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4:21: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制度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制度设计
本文梳理归纳的这些前在预设,实际上都是经验命题(empiricalstatement),其旨归不在于揭示制度的发生学意义(唯物史观认为,制度是经济关系的产物),而在于揭示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回应人类对于游戏规则的基本需求与基本价值追求以及如何来设定游戏规则等政治规则范畴的基本问题。这些预设从各个方面表明,制度化、法治化的选择,或者说通过构筑完善的政治规则,以实现和推进规则政治,乃是人类秩序化的合理选择,同时也是一种无法规避的命运。
“无赖原则”预设。在探讨制度必要性和它的功能设计时,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Humc)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原则“无赖原则”。这条原则认为,人们在考虑制度安排时,必须持定“人人应当被假定为无赖”这样一种假设。人必须被看成是“理性”的谋利动物。而制度设计要达到的目的是:不论他多么利欲熏心,通过完善的制度机制的钳制功能,使人“规规矩矩”地服务于公益。休谟说:
政治作家们已经确立了这样一条准则,即在设计任何政府制度和确定几种宪法的制约和控制时,应把每个人都视为无赖——在他的全部行动中,除了谋求一己的私利外,别无其他目的(注:[美]斯蒂芬·L·埃尔金等编:《新宪政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7~28页。)。
制度设计必须达到以下效果:不仅要对“无赖”行径实施有效的钳制,而且要能防止和遏止人们萌发各种损公利己的“无赖”冲动。休谟认为,这一假设在作为描述性模式时是非真实的,而作为分析性模式时则又是真实的,可以得到事实的正当证明。这一预设表达了这样一种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既然所有的政治家和政治行动者在政治生活中,都可能成为“无赖”,那么必须有强大的制约机制在先,让人们服从制度规则。这一点,詹姆斯·布坎南是这样说的:
当人们的政治行为被认为一如他们其他方面行为一样是追求私利之时,宪政上的挑战就成为这样一种挑战:构造和设计出能够最大限度地限制以剥削方式追求个人利益,并引导个人利益去促进整个社会利益制度和规章(注:[美]詹姆斯·M·布坎南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9页。)。
普遍“无赖”的假定,构成了国家方法论上必需的思想前提:基于“最坏情形”亦即每个政治家都可能是无赖这一最坏情形为基本出发点,而不是寄托于人性的自我完善。旅行中的安全检查就是这样。为保证飞机运行的安全,所有乘飞机的旅行者和行李都被要求必须通过一道X光机的安全门。美国"911"事件后,世界各国尤为加强了安检的力度。事实上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已被假定为潜在的可能违禁物品携带者乃至恐怖分子,尽管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会这样做。然而为确保安全,人们必须概莫能外地接受一套技术实施的安全检查。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下列建(构)筑物或者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统计设计制度改革计划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案
(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案及统计报表制度的修订情况,积极配合、协调、管理各专业科室、州级各有关部门以及大型企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
(二)结合国家《服务业统计基本规范与职责分工》及改革要求,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反映我州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继续加强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及其管理
(一)进一步做好州局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向省统计局报批的相关工作,规范各专业科室的统计调查行为。
(二)强化和监督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及执行情况,确保在完成国家、省调查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地方党、政领导机关服务。
存款保险制度设计
一、贷款趋同现象成为银行授信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看,金融机构授信大客户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及交通银行。贷款趋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客户主要集中在4家国有商业银行。截至2004年9月末,上述6家银行授信大客户共有181户,评估授信额度1115.87亿元,实际贷款865.44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额的52.47%,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支持的大客户166家,占大客户总数的91.71%;授信额度1109.27亿元,占大客户总授信额度的99.41%;贷款余额613.3亿元,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70.87%。二是贷款在客户、行业和地区间的集中度较高。9月末,6家行前10位客户贷款余额394.4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23.92%,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45.58%。国家开发银行大客户贷款占该行贷款余额之比达97.39%。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煤炭、通讯等行业,9月末贷款余额为582.01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29%,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7.25%。从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9月末3个地区大客户贷款余额578.5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08%,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6.85%,其中:呼和浩特市的大客户最多,达40户,贷款余额370.46亿元,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42.81%。三是大客户多头授信现象较为普遍。在181家大客户中,有44户在2家以上银行有授信,有的甚至在5家银行有授信,多头授信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解决银行贷款趋同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改革经营方式,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商业银行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借鉴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做法,把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加强结构调整和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改变多年来重同质竞争、轻差异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推进银团贷款和俱乐部贷款,完善项目融资,学会风险定价;大力调整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提高规避风险和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培育和扩大优良信贷载体,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行信贷总量适度和结构平衡。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信贷营销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既要搞好对大客户的金融服务,更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等弱质产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同企业的沟通,遵循市场法则,根据客户的需求,研究开发量身定做的服务产品,培植和发展潜在客户市场,积极主动地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正常的信贷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经济、服务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三)建立科学的信贷奖惩制度,增强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约束机制与创造优质信贷资产激励机制相统一的信贷管理奖惩制度,既要严格追究使信贷资产形成风险和损失责任人员的责任,又要注意对信贷资金营运好的人员的合理奖励,最大限度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对信贷人员责任的认定要科学合理,凡因不可预测的市场、政策变化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或资产风险,应减轻或免除信贷人员的责任。
会计制度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会计制度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会计处理手续、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它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科学的程序,对各项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划,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本文探讨了会计制度设计的性质、对象、任务与原则等问题。
会计制度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会计处理手续、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它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科学的程序,对各项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划,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制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过去由于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不少会计人员经常把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看成是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事,认为在基层单位里,无需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工作;在会计教学中,则往往满足对财政部门所颁布的会计制度进行解释,而对于建立这些制度的依据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则很少作理论上的探讨,以致教材成了“制度加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健全,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单位会计制度自行设计工作。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性质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范畴里一项实务性、方法性较强的工作,但设计过程必须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关系对会计制度的要求,设计的结果即会计制度本身则属于上层建筑,因而这一工作又必然体现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意志和要求。可见,会计制度设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和一切经济管理工作一样,具有双重性。
1.会计制度设计和生产力。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决定性因素。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会计制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力的运动过程,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物质内容;生产力运动的规律,决定着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的主要方面。
医疗保障制度设计
一、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应当体现公平优先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分配原则已经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和接受。社会保障属于社会再分配的范畴,因此,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提高效率来缓解日益增大的社会保障压力,成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力度更大,从各地正在推进的医疗保障改革方案来看,尽管改革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与过去相比个人的医疗保障责任在扩大,政府责任在缩小,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医疗保障改革的市场化取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但是其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医疗机构市场化运作,优胜劣汰,导致城市大医院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越来越好,而城市社区医院,尤其是农村乡镇医院维系艰难,逐步萎缩,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政府卫生投入也越来越向大医院倾斜,加剧了这种分化的程度。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结果是城市人往大医院跑,农村人往城市跑,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其二,我国连年对医疗机构投入减少和药品涨价的补偿机制缺乏,迫使医疗机构出现较强烈的逐利倾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逐步成为其主要的功能。由于医疗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医患信息不对称,市场竞争往往使价格升高。例如医疗机构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往往竞相购买高精尖设备,使我国本来就不足的医疗资源重复配置而浪费,设备购入后为尽快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往往过度提供医疗服务。医疗行业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的地位,市场垄断条件下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将不可避免。医疗保障费用与日俱增,政府、个人、企业都承受了巨大压力,占我国人口70%以上没有医疗保障的农村人口更是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
因此,笔者认为,医疗事业改革的市场化取向,虽然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但是却背离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也是个人力量所无法左右的。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来发挥主导作用,否则就一定要出问题。政府的责任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平优先的理念下,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从以上两个方面的政府责任来看,中国的医疗保障所存在的问题,根源主要不在于缺少公共资金,而在于缺少公平优先的价值理念和有效的政府管理。
政府如何在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贯彻公平优先的价值理念,构建公共保障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呢?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人口多、人均经济水平低、社会保障能力差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中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与生活水平相适应[2].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要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具体实施方式是,政府确定可以保障公众基本健康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政府统一组织、采购,并以尽可能低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疾病患者。其中所用的大部分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为控制浪费,个人需少量付费。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自付部分可进行减免。
制度建设计划专题报告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十八大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深入贯彻执行中央、省、市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为准则,围绕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周密设计、系统规划,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坚持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以制度机制实现巩固群教活动成果,达到反对“四风”改进作风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制定原则
一要切合工作实际,根据本单位干部的权、责、利平时开展的工作来制定制度,特别是要考虑到单位职工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来进行制度约束。重点要注重干部作风、组织纪律、效能建设、权力监控、廉政建设、民生维护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二要注重规范具体。建立的制度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符合工作实际,要着眼于明确、具体、可供操作,无论是管事还是管人都有实用效果。
三要强化监督执行。加强制度的公开监管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重点要发挥各级检查、监督组织的作用,对干部作风、工作效率、廉洁勤政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使工作运行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行政制度设计研究论文
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当中,常常包含着一定的前在理论预设。它们常常成为某个系统理论的逻辑支撑或逻辑起点。在经济学中,“理性人”、“资源稀缺”等假设,支撑着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在政治科学中,在制度领域,事实上也存在着关于人的特性、权力的特质、理性的限度、国家实质等等的各种前在预设,只是这些前在预设没有被鲜明地、理论化地归纳提炼出来。本文试图对制度设计中的这些前在预设作出尝试性梳理和归纳。
本文梳理归纳的这些前在预设,实际上都是经验命题(empiricalstatement),其旨归不在于揭示制度的发生学意义(唯物史观认为,制度是经济关系的产物),而在于揭示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回应人类对于游戏规则的基本需求与基本价值追求以及如何来设定游戏规则等政治规则范畴的基本问题。这些预设从各个方面表明,制度化、法治化的选择,或者说通过构筑完善的政治规则,以实现和推进规则政治,乃是人类秩序化的合理选择,同时也是一种无法规避的命运。
“无赖原则”预设。在探讨制度必要性和它的功能设计时,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Humc)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原则“无赖原则”。这条原则认为,人们在考虑制度安排时,必须持定“人人应当被假定为无赖”这样一种假设。人必须被看成是“理性”的谋利动物。而制度设计要达到的目的是:不论他多么利欲熏心,通过完善的制度机制的钳制功能,使人“规规矩矩”地服务于公益。休谟说:
政治作家们已经确立了这样一条准则,即在设计任何政府制度和确定几种宪法的制约和控制时,应把每个人都视为无赖——在他的全部行动中,除了谋求一己的私利外,别无其他目的(注:[美]斯蒂芬·L·埃尔金等编:《新宪政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7~28页。)。
制度设计必须达到以下效果:不仅要对“无赖”行径实施有效的钳制,而且要能防止和遏止人们萌发各种损公利己的“无赖”冲动。休谟认为,这一假设在作为描述性模式时是非真实的,而作为分析性模式时则又是真实的,可以得到事实的正当证明。这一预设表达了这样一种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既然所有的政治家和政治行动者在政治生活中,都可能成为“无赖”,那么必须有强大的制约机制在先,让人们服从制度规则。这一点,詹姆斯·布坎南是这样说的:
当人们的政治行为被认为一如他们其他方面行为一样是追求私利之时,宪政上的挑战就成为这样一种挑战:构造和设计出能够最大限度地限制以剥削方式追求个人利益,并引导个人利益去促进整个社会利益制度和规章(注:[美]詹姆斯·M·布坎南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9页。)。
政治制度设计原则分析论文
在200多年前,美国立宪制度的奠基者之一汉密尔顿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仍然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美国政治学家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正是在这一问题的激励下,开始了他对复合共和制政治理论的思考,这一思考虽然以《联邦党人文集》为基础,并着眼于美国立宪实验的经验,似乎并非有些喜欢独创理论的人所喜欢的那样是奥斯特罗姆教授自己所独创的理论,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智慧的美玉”却依然值得我们珍视。奥斯特罗姆教授认为,从历史上来看,政治制度的抉择,的确是强力和偶然性决定的,人类似乎还没有能够根据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设计良好的政府制度。但是,美国的立宪实践,却是破天荒第一次以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虽然政府的建立出于机遇和强力是大多数人类社会普遍的现象。但是美国立宪实践表明,人们能够通过理性的行为和榜样,并基于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并维持立宪政府体制。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就是指导这一制度设计的蓝图。
奥斯特罗姆认为,要设计复合共和制,首先要假定,在政治制度设计中个人是最基本的考虑单位。政府的行为派生于个人的利益;如果要有效果,政府行为必须与个人的行为相联系;这样,政府的运作就能够与具有特殊行为能力的个人行为相协调。其次,还要假定,个人是自利的,会努力强化自己的相对优势。然后假定,人具有学习的能力,也有犯错的可能性。最后,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可以认为理性和正义的条件、社会组织条件取决于某种形式的政治秩序,这就是政治约束的原则。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持久的双赢关系,而不是双损关系。
政治制度的设计,本质上是一种立宪的选择。立宪选择与法律的选择有根本的区别。法律是政府制定的、政府能够更改的,而宪法却是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改革的。“如果政府可以自由地界定自己的权威,那么它们就不会有积极性来制约权威的运作。进而言之,掌握政府权力的人就有积极性去运用这些特权来牟取私利,并损害那些反对他们的人。宪法的目的是引入限制,制约寻求这种机会,使这些人遵守……‘限权宪法的一般原则’”。立宪选择有着特别的程序,它始于非正式的建议的程序,然后再进入批准的程序,并且在批准程序中可以应要求而进行修改。这一程序不同于政府制定操作性法律的立法程序。要使宪法高于立法机关的制定法,确立司法独立。而且宪法如果要成为操作性的法律工具,就要设计得非常精确、严密。宪法不应该是一种一般道德的陈述,自然也不应该只是一种宣传品,或者是某些人意志的表现,而应该是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真正起到促进双赢关系、遏制双损关系的作用。
奥斯特罗姆认为,政治制度设计是一项高度艺术性的工作。为操作性的政府体制设计一部宪法,不可能是任何单一价值最大化的结果,因为大多数价值边际效用递减。因此,更大的收益要求各项价值之间的均衡,在此各类价值并不维持恒定的比率。所以,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往往主要派生于某一特定价值的最大化。完备类型的概念如完备的民主、充分的自由、彻底的平等等,是一种有用的概念,但只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而不能当作是终极的目标。这一分析,显然符合现代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原理。
奥斯特罗姆从《联邦党人文集》中归纳出了如下政治制度设计的定理:
1.所有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
工程设计审计制度思考
1建立工程设计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1.1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国内外相关资料研究表明,设计阶段的费用只占工程全部费用不到1%,但在项目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它对工程造价影响程度高达75%以上。设计图纸定了的内容,除了设计单位谁都不能改,招投标、土建、安装、装饰等费用都是根据设计图算出来的,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所产生的费用都是以设计图为基础的。只有把好设计关,才能控制好工程造价。因此,建立工程设计审计制度对控制工程造价十分必要。1.2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决定建筑物的“性价比”。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形状、流通空间、层高层数、建筑结构等。设计师们可以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建筑物实现功能实用、外型美观、结构安全的最优组合的基础上,把建设所需成本控制到最低。建筑物的功能与成本的比值,也可以用IT行业的说法称为“性价比”,在造价领域叫做价值工程。而现在许多设计不同程度地存在华而不实,片面追求高大上,不求功能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过分讲究地标性和奇异性以吸引人的眼球,引发的施工图预算超设计概算、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等现象屡见不鲜,忽视了建筑物的价值工程。1.3设计思路的先进性影响工程造价合理性。每一张设计图纸都凝聚着设计者的匠心精神,都应当被尊重。但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讲,设计者们追求的是设计收益最大化,在市场竞争不成熟的条件下,他们只求安全稳妥地完成,不计较施工成本,一味加粗加密钢筋配置,加大结构承载能力设计,不考虑施工成本;设计思路过于保守,经常套用以前成熟的设计成果,不考虑建筑材料在当地是否稀缺;缺乏对建材市场的考察和调研,不计材料长距离运输成本,以至于无限制扩大工程造价。因此,只有建立强制性的设计审计制度机制,对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强制性评价,才能使设计者全面树立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在设计方案中广泛开展限额设计,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经济和使用效益,实现工程造价合理最大化。
2建立工程设计审计制度的可行性
2.1投资者对建筑物的经济合理性有诉求。许多投资者并非是项目决策者,对建筑物的经济合理性不满意却无法监管,特别是许多政府投资的市政项目,前期筹划决策阶段透明度不够,往往是建成之后大家才知道建筑物的形状和用途,可建筑物已经建成了,纵有百般不满意又能如何?要是能在筹划决策阶段,将设计方案向投资者公开,投资者通过某种途径对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加以控制,将大大提升建筑物的公众满意度,这种途径就是建立设计审计制度,由审计为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把脉,确保纳税人的钱花在刀刃上。因此,投资者会对建立工程设计审计制度的需求度非常高。2.2审计部门具备工程设计审计职能。在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已成为社会工程审计的主流,并且具备工程设计审计的职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咨询业务包括配合设计方案比选、优化设计、限额设计等工作进行工程造价分析与控制。投资者完全可以委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审计,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合理性评价,并给出合理性建议。投资者可以要求设计单位采纳该建议,实现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最大化。2.3设计行业内部也需要审计监督。随着设计行业市场化的发展,设计者往往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及设计造诣和推陈出新,设计师们往往把精力投入到跑项目上,过多迁就于业主的喜好,不严格执行国家设计规范,不顾及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缺乏第三方的监督和制约,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自主品牌整体实力,一些好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很难在设计市场竞争不规则的条件下脱颖而出,需要通过审计监督规范设计行为,提升设计规范化水平。
3建立工程设计审计制度的具体措施
工程设计审计制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造价审计,不仅对设计概算进行审计,而且要将设计方案、设计图纸统统纳入到审计范围,应当属于绩效审计的范畴,就是要依照各类建筑设计规范,对设计方案、设计图纸、设计概算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找出不利于投资者对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加以评价,促进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提升。3.1设计方案审计。设计方案审计是指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的审计,是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对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和分析,是设计审计的开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初步设计方案实现了经济合理化,才能为后期施工图设计、设计概算编制的经济性奠定基础,也能避免方案反复和设计成果的浪费。3.1.1总平图审计主要审查总图运输设计和总平面配置。包括现场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条件是否影响建设项目展开,在施工过程中能否避免大拆大建,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避免大挖大填,减少土石方量;建设用地是否确实需要很多,有无不必要占用的部分,是否节约用地;功能分区是否合理,各建筑物功能衔接是否融洽,是否综合考虑了场区内建筑物的功能;场区内道路是否顺畅,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在使用时会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频繁运输和流量拥堵。3.1.2建筑设计主要审查建筑标准。一是建筑物平面形状是否简洁大方,有无不必要的刻意的不规则形状,导致施工复杂化增加建设成本,如有的建筑物刻意使用不必要圆形,无疑会增加工程费用,能否在满足建筑物美观实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建筑周长系数,即周长与建筑面积比,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二是流通空间是否过大,在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将流通空间减少到最小,门厅、走廊、过道、楼梯占用空间过多会增加工程造价,降低建筑物的实际利用率。三是层高是否过高,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建筑层高会增强墙体、楼梯、管道、装饰等各项施工费用。四是层数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与基础承载能力相适应,因为在基础承载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层数越多,单位建筑面积造价越低。五是柱网布置是否合理。比如,对于单跨厂房,柱间距不变时,跨度越大单位面积造价越低,对于多跨厂房,中跨数目越多,柱子和基础分摊在单位面积上的造价越少。3.1.3工艺设计主要审查工艺技术方案,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进行设计,确定具体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包括建设规模标准、工艺设备选型是否合理,给排水、供暖、强弱电、空调、消防、通信等各类配套管线及设备是否并行不悖,各类井、沟、槽、孔等构筑物设置是否都合理,有无多余设置重复设置的现象,会不会在施工中出现不同工种重复施工的现象。3.2施工图审计。在设计方案审计的基础上,施工图的审计主要侧重于建筑结构、材料选用等细部设计审计,审查新材料、新技术是否能够应用于设计中,并且有效降低工程造价。3.2.1建筑结构审计主要审查建筑结构选择是否既满足力学要求,又足够经济。选用的结构类型是否与当地物质条件相适应如五层以下普通建筑一般选用砌体结构,大跨度房屋选用钢结构要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选用框架或剪力墙结构较为经济。此外,还要关注钢材型号、钢筋型号以及混凝土中的含筋量是否过度放大,过于保守地满足力学要求。3.2.2材料选用审计主要审查建筑材料选择是否合理,施工时能否就地或就近取材减少运输成本;选用材料类型在市场上是否货源充足,是否具有三个以上品牌可供比选;在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都满足的基础上是否有新型价廉优质的材料可以替代。建筑材料一般占直接费的70%,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可以降低材料价格,有效控制工程造价。3.2.3设备选用审计主要审查设施设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是否最适用,包括电梯、空调、通风、采暖等,各个系统的分布和占用空间是否合理,是否有新工艺、新技术出现,是否有占用空间小、安装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能源消耗少的新产品可以替代。根据工程造价资料分析,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占工程总投资的20%-50%,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个比例还会逐步提高。因此,降低设备购置费用对于投资者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是十分有利的。3.3设计概算审计。设计概算是以初步设计文件为依据编制的,是投资者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一经批准,将作为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因此,设计概算审计也是建立设计审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3.3.1单位工程概算审计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能够独立组织施工,但不能独立发挥使用功能的工程是单位工程,包括土建、装饰、采暖、通风、给排水等专业,是最基本的计算单元。主要审查人材机费用计算是否合理,工程量计算是否与初步设计一致,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及税金的计取是否符合相关定额标准,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概算是否合理,有无技术条件类似的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概算指标可以对照。3.3.2单项工程概算审计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建成后独立发挥使用功能的工程是单项工程,如办公楼、食堂、招待所等。单项工程概算是在单位工程概算的基础上汇总形成的。主要审查各单位工程概算条理是否清晰,有无重复叠加的现象,单位建筑工程概算与单位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构成是否完整,分类是否明确。3.3.3建设项目总概算审计建设项目总概算由各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铺底流动资金概算汇总而成。主要审查总概算组成是否全面,是否有漏算的部分,以防止建设实施过程中追加投资;审查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等计算基数、费率是否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