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17:0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质量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质量建设

医院质量建设思考

摘要:精准医学将带来了一场变革,医院的质量建设也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认为医院管理机制、诊疗服务体系、医务人员素质、医疗信息安全等四个方面在精准医学时代首当其冲,面临新的挑战。医院管理者应从促进合理医疗、优化学科布局、搭建数据平台、健全创新机制四个方面探讨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精准医学;质量建设;医院建设;发展战略

继2015年1月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之后,我国于2016年3月召开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启动中国的精准医疗计划,着力于发展精准医学,推动健康中国建设[1]。精准医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真正进入精准医学时代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2]。当务之急应是主动思考如何迎接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准确把握精准医学给医疗服务带来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新的要求。

1精准医学与医院质量建设

1.1精准医学的概念。一般认为,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医学模式[3]。与传统医学模式相比较,精准医学更注重大数据分析和个体信息采集,其“精准”体现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整个过程。治疗手段的精准化,只是精准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理解精准医学,把握好精准医学时代的全景,才能更完整地理解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的内涵,探讨精准医学时代的医院质量建设意义。1.2精准医学对医院质量建设的影响。美国“精准医疗计划”所涉及的医学领域比较局限,主要是极少部分疾病的基因诊断与靶向治疗[4]。但是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作为精准医学时代的一个开端,给医学将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医疗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医院质量建设的内涵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与当前更多的关注医疗服务的形式和方法不同,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将更注重医疗服务的内涵,通过诊疗技术的变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回归医院质量建设之本义。

2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的发展趋势

查看全文

质量财政建设论文

一、更新理财观念。

经济决定财政,而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税源的可持续性直接影响着财政收入质量。在组织收入时,不能单纯看收入规模及增幅,要看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比重、本级可用财力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突出支出重点、支出方向,尤其要看财政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绩效如何。特别是安排专项支出时,不仅要考虑资金的数量、用途,还要规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同等条件下,要把财政资金安排给效益较好的地区和项目,资金使用后,还要跟踪检查使用效益,彻底改变重支出轻效益的作法。

二、抓好“五个更加注重”。

即在注重战术性质量措施的同时,更加注重战略性质量策划和实施,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财政质量指标体系;在注重强化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等“硬手段”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培训等“软措施”,如财政文化、作风建设;在注重财政运作程序的质量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运行结果、资金效益的质量监督;在注重当前财政工作整体运行质量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长远财源培育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控制;在注重单独的质量控制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把质量与工作效率相融合,完善管控体系。

三、着力提升收入质量。

要转变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方式,逐步改善财源结构。积极应对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性特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支持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着力开发高科技、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财源后劲。要按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调整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构建结构优化、分配规范、激励监督有力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如逐步取消各类专款、单项结算等转移支付形式,将各类补助资金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等。要规范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依法组织收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国家与企业分配的透明度,让政策透明、财务透明、税收透明,改变税务部门自征、自管、自查的体制,强化税收征管监督,建立以工商税收为主的公共财政收入机制,保持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要杜绝虚假收入,不能“为数字而凑数字”,严禁空转收入、列收列支、先征后返等虚增收入行为,也不能“压库”、留存而减少收入。

查看全文

统计建设质量意见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统计法》和《条例》),全市统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通过去年7月至9月《条例》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以及11月份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对我市贯彻执行《统计法》和《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我市统计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县和乡两级统计力量与任务的矛盾十分突出、统计数据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统计违法行为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等薄弱环节。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根据《统计法》和《条例》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统计信息是经济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是党和政府实行有效管理和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统计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定期分析并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支持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工作。统计力量与任务矛盾突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充实统计力量,确保统计工作依法正常开展。

二、大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

今年是《统计法》颁布实施20周年。各级统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宣传,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进一步营造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全市掀起一个学习、宣传、贯彻《统计法》的新高潮。

查看全文

质量建设论文:中煤集团的质量构建综述

本文作者:于辉光刘清涛刘峰工作单位: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统一调度装备技术管理及传输标准要求,促进调度信息化和装备水平的提升。系统监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监控各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通过调度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逐步实现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对从生产、仓储、装车、卸车、装船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部位现场画面、生产数据、运营情况实现动态实时监控、远程显示图像信号且存储不少于7天;实现井下有害气体浓度、风速、温度、风门开启状态等全过程自动监测及异常远程诊断、报警、存储、查询、打印。调度通讯指挥系统实现矿井上下均可与地面调度室直接通讯;地面调度室配备数字调度电话交换机,集语音、图像、数据通讯于一体,实现单键拨号、呼叫转移和等待、语音留言、来电报号、电话录音、强打、集呼、可视电话、数字传真等功能,并为重要人员和岗位设置专线直通电话。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年、月、日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评价,与产运销及安全数据库数据共享,随机生成统一报表,具备导出、查询功能。视频会议系统符合规范并正常使用。配备大屏拼接显示系统,显示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及图表等重要信息。配备打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实现双回路供电。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调度视频会议室、值班室、机房的面积,电源、接地、消防、空调、设备安装及布线等方面满足调度工作需要并符合有关规范;调度电话(专线电话、应急移动电话、海事卫星电话)、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设备摆放有序;配备调度指挥专用车;信息群发器具备文件传输、即时信息、群发短信功能;调度技术资料齐全、整洁。考核评级办法领导重视、标准严格、专家参与是做好调度质量标准化考评工作的有效保障。根据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具体内容,从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作业流程、员工知识技能、调度文件报表、调度设备设施、调度办公环境、生产指标考核等方面预设分值,采取自评、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和矿(厂)进行考评、定级。矿(厂)调度室每月自检一次;企业调度室每季自检一次,检查考评所属矿(厂)调度室一次;集团每半年检查企业调度室、抽查矿(厂)调度室一次,每年考评一次。质量标准化调度室达标必备条件包括制定并执行调度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调度室必须是本单位独立的组织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考核年度内调度生产运营和应急救援过程中无重大失误。年终评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奖励,设立“标准化样板调度室”流动红旗,连续三年获得该称号的单位颁发奖杯。

领导重视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只有领导重视调度业务及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行基于调度制度建设的调度业务流程的规范统一,着力应用调度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推行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才能解决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定位不清,调度管理制度不全,调度作业流程不规范,调度信息化手段不先进,调度分析考评不到位,调度员工素质不高,调度横向信息沟通不强等一系列制约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问题。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包括建立健全统一的调度管理制度体系和作业标准体系,规范调度业务流程,加强调度系统基础建设,建立统一高效闭环的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等内容[2]。调度业务流程是将计划和完成管理、汇报、会议、交接班、应急制度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闭合的调度工作管理过程,其中管控生产运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采取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方法,先重点抓好试点单位建设,在整个调度系统内部开展“学样板、赶样板、超样板”的标准化活动,再采取定期考试、相互交流、强化培训及考核评级等措施,不断提高调度系统整体业务水平和调度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

中煤集团以建立健全调度管理制度为基础,不断创新调度业务流程,形成以调度组织机构、调度管理、调度信息化、调度汇报、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五个方面标准化与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作业流程相匹配的调度系统质量标准体系。着力开展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有效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业绩。

查看全文

煤矿党建质量建设工作汇报

一、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党建创新

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要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措施,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针对过去党建管理方面存在的职责不清楚、目标不明确、操作不规范、机制不健全、考核不到位等问题,七星煤矿党委从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入手,明确定位,着力融入,持续创新,于2003年底提出了借鉴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对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把党组织各项工作和活动贯穿于这一体系之中,以程序化的形式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梳理和整合,将党建工作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转化成易于测评的指标考核体系,坚持做到在考核内容上求实;在考核形式上求活;在考核办法上求细;在考核标准上求严。实现了由原来的事后检查变为事前监督,由原来的结果控制变成现在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质可控、有责可究,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增强了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运行轨道。

早在2006年,七星煤矿党委在巩固提高党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支部书记持证上岗制度,为全面落实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规范操作程序,提升运行质量

制度是机制的基础。只有健全制度,才能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为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七星煤矿党委结合实际,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和制度,对党建资源实施有效整合。量化的衡量标准和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过程控制,闭合管理,解决了以往党建工作中软指标多、硬指标少,不易检查和考核的问题。

查看全文

浅谈水利建设质量考核建议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水利建设质量工作项目考核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考核;经验;对策

1水利建设质量工作项目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通过自我评价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各地市、省直管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建设质量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分细则》包括总体考核和项目考核两部分。总体考核内容包括竣工验收、质量规章制度、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检测管理、质量诚信建设等9项考核指标;项目考核内容包括项目法人质量管理、勘察设计质量保证、施工质量保证、监理质量控制、工程质量评定验收等7项考核指标。而项目考核实际开展过程中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协调与配合,目前存在较多的不足与问题。1.1项目法人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在项目法人质量管理工作中,由于部分项目法人在质量责任制上落实不够,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松懈;缺乏水利工程建设经验,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理解不深、执行不够以及组织结构不合理,在项目较多情况下,现场代表在多个项目中身兼数职,分身乏力,对某一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原因,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①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组建文件中未明确质量管理机构及岗位质量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大中型工程技术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情况。②项目法人未在工程开工后15个工作日内办理开工备案手续;监理单位下达开工令时间或办理开工备案时间在质量监督书签订时间前。③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质量保障措施缺乏针对性。④对参建单位的检实体轻行为,无检查记录;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无书面整改意见;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未建立质量问题整改台账。⑤未及时开展质量抽检工作;委托的检测机构检测资质不符合规定要求;未按经批准的检测方案中规定的检测时间、部位、频次和方法开展。⑥设计变更不规范,存在未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查、报批或批复的情况。1.2勘察设计质量保证常见问题。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最重要的阶段。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利建设项目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目前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未设立设计代表机构,未派驻设计代表。②未及时在全国和安徽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③无设计代表现场服务工作记录或现场服务工作记录不规范。1.3施工质量保证常见问题。在水利工程中,施工质量的优劣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工程能否可靠、高效的保持正常工作,发挥设计功能,达到预期设计效果。因此,在《考核评分细则》中施工质量保证所占分值为28分,是其中最高的一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其在水利建设质量项目考核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未常驻工地现场;施工五大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配备不足或不具备相应规定资格条件。②施工单位委托的检测单位检测资质不符合要求;原材料、中间产品等自检的数量及频次不够。③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未建立或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保障措施中无承办机构(人员)、措施要求等具体内容。④工序及单元工程评定不及时,评定资料存在代签字现象;施工日志记录不完整;土方开挖重要隐蔽单元工程联合验收时未提供地质编录。⑤未及时在全国和安徽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1.4监理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在水利建设质量项目考核工作中出现的监理质量控制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总监理工程师没有常驻工地现场;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分部工程等验收签字记录中存在代签字现象;文件或材料中首次配备的监理人员与投标承诺配备的人员不一致。②监理日常巡查、巡视无记录;监理日志内容空泛,监理月报不及时、不规范。③监理单位平行检测委托的检测机构资质、检测人员资格不符合要求,与施工单位委托同一家检测机构,平行检测频次不够。④未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合同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工程设备、工艺方法等进行检查。⑤未及时在全国和安徽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1.5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常见问题。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在水利建设质量项目考核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序单元工程验收组织不及时,评定复核不规范、质量指标未填写,资料不完整。②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验收资料不完整,验收签证缺少质量数据支撑。③混凝土、砂浆强度统计评定不规范。④重要隐蔽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结果、分部工程验收结论未及时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

2加强水利建设质量工作项目考核的建议

2.1强化质量意识,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参建各方应牢固树立“生命至上、质量第一”理念,突出工程质量首位意识,切实强化质量管理,杜绝不顾质量而狠抓进度的现象;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参建各方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大质量督查、巡查力度,落实参建各方的工程质量责任,确实建立起“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四位一体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并进一步落实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质量行为,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确保工程质量。2.2各司其职,明确职责。参建各方必须明确各自职责。首先,项目法人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质量保障措施;应严格履行水利基本建设程序,接受质量监督部门监督,及时履行开工备案手续;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检测、施工和监理单位并分别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应严格按规定及时委托有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开展全过程检测,实行工程质量同步跟踪检测。其次,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必须建立健全勘察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查、会签和批准制度,设立设计代表机构,派驻设计代表,明确质量责任人,按照合同约定开展现场设计服务;及时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并对工程使用年限内的设计质量负责。再次,必须是持有水利部颁发的监理单位资格等级证书的监理企业,依照核定的监理业务范围,承担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必须建立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依据项目特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监理工作制度、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按照监理规范规定检查开工条件、施工准备情况,参加或主持设计交底、参与工程质量评定、项目划分等施工准备工作;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要求进行检查;及时复核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单元(工序)工程质量检验结果;委托具有水利资质的检测机构独立开展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最后,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组建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建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委托具有水利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施工自检、见证取样工作;及时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2.3加强施工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基础处理、主体结构、堤防工程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首先,基础工程方面,建筑物建基面开挖或基础处理完成后,应及时组织重要隐蔽工程联合验收,验收工作组应重点检查工程地质或地基承载力、建基面高程、基坑边坡及降排水等情况,并重点抽查地质编录、测量成果、第三方检测结论等质量支撑材料。其次,混凝土工程方面,应加强对止水安装位置等关键部位质量的检查和控制;穿堤箱涵回填前应组织联合检查验收,重点检查基面清理、岸坡整理、箱涵沉降及工程结构质量的检测成果等。再次,堤防工程方面,施工前应对上堤土料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和击实试验,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碾压试验,根据试验成果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土料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同步检测,检测合格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确保堤防填筑的施工质量。2.4加强质量监管和施工现场监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一是要提高工程质量意识,认真抓好现场文明施工和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报验制度,杜绝一切伪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偷工减料,违章施工;严格的工序报验制度,把好每道工序关,做好检验批及单元、分部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建立台账分类归档;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不顾质量安全而盲目施工现象。二是强化质量行为监管。重点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履职行为、质量责任制落实和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实体质量抽检情况监督检查,规范质量行为,压实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三是强化工程关键环节质量检查。通过项目法人第三方过程检测、监督抽检等方式和手段重点加强对涉及工程安全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建筑物土方回填等部位的监督检查。四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建立把市场主体质量行为作为信用评价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质量考核、创优评优等约束激励机制。2.5规范质量评定和验收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开展质量评定和验收工作,规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和验收质量管理,将工程质量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严把工程建设质量验收关。工程质量核定(核备)合格的,方可进行验收。

查看全文

现代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在现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现代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作出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建设

1关于现代工程质量政府监督

1.1现代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基本原则。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基本原则为:①保证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使其主要目的;②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是其主要依据;③政府认可的质量监督机构的强制监督是主要方式;④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是主要内容;⑤施工许可证知道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是其主要手段。1.2建设现代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1.2.1是建筑行业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体制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工作,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不仅能顺应建筑行业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正常发展。在最新颁布的资质管理条例中,其明确规定需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三种层次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项建设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只有政府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才能确保各项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1.2.2是政府对建设工程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从而减少政府的审批,提高经济利益。可以说,建设工程质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关心的核心内容,建筑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它不仅会对建筑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公众财产安全和环境质量。1.2.3是规范建设工程质量行为,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的需要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单位的资质和资历进行审查,然后还要监督体系中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规范建设工程质量行为,而且还能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维持建设市场良好秩序。1.2.4是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内在规律的要求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施工工序相互交叉且复杂,而且其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都较多,合同关系和工程质量的责任也很复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实行可对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从而为建设工程的最终质量提供保障。1.2.5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需要现阶段,在我国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所占的比例较大,这样不仅能缩短城乡贫富差距,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而且还能加速城市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公众利益。

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策略

2.1明确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内在联系。2.1.1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第一层次三大体系的依存关系监督过程和监督决策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主要实质内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理论体系便是由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和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构成,而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第一层次的三个体系还包括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贯穿于工程的项目的全过程,即包含工程的设计、审核、施工前准备、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可以说,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和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理论构成,而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则是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理论体系的实践应用和不断改进优化,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全面的促进三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并发挥其效能。2.1.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第二层次体系构成的内在条件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第一层次主要是由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以及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构成,而且这三大体系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要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第二层次则包括监督主体标准化、监督内容的标准化以及监督实施过程标准化等方面。其中监督主体标准化是指按照监督的基本要求对监督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监督内容标准化是指通过监督工作来规范监督行为,而监督实施过程标准化则是针对监督实施的过程提出相应的规定。在第一层次中,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由监督结果表达标准化、监督绩效考核标准化和监督业务决策标准化三个方面组成,监督结果表达标准化是对监督过程的结果和最终形成的结果的一个统一标准,而监督绩效考核标准化为监督绩效考核的方法、流程和内容提供科学依据,监督业务决策标准化则是对监督决策行为如决策评价、内容、依据等进行监督。2.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构建。2.2.1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框架构成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是针对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过程、内容、决策、结果以及其他监督行为等形成的一个科学、规范、统一的标准化体系,旨在提高政府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规范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本质,可概括为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以及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即对政府监督工作的过程、决策、实施手段、内容等进行监督,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框架便是由这三大体系构成。2.2.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子体系的构建及内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子体系的构建则是将三个体系进行细致的划分,其内容都有着标准化的要求,见下。1)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的构建及内容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主要是由监督主体、内容和运行三个方面构成,因此其子体系就包括监督主体标准化、监督内容标准化和监督运行标准化。2)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是由监督结果表达标准化、监督绩效考核标准化和监督业务决策标准化组成。监督结果表达标准化的内容有:规范并统一监督结果表达和监督报告形式以及监督结论的表达形式、统一监督检查表格、建立监督信息处理共享模块、加强对监督档案的标准化管理等;监督绩效考核标准化是加强市场要素运行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包括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督管理绩效评价标准、提高市场管理评价的科学性、加强对监督项目的动态评估等内容。业务决策标准化是提高政府监督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其主要内容有提高监督业务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为监督业务决策提供法律依据、提高监督业务的全面性和竣工备案决策的综合性等。3)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主要由监督程序标准化、监督项目标准化、监督方式标准化以及监督成果标准化几个子体系构成。其中,监督程序标准化包括合理选择监督人员并确定监督方案,提高监督手续办理的科学性、实行现场监督检查策略、及时上传监督记录并书写完整的监督报告等方面的内容。2.2.3及时进行工程质量改进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构建完成后,应积极按照体系标准进行监督工作,发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改进,并在改进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体系内容和标准,更好的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工作提供保障。

查看全文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浅析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逐渐提升,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如今在工程具体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对于各种新型艺术以及先进施工技术的全面运用,这样就导致整体建筑工程的建筑结构更加复杂,需要更专业的施工建设技术。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整体施工质量难以把控,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而且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人们提出采用信息化技术监管建设工程质量,这是文章论述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整体的建筑要求也不断变化,因此必须对当前建筑质量管理方式进行转变,要结合时展的趋势,推翻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之前的管理理念推出更多新型的管理措施。要想全面监控建设工程质量,就必须完善的信息化监测系统,这样将所有建设方都联系在一起,结合所有建筑单位的监控范围和管理权限,建立联网操作模块。有利于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顺利发展,让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建设行业发挥真正的价值作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水平。

1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全面推广现代化城镇建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就会影响整个工程建筑行业发展,这样也推动我国整体工程建设的数量逐渐增多,为整体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且这样说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现在我国在全世界来讲是建筑大国,但是,当前建设的建筑生命周期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国外整体建筑物的平均周期是百年时间,我国也必须对整体建筑质量提升工作加强管理。通过新闻,报纸了解到北京、上海、安徽等都出现了建筑质量问题,这些安全事故必须拆除整栋大楼解决安全隐患,这样就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整个工程质量会对多方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也会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有一定影响,基于这种因情况,就必须严格对整体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时间非常长,整个施工过程涉及的施工环节比较多,而且很多单位共同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整个管理工作会更加艰巨,全面管理工程的所有环节,一旦有疏忽的地方,就会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影响。这时对建设工程质量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而就能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管,要充分运用信息化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建筑领域整体信息化运用不全面,工程所有监管单位以及行政主管部门而对于信息的交流不及时,没有时间全面的建筑工程信息共享,这样就会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全面运用信息化管理是当前的必要形势。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实际情况

查看全文

建设厅工程质量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北京召开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回顾*年以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交流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分析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推动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建设工程质量明显提高。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查看全文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简析

摘要:为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分别对检测行业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解析,并据此提出促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长期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生态主体;生态环境

1.从生态主体角度分析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作为生态主体,对于保证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以及检测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1检测人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通常根据单位的机构类别、技术能力、所开展的检测项目及检测工作量配备相应数量的检测人员。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结果是由检测人员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诚信度几方面所共同决定的。(1)现阶段,检测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业门槛低,流动性大的现象。一些检测人员上岗培训时间较短,专业水平相对偏低,同时对评定标准和检测规范了解不深入,再加上平时对于检测培训不够重视或者培训工作不够系统化,这就容易提高漏检、误检等错误现象发生的概率,或者由于外界其它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失真现象的发生。(2)工程质量检测的结果也受到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意识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利益等外界因素的驱使下,会出现部分检测机构的个别检测人员背离检测的根本原则的现象,检测工作未能认真负责、严谨客观,或者在检测过程中选用错误的检测方法导致故意制造失真结果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检测过程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性以及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1.2技术管理人员。(1)当前我国建设工程检测行业普遍缺少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于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缺口较为明显。与检测行业申报资质要求相比,当前部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技术人员普遍存在不满足专项检测要求的现象。(2)当前检测机构技术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有待加强,在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中,遇突发性技术问题普遍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当前检测机构技术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检测服务观念相对落后,跟不上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