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14:48: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治学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治学科的科学性分析论文
摘要:论证学科的科学性成为政治学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同时展较为完善的学科相比,政治学的发展的确具有滞后性,而且政治学知识由于其特殊性也带有主观性、价值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特征。但是,所有这些并不影响政治学最终能够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
关键词:政治学科科学性
就当代中国知识状况而言,没有一门学科像政治学那样,在发展的途程中还要为自己的科学存在进行辩护。由于政治学长时间被视为伪科学,只是到了20世纪最后20年,才得到恢复和重建。学科的稚嫩与知识的薄弱,使不少人对其科学性产生了疑问。再加上人们将“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痛苦的经历与政治学科荒唐地扭在一起,以至于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对政治学还怀有偏见,认为它不可能成为科学。这种状况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政治学的健康发展。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科学,就必须对政治学的科学性进行论证。
一、思维水准与学科差异
种种关于政治学不是科学的论据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都用物理学作为科学的典范来衡量政治学。在自然科学乃至整个科学系统中,物理学的确发展得比较成熟,从其客观性、精确性、规范性来说,它完全有资格充当自然科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用自然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学科来同政治学比较,并以此来衡量政治学的科学性,这应当说是允许的,也是正当的。问题是,怎样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应当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比较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方法。任何比较都是为了从异中求同或从同中求异。对于从同中求异来说,其出发点应当是具有某种相同前提、同等程度或某些相似性的事物、现象、系统。如果需要比较的两个系统本身就具有客观的差异性,那么在进行具体的比较时,如果不去考虑这种差异性,只是简单地类比,其结论就不可能是可靠的。
思想政治学科课堂师生关系探究
1.前言
思想政治课具有教育合一的学科性质,要求在进行学科教学的时候充分的将内容和形式进行灵活的结合。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概念也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提出来的。新一轮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科课程采取包括社会活动在内的活动设计,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或者说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设计的系统安排,即活动设计内容化”的内在要求。无论是活动设计内容化还是课程内容活动化,都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中,转变以往的较多的完全的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师从主讲者向导演者转变,学生从听众向主角转变。因此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育的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满足课堂角色和课堂过程的变化的需要。
2.师生关系范式研究
据现有的师生关系研究结论,我们可以知晓师生关系主要分为3中范式。2.1师生间的工作关系。师生间的工作关系表现位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协调一致的合作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起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输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从本质上来讲,存在一种上下关系。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才能让学生信服;学生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并满足“上”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协调一致的合作关系。但是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知识的发起者,课程的安排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课程的安排,知识的教授上,存在教师认为可以的,学生认为不行,从而导致了师生中的工作关系不协调,存在别扭。2.2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间建立起来的亲密好友的交往关系。师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朝夕相处的两块单元,每天都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交流,师生间存在着朋友式的谈心,开到等活动。同样的在当前的管理中,虽然强调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应当平等,亲密,和谐。但是作为教师,无论从学业上,还是人生上都是学生长辈式的人物,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存在着学生不愿意与老师交心,教师对学生的事务或心里活动不理解。因此在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中,存在着天然的隔阂。2.3师生间的组织关系。师生间的组织关系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履行的职责不同从而组织上和制度上决定下来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教师中的一部分作为班主任的存在所承担的组织工作,其余的授课老师作为辅佐。在学生中间也有班委等学生组织。在师生的组织关系中,当前的环境下,教师作为这个组织的权威者,学生大部分处于被组织者的地位。当前的这种组织关系不具备有自我领导,自我发挥的组织。这种组织关系也就谈不上完全的健康的组织关系。
3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改进
通过研究发现,在当前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不灵活的被动形态。不灵活的被动形态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上述三种关系中,无论哪一种,教师都作为主动的发起者,学生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但是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学又需要我们的师生关系从以往的关系中改变过来。其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感,活动性。在一种参与,活动,实践中学习知识,养成性格。因此在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育的要求下,从师生关系下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上,我们对师生关系在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教育活动的课堂中应做如下创新和研究。首先,把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当成一种工作,师生在此活动中就是合作完成一项工作。在工作的安排上,就不能太过于按照教师的经验来安排,应当活化工作安排,也就是活化我们的课程安排。好的课程课程安排是良好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师全面掌握教学方向,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将课程的安排与学生进行有益的商讨,活化我们的课程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议题设计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课程的设计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能够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育课程下要求和内容。因为通过合作的关系将课程设计议题活化,不仅能够让师生双方在此项工作中充分交流意见,增进工作的更好开展,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参与,对课程目标有清楚的认识,能够更有目的学习。其次,把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当作一种人际关系的培养,师生关系应该摆脱以往的范式。活动型学科课程,不仅是学科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核心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需要渗透学为先导的形态,而此形态的建立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群体中,与他们打成一片,在培养中,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朋,学生能够以教师为友,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与老师的相处过程中,在接受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心里负担和压力,是一种朋友式的,娓娓道来般的沁入学生的心里。最后,把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当作一种组织关系,师生关系就应当是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都是组织的创立者,都有责任和业务把共同的组织维护好,建设好。活动型学科成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核心素养不仅包含了基本的学科知识,还包含了内在的全方位的技能培养,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培养中,我们将学生作为师生组织关系的重要一员来看待,让学生能够参与组织关系的建立,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能够学习老师的基本技能,学会怎么与同学,与老师建立良好的组织关系,培养出超越学科基本知识的核心的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同时,良好的组织关系也能够让学生具备主人翁意思,能够积极,热心的思考,行动,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学生。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书本上,而是要通过实践来培养,“模拟政协”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方式之一。我校模拟政协社团近三年来的实践做法丰富,成果显著,从整个参政议政的过程中青年学子们增强了政治认同,在对政策法规的分析研究中强化了法治意识,在一次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精神,在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中提升了公共参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模拟政协
教育部新出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口号,而是通过实践来实现,实践是理论的目的和归宿,“模拟政协”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方式之一。随着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在全国高中生中的兴起,我校模拟政协社团也已成立三年,在这三年的实践中,我校以每周五开设校本课程为依托,以每年暑假参与全国模拟政协比赛为契机,学生在选题、调研、提案等各项活动中都有效贯彻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下面以我校模拟政协社团“关于保障外卖配送人员合法权益的提案”为例,总结一下模拟政协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模拟政协的实践做法
1. 社团初具规模,理论学习打基础学校“模拟政协”社团在每年秋季开学初按照学生意愿和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报名,社团活动的开展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安排政治老师进行社团服务和指导,合理安排课时,解决高中生参与活动的时间问题。每学期还会邀请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任、校长以及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品德教研员作为顾问,利用学校每周校本课程定期普及政协知识和课题研究培训。2. 关注社会热点,遴选主题是关键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就可以开始着手选题。成员们按各自选题自主组成选题小组,基本按照全国模拟政协比赛的流程进行初步筛选。经过激烈的内部竞争和参考多方意见后,最终敲定选题。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关注热点,选择有现实意义和参政议政价值的提案。3. 实地开展活动,扎实调研显成效确定主题之后,按照调查方式的不同,社团成员进行了第一次分组,分别是问卷调查组、资料收集组、协调联系组、专家咨询组。问卷调查组主要负责针对不同人群的问卷调查的设计和收发工作;资料收集组通过文献、图书、报刊、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尤其是法律法规政策,并注意标注明确的资料出处与来源,以便后续跟踪查询;协调联系组主要是采访提案相关的部门;专家咨询组采访资深律师,对专业性问题进行采访与记录。4. 寻求各方支持,提升提案辐射力为了提升成员们的提案辐射力,将我们的成果尽可能扩大化,我们寻求各方支持。寻求国家机构的支持,采用宣传单、互联网论坛、媒体多种形式进行政策宣传。
二、从实践中谈核心素养的培养
政治学与科学学科体系分析论文
摘要: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实际上,在欧美各国,政治学已发展成一门理论成熟、体系完整的独立学科。
就现代中国而言,本世纪前40年曾开展过以引进和介绍西方政治理论为中心的研究工作,但彼时的政治学毕竟未能摆脱西方政治学的窠臼,严格来说,学科性质的中国政治学并未形成。而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更一度被取消,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也随之而中断。直到20年前政治学在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时代前景下才得以重建并得到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灿然可睹。本文拟对这20年中政治学的发展成就及不足作一简要总结,着重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以推动中国政治学和中国政治的跨世纪发展。
一、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1979年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政治学要补课”以来,短短的20年中,中国政治学就经历了恢复和发展这两个历史阶段,其间虽多有曲折甚至反复,但成就十分显著:
首先,开展了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中国政治学在恢复之初,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为起点,甚至为基本框架的,这使得80年代前、中期出版的一些“政治学原理”教材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没有多少区别,缺乏鲜明的学科特色。为改变这一状况,政治学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80年代后期一些政治学者开始以政治学的理论逻辑和范畴体系思考政治学问题,出现了一批以《权力政治学》(李景鹏,1993)、《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1995)、《政治学原理》(汪锡奎等,1997)等为代表的政治学力作。中国政治学开始形成相当独立、自成体系的范畴体系。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学科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地确立下来,社会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同政治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范畴、理论和方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其次,大量引进国外特别是西方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基础决定了西方政治学在世界政治学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对处于初建阶段的中国政治学而言,西方政治学中无疑包含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有鉴于此,中国政治学界80年代以来翻译了大量西方政治学名著名篇,并对西方特别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方法如政治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系统理论、政治团体理论、政治精英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和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理论与方法以及政治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多元主义、社群主义、法团主义等政治思潮作了初步的整理、分析与研究。这些工作为初创时期的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营养和推动力量,也为其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政治学科的运用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而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所在。因此,如何通过项目式教学来提升高中政治课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一步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之主义情怀,实现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项目式教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1],让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成为一线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而“项目式教学”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之一,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由教师创设教学及问题情境,通过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来驱动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从项目实践中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对于新时期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之主义情怀,实现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亟须我们去思考研究。
一、项目式教学对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可行性分析
1.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相适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结合新时代、新矛盾,提出新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而项目式教学则注重学生的社会参与和实践,旨在通过项目实践驱动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这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相适应的。2.与新课程目标相衔接。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项目式教学通过教师创造性地创设教学及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参与、协作,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加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他人的责任感,推动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的发展,从而真正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3.与新时期教育资源相匹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教育资源也得到日益丰富,新时期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教材,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也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更加真实的情境。项目式教学改变了不能脱离课堂的教学实际,立足于当前的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社会项目实践参与去探索现实的世界,解决现实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提升能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那么,要如何通过项目式教学来实现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从项目教学设计、项目教学实施以及项目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把握,有方案有实施,有预设有生成,有过程有评价,真正让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培养有基本价值遵循的新时代学生和有信仰、有思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
二、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的构建
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教师必须要加强课堂活动的构建工作,从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水平。
一、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升农村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从某种角度上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学生健康的生活品格。基于此,思想政治教师应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渗透,能够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对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有着极大的帮助。2.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就教育成效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极高的教育价值。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在思想政治知识熏陶下,学生能够正确认知社会和生活。通过长期的学习,不断修正自身的三观,从而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1.加强对书本教材的开发力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众所周知,加强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认知社会、理解生活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教师必须要构建良好的课堂活动体系,帮助学生实践思想政治内容。首先,教师应加强对书本教材内容的开发力度。尤其是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更应依托自身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在最大限度上拓宽学生的政治视野。其次,教师应重视传播和宣扬党的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理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在实际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再次,教师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不断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从而为深入性的政治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落实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坚持立德树人教学原则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最后,教师应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挖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素材,同时在开展活动中,强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意义。2.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统一性,开发高中学生学习潜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保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教师必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带动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思想政治。例如,教师在教《多变的价格》时,可以根据生产、消费、价格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因素。依托价格的课题,带领学生一起调研各种商品的价格,从而使学生从市场行情中,找到把握政治的内在规律。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政治能力,教师还可以依据书本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政治思维。例如,教师在教《政治生活》时,通过依托事先编制的剧本内容,让学生扮演剧本中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法律知识,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3.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认知度,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知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知识内容单一、思想内容枯燥的学科,被学生打上了“死记硬背”的烙印。想要改变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觉悟,教师必须要以激发意识、培养兴趣为导向,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提升学生活动参与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观念,纠正学生错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禁止“一言堂”教学情况的产生。通过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感悟思想政治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水平。4.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还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尤其是乡村学校,更需要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解放教师教学思想的迫切性。另外,作为城市中的一线教师应重视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通过优化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断将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不断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宽松自由、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中,学习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遵循因势利导、因情而化的教学原则的运用,不断开发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效能,帮助学生践行思想政治生活,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线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足够的探索。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成为年轻有为的杰出青年。
高中政治学科中微课资源的利用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热点———微课,尝试在高中政治学科中开发微课资源,并探讨具体运用到学科教学的做法和实际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开发与应用
微课,是一种小型的课堂教学,有短小精悍、可供反复学习的优点,信息呈现“碎片化”特点,这使得微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有了现实的可能。下面谈谈《微课资源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在政治学科中引入微课进行教学的尝试和做法。
一、准备工作
在高中政治学科引入微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整个教研组教师参与进来,形成一整套的教学资源和校本教材,从根本上改变师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首先,要在全组教师中学习微课的含义、意义及发展趋势。如通过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组内交流,使教师们产生研究和应用微课的兴趣,创新教学理念。其次,要有强大的支持力量。从学校层面争取研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有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吸纳年轻有科研能力、信息技术素养高的教师提供学科专业支持。再次,要有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如通畅的网络,丰富内容的学科资源库,便于沟通、交流、共享的网络平台。最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制作软件的学习和培训,熟练使用制作软件来录制、编辑出质量较好的微课。
二、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具体制作
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政治学地位的研究论文
摘要: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实际上,在欧美各国,政治学已发展成一门理论成熟、体系完整的独立学科。
就现代中国而言,本世纪前40年曾开展过以引进和介绍西方政治理论为中心的研究工作,但彼时的政治学毕竟未能摆脱西方政治学的窠臼,严格来说,学科性质的中国政治学并未形成。而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更一度被取消,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也随之而中断。直到20年前政治学在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时代前景下才得以重建并得到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灿然可睹。本文拟对这20年中政治学的发展成就及不足作一简要总结,着重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以推动中国政治学和中国政治的跨世纪发展。
一、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1979年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政治学要补课”以来,短短的20年中,中国政治学就经历了恢复和发展这两个历史阶段,其间虽多有曲折甚至反复,但成就十分显著:
首先,开展了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中国政治学在恢复之初,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为起点,甚至为基本框架的,这使得80年代前、中期出版的一些“政治学原理”教材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没有多少区别,缺乏鲜明的学科特色。为改变这一状况,政治学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80年代后期一些政治学者开始以政治学的理论逻辑和范畴体系思考政治学问题,出现了一批以《权力政治学》(李景鹏,1993)、《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1995)、《政治学原理》(汪锡奎等,1997)等为代表的政治学力作。中国政治学开始形成相当独立、自成体系的范畴体系。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学科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地确立下来,社会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同政治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范畴、理论和方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其次,大量引进国外特别是西方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基础决定了西方政治学在世界政治学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对处于初建阶段的中国政治学而言,西方政治学中无疑包含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有鉴于此,中国政治学界80年代以来翻译了大量西方政治学名著名篇,并对西方特别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方法如政治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系统理论、政治团体理论、政治精英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和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理论与方法以及政治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多元主义、社群主义、法团主义等政治思潮作了初步的整理、分析与研究。这些工作为初创时期的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营养和推动力量,也为其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思想政治学科视导研究管理论文
2005年9月26-9月30日,基教研中心德育教研室2人与县教研中心的中学政治教研员一起,先后在附属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两所中学随堂听了高中政治课8节,还在二中观摩了研究课一节。
视导期间我们认真听课,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并与被听课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建议。并向学校的领导做了汇报。
听课情况表
时间学校授课教师课题
9月26日附属中学胡桂银认识论知识的复习
王立新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政治学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在我国,政治学自80年代初恢复以来,经过学界广大同仁,尤其是老一代政治学家的艰苦努力,已经获得了相当的发展。但是,不能不正视的是:我国政治学的教学和科研队伍还不够壮大,学术阵地还比较狭小,研究成果还不算丰富和深厚。政治学发展的这种状况,近年来在广大政治学者中已有不少议论,也引起了我们的忧虑和思考。这种状况的出现固然与客观环境有关,但我们以为,关键还是在于中国政治学自身的建设。基于对政治学发展的关心和责任,本文拟对我国政治学自身建设的现状做一番评估,并就我国政治学摆脱目前不景气状况的出路谈些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并期望抛砖引玉,引起讨论。
毋庸讳言,我国政治学自恢复以来的发展落后于同时恢复的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从我国政治学自身建设的角度看,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长期存在以下诸方面问题。
首先,政治学自恢复以来,对政治学基本范畴的研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任何一门学科都应当有自己特有的范畴体系,拥有自己的范畴体系是一个学科自立于学科之林的基本依据,也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但是,现有的政治学范畴,仍然主要是该学科恢复初期从科学社会主义等传统学科中直接借用来的,而没有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层次严密的范畴体系。由于没有逻辑严密、基点统一的范畴体系,导致我国的政治学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学科语言,这种状况使得许多政治学研讨没有可供政治学界通用的、专门化的、规范的、严密的、统一的表意符号。同一个词语,从不同人的口中说出来,却具有不同的含义,代表着不同的概念,如何能真正讨论问题?虽然讨论的问题是政治现象,但如果是随意使用“大白话”,或者是原封不动地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范畴,就不会成为学科意义上的政治学。
其次,我国政治学也缺乏学科化的基本研究方法。任何一个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方法论,有一整套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基本研究方法。而政治学目前所使用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基本研究方法仍然是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还要不要呢?当然要。但是,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世界观层次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还应该有本学科的方法论和基本方法。在政治学中,除了阶级分析的方法外,还应该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迄今尚未见到系统的论述。
由于上述问题,与恢复后发展较快的其他学科相比,政治学的学科体系显得比较陈旧,中国政治学者关系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似乎依然停留在政治学作为一个学科刚刚恢复时编写“政治学原理”教材的启蒙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出版的政治学理论性著作不多,现在见到的各种“政治学原理”教材,绝大多数还是80年代前期或中期编写的。由于没有自己特有的范畴体系,某些“政治学”著作和教材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仿,缺乏鲜明的学科特色。个别政治学原理教材让人读起来似乎与其他某些学科如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没有多少区别;或者只是关于各种政治现象的描述的拼盘,各个部分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这些都说明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学界给以更多的重视,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过,我们也注意到,新近出版的一些政治学原理教材,在政治学的理论体系等方面,做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探索。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体系是当前政治学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政治学无论有多么大的区别,它们都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必然集中地体现在理论体系的区别上。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的理论体系,应该能够反映出构建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实践功能和价值取向等等。那么,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应该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