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内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17:30: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质量内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提高内审质量调研报告
目前,在内审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审计程序执行过程的记录不需要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并经其签字认可,所以审计人员只是摘要记载于记录本中,留待整理审计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时备查。为了减少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的工作量,内部审计机构多数未对审计日记的规范编写作出明确要求,审计日记随同审计项目统一整理、索引、归档制度也未形成,这便造成实际内审工作中只注重查问题,而忽视审计实施范围和过程的记录。这种现状,既不利于防范审计风险,进行质量控制;也不利于检查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分清和追究相关责任。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指出,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逐日编写审计日记。这种以审计日记的形式记载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很值得内部审计借鉴。下面就内审人员编写审计日记的必要性及如何写好审计日记分别进行阐述。
一、编写审计日记的必要性
1、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工作方式方法的完整记录,是业务素质的体现
审计日记是以每个审计人员为编制单位的,每个审计人员在一项审计项目中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领受分工任务后,针对不同的审计内容,审计人员都应有一条清晰的工作思路,即在审计工作正式开始后,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步骤、审查哪些资料、查阅哪些文件、询问哪些人员、达到什么目的、可能在哪些环节发现哪些常见问题等。审计日记能够将审计人员每日的工作情况以文字形式完整记录下来,帮助审计人员梳理当日审计工作,合理调整下一步审计计划、进度,同时也使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更好的体现。
2、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的自我保护,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分清审计责任
审计质量论文:当代校园内审质量的透析
本文作者:栾立明工作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通过对高校经济案件发生历程、原因的分析,教训是令人痛心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高校必须全面开展审计工作,不断加强财务预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单位的绩效审计和科研项目、校办企业、基建维修等专项审计工作,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并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齐抓共管,在工作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2003年5月1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此项规定,我国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在校长(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校(院)党委或董事会等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从我国各高等院校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来看,除了按上述规定设置的以外,还存在如下几种设置方式:一是在主管财务的副校长(院长)分管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还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二是由纪委书记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三是由纪委书记分管内部审计,其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这种形式占多数。综合上述,可以看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有的独立,有的合署办公,有的由学校校长直接分管,有的由副职校领导分管。通过对吉林省高等院校的调研显示,不足20%的高等院校独立设置了审计处,承担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其余基本是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可以说,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分管领导方式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审计署相关规定,同时也极大地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也很难发挥出来,从而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再就是,学校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学校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即使独立设置审计处,由校长直接分管,因其没有执法权,现实中是“大事”管不了,“小事”不愿管,致使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大打折扣。另外,审计处及其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的相关性强,必然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由于各高等院校设置形式和领导体制决定了其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较弱。(二)审计人员数量少,且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影响审计质量目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队伍与国家审计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内部审计指南中规定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应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0.1%,这条规定不是很科学,如果按此规定1000名以下教职工的学校很难配备审计人员,更无法独立成立审计处,而现实中1000名以下教职工规模学校的收支资金量都在两亿元左右,内部审计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应当有最少配备审计人员数量的要求。但就是按此规定,部分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也是不足的。随着高等院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其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虽然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院校的审计人员队伍还存在着年龄偏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单一,特别是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从吉林省高等院校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会计专业占80%以上,审计专业和工程技术专业不足5%。内审部门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全或每个人所学专业有限,很多审计工作无法开展,比如基本建设、后勤维修项目等。由于专业技术审计人员少,工程量、设计图、变更测量、竣工决算等都由会计专业或管理专业的审计人员来审计和处理,在业务上显然是不过关的,工作只局限于对数字的核对上,审计成为了财务审核的一部分,大大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另外,学校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培训机会少,业务提高难,往往是校内不重视,培训无机会;上级审计机关不组织,不关心;审计协会的职能较弱,很难承担起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任务。因此,导致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机会少,业务提高难,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三)缺乏正确的审计观念,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对于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上到校级领导,下到教职员工,外到社会各届人士,甚至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都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存在一定的误解,缺乏正确的审计观念。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职能一直被定位于评价和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只重视监督,却忽视了服务。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其采取规范化、系统化的程序和方法,通过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治理程序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服务,目的是增加单位价值并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从中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包括提供咨询服务。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占43%,工程审计项目占14%,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占8.5%。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审计报告成为领导干部保驾护航的“表扬信”,审计风气不良。部分高等院校存在院校领导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和教职工对内部审计在促进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评估防范风险、提高办学效益、提升竞争力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造成各高等院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认识和看法不一。有的高校领导认为学校不是经营性单位,内部审计作用不大,甚至可有可无,再加上审计人员自己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足和能力所限,使高校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差、随意性大,从而导致高等院校审计业务开展不均衡,审计风气和审计质量差距很大。(四)审计风险难以化解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贯彻执行制度不力,导致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部门风险意识缺乏,责任意识淡薄,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随意性较强,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另外,高等院校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以来,逐渐确立了事业单位大收大支的观念,实行全部资金统一纳入学校财务管理的模式。这种集中统一管理方式,有利于对全校各类资金的统一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发挥资金的整体效能。但学校将全部的财务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到校级预算管理,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难度和风险。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和工作重点由于现实的需要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从以前的查错防弊对内部控制和管理进行评价的传统审计转向现代的“风险基础审计”,这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财务会计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为隐蔽虚假的会计信息创造了条件,会计信息的篡改、删除、造假舞弊都可以不遗留任何痕迹,会计人员不法行为很难被发现。另外,审计人员对现代审计技术掌握得不过关,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
提升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增强学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高等院校在实施内部审计中要坚决执行独立性原则,突出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独立地位。高等院校内审部门是学校内部监督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帮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部门,必须单独设置,应直接隶属于学校主要负责人领导,增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校级领导还要重视审计工作,关键时候要给予审计人员肯定和支持,切实保护和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上级审计机关要发挥好组织指导作用,要努力把上级审计机关的权威性、执法权与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人员对学校政策、运行规则及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强指导、组织各高校的审计人员跨学校联合审计,实现上下结合、横向结合、取长补短,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严格规范审计程序,依据审计准则和审计法规定的具体审计项目、审计程序,独立地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严格按审计程序办事,提高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质量,增强审计的权威性,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二)坚持依法审计,完善学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依法进行审计是提升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所依据的法规主要有《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另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指南专门对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等做了进一步的明确,使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有法可依,有规可执。但上述各项法规的原则性较强,可操作性不强,所以造成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和实用性较弱。同时,随着高等院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发展和复杂,原有审计规范的更新跟不上经济活动发展现实需要,存在漏洞和许多不适合的地方,法制滞后现象突出。因此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和修订,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认真贯彻执行,使学校审计工作不受或少受权力的干扰,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审计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审计的质量。(三)与时俱进,更新审计观念现代审计工作由传统的监督职能向全新的服务职能转变,所以提高服务意识是现代审计观念的核心所在,不要总是想着纠正问题,而是要参与经营管理,为领导提供参考的建议和意见,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助手。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要前移,注重防范意识,把审计工作重点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变为以事中、事前审计和效益审计为主,监督与服务并重,提高服务意识;在基建工程、后勤维修的审计方面,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基建和修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规定,从工程预算和招投标开始审计人员就参与其中,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变更、隐蔽工程等都要亲自参与,直到竣工验收和决(结)算审计,全过程参与和监控工程造价;在经济责任审计上,要将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任期工作目标考核与工作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再就是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经济犯罪手段越来越隐蔽,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只有通过改革、更新观念和创新工作方式及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目标。(四)强化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防范审计风险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建立完善的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规范严密的审计程序,严格遵照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审计程序执行审计工作。通过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性、标准化、程序化及时发现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尽力减少或避免影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因素发生,并及早应对,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审计风险。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全程控制,尤其加强审计节点的质量控制。不同的审计任务(项目)其节点是不同的,要在审计的计划准备阶段就确定审计项目的关键节点、重点审计、重点控制,并注意落实各关键节点审计的具体负责人及控制办法。另外,还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资源质量控制。高校的审计机构、制度和人员是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资源,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各高等院校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完善审计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善用优质审计人员,学校领导要对内部审计结果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发挥和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同时,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要强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逐渐实现由传统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转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积极推进现代审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审计风险。(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根本保证,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是把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审计职业特点密切结合在一起,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发挥着约束个人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重要作用,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其次,审计队伍必须业务过硬,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才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所以要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高等院校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使审计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集团企业内审质量措施
一、新常态给集团企业内审工作带来的变化
随着“多挑战、中高速、新动力、优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经济时期的到来,集团企业所面临着的内外部审计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集团企业审计工作带来的是全方位对审计监督的升级,包括对审计目标任务、功能定位、技术方法上的升级,具体来说新常态给集团企业内审工作带来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的经济背景下,集团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品结构的升级、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给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要不断不断的拓宽视野,既要要求内部审计发挥出纠幣查错的重要性作用,又要注重对集团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落实,因此可以看出新常态对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自从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务院、党中央已经完善了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了对审计的监督力度,实现了对审计监督的全面覆盖,落实了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即对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多挑战、高定位、一盘棋、全覆盖”的新思路的要求。3.准确的定位了内部审计的理念。从实际情况来看,集团企业的审计工作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这就充分的体现出了在新常态下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也顺应了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的目的,提出了以审计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审计理念,对内审工作的途径、内涵、框架等理念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二、新常态下提高集团企业内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创新内审思维能力。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集团企业应该对内审理念进行创新,要树立起服务增值、免疫系统理念、风险管理理念,对内部审计模式要进行创新,将内审目标只重结果向预防、治本上转变,要转变传统的手工操作审计方式,向非现场审计、利用网络技术审计的方向转变,改变传统的事后审计,逐渐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的审计转变,要从审计程序上的随意性,向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集团企业要对内部审计方法进行创新,对信息系统审计进行不断的探索,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开展内审工作模式,对内审工作平台进行扩大。2.抓住两个核心,固本强基。随着新常态经济背景的到来,集团企业内审职能从原来的“评价和监督”,向“确认和咨询”的方向转变,指明了内审审计职能的定位,对内审的理论和实践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内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是确认和咨询,具体来说确认是客观的评价被审计对象,主要是以合规审计为主,对业务和财务的真实性、实务操作流程进行检查,例如经济责任的审计、预算管理的审计、反洗钱的审计;咨询主要是以管理型的审计为主,可以对特定业务的范围和性质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实现了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进行集中的聚焦,例如专项审计调查风险管理队伍、整合专项资源等。因此集团企业可以通过紧紧的抓住确认和咨询,实现内部审计对财务的监督向全面监督经营活动转变,起到固本强基的重要性作用,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3.注重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集团企业要注重提高内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内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积极组织内审人员参加市内审协会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分片组织内审人员进行理论学习,从而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能力,促进了内审人员执行审计准则,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集团企业还要通过对内审人员订购了一些与内审工作相关的报刊、杂志、书籍,让内审人员更积极主动的开展自学。每季度召开一次内审工作片会,研究、探讨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交流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与时代赋予审计人员的责任。4.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集团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一方面集团企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市场经济变化情况和企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要通过分级复核、督导、内部评估审计质量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内部审计质量。同时集团企业要制定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对项目审计的设计、实施、报告等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将内部审计工作纳入到集团企业的业绩考核范围之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常态下可以对集团企业的内部升级工作带来较大的变化,因此集团企业要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发展的要求,把握好新常态这个发展契机,促进我国集团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内审计划
执法分局,各科、室、中心、所:
根据本局二○○九年工作意见,结合全年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二○○九年度质量内审计划。
一、年度质量内审的目的及依据
(一)通过内审,评价本局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要求,是否符合gb/t____-____《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符合本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评价本局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内审各单位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
(三)内审部门职责和服务有关要求及实现的控制。
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内审计划
执法分局,各科、室、中心、所:
根据本局二○○九年工作意见,结合全年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二○○九年度质量内审计划。
一、年度质量内审的目的及依据
(一)通过内审,评价本局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要求,是否符合____-____《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符合本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评价本局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内审各单位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
(三)内审部门职责和服务有关要求及实现的控制。
乡镇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探索
一、内部审计质量的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内部审计质量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模式模糊,单纯面向结果,缺乏统一的程序,造成部分项目审计计划不完善,审计准备不充分,审计方案制订流于形式;部分项目审计实施不够彻底;审计报告的重点往往放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描述上,侧重于合规性、合法性的内容,对审计建议部分重视不够,质量不高,没有从管理和效益及风险控制角度提出有质量的审计建议。另外,有些报告过于专业化和程式化,比较空泛,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引起本组织领导层的重视和理解,导致后期成果整改力度不大,利用价值不高。因此,充分认识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客观评价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是加强政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内审质量自我评估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的自我检查和评价。内审质量自我评估对于乡镇内部审计工作而言意义深远。一方面,它是顺应国际内审质量评估主流的理性选择。2004年,国际内审协会出台了国际内审准则,明确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内容,内审质量评估已在发达国家付诸实践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2012年,中国内审协会了内审质量评估办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内审质量评估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另一方面,它是深化乡镇机构内审转型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在浙江省淳安县审计局、县审计协会及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乡镇内审机构把“改进审计质量”作为内审转型“四个改进”之一予以明确。乡镇内审机构适时开展内审质量评估,是促进被评估单位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实效,进而推进乡镇机构内审转型的有效途径。另外,它还是促进乡镇机构内审规范化运作的催化剂,对政府部门管理水平评估、内审项目质量评估是乡镇机构内审质量评估的两大内容。开展质量评估,是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准则》为标准,对组织的内部审计活动进行检查,评价内部审计的管理和实施情况是否遵循《准则》,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内部审计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内审工作质量。
三、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涵盖内部审计管理和实施的全过程。内部审计业务过程就是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内部审计业务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准备过程的控制。主要应确定内部审计项目的依据,确定内部审计项目应通过的有关批准手续,组成内部审计工作小组,编制全面细致的内部审计实施方案和下达审计通知书。二是内部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以了解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的问题和情况,重视对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与评价,以便确定下一步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重视对内部审计取证工作的控制。三是内部审计结束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对在实施阶段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去粗取精,去伪求真,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与可靠,写出真实、合理、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根据审定的内部审计报告做出内部审计结论与决定,审计决定必须合理、合法、可行,做好后续审计工作。
企业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浅析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系统的子系统,其运行效果要受到企业内部组织构架、经济活动与管理制度等因素———即企业内部审计环境的制约与牵制。首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重视内部审计,将促使内审工作得到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内审工作运转顺畅,审计质量自然有所保障。反之,企业如认为内部审计无足轻重,仅应主管部门要求建立内部审计组织,漠视内部审计的执行效果,使内审工作流于形式,其质量自然无从谈起。其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环境。严格规范、良好运行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规范、有序,使得相关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有效性得到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弥补因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经验不足等主观因素导致的审计疏漏与错误。反之,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松散,管理制度执行无力,经营活动问题百出,必然妨碍内部审计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导致审计风险急剧上升。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查处和改善,制约了内部审计应有的监督与控制效果,必然对审计质量造成极大损害。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独立性既是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的内在要求,亦是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的外在体现,一般包括人员、组织与经费三方面内容。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企业内部审计主管领导在企业中的职位与地位,主管领导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权利越大,内部审计的范围越广,审计建议越容易落实,审计质量自然越高。内审组织的独立性取决于其机构职能的专职性与组织结构的健全性。目前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参差不齐,部分企业未设立专职审计岗位,内审工作由财务管理人员兼任,或是设立了专职审计岗位,但未设置独立组织机构,挂靠财务管理部门,部分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一些上市公司还在董事会内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管理监督公司内部审计事务。显然,内审组织越专职越健全,其独立性越高,内审工作质量越有保障。内部审计经费的独立性要求企业内审经费来源独立且充足,不必依赖于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对象。内审经费的独立与充裕程度制约着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向、范围与深入程度,进而影响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能力素质直接决定其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合格的企业内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还应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市场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来主动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日益变革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二是职业道德素养。合格的企业内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勤勉,奉行客观、谨慎的职业态度,在内审工作中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做出专业判断,切忌主观随意评价。同时,要保持自身的廉洁性,不得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放松专业要求。三是后续教育培训。持续的后续教育培训是内部审计人员适应瞬息万变的工作环境的重要保障,直接决定内审人员工作质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IIA《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与CIIA《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实施办法》均明确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期间必须接受后续教育,一些国家更是将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其执业资格挂钩。
(四)内部审计方法随着经济管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日益丰富,既包括定性的归纳、推理分析,又包括统计、概率、抽样等数学定量分析。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性质各不相同,经营业务也千差万别,要保障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首先必须依据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特点合理选择适用的审计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审计项目对审计证据形式内容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其次是要在内审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善用统计抽样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等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审计方法,减少传统的人工检查方法所诱发的审计风险,进而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最后,要主动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从财务信息监督向经营风险控制的转变,在审计模式上由账目基础审计向风险控制审计转变,审计方法亦应随之以风险控制为导向进行转变。要开展经常性的风险调查与风险控制自我评估工作,在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职能。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审计局监督和管理意见
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我市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市审计监督条例》和《市内部审计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计划管理
1、市内审协会每年初根据上级协会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制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要点》,指导内审机构围绕各部门各单位重点工作制定年度内审工作目标和项目计划。
2、市内审协会将通过分片召开会议等形式,依据各部门各单位年度内审项目计划,检查实施进度和落实情况。
二、加强质量检查
1、市内审协会依据有关准则,结合市具体情况,制定与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相配套的操作规范和办法。
浅谈建筑工程内部审核
国民经济的万象更新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使人们更加意识到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如何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也就成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异,因此,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一定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论述
检测机构要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的程序进行编排,对审核的方案、准备、实行以及验证等工作进行规范。内部审核在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也应该对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工作。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按照以下准则进行:①客观性。根据客观存在的凭据从而产生内部审核发现;②独立性。内部审核工作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之下,应该客观、公平的进行内审,倘若与内审人员没有关联的活动,内审人员没有权利进行审核;③系统性。内部审核工作主要体现了有序性。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步骤
2.1准备工作。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的准备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内审规划,从而确保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内部审核主要包括常规审核以及特殊审核,常规审核一般都是每年进行一次,应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应当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所有场所和所有活动。而特殊审核主要就是对碰到比较大的事件以及扩项时所进行的审核。在对内部审核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审核的目的、凭据、范围以及时间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对遇到的紧要情况可以添加附加审核。除此之外,内部审核的规划也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对应的改变,然后再进行主体的明确以及重点难点的确认。2.2部署内审员。内部审核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从而使他们能够全面掌握内审的评审标准、工作步骤、内审方法以及内审检测表的编写等内容。人力资源在进行内部审核人员招聘的时候也要确保内审员与别的审核机构以及工作没有关联,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客观性。除此之外,内审人员的部署还应该根据内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以及内部审核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等进行考量,有必要的话可以聘请专业的内审人员进行参与。2.3内部质量审核实行。在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内部质量审核方法有:①逐项审核。逐项审核主要就是对质量进行逐一审核。其主要优点就是比较方便,能够保证在不缺少任何一种要素的情况之下完成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对于刚刚建立的实验室来说可以采用该方法。②各个部门之间的内部质量审核。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基本都是依托于相关部门进行管控,所以,可以结合部门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在对具体部门进行内部质量审核时,要对审核所包含的全部要素进行一次性审核,之后再按照叠加的方法,对每个要素的审核结果进行整体的汇总,以便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的编写。总之,这两种内部质量审核的方式都各自有个字的优点,在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合理的安排这两种方法,以便确保内部质量审核的成效。2.4内部审核结果评判。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结果的编写应该保证其清楚明细、完整准确。内部审核结果的评判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不符合项的确定。不符合项的确定主要就是让内审员对现场进行侦查,搜集资料,然后再对取得的数据进行解析,最后再决定出不符合标准的项目。②不符合项的提出。在不符合标准的项目确定之后,就应该让有关人员提出不符合项,以便进行报告的编写。在对不符合项进行报告编写的时候,内审员一定要实事求是,撰写清楚。除此之外,要想确保报告的精确性一定要对不符合项的确立提供判断凭据。
3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的有效方法
内部审核下的实验室管理论文
1内审的定义及性质特点
1.1内部审核性质
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管理要素,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环节。其特点是:计划性、系统性、合理性、独立性。①计划性。内部审核是质量负责人根据预定时间和内审程序负责策划和组织,需编制内审计划。②系统性。内部审核是由质量负责人组织,依据内审计划由内审员进行实施,内部审核是根据体系文件,对机构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检查。③合理性。内部审核是依据体系文件及程序文件编制安排的活动,必须具备合理、科学可操作性。④独立性。内部审核是机构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管理环节,是具有独立性的过程,内部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授权可来自管理者、实验室的规定、合同的要求、审核委托方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内审员应具有开展相应内审工作的能力,且是与受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在整个内审过程中应保持公正、避免利益冲突的活动。
1.2内部审核特点
内审的特点是机构按照管理程序,由机构自身对自身采取的一种内部核查程序,用以发现机构运行的不符合项,并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输出,最终进行改进及预防,概括说就是自身采取的内部审查活动;内部审核具有周期性特点,是机构依据体系文件对自身运行定期采取检查的活动;内部审核具输出特点,是机构用以核查自身体系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输出,然后根据输出项依据相关程序进行纠正和预防。
2内部审核的目的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