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11:07: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治参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民政治参与进展思索
一、农民政治参与取得的进展
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是区分传统国家和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参与政治的权利被部分人所垄断,而占我国人口80%的农民却处于弱势状态,他们中间只有极个别人才能有资格影响农村之外的政治生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农民政治参与创造了政治前提。但是,由于民主制度遭到破坏,农民政治参与只能停留在政治动员层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民主化政治取向和农村经济体制的转轨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民政治参与随着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增长。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农民政治参与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第一,农民政治参与主体逐步扩大化。一个国家,参与政治的农民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农村政治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公社体制阻碍了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虽然农民可以通过社员代表大会参与到村务的管理中来,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只有少数干部有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绝大多数农民的政治权利流于形式,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受到了压抑。但是,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民政治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彻底瓦解,这也同时打破了农民政治参与的障碍。农民对于参与政治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开始运用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利益要求和愿望,积极地影响利益分配,政治参与的主体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国家也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农民的民主自治权利———“乡村村治”,广大农民政治参与热情进一步提升,政治参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据民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江苏省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参选率达93.8%;无锡市参选率达98.2%。同时,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司法制度等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第二,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多元化。没有参与渠道,农民就不能合理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参与渠道过窄,农民就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要求,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甚至会抑制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不利于农村的民主建设。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多少以及畅通与否与政治体系的结构密切相关。亨廷顿认为:“一个传统的政治体制,其结构越是多元化,权力越是分散,则其政治现代化引起的动乱就越小,适应政治参与的扩大也就越容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较快,基层民主制度初步形成。例如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政治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农民对于政治生活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信访组织、社会团体等参与国家和地方基层政治生活。国家政治生活逐步走向民主化和法治化,农民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多样化的组织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农民政治参与的外在环境得以改善。第三,农民政治参与形式更加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方面,农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农民通过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形式参与村庄政治生活。其次,农民中的党员可以在村党支部会议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影响组织决策的过程,也可以直接通过选举村党支部成员来影响组织的选举和监督。近几年,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发展迅速,普通的农民党员对村党支部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再次,农民还通过选举、监督、对话等形式参与乡镇政治生活。有的乡镇在配备人员的时候,不仅要征求农民中非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更要吸取农民党员的宝贵意见。有的乡镇直接选举乡镇长。例如,2004年,云南省红河州七个乡镇长直选。乡镇实行政务公开,乡镇行政事务要接受其监督。最后,随着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一是接触活动。农民与党政干部接触,反映村庄中的不合理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虽然方式很不正规,但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对决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二是民情表达活动。这种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和信访部门表达民意的参与形式能够接触无限多的受众,透明程度高,震慑力强,传播速度快,是农民政治参与的常见形式。三是诉讼活动。农民通过法律手段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及党政干部的行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代表参与活动。农民可以直接或间接推举出自己的农村代表参与政治活动。第四,农民政治参与过程逐渐自主化。在时期,开会、听报告接受教育是农民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党号召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当时,农民的政治意识较为朴素,通常以政府为主导,自身较为被动,缺乏参与政治生活的高度热情。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民经济上的独立,使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自主性逐渐显现出来,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逐渐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首先,由于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这时,农民就会产生民主和平等的要求。而农村经济体制的转轨造就农民维护自身利益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和乡村的政治生活中。其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逐步走向开放与成熟,自身的责任感增加,他们对参与政治体现出高度的热情。最后,农民参与政治的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村民自治,对于村党支部的选举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它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参与政治的基本权利,有力地推进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主化道路。村民自治为亿万农民群众提供了学习社会主义民主的大课堂,农民正在学习用民主方法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农民参与积极性逐步提高。
二、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的演变从总体上说是令人鼓舞的。它表明了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参与政治生活,并逐步实现由政治边缘阶层向政治核心阶层转化。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向前推进的重要标志,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村级治理的变迁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两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状况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任何过高估计当前村民政治参与的想法都是不客观的,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村民政治参与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家族、宗族活动以及黑恶势力的干扰
政治参与与我国政治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有序性党内民主示范
[论文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参与的新型模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客观要求,是我国政治稳定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必须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发挥党内民主的示范作用,以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以党员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带动公民政治参与素质的提高,这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政治稳定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公民的政治参与。每个国家的社会条件不同,政治参与的模式也不同。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型模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成为21世纪初叶中国政治和谐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和程序参加政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是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形式,它反映了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程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到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从国家政治运行的层面看,民主讲的是人民群众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民主的本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从根本上确认了人民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主体,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即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然而,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不意味着实行直接民主,社会分工的细化使社会成员承担着各种不同的工种,国家和社会的管理的复杂性,对管理者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让每一个公民都直接参与国家的立法活动和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在实践上是不可操作的。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公民通过普选授权于少数人,由他们组成代议组织来管理国家和社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代议制民主的一种崭新的形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公民选举产生,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代表表达意见、愿望,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见和愿望,制定法律,做出决策,统一行使公共权力。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又赋予公民许多的政治权利,公民有自由权、平等权、民主权。在民主权中又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等等权利。公民就是通过运用这些政治权利,对公共权力施加控制和影响,间接实现对国家的管理。
农民制度性政治参与论文
内容摘要:农民是中国社会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也是中国社会最为危险的阶层,重视对农民权利的维护,从根本上说就是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文章在“三农”问题备受关注、农村治理危机凸现以及“人权保障”写入宪法的历史背景下剖析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非制度性的现状和其复杂且互相影响的成因,尝试集中探讨法律制度层面的解决,也就是如何藉由法律制度设计,以引导农民“有序的、制度性的政治参与”作为保护中国农民权益的一项重要手段,并且作为保障中国农村稳定、协调中国国家与农村、农民社会关系的一个稳固基础,给予农民平等的法律关怀。
关键词:成因与依据,主要体现,必要性,立法建议
一、农民政治参与的成因及依据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进行了伟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广大的农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伴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措施全面的开展,为农村扩大农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不断扩大的自由度。农民政治参与是指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之一的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投票选举、上访、诉讼等形式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愿望,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并试图影响各级部门决策的行为。
另外,笔者认为,农民政治参与的产生除上述历史原因外,最主要还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现实条件
谈论网络政治参与影响
“今天的政治家们非常的希望不受普通民众的限制”这是勒邦在《乌合之众》对政治家的一句描述,从古至今政治参与的范围一直很小。然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网络的平等快捷等新特性使得今天的网络政治参与扩大到普通民众。网络拓宽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渠道,对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政治压力。
一、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的影响
(1)加快民主进程。传统社会中的民主受限于地域和资讯传播,跨国界的信息传播使民主比以往更加成为一种需求,这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民众来说颇具有吸引力。网络为民众提供了政治表达、政治交流和便捷的政治参与的可能,世界上社区网络发展迅猛,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区交流工具有力的推动了一些国家的民主进程。
(2)影响代议制民主。网络的出现带有浓厚的美国政治文化烙印,网络政治也深深影响了代议制民主。传统欧洲的民主以希腊直接民主为楷模,而现代世界许多国家的民主形式主要是代议制民主,国家不可能使社会每个成员都直接去参与政治,以代表制推选代表参与政治和国家管理是切实可行的。政治的本质是利益,其工具之一便是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与少数团体和个人,其传播模式是划时代性的,虽然这种民主方式并没有正式表现出来,但依然可以在网络对决策和法规的执行有重要影响力可以初见端倪。代议制民主逐渐向“直接民主”偏移,这也是当代社会民主发展的一个新突破。
二、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1)扩大了政治参与。传统的公民在参与政治时对国家机器有一种出于自保的恐惧感,因为历史上诸多因为意识形态等原因受到政治迫害的事例数不胜数。然而网络的匿名特性使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拥有一种安全感,这个特点就使公民大胆的参与网络政治中,对当前的时局和关系自身利益的政策大胆直言。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泛的政治参与,使得传统政治生活中占据极为重要地位的“权力”从选举的代表手中转移至网络节点中的网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史无前例的扩大了。
初中政治教案: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初中政治教案
[课标要求]
1、内容目标: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2、提示和建议:(1)联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观察身边的政治生活现象。(2)活动: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社区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积极表现。(3)讨论:有序或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
[教材体系]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化之议
论文摘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既要不断加强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建设,又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要努力培商公民文化从而推进政治社会化。
论文关键词:有序政治参与;佘民文化;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政治命题的关键词是“有序”。所谓有序,是针对政治参与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则或程序而言的,是指公民对政治生活合法的、制度化的参与。它表现为公民严格按法律规定的方式、渠道和程序参与政治,不存在参政渠道拥挤、堵塞和排他的现象,不存在寻找制度外的方式和渠道参与政治。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在当前中国,政治参与主要是人民群众试图影响党和政府及基层自治组织的决策和执行的活动。现阶段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1.不断加强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建设,这是保持党和政府的合法性,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我国。党和政府不是通过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就一定能获得合法性,也不是按照一定的法律规范活动就必定具有合法性。其合法性一方面取决于党和政府的活动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其更为实质的内容是党和政府能够在人民群众中赢得广泛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使人们自觉地把对党和政府权威的服从当作自己的义务。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以公民对于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为其心理条件和行为前提的,它从一个方面表征着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因此,保持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对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至关重要,惟有较高的政治合法性,才能带来较高水平的政治参与。相反,“合法性危机”带来的则是“政治参与危机”甚或非法的、反抗性的参与。
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党和政府保持其合法性,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构筑合法性基础的关键。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不仅存在,而且在拉大,已构成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就有可能产生两极分化,就可能出乱子。因此,当前及今后,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从而为广大人民普遍平等有序的政治参与奠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政治制度创设参与政治生活论文
论文摘要:人类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政治为我们编织的网络,除非你甘愿做“野兽”或“神祗”,所以创设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是参与政治生活的前提。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政治价值、宪法性制度、规范性制度三个层面,其中政治价值是政治制度创设的起点,它反映了共同体成员普遍的利益诉求,是政治制度的最终目的;宪法性制度是政治制度创设的第二个层面,它是政治价值的原则性展开;规范性制度将政治价值落实在人的行动中,是政治价值得以实现的最关键、最具体的一步。
论文关键词: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宪法性制度;规范性制度
古希腊伟大的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认为人天生就要过政治生活,这是人天性上的渴望。孔子曾说:“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孔子是在告诫不愿意从政的人,“在家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就是政治,就等于从政,何必一定要立于政治舞台之上呢?”这就是说人类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政治为我们编织的网络,除非你甘愿做“野兽”或“神祗”。所以,罗伯特·达尔说:“无论一个人是否喜欢,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置身于某种政治体系之外……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现代政治学家阿伦特在反思法西斯主义时指出,正是人们丧失了公共生活才导致了法西斯的产生。所以她提出了为“复数的、而非单数的人”重建“公共领域”,通过“公共领域”参与政治生活。但是我们以为政治生活并不是随意就可以进行的,它应在政治制度设立之后,并在政治制度的导引下才能实现。可以这么说政治制度“发挥着双重的作用,它束缚和腐蚀人类的行为,但它们也提供了人类解放的途径。”所以创设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是参与政治生活的前提。
我们以为,政治制度创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政治价值是政治制度创设的起点,它反映了共同体成员普遍的利益诉求,是政治制度的最终目的,所以政治价值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政治制度的运行是否顺利,是政治制度成败的关键;其次,宪法性制度是政治制度创设的第二个层面,它是政治价值的原则性展开,它是在政治价值的指导下,将比政治价值更为具体的政治原则,通过国家根本宪法等法律体系表达出来。由于宪法的神圣和不可侵犯性,把政治价值固定在更为具体的政治制度之中,并且用强有力的威慑作用给政治价值提供了保证;最后,规范性制度是政治制度创设的第三个层面。它不仅是在宪法性制度的指导下,制定出政治生活所需的具体行动规范和秩序等,使政治制度运行起来,而且将政治价值落实在人的行动中,是政治价值得以实现的最关键一步。以下,我们将对政治制度创设的3个层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政治价值。政治价值是政治制度创设的起点,政治制度是以政治价值为目标才展开的,所以政治价值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对于政治制度的认同,也就是合法性的问题。“所谓合法性,指的是社会公众对政治制度的认同和忠诚的观念,也就是社会公众对政治制度的心服口服。”诚如马克斯·韦伯所说:“没有一种统治仅仅以价值合理性为动机,竹为其继续存在的机会,勿宁说,任何统治都企图唤赴并维持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所以人们只有在基本的政治价值方面达成明确的共识,才能依止匕注行澎治制度的选择和建构。因为“价值所反映的是每个人所需求的东西,或者反映的是人们心中关于美好的衣正确事物的观念,以及人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范要’做什么的观念。”所以,我们选择的政治价值,应该反映共同体成员的普遍利益诉求。但是如何迭择具有普遍诉求的政治价值呢?首先,我们以为不恒地域的民族由于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形成了其狙特的政治价值偏好,也就是传统的政治价值,它对于本民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政治价值选择很有必要从传统的政治价值序列中发掘出至今仍合适宜以部分,我们称之为自生的政治价值。自生的政治价伯蕴含在人们日常生活习惯、风俗传统之中,是被一什代人甄别和传承下来的,并且是在与不同的政治价伯的竞争中保存下来的在当今仍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部分,它直接表现为人们的行为所反映的道德意识。因而在自生的政治价值指导下设立的政治制度可以说是对业已存在于共同体成员之中的行为规范的制度化,所以这样的政治制度很容易被共同体成员所接受和认可,并且在运行中很少会遇到阻力。其次,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在加深,传统的政治价值观念会受到不小的冲击,动治价值认同会发生变化。更加适合人类自身发展区政治价值在不同民族之间逐渐达成共识,例如人权、自由等,所以还要在外来的政治价值中选择已经本土化的部分。这里所说的本土化,不是说对于外来政治价值带有地方特色的理解,而是说外来的政治价值在共同体内传播后已经得到共同体成员认同的部分。这些被大众接受的政治价值之所以能被本土化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是因为它们具有普适性。
第二,宪法性制度。宪法性制度是政治制度创设的第二个层面,它是整个政治制度的基础,因为宪法性制度上承政治价值,将抽象的政治价值内化于其中;下启规范性制度,给规范性制度的展开以指导。它连接了政治价值和规范性制度,使政治制度浑然一体。
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对比
由于受经济文化基础、政治文化、民族群体政治心理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存在一定差距,成为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差距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研究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差距表现
政治参与又称参与政治,是指公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或)他们采取的行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1]政治参与旨在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目的指向是影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我国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差距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汉族地区和民族地区公民政治生活认知态度不同
汉族地区人口分布集中、文化设施先进、信息传播迅速的城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政治敏感,与民族地区公民相比,他们对国家和政府的依赖性也较大。特别是在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在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政府和公共政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对国家局势和公共政策的变化表现出更多的关心。据对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汉族居住的北大营村调查发现,有34.28%的被调查者对国家局势和公共政策有较深的了解,61.2%的被调查者知道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这表明汉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较强。民族地区人口多数居住在分散、文化设施落后、交通和信息传播都不便利的地区,活动范围很小,封闭的、静止的人口流动和人际交往使公民在价值观念变革方面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以“家”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伦理关系强烈地制约着公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准。由于缺少文化知识和外部信息的冲击,农民对自身地位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缺乏认知,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较低,对政治活动也比较冷淡。很多公民基本上游离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成为与政治参与关系不大的“地域民”,缺乏对国家的认识。以景颇族为例,到新中国成立初,“景颇族人民包括一些山官,历来只知道土司管,国家观念淡薄。”[2]即使是一些山官,也是“见识少,汉话傣话都不会说,只知道最大的官是土司。”[3]在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乡博甲村少数民族的调查中发现,有42.64%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我国的国家主席,45.47%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全国人大委员长是谁,62.58%的被调查者听不出我国的国歌,表现出对现政权较低的认知度。
(二)汉族地区和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形式不同
政治参与机制与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机制;政治参与意义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而政治参与机制是民主政治运行的桥梁。本文认为,加强政治参与机制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而且其能促进政治稳定、实现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及促进社会公平和促进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十七大报告可以看出,使政治体制适应人民日益提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成为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使政治体制容纳人民的政治参与,在这其中政治参与机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能为政治参与提供顺畅的沟通渠道,最终带来政治稳定、社会公平,形成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因此,政治参与机制建设是党的十七大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本途径。
一、政治参与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政治参与理论上的分歧。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启蒙思想家运用社会契约理论对政治进行了深入阐述。尽管各个思想家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不同,但基本上都认为自然状态已不适宜人的生存发展,所以大家放弃、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统一交给国家行使,以过一种有序的政治生活。这就意味着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国家,国民一律平等而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权或遭受歧视。既然国家属于国民且人人平等,那么人民就有权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但是在人民如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强调公民政治参与和限制公民政治参与。参与制民主主义者,包括卢梭、约翰·穆勒,以及近些年的帕特曼和巴勃等人都主张最大限度地扩大普通公民直接参与制订政治性政策的机会。在现代一些大国,这还包括将许多决策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共同体以及广泛地应用公民投票来决定政策。与此相反,另一些人如熊彼特则赞成一种较为有限的公民参与;他们认为,在当选的职业政治家与普通公民之间应当有一种政治分工,前者负责决策,后者的作用是在定期的选举中免除或黜选这些政治家及其政党。根据这种观点,现代民主制国家就是由政治家们治理的,而普通公民的参与是有限的和间断的。我们知道,在一定时期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总量是一定的——社会权力强国家权力就弱;社会权力弱,国家权力就强。政治参与实质是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的博弈。不充分的政治参与意味着社会权力弱而国家权力强,导致的是强权政治;而过度的政治参与意味着社会权力强国家权力弱,那么国家的权威就要削弱,带来政治失序、社会动乱。所以政治参与理论的分歧关键在于政治参与深度的问题,也就是政治参与的界限是什么,这可以从现代化的进程中可以看出。
2.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参与。在现代化初期,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人民主权,以联合广大人民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人民主权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在共和国建立后,人民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但是在一个超大规模的社会,每个人都来管理公共事务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从现代化初期向现代化中期转变中,前期为了推翻封建制度而宣扬的直接民主观念,带来了普遍的政治失序和社会动乱,反而成了现代化进程的阻碍。而在现代化中期向现代化后期的转变中,人们才摆脱直接民主的观念,认识到民主在现代社会只能是代议制民主,通过对前期教训的反思,人们才认识到——政治参与也不是人民直接参与公共管理,而是选出自己的人代表自己来管理公共事务或者以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影响政府活动。所以,只有从现代化的进程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卢梭宣扬直接民主,而密尔、熊彼特等思想家却坚信代议民主。因此,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来说,政治参与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而紧紧意味着对公共事务管理施加以影响。所以,为了维护政治的平稳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
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加深,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后备力量,在政治参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不健全、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弊端以及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努力推进政治参与体制改革,为大学生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增强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引导作用,大学生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与政治的水平,促进我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思想政治
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途径自愿参与的政治活动,目的是为了影响政府决策,依照程序对决策表达自己观点和主张的行为。我国著名学者杨光斌认为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定或政府活动的相关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是一种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大学生是政治参与的特殊主体,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第一,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较高。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有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年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以邢台学院为例,通过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其中在大一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有39人,在大二提交的有17人,在大三提交的有15人,在大四提交的有1人,没有提交过入党申请书的有28人。由此可以知道提交过入党申请书的有72人,占比72%,没有提交过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占比28%。虽然有的学生没有提交过入党申请书,但是他们也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有4名学生已经是党员了,有3名学生不想入党,有9名学生不清楚是否要入党,有84名学生是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占比84%。由此可知,想入党的学生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他们希望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他们现在对时政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关心国家政治制度的制定。他们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中,并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第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不断丰富。大学生除了参加学校的党团组织,还可以参与学生会的干部竞选、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成为大学生参与政治一个重要途径,网络的使用使大学生更便捷地获得信息。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网络最多的群体之一,他们在公共网络上如微博、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看法,关注国家的发展。第三,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当代大学生有很多的机会来接触政治,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在参与政治中所遇到的问题。他们在学校中也学习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但是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上,没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政治参与的能力仍显不足。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二)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首先,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冷漠情绪比较严重。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却存在着大学生政治冷漠的现象。大学生不愿过多地投入到政治生活中来,是由于他们觉得自己对于政治参与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认为自己即使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也不会使结果有什么改变,这就使得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遭到了极大地减弱,由此使他们对政治产生了冷漠的情绪。其次,部分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功利化现象。在这次调查的100人中,真正关心政治、愿意参与政治的只有20人,占比只有20%,响应政府和学校的号召而参与政治的有15人,占比15%,认为参与政治是履行义务和维护权利的有23人,占比23%,而认为参与政治能为以后找工作增加优势的有42人,占比42%。由此可知有差不多一半的人希望通过政治参与来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增加优势。他们希望通过政治参与使自己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加分,在评奖评优后加入党组织,尤其是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参与政治为自己以后找工作增加优势。最后,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脱节。在当代,我们国家非常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使得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政治意识,使他们能够对我国的政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他们在政治参与活动中又常常做出与他们的认知相矛盾的行为。他们渴望政治民主,反对在政治生活中所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他们对于这些行为是极其厌恶的。然而他们自己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又附和这一趋势,企图通过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如在办事的时候送礼或者在找工作时找熟人“走后门”等来为自身谋取利益,使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
二、政治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