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评价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17:40: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质量评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质量评价

甘草质量评价论文

1产地评价

中药中地道药材概念的形成主要与产地、质量相关。在缺乏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产地评价是甘草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多古代医籍论述了甘草的产地,有些明确指出何处出产甘草为优。如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甘草“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考为今甘肃河西一带)”,说明南北朝时所用甘草以甘肃所产抱罕草为优。明朝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中称甘草“以山西隆庆州者最胜”。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是甘草主产、丰产的故乡。伊克昭盟杭锦旗甘草的开发与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东汉(公元25~220年)以来传统认为地道优质甘草产地。据《绥远通志稿》记载:“绥西蒙地自古为产草之名区。今仍以杭锦旗境所产为多,附近贫农赖采甘草为业者逾万。每年包头聚销可一百五六十万,多至二百万斤,绥产药材最多而甘草外销之数为第一”。

2基源评价

不同品种甘草质量有别,利用基源的不同可对甘草质量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价。《中国药典》2005版认定的甘草药材原植物有3种,即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俗称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1]。其中以乌拉尔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民间也有采用其他品种作药用,如云南常用黄甘草入药。现代许多科学工作者研究了不同种属甘草某些成分含量的差异。林寿全等[2]对中国甘草属6种甘草的甘草次酸含量测定后发现,以乌拉尔甘草含量最高,其次为光果甘草,再就是胀果甘草和黄甘草,粗毛甘草含量最低。

3性状评价

3.1古代性状评价古代从性状上对甘草优劣有一定的论述,性状评价是古代用于甘草质量评价最重要的手段。《本草经集注》载:“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亦有火炙干者,理多虚疏。又有如鲤鱼肠者,被刀破,不复好。……又有紫甘草,细而实,乏时亦可用”。《图经本草》道:“今甘草有数种,以坚实断理者,为佳;其轻虚纵理及细韧者,不堪,惟货汤家用之”。《本草纲目》云:“今人惟以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其轻虚细小者,皆不及之”。

查看全文

湿地生态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其中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祁连山地湿地位于青海省,其作为西北内陆腹地较为重要的湿地系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开展祁连山地湿地资源调查和湿地生态质量评价能够全面的分析当前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湿地的保护与治理,从而不断提高祁连山地湿地的生态质量。

【关键词】祁连山;湿地生态;质量评价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资本环境之一,在其整个环境中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的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能够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是用来评价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指标,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特定时间以及特定空间的环境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以此来反映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能够为湿地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的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2研究概况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探讨

手术室患者以危重症者居多,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有研究指出,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于本院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期间的护理人员中,随机选取21例作为观察组,阐述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对构建效果进行了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期间的护理人员21名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例、女20例,年龄20~45岁,平均(31.11±0.58)岁,文化程度:中专5例、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6例;同时选取2016年11月前本院未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期间的护理人员21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例、女19例,年龄21 ̄46岁,平均(31.20±1.00)岁,文化程度:中专4例、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7例。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控制过程中。方法如下:(1)体系建立方法:医院可根据《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应法律法规,结合本院的手术室护理现状,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将环境质量、护理安全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沟通质量、护理文件管理质量,共同纳入到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分别计算其权重,得到最终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质量评价方法:手术室可根据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各因子的权重,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以1个月为一阶段,采用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要求其为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判断本院手术室护理质量是否达标。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情况。1.4疗效判定标准。采用调查问卷法评分,总分100分。环境质量、护理安全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沟通质量、护理文件管理质量各2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情况,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论文

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基于单项污染的技术治理已难以有效阻止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从20世纪4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学者在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开展了诸多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始应用到环境科学领域。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以荷兰、捷克、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都很重视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景观生态的设计、规划和管理,例如荷兰实行的景观对策计划、德国对农村景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的研究、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的土地生态分类调查、美国对新泽西州海岸平原松林景观和对西部山地花旗松景观的研究等。总的来讲,国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起步早,手段先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定量化特征比较明显。

1.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城市环境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和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之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领域逐步由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发展到水体、农田、旅游等诸多领域,研究内容及研究深度则由单要素评价向区域环境的综合评价过渡,由污染环境评价发展到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或整体环境评价,逐步涉及到土地可持续利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进而到县域尺度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从总体上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多是全国性、大区域的定性描述,依然处于初始探索阶段,表现为环境问题的简单罗列,或者环境问题没有考虑区域分异规律。

2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查看全文

外部质量评价论文

一、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

(一)评价综述

德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其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按照类别,大致分为外部评价、质量分析和学校审查三类。其中6成以上州使用外部评价,“质量分析”和“学校审查”方法是在外部评价的基础上分别强调学校质量现状的分析以及学校现场巡查,其本质与外部评价相同。外部质量评价是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和工具,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被列入各州教育法中。外部质量评价的优势在于:协助职业院校全面地评价其工作绩效,认识其优劣,明确改善需求,陈述具体建议并形成评价报告,并由学校与学校督导达成目标协议。

(二)评价特点

1.评价目标的导向性

外部质量评价立足于职业学校的自身发展,由其他学校的领导(被称为“净友”)组成评价团队,基于尊重、欣赏、支持学校长远发展的目的,辩证地审视学校,分析办学条件,对其工作的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而非对人进行评论或控制。评价目标的这种导向性使得学校愿意赤诚相见,袒露自身的缺点和困难,积极接受外部质量评价。

查看全文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论文2篇

第一篇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原则

1.稳定性与拓展性相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在一定的时期是相对稳定的,质量评价体系相应也需要是稳定的,然而人才培养过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因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具有可拓展性,可以随着人才培养过程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和完善。2.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做到真实、准确、客观,必须对人才培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的评价,突出重点,评价人员构成需要具备权威性和代表性,信息采集需要做到真实和客观。同时,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人员的认定和信息采集过程需要具有可行性,尽量做到化繁为简。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主要是将收集的数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人才培养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比对性,然而人才培养过程的部分评价指标很难量化,需对这些指标进行定性评价。定性评价通过深度访谈、座谈会、文案研究等方法获得资料,揭示规律和趋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各有特点,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需要将定性和定量两类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互为补充。4.多元性原则。不同的评价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观察视角不尽相同,因此在评价中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既有用人单位评价,又有学校评价,既有学生评价,又有第三方调查公司的评价,综合多元主体的评价结果,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度。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价。200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工作的展开,评估内容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项目7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2008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标志着“第二轮评估”工作启动,评估内容包括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7项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价是对整个院校整体情况的评价,涉及院校的教育目标、办学条件和管理过程,评价内容包括条件评价、目标评价和成果评价等方面,评价结果反映了一所高职院校整体状态和水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价的实施及其结果的公布,可以起到规范和导向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监督,有助于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2.专业建设评价。一方面,是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模、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准入、生涯状况等。另一方面,专业是基本教学单位或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专业建设应根据学校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专业办学理念、特色、师资队伍、教育基础设施、实习实训基地等。3.课程建设评价。课程评价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最基础、最常用的评价。在课程建设评价方面,国家教育部也作出了引导性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十一期间教育部开展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制定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在2010年版《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中,评审标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7项一级指标,每项一级指标又有若干二级指标和若干主要观测点,形成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引导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建设方向。2012年开始,教育部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制定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这是高职职业课程评价的最高标准,该评审标准包括课程设计、持续更新与共享、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建设环境等5项一级指标,每项一级指标又有若干二级指标和若干主要观测点。这套指标体系适应了新需求,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引导着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三、分析与讨论

查看全文

中职语文教学质量评价刍议

摘要: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是指引学校教学工作开展,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新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出炉,基于新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学校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本文首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然后就在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条件下,如何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提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质量较差。学生方面,主要存在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学习质量不高的问题。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本身语文基础不扎实,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就提不起兴趣,加上在语文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一直得不到解决,就更没有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动力。中职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在观念上一直认为到中职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获得证书然后为工作做准备,所以对语文的学习就不加以重视。2.老师语文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方式需要完善。老师方面主要是存在教学热情不高,在教学方式上也比较陈旧的问题。一方面,中职学校的老师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对语文以及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主动去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技能,责任意识和教学意识没有跟随教学改革的步伐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中职学校对老师的管理和要求不严等导致老师对教学产生厌倦心理,无法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中。正是因为部分老师的教学热情缺失导致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一直拘泥于陈旧的教学模式中,对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置之不理。

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径

1.突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中职类学校的语文教学主要有三个目标:提高科学素养、传授专业技能、培养终身发展的能力。在这三个目标实现中首先要了解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底子、学习的能力情况以及兴趣方向等。考虑到中职类学校的学生在以前接受教育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语文成绩较差,所以在实现这三个目标的时候应该突出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等情感以及让学生学会基础阅读、基础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基本能力。但是在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要提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不只是学习成果,还要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等进行考核,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比如在上写作课的时候,要教学生如何写书信,按照传统的评价标准应该是老师先教理论方法,然后让学生写作,最后老师点评学生的写作结果。但是在新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学生进行书信写作的过程才是关键,老师需要关注并及时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有没有遗漏哪个步骤,在重要的地方进行了怎样的处理等。2.创新教学观念,提高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突破原有教育观念的束缚。首先,应该要形成这样的意识: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有着特殊性,因为其培养目标和对象的不同所以要做特殊对待,但是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学生的素质也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未来社会的方向,所以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育依旧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其次,在这种意识下,要提高老师的责任心。考虑到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情况不同,上级部门和领导应该要着力于缩小地区差异,对部分偏远地区的教育重视起来,加大资金、技术和人力上的投入。3.增加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学校的教学材料要跟随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而不断创新。在教学内容上,过去的语文课文可能已经不适应当代的要求了,有些内容明显缺乏时代感,有的甚至还在理论方面有偏差,所以教学的内容必须要使用最新版教材。另外,教学形式上要突破原来的重阅读、轻说写模式,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实用性人才,所以学校应该致力于培养能够“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高质量人才。当然,老师的教辅用书,学生的课外辅导用书,阅读学习资源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得到一定的丰富。4.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在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下,老师方面除了要创新观念,还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指导管理,比如定期对老师进行专业能力上的、教学上的培训,比如开展教学研讨会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等。另一方面,要求老师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升,还要提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应用文便条的写作中,老师可以采取任务型法、案例法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写作,并创设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生活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更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5.专业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最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下,中职语文要开辟一条语文职业化的新道路,因此专业教学要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语文最终是为专业服务的,专业教学中包含着语文教学。比如,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一些专业技能的补充,学校的实用性写作课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比如在专业教学时,让学生做一份专业研究报告,学生在查阅资料、整理分析资料以及文字编撰的过程中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查看全文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分析

一、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与现状

针对于中药临床药学来讲,其是通过借鉴临床药学的基础上,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一门以患者为核心,通过深入的探究中药与中药制剂对人体以及疾病的相互作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及其有效性的综合性服务学科。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临床药学的蓬勃发展,受其的影响下,我国的中药临床药学也开始逐步的成型与发展。伴随着国家逐步的对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众多的医学院校均重点开设了临床中药学学科,为社会培育出诸多的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通过不断的发展,中药临床药学在如今的用药教育、医院处方点评、学术研究、药学查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国在中药的疗效评价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性质是极为丰富、复杂的,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也没有具体的、完善的合理的应用指导,促使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不能实现与西药临床药学同步发展,在相关的内容与体系中,也缺乏一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因此,在以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指导下,要对中药临床药学中中药治疗学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此来不断的进行探索与研究,探索出合适于自身的发展路径。

二、中药临床药学的特殊内容

1.临床用法用量的多变性。针对于我国的中药而言,一种中药成分可以存多种功效,属于较为复杂的药物,其可以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药物的用法与用量的选择。如:桂枝这味中药,在苓桂术甘汤中是改用作温阳散寒的功效,而在桂枝汤中,则功效就被用于调和营卫。此外,在煎药时,先煎、后下、另煎、包煎,同时还有中成药的配方颗粒等,中药用法用量的多变性均可以体现出来。一般而言,中药的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的药物在不同的医生、不同复方、不同患者的机体状态以及病情下,其是灵活的进行着加减量的。所以,与西药用量的精准化相比较,对中药的用法与用量进行精准化与统一化是非常困难的。2.合理治疗方案的多样性。针对于中药而言,由于其的多功效、剂型选择、复方配伍以及药材选用等方面的一些原因,在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在治疗方案上一定要具备合理性、多样性。因为在中药中,许多的药材的疗效具有相似性或相同性的特征,在对处方药材的选择过程中,药师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后期的治疗中,一定要依据复方配伍进行逐步加强。针对于我国的中医而言,主要讲究承和学术流派,由此一来,可能面临着同一个患者的同一种病症,所开的处方确实不同,但都是合理的处方,都可以使用。在进行配伍组方的过程中,为了充分的考虑用药的安全性、疗效以及药材的质量等诸多原因,不同的配药师的配伍组方也是有差异的。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方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非常的突出“同病异治”的这一独特特点。面对着如此广泛的治疗思维,要想实现临床中药用药评价的规范化难度非常的大。3.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并非完全适用于中药质量管控。由于中药所具备的多样化特点,很难实现用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中药质量进行管控。虽然现代科学逐渐的对中药的成分以及作用进行着研究与阐释,但是面临着众多的中药药材,对已知的药材内容只是一小部分,对指导有效成分直接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也尚未成熟。针对于当前我国的中药应用而言,还是主要以中成药以及汤剂为主。而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在对中药材进行管控时,很难将证实成分含量高的中药在质量上就一定好,成分含量低的中药在疗效上就有一定低,由此说明当今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在进行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估中,并不完全适用,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中药沿着化学药物的道路深入发展。4.西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的情形日益增加。在我国,非处方药制度的发展,导致广大的患者忠于非处方中成药,而且现在市场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有效便捷的非处方中成药,在当今的中药药学服务中,由于缺乏一些具体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现在出现了未系统接受过中医学和中药学相关教育的一些西药医师进行中药的开具,促使临床处方用药极易出现药证不符、超剂量使用、药证不符等问题的发生。因此,对临床中药师、西药师进行针对性、不定期的中药合理用药教育培训极为重要。

三、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设想

针对于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来讲,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可以规范、引导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在未来的进行良好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积极的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评价展开研究。一般情况下,根据中药临床药学的特殊性,其服务的主要内容在药物监测、质量评价、药学服务、用药教育等方面来开展,如:可以在强调辨证论治在处方遣药中的主导地位、中药材质量的管控、关注无指征滥用补益剂等方面,以此来构建出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的特色。在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中,对中药材、中成药质量的监测与研究进行加强,对用法用量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无指征滥用补益药、清热药、活血药的潜在风险进行时刻的关注,加强辨证论治在处方选药中的主导地位,组方配伍以及药物联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的探究。依据患者体质评估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可以提供传统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方式的替代治疗方案,对中药注射剂的选用与使用合理性特别的进行关注。并随时的对患者的用药适用性进行关注,加强对处方加减情形对于患者的适用性的分析,并不断的开展中药药源性疾病的研究。对中医中的医学术流派和同病异治的合理性进行理解,以此来对安全范围内不同用法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关注。对患者、中医师和西医师进行开展用药教育,积极推进各级药事委员会关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以此来对临床药师工作职责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

查看全文

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的考核指标主要还停留在完成病例数量上,缺少对学生口腔修复综合诊疗能力的系统评价体系。本科生在临床实践中,常出现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对应、理论与临床技能相脱节的问题,难以胜任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本研究从重要性、可行性和敏感性三个方面对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阶段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从口腔修复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着手,对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体系;以结果为导向

随着各项工作中人们对技能和能力要求的提高,“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形式迅速发展起来[1]。这种教育是指以学生未来可以胜任某种工作为出发点,强调其在未来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并以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成果的评估方式。该教育形式不仅仅限于传递书本上的知识,而在于教授一种实践的能力,与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起点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2]。其中“结果”是指对未来工作的胜任能力,即对就业和工作至关重要的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医学教育是以培养医学从业人员为直接目标的专业教育系统,其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医疗卫生发展需求的合格医疗人员,职业倾向性明显,切合“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3]。口腔修复学在口腔医学中是一门专业性和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4],对从业者的医学基础知识、口腔专业知识、临床分析和操作能力乃至人文、艺术修养都有很高要求[5]。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对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学专业课学习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的考核指标集中于试卷中[6]。本科生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中,常出现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对应、理论与临床技能相脱节的问题[7]。目前对本科生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学习中的考核指标主要还停留在完成病例数量上,对于学生具备的口腔修复综合诊疗能力尚缺少系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严进宽出”的情况,临床实践期间无法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宽出”的机制使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临床实践学习、毕业后从事口腔临床工作,难以客观评估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的目标。这就导致许多本科生毕业后在从事口腔修复专业工作时,面对稍复杂的病例即感束手无策,或作出不恰当的诊疗,不利于国内口腔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对口腔修复临床实践学习阶段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从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评价体系着手,对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口腔修复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1对象及方法

1.1教学对象。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2级口腔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第5年)作为教学对象。教学地点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教学综合门诊。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主要评价以下5个方面的重要性(指标的重要程度)、可行性(实际评价工作中获得该指标的难易程度和成本代价)、敏感性(指标是否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1)口腔修复相关理论知识(具备生物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相关专业以及美学等理论知识);(2)口腔修复相关实践操作基础(具备口腔修复基本临床操作能力);(3)基于口腔修复病例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对口腔修复病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具备在临床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以及与同学、老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5)职业道德(具备同情心、责任心、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质)。见表1。

2结果

查看全文

汽车内饰感知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汽车的感知质量在客户的选购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主观性、时效性,所以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文章通过对汽车内饰感知质量多年的研究,从用户对汽车内饰的功能需求出发,结合实际的案例,研究功能属与感知质量的关联性,探索汽车内饰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为汽车内饰感知质量的评价及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汽车内饰;感知质量;主观评价

感知质量是指顾客对产品品质感知上的体验,与产品的使用目的和需求相适应。感受包括:看、听、摸、闻、感觉、主观、情感、直觉等多方面,感知质量是产品特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汽车内饰是乘员接触最为直接的部分,最能体现整辆车的形象以及档次,好的内饰能让顾客感觉到设计和制造的精细程度,给顾客以最大的愉悦感[1]。

1感知的种类

感知质量评价有别于客观评价,纯粹是以人的感知进行评价,根据人的不同生理感受可以把人的感知分为以下几种[2]:(1)视觉(色彩、形状、浓淡、明暗、质感)。评价造型、色彩、灯光、信号、标志,仪表视认、面漆的光亮度等。(2)听觉(音色、高低、强弱、方向)。评价各类噪声、异响、喇叭、蜂鸣器声等。(3)嗅觉(气味)。评价非金属制品气味、燃油泄漏的气味等。(4)皮肤感觉(压、痛、冷热、痒、接触)。评价座椅形状、弹性、面料手感,操纵件形状及软硬。(5)体内感觉(肌肉、内脏、疲劳、稳定感、晕车、安全感)。评价操作力及适宜范围,平顺性,行驶稳定性,操纵稳定性,加速反应及灵敏性,制动减速特性。

2内饰感知质量评价的内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