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18:15: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镇痛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现象剖析
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而解热镇痛药和一些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感冒药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但由于很多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错误的以为药量加大能好得快些。孰不知最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1阿斯匹林是属于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主要抑制前列腺素及其它痛觉兴奋物质的合成,抑制白细胞活力,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以产生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凝血栓素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一般剂量是安全的,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液PH值下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和呕吐中枢,引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并因第8对脑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耳鸣、耳聋。尤其是儿童应慎用阿斯匹林,避免引起阿斯匹林肝脏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还可引起肾脏毒性、造血功能障碍等毒性反应。
2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作用似阿司匹林,但镇痛作用较弱,无消炎作用,也是常用的解热药,绝大部分感冒药里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病变,甚至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儿童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鼻炎和荨麻症等,因此湿热儿童患者应禁用。
还有据文献报道,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日6g,或长期服用将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尤其以肝细胞坏死为常见,10g可导致死亡)。还有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可加重对肝脏的损害。而我们国家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多达三十余种,将使临床医生不容易掌控患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无意中会导致患者过量服用,尤其是感冒患者为了快些缓解症状,自行服用几种均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抗感冒药,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肝脏毒性。
3去痛片、APC含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汀(此药已被淘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例服用去痛片致死的药源性事故。还有滥用此药还可导致肾乳头癌、肾盂癌和尿路癌症。据报道,美国20%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中,5%~9%的终末期肾病是因为滥用解热镇痛药引起的。
4吲哚美辛属于芳基乙酸类解热镇痛药,是对前列腺素合成有强烈抑制作用的非甾体类消炎,解热镇痛药,也是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本品不良反应更多,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但有时正常剂量服用此类药品都可能引起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同时,本品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对肾脏也有一定的毒性,临床常见引起血尿、水肿和肾功能不全。同时还会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
人工合成镇痛药分析论文
关键词:镇痛药
吗啡易成瘾,是其严重缺点。为了寻找更好的代用品,合成了哌替啶、安那度、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药,它们的成瘾性均较吗啡轻。较常用的几个药物的化学结构见图18-3
图18-3常用的几种人工合成镇痛药的化学结构
哌替啶
哌替啶(pethidine)又名度冷丁(dolantin),为苯基哌啶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镇痛药,其结构虽与吗啡不同,但它仍具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即哌啶环中的叔氮,与叔氮相隔两个碳原子的季碳和与季碳相连的苯环(环A)。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皮下或肌内注射后吸收更迅速,起效更快,故临床常用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约60%,主要在肝代谢为哌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再以结合型或游离型自尿排出。去甲哌替啶有中枢兴奋作用,中毒时发生惊厥可能与此有关。哌替啶血浆t1/2约3小时。
小议解热镇痛药在儿科的运用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现有<14周岁的儿童约4亿,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所以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是儿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现就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解热镇痛药的体内代谢特点、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药等问题阐述如下:
1解热镇痛药的分类
本类药物按结构可分为四大类,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及吡唑酮类和其他有机酸类。作为非处方药是以解热或镇痛为目的。仅限于口服与外用。其活性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单独应用,另一类仅作为配制复方制剂,不能单独应用。可单独应用的活性成分包括: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仅限外用),吲哚美辛(仅限外用)。限用于复方,不可以单独应用的活性成分包括:咖啡因,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异丙氨替比林[1]。
2儿童的生理特点
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可将小儿分为6期:①胎儿期:此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此期是胎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许多药物可致胎儿的器官损害和胎儿死亡;例如阿司匹林,孕妇大剂量服用可致胎儿畸形,如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亦可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早期关闭,还可造成新生儿出血倾向如颅内出血、紫癜、便血,新生儿黄疸加重,低体重。②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满28天之前,此期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吲哚美辛(消炎痛)对婴儿的动脉导管有收缩作用,可导致出生后迅速关闭,产生肺动脉高压,从而增加了分娩后婴儿的死亡率,阿司匹林也有类似副作用。所以绝大多数新生儿发热选用物理降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③婴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此期生长发育最迅速,但容易患传染病、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④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婴幼期是解热镇痛药应用最多的时期。⑤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⑥学龄期:自6~7周岁至青春期开始之前;⑦青春期[2]。
3儿童解热镇痛药的体内代谢特点
医学毕业论文:人工合成镇痛药
关键词:镇痛药
吗啡易成瘾,是其严重缺点。为了寻找更好的代用品,合成了哌替啶、安那度、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药,它们的成瘾性均较吗啡轻。较常用的几个药物的化学结构见图18-3
图18-3常用的几种人工合成镇痛药的化学结构
哌替啶
哌替啶(pethidine)又名度冷丁(dolantin),为苯基哌啶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镇痛药,其结构虽与吗啡不同,但它仍具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即哌啶环中的叔氮,与叔氮相隔两个碳原子的季碳和与季碳相连的苯环(环A)。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皮下或肌内注射后吸收更迅速,起效更快,故临床常用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约60%,主要在肝代谢为哌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再以结合型或游离型自尿排出。去甲哌替啶有中枢兴奋作用,中毒时发生惊厥可能与此有关。哌替啶血浆t1/2约3小时。
深究阿片类镇痛药护理认识
2009-2011年我科住院患者因疼痛而过量应用阿片类镇痛药9例,均经及时发现并应用纳洛酮等药物及时抢救成功,在此护理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2年中我科病房共救治因癌性疼痛应用阿片类镇痛药过量9例。其中男6例,女3例,按阶梯及VRS分级均达到重度疼痛级别,均为晚期肿瘤患者,其中肺癌骨转移2例,肺癌肝转移1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肝癌2例,乳腺癌骨转移2例,胰腺癌1例。年龄56~86岁,中位年龄68岁。其中疼痛部位以骨性疼痛5例,肝区疼痛3例,腹痛1例。发生阿片类药物中毒事例中,4例为新入院患者,镇痛药物为患者入院时由院外自行带入,其中硫酸吗啡控释片3例,芬太尼透皮贴剂1例,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自行应用导致过量;3例为镇痛药加量后出现中毒表现,1例为在原有镇痛药基础上新增加了镇静药,1例为第1次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护士在巡视中发现患者有嗜睡、眩晕、呼吸浅慢、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经应用纳洛酮抢救成功,无1例发生意外。
2护理操作
配合医生及时应用纳洛酮静脉输注,一般采用输液泵,观察输液速度,按医嘱执行,多采用先快后慢的输液速度。认真记录滴数,床旁及时安放心电监护仪,及时记录呼吸频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按疼痛VRS分级及时记录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浅慢程度、瞳孔大小变化及对光反射灵敏度等。
3护理体会
人工镇痛药合成管理论文
关键词:镇痛药
吗啡易成瘾,是其严重缺点。为了寻找更好的代用品,合成了哌替啶、安那度、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药,它们的成瘾性均较吗啡轻。较常用的几个药物的化学结构见图18-3
图18-3常用的几种人工合成镇痛药的化学结构
哌替啶
哌替啶(pethidine)又名度冷丁(dolantin),为苯基哌啶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镇痛药,其结构虽与吗啡不同,但它仍具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即哌啶环中的叔氮,与叔氮相隔两个碳原子的季碳和与季碳相连的苯环(环A)。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皮下或肌内注射后吸收更迅速,起效更快,故临床常用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约60%,主要在肝代谢为哌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再以结合型或游离型自尿排出。去甲哌替啶有中枢兴奋作用,中毒时发生惊厥可能与此有关。哌替啶血浆t1/2约3小时。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诠释
摘要: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栏目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好多感冒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但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解热镇痛药感冒药不良反应
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而解热镇痛药和一些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感冒药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药,而且往往不止一种。但由于很多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错误的以为药量加大能好得快些。
孰不知最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1阿斯匹林是属于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主要抑制前列腺素及其它痛觉兴奋物质的合成,抑制白细胞活力,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以产生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凝血栓素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一般剂量是安全的,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液PH值下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和呕吐中枢,引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并因第8对脑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耳鸣、耳聋。尤其是儿童应慎用阿斯匹林,避免引起阿斯匹林肝脏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还可引起肾脏毒性、造血功能障碍等毒性反应。
2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作用似阿司匹林,但镇痛作用较弱,无消炎作用,也是常用的解热药,绝大部分感冒药里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病变,甚至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儿童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鼻炎和荨麻症等,因此湿热儿童患者应禁用。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研究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为普遍,是手术创伤、术后切口牵拉、术后麻醉作用消失、患者不良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1],本研究分析了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84例骨科手术患者并分组。护理干预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1~72岁,平均(36.21±2.33)岁。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2~72岁,平均(36.25±2.1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1.2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强化护理干预。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明骨科手术术后疼痛发生机制,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疏导,介绍术后镇痛剂应用的目的、作用机制、药物依赖的危害性等,并指导其正确对待术后疼痛和遵医嘱用药。②体位护理,按照骨折患者手术的部位、手术类型等,在术后合理摆放体位,使得患者维持较为固定体位,减少移动,保持较为舒适的状态,减轻疼痛感。另外,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引起疼痛和不适,改善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紧张状态。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心理疏导,并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以缓解其紧张和对疼痛的恐惧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第四,优化环境。为患者制造安静及舒适的休养环境,减少噪音、光线对患者形成的不良刺激,以提高其舒适度,提高疼痛阈值,减轻疼痛。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骨科手术护理满意度;骨科手术术后疼痛认知(得分100分满分,越高越好)、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量、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表,越低越好)、焦虑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越低越好)、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越低越好[2]);术后镇痛药使用率。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作t检验、计数资料作χ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骨科手术护理满意度相比较:护理干预组骨科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非常满意19例,比较满意有11例,不满意12例,满意度71.43%;护理干预组非常满意35例,比较满意有4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92.86%。见表1。2.2干预前后术后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相比较:干预前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相近,P>0.05,其中,对照组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分别为(6.02±2.21)分、(65.92±5.13)分、(26.38±0.25)分,护理干预组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分别为(6.24±2.13)分、(65.03±5.55)分、(26.32±0.25)分;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术后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状态、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分别为(3.01±1.21)分、(45.92±2.13)分、(14.32±0.14)分,护理干预组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分别为(1.24±0.13)分、(32.03±1.55)分、(7.32±0.21)分。2.3两组骨科手术术后疼痛认知、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量、出院时间相比较:护理干预组骨科手术术后疼痛认知、术后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量、出院时间分别是(94.42±4.71)分、(3.42±1.52)d、(16.61±2.59)mg、(7.41±2.57)d,对照组分别是(82.51±1.41)分、(5.55±2.61)d、(32.62±1.22)mg、(5.51±1.61)d。2.4两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相比较:护理干预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7.14%(术后镇痛药使用3例)低于对照组23.81%(术后镇痛药使用10例)P<0.05。
3讨论
解热镇痛药的临床药理功能分析论文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
【摘要】在临床上,解热镇痛药是经常应用的。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水杨酸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消炎痛、地塞米松、板蓝根等。由于解热镇痛药的解热和镇痛作用不尽相同,在应用时注意合理选择,正确应用。
一、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理
要掌握和了解发热、疼痛得发生机理以及各种解热镇痛药物的作用特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正确合理选用解热镇痛药。
1.1当细菌、病毒或某些炎性分泌物等致热源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时,使周围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组织氧化分解加速,产热增加,使体温上升。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血管扩张、出汗等增加散热,于是使体温下降。但正常体温不受解热镇痛药影响。
1.2疼痛的发生机理则是由于前列腺素、激肽、组织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高渗和低渗溶液、酸性和碱性物质、钾离子等物质刺激了末梢神经感受器所致。解热镇痛药能对抗这些物质,从而起到止痛、消炎、抗风湿等作用。最近有研究证明,阿司匹林能抑制炎症区的前列腺素合成,阻抑末梢神经受体对激肽等化学介质的敏感性,因此能缓解疼痛。它还能够直接作用于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不仅使炎症所致的疼痛得到缓解,还可以使高热消退。
术后镇痛泵使用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6,1月~2008,10月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其中子宫颈癌6例,乳腺癌4例,直肠癌5例,胃癌3例,前列腺增生14例,阑尾炎20例,肠梗阻15例,胆石症13例。
1.2方法80例术后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泵,由麻醉师完成整个药物配制,镇痛泵安装及拔除等。药泵以每小时2ml速度匀速给药,停留48小时拔除,硬膜外导管及镇痛泵术后观察72小时,每4小时1次记录患者疼痛缓解、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肠蠕动的情况。
2结果
全组病例,疼痛被有效控制,睡眠良好,术后恢复顺利,发生不良反应7例,其中恶心呕吐4例,尿潴留2例,腹胀1例,经采取适当治疗护理措施后,均完全缓解,镇痛效果为95%。
3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