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合作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13:52: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教合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教合作

从西方职教探讨我国与东盟职教的合作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为中国-东盟的教育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欧美发达国家和东盟某些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中国尤其是广西认真学习和借鉴。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经验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发展了成为广西各职业院校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发达国家东盟中国广西职业教育合作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是指青少年一面在私营企业受职业训练,一面在公立的职业学校里兼职并受义务教育。职业学校与该培训企业是该制度的双元,二者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二者既各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有自己独立的机构设置,又是不可分割的职业教育组成部分。教育对象也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企业受训练的学徒,同时还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双元制的双重性也体现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国家既对学徒训练负有责任,又要尊重私人经济自治的原则。企业不仅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且承担法律规定所应负起对职业教育的责任。

二、加拿大的CBE教学模式

CBE教学模式可概括为“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4点:(1)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策略和测评标准等均以职业能力为主,以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科目学习模块的组合,以知识学科作为学习科目,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学制确定的学时、安排教学计划。(2)实施教学以个人能力为基础,教学目标师生明确,学习内容以模块式的学习包为主,学习时间灵活掌握,强调个性化教学。(3)强调学生自学,强调学生多次自我测评,教师仅仅是管理者、帮助者、示范者、指导者,以能力作为测评学生的标准,测评结果及时反馈。(4)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等灵活多样,但管理严格科学。总之,CBE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课程内容为模块式结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有机结合,重视个别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测评客观、反馈及时。

查看全文

中国特殊职教与职教合作问题剖析

摘要:对残疾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有助于残疾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而平等地参与社会,对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教的职业教育与现存的职业教育有很多的互补之处。本文对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通过二者的相互协作,探索解决特殊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新途径,促进特殊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的技能素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残疾人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安排实施。”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之一。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必将推动我国特殊职业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残疾学生只是由于身体某一器官或某几个功能发生了障碍,使其对应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而其他方面是健全的,甚至可能是超常的。在一定条件下缺陷器官的功能还能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特殊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视觉障碍者能够借助触觉、听觉实现功能代偿,没有了视觉信息干扰,注意力更能集中,记忆力也很强。通过职业教育完全可以胜任诸如音乐、曲艺、器乐、文学、编织、按摩、推拿、钢琴调律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听觉障碍者也能够从视觉功能得到代偿,他们通常视觉敏锐,视觉表象丰富,不受听觉干扰,他们的观察模仿能力更强。通过职业教育训练,除了与听觉相关的行业外,几乎可以从事其他所有的行业。例如,办公自动化、服装设计、图案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工艺美术、园林花卉、面点制作、家政服务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智力障碍者通过职业教育训练,完全可以胜任一些简单的非技术性工作。例如,餐厅服务员、清洁工、销售人员、传递员、油漆工、钳工、焊工、编织工、饲养员等方面的工作。

查看全文

职教校企合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推动职业院校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就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加强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办学,既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又可以在实训设备、师资、就业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市在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全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尚处于浅层次、松散型状态,运行机制不活,影响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只有校企合作办学才能办成真正的、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实施“一主四大”产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劳动者作为谋求学校和企业发展、解决我市职业学校生源不足和企业技工紧缺问题的一项大事抓紧抓好,努力开创我市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和要求

我市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我市“一主四大”战略发展目标,围绕汽车应用、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医药卫生、农村经济等品牌、特色专业,调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相关行业大型企业与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对口联系,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践。总体目标是:2012年前,建设3个品牌实训基地;到2013年,全市80%以上的职业学校与境内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60%以上规模企业与职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到“十二五”末,建立完善市级区域共享型职教校企合作园区1个,县级职教服务区3个,形成职教新格局。

查看全文

校企合作专兼职教师结合教学探析

[摘要]以砌筑工程施工为例,对五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改革措施分享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结合开展教学实践的经验,为从实践层面具体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的改革,推进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颁布,从政府层面直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再次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不二法门。砌筑工程施工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中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是砌体工程各种材料的性质、各道工序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砌体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各种砌体施工方法及验收要求,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砌体施工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因此,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具备应有岗位技能和素质变得尤为重要。

一、砌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实际上,该课程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与行业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学方面。教师虽然严格按照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展开教学,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色彩浓重。教学与工程实际和岗位技能需求脱节,无法做到专业课程教学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二是学生学习方面。职业学校学生在初中毕业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本身年龄尚小,对专业、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认知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在家长、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建筑专业。加之建筑专业课程理论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因此,在传统授课和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不大,参与度不高,课堂师生互动不足,学习效果较差也就不足为怪了。三是教材方面。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对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教材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毋庸置疑,一本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以本课程教材为例,高职建筑类教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整体上看,虽然版本众多,但教材脱离工程实际,缺乏行业支持,不能及时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反映到教材中来,教材配套信息化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师授课困难、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二、砌筑工程施工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查看全文

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

摘要: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虽已实施多年,但多数合作仍为浅层次合作,欠缺深层次融合。通过对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协同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我国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一直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从以医院为发端办教育,到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再到注重质量和综合化发展[1],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新时代下,国家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

1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家制定的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为校企深度融合画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工学类院校在校企深度融合上已达到一定层次[2-3]。但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国家出台的医药卫生类院校方面的宏观政策多,操作性实施细则少,目前医药卫生类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是浅层次的短期合作,缺乏具有参考价值的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4]。

1.1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不畅

查看全文

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校企合作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已然成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助力,它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高职院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必然对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素质基础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目前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普遍不强,本文指出了现阶段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为我国建设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1]。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刻不容缓,这也将助力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从目前来看,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将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实践方法,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若能将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去,必将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2]。

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层面

查看全文

校企合作中职教学论文

一、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类学校大多数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是很感兴趣,大体可表现为:学习主动性丧失,积极性不高,上课无精打采,不愿多思考,难以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等。随着学习兴趣的丧失,同时在课堂可能会出现常见但却并不是很好处理的事情,如打瞌睡、讲闲话、看课外书、玩手机、发呆或开小差等。在一些对教学管理不是很重视的学校中,还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想上课而起哄、打架等恶性事件。因此,如何调节和掌控自己的课堂气氛是上好该堂课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案例进行教学。一个案例是一个世纪问题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个特殊情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为:第一,以案例为教学工具,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分析、辩论和反思中获取知识。第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的职责是提供意见、咨询与归纳问题讨论的结果。第三,注重学习过程,而非追求标准答案,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几个主要特征:采用非学科式、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以职业活动(行为领域)为导向的培训模式。

(三)分层合作教学法。“分层”这个概念来自于“分层教学”模式。在早期,分层教学被理解为是分层递进教学的简称,即简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实际出发,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随着教学模式的发展,学者提出新的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合作协调,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求得最佳的发展,借以实现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合作教学强调了以下几点:(1)学生个体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2)分层次合作学习;(3)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注重群体的进步和发展;(4)集体性评价。

查看全文

职教高考数学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模式

摘要:职教高考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其在以往数学学习中的表现也并不理想。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恰到好处地契合职教高考数学教学需求,这种教学模式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针对“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职教高考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具体探索。

关键词:职教学生;数学;自主学习

数学是职教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令他们最为头疼的学科。职教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进入职教高考班以后,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自我约束力差且注意力不集中,数学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为有效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本文将针对“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职教高考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究。

一、职教高考班的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职教高考班面向的是职业教育院校,这些班级的学生需借助参加普通高校对口职教高考进入高等教育院校,其学制一般为三年。数学是职教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职教高考中的核心占分项,但进入中职对口职教高考班的学生学习能力要低于普通高中学生,且其学习积极性普遍较弱,课堂教学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极为明显。一方面,职教高考班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且时常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去。对于他们而言,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极高的,他们往往只愿意做一些简单的数值计算题和公式题,并不会进行过多的探究。他们学习新知识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尤为欠缺,对待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更是常常敷衍了事。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课堂学习过程中缺乏互动性,学习效率也一直难以提高。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按照现代教育理念,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职教高考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不高,教师更应该借助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探究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现今仍有部分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接连的打击,他们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也无法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互动性的缺乏使得教师似乎在唱“独角戏”,响应的学生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及进步。针对上述教学问题,职教高考班数学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及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模式运用到职教高考班数学教学中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简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作用及运用价值

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与公司合作的建立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高等体系中学习和的紧密联系越发显现出来。合作教育体系以及基于工作的学习,是实现结合的有效手段,在这个体系中,学校和紧密合作,学生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为了探究合作的发展动因及其阻碍因素,围绕合作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有关政策,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为了推进合作教育体系观念的认可,对高等职业院校和多家企业参与者的合作进行了调研和督察。这种独特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推广,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来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和学生如何达到这些标准,还需要清晰描述所涉及各方的责任和义务。高等教育部门和企业参与合作课程的设计,对于双方持续校企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但还需要克服两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合作课程;合作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大学课程;。

概述:在大学课程中设置基于工作的学习为高等教育提供了联系知识的机会。合作教育作为一种策略,有助于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建立。知识中高等教育与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校企合作的建立,有利于传统教育向工作的过渡转移,而且强调高等教育和企业之间的知识拓展、知识融通和知识更新。校企合作将给校企双方带来改革和创新,这种改革和创新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合作教育主要关注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可持续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合作教育与短期工作培训之间的区别在于,在合作教育中,学生是以员工的身份出现,被赋予一定的报酬,参与构成工作团体。在合作教育中,基于工作的活动构成了课程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学生成功完成了这些工作过程,会获得学分体系中相应的学分。总之,在合作教育体系中,实际的工作过程构成课程的重要部分,大学和企业共同合作创造机会,促进双方在工作中学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进而增长才智。正是这样,合作教育被认为是联系体验式学习和传统式学习的一种新的手段。知识时代的到来,有必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首先,有关知识社会的论述对知识进行了重新定义:知识不再被看作是单纯的认知,知识应该是社会的,相互联系的,而且学习情境对于知识的学习起关键作用。因此,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和杂志,也存在于工作领域中。在这种工作领域中,学生通过参与具体工作和角色变换来完成学习。其次,知识时代的兴起,驱使员工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知识积累是内在联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会贯通。

1合作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因是什么?

合作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工作过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区域作为学习的场所。合作教育的观点在大学系统中是全新的,而且在国外也不是很普遍,这种观点的产生基于许多原因。

1.1新兴的知识社会。

查看全文

高职教师职业精神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高职教师职业精神不是天生具有的,是在社会环境的变迁与发展中塑造的。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不仅需要教师本人自我约束、自我努力,更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形成合力,合作育人。以合作育人为基础,分别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4个方面探索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运行机制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指出运行路径和运行轨迹,为实现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目标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职业精神培育;高职教师;运行机制;合作

育人机制的本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借指机器运转过程中的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连接关系及运行方式。在社会科学领域,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笔者认为,高职教师培育运行机制是指推动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养成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在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中,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和高效的运行机制,明确机制运行的主体、机制运行的机理、运行方式以及运行结果,保证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目标的实现。高职教师培育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决策机制

(一)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决策机构。高职院校教师培育决策机制是指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培育决策的组成要素及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政府部门多次提出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培育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努力,更需要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高效的决策机构。组织保障,一要有机构,二要有人员。为此,建立从—77—中央到地方、到职业院校的分层分级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委员会,涵盖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院校,成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教育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人员、各类教育教学专家、行业协会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制订专门的章程,对职业教育教师培育全过程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促进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教师发展委员会是高职教师发展的决策机构。(二)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决策机制的运行机理。如图1所示,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由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办公室3支队伍组成,形成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协同联动的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工作机制。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各级管理部门(教育部门、行业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有关人员组成本层、本级的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工作委员会,负责高职教育职业素养培育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工作指导,决策范围包括高职教师发展的整体规划、资源分配、运行机制、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等,侧重于规划方面的宏观方面决策;专家委员会由教育教学专家、行业协会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负责具体的督导咨询、教师培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决策范围是每一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侧重于专业方面的微观方面决策,工作办公室由办公室专职人员组成,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日常工作,是方案实施的具体组织者。在高职教师发展委员会中,工作指导委员会进行管理决策,为专家委员会提供方向指导,专家委员会进行业务决策,为工作指导委员会提供专业支持;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接受工作指导委员会的管理指导,接受专家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在工作过程中收集信息,将信息分类分别反馈到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修订和完善决策方案。(三)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决策机制的运行方式与运行轨迹。1.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中心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工作指导。顶层设计,即着眼长远发展自上而下的层层设计,设计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包括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整体规划,制订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建立健全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工作制度、工作规范,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运行模式等。统筹规划,对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各方面、各层次和各要素统筹规划,整合全校教师教学资源,形成合力,整体规划包括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改研究、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工作指导,指导和协调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对教师培育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包括把国家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政策及时转化为教学规范的政策指导,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与制订工作的质量指导等工作。2.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负责发展中心的督导咨询、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开展教师发展研究,有效激励高职教师提升职业精神;开展教师技能培训,提升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教师产教研指导,提升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制订高职教师教学质量标准,指导教师教学发展;开展身心健康、职业发展规划等教师发展指导,帮助高职教师完成职业规划。3.工作办公室。工作办公室设置中心办公室专职人员,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日常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组织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搭建教师交流、沟通和能力提升的平台,帮助和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组织教学示范与推广,带动学校教学质量总体提高;组织产学宏观决策微观决策方向指导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信息反馈管理指导专业支持业务指导信息反馈工作办公室组织开展研研究,帮助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组织教学效果测评,促进教师健康成长;组织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组织教师个人发展指导主力教师职业规划,实现人生价值;组织教师实践训练,促进教师技术技能巩固与提高。

二、动力机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