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治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18:45: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质量治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论公司治理与会计质量信息
摘要:公司治理涉及各种利益相关者责权利上的划分和制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治理对策
1、公司治理概述
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最初引自“CorporateGovernance”,对其概念的认识,国内外相当多不同的理解。所谓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是治理结构中的1种形式,是公司内外部的1种契约或制度安排。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在于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3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最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在这种结构中,上述3者之间形成1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1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也就是说,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使因两权分离产生的目标差异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尽可能降低,并把这种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部分。所谓内部治理结构或称内部监控机制,是指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3方面组成的管理与控制体系。而外部治理结构或称外部监控机制,是指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控制权市场等)和政府管理体制、会计准则等对管理行为实施约束的控制制度,它们提供企业绩效的信息,评价企业行为和经营者行为的绩效,并通过优胜劣汰机制激励和约束企业及其经营者。
2、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职能分析
摘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过程中最缺乏的是基层政府的监管,其中乡镇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政府角度看,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最重要的是监管机制的建立,而乡镇政府对农产品源头把和质量控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文章通对乡镇政府的政府层次、监督体系、权力范围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处理好乡镇政府、市场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乡镇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中的职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能定位
一、引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乡镇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过程中具有基础和前瞻性作,可是目前仍然可以看到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原因之一就是乡镇政府没有界定清楚的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其职能。地方政府,其职能主要是履上级部门交代的工作,同时代表当地居民或者服务受众反映情况,出面处理相关事宜。通过对乡镇政府在层次、体系、和权力范围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协调政府、市场、与农户间的关系,不仅解决乡镇政府所面临的人员和经费上的问题,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有重大的意义。
二、乡镇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中发挥职能的必要性
(一)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建设不足近年来,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上下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大量设置农产品安全监测中心,而且这些独立设置的机构逐渐增加,推动了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力度,可是在乡镇政府上的执行力上有待提高。2015年农业部监测了全国31个省市152个大中型城市,相对2014年减少了1个城市,但品种扩大至117个品种,参数扩大至94项,检测样品扩大至43998个。比较2010年至2015年的检测范围,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检测范围在不断扩大,检测品种不断增多。但是,依然很多区域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主要依靠农业部的抽检来判断区域农产品质量水平,这显然与事实存在巨大差距。从此我们可以看到更需要发挥乡镇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作用。(二)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模式单一化。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和西方的不同,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因为人口的数量而趋向分散经营,这种经营模式导致了农产品质量防控更加困难,且农户更容易为了获得利益而忽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反映了这一问题的急迫性,我国在城镇化发展的快速阶段,大量农村青壮年离开乡村,使得从事农产品种植的人员素质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产业链的稳定性,加大了发生安全风险的可能性。(三)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掌握的信息比另一方多的状态,产品内在属性难以感知、市场环境复杂、市场主体数量庞大且分散等是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间的经济个体存在着掌握信息不均匀的状况,在农产品市场中,只要农户和消费者需求存在不一致的状况,就会导致一方为了经济效益而盲目地增加或减少产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在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中,乡镇政府在基层农户与批发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有做好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传信人,才能为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咨询,为农户有正确的判断提供信息来源。现实的情况也需要乡镇政府继续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着职能,为我国创造安全农产品生产环境作出贡献。
完善公司治理及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对策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完善的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保证。公司的治理结构趋于完善能更好的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实的会计信息客观有效地反映出公司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存在缺陷的公司治理结构易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员工工作散漫或管理层的监督管理行为受到制约,使得会计信息得不到有效监督,而信息质量的失真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愈加突出,从而使投资者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董事会的效率和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若披露的信息不具时效性,那么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投资者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数据,能如实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投资者可以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方案,推动公司的运营发展,有助于帮助企业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也会缩小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决策失误问题。同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客观反映董事会的有效性和经理人的受托履行情况,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内部人以实现自身利益为目标,损害外部人经济利益的活动。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股权结构不合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公司通常都是由有绝对权力的大董事掌权。公司召开的各项重要会议往往由大股东参加,中小股东很难行使自身的权力。如若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悬殊,这就意味着第一大股东拥有较高权力,一旦权力得到滥用,将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股权的高度集中也意味着权力的高度集中。当控股大股东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往往会唆使经理人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以使自己获益。而股权结构过于分散则会使股东在行使自己权力时受到制约,董事的权力过小难以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目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使得公司内部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关系体系。大股东拥有绝对发言权,而小股东的意见常常被忽视,他们也无法对股东大会上给出的虚假信息进行制约。这种“一股独大”的模式,极大地减弱了中小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参与度,也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窗口。组织结构形式化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我国绝大部分公司都能依照《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这三方权力机构拥有不同的权力,本应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但是在实施中,监事会成员大部分是非专业财务人员,监事在行使监督权时往往需要律师、注册会计师的协助,否则就算监事会察觉到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表有问题也无从下手。由于缺乏履行监督权的条件,没有实际监督权,以致虚假信息流入资本市场,误导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当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契约不一致时,他们往往会教唆会计人员编制有利于自身的会计信息,以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也会造成原本的相互监督就变成了自己监督自己,二者之间应有的监督实际上变为空谈。而董事长和总经理两权分离能有效的相互制约,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越有可能更好行使监督权,更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经理市场缺乏竞争机制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经理市场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买卖市场,而经理人的选聘机制会直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经理人的声誉实际上是一种无形资产,经理人通过自己过去取得的业绩获得相应报酬,提升自己的身价,为自己在市场上获取一席之地。他们的身价往往由过去的报酬评价决定。经理人如果在过去的经济业务中舞弊,给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一旦被发现查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其身价也会严重下跌,给自身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企业需要一批优秀的经理人为自身服务,而我国的经理人市场仍不完善,经理人的选拔聘用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公平公正的选聘程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审计收益与风险不对称削弱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我国的审计师事务所规模小,数量多。为了抢夺审计业务,事务所之间引发的价格战对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审计师对公司收取一定审计费用后,采用缩小审计范围等措施以达到扩大利润的效果。为了保持与现有公司的长期合作,他们有的对公司高管的舞弊行为避而不谈,持默许态度。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对此监管和处罚力度不足,致使注册会计师舞弊成本低,增加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制定健全有效的内部治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需要一个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然而大多公司制度往往只是聊表于形式,并未真正地起到约束职工的作用。从公司员工心理意识上进行带动,能有效的限制员工做出不利于公司发展的行为。管理层需意识到一个有效制度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坚持诚信管理并提高对财务报表的关注度。如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被带动起来,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完善股权结构,充分发挥管理层的作用股权结构在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使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并且合理分配股权是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难点。股权结构的优化与否决定着公司未来的运营发展状况以及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市场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也突显了董事会职能的重要性。明确和划分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部门的责任和分工,以各自更专业的角度为董事会的决议出谋划策。为了使董事会发挥其应有作用,就需要能力完备、经验充足、知识储备完全的职员,公平公正地对董事会成员进行选拔,使董事会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所以,为了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就要充分发挥董事会职能,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制定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措施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目前国内大部分公司的激励机制还有所欠缺,激励措施也比较单一。董事会缺乏有效的激励方法,部分董事缺乏责任心,不能做到尽职尽责。管理者为了表示自己有效地完成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市场争夺更多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资源,有虚报利润的动机。监事会成员的薪水往往受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控制。再者,股权激励不包括监事会成员,他们的薪资水平也通常要比董事会成员低,导致监事会成员工作没有动力,行事散漫,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太关心,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在一个没有完善的激励措施的公司中,经理人对其从事的工作看不到成果,容易丧失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动力。为了弥补自身利益,经理人往往选择触及“灰色地带”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为了掩盖其行为,对会计信息造假成了不二选择,从而直接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中,企业不但要对管理层进行层层监控和约束,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管理层应进行经营者薪酬改革,构建与公司业绩挂钩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完善公司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以股票期权的形式激励经理层,强化经理人与公司间的利益联系,实施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以增强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和忠诚度,从而促进其工作效率及积极性,减少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财务信息的质量能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完善有效市场监督体系,强化经理人责任有效的市场监督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监督企业经理人。当企业经理人玩忽职守业绩不佳时,股票市场表现为股价下跌;在市场兼并中,经营状况不好的公司也面临被兼并的巨大风险。这一系列公司的行为往往会给经理人的身价带来不小影响。而有效的竞争市场会给经理人带来压力,迫使其以增加公司利益为主要目标,从而妥善行使自己的权力,使公司经营水平有实质性提升,这同时也为信息质量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同时由于我国企业大都控制权与经营权分离,虚报企业利润使得拥有公司控制权的人不能准确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从而做出错误前景判断。而这样的财务报告一旦对外披露,仅仅依靠公司财务报告来判断公司实际情况而后做出决策的那些投资者就很难真正了解公司的情况,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这也就更加体现出了强化经理人责任感的重要性。完善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外部治理机制应该建立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相关经济利益,使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再受到侵害。在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上,积极培育有效的证券市场,建立完善的经理人选择、评价、推荐、跟踪监督、信用管理、声誉评价体系,利用声誉机制将不合格者和劣迹较多者逐出经理市场,形成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从而形成对经营者的外部约束机制,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外在的约束力。同样,资本市场、控制权市场也要按市场的法则进行运作,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较完善的系统,从而构成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较强需求压力的外在约束机制。
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公司治理涉及各种利益相关者责权利上的划分和制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治理对策
一、公司治理概述
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最初引自“CorporateGovernance”,对其概念的认识,国内外相当多不同的理解。所谓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是治理结构中的一种形式,是公司内外部的一种契约或制度安排。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在于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最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也就是说,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使因两权分离产生的目标差异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尽可能降低,并把这种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部分。所谓内部治理结构或称内部监控机制,是指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方面组成的管理与控制体系。而外部治理结构或称外部监控机制,是指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控制权市场等)和政府管理体制、会计准则等对管理行为实施约束的控制制度,它们提供企业绩效的信息,评价企业行为和经营者行为的绩效,并通过优胜劣汰机制激励和约束企业及其经营者。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低质量船舶治理通知
各有关市、县(市、区)经贸委(经委、经贸局):
自去年国家交通部、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开展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在省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治理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国家四部委日前联合下发的《进一步深化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交海发〔**〕550号)精神,为坚决打击非法违规造船厂(点),严格船舶生产企业基本生产条件要求,规范船舶生产秩序,建立健全船舶行业管理体系,逐步形成长效治理的管理机制,确保船舶建造基本安全质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专项治理(船厂治理)工作计划
(一)统一思想,落实任务(**年3月31日前)
通过传达学习全国、全省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活动通知和国防科工委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加强船舶建造质量安全监管。各市、县(市、区)船舶行业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与省的时间段要求,编制适合当地实际的船舶生产企业专项治理推进工作计划。结合船舶工业统计年报,进一步理清《船舶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表》(见附件一)。
(二)宣传贯彻,开展自查(4月1日—4月30日)
医疗质量风险治理机制
1医疗质量风险的主要形式
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管理的永恒主题,所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不仅要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更要切实保障医疗质量。但是,无论是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还是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均存在医疗质量风险。只不过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下的医疗质量风险,主要是由于过“多”医疗服务导致,如医师对患者的诱导需求和过度医疗;而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的医疗质量风险,主要是由于太“少”医疗服务导致,如医师对患者的推诿转诊和减少服务。因此,医疗质量的指标应该依据不同付费方式采取相反的侧重点和观测点:如果采取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那么医疗质量的侧重点和观测点应该是防范医疗机构“过多”提供的不必要和不合理医药卫生服务;如果采取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那么医疗质量的侧重点和观测点应该是防范医疗机构过少提供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医药卫生服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上述观点。一是预付费方式的情况相对复杂。预付费方式主要包括按人头、病种、总额三种预付费方式,不同预付费方式下医疗质量监控的观测点也存在较大差异。采取按人头付费应重点防范医疗机构减少服务内容、无序转诊患者等行为;采取按病种付费应该重点防范医疗机构诊断升级、分解住院等行为;采取总额预付应重点防范服务提供不足、推诿重症患者等行为。可见,在按总额、人头预付费方式下,“少”提供医药卫生服务必然是医疗机构的行为取向;而按病种预付费方式下,“多”提供医药卫生服务或然是医疗机构的行为取向。特别是在按病种预付费方式局部推行,而医疗机构并存按病种预付费方式与按项目后付费方式的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医疗机构凭借信息不对称升级病种,将按病种预付费方式转变为按项目后付费方式的行为。因此,在为预付费方式建立医疗质量观察点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以“少”提供医疗服务为观测点,否则按病种付费方式下的医疗质量风险就会变成盲区。二是分清必要和合理两个概念。不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和不合理的医药卫生服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提供不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是指医师对患者“无病也治”,所以不必要是指医疗卫生服务内容上的不必要。提供不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是医疗机构在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下的常态行为。所谓不提供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是指医师对患者“有病不治”。不提供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是医疗机构在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的常态行为。所谓不合理的医药卫生服务,是指医师对患者“小病大治”和“大病小治”,所以不合理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程度上的不合理。当前,我国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构以预付费方式为核心的综合性付费方式,所以医疗保险对医疗机构的质量监控,不仅应该防范医疗机构减少必要性医药卫生服务,而且应该防范医疗机构减少合理性的医药卫生服务。
2医疗质量风险的形成机理
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是控制医药卫生费用的有效手段,也是降低医药卫生质量的罪魁祸首。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极易引发医疗质量风险[1],一是因为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经营模式的转变,二是因为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激励机制的转变。
2.1医疗机构经营模式转变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不同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会促成医疗机构不同的经营模式。在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必然采取“以收入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因为他们只有提供尽量贵的医药卫生服务,才能获得尽量高的医药卫生收入。在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必然采取“以成本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因为他们只有提供尽量少的医药卫生服务,才能获得尽量高的医药卫生收入。由于医药卫生服务的数量是医药卫生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所以如果减少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医疗服务数量,那么难免导致医药卫生质量的降低。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蒸蒸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严格把控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能来讲,其整体规模和治理机制严重影响着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后效果。本文以集体行动理论为基础,以其农户品质量控制作为集体行动的结果,来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合作社的规模与之间的联系脉络,探讨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层面的问题研究与治理方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合作组织,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状态下,呈现出快速发展蒸蒸日上的状态,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保证农产品高质量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是保证人类健康的源泉,高质量的么农产品才能保证食品的高质量,如今确保农产品的质量有着不小的难度,所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们势在必行。
1合理规模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基础
不断的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农产品质量的水平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农户的数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农户在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时,无法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农户为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投资的成本却并不会减少,因此农户不愿意去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保持一定的规模大小,来保障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创造更多的盈余返还,提高农户的生产数量与生产质量以及生产农产品的意愿。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过大的话,将会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造成不好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大力投入资源,以农产品质量控制为基础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比如通过实施准入准出管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进行合理化控制;以农产品质量控制为基础,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退出管理制度,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生产行为约束机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的排他性以及质量溢价的能力。因此,要想更加有效的实施规模控制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力度,势必要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管理阶层的管理力度与管理能力。
2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有关策略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是反应企业财务状况以及整体经营状况的重要参考,会计信息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决策制定的判断效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实力。文中结合会计核算以及会计失真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调查法等对当前国内普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基本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分析,明确这些问题存在的成因,同时结合国内经济市场环境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成因;建议
一、会计信息研究理论基础
(一)会计信息理论。会计信息是经由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所核算出的企业阶段经营的财务数据,这种数据能够客观的显示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再生产以及投资决策等提供参考数据。会计信息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企业投资者或债权人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是所有会计指标的综合体,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够有效的显示出需求者的需要的内容,保障财务资本者的利益。就我国经济市场特点来看,构建会计质量特征体系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需要选择兼收并蓄的措施,借鉴国外新近经验与思想;第二,需要切实的从实用性为着手点,确保其可操作性;第三,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据2018年国家财政部门抽查结果显示,资产不实、所有者权益不实、利润总额不实等问题严重,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令人担忧,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阶段。另外,就会计信息的充分性来看,涵盖着完整性与重要性两个方面,当前国内企业普遍都存在着严重的会计信息完整性不足问题,其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这些问题都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影响因素。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治理方案
根据全国、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年底前在全市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整治、标本兼治、全面规范的原则和“查、治、管、扶、建”的工作要求,整体联动、合力推进。通过专项整治,增强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广大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质量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安全监管链条,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切实解决我市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食品及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不断提升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等。
(二)重点区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出口食品、农产品比较集中的区域;无证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区域;制假售假反复发生的区域等。
全区畜产品质量治理方案
根据市畜牧兽医局《2012年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青牧发〔2012〕10号)要求,针对当前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目标,以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坚持标本兼治,突出工作重点,夯实监管基础,完善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领导,完善网格化监管模式,建立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执法水平,确保我区生产的畜产品“瘦肉精”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检测合格率达到100%,畜产品中违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饲料兽药等养殖投入品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
三、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