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权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6:48: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执法权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商局执法权力运行交流材料
一、抓好执法责任制规范,筑牢执法权力运行规范体系的基础。首先,按照工商部门为主实施的执法依据、工商机关协同其他部门实施的执法依据和行政执法共同依据_个层次,梳理出××市工商机关执法依据共计___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执法主体、岗位职责、执法标准、执法流程、执法责任,使每名执法人员对执法“家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其次,按照新的“三定规定”,对职权进行重新配置,强化了市局机关的决策指挥和监督规范职权,强化了区局机关的组织协调职权,强化了基层工商所的属地综合监管职权,解决了市局与区局机关职权交叉重叠和工商所职能不清等问题。第三,规范权力监督,健立完善执法责任评议考核标准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与年终考核相衔接的考核、评比和奖惩机制。
二、抓好“职权清单”运作规范,构建执法权力运行规范体系的根本。为解决规范执法权力的细节问题,该局按照“理权、确权、亮权、督权”四个步骤开展了“执法职权清单”运作规范工作。通过理权,从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监督、行政调解等_大类行政行为入手,摸清了共计____项具体执法职权的底数。通过确权,将这些具体职权分解到市局机关各业务处室、直属机构、区局各业务科室和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所,__个执法机构和对应的___个执法岗位上,基本做到科学配置职权。通过亮权,即以“上网络、上墙面、上手册、上媒体”等渠道,以账簿清单的形式,公开工商执法职能职责和职权范围,使权力“暴晒在阳光之下”,广泛接受监督。通过督权,落实执法职权评议考核_项标准和执法职权监督__项制度,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工商行政执法权力规范运行。
三、抓好执法裁量权规范,把握执法权力运行规范体系的关键。该局在原工作的基础上,制发了《深化执法裁量权规范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扩大了规范裁量权适用范围。不仅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权,还将行政决策、行政监督和行政调解纳入规范执法裁量权的范畴《方案》规定了工商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涉及的_大行政执法行为的裁量标准和幅度。同时,在执法中严格落实裁量标准,裁量理由说明制度等。该局制发了《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创设性地制定了听证论证、甄别、会审、报备等相关制度,提高了机关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主动性,确保了各种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合理。目前根据法律法规的调整,该局已经梳理修改了__项相关制度规定,正在制定__项配套制度。
该局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规范,执法职权清单运作规范,执法裁量权规范共同组成了工商执法权力运行规范体系。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了“谁做什么”、“怎样做”、“如何做到合理合法”、“做得怎么样”、“做错了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该局的做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好评。
工商局行政执法权力公开制度
为了实现工商部门行政执法职责到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县工商局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实施方案》,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工商部门行政执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规范行政执法权力,严密执法程序,公开权力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加大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使行政相对人充分享有和行使知情权,使行政权力在阳光下高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第二条开展行政执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监督制约对象是机关执法业务股(统称执法机构)和所有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第三条
开展行政执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主要工作内容是清权确权、分岗定责、制作流程图、规范自由裁量权、公开透明权力事项、健全运行考核体系和实施运行考核工作等。
当前我国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现有反垄断执法权配置模式的建立囿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体制现状,是现有国情下的权宜之策。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这种模式会应时而变,而反垄断执法机构也会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权威并且高效的执法机构,届时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将会承担这一重要职责,这也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垄断法;执法权配置;反垄断委员会
一、对我国现行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的辩证分析
纵观各国反垄断执法实践,一个独立而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反垄断法得到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与前提。反垄断法本身不能创造一个公平和自由的竞争环境,而是得借助一个有效的反垄断执法机关。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率的执法机构,如果反垄断机构不能独立地审理案件,不能独立地选任自己的工作人员,就是有了反垄断法,这个法律也不过是一纸空文。然而我国目前设定的反垄断执法权配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则将无法保证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权威性、独立性和高效性的实现,进而直接影响《反垄断法》实施的预期效果。这也是我国反垄断执法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难以逾越的瓶颈。
比如,在独立性方面,其致命之处就是级别设置比较低,易受行政权力的制约或控制。三家具体执法机关是作为工商总局、商务部和发改委的下属机构而存在。这样的设置,级别低,在执法中极容易受到部领导和其他平行机构部门的干扰,很难做到独立自主地立案、调查、处理。更重要的是,《反垄断法》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至市场经济进程中为保证市场竞争有序进行而制定的,其与传统反垄断法不同之处在于其更具中国时代使命——须调整规制由计划经济遗留下的“行政垄断”。但由于现三家执法机构都隶属政府职能主管部门,其位低权弱、受制于人,缺乏与其执法权限相应的独立性,且其他行政部门或利益集团容易控制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具体执法工作。由此看来,独立性,作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显着特点,在我国却难以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和实践落实。又如,在高效性方面,多家执法机构为了寻求各自部门利益不可避免地争取得到、扩展自身的执法权或管辖权,从而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有利大家争、无利相互推”的低效、无序之执法恶果。即便有反垄断委员会出面进行组织、协调、指导,也因为其缺乏实质性权力而终将在具体执行上难除恶瘤,从而降低了执法力度、极大地减损了执法效率。
尽管现行的反垄断执法模式确实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弊端,但这些弊端是源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正如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盛杰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表示,建立一个独立、权威的执法机构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在我国政府行政体制上,目前还无法实现。目前我国保持三个部门共同执法,从行政执法体制来讲,是一种最佳的,也是最可行的模式。笔者认为该权力配置模式至少在以下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首先,多元执法保持了现行反垄断执法体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发挥长期以来各个执法机构执法相关领域的专业性特长,有利于反垄断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迅速运用和实施。其次,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设立,既维持了分散执法的现有格局,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今后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留有余地,是一种务实和稳健的立法策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部门利益之间的平衡,对创造反垄断执法的大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后,这种模式的建立有利于缓和作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巨大冲击力。因为在中国现有政治、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源制度下,完全借鉴西方国家反垄断执法权配置模式设立即意味“这既有的行政权力结构要被彻底的打破,整个国家的政策框架要重新建立,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行政执法权力梳理工作方案
继2011年7月10日市政府对市级各行政执法主体权限及依据进行梳理后,国家和省又颁布、修改、废止了一批法律、法规、规章,特别是2012年1月23日《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公布废止49件行政法规,宣布失效43件行政法规,相应的行政执法主体和权限也发生了变化。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按照全市政务公开会议部署,决定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梳理行政执法权力。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梳理行政执法权力工作的主体
(一)市政府所属各行政部门;
(二)受垂直领导的行政部门;
(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对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和行政部门设立的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梳理工作,由该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部署、上报和公示。
交警执法时应遵守的原则综述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国家,高速公路成为人们出行必需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高速交警队伍,在具体执法时应遵循一种原则,这种原则必须是为维护高速公路安全畅通而存在,也必须是为保障广大司乘大众合法权益而制定。
关键词:交警执法权;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世界上无论哪种体制下的国家,只要有高速公路的存在,就需要有高速交警的存在,因为社会及民众都需要高速交警来维护人们的权利。然而,人们又担心高速交警的权力太强大会强大到不受控制,而反过来侵害社会或人民的权益,因此期望对高速交警的权力给予限制和约束。这种矛盾心态是人民大众对高速交警的一种真正反映,在维护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的良好秩序时,人民大众强烈需要高速交警,去维护高速公路的安全和人们的各种权益,从而达到各种社会秩序的安定甚至国家的安全的要求;在保障自身各种权益的同时,人民大众又希望高速交警的这种权力是有限的、受到制约与监督的,不希望高速交警成为不受控制的侵害人民大众利益的一种公权力。这种矛盾心态,事实上,也正是依据这样的心态我们来研究高速交警执法权执行中要遵循的原则,也正是我们探析高速交警执法权所关注的主要内容。
良好的行使高速交警的执法权,首先要保证高速交警执法权的行使必须及时、高效和合法,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高速交警时,能跟得上问题的发展,能真正解决掉人民大众的麻烦;其次,我们要运用各种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对这种权力进行管理,要能控制住权力往好的方面前进,不能失去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作为高速交警执法权的有关原则既要能遵循宪法思想的理念精神,又要成为高速交警执法权合理执行的根本依据。高速交警的这种执法权,也是一种公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一种具体体现,它必然要符合现代法治化国家关于公权力的思想原则。宪法中的重要问题就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问题,无论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制定了宪法,所维护和保障的无非是这两种权益关系,至于哪种关系的权益受到了更大的保护,那是因国家和制度的不同而差异。高速交警的权力是一种国家公权力,公权力理所当然是国家意识的具体体现,体现的是国家的职能,核心思想在于控制各种公权力,以防权力被少数人滥用,侵害人民的合法利益。高速交警的执行权主要以行政权为主,承担着保护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维护广大高速公路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代表国家执行各种治安行政管理和侦查犯罪、制止犯罪的任务。当然,高速交警权力合理运行与合法性、公正性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何保障高速交警执法权的正确运行,成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成为高速交警所面临的挑战。解决方法必须是使用法律工具防止这种执法权的滥用,依据法律法规对它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起到约束的作用。因此,高速交警执法权的有效运行必须遵循以下几种原则。
国税预防腐败意见
近年来,国税部门腐败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挪用私分税款、内外勾结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致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危害了国家经济安全。为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分析、研究和总结国税部门腐败犯罪发生的原因,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案发的主要环节,从体制、制度的建立、创新入手,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国税部门腐败行为的治本性措施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情况,谈几点浅见。
一、国税部门腐败犯罪的原因探析
国税部门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税收执法权的异化。可以说,无权力,则无腐败行为,而税收执法权的异化主要是权力失控(权力过程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引起的,正所谓“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当前,导致国税部门腐败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一)思想方面的原因
一些不良思想和特权思想仍在左右着国税部门一部门人员的处理方法。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使权力商品化经济化。国税部门或多或少的掌握着一定的税收执法权。当在失控或约束不力的情况下,受钱权互惠效应的诱导,国税部门的部门人员便会把手中的权力作为私有化了的商品进行交易,进而产生腐败。
(二)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
县工商局行政执法规定
为了实现工商部门行政执法职责到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县工商局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实施方案》,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工商部门行政执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规范行政执法权力,严密执法程序,公开权力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加大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使行政相对人充分享有和行使知情权,使行政权力在阳光下高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第二条开展行政执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监督制约对象是机关执法业务股(统称执法机构)和所有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第三条
开展行政执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主要工作内容是清权确权、分岗定责、制作流程图、规范自由裁量权、公开透明权力事项、健全运行考核体系和实施运行考核工作等。
现行我国反垄断执法权配置范式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现有反垄断执法权配置模式的建立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体制现状,是现有国情下的权宜之策。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这种模式会应时而变,而反垄断执法机构也会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权威并且高效的执法机构,届时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将会承担这一重要职责,这也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垄断法;执法权配置;反垄断委员会
一、对我国现行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的辩证分析
纵观各国反垄断执法实践,一个独立而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反垄断法得到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与前提。反垄断法本身不能创造一个公平和自由的竞争环境,而是得借助一个有效的反垄断执法机关。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率的执法机构,如果反垄断机构不能独立地审理案件,不能独立地选任自己的工作人员,就是有了反垄断法,这个法律也不过是一纸空文。然而我国目前设定的反垄断执法权配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则将无法保证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权威性、独立性和高效性的实现,进而直接影响《反垄断法》实施的预期效果。这也是我国反垄断执法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难以逾越的瓶颈。
比如,在独立性方面,其致命之处就是级别设置比较低,易受行政权力的制约或控制。三家具体执法机关是作为工商总局、商务部和发改委的下属机构而存在。这样的设置,级别低,在执法中极容易受到部领导和其他平行机构部门的干扰,很难做到独立自主地立案、调查、处理。更重要的是,《反垄断法》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至市场经济进程中为保证市场竞争有序进行而制定的,其与传统反垄断法不同之处在于其更具中国时代使命——须调整规制由计划经济遗留下的“行政垄断”。但由于现三家执法机构都隶属政府职能主管部门,其位低权弱、受制于人,缺乏与其执法权限相应的独立性,且其他行政部门或利益集团容易控制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具体执法工作。由此看来,独立性,作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显着特点,在我国却难以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和实践落实。又如,在高效性方面,多家执法机构为了寻求各自部门利益不可避免地争取得到、扩展自身的执法权或管辖权,从而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有利大家争、无利相互推”的低效、无序之执法恶果。即便有反垄断委员会出面进行组织、协调、指导,也因为其缺乏实质性权力而终将在具体执行上难除恶瘤,从而降低了执法力度、极大地减损了执法效率。
尽管现行的反垄断执法模式确实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弊端,但这些弊端是源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正如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盛杰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表示,建立一个独立、权威的执法机构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在我国政府行政体制上,目前还无法实现。目前我国保持三个部门共同执法,从行政执法体制来讲,是一种最佳的,也是最可行的模式。笔者认为该权力配置模式至少在以下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首先,多元执法保持了现行反垄断执法体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发挥长期以来各个执法机构执法相关领域的专业性特长,有利于反垄断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迅速运用和实施。其次,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设立,既维持了分散执法的现有格局,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今后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留有余地,是一种务实和稳健的立法策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部门利益之间的平衡,对创造反垄断执法的大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后,这种模式的建立有利于缓和作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巨大冲击力。因为在中国现有政治、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源制度下,完全借鉴西方国家反垄断执法权配置模式设立即意味“这既有的行政权力结构要被彻底的打破,整个国家的政策框架要重新建立,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城管执法困境分析及对策
一、城管执法困境分析
(一)主体地位不明确
城管在法律上是否拥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能独立承担因权力而衍生出的相应法律责任和后果的组织。行政主体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件:第一,具有行政职权;第二,是依法拥有部分国家行政执法权力的组织;第三,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后果。若城管部门的设立,有一条不符合上述要件,则城管不是合格的行政主体。[1]从《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来看,行政处罚权是根据国务院或者是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决定,由某个行政机关集中行使,可见,具有合法性的是集中处罚权,但没有赋予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的合法性。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组织法经由报批备案和审批等法定程序,以规范其权力、职责、行政事务和工作制度等。城管部门的成立若没有经过这些程序则不能够认为是合法的行政主体。事实上,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城管的设立不通过立法程序的现象,只有少数大城市成立城管执法局这样的一级单位,大部分还是受政府或行政机关委托成立城管监察大队或支队。即使是受委托的事业单位,也必须要有严格的行政委托程序和制度,否则不具有城市管理执法的合法性权力。
(二)执法程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出台有关城管综合执法的法律和法规。《行政处罚法》作为现在城管执法的主要依据,其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2]我国是法治社会,法律、法规是保证社会公正和公平的最佳工具,在此过程中,程序公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严格规范城管执法程序,控制执法权力行使过程,是完善城管执法路径之一。我国很多地方,城管在执法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的执法程序进行执法,他们的执法过程却会直接影响着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在现实社会中,城管和行政相对人对于处罚金额讨价还价,在没有相关法律文件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情况下,城管就可以对行政相对人的私人财产乱罚乱扣,这些现象时有发生。这表明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程序违法、人为剥夺当事人财产的权利具有随意性,严重损害了我国城管的社会形象。我国许多城市对城管的执法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法制长期动态建设的过程中,依然不能避免“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表现为:缺乏严格规范程序意识,执法程序立法不足。在整个行政执法过程中,涉及到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执法。除此之外,在已有的立法方面也存在不足。例如,《行政处罚法》在处罚程序上有两个缺陷:一是暂扣或没收行政相对人的私人财产后,是否开具清单没有严格规定;二是对没收的财物如何进行处理,也没有加以规定。[3]
(三)执法权力依据不明确
税收行政执法论文
完善和规范税收行政执法立法是基础,执法是核心,监督是保障。我国税收行政执法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发挥优势、巩固成果、加强监督、改善环境。
(一)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规范的税收行政执法需要完整的税收法律体系的支持,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是税收行政执法的前提和基础。法律规定税收行政执法权的授权,规定税收行政执法的行为规范,规定税收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和保障。
完善基础性的税收法律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拟定税收基本法,短期内在修订宪法不易的情况下,继续拟定税收基本法是可行之举。在税收基本法中明确一些税收基本法律问题,以统领和协调单行税收实体法与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以及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税收基本法要对税收共性问题做出基本规定:如对政府是否拥有征税权做出严格规定,税种设置的基本原则,税收管辖范围及权限,税收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违法责任追究,税收司法保障,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等,以达到在税收领域内统一和规范。二是拟定税务机构组织法或条例,规范税务机构设置,组织形式,职责职权,管理体制等等。三是单行税种的暂行条例上升到实体税收法律,增强税法的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四是立法要规范。立法要降低规范的弹性,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增强规范的严密性、科学性;同时,立法机关要及时制定、公布全国统一实施的配套规范——实施细则,以保证法律正确顺利实施,增强透明度。税法解释权应属立法机关,执法机关不能自行制定有决定效力的解释和规定
综合以上各点,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包涵:以宪法为统领,以税收基本法为税收法律的基础;划分实体法和程序法,将单行税收条例上升为法律;依据法律授权,由相应立法部门做出法律规定;依据法律规定和税收管理权限,对税收具体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以利于税收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进行。
(二)规范税收行政执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