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0:19: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支持体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支持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本文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主要特征的分析入手,简要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机制和意义,并进一步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在金融支持上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增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金融支持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相关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衡量的城镇化仅为17.9%,尚不及中国历史上南宋时期的水平(22%),2016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已达到了57.35%,城镇常住人口已达到7.7亿人。随着在中国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城市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鉴于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也必然继续提高,那么在保证中国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的同时,如何解决城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党中央提出了未来需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来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中国国内文化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增加。根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中国的文化机构(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馆等)由1978年的13065个增加到2015年的64213个,37年间增长了3.91倍,在这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博物馆的数量,37年间增长了10.04倍。虽然中国文化产品提供机构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由于在文化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产品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等,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这些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文化产品,在产品提供上,存在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因此,绝大多数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来提供。虽然大部分文化产品可以由各级政府来提供,但由于各级政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性的公共文化产品,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因此,在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同时,一方面,仍需要由赢利性机构提供部分公共文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是由各组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仍有必要鼓励赢利性机构参与其中,或者是由赢利性机构(如商业银行等)提供必要的各类支持,如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以保证政府可以在有限的财力下,尽可能地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综上所述,得出两个问题:第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有效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第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如何通过有效提供更多的、有效的金融产品,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上述两个问题是一个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作为分析新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切入点,来研究新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金融支持问题。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及特征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在充分保证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顺利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镇化过程中集约高效的使用土地,更加注重节约能源和对环境的保护,更加强调在城镇化过程中,各级政府执政思路的变化,真正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执政思路,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强调城乡统筹、大城市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中小城镇内在承载力的“和谐”内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综合上述对新型城镇化和文化服务体系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具有的特征:第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反映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需要注重每一个个体的感受,将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个体的需要作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第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由于每一个个体对于文化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任何一种单一的文化服务无法完全满足不同阶层不同个体对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文化服务产品,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等,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类型人群对文化服务的需求。第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调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对环境的保护。在建设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一是保证在土地利用方面,尽可能集约使用土地,尽最大可能保护耕地不受侵害;二是强调在文化服务设施方面,要增强对环境的保护,要尽可能避免在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所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第四,强调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政府执行思路的转变,政府需要转变过去单纯的以行政命令来建设文化服务体系的现象,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更加强调“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政府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的根本目标,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查看全文

金融支持体系思考论文

摘要:近年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不断简化手续、放宽限制,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但对企业后续的金融支持还不够重视,一些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本文提出构建“走出去”金融支持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认为我国应当把零散的金融措施纳入一个基于国家战略角度的金融支持框架,明确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职能分工,依据海外投资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实行有差别的支持政策,构建一个多层次、宽领域、分阶段推进的金融支持体系。

关键词:金融海外战略支持体系政策措施基本思路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目的在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海外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经济行为,一些国际经验较为欠缺、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解决海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和风险保障这两大“瓶颈”问题。为帮助“走出去”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做强,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对海外投资金融支持体系进行战略性安排,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入手加大“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这既是世贸规则下所允许的政府干预与扶持行为,也是“走出去”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构建“走出去”金融支持体系的总体思路

正常市场条件下,商业性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融资主渠道,但海外投资活动中的高风险性及国家风险因素等特点,使商业性金融在很多具体领域与项目上不敢、不愿或无力涉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海外投资发展初期,由政府提供后盾支持的政策性金融一般都是金融支持的主导力量。政策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支持,通过向海外投资企业及参与的金融机构提供条件相对优惠的融资支持与风险保障,使海外投资的起始风险点相对降低,从而使社会中商业性资金介入意愿增强,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海外投资。当海外投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商业性金融进入的深度和广度足以支撑企业发展时,政策性金融再逐步淡出,从而形成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目前,我国海外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外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商业性金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大多不愿意承担企业发展初期的风险,贷款条件苛刻且金额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政策性金融虽然承担了较多的金融支持职责,但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可避免,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当确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商业性金融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辅助与补充作用,通过政策性金融的拓展,带动更多商业性资本和民间资本介入。

查看全文

构建创业支持体系拉动就业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宏观政策保障体系;创业教育拓展体系;创业基金扶持体系;孵化器支持体系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创业是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创业资源的人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仅占毕业生人数的5%、政府的创业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尤其是科技创业的政策、融资服务的政策、场地扶持的政策、高校的创业政策支持、学生管理方面的政策、技术转移方面的政策、建立创业课程学分制管理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锤炼体系、搭建大学生创业讲堂培训体系、搭建创业企业运营扶持体系、政府的资金支持、社会的资金支持、高校的资金支持、对评估通过的项目进行投资及管理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拉动就业的强大驱动力,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制约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要想尽快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水平,一定要构建并能落实好一套全方位的高效的创业支持体系。青年大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创业的智慧,他们是创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引擎,理应得到政府、高校及社会的重视,将创业支持的重心转移到青年大学生身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持体系;创业支持体系

创业是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创业资源的人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创业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来营造,这与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全球创业观察》(GEM)2002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人数占据大学生总群体的20%-30%。特别是斯坦福大学的师生,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产业群基地硅谷有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的一项统计,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家公司,现在闻名于世的微软、雅虎、Google等最初都是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

相比之下,2002GEM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人数还不到毕业生的1%,2009年《社会蓝皮书》也表明,我国自主创业型就业极少,只占1.2%。此外,据2008年江苏省镇江市4所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问卷调研中发现(见图1),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仅占毕业生人数的5%,仅以江苏镇江高校为例,说明大学生创业还处在意识萌芽的阶段。

大学生就业难是摆在我国面前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国外的创业实践证明,创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实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备的创业支持体系,体系构建见图2。

查看全文

农信体系示范区支持三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发挥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关于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推动金融业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2009-2020年)》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市人民政府创建信用体系试点市合作框架协议》要求,现就加快我市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三农”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郁南县先行先试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有利基础上,以市成为省首个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及社会信用环境,全面建设诚信社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市建设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循环经济和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市、富庶文明大西关的重要举措。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我市信用体系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统筹谋划信用体系建设,全力加快推进信用体系试点市的各项创建工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当前形势下的金融支农工作,坚持“多予、不取、放活”方针,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三农”发展的关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提高涉农贷款的投放比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村经济金融实现良性互动和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着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

(一)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在当前我市全面建设市、县两级征信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评价指标,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和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征信中心企业和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开发运用,为社会各方运用信用信息数据为“三农”服务创造便利条件。各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资料,创新信贷支农模式,逐步形成“农户(公司)+征信+信贷”、“信用户+担保基金+信贷”、“公司+农户+担保+信贷”等信贷支农模式。

查看全文

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浅思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并不断发展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和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融资难依然是现阶段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一、法律支持政策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也已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策略,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用担保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中小企业以大力支持,但仍存在操作性和法律强制性不强等问题,且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国可考虑制定具有根本指导性质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从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宗旨、组织形态、权利与义务、产权关系、创立与退出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做出总体性规定。此外,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着手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中小金融机构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指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产业指导目录》、《中小企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法》等,以明确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提高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为其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使其经营管理走上法制化、现代化之路。

二、组织支持政策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有专门机构负责。1999年,我国国家经贸委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司,现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但为使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更加完善,仍需设置一些专门化、具体化的职能部门。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并为其提供服务,我同可考虑设置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作为全社会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此外,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和规范专门指导、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性或区域性或半官半民的协会等组织,由政府主导、协会负责实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培训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诊断等服务。目前,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协会有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中国高等校办科技产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等。

查看全文

浅析成人高校支持服务体系

一、成人高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思想,是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最基本的原则。国际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专家艾伦泰特指出,规划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首要考察的问题是:“你的学生是谁?”“他们有什么需要?”然后根据学生特征与需求来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成人高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支持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与结构,设计学习支持服务中的资源、技术、管理等内容。

(二)统一性原则学习支持服务是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复杂系统,贯穿学习者学习过程并涉及教学、管理与技术支持等诸多方面。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中需协调统一相关教学机构,对服务需求、服务目标、服务策略、服务内容及服务反馈与评价等服务要素进行统筹规划。现代成人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学生的综合技能发展。成人高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应根据成人教育的教学特点与培养目标不断进行调整与充实,在服务内容上兼顾支持知识的学习与支持能力的培养,关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项因素。

(三)服务性原则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服务。正如英国著名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专家艾伦泰特所言:“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并非精明的顾客,充其量只算是‘未有深思熟虑的顾客’而已。”英国著名教育专家戴维西沃特(DavidSewart)也指出应将学习支持服务看作服务产业,而不是制造业。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根本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以学生学习支持需求为主导,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支持,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服务需求。

(四)分类指导原则已有研究表明,学习者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水平不同,其学习策略对学习绩效的影响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学生,其学习策略对学习绩效有影响;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学生,其学习策略对学习绩效没有影响。成人学生在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自我效能感水平差别较大,个性化学习支持需求更为突出。学习支持服务的构建应充分分析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共性与个性特点,提供分类指导与支持,有效帮助成人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成人高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思路

查看全文

和谐社区财政支持体系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区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实现途径。因而政府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但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区普遍缺乏财政支持体系,必须通过明确财政支持的重点、多方筹措和谐社区建设资金、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来完善之。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区财政多方筹措

构建和谐社区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途径。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现以西安市雁塔区构建和谐社区为实证来分析论述深化和谐社区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

1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财政支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财政支持的现状

在和谐社区建设初期,西安市雁塔区按照"高起点、建精品、创特色"的思路,始终把硬件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主攻目标。首先从机制上保证硬件建设的任务到位。区委、区政府每年与街道签订社区目标责任书,把社区硬件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要求每个街道建设一个社区服务中心,达到"一部三室三站"。区上还规定,每建成一个示范社区,区上补助社区2.5万元;完成全年社区硬件任务的,奖励街办3万元;每建成一个街办社区中心的,补助10万元,从而大大提高了街道、社区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从资金上保证硬件建设的投入到位。在确保区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福利彩票的发行销售,发动社会力量支援社区建设,为硬件建设募集更多资金。同时结合"星光计划",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形成街道、社区、单位、物业四方联建,社会广泛参与的"星光计划"建设格局。

查看全文

农业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资源不足等严峻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建设循环经济,环境资源紧张的局面。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农业经济也必须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支持,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循环经济是流动性资源和资源循环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原则,以环境友好和资源再利用为目的,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进行运行的一种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人们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以现代科学手段和技术,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发展农业经济发展。将农业循环经济有关科研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在这种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所以必须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以便能够使金融需求满足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农业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现状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金融为核心,以便使金融能够提供强大的资金流,满足经济的循环发展。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不断完善,金融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比较重要的资金支撑来源,能够保障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所以农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加速奈何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长,构建了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另外,政府为了鼓励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金融支持来保障循环农业经济建设,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经济开始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力度不高,这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近几年,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的告诉发展,把大量的信贷资金应用到第二产业中行,致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支农资金的不足,直接导致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很难完善的发展相,最终导致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滞后。

二、农业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河南省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据省公安厅人口信息系统数据反映,截止到2018年末,全省60周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17.9%,预计2020年将达到20%左右,老年抚养比提高到18%左右。为科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全面掌握中央及全省决策部署落实情况,摸清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找准症结,厘清思路,明确方向,助力全省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在深入开展调研并借鉴部分省市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河南省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及财政政策分析

《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若干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的通知》2017年印发以来,全省各市、县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省民政厅统计,截至2019年7月末,全省共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2015个、建设面积达8205万平方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场所)占6690个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30.1%;建设敬老院1924个,基本保障了每个乡镇一所敬老院,为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初步奠定了基础,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与中央提出的“老有所养”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有较大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全省调研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不足一困难”:一是养老服务设施(场所)建设不足。可以从三个“不平衡”上加以体现。(1)城、乡不平衡。全省乡镇基本上达到了每个乡镇不少于一个敬老院的目标,但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测算,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普遍数量不足,尚存在1.5万个左右、320.5万平方米的缺口,亦即尚有79.4%的应建任务没有完成,要按时实现省政府规定的2022年目标任务,工作十分艰巨。(2)新、旧社区不平衡。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施)大多集中在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基本上很少建设或者没有建设。(3)区域不平衡。养老服务场所(设施)大多集中在郑州、洛阳、许昌、平顶山、新乡、信阳、焦作、鹤壁等地,周口、濮阳、南阳、驻马店、安阳等市建设较少。二是社会养老机构服务供给不足。目前,全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较低、职业吸引力弱,以及基本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和能力提升,社会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三是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困难。现阶段,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尚未探索出成熟的盈利模式,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机构收入往往不足以弥补成本,只能微利甚至亏损经营,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较大挑战。导致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不足等主观原因,也有老年人支付能力整体不足,养老服务机构辐射范围小,以及养老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属性明显,具有营利能力低、社会效益大的特点,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发展能力弱等客观原因;既有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政策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政策方面的因素是导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也可以说是这一问题在政策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和表现。仅仅就财政政策而言,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缺三不”:一是建设发展规划缺失。大部分市县养老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发展缺乏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建设发展基本处于无序无束状态。二是建设发展资金政策统筹运用不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关系到老年人生活中的食、医、住、行以及精神慰藉等各个方面,几乎涉及到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但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部门之间信息分割、沟通缺失,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仅中央及省级可用于养老服务方面的资金就达90多亿元,但相关政策资金管理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尚不能有效整合和统筹运用,发挥资金合力和效益。三是财政政策体系不健全。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层面上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但是就财政方面看仅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内容过于笼统,政策不够清晰系统,可操作性不强,政策难以落地见效。四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土地、税费、劳动人事、就业、财政等现有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优惠政策,实践中尚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政策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形成品牌化、连锁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经营业态。

二、部分省市养老服务体系财政政策借鉴

2017年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全国各地财政在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部分省市相关财政政策梳理归纳如下:(一)实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心、站)建设补贴政策。河北、北京、上海、安徽等省(市)对由政府、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建(含租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属于租赁性质的按新建补贴标准的三分之一给予一次性补贴;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从金融机构取得的实际贷款,按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财政贴息1-3年。(二)实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补贴政策。河北省对新建或利用自有房产改扩建或租赁形式开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在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条件下,按建筑面积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江西省、江苏省对按照标准建设、依规运营的普惠型、护理型养老机构,分别按核定床位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租赁用房、公建民营的减半补助。(三)实施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政策。河北省对经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不分国有非国有,省级财政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占用的床位按每人每月300元标准给予运营(护理)补贴,对入住的自理老人占用床位,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给予补贴。同时,实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和星级养老机构奖补政策,对于评定为示范基地或一定星级的养老机构,省级财政给予不同层次的奖补资金。安徽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实际入住人数给予日常运营补贴(按服务人数、服务内容),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依托社会办养老机构为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收入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给予购买服务补贴。湖南省按床位给予运营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四)实施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综合责任保险制度。上海市从2010年起实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由市、区(县)财政及养老机构三方共同承担保费;从2017年起,又出台了涵盖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及涉及第三方责任的养老服务综合保险制度。河北省对参加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的按每年每床80元给予补贴,理赔额度原则上按不低于省统一招标所明确的赔偿费率执行。安徽省实行对保费按照赔付标准和省招标结果对参保机构给予参保补贴。江西省支持保险公司开发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积极支持养老机构开展政策性护理保险试点,对按照相关规定购买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给予适当补贴。(五)实施智慧养老建设项目奖补支持政策。江西省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并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协同发展。河北省对符合条件新建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给予10-50万元一次性补助。江苏省省本级开发建设了全省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一级开发、四级使用,在全省范围建设“虚拟养老院”,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快捷化、专业化。(六)实施“分类保障”的需方补贴政策。北京市建立“分类保障”的需方补贴制度,依据综合困难程度划分政府保障优先顺序,分别对托底保障群体、困难保障群体、重点保障群体,以及一般保障群体给予不同标准的补贴。湖南省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每年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同时向80岁-99岁低收入老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向百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保健补助费。河北省对低保家庭中经济困难的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省财政按照月人均100元标准给予老年人服务补贴,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代金券形式发给服务对象。江西、上海、江苏、安徽对老年人采取发放养老服务券或不同形式的尊老金,提高老年人养老消费支付能力。(七)实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补贴政策。江西、河北、安徽、湖南、上海、江苏等省(市)对参加养老服务技能或创业培训合格人员,按规定给予就业或培训补贴。对养老机构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高校毕业生创办养老机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养老机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并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同等条件下优先承接政府实施的养老从业人员培训项目。河北省对与养老机构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本、专科毕业生,按规定给予2000-3000元就业补助和职业资格补助。江苏省对养老护理员实施免费培训工程,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各级财政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一次性补助。(八)支持优先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上海市研究出台了医养结合“以奖代补”扶持政策,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录用专业医护人员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全市无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其他医疗机构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符合条件的经批准纳入医保联网和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江西省支持社区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协同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运营,为社区老人提供包括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理疗康复等家庭签约服务。(九)落实养老机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江西省对养老机构按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湖南省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项目建设全额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上海市积极落实各项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明确各类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燃气、电话、取暖均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标准收费。(十)创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投融资机制。江西省支持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养老产业专项债券、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重点支持、投资建设可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项目。湖南省将区域内社区养老服务打包,通过PPP模式交由社会资本方建设或运营。江苏省实施境内外资本同等待遇,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养老服务品牌进入江苏。河北省放开外资准入,美国泰盛GRS集团兴办的健瑞仕国际康复中心成功落地。

三、加快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查看全文

创业板完善支持体系构建论文

|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创业板与主板关系;创业板对主板的有利影响;创业板隐含的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日新月异、创业板虽然被称为二板市场,但是它是一个新兴市场、创业板是针对那些中小企业而设的、创业板中上市公司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创业板将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制度创新的角色、创业板应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将率先与国际市场接轨、创业板市场的特有功能是作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推出创业板市场不会对主板市场带来很大冲击、创业板市场制度创新对主板市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创业板市场有助于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法律基础还有待考验、企业在募集资金后是否有“圈钱动机”、行业分布是否均衡等,具体请详见。

经历十年之久的磨炼,中国创业板即将降生。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早在2002年,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增强本国经济和社会的活力,进而提升本国在全球中的竞争力,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基本国策。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日新月异。在漫长的等待中,一批快速成长的优秀企业只能远赴海外上市。例如生产多媒体与家庭影院的深圳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在韩国创业板上市,成为第一家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融资3151.76万美元。当然还有更多的创投企业因为资金不足,难以高速成长。

NASDAQ市场已经成为全美交易最活跃的股票市场。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满足中小企业,特别是高增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迅速地发展,培育了如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亚马逊(Amazon)、苹果(Apple)等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及全美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堪称典范。

一、创业板与主板关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