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6:05: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执法机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执法机构

反垄断执法机构研究论文

一、司法模式和行政模式

反垄断执法不管如何组织,也不管如何复杂,它都不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司法模式,如美国司法部执行《谢尔曼法》的模式;另一种是行政模式,如欧共体委员会执行欧共体竞争法的模式。

(一)司法模式

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与联邦贸易委员会是并行执行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两个联邦机构。它们在执行反托拉斯法中享有很大的权限,有很高的权威。然而,它们执行反托拉斯法的模式是司法模式即在反托拉斯案件中,它们是作为公诉人向联邦法院提出刑事诉讼或者民事诉讼,然后由法院对案件做出刑事或者民事判决。根据谢尔曼法和罗宾逊-帕特曼法第3条,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是唯一有权依据反托拉斯法向联邦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机构。在实践中,依据罗宾逊-帕特曼法第3条提起刑事诉讼的案件几乎没有发生,因此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提起的刑事诉讼几乎都是依据谢尔曼法,且全部涉及价格卡特尔或者串通投标的行为①。司法部反托拉斯局也可依据谢尔曼法和克莱顿法提起反托拉斯民事诉讼。如美国司法部在1997年指控微软公司违反了反托拉斯法的案件,就是要求被告停止违法行为的民事诉讼案件。如果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在民事诉讼中胜诉,它可以从法院得到一个禁令,禁止违法行为,或在例外情况下代表美国作为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买方取得三倍损害赔偿②。如果它在刑事诉讼中胜诉,违法者除被禁止违法行为外,还会被征收罚金甚至受到监禁。美国在1914年成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与司法部反托拉斯局的不同之处是,联邦贸易委员会依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第5条,有权对违反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行为禁令。但在整体上,美国法院在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执行中仍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13条,当委员会有理由确认个人或者企业正在违反或者企图违反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时,它将指定其律师到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禁止违法行为,请求民事或者刑事救济。如果违法企业或者人不与联邦贸易委员会进行合作,如拒绝提供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据时,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得通过法律诉讼,要求法院对违法者处以罚款或者刑事监禁,而不是像其他国家的行政执法机关那样,可以直接对违法者处以行政罚款。在很多反托拉斯案件中,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是通过与被告达成和解协议(consentdecree)而结案的。在这种协议中,尽管被告不必承认有罪,但须得接受政府当局的意见,如停止违法行为、赔偿原告损失或者采取其他可以减轻限制竞争影响的措施。和解协议是由行政执法机构与被告达成的,具有行政协议的性质。但在另一方面,这些协议必须得到联邦法院的批准,否则就不能在法院得到承认和执行,从而又具有司法协议的色彩。法院批准这些和解协议的条件是,它们必须有利于公共利益。如果法院认为一个和解协议有利于公共利益,它必须批准协议。美国法院在反托拉斯法执行中的重要地位,尤其表现在反托拉斯法执行中的私人诉讼。克莱顿法第4条明确规定,任何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行为而遭受财产或者营业损失之人,都可向美国法院提起三倍损害赔偿之诉,此外还可得到合理的律师费用。三倍损害赔偿是美国反托拉斯法推动私人诉讼的一个极有力的法律武器。从1941年至60年代中期,美国法院的私人反托拉斯法诉讼与政府诉讼的比率是6比1;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这个比率达到了20比1。在80年代,私人反托拉斯法诉讼曾创过年度最高记录1500件。近年来,反托拉斯法私人诉讼平均为每年700件①。因为出口卡特尔问题,我国一些向美国出口维生素C以及某些原材料的企业在2005年年初也在美国法院受到了反托拉斯指控。此外,我国生产和出口DVD的企业在2004年12月也向美国法院提起了反托拉斯诉讼,指控DVD4C专利联盟包括索尼、飞利浦、先锋和LG等企业违反了美国的谢尔曼法。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基本采取司法模式,这是源于美国的法律文化。美国在一百多年前制定和颁布反托拉斯法的时候,完全没有可借鉴的外国经验。但另一方面,美国法官的独立性以及他们解释和创造法律的职能已经被确立,法官在美国社会有极高的地位。在这种条件下,国会就有理由通过法官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法律的认知来执行反托拉斯法。因此,《谢尔曼法》第4条明确规定,“美国巡回(地区)法院被授予管辖权,以阻止和限制违反本法的行为。”美国反托拉斯法中尽管有一些成文法如1890年的《谢尔曼法》、1914年的《克莱顿法》和1914年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但要真正了解美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反托拉斯法和反托拉斯政策,必须得了解美国法院的判决,特别如最高法院在1962年BrownShoe案、1967年Schwinn案、1974年GeneralDynamics案、1977年Sylvania案、1986年Matsushita案、1992年Kodak案以及2004年Trinko案的判决。总得来说,自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里根政府将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人物任命为联邦法院的法官,芝加哥学派在美国反托拉斯政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导致美国法院的反托拉斯判决基本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

(二)行政模式

查看全文

涉企科室及执法机构评议大会讲话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客观评价2008年涉企科室评议工作成效;统一思想、明确要求,扎实开展涉企科室及执法机构评议活动;突出重点、乘势而上,认真做好优化发展环境几项重点工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提高认识,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评议公平公正、严格运用评议结果,落实奖惩措施、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全面清理整顿,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负担过重的问题、严处,着力解决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惩治力度不够大的问题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涉企科室及执法机构评议动员大会,安排部署09年涉企科室及执法机构评议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涉企科室及执法机构评议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靳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刚才,庆玖同志宣读了《**市2009年评议涉企科室及执法机构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同志们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客观评价2008年涉企科室评议工作成效

2008年,为调动各级各部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解决涉企科室“中梗阻”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涉企科室评议活动。在评议前,市优化办开通网上评议专栏,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踊跃发表意见和建议;现场评议公开透明,新闻媒体全程录像,评议结果当场公布。从测评结果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各部门及参评科室的工作情况和在社会各界人士心目中的印象。各级各部门以开展评议活动为契机,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制定了一系列转变职能、服务企业、改善民生的新举措,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总之,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对转变部门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各部门和公职人员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对我市涉企科室评议活动进行跟踪报道、深度宣传,中央纪委、省纪委、省“两转两提”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刊物推广了我市的做法,省内外十多个地市来我市学习涉企科室评议工作经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各部门在优化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有的部门中心意识、大局意识不强,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没有把功夫下在平时,不注重加强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多做便民利民的好事实事,而是在评议前搞突击,“雨过地皮干”。二是服务水平、工作效率还不够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存在推委扯皮、办事拖拉、作风散漫、效率不高的问题,“中梗阻”现象在一些科室仍然存在。有的部门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是积极地帮助解决,而是人为地设置障碍;更有甚者,有的部门以上级文件为“挡箭牌”,对企业经营活动和新上项目建设肆意阻工、干扰。三是“四乱”现象时有发生。“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虽然有所收敛,但仍然没有得到完全遏制。极少数执法单位往往是该管的没有管好,应收的没有收上来,但为了部门以及个人利益,却巧立名目去收费、搞摊派。存在这些问题,既有体制上的深层次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惩处力度不到位等原因。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环境就不可能优,**的形象就不可能好,**发展的就不可能快,务必要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查看全文

涉企科室及执法机构评议动员会讲话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客观评价20*年涉企科室评议工作成效

20*年,为调动各级各部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解决涉企科室“中梗阻”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涉企科室评议活动。在评议前,市优化办开通网上评议专栏,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踊跃发表意见和建议;现场评议公开透明,新闻媒体全程录像,评议结果当场公布。从测评结果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各部门及参评科室的工作情况和在社会各界人士心目中的印象。各级各部门以开展评议活动为契机,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制定了一系列转变职能、服务企业、改善民生的新举措,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总之,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对转变部门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各部门和公职人员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对我市涉企科室评议活动进行跟踪报道、深度宣传,中央纪委、省纪委、省“两转两提”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刊物推广了我市的做法,省内外十多个地市来我市学习涉企科室评议工作经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各部门在优化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有的部门中心意识、大局意识不强,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没有把功夫下在平时,不注重加强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多做便民利民的好事实事,而是在评议前搞突击,“雨过地皮干”。二是服务水平、工作效率还不够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存在推委扯皮、办事拖拉、作风散漫、效率不高的问题,“中梗阻”现象在一些科室仍然存在。有的部门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是积极地帮助解决,而是人为地设置障碍;更有甚者,有的部门以上级文件为“挡箭牌”,对企业经营活动和新上项目建设肆意阻工、干扰。三是“四乱”现象时有发生。“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虽然有所收敛,但仍然没有得到完全遏制。极少数执法单位往往是该管的没有管好,应收的没有收上来,但为了部门以及个人利益,却巧立名目去收费、搞摊派。存在这些问题,既有体制上的深层次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惩处力度不到位等原因。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环境就不可能优,**的形象就不可能好,**发展的就不可能快,务必要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明确要求,扎实开展涉企科室及执法机构评议活动

今年的评议活动与20*年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评议对象更全面。包括市直及驻漯单位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担负执法、收费、管理、服务等职能,与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机关内设科室、二级执法机构和驻市辖区职能部门。二是评议代表更具有广泛性。评议代表共1000名,主要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业、重点项目负责人中推荐产生。三是评议公开透明。召开集中评议大会,计票结果现场公布,公证人员现场公正,新闻媒体全程录像。四是严格评议结果运用。对评出的“机关作风先进科室”、“机关作风最差科室”,坚决兑现奖惩。各单位和涉企科室、执法机构的负责同志,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上来,积极参与评议活动,接收社会各界的评价和检验。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把涉企科室及执法机构评议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班子成员要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抓落实。各单位要以评议为契机,组织人员走出机关到企业和群众中去,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存在问题,把群众反映最强烈,严重损害机关形象的问题查找出来,逐一分析,逐一整改落实。特别是去年评议名次靠后的单位,更要知耻而后勇,下真功夫,奋发进取,尽力而为,赢得社会的认可,争取摆脱落后局面。评议排名靠前的单位,也绝不能骄傲自满、沾沾自喜,要居安思危,保持冷静头脑,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树好形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今年的评议中保持好的成绩。

查看全文

关于公开行政执法机构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精神,根据自治区、两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各行政执法部门报送的行政执法依据进行了全面清理、审核。现将区行政执法机构公布如下: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使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

卫生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地震局、粮食局、环保局、教育局、人事局、安监局、科技局、林业局、民政局、农牧局、水务局、审计局、统计局、档案局。

二、由法律、法规授权,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执法机构

卫生监督所、爱卫办

三、由行政机关委托,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执法机构

查看全文

县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分析

摘要:笔者通过对东营市县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状进行阐述,提出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问题的根本在于“机构、人员、事项”不匹配的矛盾,给予进行“整体融合”改革、发挥综合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协调统一优势的对策建议,目的在于继续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程、完善改革举措、巩固改革成果,使中央关于改革的各项精神和要求落地。

关键词:农业;综合执法;监督执法;问题;对策

2020年12月30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了《山东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2020年版),标志着本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从制度层级完成。现结合东营市畜牧兽医体制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情况,作简要分析。

1东营市县区级畜牧兽医体制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状

1.1职能界定和执法事项

1)制度依据和职能界定从各级关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政策和各项文件看,聚焦完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整合执法队伍、强化队伍保障、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都坚持重心下移、解决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都强调加强一线执法力量、解决监管缺位问题。根据行政与事业分开和实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的改革总要求,全市所有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下达的“三定方案”都明确:农业农村局作为农业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授权和政府相关规定进行农业行政管理工作,那么这些行政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单纯的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还包括与其相关的行政监督、检查。也就是说,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具有并且是涉及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唯一执法主体,除部分行政审批职能划转同级行政审批部门外,原事业畜牧部门代行的其他行政管理职能,全部由现在的农业农村局(有的加挂畜牧兽医局牌子)来履行;同时建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依法统一行使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和相关行政检查、监管职能;将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等事业服务职能保留在事业单位畜牧中心。法律法规授权和“三定方案”总体上明确了各部门的“身份和职能属性”,为开展包括涉及畜牧兽医在内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2)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分别发布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和《山东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2020年版)。通过对山东省《目录清单》进行梳理和数据分析显示:《目录清单》中涉牧实施依据涉及法律法规38部,占《目录清单》实施依据涉及法律法规总数的39.2%,其中,法律3部、行政法规10部、部门规章16部、地方性法规2部、省政府规章7部;《目录清单》涉牧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事项153项,占《目录清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总数的45.7%。与各项法律法规、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的改革精神对应,《目录清单》行政执法事项的实施主体统一规范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查看全文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管理模式、执法机构及几点思考

前些时我有机会去意大利考察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专程拜访了意大利政府遗产部,与该部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和负责文物执法的宪兵副司令进行了座谈,并参观了文物宪兵司令部和所属的文物信息管理中心。现将意大利政府在管理文化遗产方面的一些政策和做法介绍如下:

一、管理模式

意大利作为欧洲文明古国和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有着极为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如一千九百年前毁于一旦的庞贝古城、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风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罗马竞技场等等,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

意大利在行政上分为20个大区,其中有五个特区,也如同我国一样存在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种种关系。但是,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意大利始终强调保护文化遗产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在管理体制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制度。自1870年统一建国以来,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理念,认为意大利领土上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管理权,不得交由地方政府任意干预处理。这一基本理念和政策的形成有两个历史原因:一是十九世纪时期以来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文化遗产政策大体相同,在管理模式上都基本采取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的模式;二是出于保持和平衡文化差异的需要;由于意大利历史悠久,各王朝更迭频繁,北部地区接近欧洲文明,南部地区如西西里岛带有更多的阿拉伯文化色彩,将文化遗产管理权集中在中央政府,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等需要而损毁、破坏这种文化的差异性,有效实现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平等保护。为实现这一目的,意大利遗产部认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必须防止任何理由的破坏包括由经济、旅游开发所引起的破坏,所谓保护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对文化遗产周边人文环境的保护,如罗马古城区内不允许建高层建筑、不得发展工业,在古城外建立新区等;另一方面是对文物个体如古建筑的具体保护。同时还认为,必须由中央政府建立全国的保护网络并实行垂直领导,方能有效实行保护。

意大利自上世纪60年代后开始经济腾飞,工业建设和城市化速度很快,地方政府强烈要求中央政府分权,相互之间矛盾加剧。从1972年开始中央政府向地方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日益加大。但在针对文化遗产管理权是否要下放给地方政府的问题上,形成了支持和反对的两派意见。上世纪90年代在考虑相关立法时,这两派意见在议会间产生了激烈冲突,最后,反对下放权力的一方占据上风并达成了共识,即强调文化遗产是“立国之本”,经济管理权可以下放,但文化遗产管理权必须由中央政府行使;地方政府可以有权决定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必须由中央政府说了算。理由有二:其一,地方政府在考虑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中难以摆正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城市化建设往往千篇一律,不注意保护地方文化特色,因此必须由中央政府来直接控制。其二,地方政府负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负责大型经济建设项目,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的执行者,在保护与发展出现矛盾时,自身难以摆正关系,因此必须由中央政府来直接掌握遗产保护权,方可妥善处理这一矛盾。为此,意大利议会在前几年所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责。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意大利发展到今天,仍然始终坚持文化遗产由中央政府垂直管理这一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由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地建立保护行政管理网络,直接委任地方代表并垂直领导。国家遗产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遗产部工作人员不到100人,设有10个司局。遗产部代表中央政府任命遗产部代表并向各地派驻,履行中央政府相关法令,负责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工资由中央政府统一核发。目前遗产部向全国各地派出代表近2万人。意大利中央政府每年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的1%——2%左右。意大利还通过发行文物彩票吸纳资金,此外各大区、市政府也拨款用于文物保护,企业和私人也设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基金,再加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的援助,每年都能将大批资金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地方政府也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但职责只是负责本地区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派驻各地的代表有行政执法权,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对个人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有权予以直接处罚;二是对地方政府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有权直接予以阻止,如果发生纠纷,交由中央政府予以评判。如果地方政府不服,可提起司法诉讼,最后由法庭判决。

查看全文

区县财政行政责任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明晰行政执法责任,强化财政执法监督,提高财政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市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财政行政执法,是指本局机关各执法科室、本局委托的相关局属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在财政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行使财政行政职权,适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指本局将行政执法责任分解到各执法机构,明确具体的执法标准、程序和目标;各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行政职责分工和受托权限,行使职权、履行义务并承担责任,由本局对其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情形确定其责任的制度。

第四条行政执法责任制必须坚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加强监督、严格考核的原则。

第五条综合科具体指导、监督和协调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并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综合科、局监督办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检查、评比、奖惩等日常工作。

查看全文

农委综合执法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根据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全面推进我市农业综合执法建设,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五有”建设为目标,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产业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完善综合执法机制,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基础,规范农业综合执法行为,全面提高农业执法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综合的内容,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执法职能由一个综合执法机构实施。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动植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其授权范围内履行相应的执法职能。

二是综合的范围在本级农业部门的职责范围内进行,不跨部门综合。

查看全文

行政执法投诉制度

第一条为了依法及时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执法投诉,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沈阳市行政执法监督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执法投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书信、电话或者走访等形式对本市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向市、区、县(市)政府法制机构的申诉、控告或者举报。

第三条市、区、县(市)政府法制机构受理行政执法投诉,适用本办法。

市、区、县(市)政府法制机构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责,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工作。

市、区、县(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督察制度,配备行政执法督察人员,公布投诉电话、通讯地址等。

第四条受理行政执法投诉,查处违法行政执法行为,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违法必纠,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查看全文

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法治工商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法治湖北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依法行政、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进一步推进工商转型,促进职能到位,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高全省工商系统法治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省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共同努力,到2013年,全省工商系统在执法体制、行政决策、制度建设、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信息公开等方面基本实现法治化。具体目标是: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属地管理、整体联动、网络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规范性文件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规范高效;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制度基本完善,执法监督效能明显提高;信息公开全面准确及时,做到便民高效诚信;全省工商系统推进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全面加强,依法行政的观念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转变工作职能,完善工商行政执法体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