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成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23:40: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成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局职成教育工作计划
一、职业教育工作
1、职业教育规划
[检查落实规划的实施]检查各职校《20*-2010年职教发展规划》近期目标的落实情况;各职校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修订学校的《20*-2010年职教发展规划》,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2-3月)
[争创示范性职业学校]根据我区教育资源的实际,在加快*外事学校北址扩建工程和其他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规划调整我区职业教育布局,争创示范性职业学校。(1-12月)
2、教学管理工作
[积极推进教学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的改革,探索尝试建立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实施“技能+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鼓励学生多取证。(2-12月)
高职养成教育问题及对策
养成教育在中国源远流长,但直到21世纪才开始受到各界的重视。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的教育,包括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处事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习惯的培养”。[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类型的高级层次,其教育对象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经历过高考刷选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高职养成教育不仅要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还要切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所以,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应该理解为:结合高职教育特征和高职学生身心特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围绕高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观,养成高职学生做人与做事的良好习惯的过程。
1高职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基础教育上已经开展的初具规模,但是在高职教育上的实施却相对落后。目前虽有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养成教育,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1缺乏正确认识
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正确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将养成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思想道德教育,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而忽视了对高职学生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及各种能力的关注。在实践中,养成教育还被错位地理解为一门短期课程,将开设课程作为高职养成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于对养成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养成教育特征和实施规律的理解。
1.2养成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探究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师范学生的师德修养,文章分析了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现状及原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措施,即完善高职师范院校师德养成教育机制;激励高职师范生自我教育养成师德;创设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优良环境。
关键词:高职师范院校;高职师范生;初等教育;师德
养成教育随着新世纪世界格局变革,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竞争越来越倚重人才。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人才教育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重中之重,同时教师预备队伍的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合格教师队伍的关键之所在[1]。
一、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现状概述
高职师范院校作为专门培养输送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教师资源的主要基地,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对于提升我国将来教师群体的师德水平尤为重要。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从地位上讲,应与以本科和研究生等更高学历层次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处于同一水平,二者分别构成了我国人才培养的学前、初等和中、高等教育完整体系。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也有着区别于本科及研究生等更高学历层次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特点。例如,从生源构成来看,高职师范生来自初中、中专、职高等多个教育领域,生源的构成相较于本科的单纯性生源高中毕业生要更为复杂;从招录层次来看,高职师范院校是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最后招录批次,生源多数是成绩不理想,在学业上也处于较低水平,转而选择入学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而从在校表现情况来看,高职师范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责任意识缺失、集体观念淡薄等问题非常突出,此外还有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与合格教师接班人的标准相距甚远。近年来,有关教师师德的负面问题时有发生,一些教师自身道德水平低下、体罚甚至虐待幼儿等等事例屡见不鲜。除此之外,部分教师抵制不住物质诱惑,导致奉献精神缺失,师德意识淡漠,做出了诸如向学生强制推销学习资料、教学过程浅尝辄止却在外开设补习班强迫学生缴费学习等行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教师队伍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反映出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尽人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教师师德教育工作的缺失。
二、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现状探因
努力做大做强我市职成教育
努力做大做强我市职成教育
——在耒阳市2004年职业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职成教育普遍不景气,我市职成教育面临“四难”(就业难、招生难、经费筹集难、队伍稳定难)境地的时候,同志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到“三个代表”的高度,放眼全局,积极主动配合教育局办好职成教育,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做大做强我市职成教育。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从“人才强市”战略高度提高对职成教育的认识
1、办好职成教育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类人才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工业经济规模上不去,基本还停留在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经营阶段,赖以养活130万市民的农业也受到境外低投入、高产出农产品的冲击,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城市文明化程度不高,发展速度不快。导致这些深层次问题的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我市虽有130万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掌握了现代劳动技能和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太少。以2000年为例,当年全市专技人员总数不足1.5万,每万人口中只有专技人员120多人,远远低于约243人的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低于约198人的湖南省平均水平。1万多名的专技人员中,获得高级职称的只有305人,大多数是员级以下的初级人才。所有专技人员中,农林工交、财贸金融、经济管理、实用技术、信息资源开发等系列的实用人才比重太少。因此,提高市民劳动技能和基本素质就成了我市当前经济建设中刻不容缓的任务。职成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养成教育高职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水平不一,教师为达到针对性教学目的,对其采取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的教育理论与方式。简而言之,探索出一条符合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道路是当今首要问题。在高职院校教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为人所关注。将养成教育融入高职学生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水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养成教育;高职学生;管理策略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高职学校报考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在这种全民接受教育的潮流中,高职学生教育前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有效提升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前提下,对其思想道德培养也在逐步加强。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仍值得我们探讨,如自制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集体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足等。因此,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工作重中之重。
一、养成教育内涵及特征
由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高职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这也是其自身弱点所在。因此,通过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对高职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高职教育目的所在。其中养成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行养成教育前,教师须明确其内涵与特征。(一)养成教育的内涵。养成教育是实现教育的一种方式,是指通过对学生的长期培养,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指的是一种长期的且有目的性的教育方式,养成教育的关键点在于教育,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养成教育的目标。养成教育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目标,初级目标指的是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在大脑中形成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人体条件反射。习惯指的是人的思维、行为活动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行为。高级目标指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三)养成教育的重点。养成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成长,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水平不一,因此付出比结果更重要。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使之更快达成养成目标。
二、高职院校进行养成教育的意义
教育局职成教育工作意见
20*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职成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围绕教育局总的工作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省、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调整改革、加强建设、强化功能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我县职成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职教发展氛围
通过会议、文件、实施目标管理、新闻媒体和街头展示等形式广泛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和上级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成果、地位和作用,继续宣传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营造党政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自强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狠抓招生,进一步扩大职教规模
加强对职教招生工作的指导。认真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加强职高招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召开全县中职招生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片区督学、生源学校、招生学校和招办的职责。强化职教招生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将职教招生任务纳入对各职业学校和具有初中毕业生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实施一票否决。将统一制发的职教招生宣传材料(含招生简章)送发到每个初中毕业生手中,采取强有力措施规范职教招生秩序,切实做好中职招生工作,确保完成我县3200人的中职招生任务,并向市级职业院校提供一定生源。
三、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职教办学活力
高职思政课养成教育探析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随着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益成熟,高职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针对高职学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思政课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思政课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而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在高职学生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的“必备品”,几乎实现了“人手一机”。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不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还包括上网、玩微信、聊QQ、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等。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高职学生的思想、学生和生活方式,这些改变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网页、电子书籍、在线学习等方式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移动互联网的及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方便快捷,加强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移动互联网的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等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消极的方面来说,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当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开始玩手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或写课下作业时,也会利用手机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恶学习、依赖手机的习惯。有些学生上课可能忘记带课本会觉得无所谓,但是如果忘记带手机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心学习或做其他事情。有些学生在虚拟网络上朋友很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跟舍友、同学相处,甚至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解放思想,不断拓展思政课养成教育的空间。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思政课养成教育的模式应当更加开放,思政课养成教育的空间也应当变得更广阔、更开放。建立思政课程QQ群或者微信平台,将与课程有关的教案、课件、案例、视频、习题、作业等内容上传到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由课上拓展到了课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放低姿态,不断加强与高职学生的沟通。从以前的“面对面”到现在的“屏对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具有地位平等性、信息隐蔽性、言论开放性等特点。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学会用现代交流工具解决问题,以QQ好友、微信好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要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平等,从而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掌控思政课养成教育的主动权,有针对性的加以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困境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职学生类别特征多样化为背景,通过思想政治品德、学习状况、心理健康三个方面探讨了养成教育的困境,提出了应对策略。主张努力构建从思想引领、人文关怀、专业课程、管理服务等方面建立多元化育人体系,将高职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类别特征;养成教育;困境;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在大力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高级一流专业技能人才。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使命。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培训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主要指学习、言语、思维、生活等方面的习惯教育。目前,高职学生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一部分,在养成教育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有研究意义。
二、高职学生类别特征多样化背景下养成教育困境
高职学生就整体而言,思想政治品德主流是积极向上,主动进步,勤于思考,乐于实践。但是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学习状况、心理健康方面表现令人担忧,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困境,影响学校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随着高考改革和单招政策的实施,高职学生类别特征呈现出多样化,具体主要表现如下: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一、明确养成教育的主体和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
(一)第一学年:规则教育和意识养成阶段
作为新生,学生有诸多的不适应。各院校应以入学教育和适应教育为中心。在这一阶段,军训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及早引进养成教育理念,与军训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中华女子学院在此阶段将学生手册的学习贯彻到军训过程中,突出规则意识的培养。在低年级通过开展专业教师“专业知识讲座”、高年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规划和指导大学学习生活。这一阶段,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认同学校的规则,逐渐适应大学阶段的生活。
(二)第二学年:能力提升和养成教育强化阶段
经过第一学年知识、经验的积累,学生群体有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为此,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开展不同的活动,推动学生能力的提升,强化养成教育。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开展学业辅导,党课,先锋骨干培训班,心理辅导等活动,吸引大家参加,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思想、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熏陶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从2013年开始成立了积极分子读书会,要求大家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既有政治学习,又有专业学习;既有理论学习,又有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实现政治与学业两种进步,深受学生欢迎。此阶段要突出榜样的力量,强化制度的刚性,奖罚分明,树立典型,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管理者要以身示范,严格遵守和贯彻此前制定的规章制度。
(三)第三学年:实习就业与养成教育深化阶段
高职生养成教育论文
摘要:无论从国家对职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还是从高职生日常行为表现看,对高职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集中体现了高职生养成教育的实践性、过程性和目的性。
关键词:高职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人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方面。生活的社会性要求个体必须遵循道德、法律、相关规范及规则。“自诞生开始,我们的耳边就萦绕着他人的言语,回响着表达赞成或发对的道德评价和情绪化声调。”[1]社会性贯穿生命始终,并在个体日常生活中展开。青年时期是学生社会性自我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性自我的形成深受他人评价影响。高职学生的成熟主要指社会化成熟,形成健康的社会性自我。社会性自我是自我的核心,对个体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是集体生活,高度体现了生活的社会性,他们既要承担学生的责任,又要把社会规则、学校规范与要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扮演好自身角色并履行相应义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抓手,不断发展健康社会性自我,形成自律精神,使个体顺利、高质量度过大学生活,因此,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成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养成教育
(一)养成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性定义。“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使之形成或成长,实质指向教育并有教育之意。养成一般指养成习惯,也特指一个人的素质体现。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提出君子是通过学校的养成之法培养而成。无论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个体素质的体现,均需要长时间坚持与磨砺,因此成人与成才是一个养成的过程。行为规范是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应遵守的规则、准则的总称,包括行为规则、道德规范、法律规定及相应章程等。行为规范的核心是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可与接受,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言行。从根本上讲,行为规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遵循,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与延伸。日常行为规范是个体作为社会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规则、准则的总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指学校以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学生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依据,对学生在读期间提出的一系列准则、规范的总称。文化哲学、现代哲学、批判哲学对日常生活作出不同解释,批判哲学研究者衣俊卿把日常生活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命存在、延续的生活资料获取和消费活动、以语言为中介的日常交往活动、以重复性和非创造性为本质的日常观念活动。学生作为常人或一般个体时,其日常生活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一致,但作为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员,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差别:场所相对固定、时间集中、集体性突出、可塑性强、自在性相对较弱、自为性、他律性更加明显,学习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学生日常生活必须予以规范和引导教育。(二)养成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规定性定义。养成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为习惯教育、道德教育等,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健康心理、高尚道德品质、正确思想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养成教育包含道德理性启蒙和道德习惯培养,道德理性教育是精神基础,道德习惯教育是前者的生活外化。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形成道德,侧重于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教师以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准则和规范的教育,主要包括在读期间为人处事、学习态度、言行举止、礼貌待人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成为自律性的新时代人才。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培育时代新人。”[2]是否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要求学生日常生活世界是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存寓所,在这个寓所中的认同感、安全感、熟悉感,保证了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学生培养日常观念、发展日常思维、形成日常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生活观念、学习思维和行为。同时,由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要求以善和美为标准,高度自律并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学生日常生活世界顺利展开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儒学经典对“蒙养”“蒙正”非常重视,强调人的成长必须靠后天养成。养成教育的特点在于日常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目的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的高尚品质。养成教育具有层次性,以培养行为习惯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强调行为习惯养成基础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最基础层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题,其显性目的在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表现出自动化、合乎规范的行为,直接指向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的最初层次。二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日常性是对养成教育的经典诠释。养成教育中的养成,体现了日常性、长期性,重复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过程性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常性,更需要长时间坚持。三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潜在目的是养成教育的显性目的,即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青年。因此,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子系统,也是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