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13:56: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教教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教教师教学观念分析论文
摘要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职教教师教学观念研究论文
摘要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职教教师探索论文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职教教师对教学目的认识论文
摘要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
1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农村职教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提高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农村职教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提高的对策主要有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管理机制、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
[关键词]农村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对策
既然农村职教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农村职教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农村职校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就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1、提高重视程度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提出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贯彻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精神,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这些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教教师素质的重视。但是,对农村职教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没有相应的、专门的政策保障其继续教育的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应在制定具体的立法及实施相关政策时突出农村职教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在福利待遇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
2、完善管理机制
职教教师学习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通过我校党支部组织党员的学习,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深感责任重大,肩负的担子更重,我们是培养人才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祖国的未来靠教育,而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牢记了党的宗旨,时刻不忘记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提高党性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我的体会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责任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公民都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没有优越的社会制度,没有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发达的社会经济,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只能是空谈,个人的理想就无从实现,只有把个人的利益融入到集体和国家利益中,我们才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看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不是看他的社会地位有多高,也不是看他个人的存款有多少,更不是看从社会上索取了多少,而是看他为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只有贡献大于索取的人,他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所以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共产党员教师要以大局为重,为了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固步自封,我们的事业本身就是需要奉献的行业,就要求我们更要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事教育事业应该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热爱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二、要有服务意识
在我国过去的年代,共产党员被称为“人民的公仆”,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现在也在提倡为民服务,为民排忧解难,然而社会上却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因为现在经济发达了,社会进步了,有些党员和干部,却经不住各方面的考验,利用手中的权利和职位,为自己谋私利,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看主流,相信我们的党能改变现状。同时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向先进人物学习,敢于出污泥而不染。具体到自己的工作,就应该正确定好位,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成为老师的贴心人。
三、要有爱岗敬业意识
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研究
摘要:在育人对象、育人方法和育人标准出现巨大变化的新时代,如何把握我国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的深刻内涵已经刻不容缓。新时代为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提出要坚持工匠精神,紧紧衔接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必要之途,培养创新意识,以蕴涵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现实之钥,树立自立理念,落实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可行之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职教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是应对新一轮挑战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及队伍建设的重心,是职业教育继续发展的关键。国外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在长期的职教教师培养中形成了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能力、职业能力获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这对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为了改变当前我国职教教师双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必须要从职教教师教育着手,加强职教教师终身教育中的实践导向性。
1坚持工匠精神: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共同发力,其中的核心纽带在于高职教师。而“中国制造2025”与“工匠精神”的提出,是中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吹响的号角。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在思想上重筑古代工匠精神,对唤醒、倡导、强化中国现代工匠精神尤为重要。其一,建构现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回归真善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不良观念不同程度阻碍了“中国制造”由量变向质变提升的道路。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发扬中国古代工匠所追求的善美境界。善美境界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即所谓“尽善尽美”。其二,现代工匠应体现“通艺通道”“德艺兼求”之境界追求。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反映出古代工匠“通艺通道”之境界要求,彰显由“艺”至“道”的通达。技艺虽可使匠人立足生存,但传统中国匠人并未局限于单纯的技艺,在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背景之下,视技艺为谋生手段的狭隘观念被突破。中国历来用德才兼备来察人、用人,时至今日,“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也正是“德艺兼备”的现代工匠。其三,现代工匠应具备“守拙维新”“强勉而行”的职业精神。中国传统儒学提倡“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是在新旧观点和事物之间架起桥梁,是“守旧”与“创新”的辩证观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拙”与“巧”也体现出对新时代我国高职教师终身教育机制的三大要义陈有玲(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立与统一,“拙”绝不是不知变通的死板,而是对本心的坚守,对做事的执着。其四,现代工匠应培养“兴利除害”的家国情怀。在手工业时代,掌握一种技艺固然可以使普通工匠获得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但才华卓绝的工匠往往担负着家族、部落甚至国家的利益,这是道德境界的升华,也正是墨家所倡导的“兴利除害”之精神。中国现代工匠也正需要“兴利除害”“利国利民”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技艺融入到国家的大发展之中。
2树立自立理念:新时代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可行性
现代职教美育教育现状与兴盛途径
摘要: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就现代职教而言,倡导美育,重视美育,对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其情操,树立其远大的人生理想,提高其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职业院校要在课内外、校内外形成一个立体网络,以审美的方式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美育篇章。
关键词:职教美育;职业院校;教师;学生
1职教美育令人不安的现状
1.1学校重视不够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2013年11月14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学校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落实三中全会精神,2015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尽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但是,目前职教美育的开展情况,却让人感到有些“山重水复疑无路”和“门前冷落车马稀”的不安:不少职业院校还没有把美育提高到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高度,一些职业院校还没有把美育列入教学体系,等等。
1.2教师开展情况不乐观
校园文化下高职教师论文
一、校园文化职业性建设是职教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
1.物质文化职业环境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具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性之外,更重要的是突出“职”的特征,融入更多的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人文素质等。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以校园内的基础设施为表现形式,比如建筑物、雕塑、广场、路灯等。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废弃的工业齿轮、淘汰下来的火车、飞机等重新粉刷作为校园的特色工业雕塑。利用遗弃的树桩、陈旧的桌椅,通过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创意再造,变成了新颖奇特的校园景观。实现了学院的职业特色,充盈了校园的职业环境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
2.引入企业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征。职教教育应把校企结合制度和就业教育贯穿在三年的课堂文化中,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引入企业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征。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使大量的职业教师有机会深入到优秀的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进行参观,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征,这些院校会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同时选派相关专业教师下场挂职锻炼,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并引进企业工程师和资深技术人员,开展各种技能大赛和技能活动,给校园文化带来企业新气象。
二、“三性”教育的不断加强是职教教育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
职教教师不同于普教教师,还要具备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的特征,我们把它称为“三性”教育。“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存在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价值和优势所在;“技术性”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高级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师范性”即是教师的教育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为目标。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道德素养,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培养出适应其工作岗位的良好道德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是“职业性”和“技术性”相结合。通过职业培训,教师们相互走出来、融进去,增强了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和其它优秀院校沟通学习的同时,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新了教育理念,掌握新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基本的“师范性”;通过培训,完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学术交流等途径,提高其知识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专业带头人行业影响力。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高职非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职非思政教师需要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体系,即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立足资源依赖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胜任力理论,对体系构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关键词:思政导向;培养培训一体化;高职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正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对非思政教师提出诸多新要求。为提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非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探索思政导向的高职非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构建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
(一)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是开放的系统,且不可能完全自产赖以生存的所有资源,只有与环境中的其他组织互相吸收、转换资源才能生存与发展,并在与其他组织的互动中形成一定的资源关系网络。各种组织都掌握着某些重要资源,组织之间不是单方面的资源服务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1]一方面,国家、社会、企业急需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希望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职院校拥有一大批具有开展思政教育潜力的非思政教师及良好的育人环境,符合国家、社会、企业所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需要提高非思政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利用国家、社会、企业的丰富资源和环境,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企业实践、科技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可以说,高职院校与国家、社会、企业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资源依赖关系。思政导向的高职非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即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尝试联合高职教育管理者、组织者、利益相关者等国家、社会、企业各类组织,集中并有效利用资源,开发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非思政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教育体系。(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参加专业培养培训的同时,加强自身学习,渐进持续地提升自我,最终成长为专业人才。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贯穿职业生涯的过程,既需要教师自身努力,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长期性、阶段性、生成性,需要内外因素都发挥相应作用。高职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密切。随着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新兴产业的分工更加细腻,工作岗位标准更高更严格。要求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非思政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体系,即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这种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与落脚点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三)胜任力理论。以美国学者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和R.博亚特兹的洋葱模型为代表的胜任力理论是管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包括知识、技能、自我理念特征、特质、动机等职业能力核心因素,是影响职业能力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的技术技能水平与发挥效果。多数知识技能的掌握较为简单,一般培训就能达成,但自我理念特征、特质、动机等不易获得,既需要长期教育,教育的效果也会因不同的个体特征而不同。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技能、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素养任力理论视角下充分考虑受教育(预备)教师的个性特征,针对性地制定可行教育方案,可望提高培养培训成效。
二、构建思政导向的高职非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