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7:45: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致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为农民插上致富“翅膀”

什么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一年前问起这个问题,连贵阳市城郊农村的党员干部也会一头雾水。现在,这里即使偏僻的村落,也可以在他们的教学播放点接收到中央教育台的远程教育节目。

200年5月,中央作出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决策,并确定贵州作为全国远程教育工作试点省。一年多来,远程教育工作给贵州山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农民致富的“免费教师”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清江村,一直有着畜牧养殖的传统。村民们以往也曾想扩大养猪规模,提高养猪效益,但由于技术不精、市场不明,总觉力不从心。

200年1月1日,清江村远程教育接收点正式开通。通过远程教育的节目,看到别的地方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经验和做法,清江村党支部一班人找到了带头致富的窍门。

针对大部分农户缺乏养殖技术方面知识的状况,村里组织了养猪协会,协会利用远程教育网的各种资源,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群众学习三元杂交猪的养殖方法。在市远教办的组织下,当地乡镇农技人员结合远程教育节目,采取从“课堂”到“猪场”的现场示范辅导培训方式,解决村民学以致用难的问题,使科学养猪技术迅速在村民中间推广。

查看全文

农村脱贫致富思考

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

思想上扶志。一是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领导成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摸清思想落后党员的不同表现形式、心理特点,分析研究解决办法。结合党支部“”制度、副科级干部为基层上党课制度的开展,有的放矢帮助解决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二是明确主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专题讨论“为什么贫困”、“如何摆脱贫困”等问题,积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畏难情绪。三是由支部班子成员采取个别走访的形式,定期开展面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信、自强”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和陈旧观念。四是有针对性地召开一些科技致富、勤劳致富、带头致富党员的致富经验介绍会和先进典型报告会,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说服、引导他们。

生活上扶困。村级党支部建立困难党员档案,根据困难党员的收入、身体、思想等实际情况,分为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视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帮扶。对一般贫困和比较贫困的党员,结合“千个支部帮千村,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实行机关党员和农村贫困党员“**”结对帮扶。全县4**个党总支(支部)分别挂到4**个村组,结对帮扶431名贫困党员。对特别贫困党员,县委组织部从县管党费中拨出经费**万元,各乡镇拨出一定配套经费,建党节、春节开展慰问活动,帮助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子女就学难的问题。

项目上扶业。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科技、扶贫等涉农部门充分利用各自的职能优势,对农村贫困党员在发展项目给予倾斜扶持。农业、财政和扶贫等部门,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积极安排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党支部组织和带领党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党员致富能手牵头发展市场中介组织,逐步建立各种专业协会,增强村级组织带领群众闯市场的能力,不断拓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带动贫困党员致富。目前为止,全县已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80多个。

技术上扶能。一是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农民夜校、农民技术学校的阵地作用,开办贫困党员技术培训班。20**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98期,53**多党员参加培训。二是结合农村生产实际,涉农部门的干部职工挂钩到村、定点到户进行结对扶贫,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咨询,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马路乡结合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的实际,由乡林工站、科协、农科站共同开办培训班和长期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由村党支部牵头,根据村民需要适时邀请科技人员为农民授课,实施技术帮扶。三是结合实施“双培双带”活动,在县、乡、村三级培植示范基地,培养了党员科技示范户,采用组织贫困党员参观学习等形式,发挥致富大户、致富能手的典型示范作用。目前,全县共培养致富能手8**余人,致富带头人4**余人。

查看全文

致富能手表彰讲话

同志们: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时候,我们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命名表彰自治区20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这对动员全区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掀起学习致富能手、增强致富本领、争当致富模范的热潮,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自治区副主席钱智同志宣读了《关于命名表彰自治区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的决定》。喀什市浩罕乡夏木帕夏村党员依米提·司马义同志、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党员黄晓妮同志的发言很好,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自治区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的思想境界、先进事迹和奋斗目标。察布查尔县米粮泉乡米粮泉村党员邵明玉同志,代表自治区20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发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倡议,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党员的新要求。我代表自治区党委,向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致富能手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在全区广泛开展向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学习的活动,大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从去年3月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展了“新疆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大赛”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全区农村党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帮助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成绩显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示范带动效应的致富能手,在全区广大农村党员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20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都是农村的普通党员,有的是种植能手、有的是养殖能手、有的是多种经营能手、有的是组织群众外出务工的能手。虽然他们的党龄不同、从事的行业不同、发展的过程不同,但有以下几点是相同的:一是他们自觉树立自力更生、致富光荣的思想,勤于学习、善于经营,较早地树立了市场经济的观念,在党的政策指导下,在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依靠科学技术致了富,发挥了带头致富的表率作用。二是他们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致富思源,在党支部的引导下,致富不忘众乡亲,积极帮助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发挥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三是他们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十分珍惜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十分注重维护各民族的团结进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四是他们积极支持党支部的工作,积极参加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为发展经济、致富群众、维护稳定建言献策,在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各个方面有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查看全文

牧民致富经材料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政府立学立改,把牧区牧民定居作为牧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和冷季舍饲圈养工作,逐步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与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计划到“十一五”末全市2759户11739人牧民实现定居,基本实现人草畜配套的一体化经营管理。

围绕以草定畜,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自2007年实施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放牧后,市畜牧兽医局完善了草场看护员管理制度,同时还与牧民签订治理超载过牧合同书,要求牧民统一转场、限量放牧,并在主要道路设卡,全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市81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基本实现核定载畜量放牧。项目实施以来,载畜量同期比下降30%,植被覆盖率已从2002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

尤其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池景区草场载畜量由2005年的12万头只降至现在的5万头只,草场生态和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项目,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从2005年起,市结合国家国家土地整理和退牧还草项目,全面推进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地建设。4年来,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千多万元,对包括三工河乡拜斯胡木牧民定居点、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牧民定居点、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牧民定居点内的6万多亩人工饲草料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基本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10亩饲草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牧民定居“人定畜不定”的问题。通过测算表明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后,每亩草地生产力是建设前的36.5倍以上,生产产值是建设前的67.63倍。如今虽然牧区的牲畜总量减少了,但通过走农牧结合和大力发展品种奶牛、绒山羊、骆驼等养殖及牛羊育肥等现代畜牧业,反而使牧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每年8.8%的增长。

围绕景区保护,保障牧民搬迁无忧。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和天池管委会相继投入补助资金4500万元,搬迁定居牧民367户、1678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的6320元,增长近20%。特别是在近两年天池景区牧民定居中,市财政给搬迁定居牧民每户2万元的住房补助。在此基础上,市天池管委会从2008年开始,对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从事种养结合和旅游的牧民进行生产资料补助,每亩地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五年,扶持其加快发展。公务员之家:

围绕示范建设,保障牧民生活环境。2009年,市把水磨沟乡的柳城子西村、三工河乡的拜斯胡木村、上户沟乡的阿克木那拉村三个定居村纳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上亿元加大了定居点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搬迁前相比,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定居牧民不但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查看全文

致富金钥匙交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历史契机,也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考验。20**年,我选择黄州区最贫穷的六福湾村作为农村联系点,经过五年多的努力,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村亩均年产值由不足20**元跃升为18**0元,人均年纯收入由不足千元增长到45**元,昔日的贫困落后村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富裕文明村。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引导农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必须配好三把“金钥匙”。

钥匙之一:坚持“干点”与“盼点”对接,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群众的愿望。黄州区六福湾村有19**多人,其中**%以上外出谋生,在家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游手好闲。村级组织是一个“乱班子”对一副“乱摊子”。“走进六福村,农民好伤心,白天没有水,晚上没有灯”,是六福湾村贫穷落后的真实写照。长期的贫困使群众对干部失去了信任,对发展失去了信心。经过广泛走访,我们了解到村民有“三怨”:一怨田难种。该村尽管地处长江边,但因缺少水利设施,旱不能灌,涝不能排,丰年增产难增收,灾年减产更歉收,一年辛苦忙到头,过年缺粮全家愁。二怨路难行。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下雨满地泥,晴天满天灰,生产资料运不进,农业产品运不出,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三怨学难上。村里校舍是危房,教师工资没保障,留不住老师,也留不住学生。这都成为我们联系点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是根据群众愿望,干好利民实事。我们切实利用该村适宜蔬菜种植的水土条件,作为全区蔬菜基地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向上争取、财政支持、申请信贷、合理集资等办法筹措资金3**多万元,全力投入现代农业基地建设。20**至20**年,组织实施耕地“两改”,17**亩低湖田全部改为精养鱼池,15**亩棉麦地改为高产蔬菜地;沿长江堤岸修建了7个提水泵站和1个排水泵站,建成12.4公里的主干渠、支渠、盲渠相通的渠道系统。2**2到2**4年,集中修建了5.4公里的蔬菜基地水泥路。2**5年,投资建成滴灌工程,普及安装了农田防虫高频紫外线灯。经过连年的实干苦干,该村农业基地形成了“道路成网、绿树成行、沟渠相通、大棚连片”的基础设施体系,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和效益产生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另外,对学校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村容村貌不断改观,群众对我们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干群关系越来越亲。

三是培植身边典型,增强群众致富信心。为防止一些群众单纯依赖帮扶而滋生“等、靠、要”的思想,我们注重发现和培育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培育了草莓专业户、黄瓜专业户、蕃茄专业户等30多个蔬菜大户,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种植效益不断提高,致富门路越走越宽。

钥匙之二:坚持“班子”与“路子”并重,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合力

查看全文

致富带富本领交流

在农村,说起这段时间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事,大多数人都会说起这么两件事,一是市委组织部把反映“为民务实清廉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赵景顺事迹的光盘发放到基层,组织农村党员学习观看。二是市委围绕中药材、山野菜、地栽香菇、奶牛等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与党员干部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了解急需项目和技术,有的放矢进行培训。去冬今春以来,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培训村“两委”成员27**名,占总数的74%,农民党员**万人,占农村党员干部总数的**%。

提高素质壮大队伍

在培训中,市委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素质,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和引导农村党员深刻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报纸、收听广播、观看录像、座谈讨论等形式,积极组织全市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了学习赵景顺同志先进事迹活动。通过向典型学习,在基层党员干部中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为下一步农村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培训中,把“三向培养”对象作为培训的重点,尽量为他们“开小灶、吃偏饭”。据统计,在这次培训中,“三向培养”对象共参加各类培训**多人次,平均每人参与3次以上,落实发展项目1**多个。同时,结合培训工作,各县区委积极拓宽选拔渠道,开展了第二批“三向培养”对象的选拔。到目前,全市又选拔了“三向培养”对象近千名,其中拟向致富能手方向培养的党员0人。同时,把“三向培养”对象作为“百、千、万行动”的重点,积极组织专家、科技人员帮助培养对象研究项目,解决难题,增强培养对象带富谋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学以致用巩固阵地

市各级党组织在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与落实农业产业项目相结合时各出高招。县成立了由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畜牧、林果、水产养殖四个农业技术讲师团,深入乡村,授课、解疑、传递信息。清原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中心的食用菌专家深入到红透山镇六家子村,向0多名党员群众传授了露地香菇栽培、菌种的制作等技术。新宾满族自治县通过培训,把发展中药材作为全县的重点产业,共落实中药材种植面积13**多亩。为使培训内容贴近农村党员干部的生产实际,促进农业产业项目的落实,全市各乡镇依托党校、党员活动室,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集中授课、召开现场会、技术交流、外出参观考察、党员电化教育等方式,由市、县、乡农技人员,在产业发展上表现突出的致富能手做示范讲解。累计发放科技资料20多万份,发放书籍2万余册。

查看全文

牧民致富经验材料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政府立学立改,把牧区牧民定居作为牧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和冷季舍饲圈养工作,逐步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与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计划到“十一五”末全市2759户11739人牧民实现定居,基本实现人草畜配套的一体化经营管理。

围绕以草定畜,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自2007年实施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放牧后,××市畜牧兽医局完善了草场看护员管理制度,同时还与牧民签订治理超载过牧合同书,要求牧民统一转场、限量放牧,并在主要道路设卡,全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市81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基本实现核定载畜量放牧。项目实施以来,载畜量同期比下降30%,植被覆盖率已从2002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

尤其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池景区草场载畜量由2005年的12万头只降至现在的5万头只,草场生态和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项目,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从2005年起,××市结合国家国家土地整理和退牧还草项目,全面推进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地建设。4年来,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千多万元,对包括三工河乡拜斯胡木牧民定居点、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牧民定居点、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牧民定居点内的6万多亩人工饲草料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基本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10亩饲草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牧民定居“人定畜不定”的问题。通过测算表明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后,每亩草地生产力是建设前的36.5倍以上,生产产值是建设前的67.63倍。如今虽然牧区的牲畜总量减少了,但通过走农牧结合和大力发展品种奶牛、绒山羊、骆驼等养殖及牛羊育肥等现代畜牧业,反而使牧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每年8.8%的增长。

围绕景区保护,保障牧民搬迁无忧。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和天池管委会相继投入补助资金4500万元,搬迁定居牧民367户、1678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的6320元,增长近20%。特别是在近两年天池景区牧民定居中,市财政给搬迁定居牧民每户2万元的住房补助。在此基础上,××市天池管委会从2008年开始,对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从事种养结合和旅游的牧民进行生产资料补助,每亩地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五年,扶持其加快发展。

围绕示范建设,保障牧民生活环境。2009年,××市把水磨沟乡的柳城子西村、三工河乡的拜斯胡木村、上户沟乡的阿克木那拉村三个定居村纳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上亿元加大了定居点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搬迁前相比,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定居牧民不但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查看全文

妇联致富情况调查报告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系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有农业人口98万人,农村劳动力56万人,其中妇女劳动力占46.3%。近年来,沂水县妇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加强农村妇女培训、服务、示范、合作、信息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活动,培养新型女农民,帮助妇女创业致富,该活动已成为引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0万名妇女参与致富工程,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基本情况

(一)抓好教育培训,强化技术服务,激发农村妇女科技创新活力

活动中,县妇联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大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力度和妇女人才培养。发展多种形式的妇女教育培训阵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适应农村妇女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增收致富领域,科学选择增收致富项目,由单纯注重种植、养殖业,向种、养、加、流通等各个行业转移,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妇女逐年增加,农时务农、闲时务工的两栖型女农民大量涌现。目前,全县先后有25万名妇女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有20万名妇女接受高新技术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有10110名妇女获“绿色证书”,4860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职称,有12万名妇女新上了致富项目。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创新能力强、成果显著的新型女农民脱颖而出,活跃在农村经济舞台上,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了县、乡、村、户技术服务网络。县直农口有关部门都制定了明确的技术人员包扶方案,把每个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任务明确到每个乡镇和具体的项目,每个项目责任单位都要设立技术服务热线,成立专家服务团,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农业生产技术难题,确保致富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坚持多措并举,提高全县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加快科学推广应用,形成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合力。如县妇联与县畜牧服务中心在四十里、许家湖等6个乡镇进行奶牛、肉羊、草鸡、三元猪等项目试点示范,全年带动发展养殖示范区35个、养殖小区251个、养殖大户5000余户,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在该示范活动的带动和影响下,诸葛镇的徐宝娟创办了沂水和顺禽业养殖加工合作社,该合作社占地面积15亩,总投资600万元,有办公室、厂房、冷库等建筑设施,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安装宰鸭、宰鸡加工加工生产线2条,有污水处理设备1套,加工厂区建成投产后,可安置农村劳动力150人,日加工能力达1.5-2万只,可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利税200余万元,带动周边妇女发展养殖大棚300个。

(二)培育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查看全文

农村致富入党报告

为了激发农村党小组的活力,实现农村党员的优化组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年以来,我们全面推行了农村党小组设置改革,依托行业、示范基地、功能作用重新调整设置农村党小组472个,其中以产业链条为基础设置的行业党小组有63个。这种变区域划分为按行业和党员特长划分党小组的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党员“双带”作用的发挥和相关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村经济能人向党组织靠拢,行业党小组真正成了凝聚行业人才的“吸铁石”,成了培养农村致富能手入党的“主阵地”。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依托现有行业党小组的功能优势,立足“选、育、用”等关键环节,着力建立健全了“三项机制”。

——建立“引导机制”,选好苗

(一)深入调查摸底,把牢基础点。我们以行业党小组为单位,着力进行两方面的调查摸底。一方面摸清乡土人才的人力资源状况,如农村致富能手的年龄、文化、政治思想、能力素质和家庭经济情况等,这是“内因”;另一方面摸清致富能手成长的环境状况,如各村的产业结构、资源优势和发展的热点难点等,这是“外因”。通过内外因的综合分析,从而对农村致富能手入党的发展空间和培养方向做到了心中有数。

(二)激发进取意识,把牢着力点。变“等客上门”为“出门迎客”,行业党小组每名党员主动结对联系2—3名本行业的致富能手,做好“三上门”服务,即好的信息送上门、好的技术传上门、好的项目引上门。这样,既营造了党组织尊重人才的氛围,更让致富能手切身感受到了行业党小组在信息、技术、资金上的比较优势,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如我县新篁乡建立了驻行业党小组指导员制度和“小额信贷”服务制度。在乡干部、职工当中挑选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的同志,下派到各党小组指导活动开展;每个挂钩干部帮助协调解决3—5名党员的小额信贷任务,用于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仅今年以来,该乡就有27名农村致富能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坚持“四个标准”,把牢关键点。在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入党的具体实践中,我们重富而不“唯”富、重才而不“拘”才,严格把握四条标准:一是必须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二是必须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或者经过一定思想政治工作后愿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三是必须思想解放,对技术不保守,具有开拓精神;四是必须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群众信任程度较高。按照这些标准,去年以来全县共有268名农村致富能手纳入了党组织培养和发展视野。

查看全文

双带致富保障线思考

**县以引导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农村党支部深化创建活动的切入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做好资金、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四个创业要素的“加法”,探索党员致富“双带”新机制,先后涌现出860多名农村党员“双带”能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贷+补+扶”,构建“双带”致富资金保障线。一是以创评农村“十星级文明信用户”为契机,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协调,明确规定“经支部民主评议评定等次为‘优秀’的党员可高评一级,评定等次为‘合格’的党员,在贷款限额、担保要求、利息计算等方面按同等级最惠条款执行”;二是对带动农户50户以上,人均增收300元以上的农业产业项目带头人,经农业部门核实认定后,由县财政给予2000—5000元创业补助;三是从县、乡两级困难党员扶助基金中提取年度发放总金额的30%,对从事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优势产业又缺乏启动资金的困难党员,给予1000—2000元无偿扶助,或以基金名义为困难党员提供创业贷款担保。去年全县共有36名党员享受担保贷款68万多元。

“网+栏+册”,构建“双带”致富信息保障线。以创建“产业致富”板块为桥梁,推动《**农经网》与《**党建》互动链接,分别开设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村种养实用技术、农业专家解答和党员致富经验谈、党员致富留言板等栏目,为全县党员提供实时、在线服务;各乡镇依托党员服务站开辟21个“党员‘双带’致富宣传专栏”,广泛宣传产业优惠政策和创业典型经验等内容,并定期为党员提供致富信息免费上网查询服务;与此同时,组织力量编印《党员创业手册》3000多份,内容涵盖本县涉农产业优惠政策、推荐农业发展项目、全县各地致富能人、特色基地基本情况、主要涉农部门联系方式等,成为党员“双带”致富指南。

“培+学+带”,构建“双带”致富技术保障线。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劳动力培训及各级党校教育资源,采取党员电教、现代远程教育、“土”专家现身说法及组织致富能人巡回授课等形式,开展“兴产业、创家业、干事业”党员集中轮训活动;先后组织村“两委”班子600多人次到附近县、市农业种养示范基地参观学习,选送20名农村党员骨干到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蔬菜、食用菌栽培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农村党员致富“双带”中心户评选、授牌活动,依托“1+X”结对联系方式,引导党员中心户作出技术帮带公开承诺,实现致富技术从“耳闻目睹”到“手把手”传授的紧密衔接。

“经纪人+协会(合作社)”,构建“双带”致富营销保障线。对生产零散、发展规模较小的项目或产品,通过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搞好原材料、产成品购销流通,实现“产得出、销得去、赚得了”;对蔬菜、家禽家畜、百合、白莲等生产规模大、发展较成熟的产业积极扶持,引导党员能人牵头组建产业协会(合作社)或推进“支部+协会”组织设置模式,全县共登记注册各类产业协会(合作社)30多个,协会(合作社)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原料配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经营新机制成效显著,仅沿陂镇顺和家禽协会,就带动全县家禽年外销量达520多万羽,成为兴县富民的“加速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