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6 00:12: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称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现行职称制度问题思索
摘要:阐述了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以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称制度;问题;改革措施
1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职称评审标准条件已经过时
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规定,仍然是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的标准、条件和系列规范,执行周期已有20年,标准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全面准确评价的需要。特别是职称标准和条件中对学历、年限、工作经历以及论文、著作、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刻板生硬;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与有些行业或专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要求比较苛刻;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后,仍对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要求过死,单纯以执行职级、职等工资制为取舍,限制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评价方法上也存在片面性和职称“一评定终身”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激励和鞭策机制,职称作用受到削弱;职称评聘工作在企业中只搞评审、不搞聘任,不与待遇挂钩,有逐步淡化的趋向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1.2现行岗位管理办法不科学
信息产业职称制度变革
我国开展职称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职称制度大致经历了技术职务任命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性质,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近些年,我国在信息产业领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已经实现了评审与考试相结合,并且向考试制度化方向迈进。职称制度是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方式之一,推进职称改革应当以加强信息产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为主要目标。
一、信息产业职称制度的现状
(一)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情况信息产业领域目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包括:专业技术岗位设定、专业技术人员申请和资格审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其中岗位管理、聘任管理、考核管理由用人单位自主管理进行,人事部门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政策贯彻、业务指导和监督实施;任职资格条件管理、评审管理、考试管理由人事职称改革部门为主组织实施。首先,由单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设岗采用职位分类的办法,明确岗位名称、职务档次、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所需的资格条件。符合任职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愿原则向所在单位提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业绩、成果材料以及各种专业论文(包括著作、解决专业技术难题的专项报告或实例材料)等材料。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或材料审核评议小组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核,出具评价意见,并提交到相应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发放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取得一定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可以参与竞聘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由行政领导决定聘任其中的技术人员承担相应的职务。行政领导向受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颁发聘书,并签订聘约,在聘约中约定聘任期限、岗位任务、工作环境、行为规则、终止聘约条件等。对应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实施任职考核,由所在单位的行政领导和技术专家组成考核组,进行述职评议;对任职期满考核结果评定为称职以上人员可申请参加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考评;对基本称职以上的人员,一般应予以续聘,重新签订聘约;对定为不称职的人员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聘任制实施以来,各单位针对实践中人才评定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在专业技术资格的科学评定方面进行完善,评审机构日益向专业化发展,评审组成员基本由单位的技术专家构成,减少了其中的行政干扰因素。
(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情况
1.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003年10月原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成为职称和职业资格考试。以科学、公正的方法对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测试。该考试自1991年在全国开考至今已有二十年了,累计报名参加考试人数约有300万人,全国(含港澳地区)设有36个考试机构。考试设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五个专业类别;27个资格岗位。从2002年开始,我国陆续与日本、韩国的计算机考试进行了考试标准的互认,有效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国际化交流。与日本考试标准互认的级别有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程序员;与韩国考试标准互认的级别有软件设计师、程序员。这一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标准、统一证书的考试办法,已成为信息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的最重要和最权威的考试之一。全国统一考试实施后,各单位不再进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相应专业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成为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实施职务聘任制的资格依据。
2.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2006年1月,原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印发的《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初级、中级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决定在通信运营领域建立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并将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通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也是信息产业领域的一项重要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层次。初级、中级职业水平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高级职业水平则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卫生职称制度改革探讨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卫生健康行业是关系到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民生领域,有着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此类行业的发展尤其依赖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而职称的评定与晋升是激励和选拔人才的必要途径,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评审与考核,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卫生健康行业发展导向。因此,推进卫生职称制度深化改革,优化高级职称人才评审条件和相关制度对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职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现状分析
随着全国各省(区、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以下简称高级职称)申报和评价人数逐年增加,一些问题与矛盾逐渐暴露,其中,如何进一步优化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和指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成为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点之一。江苏省于2021年进行了高级职称政策分析研究,以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人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最终收到有效样本6111个。本研究通过调研了解江苏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高级职称评定资格条件的选择偏好,分析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现况,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江苏省深入推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卫生人才选拔机制和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在评价标准方面,一是虽然江苏省在出台的职称评审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要破除“唯学历、资历”倾向,但医疗卫生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在学历资历方面,绝大多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评定高级职称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条件,例如,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应达到本科学历及以上。二是尽管政府出台政策希望可以破除论文限制,但在此次对于职称评定业绩成果条件的偏好调查中,仍有近一半的人员认为申报职称必须有论文条件,部分医疗机构在职称评定时淡化论文要求,但不可否认论文的撰写有助于医务人员总结经验,提高科研思维和逻辑能力。三是超过2/3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继续教育在评价标准中的应用持认可态度。他们认为,继续教育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各领域内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不过,医师对于继续教育应用的条件偏好于“不作要求”或“有要求但不限定学时、学分”。笔者分析,这可能与医师需要临床、科研两手抓,日常工作量大,继续教育课程可能会过多占用其工作或休息时间有关。在评价方式方面,绝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支持在高级职称评价中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认为申报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应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医德考评不合格者不能将该年计入申报职称的资历年限,这样才能与我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评价导向一致。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各项条件的选择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一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偏好于认为专科或中专学历即可申报正高、副高级职称,一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应提高继续教育相关要求;二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评价方式方面倾向于“以考代评”。而三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倾向于在职称评审条件中对继续教育提出较高要求,且三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倾向于“考评结合”。笔者分析偏好差异的原因,评价指标的内容存在偏好差异,可能是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获取相关领域前沿知识的途径不尽相同。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希望增加继续教育在评价指标中的比重,例如,限定学时、学分,这样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和评定时将具备一定优势。评价方式存在偏好差异,可能是由于三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丰富,竞争相对较大,只依靠职称考试难以选拔出更加优秀的人才,需要专家结合申报者的基本条件、学历资历、业绩成果等其他方面进行评审,以保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此外,不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对于评价方式偏好也有显著差异。医护在职称评定的评价方式偏好选择上存在不同。医师倾向于“以考代评”,而护士则倾向于“考评结合”。笔者分析其原因,对于医师来说,其培养周期长、工作压力较大,因此期望尽早晋升扩大自身影响、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也可以获得患者的信赖;对于护士来说,各医疗机构护士数量较多,职称晋升竞争大,考试加评审可以降低竞争压力。
思考与建议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偏好和选择对于改善江苏省卫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和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考虑在制定相关举措时将其作为借鉴。首先,加强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医德医风的重视程度。高尚的医德医风是评价卫生领域人才的重要指标,各层级、各类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都应以德为先。医疗机构要完善和优化单位医德医风评价体系,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的考核标准。其次,探索多元化的职称评价方式,广泛开展评聘结合的职称评定方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根据高级职称岗位空缺择优推荐人选进行考试和材料申报,可有效控制申报人员准备考试和申报材料的成本。再次,针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高级职称评审现状和专业技术人员偏好差异,应加强各地区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平衡,因地制宜地制定评审制度。例如,苏南地区三甲医院可以提高对高级职称申报人员的业绩成果要求,适当降低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要求,鼓励自学并提出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最后,对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类别人员应进行分级、分类评价,改变统一化标准,以突出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
作者:袁园 马红兵
职称制度改革下职称评聘管理探讨
摘要: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现阶段我国职称评价机制对于部分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在职称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据此,本文首先从外语、计算机、论文等不再是职称评审必备条件、职称评聘开始逐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三个方面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简述;其次立足于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核心评价标准、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不同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三个维度对当前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职称评聘进行分类评价、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加强职称评审权的下放、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聘;管理模式
随着《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我国职称工作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阶段,如何更好地处理评聘关系问题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职称制度改革大背景下,职称评聘管理工作有了清晰的改革方向,要综合考虑品德、能力、贡献,系统的对人才进行评定,逐走出传统职称评定中主要根据论文、学历、资历、计算机、外语等硬性指标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新指标的建立,有助于通过系统考虑工作,实现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的统筹兼顾。
1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现状简述
1.1论文、计算机等硬指标逐步淡化。长久以来凭借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以及论文数量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备受争议。针对这一现象,当前多地区已开始着手改革。一是部分地区开始对工作中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而对科研要求较低的岗位在职称评价中淡化或取消对于论文、英语要求;二是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一些地区开始积极探索引入新指标代替论文、外语和计算机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如更偏重于实际研究成果的传新性和影响性,以避免因对论文数量要求而引起的论文质量低下。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在职称评聘管理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吉林省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内蒙古针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基层技术型和实践型岗位,职称评聘管理中注重对工作过程中业绩进行审查,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1.2开始逐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逐渐成为职称改革的一个导向,通过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逐步突出用人部门和单位的自主评价,鼓励单位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人才评价,传统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社部门,通过对相关工作的备案实现对职称评聘的管理。据了解当前江西省内14家企业、37家院校和医院、5家科研机构下放职称评审自主权,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师职称全部实行自主评审。实践证明,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用人单位基于自身需求导向,其职称评聘标准与传统的评聘标准相比更加科学和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同时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实现了政府为主导的职称评聘管理职能的转变。1.3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在不同地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标准不严格、程序不规范,投诉较多、争议较大以及复核中发现严重问题的局面。凸显出当前政府监管不明确、单位不自律、社会监督失位,对职称评聘过程中的申报、推荐、评审各环节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一是下放职称评审权后事中、事后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不够明晰。二是用人单位对评聘界限、评聘规则具体工作中依据各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做出决定的权力交代不清。三是未做到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管,对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以及不合理情况,未能进行公示并做严肃处理。
2当前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职称制度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摘要:阐述了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以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称制度;问题;改革措施
1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职称评审标准条件已经过时
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规定,仍然是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的标准、条件和系列规范,执行周期已有20年,标准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全面准确评价的需要。特别是职称标准和条件中对学历、年限、工作经历以及论文、著作、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刻板生硬;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与有些行业或专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要求比较苛刻;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后,仍对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要求过死,单纯以执行职级、职等工资制为取舍,限制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评价方法上也存在片面性和职称“一评定终身”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激励和鞭策机制,职称作用受到削弱;职称评聘工作在企业中只搞评审、不搞聘任,不与待遇挂钩,有逐步淡化的趋向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1.2现行岗位管理办法不科学
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改革探析
摘要:事业单位职称制度不仅关系到单位内部的人才选拔,而且也与员工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从深层次来讲,对单位自身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对此,事业单位应加大对职称制度的重视力度,并将其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来对待。然而,当前事业单位职称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对其进行改革,从而使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当下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以职称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分析作为切入点,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职称制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改革
职称制度是评价员工综合能力高低的衡量标准,而员工的综合能力是保障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步伐的推进,原有的职称制度也需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予以调整。本文主要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职称制度的具体改革措施。
1职称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1)激励员工,提升其竞争意识。事业单位在对员工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制定相关的处罚制度,以此规范员工行为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而职称制度就是奖励机制中的重要构成因素[1]。客观来讲,职称评教是对员工给予的高度肯定,在此种激励方式运用下,既可以使员工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得以增强,又能够强化单位内员工的竞争意识。(2)提高事业单位生产力,促进其发展。职称制度可以使优秀的员工脱颖而出,同时,上述也提到,职称制度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方面也具有突出意义。如果事业单位所有员工都能以认真、负责和专业的态度对待工作,那么不仅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巨大的生产力和发展动力,而且也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多的利益,对事业单位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是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辅助。职称制度是事业单位人才选拔过程中的主要应用方式,不仅是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时的重要支撑,而且也为事业单位人事安排提供了重要辅助。员工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工作能力的不同,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各项技术的及时更新,离不开优秀、专业人才的辅助。而从单位外部引进优秀人才,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较多,远不如从本单位进行选拔,因为内部员工对本部门和各项具体职位的了解更充分,而且人才管理和技术更新方面也更容易开展。
2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职称制度的改革措施
中国职称制度改革的迫切性论文
[摘要]中科院和山东农大对职称制度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仍存在主观评议、地方粮票、权力集中问题。职称制度创新:职称授予以知识产权为度量标准,建立技术职称中心,职称通过考试晋升,职称评定改为职称分数计量,确定职称有效期。
[关键词]职称制度;劳动价格;知识产权;考试晋升
两种职称改革模式的贡献与问题职称制度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1998年开始,我国职称制度改革出现了中科院与山东农业大学两种模式。
中科院以聘为评。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近三年来,在人事制度和创新队伍建设方面推出了许多新举措,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公开竞争,所聘岗位不受任职资格、任职年限限制。中科院没有取消职称,而是不再单纯评审职称,将职称作为一种岗位,评聘合一,由院内外科学家组成聘任委员会,对申请人按其条件打分,聘任了申请人,也就确定了其职称,评聘一次完成。
山东农业大学只聘不评。山东农大党委书记盖国强认为,职称评审存在着终身制,导致专业技术人员能上不能下,结果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学校只能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来评定职称,容易造成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失调,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并且,有些人不择手段走后门,以致不正之风盛行。山东农业大学从1998年起,不再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只是根据岗位需要聘任。教师岗位的竞聘不受年龄、身份限制。中科院和山东农业大学对职称制度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破除了论资排辈积习,为人才平等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表达了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制度改革的迫切愿望,但仍存在着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主观评议。人事部职称处郑富仕认为,现在不存在“评职称”这一概念,1986年实行的职称改革,评定的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职称的条件及等级清清楚楚,不需要评定。人们依据职称标准评定的是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和工作成就,也就是对人的能力进行评审,不是评审职称。职称是授予的,不是评审的对象。中科院组成聘任委员会按条件打分评聘,山东农业大学对拟聘对象实际资格严格认定,并没有完全跳出主观评议的窠臼。
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阐述了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以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称制度;问题;改革措施
一、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职称评审标准条件已经过时
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规定,仍然是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的标准、条件和系列规范,执行周期已有20年,标准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全面准确评价的需要。特别是职称标准和条件中对学历、年限、工作经历以及论文、著作、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刻板生硬;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与有些行业或专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要求比较苛刻;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后,仍对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要求过死,单纯以执行职级、职等工资制为取舍,限制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评价方法上也存在片面性和职称“一评定终身”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激励和鞭策机制,职称作用受到削弱;职称评聘工作在企业中只搞评审、不搞聘任,不与待遇挂钩,有逐步淡化的趋向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1.2现行岗位管理办法不科学
现行职称制度的问题及措施综述
摘要:阐述了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以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称制度;问题;改革措施
1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职称评审标准条件已经过时
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规定,仍然是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的标准、条件和系列规范,执行周期已有20年,标准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全面准确评价的需要。特别是职称标准和条件中对学历、年限、工作经历以及论文、著作、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刻板生硬;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与有些行业或专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要求比较苛刻;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后,仍对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要求过死,单纯以执行职级、职等工资制为取舍,限制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评价方法上也存在片面性和职称“一评定终身”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激励和鞭策机制,职称作用受到削弱;职称评聘工作在企业中只搞评审、不搞聘任,不与待遇挂钩,有逐步淡化的趋向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1.2现行岗位管理办法不科学
新疆职称制度改革具体建议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方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主要以“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改进职称管理服务”等方式为切入点,意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业内和社会认可的评价机制,形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的职称制度,鼓励更多有理想、有抱负、有学历、有技术的各类人才加入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来,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更趋于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一、新疆职称制度改革现状
2012年新疆第八次党代会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做了重要部署,要求“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合理、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出台了《自治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新疆职称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建立了新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系统,推行了评审量化赋分办法,修订了各系列专业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完善了以实际业绩为主的评价标准,加大了对基层一线的政策倾斜力度,开辟了特殊人才晋升通道,逐步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2012年以来,新疆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信息化,目前,共有25个系列85个专业已实施网上评审工作,覆盖全疆14个地州市,注册单位1.6万余家,上线人次达20余万,各类人才工程选拔工作上万人次,简化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申报评审程序,极大地方便了新疆广大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新疆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在总结上一轮职称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新疆各重点领域人才发展状况,出台了《自治区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提出“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人才强区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为立足点,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科学评价为核心、开发使用为目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的新目标和“到2022年,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符合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际的职称制度体系”的新要求。
二、新形势对新疆职称制度改革的新要求
1.服务新疆发展大局。围绕党中央治疆方略,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为立足点,以服务人才强区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契机,引导和鼓励新疆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扎根边疆、服务基层,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倾其所学,为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竭尽所能。2.用好用活新疆人才。关注新疆各类人才职业发展特点,掌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把人才评价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有效衔接各类用人制度,平衡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的关系,推动改革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动,最大限度满足用人单位选才用才的需要。3.符合新疆人才实际发展需要。针对新疆专业技术人才现状,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升级管理服务,鼓励和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为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三、关于新疆职称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