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谐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11:50: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治和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治和谐

和谐政治内涵思索

一、研究和谐政治的必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时提出的一项新的重大任务。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冲突与矛盾、和谐与稳定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状态和特征,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以及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1.政治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政治生活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早期的人类靠采摘植物果实为生,但这种生活方式无法保证长期的生活需要。火的发现使人们得以围猎周围的小动物,人们在实践中渐渐地学会了集体围猎的方法。弓箭的发明带来了大规模的狩猎活动,这样一来,食物的来源进一步增多。人类的发展史表明,人们逐渐懂得了组织力量的强大,产生了有组织的氏族社会和对氏族、部落的公共权力进行运用的原始民主。这样,人类的生活便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无组织走向有组织,由一般的社会生活走向氏族社会的政治生活。其次,虽然人类的经济生活是政治生活的基础,但经济的发展却离不开政治的反作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政治现象都能在经济中找到原因。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与之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当时的原始民主制度。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增多以及交换的发展,特别是商人阶层的产生,人们的私有观念开始出现。这时,一些人开始在管理和交换的过程中把公物据为己有。攫取财富的群体为了保住其财富,就设立法院,建立新的制度和组织形式,使其财富合法化;另一些群体则竭力想维持旧有的财产平等以及原始民主的生活方式。在两者之间发生严重冲突的情况下,一种崭新的政治组织———国家产生了。从此,以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政治生活成了社会生活的核心。社会财富私有化的过程就是国家形成的过程。国家一旦从社会中脱离出来,一旦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权力,就必然成为人类社会关系和人类政治生活的主题。恩格斯在描述国家产生时指出:“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1]再次,权力和权威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由此成就了政治对社会和经济的强制与规范作用。人类最初的权威是来自同自然界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那时人们不但惧怕自然界,还惧怕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后来出现了能够解释并说明这些现象的所谓的“先知”,他们便在氏族和部落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围猎、战争中有威望的“先知”们率领人们战胜自然,掠取财富,这又反过来巩固了他们的权威地位。这种原始权威最初靠习俗和道德来维护,但更多的是依靠宗教。国家产生以前的政治权威主要依靠原始民主和平等的观念、占卜和宗教的方式实施。而国家产生以后,政治权力便主要在国家层面展开。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国家政治结构,依靠国家暴力机关而获得强大的强制力量,它承担着积极组织和保护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职能,并通过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对社会起着巨大的强制与规范作用。

2.政治关系和谐是全部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

一般而言,政治体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所凝结和体现的现实政治关系与其他领域的社会关系相互适应,既是政治文明的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条件和表现。文明的政治体制、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既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从社会关系构成的链条来看,政治关系和谐是所有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这一命题成立的理论依据在于: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全局性的社会关系,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第一,从形式上看,政治关系是围绕国家权力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国家权力在现代社会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政治关系对其他社会关系便有着最大范围的,通常也是最有效的影响力。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政治关系具有全局性的特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随着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充分发育,其他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政治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正如学者们看到的那样:“从社会层面上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政治关系,其他所有的关系都是受到政治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的。因此,人际和谐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又可以归纳为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2]第二,从本质上看,政治关系是围绕各种社会价值或人们通常所说的利益如何分配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如果说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的话,那么,由于政治关系的重心在于利益的分配,它对社会关系便具有根本的影响。因此,所谓的政治关系和谐也就是利益分配的各种制度、机制健全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公平正义。从社会价值分配的过程来看,政治关系和谐,或者说政治领域的公平正义,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和谐,或者说社会领域公平正义的前提。

查看全文

政治和谐的探析论文

摘要人类社会对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一个政治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都比较协调的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和谐,需要以充分的利益表达为前提,以有效的利益协调为依托,以人民利益的不断增进为动力,以利益的平等为价值,这也就构成了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利益;政治和谐;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政治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内容。人类社会对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一个政治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都比较协调的社会。利益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各种需要的总和;利益整合作为一种社会利益协调发展的基本手段,对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利益表达: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前提

一切政治表达都与利益有关。所谓利益表达是社会利益主体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实现自己利益要求的行动。而利益的政治表达对象就是政治系统,它是主体试图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将自己的利益诉求输入政治系统,从而影响政府决策或政治发展,以保护和促进自己利益的行为。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所以,充分的利益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一)和谐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的利益表达。一般而言,政策是一种保障人们正常获得利益的渠道,是政府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而在一个利益分化的社会里,人们的利益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如何使政府制定的政策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使大多数人能够通过政府的政策获益呢?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充分的利益表达。也就是说,充分的利益表达是政府制定和谐政策的前提,是对利益进行和谐分配的基础。只有充分的利益表达,才有充分的利益协调和利益整合。各利益主体通过一定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将之传递给政府,使政府能够获得充分的决策信息,才能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利益整合的有效性,从而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难以得到表达,或者表达得不充分,缺乏影响政府决策的通道和手段,就会使政府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作出决策,那么政策就不是一种充分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和谐政策,政府就难于完成矫正利益失衡的任务。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与和谐金融

金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的细胞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因此,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金融企业中,我们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内容上、方法上不断创新,为创建和谐金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不断促进金融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构筑和谐氛围

金融企业和谐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金融企业文化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娱乐身心、增强和谐等多种功能,是金融企业的动力之源、管理之本、凝聚力之魂,是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创新。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而企业和谐文化也是由于金融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实践,才逐步形成的共同信念和追求目标,从而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化。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人,因此对人的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二者互为条件、互为补充。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会给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可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当前,一些金融企业常常出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而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氛围。金融企业应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着力塑造企业宗旨和企业形象,以人为本抓管理,实施“凝聚力工程”、“爱心工程”、“形象工程”等,把爱国、爱企、爱家有机结合起来,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金融企业文化活动之中;着力从执行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等多方面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作风,努力造就一种和谐健康、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把党、政、工、团等各项工作纳入统一的系统之中,形成强大的合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创造和谐的良好环境、促进金融企业的和谐发展有效结合。坚持在指导思想上为构建和谐金融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在对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和谐氛围形成。在对工作着力点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提高士气,振奋精神;保护公平,弘扬正气;鼓励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教育,建设诚信;提供关爱,和谐相处。

加强思想疏导营造和谐关系

建设和谐金融企业,“人”是根本,“和”是关键。因此,做好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减压阀”的作用,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下团结、互助、互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是说服,而不是压服。人们常常会为工作的安排、职务的晋升、工资的调整、奖金的分配等问题出现矛盾;同志之间的交往、朋友之间的相处也可能出现磨擦、隔阂,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特别是政工干部要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团结一致,使大家身心舒畅地工作。坚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和谐金融企业的创建活动,引导金融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金融行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金融企业政工干部必须改变那种光讲大道理、空洞说教的做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员工、贴近生活,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金融企业的和谐发展。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研究

摘要人类社会对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一个政治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都比较协调的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和谐,需要以充分的利益表达为前提,以有效的利益协调为依托,以人民利益的不断增进为动力,以利益的平等为价值,这也就构成了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利益;政治和谐;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政治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内容。人类社会对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一个政治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都比较协调的社会。利益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各种需要的总和;利益整合作为一种社会利益协调发展的基本手段,对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利益表达: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前提

一切政治表达都与利益有关。所谓利益表达是社会利益主体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实现自己利益要求的行动。而利益的政治表达对象就是政治系统,它是主体试图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将自己的利益诉求输入政治系统,从而影响政府决策或政治发展,以保护和促进自己利益的行为。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所以,充分的利益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一)和谐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的利益表达。一般而言,政策是一种保障人们正常获得利益的渠道,是政府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而在一个利益分化的社会里,人们的利益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如何使政府制定的政策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使大多数人能够通过政府的政策获益呢?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充分的利益表达。也就是说,充分的利益表达是政府制定和谐政策的前提,是对利益进行和谐分配的基础。只有充分的利益表达,才有充分的利益协调和利益整合。各利益主体通过一定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将之传递给政府,使政府能够获得充分的决策信息,才能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利益整合的有效性,从而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难以得到表达,或者表达得不充分,缺乏影响政府决策的通道和手段,就会使政府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作出决策,那么政策就不是一种充分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和谐政策,政府就难于完成矫正利益失衡的任务。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与和谐电信

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电信企业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是我们要面对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对巢湖市电信分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些具体做法的分析,从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贴实际、服务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好导向作用、弘扬正气,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筑牢防线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时期电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目录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贴实际、服务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好导向作用、弘扬正气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

查看全文

和谐电信思想政治探索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电信转型时期特征,系统阐述了构建和谐电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对实现企业员工思想和谐、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化解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活力要求与工作机制缺乏活力的矛盾、民主要求与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不突出的矛盾、实效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力度的矛盾,通过采取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健全工作平台、丰富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等措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电信中的统领作用、疏导协调监督作用、凝聚人心作用和建设主体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文章目录:

一、构建和谐电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和谐电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企业员工思想和谐的需要

(二)构建和谐电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政治和谐内容分析论文

摘要人类社会对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一个政治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都比较协调的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和谐,需要以充分的利益表达为前提,以有效的利益协调为依托,以人民利益的不断增进为动力,以利益的平等为价值,这也就构成了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利益;政治和谐;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政治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内容。人类社会对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一个政治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都比较协调的社会。利益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各种需要的总和;利益整合作为一种社会利益协调发展的基本手段,对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利益表达: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前提

一切政治表达都与利益有关。所谓利益表达是社会利益主体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实现自己利益要求的行动。而利益的政治表达对象就是政治系统,它是主体试图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将自己的利益诉求输入政治系统,从而影响政府决策或政治发展,以保护和促进自己利益的行为。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所以,充分的利益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一)和谐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的利益表达。一般而言,政策是一种保障人们正常获得利益的渠道,是政府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而在一个利益分化的社会里,人们的利益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如何使政府制定的政策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使大多数人能够通过政府的政策获益呢?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充分的利益表达。也就是说,充分的利益表达是政府制定和谐政策的前提,是对利益进行和谐分配的基础。只有充分的利益表达,才有充分的利益协调和利益整合。各利益主体通过一定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将之传递给政府,使政府能够获得充分的决策信息,才能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利益整合的有效性,从而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难以得到表达,或者表达得不充分,缺乏影响政府决策的通道和手段,就会使政府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作出决策,那么政策就不是一种充分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和谐政策,政府就难于完成矫正利益失衡的任务。

查看全文

和谐政治文明建设论文

[摘要]多党合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它在适合中国国情、推进民主政治、强化一元意识形态、整合各方面利益等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关键词]多党合作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历史任务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重要政治概念的明确提出,内含着党对关键时期我国社会进程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显示了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众所周知,政党的政治理念和运作机制,对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国政党的基本格局和运作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体现了具有和谐性质和特点的政治文明,在本质上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的,必将有力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性

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逻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是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就是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作为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政党,其价值追求必然是要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个人将得到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由此而来,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不是以独立的、分散的个人利益为主。而是以在独立的个人利益基础上整合出的民众根本利益为主导的。在当代,就表现为人民向往追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的高低。在政党政治高度发展的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建设和完善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多党合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发挥政治优势促和谐交流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挥其政治优势,勇于探索,奋力进取,相继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和巨大成就。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一、发挥理论创新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保证

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没有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不可能成为先进的政党。一个政党要实现理论上的成熟,就必须具有理论自觉的品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理论建设与理论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大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始终如一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在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把中国带进了社会主义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社会经济的若干方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科学论断;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提出了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从严治党,要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等科学观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此,我们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要提倡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鼓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形成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要创新各种体制机制,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形成社会秩序良好、民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而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着眼于不断发展的新实践,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只有充分发挥我们党的这一理论创新优势,才能不断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保障。

二、发挥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需要。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同样,要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查看全文

构建和谐社会政治学探讨

摘要:早在党的十六大上,我国就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前提。和谐社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带领社会大众走向幸福的重要利器。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学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和谐社会;意义;政治学途径

党的指出,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指引着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如今,新中国已经强起来,我国还要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切有赖于政府转变角色,更好发挥职能,有赖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面向新的社会形势,本文从政治学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途径。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意义

1.1政治指导思想与政治目标是高度统一的从政治思想上说: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政治思想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是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发展情况提出的指导思想,在本质上他们是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都是根据我国每个阶段的国情,为完成我国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的指导思想。从政治目标上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四个现代化国建,党的十三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政治目标上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1.2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有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手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因此,我国的每个阶段的目标虽然不一样,但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环境。以人为本体现在政治建设中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人民当家做主是党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政治建设中的本质表现。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从而发挥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的有机统一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学途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