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23:1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直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直肠脱垂治疗思索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段向外翻出,脱垂于肛门之外,属肛肠科难治性疾病之一。脱垂日久,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然直肠脱垂并发直肠多发息肉者临床上并不常见,治疗也无固定方案。笔者近日在临床上遇一病例,经综合检查、治疗、随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2岁。5年前出现大便时肛门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至肛内。5年来逐渐加重,肿物脱出增大,有时需用手推送方能还至肛内,并伴有少量大便带血,至笔者所在医院就诊。门诊诊断:(1)直肠脱垂(Ⅲ度);(2)息肉病待查。入院查体:下蹲位行排便动作后可见一类圆锥状肿物脱出,色暗红,布满粘液,脱出部分肠管可见约50枚息肉样肿物增生。站立后肿物可完全回至肛内,肛门口自然闭合。常规检查,并安排肠镜。肠镜提示:顺利抵达盲肠,所见结肠黏膜光滑,未见充血及肿物增生。退镜见距肛门约10cm以下息肉样改变,质地脆,易出血。息肉病理提示:炎性改变。入院诊断:直肠脱垂并发直肠多发炎性息肉。
2治疗
2.1息肉分布区域直肠黏膜结扎术目测,沿直肠纵轴方向及息肉分布位置将脱出段直肠大体上分为3个纵形欲手术区域,原则为最大限度的使息肉位于一直线上。因息肉质脆,触之极易脱落并广泛渗血,电凝止血困难,故尽量避免夹持息肉,从距齿线1.5cm处开始向近端纵形夹持松弛的直肠黏膜,带少量肌层,长度6~7cm,并确保有足够多的息肉组织在内。邻线交叉间断缝合。去除钳上组织,残端渗血用电刀烧灼。同法处理另外两个区域,最终形成三个大体纵形结扎带。结扎带之间残留少量息肉分别缝扎后电刀烧灼。
2.2三间隙注射术重新消毒,更换无菌巾。在截石位3点处距肛缘1.5cm处用7.5腰穿针做皮下穿刺,经肛门括约肌至肛提肌,穿过肛提肌有落空感时,即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用左食指深入直肠壶腹触摸针尖部位,证实针体位于直肠壁外而未穿透直肠时,再将腰穿针全部刺入,准确定位后边退针边推入1:1消痔灵或50%葡萄糖注射液,使药液成扇形分布,一侧总药量为15~20ml。同法处理右侧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注射;于尾骨与肛缘中点进针,沿骶骨曲进入约6~7cm,注药10~15ml。
结直肠肿瘤外科治疗思索
结直肠肿瘤致肠梗阻是结直肠肿瘤晚期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结直肠肿瘤致急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高,由于结肠梗阻多为闭袢性梗阻,一旦出现典型肠梗阻表现时,临床处理非常棘手。选择处理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治疗方法更加多样化,并基本趋向于一期切除吻合术或结肠次全切除吻合术[1]。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结直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患者97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7例,其中男52例,女45例,年龄21~84岁,平均58.1岁;右半结肠癌32例,左半结肠癌28例,直肠癌37例;中、高分化腺癌56例,低分化腺癌28例,黏液腺癌13例;DukeB期44例,C期41例,D期12例。均通过腹部X线片、CT、超声、肠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明确诊断。本组病例均于入院前1~15d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主要为腹胀、便秘、恶心、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或仅少量排气。30例入院时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
1.2治疗方法
1.2.1围手术期处理
直肠损伤治疗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损伤的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以来收治的44例结直肠损伤,其中男性33例,女性11例;年龄3~77岁,平均34岁。钝性伤27例,穿透伤13例,医源性损伤4例;伤后直接送至我院35例,由其他医院外科处理后转至我院9例。行近端肠道造口7例;外置3例;Ⅰ期修补30例,切除损伤肠段后Ⅰ期吻合3例。结果早期确诊41例,3例外院转运来的患者分别延误诊断1、7天和2个月。结直肠损伤AIS评分2~5分,平均2.9分;多发伤15例,ISS评分10~43分,平均22.1分;腹盆腔多脏器损伤15例。我院早期救治的35例伤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0.75~8小时,平均2.5小时。治愈43例,1例因严重骨盆碾压伤、失血性休克死亡;发生并发症6例(13%),肺梗塞、结肠修补处瘘、低位小肠梗阻、造口黏膜坏死各1例,腹腔内脓肿2例。结论结直肠损伤诊断主要依靠术中探查,Ⅰ期手术可安全用于多数病例。
关键词:结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随着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创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液体复苏和抗生素应用、伤后确定性手术处理时间缩短、麻醉技术提高等,近30余年来结直肠损伤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15%~75%)、腹膜外结直肠损伤漏诊率高、不按照循证医学证据仍过多选用转流造口手术等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收治的44例结直肠损伤的诊治情况。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性33例,女性11例;年龄3~77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伤11例,刀刺伤5例,肠镜检查损伤3例,直肠支架植入导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其他损伤2例。钝性伤27例,穿透伤13例,医源性损伤4例。伤后直接送至我院35例,其他医院外科处理后转至我院9例。
临床治疗直肠前突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术中技巧。方法对10例直肠前突经STARR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排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安全有效。
关键词: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
STARR(StapledTransanalRectalResection)手术是近年来意大利学者A.Longo提出的用于治疗直肠前突的新术式,现将我科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以来行STARR手术的病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例,均为女性。年龄46~70岁,中位年龄55岁,病程5~20年,中位病程8.5年。临床表现均为排便困难,伴肛门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或肛门下坠感,6例患者有手助排便史。肛门直肠指诊:直肠前壁凹陷感明显,用力做排便动作时加重呈囊袋状,常合并直肠黏膜松弛感或壅塞感。排粪造影示前突1.6~3.0cm6例,前突3.0cm以上4例,合并会阴下降10例,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或直肠黏膜内脱垂7例,合并Ⅱ~Ⅲ内痔或混合痔7例。所有病例经电子肠镜检查未见异常。
1.2治疗方法
早期诊断提高肛管直肠疗效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肛管直肠损伤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均行手术治疗。病死率为3.1%(1/32),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结论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提高肛管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肛管直肠损伤;诊断;治疗
肛管直肠具有特殊解剖生理功能,受伤后伤情复杂,常伴有骨盆骨折、泌尿系统损伤等。肛管直肠损伤平时并不多见,其发生率约占腹部损伤的0.5%~5.5%。如果诊断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感染并发症,死亡率达5.7%~16.7%,并发症发生率达28.6%~75%[1]。现结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资料就其诊治作一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肛管直肠损伤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6~56岁,平均3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5~46h,平均5.6h。损伤原因:摔倒时被异物从肛门插伤10例,车祸伤6例,异物伤3例,产伤6例,机器撕拉伤2例,牛角顶伤3例,医源性损伤2例。损伤部位: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4例,腹膜返折以下直肠损伤9例,肛门直肠同时损伤11例,肛门损伤8例。
1.2临床表现本组表现为肛门流血19例,肛门、阴道及其周围皮肤撕裂出血11例,大便困难10例,腹痛2例,髋部以下肢体撕裂伤1例,排尿困难4例。并发伤13例,占40.6%,常多发伤,其中阴道损伤9例,泌尿系统损伤7例,骨折3例,休克2例。
闭合性直肠损伤研究论文
【关键词】闭合性直肠损伤
闭合性直肠损伤在外科中并非少见[1,2]。近期由于医源性损伤,变态性行为和自虐等因素导致闭合性直肠损伤发病率增高[3]。此类患者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在诊治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应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32岁;受伤至接受治疗时间30min~20h。致伤原因见表1。表1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致伤原因(略)
1.2临床表现及诊断
结直肠癌药学监护分析
结直肠癌在我国较为常见,其是一种恶性肿瘤,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过去十年的发病率逐年提高[1]。结直肠癌等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且部分手术治疗患者发生转移或复发[2]。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分析其产生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2~75岁,平均(61.78±7.56)岁,结肠癌32例,直肠癌28例;研究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6岁,平均(61.98±7.66)岁,结肠癌34例,直肠癌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口服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3024)500mg/m2,2次/d,连用两周,停药一周。3周一疗程,共服用3疗程,如病情继续恶化或不耐受时停止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奥沙利铂(费森尤斯卡比(武汉)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892)85mg/m2进行稀释,与5%葡萄糖混合,静脉滴注3~4h,容量500mL,治疗第1d注射一次后停药20d,3周一疗程,共3个疗程。1.3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为未发现新病灶并维持肿瘤4周以上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为未发现新病灶,肿瘤消失范围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SD)为肿瘤消退范围小于50%;无变化(PD)为病灶未消失,肿瘤未有变化[3]。依据功能状态评分(KPS)标准和体力状况(ZP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KPS满分为100分[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与临床收益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KPS(85.36±5.78)分、ZPS(0.95±0.19)分;对照组KPS(74.21±6.34)分、ZPS(1.21±0.21)分。研究组KPS得分显著比对照组高,ZPS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直肠癌实验研究进展与前景
近年,结直肠癌外科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手段不断丰富;结直肠癌发病相关的信号通路、基因及表观遗传学改变进一步得以揭示;一些用于结直肠癌的预防性药物得到证实和应用;对直肠癌浸润及转移规律的揭示,使大部分低位直肠癌得以保肛,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更多的临床试验支持;预测化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揭示,使得个体化治疗成为目前结直肠癌领域耀眼的亮点之一;靶向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新辅助治疗、新型化疗药物及方案的出现,使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总之,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联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已经形成,结直肠癌外科的研究已步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学、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转化医学时代。现就近年结直肠癌外科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展望。
一、人群筛查及早期诊断
对正常人群进行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1)大便隐血试验(FOBT);(2)复合FOBT(先进行FOBT检测,若阴性,每1~2年复查1次,若阳性,则行结肠镜检查);(3)乙状结肠镜检;(4)全结肠镜检。研究显示,大便隐血试验的敏感性约14%,筛查价值低。结肠镜检准确性高,并且可同时去除存在的息肉,因此被推荐为结直肠筛选的首选。近期研究证实,乙状结肠镜检筛查能将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33%和43%。全结肠镜检作为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安全、有效,从理论上说应该比乙状结肠镜筛查更有效,但是,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证实其筛查价值。近年,一种新型无创的结直肠检查技术——cT结肠成像技术(CTC)为结直肠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研究显示,CTC对于直径≥1cm的结直肠癌或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CTC实现了无创化结直肠检查,但费用较高,其筛查的价值也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因此,要将该技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尚为时过早。粪便基因检测是近年发展的基于分子水平的早期无创检测结直肠癌的技术,主要包括:粪便RNA检测、DNA突变检测和DNA甲基化检测。粪便RNA检测较简单、成本低,但是,粪便RNA易于降解、提取步骤复杂,其结果受粪便离体时间、保存条件等因素影响,结果稳定性差。粪便DNA突变检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多基因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0%以上,但价格昂贵($625),所需粪便样品量大(高达30g),故该筛查方法仍未得到推广应用。近年研究表明,DNA局部区域特别是启动子的CpG岛处于过甲基化状态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因此,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可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一种新的非常有前景的方法。但对该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药物预防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高居第3位,并呈上升趋势。因此开发化学预防药物对于结直肠癌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尽管现有研究显示多种NSAIDs药物对结直肠癌、腺瘤有抑制作用,但迄今被用于临床预防的药物只有塞来昔布(celecoxib)。研究显示,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家族性腺瘤病(FAP)患者结直肠腺瘤形成,因此,美国FDA已批准该药用于FAP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但是,近年一项名为APC(AdenomaPreventionwithCelecoxib)的临床RCT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塞来昔布可显著降低结直肠腺瘤的风险,但是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发生心血管意外、中风的风险,这使该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阿司匹林是近年唯一被临床RCT研究证实具有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NSAIDs药物。2010年发表于Lancet的一篇荟萃分析发现,口服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今年一个临床RCT研究证实,林奇综合症(1ynchsyndrome)患者每日口服600mg阿司匹林片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60%,同时也显著降低林奇综合症相关癌的发生率。但是,阿司匹林存在导致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目前其安全剂量、使用疗程等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确定,因此还不能推荐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三、外科治疗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室护理的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患者满意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近几年,国内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而该疾病的病因仍然没有明确[1]。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为主,由于部分患者对于手术不了解,不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基于此,本文简析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详解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41~75岁,年龄平均为(61.0±4.7)岁;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在44~73岁,年龄平均为(60.0±4.2)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手术室护理。两组结直肠癌患者各项基础资料比较,P>0.05,可行下文的比较。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中低位直肠癌疾病特点、治疗要点,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尿路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的2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65.50±20.50)min长于对照组的(138.30±15.50)min,手术出血量(145.50±20.50)ml少于对照组的(225.50±25.50)ml,肛门排气时间(35.50±5.60)h、下床活动时间(17.50±4.50)h、住院时间(9.50±1.50)d均短于对照组的(69.80±10.50)h、(31.80±5.50)h、(13.50±2.5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11.20±0.80)个与对照组的(11.23±0.90)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在保障有效清除淋巴结的基础上能够减轻患者手术损伤,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优选术式。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治疗;临床疗效
直肠癌发病率一直呈递增趋势,患者有腹部肿块、便血、腹痛等症状体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关于直肠癌疾病优选手术治疗手段,中低位直肠癌病灶与肛门括约肌较近,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2]。随着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经验的积累,发现腹腔镜手术治疗整体优势突出,减轻了患者的手术损伤,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3]。基于此,本文就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治疗患者身体耐受、知情同意、具备配合能力,排除了远处转移、合并急性病、结肠癌、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疾病等情况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50±8.50)岁;肿瘤距肛缘6~10cm,平均肿瘤距肛缘(7.50±1.50)cm。观察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20±7.60)岁;肿瘤距肛缘6~12cm,平均肿瘤距肛缘(7.30±1.57)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协助患者维持膀胱截石位,于患者腹部作切口逐渐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组织,钝性分离肌肉组织、筋膜、腹膜等,动脉血管结扎,电刀移除暴露的直肠与肠系膜,切除直肠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协助患者人字位、头高脚低,右侧倾斜15°左右,建立CO2气腹,横向切口下缘脐孔(10mm)作观察孔,右下腹麦氏点切口(12mm)作主操作孔,左侧脐下经腹直肌作辅助操作孔。而后以超声刀完全分离切除肠系膜,暴露肠系膜下血管、结扎止血,牵拉肠系膜,清除肠管周围脂肪组织,切除肠系膜、有肿瘤肠段,术后进行肠管吻合处理。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尿路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