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地位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1:16: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指导地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历史地位指导思考
党的**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时候,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对于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更加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伟大的实践,呼唤并产生伟大的理论。8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和带领全党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思想。思想既是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指导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并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因为有了思想的正确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才找到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政权,缔造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取得了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思想,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推进到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思想旗帜。
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20世纪90年代和世纪之交国际国内政治风云的变幻与演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概括新的实践经验,探索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针。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论文
我们已经跨入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回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犹如壮丽的日出,照耀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进程。瞻望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进步的发展趋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们党和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要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一面久经考验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80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党的事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保证。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这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辩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实践价值。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取得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严重挫折,苏东剧变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滥言马克思主义“死亡”了。但是,客观地公正地分析这一社会现象,人们得出的是相反的结论。苏东剧变恰恰是因为没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它从反面说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要遭受挫折。
上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管理行为得到认可。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积极对资本主义进行修补的结果。正如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坦白的:《资本论》把资本主义描绘得千疮百孔,我们正是按照《资本论》的描绘来修补资本主义这条船,才使它没有沉没,照样在航行。但不论航行多久,最终是要沉没的。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
●我国目前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但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就能调动不同类型的文化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就能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有了这个主心骨,即使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与主旋律格格不入的杂音和噪音,我们照样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巩固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能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而不着重强调邓小平理论今天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重要性。
***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论断为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总的来看是好的。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近年来,全党开展的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在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最近围绕***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开展的学习和宣传,以及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都充分发挥了我们党在政治上的强大优势,有力地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着一些复杂情况,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不能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影响甚至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我们已经跨入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回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犹如壮丽的日出,照耀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进程。瞻望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进步的发展趋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们党和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要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一面久经考验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80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党的事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保证。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这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辩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实践价值。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取得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严重挫折,苏东剧变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滥言马克思主义“死亡”了。但是,客观地公正地分析这一社会现象,人们得出的是相反的结论。苏东剧变恰恰是因为没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它从反面说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要遭受挫折。
上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管理行为得到认可。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积极对资本主义进行修补的结果。正如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坦白的:《资本论》把资本主义描绘得千疮百孔,我们正是按照《资本论》的描绘来修补资本主义这条船,才使它没有沉没,照样在航行。但不论航行多久,最终是要沉没的。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我国目前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但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就能调动不同类型的文化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就能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有了这个主心骨,即使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与主旋律格格不入的杂音和噪音,我们照样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巩固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能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而不着重强调邓小平理论今天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重要性。
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论断为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
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正文】
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基础。”在这里,同志既否定了意识形态可以淡化的论调,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又否定了对各种意识形态可以同等对待的看法,指出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我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决定性意义。
一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但就严格意义上说,它专指国家承认和倡导的思想体系。它的作用是帮助分散的社会成员组成共同体,以共同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指引他们进行有效的政治活动。意识形态的领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它与非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既相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意识形态给社会意识整体以重大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一般和特殊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一般意义
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把经济状况看成是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因素,但是他和恩格斯决没有因此而忽略意识形态的作用,相反,一贯与曲解他们的学说、过分看重经济的庸俗化倾向作斗争。恩格斯在1890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页。)。恩格斯在1894年致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又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不过是消极的结果。”(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7页。)
长期坚持“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地位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活力的根本保证。
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要有自已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结我们党的八十多年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科学的理论,必须是中国自已的、发展着的理论。相对于外国来说,是中国的;相对于“老祖宗”来说,是当代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根本经验就是首先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王船山说,“读古人书,欲学之,而不因时以立义,鲜不失矣。”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转移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与时代相适应并能指导实践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历史赋予我党的神圣职责。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没有自已的理论,就没有思想和时代的丰功伟绩;没有邓小平自已的理论,就没有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时代的辉煌业绩。进行党的理论创新,不仅在于马克思已去世一百多年,已去世二十多年,邓小平也去世五、六年,而在于我党所面对的环境,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与马克思时代、时代和邓小平时代有显著的不同。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决不搞教条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决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决不照抄照搬,就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展的要求,形成中国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就它的基本原理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就它的实践经验和文化传统来说,又是中国的,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文化的结晶。“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历史的又是现时的、当代的,它的理论渊源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它的实际内容是当代的、现时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这一系列的观点说明,处于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有自已的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已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之所以能够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
●我国目前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但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就能调动不同类型的文化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就能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有了这个主心骨,即使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与主旋律格格不入的杂音和噪音,我们照样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巩固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能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而不着重强调邓小平理论今天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重要性。
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论断为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正文】
我们已经跨入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回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犹如壮丽的日出,照耀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进程。瞻望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进步的发展趋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们党和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要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一面久经考验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80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党的事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保证。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这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辩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实践价值。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取得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严重挫折,苏东剧变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滥言马克思主义“死亡”了。但是,客观地公正地分析这一社会现象,人们得出的是相反的结论。苏东剧变恰恰是因为没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它从反面说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要遭受挫折。
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正文】
回顾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史,思想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件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大事。
历史上,由于我们党正确地理解和坚持思想的指导,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某些时候,由于对思想离开了科学态度,就使我们的事业发生了曲折,甚至吃了很大的苦头。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发生了把思想当作某种神学的东西、把领袖当作神看待的不正常现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发生这种现象,在思想理论上是怎样失足的,有哪些观点没有把握好;制度和体制上,有哪些关节点没有把握住,留下了漏洞?这些,都有待于深入地进行科学总结。邓小平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5页。)在某种意义上说,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是更为宝贵的财富。但是,经验要成为财富,必须要经过一个环节,这就是科学总结,要敢于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不能科学地总结,还可能变成包袱而导致错误;错误的、失败的经验如果不能科学地总结,深刻地吸取教训,则很容易重犯。这两个方面的实例都不难找。我们要非常严肃地对待党的历史。本文仅就几个方面的问题,回顾一些历史情况,并略陈己见。
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
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人们对思想的认识是一个过程,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确立也是一个过程。
思想于2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在30年代有了重大发展,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显示其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30年代末、40年代初,以《〈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为主要标志,形成了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