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保障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2:45: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制度保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制度保障

保障制度竞争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稳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根据市委安排,今年6月至8月笔者赴美国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考察,此次走出国门,到经济发展最强的美国进行培训与学习考察,了解了美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情况,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作此文,谈谈对美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思考。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首要职能之一

减少失业,力争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而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具体实施,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各国都将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当作政府的首要职能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一)美国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和演变过程

美国政府一直把充分就业视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除了通过经济手段增加就业机会外,还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在业人员的就业。根据统计,美国全国人口近3亿,劳动力总数为1.7亿左右。**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万亿美元,人均为37610美元。**年中等收入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46326美元,贫困线(9973美元)以下人口有3700万。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连续五年将失业率控制在5%之内,适龄劳动力就业较为充分,就业率达95%以上。总的来看,美国经济在过去十年中保持稳定增长,以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大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市场化发展,积极促进风险投资,实现了消灭政府赤字和保持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为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对于其他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较晚。从**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实施新政,参众两院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当时仅限于老年保险,**年增加了遗属保险,**年又增加了残疾保险,**年建立了老年医疗保险,通过6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老年、遗属、残疾保险和老年医疗帮助为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

查看全文

制度保障 创新助推

近年来,雨花台区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大教育、大培训”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宏观管理作用,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以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制度的实施为动力,有效整合全区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形式,丰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内涵,推进了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实现区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一、以完善制度为抓手,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性。

一是深入调研,建立巡查抽查制度。为深入了解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时掌握各基层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动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采取听汇报、查台账、问情况、看成果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各街道、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巡查、抽查。2003年以来,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共巡查、抽查14人次,抽查了20个街道、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15条次。

二是加强调控,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申报制度。进一步加大区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培训工作综合情况的调控力度,每年年初,对基层申报培训班次的筹备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对其培训内容、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2003年以来,共受理街道、系统办班申报手续26件次,调整充实相关培训内容7批次。

三是科学管理,开发干部教育培训微观管理系统。与软件公司共同研制开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微观管理系统,为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开设学习“户口”,建立了学习档案,通过计算机对干部参训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学习成绩、考评鉴定等情况进行电子档案登记,并做到跟踪管理。在年终时,根据微观系统掌握的情况,评选出干部教育培训积极份子,从而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评价激励机制。

二、以质量评估为动力,不断增强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查看全文

社会保障稽查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稽查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险稽查,是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或者个人遵守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保险待遇情况,以及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支付、管理、运营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作出处理的行政执法活动。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种社会保险进行稽查,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社会保险稽查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保险稽查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本统筹范围内的社会保险稽查工作。

查看全文

医疗保障制度设计

一、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应当体现公平优先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分配原则已经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和接受。社会保障属于社会再分配的范畴,因此,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提高效率来缓解日益增大的社会保障压力,成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力度更大,从各地正在推进的医疗保障改革方案来看,尽管改革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与过去相比个人的医疗保障责任在扩大,政府责任在缩小,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医疗保障改革的市场化取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但是其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医疗机构市场化运作,优胜劣汰,导致城市大医院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越来越好,而城市社区医院,尤其是农村乡镇医院维系艰难,逐步萎缩,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政府卫生投入也越来越向大医院倾斜,加剧了这种分化的程度。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结果是城市人往大医院跑,农村人往城市跑,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其二,我国连年对医疗机构投入减少和药品涨价的补偿机制缺乏,迫使医疗机构出现较强烈的逐利倾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逐步成为其主要的功能。由于医疗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医患信息不对称,市场竞争往往使价格升高。例如医疗机构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往往竞相购买高精尖设备,使我国本来就不足的医疗资源重复配置而浪费,设备购入后为尽快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往往过度提供医疗服务。医疗行业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的地位,市场垄断条件下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将不可避免。医疗保障费用与日俱增,政府、个人、企业都承受了巨大压力,占我国人口70%以上没有医疗保障的农村人口更是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

因此,笔者认为,医疗事业改革的市场化取向,虽然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但是却背离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也是个人力量所无法左右的。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来发挥主导作用,否则就一定要出问题。政府的责任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平优先的理念下,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从以上两个方面的政府责任来看,中国的医疗保障所存在的问题,根源主要不在于缺少公共资金,而在于缺少公平优先的价值理念和有效的政府管理。

政府如何在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贯彻公平优先的价值理念,构建公共保障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呢?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人口多、人均经济水平低、社会保障能力差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中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与生活水平相适应[2].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要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具体实施方式是,政府确定可以保障公众基本健康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政府统一组织、采购,并以尽可能低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疾病患者。其中所用的大部分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为控制浪费,个人需少量付费。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自付部分可进行减免。

查看全文

失业保险保障制度研究

失业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既有支持经济效率的意义,又有浪费资源、损失国民收入的弊端。如何使失业的这种双重效应最终体现为对经济运行的积极意义,关键的因素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失业保障制度。然而,我国现实的失业保障制度呈现严重失衡。

一、失业保障制度的需求分析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种称为“单位福利社会主义”不仅保证单位雇员终身就业,而且还提供了包括住房、医疗、养老、教育和儿童福利等所有的保障。然而,随着经济体制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立并要求不断完善,因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再继续推行“单位福利社会主义”已力不从心,因而过去的充分就业被一种转型期的失业增长所代替。在这样的背景下,失业现实很自然地提出对失业保障制度的需求。

1.国有企业改革对失业保障制度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搞活国有企业一直被作为改革的核心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国有企业的改革仍步履维艰。其中,一个最大的障碍是国有企业内部大量的富余人员无法释放,严重地制约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因此,一个自然的逻辑是,要想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必须设法解决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从理论上来讲,解决富余人员一方面可以堰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劳动边际生产力来内部精化;月一方面就是把窗余人员排斥到市场中去。表面看来,第一种方案似乎最忧,但是,它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使其实现的成本很高,实施比较困难,如此,靠企业自身消化富余劳动力已缺乏现实性。所以,要想减轻国有企业的冗员负担,只有选择释放这条路。然而,它将引发的问题足以为实施者所顾虑。诸如,人们对社会主义主人感的认同,要求在被释放的同时,必须得到某种补偿。因此,建立失业保障制度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失业保障制度的需求。

查看全文

演进中的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免费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内容,在世界许多国家已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从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开始,在医疗保险制度诞生的100多年里,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经历了萌芽、建立、发展和改革几个阶段。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全球范围的制度改革,与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高度融合,持久而深入地展开。

发展渊源

各国的国情不同,各自制度不断演变,但是在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史上却呈现出来一些典型模式。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在福利经济学、社会公平思潮影响下,确定了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本的福利制度框架,形成了全民医疗保健服务的福利模式,这种模式在北欧和一些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有了传承和借鉴。

德国在新历史学派、社会改良思潮影响下,在社会矛盾和工人力量的驱动下,建立了缴费和待遇相挂钩的医疗保险模式,亚洲和南美洲一些国家选择了这种模式。

美国受凯恩斯理论和自由主义的影响,作为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仅为老人和穷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市场保险模式。虽然完全借鉴美国模式的国家很少见,但是通过市场运作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很多国家都存在。

新加坡作为摆脱殖民统治的高度市场化国家,采取了独树一帜的完全个人账户的强制公积金模式,印度尼西亚、中国等一些实行完全账户和部分账户的国家借鉴了这种模式。

查看全文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一、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及其正效应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障保单持有人利益,维护市场信心,维护保险业的行业安全与稳定,在保险体系中通过筹集专项资金来补偿破产保险公司客户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出现,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分不开的。保险业的脆弱性、保险经营对象的风险性、保险成本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保险责任的连续性等经营特质,与保险经营环境的融合和交织,使保险公司的经营较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更具有风险性。保险经营风险轻则波及和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重则危及保险经营财务的稳定,甚至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而保险公司一旦破产,所带来的社会财富损失、恐慌和信心危机等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既有助于保险业的风险控制又能够为问题保险公司提供解决方案的制度,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建立的制度安排。纵观世界保险业发达国家,除了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保险业由于采用卡特尔定价法而很少出现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问题,没有设立保险保障基金外,其他国家都普遍建立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构建“保单持有人的最后安全网”,用以对保险公司发生支付困难时实施紧急援助和市场退出后补偿被保险人。

2005年1月5日,中国保监会正式《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依照该办法规定,保险保障基金由保险公司缴纳形成,按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在保险公司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等情形下,用于向保单持有人或者保单受让公司等提供救济。保监会将从保险公司总资产中提取出20亿至24亿元人民币保险保障基金,十年后将达到200亿元的规模。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它意味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金融机构退市,国家财政兜底”体制在保险领域被率先冲破,它将保险市场上隐形的国家信用直接转换为制度化的行业信用,在增进行业自律、降低政府等公共机构的救助支出成本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二、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负效应

1.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道德风险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有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他们的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在存在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情况下,道德风险源于外部风险分散机制所引发的风险制造者与风险承担者的分离,其产生的制度根源有二:其一,固定比率的基金计提方式;其二,保险保障制度从客观上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破产概率和成本,使保险公司在不需要改变成本函数的前提下,提高了保险经营的风险收益。具体而言,保险保障制度主要在三个方面造成道德风险:

查看全文

社会保障政策制度论文

“摘要”:目前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具有自身特征的复杂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地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弱势群体;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社会救助

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弱势群体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其现状

社会弱势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目前我国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之弱,一是弱势的经济基础;二是弱势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三是弱势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即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失业下岗的问题日益严重化,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和干部下岗。二是“体制外”的人及其他特殊人员,指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三是缺乏利益保障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他们虽然为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四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中许多人原来的单位无能力给这些退休职工增加工资,交纳社会医疗保险等,需要政府拿出钱来援助。五是久病、重病而无钱医治的人及其家属,以及天灾人祸中的困难者。中国每年有大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失学失业的人员。全国每年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才能摆脱灾难困境的城乡居民约有4000-5000万人①。

弱势群体的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查看全文

劳动保障报表制度通知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

为全面反映全省劳动保障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和行业结构等基本情况,根据《**省服务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我们制定了《**省劳动保障服务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服务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周密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认真开展业务培训。各地要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要加强财务报表的填报培训,确保劳动保障服务业调查统计制度得到正确实施。

三、坚持依法开展统计。在实施调查过程中,各地要加强宣传,坚持依法开展劳动保障服务业统计工作。

四、充分利用网上直报。各地要充分利用**省劳动保障统计报表网上直报系统上报服务业统计报表及数据。

查看全文

安全费用投入保障制度

安全费用投入保障制度为了确保公司安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公司安全费用投入得到保障,特制订本制度。

一、安全费用类别本公司安全费用包括安全培训费用、安全检查费用、安全设施购置及维护费用、安全防护用品购置费用等,由财务部统一统筹安排。

二、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保障措施企业的安全费用由安全部统一安排,经总经理审批后,各单位自行提取,由公司财务部应保障费用的落实。

三、投入年度计划和检查落实各单位在年初应对本单位的安全费用投入作出全年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并由公司安全部负责检查落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