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权益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9:32: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工权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工权益保护工作
今天,市总工会在这里召开上海工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总结推进会,我就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一)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上海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0%,是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稳定与否对上海职工队伍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增强做好工会女职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专项集体合同为主要载体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调动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
目前上海正处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关系矛盾与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上海,并且还在继续加深。此外,上海进入新一轮生育高峰期、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将使女职工维权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来解决广大女职工的三最问题,切实表达和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职工权益保护讲话
同志们,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参加上海工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总结推进会。市总工会自2005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各级工会及女职工组织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形成了一批先进典型,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女职工的特殊权益,而且丰富了集体合同工作的内涵。首先,请允许我向刚才受到表彰的100家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普陀区总工会等五家单位做了很好的发言,最后汪主席还将对今后一阶段的专项集体合同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这些都将有力地推动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深入开展。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讲三点想法和建议。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推进集体合同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载体和手段,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把用人单位的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协调规范,对于实现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和职工加强沟通、共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起步较早,在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截止到今年9月底,全市已签订集体合同2.3万份,覆盖企业9.6万家,受益职工390万余人,集体合同制度已经成为工会发挥维权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载体。各级工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集体合同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把推进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协调劳动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
(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是积极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维权工作新情况新变化的需要。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显现并日益加重,本市劳动争议、群体性纠纷增多,一部分表现为企业裁员、停业中带来的职工权益维护问题,一部分是由此而暴露的劳动用工、社会保险、拖欠工资等历史问题。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维权工作的阶段性特征,突出重点、积极应对。一方面,要防止企业将危机和困难转嫁给职工,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另一方面,要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着眼于维护职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作用,通过平等协商让职工了解当前企业遇到的各种困难,正面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调处和解决当前企业遇到的困难和职工迫切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既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促进企业平稳发展。
职工社会保险权益维权难的原因探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自2011年7月1日实施以来,作为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与《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组成了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职工维护自身的劳动保障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因有的条款过于笼统和原则,却使职工社会保险权益的维护变得更加艰难。以平顶山市为例,2012年某单位职工要求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向市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市劳动仲裁部门依法裁决该用人单位为职工补缴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不服诉至法院,经一、二审,法院均认为“补缴保险费是一种强制性的行政义务,应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强制追缴”,不属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无奈,该职工又多次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才予以立案,经人社部门核算出具体的欠缴金额,经行政处理和催告程序后,由人社部门申请并协调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从2012年5月份劳动仲裁至2014年12月份执行结案,用时2年零7个月,虽然最终该职工追回了社保费。但漫长的程序之累,使职工疲于应对,付出的精神成本无法弥补。众多职工在社会保险维权方面更加困难,缘于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中第63条关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依法通知银行划拨欠费单位社会保险费的规定,并直接导致此类案件申请仲裁、诉至法院均不予受理,这显然与社会保险法的初衷大相径庭。
一、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法律“打架”。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认为用人单位不给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违反的是行政法律法规,应当由劳动监察部门处理,不属劳动争议,法院不应受理。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这一条款,也就成了职工向用人单位主张补缴社保费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依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第四项)规定,因社会保险发生的争议适用该法,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起诉至人民法院。《社会保险法》第83条第三款规定:“个人与所在单位发生社会保险等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但在实践层面,对涉及社会保险权益的仲裁裁决,法院一概不予受理,造成职工维权无门。为防止法律文书“空转”,平顶山市劳动仲裁部门近年来已不再受理职工社会保险权益的仲裁申请。显然,最高法的《解释三》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相矛盾,直接导致劳动仲裁部门对劳动者提起的要求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诉求不予立案,聚积的大量劳资矛盾无法释放,集体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2.行政执法人员的认识存在误区。《社会保险法》第63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这一规定赋予了县级以上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出现上述情形下具有强制划拨存款的行政强制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同时,《关于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维持或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应如何处理的答复》明确规定:“法律已授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以上法律条款说明,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强制执行。而人社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前从未办理过直接划拨案件,无具体操作程序,也无案例可循,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总认为社会保险费的争议应先由劳动仲裁部门来裁决,由法院来强制执行。故,思想上还停留在依靠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等、靠”阶段,具体执法中缺乏主动性。3.金融机构不配合。强制执行最终能否执行到位,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金融机构是否予以配合。《社会保险法》第63条规定了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查询用人单位存款账户的权力。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应当遵循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划拨属于行政强制中的直接强制,是对用人单位财产权的直接剥夺,银行等金融机构接到划拨社保费的书面通知后,应当依法立即划拨,不得拒绝、拖延。但《社会保险法》并没有明确金融部门拒绝划拨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在传统意识中,银行等金融部门习惯于认同公安、检察院、法院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查询、冻结或者划拨等措施,一般都积极配合。但对人社行政部门的此项执法活动认同度较低,或者不知道《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或者虽知道《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但总行没有下发通知,没有操作实施办法等,不予配合。人社行政部门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前从未有过这一职能,履行起来还很不适应,双方都很陌生,很难“来电”。
二、对策建议
鉴于当前职工社会保险维权难这一状况,人社行政部门要想依法履职,把《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到位,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人社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依法行使行政强制权。既然法律赋予人社行政部门这项职能,人社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就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认真履职,把日常巡视检查与专项执法检查结合起来,及时接受投诉举报,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探索依法进行强制划拨的方法和程序,选取几个典型案例媒体曝光,加大对违法单位的惩罚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总理曾说“不怕慢就怕站”,只有积极把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履行好、落实好,才能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2.理顺职工社会保险维权途径。若用人单位不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是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社会保险法第83条第三款规定,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款第二项规定,因社会保险发生争议,适用本法;其次是行政救济。社会保险法第83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侵害个人社会保险权益的,个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处理。故,只要劳动关系明确,职工可以直接要求社会保险征收部门依法为其注册缴费,也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人社部门可依照《社会保险法》第63条、第86条的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催缴、罚款、划拨或者申请法院查封、扣押、拍卖财产,抵缴社保费。3.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要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加大《社会保险法》的学习宣传力度。及时把社会保险方面的维权途径、时限、方法告知劳动者,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劳动者应及时到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或者到人社行政部门投诉举报,人社部门应和征收机构启动督促缴纳的程序和强制划拨程序,这些在宣传中作为重点给予用人单位、职工予以明确,以便节约维权成本和时间。4.建议国家各省人社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协调,尽快出台一个实施细则或者办法。明确金融机构在行政强制划拨中的责任和义务,便于金融机构和基层人社执法部门操作。同时,建议国家人社部与最高法院进行沟通,对《解释三》第一条的规定进行修订。
作者:谷泽坤 赵伟星 单位平顶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完善职工权益及工会权益法律保障体制
中国工会推动和参与劳动立法工作的任务已经确定,即以宪法为核心,以充分体现、表达和维护我国职工群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经济、民主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权益为重点,力争于2010年逐步建立起职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和工会权益法律保障体系。这是记者从12月18日至19日在京召开的全总法律顾问委员会会议上获悉的。
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孙宝树在会上讲话。他说,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立意深远,是工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在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科学定位、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指导工会维权工作,就要把维权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和把握,认真研究宏观经济社会法律和政策,善于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增强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劳动法律研究,推动和参与建立健全劳动法律体系,将为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提供更为坚实的法律基础和保障,对于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工会工作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宝树指出,工会深化劳动法律研究,推动和参与劳动立法工作的重点,一是围绕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问题,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法律制度,解决职工劳动权益的保护问题。二是推动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法律制度,解决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实现途径、机制和工会参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与社会体制改革,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形式和途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在维权工作中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形成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工会维权格局。孙宝树还就工会深化劳动法律研究,推动和参与建立健全劳动法律体系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要求。
会上,全总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们围绕《工会法》修改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深化探讨。
据悉,明年工会参与劳动立法的重点,将锁定《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促进就业法》、《社会保险法》、《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条例》、《企业工资条例》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董力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全总纪检组组长、书记处书记张鸣起主持。
国有企业工会职工权益维护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的逐步成长,对于工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职工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重点。要确保国有企业员工权益不受损失,建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就需要保证工会正确履行维权职能,以更具有创新性的思路迎接新挑战。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会;职工权益;维护
工会指的是工人组成的团体组织,这一团体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借助于一个共同的组织来实现这一目标。工会组织最初的职能,是就工人薪酬、工作时间和其他福利问题与工厂厂主进行谈判,为工人争取更多的利益。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工会组织职能也更丰富,除了原本的就工人福利和薪酬问题与工厂厂主进行谈判外,还增加了许多新职能,例如将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各级工会组织执行,将工人的意愿和对于工厂的建议等反馈给工厂领导,及时了解工人思想,对与工人权益有关的法律和规定等进行研究等。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工会组织职能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职工权益的完整性。但是当前工会职能的履行并不到位,工会组织应当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能够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体,因此国有企业工会应当积极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沟通,在工作模式和机制构建方面探索新做法。
一、国企工会组织之于职工权益维护的重要意义
(一)工会组织是职工参与国有企业各项事务的重要组织
国有企业的工会组织,代表的是职工的利益,工会组织不仅可参与国有企业管理,更可参与我国法律规定内的其他公共事务,工会组织体现了人民对于国家政治事务的参与。我国国有企业工会组织一般是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参与企业各项事务并体现员工意愿。
煤炭企业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企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在企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保证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不受侵害,是目前煤炭企业组织中工会组织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探析的是煤炭企业中工会职工权益的开展方式以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会维权;工会之组织;职工保障;职工权益
一、煤炭企业职工权益保障中容易受到侵害的具体表现
煤炭企业职工权益保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煤炭企业工会组织关注的焦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职工的经济利益方面
常见的职工权益受到侵害主要表现是经济方面受到的侵害,尤其是侵害职工合法劳动所得,即工资、报酬等。克扣工资、未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或其不按发放经济补助等是最常见的几种经济侵权形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职工在反映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诉求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中,由原来的传统投诉、上诉等形式逐渐向网络化平台等转移,由此带来的影响也随之扩大。因此,工会组织在关注职工经济利益方面,除了关注正常途径的诉求之外,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关切和网络舆情,切实将维护职工权益,特别是把职工的经济利益维权放在首位。
非公企业女职工特殊权益调查分析
不久前,福建省总工会女职工部对省内244家非公企业和1397名女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加班加点现象依然严重,报酬低且劳动强度大,而且女职工缺乏法律维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特殊权益屡屡受侵
调查表明,非公企业在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女职工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法律维权意识。非公企业外来务工女性大多来自农村,她们只想趁年轻多挣些钱,就业中即使遇到不公正对待甚至身心受到伤害时,多数也是忍气吞声。接受问卷调查的1397名女职工中,对国家有关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一点都不了解的占27.2%,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无法判断自身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不敢向企业提出合法正当的要求。
合同内容不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调查的企业中,制定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集体合同的占45.9%。虽然部分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但有的合同内容不规范甚至违法,条款中缺少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保护的内容。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社保5种保险费都缴纳的占60.2%,5种保险费都不缴纳的占10.7%。
加班加点现象严重,报酬低且劳动强度大。不少非公企业工作1个月才休息1天,逢生产旺季为了赶订单甚至通宵达旦加班,并以计件工资作为规避加班加点工资的手段。调查数据显示,244家企业中有近半数企业的102名女职工怀孕后因不堪工作重负而自行离开企业;接受调查的228名处于已婚待孕期的女职工,打算怀孕后离开企业的就有175人,占76.8%。
一些女职工“四期”保护得不到落实,生育保险覆盖面低。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仍有部分人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或禁忌从事的劳动。企业劳动设施简陋,部分非公企业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使,重生产、轻保护,劳动条件恶劣,缺乏职业病安全保护措施,致使一些女职工长期处在有职业危害的环境中作业,个别女职工因此患上了白血病、贫血、神经性等疾病。建立源头维护机制是根本。
企业改制和侵害职工权益治理方案
为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开创专项治理工作新局面,现就我区的专项治理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工作(以下简称专项治理)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纪委第六次全会、市纪委第五次会议和省、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及区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坚决治理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开展专项治理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工作,妥善解决职工反映的改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防止在改制过程中出现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引导职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促进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机构
全区专项治理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工作由区发改委牵头,负责对全区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责任单位包括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商贸委、区民政局、区房管局。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以下称区专治办)设在区发改
女职工权益维护分析论文
一、对国有企业女职工开展“协商维权”
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女职工的经济、就业等权益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以平等协商为抓手,不断推动规范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完善平等协商机制、履约责任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国有企业女职工的各项权益。一是努力实现女职工素质整体的提升。素质的提升是从根本上的维权。我们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与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结合起来,开办女职工周末学校109所、举办女职工素质教育流动课堂系列活动5000多场,引导女职工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业余学习,建立女职工素质档案的单位有3400多个,已达标女职工13400多人。不断提高女职工学习、创新、竞争、创业能力,达到三个促进:促进素质提升机制的完善,促进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促进企业多元化教育平台的形成。二是维护好女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权益。各级工会女职工委把女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名师带高徒、评选首席工人和技能尖子,看成是适应新形势,实现对女职工技能维权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女职工群体结构的特点,创新女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市总女职工委连续四年开展了女职工计算机操作员的培训、鉴定和比赛,共培养2000多名女职工操作能手。台江福来首饰公司的女职工陈而萍,2004年完成三个项目技术创新,为企业增创效益180万元。三是维护好女职工的特殊权益。我们把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四期”保护、妇科病普查普治、女职工禁忌劳动等特殊保护,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到集体合同之中,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劳动条件,达到法律法规规定的保护标准。通过参与企业平等协商,让女职工该享受的待遇得到落实。四是维护好女职工的就业权益。我们通过与劳动部门联合采集和开发岗位,提供再就业政策咨询,开展技能培训,举办“为了母亲的微笑”等多场下岗再就业供需见面会和“姐妹献爱心”、“金秋送岗进社区”、“送温暖”等活动,为下岗失业女职工做好“五送五帮”工作:送政策,帮助她们转换观念;送资金,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困难;送技能,帮助她们提高就业竞争力;送岗位,帮助她们进行岗位对接;送温暖,帮助她们寻找帮扶对子,落实一对一帮扶对象。三年来,为下岗女职工举办计算机操作、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厨师烹饪、插花艺术等各类培训班210多期,配合有关部门安置下岗女职工19025人。
二、对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开展“强化维权”
非公企业的特点是多、小、散、杂(多,即私营、个体企业多;小,即规模较小,不足百人的企业约占三分之二;散,即分布零散,城镇、乡村都有;杂,即产品繁杂且技术含量低,呈劳动密集型状态)。不少小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女职工“四期”保护不到位,加班加点现象严重。维护非公企业女职工平等的劳动权和人身权,贯彻落实好女职工的“四期”保护,近几年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组织学习、大力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促进女职工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维权活动。邀请法律专家为女职工举办讲座和咨询,到非公企业发放法律法规小册子,组织5万名女职工参加《福建省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有奖征答活动,组织10万多名外来女职工参加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和竞赛。三是启动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权益和特殊保护热线电话,及时掌握女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女职工中潜在的矛盾苗头及时发现、报告、解决。对侵害女职工权益的案件,要求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在48个小时内专报上一级工会女职工委和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引导女职工以正常渠道和理性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促进劳资双方由对抗转为对话,由对立转为合作。四是不定期深入非公企业开展调研和检查。市总女职工委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总女职工部等,对非公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保护情况进行调研或检查,对违法的企业提出限期整改意见,促进女职工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每年我们都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或交流会,探讨女职工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女职工维权工作向纵深发展。三、对外来女职工开展“底线维权”
近年来,大量外来务工女性涌入我市,缓解了我市劳动力的不足。但是,她们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欠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从事的又大多是餐饮、制鞋、箱包和电子等行业的工作,是劳动关系中最为弱势的群体。我们从服务大局的角度出发,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竭力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努力促进企业发展。一是落实《最低工资规定》。女职工从事的工种大部分实行计件工资,遇上淡季,往往连底薪都难以保证。为了保障外来女职工的生活,经过各级工会女职工委的共同努力,不少企业改变了这种分配制度。如福雷电子有限公司对实行了10年的纯计件工资制度进行了调整,改成底薪加计件工资,深受外来女职工的欢迎。去年,我们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追讨欠薪专项检查,为1248名外来女职工讨回欠薪61.26万元。二是加强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我们把向女职工和企业广泛宣传《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把依法签订、执行劳动合同作为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的保证。用人单位都必须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能随意解雇她们。女职工与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
关系,这项工作已在我市全面铺开,成效明显。三是依法保障外来女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权益。市总女职工委经常会同有关部门到外来女职工较集中的企业,开展“情系外来工、法制送春风”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外来女职工法律意识和依法自主维权的能力。同时,深入企业检查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的落实情况,要求企业履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义务,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使她们具备自我防护的意识和技能。如顺大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现有外来女职工7600人,公司工会督促行政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对有毒有害化学品专项整治,并建立了外来女职工体检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完善工作和生活设施,使女职工能够在安全卫生的环境里生活和工作。外来女职工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企业由此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企业的光荣称号。
劳动关系与职工权益调研报告
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就是一个不断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加强职工权益保障,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为此,既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又要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依法加强职工权益保障制度和机制建设。要真正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妥善地处理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职工权益保障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改革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经济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一些影响社会公平、和谐稳定的问题更加突出。
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职工队伍整体是稳定的,劳动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劳动关系领域已经发生了一些深刻而积极的变化:一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企业拥有用工自主权,劳动者拥有择业自主权,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已经按照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自由流动,形成了劳动者和企业间的相互选择,从而使劳动关系主体市场化。二是劳动关系主体结构多元化———除国有、集体经济的劳动关系外,还有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关系。三是劳动关系主体明晰化———政府、企业、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承认并尊重主体双方的自身利益,实现一种互利互惠的劳动关系。四是劳动关系调整法制化———劳动关系各方按照劳动法律法规来规范调整劳动关系,并建立了一定的协调机制。
我国劳动关系的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无疑是生产力的一次解放,是生产关系的一次变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由于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强调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本权益,使劳资关系的平衡发生了倾斜,劳动关系领域中的不平衡态势正在逐步加剧。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各类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当前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明显加剧;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用工行为不规范;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合理现象日趋严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覆盖面小,保障性差;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劳动保护工作基础薄弱;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滞后,劳动监察严重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