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生产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19:23: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蔗糖生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上半年蔗糖生产办公室工作总结
半年来,××县蔗糖办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州、县蔗糖“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州、县进一步巩固、提升蔗糖业的战略部署,通过树信心,共努力,促发展等举措的落实,克服了各种困难及因素的影响,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我办上半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2008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2007/2008榨季蔗糖生产经营情况
我县2007/2008榨季自2007年12月10日勐养糖厂率先落蔗开榨,至2007年4月18日勐养糖厂停榨,历时120天。
1、蔗区基本情况
2007/2008年榨季,全县蔗区(含邻县江东乡、王子树乡、护国乡、油松岭乡)共有12个植蔗乡(镇),82个植蔗村委会(办事处),522个植蔗村民小组,植蔗户23621户,蔗区人口11.76万人。其中:县内有8个植蔗乡(镇),62个植蔗村委会(办事处),462个植蔗村民小组,植蔗户21005户,县内蔗区人口10.18万人。
蔗糖生产动员会县长发言稿
同志们: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2011年蔗糖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会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0年全县蔗糖产业发展情况,安排部署2010/2011年榨季工作和2011年的甘蔗生产,稳步推进我县蔗糖产业健康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0年蔗糖产业发展回顾
2010年的蔗糖产业,在产业争地矛盾日趋突出,前期旱涝急转、后期低温冷冻气候增多,以及制糖成本持续攀升的不利情况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出台了巩固蔗糖产业的系列措施,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企业和广大蔗农的共同努力,进一步稳定了甘蔗种植面积,巩固了蔗糖产业的发展。白糖蔗区种蔗1.4万亩,占计划的108%,其中,新种面积0.42万亩,占计划的105%。/2010榨季,全县收榨甘蔗4.2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200万元;生产白砂糖4700吨,酒精390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35万元,上缴税金380万元。从总体上看,蔗糖产业呈“两稳定、三到位”的特点。
两稳定:
蔗糖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探究
摘要:为促进蔗糖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出现蔗糖供需失衡和蔗糖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对蔗糖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和相关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个角度研究分析了蔗糖供应链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蔗糖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合理性验证,为蔗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蔗糖供应链;供应链风险;风险识别
一、引言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食糖消费国和除欧盟外的第四大产糖国,蔗糖作为食糖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约占比88%,因此蔗糖安全影响着我国的食糖安全。我国蔗糖主生产区集中在广西、云南两地,受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产区和物流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蔗糖的供需矛盾凸显。为促进蔗糖行业健康发展,提高蔗糖物流效率,避免出现蔗糖供需失衡和蔗糖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对蔗糖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是十分必要的。蔗糖供应链是由原料蔗种植、收获、运输、压榨以及蔗糖的储存、分销等环节组成。农户负责甘蔗的种植与收割,糖企从农户手中收取甘蔗作为原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并提供一定的设备支持,糖企将加工完成的成品糖流向分销商,分销商面向零售商和消费者进行食糖售卖,物流企业则起到连通作用,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为农户、糖企、分销商、零售商保驾护航。因此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若糖蔗料种植收割、生产加工、物流等某一环节发生风险,都会使蔗糖供应链变得脆弱。同时,蔗糖业属于农业,有受自然因素和政策环境影响较大的特征,若外部环境发生不利改变也会影响蔗糖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因此,对蔗糖供应链风险因素进行合理识别,可以有效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从根本上保障蔗糖供应链的安全运行。
二、蔗糖供应链风险识别
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供应链风险划分标准,本研究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将从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个方面对蔗糖供应链风险进行分析研究。选取的指标尽可能完整地反映蔗糖供应链风险的各个来源,即具有全面性,尽可能地将各个风险影响因素所涉及的维度纳入其中;其次是每个指标要精确地表达其所代表的风险影响因素在整个供应链风险中的情况,使其具有层次性;还要遵循客观性原则,选取的指标要有代表性地客观反映蔗糖供应链风险特征。涉及蔗糖供应链风险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可将前人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相关研究作为指标选取的参考。1.蔗糖供应链内部风险识别。(1)生产风险。蔗糖供应链生产风险主要包括糖蔗料品控风险、糖蔗料产量风险和生产技术风险等。糖蔗料品控风险是指原料甘蔗质量不佳导致成品糖优良度下降及不合格率上升等,以及糖蔗料在供应链上流通时变质、损耗等造成的质量风险;糖蔗料产量风险主要指供应量不足产生的风险,产量不足会使蔗糖供应链上的甘蔗种植户、食糖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等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生产技术风险主要指种植技术、制糖技术水平、新品种研发技术三方面,种植技术和新品种研发技术直接关系着原料的产能和优良度,制糖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糖料转化率。(2)物流风险。蔗糖供应链物流风险包括蔗糖物流体系不完善、运输风险、库存风险等。目前我国蔗糖供应链物流体系还处于待完善阶段,糖蔗料运输成本仍然较高,蔗糖供应链上各企业物流合作程度还不够深;运输过程中,受地形、天气等影响,运输常会出现中断或延迟情况,会造成糖蔗料损毁;糖蔗料不同于一般货品,要求物流设施能提供其适宜的存储环境,库存软硬件成本随之上涨,而受计划量准确性和需求量影响,库存往往不那么精确,这就造成了库存风险。(3)组织管理风险。组织管理风险包括合作风险、财务风险和信息风险等。合作风险指蔗糖供应链上建立合约关系的企业在受利益驱动和风险威胁时,合作一方或双方会出现不履约行为,此时蔗糖供应链稳定性将受到破坏;财务风险指供应链上的企业出现资金断裂、融资困难等问题;信息风险往往来源于信息滞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准确等,将使供应链上各主体做出错误的判断,使糖蔗料出现质量、供应不足或过量生产等问题,对蔗糖供应链造成威胁。2.蔗糖供应链外部风险识别。(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预测风险、需求波动风险和价格水平风险等。糖蔗料的价格水平上升或下跌,对应着市场需求量的减小或增大,而蔗糖供应链上各主体又根据市场预测情况做出相应的产能计划,若产量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价格水平下跌或上涨,这就要求企业和农户对蔗糖市场预测要十分精确,若预测失误,将对蔗糖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2)环境风险。蔗糖供应链外部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三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蔗糖产业乃至整个农业都受农业税收及用地政策、环保法律法规等影响,蔗糖产业还不够完善,尚处于发展阶段,一些基本的软硬件设施还主要依赖于政府相关部门,因此承担着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压力;自然风险包括极端天气、地震、海啸等,有着强烈的不可预测性,若自然灾害发生,势必会在短时间内使得甘蔗产量骤降,以至危及整条蔗糖供应链;经济风险来源主要是经济周期带来的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这将造成蔗糖消费量下降以及糖蔗料成本上升。
在蔗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年度,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各制糖企业以及蔗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蔗农的共同努力,全州蔗糖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增长,工农业生产双双取得显著成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秋、冬春蔗种植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任务,为*/2008年度蔗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刚才,孟州长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年度全州蔗糖工作取得的成绩,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食糖形势和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各县市、各部门、各制糖企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年度全州蔗糖工作作总结,同时安排*/2008年度蔗糖生产任务。
一、榨季生产完成情况
(一)制糖工业生产情况
全州甘蔗收获面积80.35万亩,比上年增加14.84万亩,增22.65%。其中水田蔗面积39.1万亩,比上年增加12.13万亩,增44.98%。农业总产量422.64万吨,比上年增加96.09万吨,增29.43%。甘蔗平均单产5.26吨,比上年增加0.28吨,增5.62%。
*/*年榨季,于*年11月26日开榨至*年5月19日收榨,榨期历时175天,全州13座糖厂14条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共入榨甘蔗370.87万吨,比上榨季增加87.01万吨,增30.65%;平均甘蔗含糖份14.07%,产糖率12.21%;食糖总产45.33万吨,比上榨季增加10.31万吨,增29.44%;产酒精3.05万吨,比上榨季增加0.65万吨,增27.08%;吨糖耗蔗8.19吨,比上榨季增加0.09吨;生产安全率99.46%,比上榨季提高0.03个百分点。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较好。
财政税收对蔗糖产业发展的意义
一、广西蔗糖产业循环发展模式及现状
近年来,广西蔗糖产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大型企业。产糖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达到18家。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产糖量甚至达到了50多万吨。这些大型制糖企业既是当地的利税大户又是污染大户,它们既受青睐又遭诟病,为摆脱困境,这些企业先后发展了循环经济,如今其循环经济建设已达到了一定水准。有了前车之鉴,东糖、永鑫、永凯、湘桂、丰浩等后来兴起的制糖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贵糖(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广西最早实行循环经济的制糖企业,也是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1年,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获得批准并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大企业为龙头的生态工业园区。贵糖就是贵港生态工业园区的核心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贵糖已建成制糖、造纸、酒精(乙醇)、轻质碳酸钙循环经济体系(见图1),蔗渣、废糖蜜、滤泥等制糖工业曾经的废弃物全部实现循环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产值已达企业总产值的70%以上,这个数值远高于主业制糖所占的比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显著。与此同时,其它制糖企业也通过拓展产业链的方式,走上了循环发展之路。如,南宁糖业(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稳糖进纸”等工程项目,逐步优化了制糖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打造了“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甘蔗、制糖、废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或酒精废液浓缩燃烧、钾灰制复合肥)”两条主要的产业链,成功实现了从农产品“甘蔗”到工业产品“化肥”再到“甘蔗”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促进。而蔗渣造纸、废酒精生产化肥本身就是废物再利用。2010年,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了40亿元。来宾东糖集团是广西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秀。来宾东糖集团2003年由东糖集团入资,在原迁江糖厂、来宾一糖、石龙糖厂、凤凰糖厂、来宾市造纸厂等5家国有企业基础上改组而成,拥有涵盖40多万人口的原料蔗生产区,日榨原料蔗2.85万吨,年产45万吨机制糖。目前东糖集团已形成“甘蔗、制糖、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和“原料蔗、制糖、蔗渣、造纸”两条生产链。实现了多种副产品多途径、多层次循环利用,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对区域环境整治做出了贡献。东糖集团已基本建立“原料蔗、制糖、造纸、酒精、生物肥-原料蔗”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据测算产业链延伸将会使东糖集团总产值增加到17亿元,远远大于现在机制糖12亿元的产值。广西南华糖业集团和南宁东亚糖业集团是我国最大的两个糖业集团,它们的核心企业均在素有“中国糖都”之称的广西崇左。这些企业也已经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逐步形成了以甘蔗为原料的精制糖、蔗渣造纸、糖蜜做酵母、滤泥产复合肥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打造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出名的央企中粮集团也正在崇左市推进甘蔗制糖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相信广西蔗糖产业循环发展将因此而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这些大型企业的情况来看,广西蔗糖产业循环发展模式的雏形已经出现,基本形成了“甘蔗、制糖、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和“甘蔗、制糖、蔗渣、发电、制浆造纸”两条主要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拓展制糖工业内部循环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循环促进。但,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制糖企业仍旧依靠生产机制糖和制造生活用纸维持经营,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在加剧。全区蔗糖产业循环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广西蔗糖产业循环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构想
1.原料蔗种植方面的财政支出政策。首先,农原料蔗种植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2010年西南5省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干旱,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收成,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建议加大蔗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力度,降低气候因素的不良影响。其次,目前原料蔗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生产,作为生产原料的甘蔗的种植效率并不高,制糖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比较高。甘蔗种植主要采用一家一户式的方式,规模有限、种植技术欠缺科学性,单位产值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建议推行生产基地建设,走集约化生产道路,提高原料蔗生产效率,增加单位产值。可以考虑选择采用以下模式中的一种予以解决:第一种模式,制糖企业从农民手中租赁或承包土地集中生产,实现原料蔗生产机械化、科学化,提高原料蔗单位产值。第二种模式,在不改变现有的家庭承包土地的模式下,以制糖企业为主,以财政补贴为辅,尝试建立农业(原料蔗)生产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应对自然风险,如干旱、霜冻等对原料蔗生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适当的时机对原料蔗种植进行财政补贴,尽量避免不可预测的因素挫伤农户或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一方面保证了原料蔗生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与制糖产业密切相关的生物复合肥产业的发展。2.企业生产方面的财政支出政策。蔗糖产业链涉及制糖、造纸、酒精、生物复合肥等多个行业。蔗糖产业循环发展不仅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原材料,而且要求企业生产环保型产品,要求企业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这对蔗糖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提升生产技术,改造现有设备或者购买先进设备,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其资金实力总是比较有限的。没有财政支出政策的大力支持,制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是蔗糖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的两个途径。技术开发方面,建议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补贴。在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先由财政拨付前期研发费用(具体形式可以是各类科研项目)开发技术,再由企业购买研发成功的新技术,这是第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由企业直接支付技术研发费用,购买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同时由财政给予企业一定额度的补贴。技术引进方面,若企业购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用于循环经济建设,财政也应该考虑给以予一定额度的补贴。财政支出政策上的这三种做法都可以鼓励企业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实际操作中的财政支出政策可以选择使用其中的某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某几种。生产设备方面,财政支出政策也可以有所作为。由于购买先进生产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这个时候有关企业可能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地方财政可以考虑在建设初期给予一定额度的直接补贴,或者在企业向银行贷款时,由财政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或者由财政直接授权专门银行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采购设备时给予一定的优惠贷款利率,这些政策安排也都有利于生产企业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有利于制糖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相关资源的循环利用。3.产品销售方面的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在产品销售环节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采购体现出来。从产品的最终去向看,各级政府机关的消费也会在产品的总销量中占有一定份额,这就为通过政府采购手段支持某些使用循环经济技术生产的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可能。原因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一般高于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这些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尤其在这些产品投放市场的最初的那几年,产品的销售形势可能非常不乐观。为此,建议采用立法的形式,要求通过政府采购购买的产品,应优先采购用循环经济方式生产的产品,而这些企业的名录财政部门一般可以查询到,操作具有可行性。或者也可以考虑明确规定,每年的政府采购预算当中循环经济产品的采购率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审核通过。必要时,可以考虑对某些产品进行补贴,帮助其打开销路、迅速占领市场。政府优先购买符合节能、节水、节约资源的绿色产品,其实也是向市场发出了一种积极信号,这也将对于那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造成压力,客观上也在敦促其改进生产技术。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时,其采购量比较大,货款支付也比较及时,企业资金容易回笼并能较快用于扩大再生产;政府采购为循环经济产品开拓市场提供了重要平台,这必将使蔗糖产业链中的各个生产者加快循环生产的步伐。企业因产品销售遇到资金困难需要贷款时,也可以考虑为其提供必要的财政担保,以解企业的燃眉之急。由此看来,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对企业减小库存压力也大有裨益,它可以加快相关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加快生产节奏,局部来看,其作用于企业生产销售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全局来看,其将促进整个蔗糖产业循环发展。
三、广西蔗糖产业循环发展的税收政策构想
由于我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本文只从企业生产和产品销售环节讨论相关税收政策。1.企业生产相关的税收政策。对循环经济投资给予税收优惠。对投资蔗糖产业循环发展的企业,在一段时期以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措施。建议采用税前扣除、延迟纳税、加速折旧、投资税收抵免、亏损结转等税基式优惠手段,鼓励蔗糖产业循环经济投资。构建新型的所得税体系。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规定为法律依据构建适合广西蔗糖产业特点的企业所得税体系;结合国家的有关税收政策,如《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和《资源税综合利用目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结合广西本地实际明确税收优惠方向并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给予蔗糖产业的相关企业切实的税收优惠。建议考虑给予循环经济园区内的以糖蜜、酵母提取物、酒精(乙醇)等制糖副产品为原料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在有效推动蔗糖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循环发展。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综合运用上述间接税收优惠手段,同时,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行消费型增值税。2009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我国的增值税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性增值税,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在当期的商品和劳务总额中进行一次性扣除。这实际上减轻了企业外购机器设备的税收负担,有利于企业改进生产设备,也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建议加快推行消费型增值税以鼓励蔗糖产业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改造。2.产品销售有关的税收政策。建议国家调整相关的出口退税政策。将符合循环发展要求的企业生产的高技术产品与非循环发展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出口退税方面有效地区分开来,可以考虑提高循环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蔗糖产业中非循环经济产品退税率。建议国家完善消费税。从扩大征税范围来完善消费税,将非循环发展的消费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如,可以将原浆纸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对资源消耗小、循环利用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不征收或者少征收消费税。抵消非循环方式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为循环经济产品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可以尝试在蔗糖产业中试行这一做法。另外,还可以考虑对于在广西就业的高级专门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退税等优惠政策等,以形成良好的人才储备机制,为蔗糖产业后继发展积累人力资源。还可以考虑开辟绿色通道,缩短相关企业各类减税、免税、退税业务的办理时限。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尽量减轻中小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能免税就免税,能退税就退税。
在年度蔗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州委、州政府在这里召开*年度全州蔗糖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州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年度全州蔗糖工作,安排部署新一个榨季的工作任务,继续签订蔗糖生产目标考核责任书,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开拓创新,促进德宏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会上,还将兑现*/*年度全州甘蔗种植任务完成奖,表彰奖励在蔗糖生产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蔗糖产业拉动全州经济运行作用明显
我们经常讲蔗糖业是我州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德宏经济的“半壁江山”。在这里,我想简要通报一下一至八月全州的经济运行情况,让大家从中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蔗糖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以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州委五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围绕年初州人代会审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握机遇、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十个确保”。1—8月,全州国民经济呈现出较好较快发展的运行态势,表现为八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运行良好。据统计,上半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4.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2亿元,同比增长9%,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1亿元,同比增长27.6%,拉动GDP增长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9亿元,同比增长9.5%,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2%,增速同比快6.6个百分点。其中甘蔗生产完成总产值8.33亿元,同比增长28.15%。三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重点行业拉动突出。全州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32.7%,增速同比快22.9个百分点。其中:制糖业完成产值13.28亿元,同比增长29.1%,拉动全部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3.57亿元,增长58.6%,拉动全部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水泥、石灰、石膏制造业完成产值1.75亿元,增长21.2%,拉动全部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产值2.15亿元,增长20.9%,拉动全部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大家可以看出,制糖工业在全州工业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四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7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3.4%。五是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2.2%。六是对外贸易增长提速,旅游业平衡发展。全州完成进出口总额32961万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6.4%。其中:进口4623万美元,同比下降37.2%,出口28338万美元,增长35.2%;全州接待海外旅游者3.74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6.3%,旅游外汇收入915万美元,下降11%;接待国内旅游者218.18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61亿元,增长17.3%。七是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运行良好。全州累计财政总收入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8%;一般预算收入5.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4%;8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9.68亿元,比年初增长9.6%;各项贷款余额为89.3亿元,比年初增长22%。八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根据抽样调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7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
从全州经济运行情况可以看出,蔗糖产业的拉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蔗糖产业涉及到全州90%以上的农村人口共计70多万人。过去的几十年中,蔗糖产业在全州农民脱贫致富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榨季,全州甘蔗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甘蔗总产量达到420多万吨,蔗农种蔗收入达8亿多元,蔗农人均甘蔗收入在1000元以上,占蔗区人均总收入的40%以上。据州蔗糖办的初步统计,*/2008榨季全州甘蔗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产量达480万吨以上,按上榨季的甘蔗收购价格计算,全州农民甘蔗现金收入将超过9亿元。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蔗糖产业仍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制糖工业也是德宏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全州共有4家制糖企业、13座糖厂、14条生产线,日处理甘蔗能力3.3万吨,拥有蔗糖职员工5000多人。*/*年榨季,全州糖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28亿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拉动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预计可实现各项税收1.5亿元,尽管本年度食糖价格下滑,全州制糖业仍可实现利润1.5亿元左右,在全州工业利润中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
蔗田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较分析的方法,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农村调查队1994—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持续生产力及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认为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238.85%的投资收益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对自然气候条件、蔗田系统地力的掠取获得,要维持蔗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平衡,需要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保持土壤肥力,才能维持与增进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蔗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持续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率
一、论题的提出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之一,蔗糖业作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蔗田生态系统每年给广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甘蔗渣也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目前已经开发的甘蔗渣产品有酒精、饲料、纤维板、可降解的一次性快餐具(代替具污染性的塑料快餐具)等等。
然而,蔗田生态系统产品开发越多、经济价值越大,意味着甘蔗作为蔗糖生产原料从蔗田生态系统中被拿走,甘蔗渣也作为酒精、造纸、纤维板等产品的生产原料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整个蔗田生态系统成了无渣的甘蔗系列产业的物质基。以1994~2003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产量、产值为例,我们发现蔗田生态系统给人们提供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可是人们对系统的回报只是些许的化肥和少得可以在统计学上忽略不计的农家肥,这种近乎掠夺式的生态索取、以牺牲生态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最终导致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逐年下降。本文通过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提示人们应该对保护蔗田生态系统问题予以重视。
二、研究区域和方法
蔗田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较分析的方法,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农村调查队1994—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广西蔗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持续生产力及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认为广西蔗田生态系统的238.85%的投资收益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对自然气候条件、蔗田系统地力的掠取获得,要维持蔗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平衡,需要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保持土壤肥力,才能维持与增进蔗田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蔗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持续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率
一、论题的提出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蔗糖出口原产地之一,蔗糖业作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蔗田生态系统每年给广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甘蔗渣也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目前已经开发的甘蔗渣产品有酒精、饲料、纤维板、可降解的一次性快餐具(代替具污染性的塑料快餐具)等等。
然而,蔗田生态系统产品开发越多、经济价值越大,意味着甘蔗作为蔗糖生产原料从蔗田生态系统中被拿走,甘蔗渣也作为酒精、造纸、纤维板等产品的生产原料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整个蔗田生态系统成了无渣的甘蔗系列产业的物质基。以1994~2003年广西蔗田生态系统产量、产值为例,我们发现蔗田生态系统给人们提供很高的生态经济效益,可是人们对系统的回报只是些许的化肥和少得可以在统计学上忽略不计的农家肥,这种近乎掠夺式的生态索取、以牺牲生态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最终导致蔗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逐年下降。本文通过蔗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提示人们应该对保护蔗田生态系统问题予以重视。
二、研究区域和方法
强化工业化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
一、突破“一根甘蔗”财政。
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县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直接体现为“一根甘蔗”财政,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过于依赖蔗糖业。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蔗糖市场的放开,这根甘蔗还能支撑多久?去年糖价下跌造成的经济回落已敲响了警钟。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为县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动力支撑。
县境东与鹿寨县接壤,县县地处广西中北部。西与罗城、宜州毗邻,南与柳州、柳江交界,北与融安、融水相连。全县辖9个镇5个乡和2个农场,行政区域面积2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3万公顷,2003年末人口40.68万,其中农业人口34.54万人,近70%财政收入依靠蔗糖税收,个典型的农业县。谈农民,一整天,谈工业,一袋烟”这是对县工农业发展倒挂的经济现状的生动概括。县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突破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比重大、过于依赖蔗糖业的怪圈,新的发展坐标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打造经济腾飞的双翼”
县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县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问题分析
1、结构调整缓慢,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近10多年来,蔗糖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蔗积极性高涨,至2002年,县甘蔗种植面积达46.54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78万吨,农民人均有蔗达7.56吨,分别居广西第三、第二位;财政和农民收入近70%依赖蔗糖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也意识到必须打破甘蔗一枝独秀的格局,走多元化经济发展之路,并于1998年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但由于种蔗基础较好,管理相对粗放,特别是投资少、见效快,因此对甘蔗带来的短期效益欲罢不能。从1990至2000年间,与制糖业迅速发展形成反差,其他工业产业几乎全线萎缩。老的产业如制药、化冶、机械、食品加工等逐步衰退,新的产业如缫丝、烤烟等培育不起、难成规模,县经济逐步步入“一根甘蔗”怪圈。由于结构单一,市场风险系数大,经济发展不能实现快速、健康、稳定增长;而且农民过于依赖土地,大量开发荒山荒地种蔗,一方面引发了很多土地纠纷,诱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2003年全县农村纠纷53.77%为土地纠纷;另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利于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生产要素的集聚。
甘蔗田间管理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组成部门,各制糖企业:
今年1-2月份,我市遭遇50年罕见的低温霜冻灾害,甘蔗受灾严重,导致宿根蔗普遍发芽慢、发株率降低,冬春植蔗出苗迟缓;同时,由于榨季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蔗田间管理,当前的甘蔗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迅速组织广大蔗农,抓好当前的田间管理工作。
一、加强分类指导,提高管理成效
各蔗区要根据甘蔗生长不平衡的情况,在田间管理上做到分类指导,促进甘蔗平衡生长。要坚持“以肥等水、以水调肥”的原则,力争5月底前结束冬植蔗和宿根蔗的施肥培土,在6月中旬前完成春植蔗的施肥大培土。对苗数不足的蔗地,要多施肥,促分蘖,争取多成茎,提高单产。
二、加强甘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
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甘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密切注意甘蔗病虫的发生动态,及时组织和指导蔗农做好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甘蔗病虫暴发为害。同时,指导蔗农正确选用蔗田除草剂,减少药害发生;要按照农业部门的甘蔗病虫测报要求,抓好甘蔗螟虫、蓟马和甘蔗梢腐病等病虫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