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2:17: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制定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探究论文
现有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现状,并提出我国应选择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一、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
(一)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
以规则为基础的模式试图详述每一种假定情景下恰当的会计处理,使得任何情况下所适用的会计方法都是直接确定的。该模式的准则,除了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外,还力图考虑到原则适用的所有可能情况,并将这些情况下对原则的适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则。其主要特征和缺陷为:
1.包括大量的原则例外事项。以规则为导向的准则既包括适用准则的情况,又包括不适用准则的有关例外。其缺陷为:第一,例外事项的扩大,会导致会计处理的根本的不一致性。即导致对于具有类似经济实质的交易或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二,允许使用例外事项会使准则更容易以牺牲使用者的普遍利益为代价,来体现少数人的利益。
2.包括太多的界限检验。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包括大量的数量或百分比界限,通过界限检验来标志各种例外为财务设计者获得所需的会计结果提供了方便。其结果是实际上相同的交易可能得到非常不同的结果。表面上看,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在报告时有助于获得更大的可比性,实际上,固有的不一致和界限导致报告中的可比性可是能虚假的。因为落在同一界限两侧的交易通常很相似,但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例如,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规定了12条权益结合法的使用条件,这些条件几乎都是界限检验。按照这些界限,如果一个公司通过换股获得了另外一个公司90%的股权,就可以使用权益结合法,如果只获得89%的股权,就只能使用购买法。这就使得企业合并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变得虚假。所以,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反而提供了一条途径,以规避内含于准则内部的会计目标。另外,太多的界限将导致非常详细的指南,这些指南往往又含有更多的界限。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论文
近来美国爆出的一系列会计丑闻案件,引发了大量会计、审计新问题的讨论,其中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更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关注这方面的讨论无疑将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平和效率角度,透视中美两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特征,谈谈有关中美两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未来走向的看法。
一、典型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根据对会计准则制定公平和效率的不同追求,可以将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分为三种摘要:①公平导向型模式,或称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这个负责制定会计准则的民间组织就成为各个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的平台,大家可以在此畅所欲言,表达各自心声。由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可以保持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平性。②效率导向型模式,或称政府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政府拥有权力优势,可以省去冗长的讨价还价过程,加快会计准则制定的速度,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③公平效率兼顾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政府机构有监督、管理的权力。这种折中方案虽兼顾公平和效率,但也可能两者都顾不上。笔者认为,这三种模式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应该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文化背景来进行取舍。
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直接促成了1933年美国《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诞生。根据这两部法律,美国成立了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同时授予SEC制定会计准则的法定权力。但SEC先后又将这项权力转授给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民间组织。至今,美国依然保持FASB这一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SEC这一政府组织负责监管的模式。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模式。
在经济繁荣时期,这一模式体现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受某一强势集团所左右,从而尽量保持公平,对社会压力予以回应,使得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可实施性。但在经济衰落时期,这种模式的缺点却盖过优点。采取公平效率兼顾模式的FASB在美国爆发一系列会计丑闻后遭到众人批评。在FASB制定会计准则时,如在石油天然气勘探成本会计准则、外币折算会计准则、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国会向FASB施加强大压力,结果无一例外地是公司管理者利益集团占了上风。也就是说,在这些关键性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都充分地体现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其他集团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从这一点而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管理者这一强势集团所左右。当然这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有密切联系,美国大公司中普遍存在“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现象,为此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占据上风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美国会计准则制定采用充分程序在有些时候也确实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最典型的是合并财务报表。美国会计界早在1978年就开始关注合并财务报表。当FASB公开要求对以前的各项财务会计准则进行评论时,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以提问的方式列举了和合并财务报表有关的十个新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FASB到2001年底,仍然未制定出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FASB的多次征求意见稿都未能恰当地平衡各方利益。而更让人遗憾的是,安然财务欺诈案就涉及合并财务报表新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美国这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在某些时候确实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并出现了从规则基础准则向原则基础准则转变的趋势。而规则基础准则和原则基础准则这两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都并非完美无缺。本文试图对规则基础准则转向原则基础准则将面临的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会计规范制定模式的现实选择提出一孔之见。
关键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规则基础;原则基础
2001年,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能源巨子安然公司(Enron)破产事件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规则基础准则的致命缺陷。此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从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所通过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2年10月21日的征求意见稿《美国准则制定中的原则基础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3年7月应国会之要求的研究报告《对美国财务报告体系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制度的研究》都充分说明,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由规则基础模式向原则基础准则模式的转变趋向已初见端倪。那么,原则基础准则就一定优于规则基础准则吗?规则基础准则模式转向原则基础准则模式将面临什么问题?我国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应当对会计规范制定模式做何选择?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规则基础准则模式转向原则基础准则模式的缺陷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会计准则模式问题亦是如此。可以说,绝对完美的会计准则模式是不存在的,不应因为美国连续发生会计丑闻就认为规则基础准则模式一无是处,也不能因为欧洲现在没有暴露出这种大规模的造假丑闻就认为原则基础准则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规则基础准则转向原则基础准则,仍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一)缺陷之一:原则基础准则同样不能避免会计操纵行为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良好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基础。恰当的准则制定机构、高素质的准则制定人员以及充分的准则制定程序,是良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必备要素。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准则制定模式,并提出了我国的准则制定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模式;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会计准则
1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划分与比较
所谓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指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人员以及制定程序等作出的一种安排。阎德玉教授认为:“会计准则是由特定的制定机构和专门的制定人员通过一定的制定程序制定,适用于一定范围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人员、制定程序等制定要素的相互结合方式称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从世界范围看,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有三种:民间自主制、政府集中制以及民间制定和政府监管的混合制。
1.1民间自主制即民间机构运作并制定会计准则的模式(如英国)
民间自主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政府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开支,同时又能够吸引大量优秀的专家进入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能迅速地听取并吸收社会各界对会计准则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保证其科学化和合理化。缺点在于完全由民间制定的模式与一个国家会计行业的职业化水平密切相关,缺乏政府强制力量干预,民间机构将会在自身职业化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盲目制定准则,而据此得到的会计信息将失去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等性质。
我国法律渊源宪法制定模式工具主义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当代中国制定法模式的法律渊源;中国制定法法律渊源模式之弊端;中国单一制定法法律渊源的一个重大缺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是制定法与成文法的国家、宪法是制定法的首要渊源、法律是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渊源、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军事法规的合法性依据有宪法和法律、中国制定法法律渊源的必然性、中国制定法法律渊源模式的主要弊端、制定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制定法是经济工具、制定法是国家的工具、制定法是政策性的工具、制定法是道德的工具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目前中国的法律渊源呈现出以宪法为统帅单一制的制定法模式,具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逐步地显现出来,其最突出表现为制定法模式工具主义。
一、当代中国制定法模式的法律渊源[1]
中国是制定法与成文法的国家,其主要法律渊源有:
⒈宪法。宪法是制定法的首要渊源,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基本特征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根据,其他任何法律与宪法相冲突无效;宪法是规定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要严格。因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⒉法律。法律是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渊源,是全国人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又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在其闭会期间,可以由其常委会在不同原法律的基本原则精神相冲突的进行修改;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规定和调整除基本法律以外的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方面的法律。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旨在为本国或本地区的行政机构、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等的社会公共行为提供规范性、指导性的方向,以此来达到缓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暴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政策执行的目的,从而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的表达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公共政策制定从程序上讲,包含目标确立、政策方案设计、评估论证方案与抉择四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阶段或环节。公共政策的制定与盈利性组织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有质的区别,并且过程呈现复杂多样、动态的特征。
一、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
1.政策输入机制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策科学界逐渐形成了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两种政策制定过程分析模式。理性模式从最初的过于理想化的理性分析模式经过创新后发展为以赫伯特•西蒙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有限理性分析模式。渐进分析模式包括两种决策模式:多元决策模式和精英决策模式,美国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由于政策制定是在社会结构分化程度偏低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而且大部分的制定政策的任务都不能被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结构来承担,大都是政治系统中的政治精英按照自己所认为的政治发展走向来确定政策制定的内容。因此,就呈现出一种“内输入”的政策制定特点。
2.公众的参与性
公共政策制定的最根本的受众目标就是人民群众,公共政策从开始的信息采集到政策分析再到政策制定与执行,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与公众对将要制定的政策进行沟通与协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形成了重大政策的形成一定要和群众通过自上而下而后又自下而上的过程来反复沟通、实践、修正。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袖就曾说过:“群众既制定政策,又执行政策”。也正是因为共产党对民意、民心的重视,以及对群众路线的坚持不懈的贯彻执行,才会出现党、军、民一条心开创并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面貌。
校企合作企业思政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校企合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想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优化工作人员的思政理念,当前我国企业思政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校企合作方式需要创新。企业对思政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树立良好的岗位意识,就需要在校企合作阶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总体质量,文章基于校企合作对企业思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够助力思政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国企业思政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思政人才培养的需求,企业需要认真思考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全新的实训理念,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有助于管理人员制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训内容,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相适应,让工作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增强职工的专业能力,为职工构建实验室与工作岗位两种完全不同的实训环境,创新传统的实训方式,提高思政人才培养计划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校企合作与思政人才培养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集经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职业人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模式,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和岗位意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需要向职工传授基础思政知识,定期开展项目实训,让职工接触到更加丰富的实训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让职工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校企合作实训模式的制定需要坚持以职工为主体,结合职工的生活实际设计实训内容,管理人员要通过适当的引导,让职工了解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主要依据,全面提高职工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技能应用能力,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
各种会计准则的比较模式讨论
一、典型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根据对会计准则制定公平与效率的不同追求,可以将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分为三种:①公平导向型模式,或称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这个负责制定会计准则的民间组织就成为各个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的平台,大家可以在此畅所欲言,表达各自心声。由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可以保持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平性。②效率导向型模式,或称政府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政府拥有权力优势,可以省去冗长的讨价还价过程,加快会计准则制定的速度,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③公平效率兼顾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政府机构有监督、管理的权力。这种折中方案虽兼顾公平与效率,但也可能两者都顾不上。笔者认为,这三种模式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应该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文化背景来进行取舍。
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直接促成了1933年美国《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诞生。根据这两部法律,美国成立了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同时授予SEC制定会计准则的法定权力。但SEC先后又将这项权力转授给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民间组织。至今,美国依然保持FASB这一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SEC这一政府组织负责监管的模式。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模式。
在经济繁荣时期,这一模式体现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受某一强势集团所左右,从而尽量保持公平,对社会压力予以回应,使得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可实施性。但在经济衰落时期,这种模式的缺点却盖过优点。采取公平效率兼顾模式的FASB在美国爆发一系列会计丑闻后遭到众人批评。在FASB制定会计准则时,如在石油天然气勘探成本会计准则、外币折算会计准则、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国会向FASB施加强大压力,结果无一例外地是公司管理者利益集团占了上风。也就是说,在这些关键性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都充分地体现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其他集团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从这一点而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管理者这一强势集团所左右。当然这与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有密切联系,美国大公司中普遍存在“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现象,为此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占据上风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美国会计准则制定采用充分程序在有些时候也确实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最典型的是合并财务报表。美国会计界早在1978年就开始关注合并财务报表。当FASB公开要求对以前的各项财务会计准则进行评论时,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以提问的方式列举了与合并财务报表有关的十个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FASB到2001年底,仍然未制定出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FASB的多次征求意见稿都未能恰当地平衡各方利益。而更让人遗憾的是,安然财务欺诈案就涉及合并财务报表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美国这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在某些时候确实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
三、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行政程序立法模式选择研究论文
民主政治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必须有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程序法。我国目前行政程序法的状况怎样?如何加强、完善我国行政程序立法?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应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法体模式以及建立哪些基本制度?本文作者就这些问题阐述了有关看法和主张。
一、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
我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行政监察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规范政府行为、控制滥用权力、保护公民权益的行政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我国向法治国家的道路迈出了一大步。
我国行政法的立法虽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相对于我国经济、民事和刑事立法来说,仍落后不少,相对于世界法制发达国家的行政法立法来说,更是存在着差距。这种落后和差距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很不发展,不仅缺少全国的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而且很少单行的专门行政程序法律文件,行政程序的规定仅散见于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之中。这些规定很不集中,很不统一。而且有的法律、法规有相应的行政程序规范,有的法律、法规则仅有行政实体规范而完全没有任何行政程序规范。在现行几百上千件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文件中,较集中规定了行政程序的法律文件仅有下述几件:(1)198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3)1988年12月国务院的《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4)1990年2月国务院的《法规、规章备案规定》;(5)1990年12月国务院的《行政监察条例》;(6)1992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7)199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订);(8)1994年10月国务院的《行政复议条例》(修订)。
分析我国整个现行行政立法和上述载有有关行政程序规范的各项法律文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行政立法,特别是行政程序立法,存在着下述问题:
(一)重实体,轻程序。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必须要采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在具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就如何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其对于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1]。因此,新时期各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采用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就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问题和策略等进行具体分析。
1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指的是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整体控制和协调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管理形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所需的成本,实现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有助于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益。
2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