经济学视角透视腐败源头,说明治理腐败必须“釜底抽薪”。

一、狠抓教育,使人对腐败不愿为

查看全文

公路滑坡治理策略论文

摘要: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稳定关系到公路畅通,关系到人车安全,同时,滑坡问题也是山区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笔者针对高速公路边坡滑坡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类似地质自然灾害处治及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滑坡防治加固

引言

滑坡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因滑坡的产生条件、影响因素、破坏机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主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边坡如果失稳,就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轻则增加投资、延长工期,重则导致建筑物倒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滑坡仍然是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

一、地质构造

该边坡工点位于阿蓬江岸边斜坡中部,坡脚是阿蓬江典型的凹岸冲刷地段。场地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濯河坝~大集场紧束向斜的核部,黔江正断层的下盘,八面山隆起与阿蓬江凹陷的边缘地带。岩体中裂隙很发育,现场调查主要发育有3组构造裂隙:①产状为295~341°∠68~85°,延伸3~5m,间距0.15~0.30m,张开宽1~3mm,裂面平整,局部具少许泥质充填。②58~88°∠68~79°,裂面平整,微张,延伸2~4m,局部具少许泥质充填。结构面结合程度差。③产状为17°∠84°,延伸1.2~1.8m,间距0.35~0.70m,微张,较粗糙,少许泥质充填。

查看全文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难题及策略

近年来,肥西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是该县农业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1%。据肥西县畜牧水产局2011年统计数据,全县畜牧业产值24.9亿元,年出栏猪37.4万头,年出栏牛1.1万头,年出栏家禽6461万只,拥有肥西老母鸡集团、合肥温氏畜牧公司、合肥华杰畜禽养殖公司等规模化养殖场187个。肥西县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虽极大地丰富了市场消费,提高了农民收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但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大量污水、粪便,已成为当前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也带来了环境问题[1]。

1肥西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据统计,目前肥西县拥有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71个,3万羽以上的规模化养鸡场107个,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牛场9个,年畜禽粪便排放量29.8万t,主要污染物COD3738t、NH3748t。

1.1畜禽养殖业污染特点

一是污染集中排放。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逐步转向规模化养殖,出现了新的类似工业企业性质的大型“污染源”。二是加重对城镇的污染。畜禽养殖业正从牧区转向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水源充足的城镇地区。三是呈面源污染形式。畜禽养殖户众多,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村落,污染“面上开花”。四是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畜禽粪便、污水中高含量有机物不能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1.2畜禽养殖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查看全文

脱贫攻坚背景人居环境治理策略

摘要:党的明确提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解决真脱贫、脱真贫。全国人民对此思想高度重视,开始做实做细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建档的目标。巴塘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州西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的结合区域,全县有97%藏族人口,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区,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县城。巴塘县地理位置特殊,其居住环境治理情况多样化,治理策略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从而增加了分析研究的复杂性治理时间尚短,当前结果多依赖政府扶持和社会力量的援助,其长期性的影响要依靠政府的治理策略。本文从2015-2020年间甘孜州巴塘县康巴藏族的人居环境治理效果,并对其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实现国家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治理贫困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脱贫;康巴藏族;人居环境;治理策略

2015年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2017年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再次吹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号角,随后制定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围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2019年3月国务院落实了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提出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力度。巴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边缘地带,地处川西北高原山区,是四川省与西藏交界的重要节点城市。助力该区域的脱贫,对于发展民族团结具有特殊意义。在脱贫攻坚背景下,从2015-2020年间甘孜州巴塘县康巴藏族的人居环境治理效果出发,对其人居环境的治理策略进行研究。巴塘县是“高原江南”,地处偏远,地质脆弱,经济基础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基层组织比较薄弱,不少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弱,同时也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全县有61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21.15%,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战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国家出台了旅游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银行业保险业扶贫等一系列的举措,从甘孜州巴塘县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政府投入,群众参与,援建帮助”这一治理链为主要框架,对巴塘县的人居环境治理各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各项策略的结成果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总结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可能性。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人畜混居、饮水安全、危旧房多、道路不通等难题是长期制约其发展,同样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群众自主改善居住环境的积极性不高,光靠财政投入政府又显得力不从心,最终通过“政府投入、群众参与、援建帮助”三大主体策略做为巴塘县推进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关于四川省印发《藏区新居建设计划推进工作方案》中,藏区新居建设、危房改造,“五改三化”项目(改房、改圈、改厨、改厕、改水电和房屋美化、庭院硬化、绿化),易地扶贫搬迁等为主要工作目标。为保障和推进巴塘藏区治理效果,为可持续发展而推行了一系列的治理策略。

一、建立现代形态和环境统一的新型社区和聚居区

甘孜州按照省委、省政府根据工作方案,以政府投入为主,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在道路、饮水、电力保障这些难题上下功夫,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改善则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藏区新居”工程作为“三化联动”、统筹城乡的核心工作和扶贫攻坚、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在“藏区新居”建设中打造现代业态、现代形态和现代环境统一的新型社区和聚居区。藏区新居建设包括新建和改造两种类型。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以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和个人筹资能力大小做为规划和建设新居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听取农牧民的建议和意见,不能因为新居建设增加新的贫困人口。新居建设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并引导农牧民直接参与建设。通过邻里之间的相互帮衬,对结帮扶与投工投劳等措施减少资金的需求;以实际条件和环境出发,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的原则。同时处理好“建、改、保”的关系,保留村寨原始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对百年老宅、原有的生态环境、老林盘、大树、古树、珍稀树木,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与与保护政策。对于改造提升已经具备基本功能的村寨,尽量保留原有风貌,突出区域特色,不应照搬城市建设的思维和做法。要通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真正体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环境整治,振兴旅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