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值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4:53: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熵值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源于熵值法的上市公司营销绩效动态评估
摘要:以熵值法作为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赋权方法,同时采用等差数列对时间维度进行赋权,在考虑指标增长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上市公司的动态绩效评价模型,并结合理想解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最后以家电制冷空调类的13家上市公司2005—2009年年报数据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值法的上市公司动态绩效评价模型与静态评价方法相比更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关键词:上市公司;熵值法;动态绩效评价
引言
目前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多采用静态综合评价方法,如单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DEA法、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经营绩效评价,但是这些评价方法都主要集中对上市公司绩效静态(某一时间点)的评价,缺乏对公司某一时间段的动态综合评价,没有做到“回顾性”与“前瞻性”共存。而实际上,对于公司绩效的动态综合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更能反映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真实经营绩效情况,同时能够对公司未来绩效的变化状况进行一定程度预测。鉴于此,本文采用基于熵值法的动态评价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动态评价,以求能客观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状况。
一、模型构建
1.评价指标选择。经营绩效评价首先是评价指标的选择,在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上市公司特点以及为较全面反映制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基础上建立以下四大类包括8个指标的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正指标;(2)发展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正指标;(3)营运能力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正指标;(4)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适度指标。
熵值法的上市公司营销动态探索
摘要:以熵值法作为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赋权方法,同时采用等差数列对时间维度进行赋权,在考虑指标增长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上市公司的动态绩效评价模型,并结合理想解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最后以家电制冷空调类的13家上市公司2005—2009年年报数据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值法的上市公司动态绩效评价模型与静态评价方法相比更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关键词:上市公司;熵值法;动态绩效评价
引言
目前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多采用静态综合评价方法,如单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DEA法、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经营绩效评价,但是这些评价方法都主要集中对上市公司绩效静态(某一时间点)的评价,缺乏对公司某一时间段的动态综合评价,没有做到“回顾性”与“前瞻性”共存。而实际上,对于公司绩效的动态综合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更能反映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真实经营绩效情况,同时能够对公司未来绩效的变化状况进行一定程度预测。鉴于此,本文采用基于熵值法的动态评价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动态评价,以求能客观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状况。
一、模型构建
1.评价指标选择。经营绩效评价首先是评价指标的选择,在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上市公司特点以及为较全面反映制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基础上建立以下四大类包括8个指标的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正指标;(2)发展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正指标;(3)营运能力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正指标;(4)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适度指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文章从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教育水平、就业质量、医疗水平、城市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7个维度选取反映美好生活需要的19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用均值法和熵值法实证分析了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高度相关,但均值法优于熵值法。分区域来看,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分布,不同省份之间差异较大。分维度来看,各省份在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两个维度的差异性相对较大。从具体指标看,各省份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异最大。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均值法;熵值法
0引言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研究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人们通常用GDP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但GDP偏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高质量发展涵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除了关注“量”的增长,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指标来衡量。因此,研究如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与机理的研究,多数学者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经济“质”的问题。金碚(2018)[1]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并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多维性和丰富性;也就是当下的生产力水平能够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提供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2];体现在质量与效率的统一、创新驱动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这三个方面[3]。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且需要以经济增长为根本出发点[4]。关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多数学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框架构建指标体系[5,6],张侠和高文武(2020)[7]构建了经济动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美好生活、和谐社会共五个维度、34个具体指标的指标体系,张震和刘雪梦(2019)[8]从经济发展动力、新型产业结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开放性、协调性、绿色发展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李坤(2019)[9]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创新能力、社会福利、文化繁荣、资源环境这7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本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以经济增长为基础、以反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几个重要方面为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以期通过分析这些代表性因素得出评价结果,明晰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施策。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探讨
有色金属制造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但仍然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发展质量效益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要素配置有待优化等诸多发展瓶颈。与此同时,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贵金属市场价格下跌、有色金属制造业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等问题比较突出,有色金属制造业财务风险日益增加。如何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发出有效预警,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显得尤为重要。现行的大部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没有充分考虑模型的实用性,模型结构十分复杂,需要的样本数量巨大,构建过程困难,没有考虑企业的特性以及所处的环境,并不一定适合有色金属制造业。本文的研究对象J铜业公司是一家国内铜精矿自给率较高的公司,是国内中型的铜生产和加工基地,2008年实现主要资产的整体上市。近年来,企业总资产达到数百亿元,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阴极铜、铜加工材和稀贵金属生产基地。本文以该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与功效系数法为该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在有色金属行业财务风险预警中具有典型应用的价值。同时,该预警模型也为其他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提供一个新思路。
一、熵值法和功效系数法概述
本文采用熵值法和功效系数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首先以熵值法为基础对公司各个财务指标确定权重,然后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各个指标权重进行设置,确定各个指标的满意值,最后以功效系数为基础得出所需的评分值。
(一)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评价研究对象重要程度的研究方法,根据熵理论进行赋权。在财务预警系统中,可用熵值法来确定多个财务指标的权值。熵值法的运用过程如下:1.假设有m个年份为被评价对象,每个年份有n个评价指标,建立n行m列原始数据评价矩阵X(其元Xij素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第j年的原始数据):数据进行无纲化处理,得到新的评价矩阵Y(其元素Yij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第j年无纲化评价值),计算如下:若评价指标为适中指标,则取值在一定区间最好。其中,Mi表示第i行最大值,mi表示第i行最小值。进行无纲化处理后,如果评价指标依然存在小于零的情况,必须对该指标进一步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坐标进行平移,令Y中所有元素Yij=Yij+1,可得到更新后的矩阵Y。3.对无纲化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新的评价矩阵P:
(二)功效系数法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究
在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初始阶段,学习者需要迅速建立起分子空间结构物理化学是医药类院校大学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对医学、药学其他主课的学习和理解起着基石的作用,就像对一个建筑而言,基础未打牢就无法盖出参天的大厦,因此非常有必要学好物理化学这门课。物理化学理论深奥抽象、结构庞杂、公式多且应用的条件要求严格。因此学生们普遍感觉概念和理论难学难记、授课的内容单调而枯燥。而物理化学的独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严密的逻辑推理,可以说对后续课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实践都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物理化学卷中指出:“实践表明,凡是具有较好物理化学素养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后劲’足。由于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他们容易触类旁通、自学深造,能较快适应工作的变动,开辟新的研究阵地,从而有可能站在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多年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对医药学知识的深入钻研离不开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没有很好的基础就无法进入到医学、药学领域的前沿。就无法真正搞懂疾病发病的过程和机理,也无法明白药物设计的原理和治疗的机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下面就介绍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感悟。
1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严密的重要基础课,如果我们授课只知道照本宣科,对学生采取添鸭式的“满堂灌”教学,就无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就会感到讲授的课程枯燥乏味,学习内容单调冗长。长久下去,学生们就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畏难的心理,抵触相关部分的学习。适当地介绍物理化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将教员最近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类似于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制备及其对各种阳离子、阴离子、溶剂分子和危险爆炸物分子的荧光检测,一直是研究物质荧光性质的物理化学家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教员首先引入MOFs材料的概念:作为结点的金属离子被作为桥联基团的刚性共轭有机配体连接而组装成三维孔道的结构称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其具有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被广泛应用于气体的吸附与分离、催化反应以及荧光检测探针等领域。但是,传统的荧光检测探针都是以各种刚性有机配体和发光中心稀土元素Eu或Tb配位后形成配合物MOFs再被用来进行荧光检测。然而由于稀土元素的高配位数和可变的配位环境,使得形成MOFs材料特别是稳定可控的材料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许多合成的MOFs材料无法在水中甚至空气中稳定存在,因此样品合成的重现性和样品组成的控制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荧光检测数据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制备性质稳定且组成可控的MOFs材料,在借鉴法国拉瓦锡研究所Ferey课题组以MIL命名的Al-MOF系列稳定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成果[1],以及挪威奥斯陆大学Lillerud课题组以UiO命名的Zr-MOF系列稳定材料的研究成果后[2]。我国课题组率先提出了用后合成方法(PSM)来负载稀土离子Eu3+或Tb3+等具有特征发射谱带的元素:即先按照文献合成性质稳定的MIL系列Al-MOF或UiO系列Zr-MOF,再用这些材料作为前驱体,将它们分别与过量的(约10倍)EuCl3或TbCl3在乙醇体系中搅拌回流,然后离心真空干燥以获得性能稳定的负载Eu3+或Tb3+的后合成材料。在这些材料中,由于骨架的组成物质是Al或Zr和刚性共轭的有机配体,而Al或Zr与配体中羧基氧形成的配位键很强,因此后合成(PSM)得到的母体材料很稳定。再进一步将Eu3+或Tb3+负载在这些母体材料中,就能够获得稀土搀杂比恒定的后合成材料。这种材料在空气中和水中都能稳定存在,由于配体对稀土离子的“天线效应”,因此它还具有特征发射强、光谱性质稳定且光谱重现性好的优点,作为先前非后合成材料的理想替代品,很有成为商业化荧光探针的潜力。教员讲授到这里,将自己后合成得到的一种负载Eu3+的MOF材料展示给大家,发现在水中Cu2+对它有很强的淬灭作用,因此这种材料在Cu2+检测中显示了极强的选择性和敏感性,是一种潜在的Cu2+荧光探针。讲授过程中,辅助鲜明的用diamond和ChemBio3D绘制的各种MOF结构图,以及Origin导出光谱滴定图和检测机理(光电子能谱)图。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变成生动有趣的研究进展介绍,将学生们物理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引入有针对性的案例式授课
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员在讲授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逻辑严密的推理方式来说明各种现象,比如热力学第三定律所表述的“0K时,任何纯物质完整晶体的熵值等于零。”或“不可能用有限的手段使一物体冷却到热力学温度的绝对零度。”。然后教员就提问:“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了案例式教学[3]。这就是对绝对零度与超低温探索的案例:1837年,马格努斯和勒尼奥精确测定出了气体的定压膨胀系数,并由此进一步反推出最低温度是-273.15℃,即绝对零度。在绝对零度时,纯物质各原子都停止了一切运动而静止下来,因此处于完全有序的排列,混乱度也达到了最小,熵值也最小为零。为了验证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正确性,各国科学家发起了向绝对零度的冲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液化了氯气,获得了-78℃的低温。到了1845年,科学家几乎液化了所有的气体,但O2、N2、He、CO、NO等气体却难以液化。德国科学家林德等人经过努力,采取压缩-绝热膨胀和抽除液面蒸气法制得了液态氧和氮。荷兰物理学家翁内斯采用五级串联抽除液面蒸气法制得大量液氢。1908年,他再用液氢和液态空气预冷,继续用压缩-绝热膨胀的方法使温度下降到-268.95℃,将氦气液化。当翁内斯获得液氦后,曾进一步想用减压降温的方法使液氦固化,没有获得成功。但通过这种方法,他已经达到了-272.11℃的低温。真正逼近了绝对零度,因此翁内斯也被称为“绝对零度”先生。如何才能更逼近绝对零度?采用中性原子的激光冷却技术被证明是有效的办法:通过调谐激光的波长,使得只有在特定方向运动速度最快的原子可以吸收迎面飞来的光子,从而使原子在此方向的运动速度减慢。这种“光学黏胶”可以延缓几百万原子的运动,从而使其等效温度降到接近绝对零度几百万分之几的开氏温度,即10-8K。如果在上述实验中加上磁场就可以俘获原子,并使温度进一步降低到更接近绝对零度,甚至达到10-9K。因此绝对零度不能达到的理论被再一次获得了证实。通过引入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开展启发式教学
社会风险构成与风险控制
摘要:风险是危机事件的内在本质,是应急管理中的核心概念,然而风险的内在本质是什么?社会风险的具体构成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风险会累积并爆发为危机?风险如何控制?一直以来缺少理论上的分析。文章运用熵理论在系统演化的背景下来对以上问题作以回答,揭示危机事件发生发展与演化的的内在本质规律,为风险管理与危机应对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熵;社会风险;系统论;突发公共事件;危机
风险是公共危机事件的内在核心,危机事件形成过程其实质就是风险产生、酝酿、爆发、与消退的过程,因而对于风险本质及其累积、爆发的内在机理与规律的把握,是人们对危机事件科学控制、引导、管理的前提。社会生活中风险爆发、危机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小概率的非常态事件、由于它跨学科性、复杂性,使它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演化的机理非常难以把握。人们基于风险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演化提出了一些解释框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风险-危机模型(RHModel)[1]、压力-释放模型(PARModel)、地方-风险模型HOP(HazardsofPlace)[2]等,这些模型在很多方面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对于风险、危机的本质没能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加以揭示,对于风险从微观向宏观的转化机理也不十分清楚。我国学者提出了社会物理学的理论,用类比的方法提出社会燃烧理论,把社会系统的突发事件,同自然界的燃烧现象进行了形象的类比[3]。这一方法形象生动但却限制了这一理论的适用范围与解释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危机事件放在系统演化的背景下,从系统演化的视角出发,运用熵理论对社会风险的本质、风险的构成、爆发的内在机理作以阐释,为公共危机事件的风险管理提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
1“熵”:社会风险的内在本质
熵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热力学领域,被用来描述物质的状态,为度量体系混乱状况的重要参量。这一概念经过不断的扩展,“后续的学者运用这一参量而描述所有物质、事物与系统的运动方式及混乱程度等[4]。”熵概念成为描述系统状态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状态的不肯定度(不定度)的参量,因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强大的渗透力的,熵理论从物理学扩展到生物学、信息论、管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甚至成为了一种世界观[5]。熵理论已逐步成为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科学理论的框架。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能够被认定为某一作用关系下和环境产生关系的多种要素的总和[6]。”可以说系统无处不在,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到社会,任何一种现实事物都是一个系统。而系统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结构、就是“序”,而系统的演化,也是系统构成要素与序的变化,而熵正是“描写系统结构、分析系统演化的物理量[7]”,是对系统内的序与功能态的描绘。任何系统处于不断地变化运动当中,熵值能够体现出既定的宏观状态下,系统内微观与中观层面下各结构状态出现变化的状态,也就是说能够描述出系统的混乱程度。通常,越混乱的系统所对应的熵值越大;越有序的系统所对应的熵值就越小。“系统的熵值实际上是系统无组织程度的量化表述[8]”。风险、危机正是在危机管理中表示着类似的内涵,系统内在风险的表现为系统的脆弱性、系统内的因素相互作用越为混乱、结构越不稳定,系统的熵值越大,也就越脆弱,系统遭到冲击后解体的风险就越大。用Risk表示一个承灾系统内风险大小程度或者说是潜在的危机程度,Ds表示系统的总熵,那么其二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如下函数关系:Risk=f(Ds)(1)这是一个递增函数,表示在一个承灾系统中,系统的熵值越大,那么系统就越不稳定,其解体的风险就越大。风险,人们有过很多种定义。从系统的观点讲,就是系统从稳定状态演化到了一种无序,失序,结构的倒塌,系统解体、严重失序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它是系统潜在的危机。熵值越大,那么系统的混乱、失序就越严重,生命力就弱,系统遭到破坏的风险就越大。因而,“熵”与“风险”都是对系统存在状态的描述,“熵”是系统内在的微观状态的描述,“风险”是系统外在的宏观表现,它们有着内在本质的一致性。
2社会系统风险熵的具体构成
城镇化建设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4个方面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会宁县2009-2018年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得出结论:会宁县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整体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会宁县社会城镇化质量水平相对最高,且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会宁县经济城镇化质量次之,但发展速度相对最高;会宁县人口城镇化及空间城镇化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且发展水平相当,增长速度缓慢。
关键词:会宁县;城镇化质量评价;熵值法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标志和重要增长极。其中,以县城为代表的中小城镇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中提出“我国要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化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提升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1]”。因此促进中小城镇的城镇化持续健康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们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关注城镇化质量方面的研究。通过检索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质量评价的关注度颇高。其中,陈明星[2]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四个内涵出发将城镇化划分为四个类型,并利用熵值法对中国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分析;蓝庆新[3]等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熵值法,从城镇的自身发展、推进效率以及协调程度三个方面构建了31个指标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马德功[4]等从经济、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西部12省市进行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李林[5]等人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人口、经济、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指标体系来对广东省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大部分学者从人口、经济等方面选取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并通过主观赋值法或客观赋值法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在城镇化质量评价内容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城镇化质量评价方法方面,研究大多集中于采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对国家、省域、区域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研究。因此本文以甘肃省会宁县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对会宁县的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的认识,也对推动其城镇化建设,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1.研究区概况
1.1自然环境概况。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隶属于白银市,县城距离省会兰州150公里。位于北纬35°24'至36°26'、东经104°29'至105°31'之间,东依静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南与通渭县毗邻,西靠安定区和榆中县,北与靖远县、平川区相邻,总面积为6439km2。会宁县位于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整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自古就是一个干旱少雨、地瘠民贫的地方,素有“苦甲天下”之称。1.2社会经济概况。会宁县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名县,也是国内远近闻名的西北教育名县,全县现辖24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地会师镇。全县总人口57.61万人,常住人口为54.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24万人,占29.96%。至2017年,会宁县实现生产总值62.76亿元,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为落后,经济总量在白银市各区县中排名最低。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企业品牌扩展控制论文
内容摘要:品牌扩展的过程可以用熵变的有序化关系来进行研究。孤立系统总是在熵的增大过程中趋于无序,开放系统的熵则可在外界负熵流作用下不断减小,实现系统的有序化。品牌扩展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品牌价值的增值。
关键词:品牌扩展熵变负熵流控制
熵这一概念源于热力学,是度量分子不规则热运动的单位。它描述了系统能量的转换方向,一个封闭的系统能量只能不可逆地沿着衰减这个方向转化。具体地说,由于在一个孤立的系统内不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系统内自发进行的过程使熵增加,要使系统从不平衡趋于平衡,此时熵值达到最大,由此导致系统无序程度不断增加。将熵的概念引进系统科学的领域,并对它改造成为适用自己的范畴。当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或者由于环境对系统的输入不可控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就很难继续围绕目标进行控制,从而在功能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紊乱,表现出有序性减弱、无序性增加现象,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系统的熵值增加效应。
管理熵内涵
本文将熵的思想引入管理科学中,得到管理熵的概念。所谓管理熵是指任何一种形式的组织管理、制度、政策、方法等,在相对封闭的组织运动过程中,总会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笔者比较赞同美国学者霍华德将熵定义为“物质系统状态的复杂度或丰富度”。如果仅仅把熵等同于无序、混乱或不确定性,那等于说随着时间的发展,系统就会变得越来越无序,直到熵值最大为止,那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劳的,最终的结果不是使系统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率,而是系统不可利用的能量将越来越大,导致系统的整体失效。
熵值增加是组织结构中管理效率递减的原因所在,这个现象之所以会存在,主要在于复杂组织运动和管理过程会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又相互影响的变量要素控制,同时,也有组织职能转变过程中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造成的,在这一阶段形成了暂时封闭的系统,组织进行调整的过程,是从相对稳定的状态向不够稳定的状态发展的过程。在自然界中,存着大量与上述趋于混乱无序相反的过程,同样用熵理论来研究品牌延伸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品牌延伸的过程是符合一个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熵的变化的情况的。
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摘要:选取14家林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的熵值法对所选取研究对象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水平差异较为显著,且在规模实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5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林业上市公司;因子分析法;改进熵值法;绩效分析
1引言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林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好坏对我国经济产生着深远影响。由于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国土面积等原因,我国林业产业经济体系中许多基础指标均处于世界前列甚至第一的位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林业产业能够很好的完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反的,在产业结构、投入产出比、战略布局方面还明显低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林业产业供应链等因素对林业绩效的影响十分重要[1-2]。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资源整合的需要,企业间经常发生企业合并及企业合营,会产生客户转移[3],导致我国的林业产业格局还很脆弱。许多林业类公司发展较为艰难,找不到企业经营效果不佳的原因和改革办法,所以对于中国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林业上市公司进行了相关研究,陈茜,田治威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对33家林业上市公司在2014年的财务风险程度进行打分和排序,利用聚类分析法将33家样本上市公司依据各自的财务风险程度分类为良好、一般和高风险三个层级,并给出应对财务风险的相关建议。刘梅娟等以2009—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林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表明样本公司均出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不高、方式不统一、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并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角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4]。隋爽等从社会责任角度提出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框架内容,分析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5]。但是从经营绩效角度对于中国林业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林榅荷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14家中国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认为中国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差距较大。且在盈利能力、偿债水平、营运水平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发展不均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6]。李维娜运用DEA法对2010年13家林业上公司的绩效进行横向分析,得出2010年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整体状况[7]。
2数据来源及模型确定
2.1财务指标的确定。综合考虑各个财务指标的性质,本文选取了12个财务指标作为二级指标构建出五个一级指标组成综合的绩效指标评价结构。以利润总额(X1)、股东权益(X2)反映企业的规模实力;净资产收益率(X3)、总资产净利率(X4)、每股收益(X5)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X6)、存货周转率(X7)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流动比率(X8)、速动比率(X9)、资产负债率(X10)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X11)、总资产增长率(X12)反映企业成长能力。2.2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综合评价分析模型的构建。对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三个适度指标利用公式(1)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其他正向指标利用公式(2)进行标准化处理:经过上述方法对熵值法进行改进之后,再分别利用公式(3)~(6)计算差异系数Pij、第i个指标对应的熵值Ei,最后确定权重Wi,利用因子分析法算出各个因子得分用Fi表示。以m表示样本公司数量,此处为14;n表示原始财务指标数量,此处为12。公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测度研究
摘要:在“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5个维度选取指标,涵盖经济、产业结构、生态、科技、人民生活等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2002—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值和各维度综合值,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各方面发展情况。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熵值法;经济发展质量
1研究背景
经济发展质量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其评价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现有文献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经济发展质量,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效率。例如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在1983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中,将经济发展质量视为资源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变化[1]。广义的经济发展质量,除经济增长效率外,还包括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例如彭德芬在2002年出版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中,将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国家在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存环境等方面品质的优劣程度[2]。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理论研究不断补充和完善,目前大部分学者认同广义的经济发展质量观点。从现有文献来看,针对广义经济发展质量观点,大部分学者采用的测度方法为综合评价法,即通过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3]。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成指标体系的各指标选择与确定,这取决于对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二是各指标权重。詹新宇和崔培培(2016)[4]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基础指标及各维度权重,进而求得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值,对2000—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
2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发,按照科学、全面、真实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1选择评价指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目标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三级指标层4个层次的指标评价体系。(1)目标层指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2)一级指标层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3)二级指标层包括12个指标,具体如下。①体现创新水平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②体现协调水平的“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③体现绿色发展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④体现开放程度的“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⑤体现共享水平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4)三级指标层包括25个指标,具体如下。①代表创新投入的“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和“R&D人员全时当量”,代表创新产出的“专利授权数”和“高技术产业产值”。②代表产业结构的“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代表投资消费结构的“投资率”和“消费率”,代表城乡结构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化率”。③代表资源消耗的“万元GDP能耗”,代表环境污染的“万元GDP废水排放量”“万元GDP废气排放量”和“万元GDP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代表环境治理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比重”和“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④代表外贸依存度的“进出口总额”,代表外资依存度的“外商直接投资额”。⑤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代表公共服务的“人均教育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2.2确定指标权重。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有些指标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大,有些指标影响相对较小,这直接关系到综合评价结果。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要先对各指标赋予权重[5]。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发现,对指标赋予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常用的主观赋权法主要有德尔菲法(DelphiMethod)、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常用的客观赋权法主要有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6]。基于本研究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赋予权重,以便给出真实可信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