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05:10: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征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征税职权研究论文

摘要:征税职权是征税主体在税收征纳活动中拥有的专属权力,是税法的基本范畴和核心内容。本文对征税职权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探讨了征税职权的十项内容;论述了征税优益权这一征税职权的保障条件;在对征税权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征税权限的类型、征税权限争议及其解决,并就完善我国征税权限制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征税职权、税权、税法、建议

征税职权是税法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税法上的很多概念和范畴,如征税主体、征税行为、税收法律责任等都与征税职权密切相关。税法的一个基本使命就在于规范和保障征税主体合法、理性地行使征税职权,以使实体税收债务法的规定得到正确有效实施。

一、征税职权的界定与分析

征税职权是征税主体依法拥有的执行税法,对税收征纳事务进行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是国家征税权的转化形式,是征税机关在税收征纳过程中行使的“个案”征税权。征税职权在性质上属于税权范畴,是税权的下位概念,并且与税权的多义性和异质性相比较,征税职权具有较强的同质性,比较容易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征税职权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1.法定性。征税职权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征税主体行使征税权力必须有法律依据,这是税收法定主义中依法稽征原则和依法行政原则的必然要求。征税职权的设定、调整、取消及其行使规则,都要由法律来规范,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28条、第29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查看全文

税务房产征税通知

各市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一分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省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针对全省地税大调研发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现将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是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重要性,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作为落实企业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具体工作来抓;要从推进依法治税、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和统一性的高度出发,认真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政策规定,不折不扣地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收入企业所得税征收工作,不得随意变通,少征税款,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努力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倡导的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重要措施。各级地税机关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契税征管为把手,积极探索将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纳入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逐步理顺管理机构,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切实解决多头管理造成的信息不畅通、管理不到位、政策掌握不一致的问题,真正从体制、机制上为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三、加强管户管理,夯实征管基础。各级地税机关要抓住征管软件全面上线的契机,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管户清查工作,认真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要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业特点,推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得税管理制度,逐户按项目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档案和管理台账,按月份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管户管理的各类信息,动态跟踪所得税缴纳情况。在此基础上,加强征、管、查信息传递,严格对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定期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比对,开展纳税评估,发现异常及时与企业进行纳税约谈,对重大偷漏税问题,要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四、规范票据使用,加强源泉控管。今后,在全省范围内,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房产时必须使用由地税机关监制的《*省××市地方税务局统一收款收据》(以下简称《统一收款收据》),坚决杜绝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自制收据收取预售房款逃避税收的现象。同时,严格不动产销售发票的管理,纳税人在办理产权手续时必须凭地税机关监制的《统一收款收据》换取不动产销售发票。对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的行为,依法加大惩处力度,实现以票管税,从源头上遏制房地产开发商隐匿收入,逃避税收的行为。

查看全文

征税权利调研报告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形成的征纳关系,是我国当前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能否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不仅涉及征纳双方,而且涉及到社会各界,涉及到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等等方面,既取决于纳税人履行义务的状况、依法诚信纳税的程度,更需要税务机关积极履行法律义务、依法行使而不滥用法律权利。本文就税务机关在既定的税收制度下,运用权利与义务理论,借鉴帕累托改进,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作些探讨。

一、税收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分析

税收征纳关系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在税收征纳活动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下简称《税收征管法》)设定了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的权利主要有:税务知情权、要求保密权、申请减免税权、申请退税权、陈述申辩权、税收救济权、控告检举权、请求回避权、取得完税凭证权、拒绝检查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等;纳税人的义务主要有: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依法设置账簿、正确核算并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按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按期进行纳税申报、按时缴纳或解缴税款,自觉接受税务检查等。税务机关的权利主要有:税收管理权、税款征收权、税务检查权、税务行政处罚权等;税务机关的义务主要有:依法征税、依法减免税、纳税服务、保守秘密、依法回避、依法进行税务检查等。

(二)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相互间的影响分析

查看全文

观<不征税的税官>观后感

蓝岸晖,我们曾经的同行,原是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稽查二分局七科科长。然而就是这位曾经身着税务服,头戴国徽的税官,在查处辖区某公司涉税案件时,与公司经理林武斌成了交杯换盏的好兄弟。为逃避290万元的税收及滞纳金,林武斌先是为蓝岸晖送去了高档的烟酒等礼品,后又是陪蓝岸晖去香港游玩,并附送2万元港币。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收了礼,岂能不办事,此时的党纪国法在蓝岸晖的脑海里成了一片空白。不自觉地在林武斌送来的缓缴报告的审批栏中签上"同意缓缴",并署上自己的大名。为林武斌制造了合法的逃税空间,使其在此期间转移所有财产。其实,申请缓缴也是蓝岸晖的计谋,他知道,当时采取相应措施,这笔税款是可以及时入库的,他为什么成了"不征税的税官"。首先,他有这个权力,有了权力就要充分使用。他告诉林武斌"你申请缓缴,我同意缓缴,时间长了,也就不要缴了",其次是他也在拿这个权力来为自己寻找一个谋利的空间。林总经理也心知肚明,尽力和蓝税官套近乎,其目的都是相同的,我不缴税款,你得实惠。真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难怪能成为"好兄弟",而国家的290万元税款也付之东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这位同行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的诱惑,最终因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而被判入狱,如今是身在牢狱,过着漫长的铁窗生涯,其教训十分深痛。真是权钱交易结孽缘。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种思想观念无不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国税机关,理所当然成为诸多利益的交汇点,单位的领导更是许多人试图突破的关口。面对特殊的位置,国税干部应该始终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所给的,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绝没有向人民索取利益的权利;只有为国家守好大门的职责,决不能成为不正之风的突破口;只有为党的旗帜增辉的使命,决不能给党的形象抹黑。

看完这又一起发生在税务队伍中的典型案例,不能不令我们深思。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既是个人一生中的骄傲,也是家庭和亲人的光荣,一定要以此为戒,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要知道"人该怎样做,权该怎样用,法该怎样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提高警惕,不要被眼前一时利益所迷惑。当然在我们队伍中,蓝岸晖这样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者有之;利欲熏心,贪污受贿者有之;淡化责任,失职渎职者有之;道德沦丧,赌博者有之,但这是极少数,其结果都落得个身败名裂,后悔晚矣。我们要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税之德,常弃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认真学习,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爱。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廉洁从税,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使自己的前途永远一片光明。

蓝岸晖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地步,一是他的法制观念淡薄。作为一名国税部门的七科科长,为了自己的私利,把党纪国法抛到脑后。二是制度没有落实。缓缴税款是有制度的,为何蓝岸晖却能大笔一挥使290万元的国家税款付之东流。三是管理不到位。在日常的税收管理活动中各工作环节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为何蓝岸晖能一人说了算了,上级管理部门为何对这么大的一笔缓缴税款不管不问。

闭目思考,作为国税部门,执法单位,国税人,如何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如何使每一位税务干部都能将正确的世界观、"八荣八耻"观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那就是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这也是树立和实践正确荣辱观、世界观的起点。税务人员只有对世界观、"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和利害关系等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才会以此为镜,时时照,刻刻省。而提高思想认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必须从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中充分认识正确世界观、荣辱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树立和实践为人民服务变成自己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动。其次要实行纪律约束。税务干部既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为宗旨,就必须接受围绕实现此宗旨而制定的严格纪律的约束。对违反纪律的言行就要及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甚至给予相应的惩戒处理,以此来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人生观,远离"八耻"。把行政行为上体现的人生观、荣辱观置于"阳光"之下,在业余时间言行上的表现也受到广泛监督,促使自己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人生观,为全社会树立榜样、做出表率。

查看全文

预防信托税重复征税措施论文

摘要: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信托税收法律制度,存在信托税收调整不合理、信托收益税负不明确、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我国信托课税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信托导管原理所蕴涵的指导思想,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信托税收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以完善我国的信托税制。

关键词:信托;税收;重复征税;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及《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信托公司开始向信托本源业务回归,逐步迈向规范发展的新轨道。在五年多的时间里,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在资金信托、财产信托等业务领域积极拓展,信托财产的规模和收益水平不断提高。而目前在我国尚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税收制度,信托业的外部法律环境还不完善,从而使信托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本文对我国信托税制的修改与完善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信托课税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税制没有对信托课税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目前我国税务当局只能用现行的一般性税收政策对丰富多彩的信托活动进行税务监管,并未考虑信托本身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及其表达方式、实践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因此信托课税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重复征税。重复征税是当前信托课税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其根源在于现行的税制没有考虑信托业务所有权的二元化问题。一是委托人将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进行投资时,伴随着产权的转移,则要交纳一定的营业税、印花税、契税等;而当作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要把资产还给委托人的时候,同样发生了产权转移,还是要交纳营业税、印花税、契税等。这就造成了对同一税源的二次征税。二是信托存续期间信托收益产生的税负与受益人、受托人收到信托利益后产生的税负相重复。这会大大提高信托公司的经营成本,直接后果是压缩了投资者的收益空间。

查看全文

避免双重征税防止偷漏税计划

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为避免对所得的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人的范围

本安排适用于一方或者同时为双方居民的人。

第二条税种范围

一、本安排适用于由一方或其地方当局对所得征收的所有税收,不论其征收方式如何。

二、对全部所得或某项所得征收的税收,包括对来自转让动产或不动产的收益征收的税收以及对资本增值征收的税收,应视为对所得征收的税收。

查看全文

鉴于征税人视角下税收流失

[论文关键词]预期效用理论税收行为税收流失税收管理

[论文摘要]在我国的税收实践中,虽然纳税人是导致税收流失最主要的方面,但由于征税人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税收流失也不客忽视。运用预期效用理论,对税务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建模分析的结果表明,应加强对税务人员的管理,以防止和减少因税务人员的违规所导致的税收流失。

税收流失是指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违反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的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的各种现象和行为。在我国的税收实践中,虽然纳税人是导致税收流失最主要的原因,但由于征税人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税收流失也不容忽视。征税人是相对于纳税人而言的,它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各级税务机关以及税务人员,本文所关注的是税务人员的行为。

一、对一个简单的税务人员违规行为模型的简要述评

在分析税务人员违规行为对税收流失的影响方面,我国已有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税务人员违规的模型。该模型为(s+B)(1一P)+(s—M)P>S,其中:S表示税务人员的薪金收入;B表示违规收益,即税务人员由于违规行为所获得的收益;M表示税务人员违规行为被查获后受到的处罚,包括罚金、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等形式;P表示税务人员违规被查获的概率。该模型简单给出了税务人员违规的前提条件为B(1/p一1)>M,而制止税务人员违规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则为B(1/p—1)<M。同时得出,税务人员是否实施违规行为取决于违规收益、对违规行为的查获概率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程度。梁朋在《税收流失经济分析》的专著中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更为详细地探讨,并对税务人员违规如何导致税收流失的机制在A-S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

上述关于税务人员违规行为的简单化的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下:(1)税务人员是风险中性的,其效用与收入之间是线性关系;(2)税务人员的效用只取决于收入的多少;(3)税务人员是不作道德判断的完全理性人,只是追求其效用的最大化;(4)税务人员是独立作出行为决策的,只关心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其行为不受周围环境(其他税务人员的行为)的影响;(5)税务人员违规所受处罚与违规收益的大小无关;(6)税务人员的决策只涉及一个时期。

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论文

摘要:个人所得税是调节社会分配的主要税种,是贯彻社会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我国,个人所得税虽几经合并与改革,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际税收现状等角度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仍然存在诸如课税模式老化、边际税率过高、课税项目划分不清、计征方法和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征管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应采取综合税制、单一税率、以家庭为计税单位、重新界定征税范围、改进征管手段等政策措施,以使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更加完善。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单一税率制

一、选择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模式和税率制度

目前世界上普遍实行的是综合所得税制或混合所得税制,其中多数国家实行综合所得税制。我国现行所得税制采用分类所得税制,这种税制曾一度被认为是合理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税制既容易造成不同项目、不同所得税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平;又容易造成纳税人分解收入、分次扣除费用、逃避税收等不利于税收征管的问题。那么,我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税制模式?不少人认为,目前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差,征管水平低,只能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笔者同意选择综合所得税制的观点。因为这种税制将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大大扩展了,包括各种形式的收益,不论是劳动所得还是资本或偶然所得,不论是现金所得还是实物所得,也不论是应计所得还是已实现所得,都要包括在应课税所得之中。综合所得税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符合量能负担的原则。

在税率的设计上,笔者主张积极尝试单一税率制度。从理论上讲,单一税率制度具有税率单一、消费税基和更加“中性”的特征,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加重纳税人额外负担。首先是税率单一。在单一税率制度下,所有或绝大多数纳税人都按设有一定免征额的单一税率纳税,在免征额之内不征税,超过免征额部分实行单一税率。其次是消费税基。这主要是因为所得税的税基是由GDP减去投资后的余额即消费额来确定的。就个人所得税而言是指在个人取得的全部收入中,对其用于投资支出的部分免税,仅对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征税,如工薪所得的税基是工资、薪金和补助金额减去税收免征额、个人投资之后的余额。这样有利于进一步鼓励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第三,税制更加“中性”,主要是指实行单一税率要求取消或减少特定类型消费或投资的税收优惠,以免使得所得税税基受到侵蚀,从而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西方学者也把单一税率的这种特征称为“整洁的”税率制度。第四,单一税率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加重纳税人的额外负担。一方面,在单一税率制度下,实行标准扣除、单一比例税率、纳税人的投资支出可一次性扣除等措施,这样,纳税人可完全根据市场规律作出经营选择,而不必考虑税收因素,有利于纳税人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在单一税率制度下,通过提高税收免征额,使一些低收入家庭能够完全免税,可以促进纵向公平。通过普遍纳税,加强监控,减少了寻租、逃税和任意减免税收等行为,更容易获得横向公平;同时通过实行单一税率制还有利于消除双重征税等弊端,鼓励人们更多地投资和工作,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当然单一税率制也存在调节功能不强等弱点,但瑕不掩玉,从公平和效率角度看,单一税率制将在不久的税收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查看全文

电子商务行业征税问题探讨

摘要: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为了全球企业之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并在2014年公布了纳税的税额。虽然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4年纳税总额约110亿但是,值得思考的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淘宝平台上大约占95%的网店是不需要纳税的。所以产生了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如政府相关部门是否需要对电子商务行业征税以及面对网络在线零售交易又涉及复杂税务计算的网络电商行业如何合理征税的探讨。

一、背景及意义

目前在我国对像阿里巴巴集团、京东、一号店等电子商务征税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然而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网络技术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面对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企业的税收征收管理,税法的规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对电子商务企业征税和应不应该对电子商务企业征税成为了最近几年来争执不下的讨论问题。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活动是增长速度比较快的领域并且使传统的实体交易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就另一方面而言,以阿里巴巴集团之类的电子商务企业促进了中国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产生了新的税源。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阿里巴巴集团电子状进行分析

阿里巴巴作为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也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电子支付手段的不断完善和物流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告别了传统的实体经济模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时代。然而我国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征税模式和征税方法也是比较模糊和法律制度相对不完善的。由于B2B和B2C是以企业的形式存在的,按照我国目前现行的税制,这些企业都必须按照我国目前的税法及其相关要求进行纳税。但是,它又只是借助网络交易平台,实际上它还只是一种交易行为而已。另外B2C主要面临的是的是个人,而且目前它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发票和税务制度。问题的关键是借助互联网模式企业与个人减少了很多的复杂中间环节,但却使税收环境很有风险,一方面,容易造成税款漏征漏管,加大税收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会造成征税成本高、并且税收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所以对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征税问题的研究不是个例,是对电子商务所存在的税收漏洞的整体探索。在这个以电子商务为主要经济交易方式的时代,对电子商务征税问题及对此对策的研究成为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

查看全文

增值税差额征税对土地增值税的影响

摘要:包括土地增值税在内的增值税独特的价外税计税规则,使计税依据的确定受到影响,实际操作中对具体业务的处理就出现争议,尤其是房地产企业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以嘉禾公司为例,从计税依据、计税原理、会计核算及营改增前后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该部分税额更接近于进项税额,在清算时无需恢复至收入,而应相应调整可扣除项的地价款金额。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

一、引言

由于增值税独特的价外税计税规则,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税种计税依据的确定,土地增值税也不例外。但不同税种税额的计算规则和步骤各不相同,目前税收政策并没有细化到就每一计算环节遇到的问题予以明确。于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一些具体业务的处理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本文仅就“营改增”后增值税差额征税对房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嘉禾公司为例:2018年9月,嘉禾房地产公司(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一地块,支付土地价款10.9亿元(为简化,假设取得土地的其他相关税费为0),用于开发“嘉禾丽园”项目。2019年8月“嘉禾丽园”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随即陆续销售。至2021年4月销售比例已达到86%,取得销售总价款43.6亿元。目前进入土地增值税清算阶段。但在确认嘉禾公司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和可扣除的地价款金额时,却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人认为收入和扣除应分别为40.9亿元和10.9亿元;而有人则认为应是40亿元和10亿元。分歧起因缘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差额征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房地产老项目除外),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受让土地时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土地价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一定金额再计算增值税税款的做法在实务中俗称为“差额征税”。上述案例之所以出现两种答案,就是因为对差除的地价款中含有的增值税税额的性质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地价款中含有的增值税税额属于销项税额,在清算土地增值税时,应恢复至收入,而可扣除项的地价款无需调整。据此,收入和可扣除应分别为40.9亿元和10.9亿元。另一种观点认为:该部分增值税税额不属于销项税额范畴,更接近于进项税额,在清算土地增值税时,无需恢复至收入,反而应相应调整可扣除的地价款金额。据此,收入和可扣除应分别为40亿元和10亿元。本文认为第二种观点更为合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二、从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确定上分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后契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3号)规定:“土地增值税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为不含增值税收入。”按照增值税价外税的计算规则,本案中,“转让房地产取得的不含增值税收入”应为40亿元,即43.6÷(1+9%),将含税收入额按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换算为不含税收入额。但后续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若干征管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70号文)却引发了讨论。该文进一步规定:“营改增后,纳税人转让房地产的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含增值税。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其转让房地产的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其转让房地产的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应纳税额。”大家对这段文字中的“销项税额”产生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直接从增值税申报表取数,即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纳税人适用)第11行“销项税额”,本案为2.7亿元=(43.6-10.9)÷(1+9%)×9%。按此口径,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即为40.9亿元(43.6-2.7)。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增值税原理。申报表第11行“销项税额”2.7亿元是差除地价款后计算出来的税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销项税额。报表的设计主要是考虑纳税人填报方便。事实上这样的报表呈现,与会计核算是不匹配的,现实中也确实给纳税人带来困惑。其实,“营改增”早期试点时,申报表是另一种设计思路:将差除部分涉及的税额于附列资料三“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扣除项目明细”单设一列,不经过附列资料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而直接进入主表,在主表11行下另设“第11-1行销项税额抵减额”。按照这一填报规则,申报表上的“销项税额”即为3.6亿元。这里报表设计既做到了路径明晰又符合增值税计税原理,可以认为,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70号和财税〔2016〕43号的内在含义并无不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