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14:53: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知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审美知觉能力研究论文

摘要如果一个人对自然界和艺术作品的观看,仅仅看到了形状、色彩、空间或运动,那么这种知觉仅仅是普通知觉。而一个具有审美知觉能力的人,会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感受到其中活生生的力的作用。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那推动我们自己的情感活动起来的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只有这样去看问题,我们才能意识到自身在整个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这个宇宙整体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审美知觉能力异质同构表现性审美经验

一、审美知觉能力

如果一个人对自然界和艺术作品的观看,仅仅看到了形状、色彩、空间或运动,那么这种知觉仅仅是普通知觉。而一个具有审美知觉能力的人,会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感受到其中活生生的力的作用。

美国现代舞之母邓肯说:“我的第一个舞蹈动作就是从海浪翻腾的韵律中产生的”[1]。因为,“在所有能使人感到欢乐、能使灵魂得到满足的运动中,海浪的运动在我看来是最为壮观的。这伟大的波浪运动贯穿着整个自然”[2]。邓肯把贯穿整个自然的波浪运动视为自然运动的和谐形式,并由此提出,同自然伟力相吻合的波浪形曲线是其全部舞蹈动作的基点。

实际上,自然物的形状往往是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正是物理力的运动、扩张、收缩或成长等活动,把自然物的形状创造出来。大海波浪所具有的那种富有运动感的曲线,是由于海水的上涨力受到海水本身的重力的作用之后才弯曲过来的;凸状的云朵和起伏的山峦...树干、树枝、树叶和花朵的那些弯曲的、盘旋的或隆起的形状,同样也保持和复现了一种生长力的运动。

查看全文

声乐教学的感觉与知觉透析

内容摘要:从认知规律来说,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必须经过“感觉—知觉”这一阶段。声乐艺术中,学习各种技巧同样是从感知开始的,各种感知觉能力的发展与运用,是形成声乐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感觉、知觉是声乐老师描绘歌唱发声的主要手段,是声乐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感觉知觉

在声乐课上,我们用得最多的词就是“感觉”,到底什么是感觉?为什么要谈感觉?怎样把握感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深入理解和把握。实际上,“感觉”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在我们感觉的同时就会出现知觉,感觉和知觉是不能分割开的。

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都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受器官并引起神经系统的活动而产生的。产生感觉和知觉的神经机构叫分析器,每种分析器都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就是各种分析器单一或协同活动的结果。

1.感觉

查看全文

知觉概念与企业思政教育

摘要知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把握好知觉及其特性对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知觉理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简要分析了知觉理论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设想。

关键词知觉理论特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

1知觉理论概述

所谓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从知觉的这一定义不难看出知觉是人以感觉信息为基础,在感觉的同时进行整合、加工,从而得出更理性的认识。与感觉不同,知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个生理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知觉也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分析识别各种信息的主要手段。人们运用知觉来感知世界,反过来作用谧约旱男形R虼耍枷胝谓逃ぷ髡咴诙越逃韵蠼幸际庇Ω迷擞弥趵砺鄣挠泄刂叮页鼋逃韵蟮奈侍庵冢佣扇≌攵孕缘姆椒ù锏浇逃嫉哪康摹T擞弥趵砺劢兴枷胝谓逃谄笠倒芾碇型衅浞⒒幼饔玫牡胤健?br>知觉是人们行为的基础和引导。同样的,一个人对他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取决于对他人的知觉,这里的知觉不仅包括对人的外表、穿着、语言等外部特征的印象,还包括对其性格、内心动机、爱好、信仰等内心本质的推测和判断。知觉在决定企业中个人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将企业期望其成员做什么、怎样做等信息传递给成员。然而,在很多的时候,成员在感知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仍容易歪曲地理解这些信息。例如,一个企业可以花费几十万元为员工创建愉快的工作环境,但是,不论花费多么巨大,如果员工们相信自己的工作环境很糟糕,他们依然会做出相应的行为。也就是说,员工对于情境的知觉是他们行为的基础。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或改变其不符合规范的行为,都必须从知觉入手进行引导。在企业管理中,人的管理始终是最首要的,员工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尤其是在看待他人时,常受到各种偏见的影响,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造成知觉的歪曲,对别人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理解。因此,如何运用知觉理论克服员工之间由于知觉偏差而造成的沟通障碍,对于调节企业人际关系、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知觉的偏差效应及其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作用于员工行为的是员工的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这种知觉主要包括对人的知觉、对事件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三个方面。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员工往往会出现知觉的偏见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和谐。把握好这些偏见及其影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很有作用。

查看全文

知觉理论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知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把握好知觉及其特性对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知觉理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简要分析了知觉理论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设想。

关键词知觉理论特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

1知觉理论概述

所谓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从知觉的这一定义不难看出知觉是人以感觉信息为基础,在感觉的同时进行整合、加工,从而得出更理性的认识。与感觉不同,知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个生理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知觉也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分析识别各种信息的主要手段。人们运用知觉来感知世界,反过来作用谧约旱男形R虼耍枷胝谓逃ぷ髡咴诙越逃韵蠼幸际庇Ω迷擞弥趵砺鄣挠泄刂叮页鼋逃韵蟮奈侍庵冢佣扇≌攵孕缘姆椒ù锏浇逃嫉哪康摹T擞弥趵砺劢兴枷胝谓逃谄笠倒芾碇型衅浞⒒幼饔玫牡胤健?br>知觉是人们行为的基础和引导。同样的,一个人对他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取决于对他人的知觉,这里的知觉不仅包括对人的外表、穿着、语言等外部特征的印象,还包括对其性格、内心动机、爱好、信仰等内心本质的推测和判断。知觉在决定企业中个人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将企业期望其成员做什么、怎样做等信息传递给成员。然而,在很多的时候,成员在感知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仍容易歪曲地理解这些信息。例如,一个企业可以花费几十万元为员工创建愉快的工作环境,但是,不论花费多么巨大,如果员工们相信自己的工作环境很糟糕,他们依然会做出相应的行为。也就是说,员工对于情境的知觉是他们行为的基础。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或改变其不符合规范的行为,都必须从知觉入手进行引导。在企业管理中,人的管理始终是最首要的,员工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尤其是在看待他人时,常受到各种偏见的影响,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造成知觉的歪曲,对别人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理解。因此,如何运用知觉理论克服员工之间由于知觉偏差而造成的沟通障碍,对于调节企业人际关系、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知觉的偏差效应及其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作用于员工行为的是员工的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这种知觉主要包括对人的知觉、对事件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三个方面。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员工往往会出现知觉的偏见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和谐。把握好这些偏见及其影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很有作用。

查看全文

中学生观察品质知觉过程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抓住本质特征,培养观察的精确性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观察的全面性是指通过观察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事物的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根据教学目标体系,制订出“双基”与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法、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特点、化学习结构,使学生领悟和掌握五环节等,具体请详见。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化学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意义更显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

一、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在观察过程中,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也就是说知觉具有选择性。根据知觉的这一特性,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地选择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受性,思维也才能清晰准确。

例如,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实验,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变化”这一概念,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1)点燃前镁带的颜色、状态和硬度;(2)燃烧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和硬度,以防止学生只注意了“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强光”这一现象,而忽视了“反应后生成物的特征”这一观察的重点。

二、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查看全文

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注重正确的音乐知觉锻炼

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向,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也是一门感情的艺术。音乐会引发人的一系列知觉。通过知觉我们才可以感受音乐、了解音乐进而学习音乐。《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然而音乐教育本身,不论是声乐、器乐亦或是理论的教育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一种技术和技巧的学习。如何将音乐教育真正转变为情感的审美教育和技术技巧的教育,或者说如何将两种教育紧密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成为了当今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而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从我们如何感知音乐这一步做起,即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知觉。

一、音乐知觉的概念界定

(一)音乐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不仅能反映个别属性,而且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按事物的相互关系或联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音乐知觉最重要的是对音乐整体感受能力,是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的要素。这种音乐知觉能力与注意、记忆、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二者在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因此,音乐知觉可以分为对音高、节奏、音量、音色及旋律、调式调性和曲式、复调、和声、情感、审美体验等方面的感知。正确的音乐知觉的形成对我们了解音乐,学习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的前提和基础。

(二)音乐知觉组成要素

通过以上概述,我们可将音乐知觉的组成要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对音乐本身组成要素的感知,即直接通过听觉就可以得到的音乐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包括音高、节奏、音色、旋律、调式调性、曲式、复调、和声等。二是对音乐的“引申要素”的感知。这些要素包括对音乐情感、审美体验和创作风格,创作意义等方面的感知。之所以称之为“引申要素”,是因为这些要素本来也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组成要素不是我们可以通过听觉感知就可获得。而是我们需要利用或者结合其他的中介工具而获得的。例如通过老师的讲解,书籍资料的介绍,我们能了解到的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音乐作品中所包涵的作者的情感;我们根据自身不同的人生阅历倾听音乐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查看全文

阿恩海姆美学思想探讨论文

摘要: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一般被把握为一种“视知觉形式完形理论”,把视知觉完形形式的生成归于视知觉的完形倾向之下。实际上,在阿恩海姆文本中有一个“完形”形式的生成机制在起作用,也就是任何视知觉形式的达成,都是在其自主作用下进行的;那么所有创造出来的形式,也都呈现为动力式样。同时,在视知觉形式动力作用下,意义、表现等在形式创造中所必须具备的东西也都得以产生。因此,阿恩海姆美学思想更多地将格式塔发展为形式的形成和建构的动力机制,从而使我们对之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关键词: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视觉动力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被认为是现代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美学流派之一。虽然在阿恩海姆以前,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已经开始把格式塔心理学的许多基本原理运用于艺术研究,但使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大放异彩的却是阿恩海姆,他被公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无论从中国,还是国外来看,可以说阿恩海姆对视知觉形式的研究,已经成了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资源。

一、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对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介绍、评述,主要是把他当作格式塔心理学的形式理论在艺术领域的阐释者来对待的,而没有注意到其美学思想已经将视觉完形形式理论“动力化”了,因此,对其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主要原因是国内的一般学者对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研究大都建立在《艺术与视知觉》(1954)和《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1969)这两部著作上。在对《艺术与视知觉》(1954)的理解上,大多数学者主要关注视知觉的“完形”倾向,而没有对视知觉形式动力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般对《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这部著作也只是关注视觉与思维的问题,而没有从视知觉形式动力之于视觉思维的重要意义这个角度来审视。尽管国内有的学者对阿恩海姆“张力”理论给予了充分关注,但没有发现他在1974年再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中已用“动力”代替了“张力”的核心概念的情况。因此,国内学者一般在论述阿恩海姆美学思想时,大都谈的是他的“张力论”,而不是“动力论”。

美国天普大学教授IanVerstegen在“Arnheim,GestaltandArt”一书中,对知觉动力理论在绘画、哑剧、音乐以及诗歌等艺术门类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了探讨,但没有从视知觉形式的形成和建构的动力机制这个角度对阿恩海姆艺术理论进行研究。

查看全文

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一般被把握为一种“视知觉形式完形理论”,把视知觉完形形式的生成归于视知觉的完形倾向之下。实际上,在阿恩海姆文本中有一个“完形”形式的生成机制在起作用,也就是任何视知觉形式的达成,都是在其自主作用下进行的;那么所有创造出来的形式,也都呈现为动力式样。同时,在视知觉形式动力作用下,意义、表现等在形式创造中所必须具备的东西也都得以产生。因此,阿恩海姆美学思想更多地将格式塔发展为形式的形成和建构的动力机制,从而使我们对之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关键词: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视觉动力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被认为是现代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美学流派之一。虽然在阿恩海姆以前,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已经开始把格式塔心理学的许多基本原理运用于艺术研究,但使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大放异彩的却是阿恩海姆,他被公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无论从中国,还是国外来看,可以说阿恩海姆对视知觉形式的研究,已经成了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资源。

一、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对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介绍、评述,主要是把他当作格式塔心理学的形式理论在艺术领域的阐释者来对待的,而没有注意到其美学思想已经将视觉完形形式理论“动力化”了,因此,对其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主要原因是国内的一般学者对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研究大都建立在《艺术与视知觉》(1954)和《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1969)这两部著作上。在对《艺术与视知觉》(1954)的理解上,大多数学者主要关注视知觉的“完形”倾向,而没有对视知觉形式动力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般对《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这部著作也只是关注视觉与思维的问题,而没有从视知觉形式动力之于视觉思维的重要意义这个角度来审视。尽管国内有的学者对阿恩海姆“张力”理论给予了充分关注,但没有发现他在1974年再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中已用“动力”代替了“张力”的核心概念的情况。因此,国内学者一般在论述阿恩海姆美学思想时,大都谈的是他的“张力论”,而不是“动力论”。

美国天普大学教授IanVerstegen在“Arnheim,GestaltandArt”一书中,对知觉动力理论在绘画、哑剧、音乐以及诗歌等艺术门类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了探讨,但没有从视知觉形式的形成和建构的动力机制这个角度对阿恩海姆艺术理论进行研究。

查看全文

阿恩海姆艺术表现探讨论文

一、视知觉形式动力摘要:通向探询艺术表现之门径

阿恩海姆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但不囿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现成理论,而是把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艺术领域时有所拓展。他并没有止于力的结构是艺术表现的基础,而是为艺术表现引入了一个新的探究视角——视知觉形式动力。阿恩海姆认为,我们的视觉并不是一台能够进行自动调节的摄影机,而是有机体在生存斗争中发展出来的能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反应的工具。和有机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莫过于那些在它四周活跃着的力——它们的位置、强度和方向。这些力的最基本属性是敌对性和友好性。这样一些具有敌对性和友好性的力对我们感官的刺激,就造成了它们的表现性,而且只有形式动力才能被神经系统所把握。可见,阿恩海姆把形式动力和艺术表现紧密联系了起来。

1.视知觉形式动力是艺术的内在表现。一般认为,所谓的内在表现就是视觉对象本身所直接呈现出来的东西。阿恩海姆认为,一棵树或者一座塔,看上去总是在往上伸展,斧子之类的楔形物体,使人感觉到有一种向着成锐角状的两侧边行进的动力。这些动力性质是知觉的原初成分,而且经常造成比外形本身还要直接的影响。因此,所谓的艺术内在表现,表面看来是视觉对象本身所直接呈现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视知觉和视觉刺激物相互功能而生成的视知觉形式动力。

沃尔夫林和利普斯都明显意识到了物体外形的内在表现性,但他们都把这种内在表现解释为观者自己肌肉感觉的投射。阿恩海姆则认为,视觉表现的主要功能源自于视觉外形本身的形式属性,由于观者接受的是外表外形的视觉意象,经过观者的神经系统加工,这些外形才获得了动力特征,是主客体之间的“异质同构”,而不是观者自己肌肉感觉的投射。“我已经阐述过,把感觉的原材料组织成我们觉察到的外形的心理上的力,和我们经验为视觉意象的动力构成是同一种力。没有必要求助于另一种感觉形式,比如肌肉运动知觉的意识来解释这种主要的影响”{3}。

2.视知觉形式动力具有最自然、最深刻的象征性。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表现性源自于视觉外形本身的形式属性,更进一步说是物体通过其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象征(symbol)意义。他认为象征就是艺术再现超越符号本身的东西。“艺术作品的每一成分,不论它是从属于知觉形式还是题材,都是象征化的,也就是说,所再现的是某些超越其本身的东西”{4}。关键之处在于,他认为真正的象征源自于知觉物体的内在表现,而不是人为地把某些符号赋予了象征意义。人们却通常使用承载习俗意义的外形表达象征意义。比如,十字形教堂象征十字架,林肯纪念堂的三十六根立柱象征林肯逝世时组成美国的州数,把监狱的大门设计在地下,象征正义重压之下的罪恶等。阿恩海姆认为这些象征意义停留在相对浅显的层次上,这些传统符号的象征意义具有相对的限定意义,不是原型而是有限的应用。比如,十字形不仅可以象征十字架,也可以象征十字路口、象征向四方拓展的行为、象征火种的传播等。因此,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家应该首先关注知觉表现的广泛象征意义,而最有力的象征源自于最基本的知觉之中,因为它们植根于最强、最普遍的人类经验之中。这种象征意义才会非常深刻,不会随文化习俗变化而变化。最有力的象征源自于最基本的知觉之中,是最自然、最深刻的象征,因为它们植根于最强、最普遍的人类经验之中。这和荣格的有关象征的内涵直接在意象中知觉到的思想一般基本一致,但阿恩海姆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前进了一步,认为自然的象征意义源自于知觉物体的内在表现,对于视觉艺术而言,自然的象征意义也就是寓于物体形式中的动力,即动力的象征意义。二、阿恩海姆艺术表现论的有效性范围及意义

对于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有效性存在一个普遍疑问,并把它作为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局限性来看待,那就是同一对象、形式、力的结构,为什么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人的知觉中,却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性呢?⑤也就是说,既然是同一对象、同一形式、同一力的结构,那么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人的知觉中,应该具有相同的表现性。可为什么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呢?这种疑问的产生,可以说是没有真正理解阿恩海姆视知觉完形力论的有效性范围。

查看全文

阿恩海姆艺术表现研究论文

一、视知觉形式动力摘要:通向探询艺术表现之门径

阿恩海姆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但不囿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现成理论,而是把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艺术领域时有所拓展。他并没有止于力的结构是艺术表现的基础,而是为艺术表现引入了一个新的探究视角——视知觉形式动力。阿恩海姆认为,我们的视觉并不是一台能够进行自动调节的摄影机,而是有机体在生存斗争中发展出来的能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反应的工具。和有机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莫过于那些在它四周活跃着的力——它们的位置、强度和方向。这些力的最基本属性是敌对性和友好性。这样一些具有敌对性和友好性的力对我们感官的刺激,就造成了它们的表现性,而且只有形式动力才能被神经系统所把握。可见,阿恩海姆把形式动力和艺术表现紧密联系了起来。

1.视知觉形式动力是艺术的内在表现。一般认为,所谓的内在表现就是视觉对象本身所直接呈现出来的东西。阿恩海姆认为,一棵树或者一座塔,看上去总是在往上伸展,斧子之类的楔形物体,使人感觉到有一种向着成锐角状的两侧边行进的动力。这些动力性质是知觉的原初成分,而且经常造成比外形本身还要直接的影响。因此,所谓的艺术内在表现,表面看来是视觉对象本身所直接呈现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视知觉和视觉刺激物相互功能而生成的视知觉形式动力。

沃尔夫林和利普斯都明显意识到了物体外形的内在表现性,但他们都把这种内在表现解释为观者自己肌肉感觉的投射。阿恩海姆则认为,视觉表现的主要功能源自于视觉外形本身的形式属性,由于观者接受的是外表外形的视觉意象,经过观者的神经系统加工,这些外形才获得了动力特征,是主客体之间的“异质同构”,而不是观者自己肌肉感觉的投射。“我已经阐述过,把感觉的原材料组织成我们觉察到的外形的心理上的力,和我们经验为视觉意象的动力构成是同一种力。没有必要求助于另一种感觉形式,比如肌肉运动知觉的意识来解释这种主要的影响”{3}。

2.视知觉形式动力具有最自然、最深刻的象征性。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表现性源自于视觉外形本身的形式属性,更进一步说是物体通过其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象征(symbol)意义。他认为象征就是艺术再现超越符号本身的东西。“艺术作品的每一成分,不论它是从属于知觉形式还是题材,都是象征化的,也就是说,所再现的是某些超越其本身的东西”{4}。关键之处在于,他认为真正的象征源自于知觉物体的内在表现,而不是人为地把某些符号赋予了象征意义。人们却通常使用承载习俗意义的外形表达象征意义。比如,十字形教堂象征十字架,林肯纪念堂的三十六根立柱象征林肯逝世时组成美国的州数,把监狱的大门设计在地下,象征正义重压之下的罪恶等。阿恩海姆认为这些象征意义停留在相对浅显的层次上,这些传统符号的象征意义具有相对的限定意义,不是原型而是有限的应用。比如,十字形不仅可以象征十字架,也可以象征十字路口、象征向四方拓展的行为、象征火种的传播等。因此,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家应该首先关注知觉表现的广泛象征意义,而最有力的象征源自于最基本的知觉之中,因为它们植根于最强、最普遍的人类经验之中。这种象征意义才会非常深刻,不会随文化习俗变化而变化。最有力的象征源自于最基本的知觉之中,是最自然、最深刻的象征,因为它们植根于最强、最普遍的人类经验之中。这和荣格的有关象征的内涵直接在意象中知觉到的思想一般基本一致,但阿恩海姆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前进了一步,认为自然的象征意义源自于知觉物体的内在表现,对于视觉艺术而言,自然的象征意义也就是寓于物体形式中的动力,即动力的象征意义。二、阿恩海姆艺术表现论的有效性范围及意义

对于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有效性存在一个普遍疑问,并把它作为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局限性来看待,那就是同一对象、形式、力的结构,为什么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人的知觉中,却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性呢?⑤也就是说,既然是同一对象、同一形式、同一力的结构,那么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人的知觉中,应该具有相同的表现性。可为什么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呢?这种疑问的产生,可以说是没有真正理解阿恩海姆视知觉完形力论的有效性范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