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05:03: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征收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征收制度

征收制度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征收是国家以公权力强制剥夺他人私有财产的行为,作为国有财产取得制度的一种方式,法律应有明确规范。文章分析了古典征收理论和扩张的征收理论及理论变迁的法哲学背景。我国法律在征收概念使用上不统一,从而造成各种征收制度的内涵之间不协调。我国征收的目的应限定为公共利益,并且应有法定的程序来保证征收的正当性。征收补偿的标准应采适当、合理的补偿原则。我国现行征收立法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弥补缺陷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古典征收理论扩张的征收理论公共利益征收补偿

征收是国家以其公权力限制或剥夺私有财产权利的行为,也是一种严重危害公民财产权利的国家行为。为了保护私人财产,各国法律都对征收作了严格的规定。我国对它也作了相关规定,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宪行征用。”但我国法律混淆了征收和征用区别,把征用当作征收立法,如此用法还可见《土地管理法》第45~51条关于土地征收的规定。现在学者起草的物权法草案正试图纠正这一概念上的误用[1]。本文仅讨论征收制度不涉及征用制度。为了更好地理解征收制度,需要对征收理论进行分析:

一、古典征收与扩张的征收理论

征收最初可追溯到罗马法中,在后世的大陆法系中,它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德国法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征收先后出现了古典征收和扩张的征收理论。古典征收理论始于1848年法兰克福宪法草案,其成例是1874年普鲁士邦公布的土地征收法。古典征收理论的主要特征主要为:(1)征收之标的,只局限于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也就是说征收的对象是有体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在内。(2)为了征收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是行政机关以行政处分方式为之。因此,财产征收便形成在行政法体系内,是典型的“行政征收”制度。(3)征收的主要目的是公共利益。但何为“公共利益”不易判断,因此,古典征收理论要求必须有一个公共事业或是公用事业单位存在(如自来水厂、电厂、政府机构及学校等等)。亦即必须该事业有需要被征收之标的物时,方可认为有充足的公益需求。(4)必须给予全额补偿方可。且补偿的范围,不仅包括被征物之损失,亦包括其他因征收而引起的损失。这种征收补偿范围的认定,系受到私法之损害赔偿理论极大影响。[1]古典征收理论是希望国家及其他行政机关,尽可能的不要侵犯作为人民基本权利的财产权,它是以保障私有财产绝对不可侵犯理念为出发点,从而抑制公权力侵犯私有财产权利。

扩张的征收理念始于魏玛宪法第153条第2项,这也是征收制度第一次出现在宪法之中。扩张的征收理念与古典征收理论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1)征收标的的扩充。征收不再以剥夺或限制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为限,只要是任何具有财产价值之权利包括债权在内,皆可列入征收侵害的标的范围。(2)征收可以经由行政征收和立法征收[2]来完成。(3)征收不再以一个公用事业企业或政府机构之存在为必要。(4)征收之补偿只须“适当”而不必全部补偿。扩张的征收理论认为征收不限于对财产的全部或部分的剥夺,只要是限制该财产权利之行使,亦足以形成征收之侵害。(5)它是以私有财产负有社会义务性为出发点,所有权及财产权应为公共福利之需要而由法律限制的结果。现代国家多采用扩张的征收理论来指导立法。

查看全文

国外土地征收制度论文

本人所担当议题为「日本土地征收及损失补偿制度」,因「日本土地征收之公共性及其裁判统制」为市桥克哉教授所处理之议题,故本文只就日本土地征收制度进行简单介绍,即以日本土地征收相关损失补偿制度为中心,就日本损失补偿制度之有关问题或课题,进行报告。

一、日本宪法29条3项「正当补偿」之内容

日本宪法29条3项规定,「私有财产,在有正当补偿之下,可供公共所使用。」根据此一宪法条文,作为有关以公共为目的所为土地征收之一般法的土地收用法在1995年被制定;该法就损失补偿设有相关规定。因公共目的有兴办事业之必要,并基于该必要性而拟征收土地之场合,成为征收对象之土地或建筑物上所存在的所有权或租借权等,将因公共利益而从己身所有土地上被剥夺。原本,在利益为社会全体所共享之场合,本即应当由社会全体平等负担之;但实际上,某特定人因特定事业而需用土地之场合,却不得不让土地所有人负担该需用土地,而将之充作公共事业之用。此虽然是现实(实际)情况,但是本来应由社会全体分担的负担,却由该土地被征收者个人所承担者,乃是不平等之负担;因此为将此不平等负担转由社会全体负担而被承认的制度,即为损失补偿制度。因此,日本宪法29条3项所规定的「正当补偿」,若举土地征收的案例来说,在对照私有财产权的旨趣及平等原则之同时,因土地征收乃是个别且属偶发地剥夺土地所有权之故,对其补偿必须是完全补偿;而如此一想法正是议论学说或判例之出发奌.

二、土地征收法之程序及征收补偿等之内容

简单就土地征收法所规定的程序流程作一介绍,之后再对征收补偿等进行说明。1.土地征收法之程序(1)土地征收之当事人土地征收程序之当事人有「为公共利益兴办事业」之事业主〈起业者、土收3条〉以及土地所有人或关系人。所谓关系人,是指土地所有人以外之权利人〈土收8条〉。(2)土地征收程序—事业认定及征收裁决—土地收用法所规定之征收程序的流程可以加以图示化,如图1所示;而征收程序,可大致区分为①关于事业认定阶段以及②关于征收裁决阶段。所谓事业认定,是在确认具体的起业者或事业计划,并判断是否该当土地征收要件之后,对于起业者赋与征收土地权利之行政行为。而所谓征收裁决,是由征收委员会站在第三人的立场,确定起业者的权利内容,在调整起业者和被征收人间的纷争同时,并确定权利关系,以寻求实现征收权之行政行为。事业认定是由国土交通大臣或都道府县知事所作成〈土收17条〉,而②阶段之征收裁决则是由设置在都道府县下的征收委员会为之。又、关于事业认定或征收裁决,因一旦作出认定或裁决后,则该被征收土地之利用或权利将单方地(权力的)被限制并同时被消灭;因此上述两者均被理解为行政行为,而成为抗告诉讼的对象。此外,关于后面将再讨论的土地收用法上所定补偿金额之计算时奌,现存有「事业认定公告时」以及「征收裁决时」此两对立见解。(3)裁决裁决程序是透过起业者之申请而开始的,基本上于征收委员会作出裁决后程序终了。裁决可区分为驳回裁决〈土收47条〉以及征收裁决;而征收裁决是由权利取得裁决和交付裁决所构成〈土收47条之2〉。是以权利取得裁决来决定被征收土地之区域、权利取得或消灭的时间奌以及有关对权利之损失补偿等事宜项;而除移转费用等应依据权利取得裁决决定之事项外,对于损失之补偿或土地之移转时间等是由交付裁决来决定〈土收49条〉。2.损失补偿(征收补偿等)之原则(特别是金钱补偿原则)及补偿之内容等(1)金钱补偿原则日本土地收用法是以金钱补偿为原则〈土收70条〉。但是在有关提供换地、作成住宅用地、替代进行建筑工程等情形下,例外地承认现物补偿〈土收82条-86条〉。唯,此情形终究是例外。(2)损失补偿的内容〈种类〉①对于土地等之补偿土地征收之补偿之核心,在于对被征收土地其本身作出补偿。因属于对权利本体的补偿,所以又被称之为权利补偿。又此一补偿必须是「完全补偿」。②通损补偿〈亦称为通常所生之补偿、附随性损失之补偿〉土地收用法对于因征收所生的通常损失亦予以补偿。具体来说,例如对象移转费用之补偿、营业上的损失补偿、离作费用之补偿等〈土收77条、88条〉。虽然对于这些费用之补偿是否包括在「完全补偿」里,尚有疑问;但是已包括其中的见解则已逐渐确定下来。③沟渠围丬之补偿损失补偿被认为是以因征收而直接受到土地被剥夺等不利益者为对象。因为间接性不利益并不被认为是权利遭受侵害,只不过是事实上的侵害而已。但是,作为此一想法的例外,在日本土地收用法上承认「沟渠围丬之补偿」〈土收93条〉。例如,某人的土地被征收的诘果,有必要新盖沟渠或围丬的场合,则承认对其补偿。因为对于被征收人以外的第三人亦承认对其补偿,因此也可以将之归类为对第三人补偿的一种。又,依据土地收用法所受的第三人补偿只限于「沟渠围丬之补偿」而已;但是依据政府的内部基准「因供公共用地所生损失补偿基准要纲」〈以下称「损失补偿基准要纲」〉,则对于少数残存补偿或离职者补偿等,亦有所规定。以上为损失补偿的内容,但是对于补偿的计算方法、补偿范围有无扩大到上述补偿之外等,尚有问题或课题存在;以下将针对此些问题的所在说明于后。

三、损失(征收)补偿相关问题(课题)

查看全文

海域使用金征收制度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全省海域使用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管辖海域持续使用特定海域3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以及使用特定海域不足3个月的排他性临时用海活动,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

第三条海域使用金包括海域出让金、海域转让金和海域租金。

海域出让金指国家将海域使用权在一定时限内让与使用者,按规定向使用者收取的海域使用出让价款。

海域转让金指海域使用权人在批准的海域使用年限内,转让其通过有偿方式取得的海域使用权(含连同海域设施一同转让)时,就其所取得的增值额按规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转让增值部分价款。海域增值额是指海域转让价款扣除转让人受让海域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和该海域设施重置费后的余额。转让海域的价值和海域设施重置费,需经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海域租金指海域使用权人在批准的海域使用年限内,出租其通过有偿方式取得的海域使用权时,就其所取得的租金收入按规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出租收入部分价款。

查看全文

国税税收征收权监督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党组《关于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制约的决定》,加强对全省国税系统税收征收权的监督制约,确保国家税款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会计制度》和《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税收征收,是指税收计划管理、税款征收、税款解缴入库、税款退库和税收票证管理等行为。滞纳金、罚款、费用、基金等各项收入,视同税款管理。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税收征收权监督制约工作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逐级监督的原则。其日常工作,在各级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第四条全省各级国家税务局税收征收权的监督制约,均适用本办法。第二章监督制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五条税收计划管理的监督(一)税收计划要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原则,参考基数、结合经济税源变动和经济政策调整等因素,客观、科学、合理编制;(二)税收计划分配须经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讨论;下达或调整税收计划必须采取文件形式,以保证税收计划的严肃性;(三)税收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经济税源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向上一级国税机关报告并形成书面文件请求调整计划,经上一级国税机关批准,予以调整,不得擅自更改税收计划;(四)各级国税局要加大对税收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在依法征税的前提下,应收尽收,努力完成税收计划。第六条税款征收的监督(一)各级国税机关必须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二)各级国税机关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应在本地入库的税款转到异地入库;(三)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各级国税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不得不加、少加或多加;(四)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国税机关发现后应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国税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国税机关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因国税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国税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国税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国税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五)各级国税机关征收税款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第七条税款解缴入库的监督(一)各级国税机关征收的税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入库,不得混税混库;(二)各级国税机关征收的各项税款,必须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不得积压、挪用和截留。当地设有国库经收处的,国税机关自收税款应按日填开税收汇总缴款书,将税款缴入国库经收处;当日来不及办理的,应于次日办理。当地未设国库经收处的,必须严格按“限期、限额”的规定办理;(三)除税务稽查收入可按有关规定在银行开设“专户”外,各级国税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将税款存入经费帐户,更不得在银行开设个人储蓄帐户和“过渡帐户”存储税款;(四)税收会计核算单位必须严格按税收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对税收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核算、监督。对欠缴税金要如实反映,不得瞒报、虚报。第八条税款退库的监督(一)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退库范围、标准和程序,严格办理退税;(二)各级国税机关不得截留应退还给纳税人的税款,不得擅自制定退税政策或巧立名目多退税款;(三)税款的退库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县级或县级以上国税机关领导批准后办理。第九条税收票证管理的监督(一)各级国税机关必须加强税收票证领发、填用、结报缴销、作废、盘存、损失处理、保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票证填用“十不准”。对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并严密核销手续;(二)征收人员必须按规定要求和规定期限,持“票款结报手册”,将已填用票证的存根联、报查联和作废、停用、损失及未填用的票证,连同征收税款向票证管理人员办理票款结算、票证销号和票证交验手续;(三)基层国税机关应将填票人员结报缴销的票证,根据“税收票证出纳帐”,按期填报“票证缴销表”,将需要上报主管国税机关存查的票证相应联次按照一定的顺序装订成册,定期上报主管国税机关;(四)各级国税机关必须按票证种类、领用单位(人)设置“税收票证出纳帐”,对税收票证的领发、用存、作废、结报缴销、停用上缴、损失和销毁进行核算,确保税收票证帐帐、帐表、帐实相符。第三章监督制约的方法第十条日常监督(一)各级国税机关要依据税收征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下管一级原则,做好税收征收业务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防止应征未征、擅自减免、违规退库、混税混库、压票压款、核算不实等情况发生;(二)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税收票证管理办法》规定,加强对结报缴销的税收票证的审核,建立健全审核制度和审核体系,除日常审核外,还应经常对结报缴销的票证组织抽审和会审;(三)基层国税机关要建立内控制度,加强对任务分解、税款征收、解缴入库、退库以及核算等环节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第十一条上级对下级监督(一)各级国税机关要结合税收执法检查和目标管理考核等工作,监督税收征收政策执行情况,通报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二)各级国税机关监察部门要结合执法监察工作,按期对税款征解、入库、退库、会计核算和票证管理等开展执法监察;(三)各级国税机关监察部门要按规定对税收征收执法情况开展检查监督;(四)各级国税征收部门要积极配合监察部门了解税收执法情况、监督措施落实情况等。第十二条社会监督(一)落实公开办税制度,增加税收征收工作透明度。通过设置意见箱、公开举报电话、聘请特邀监察员、不定期走访纳税户、召开座谈会、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接受社会对税收征收执法情况的监督;(二)参加财、税、库等部门联席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对税收征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各级国税机关必须接受国家审计署、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税款入库、退库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第四章责任追究及罚则第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的;(二)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级次的;(三)未按规定程序及时、准确办理税款解缴入库的;(四)违规办理各项退库业务,擅自制定退库政策或巧立名目退税的;(五)篡改会计数据,隐瞒欠税的。第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一)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税和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二)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三)贪污、挪用税款的。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责任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理、行政处分或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外,并可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各市国税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十七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安徽省国税局负责解释。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查看全文

渔业保护费征收制度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和国务院批准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管辖范围内的江、河、湖、海及沿江、沿海滩涂等渔业水域,采捕天然生长和人工增殖的水生动植物以及收购、利用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植物苗种、亲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照本办法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以下简称“渔业资源费”)。

第三条渔业资源费的征收和使用,实行取之于渔,用之于渔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批准发放捕捞许可证、收购许可证的权限,征收渔业资源费。

第五条渔业资源费分为海洋渔业资源费和淡水渔业资源费。

第六条海洋渔业资源费的征收金额按以下方式确定:

查看全文

管理征收排污费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排污费征收、使用的管理,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排污费。

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其原有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自建成或者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

国家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城市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的收费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排污费征收、使用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查看全文

矿产资源补偿征收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照本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企业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列入管理费用。

采矿权人对矿产品自行加工的,按照国家规定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国家没有规定价格的,按照征收时矿产品的当地市场平均价格计算销售收入。采矿权人向境外销售矿产品的,按照国际市场销售价格计算销售收入。本规定所称矿产品,是指矿产资源经过开采或者采选后,脱离自然赋存状态的产品。

第四条矿产资源补偿费由采矿权人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以矿产品销售时使用的货币结算;采矿权人对矿产品自行加工的,以其销售最终产品时使用的货币结算。

第五条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下列方式计算:

查看全文

车辆通行费征收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对贷款建设城市路桥车辆通行费的征收管理,保证按期偿还道路建设贷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贷款建设城市路桥车辆通行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贷款建设城市路桥车辆通行费包括河滩快速路车辆通行费和外环路车辆通行费。

第四条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市政设施有偿使用管理机构负责车辆通行费征收的日常管理工作。

市公安、价格、财政、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车辆通行费征收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区在籍机动车辆和进入市区的外地机动车辆,除部队、武警的专用车辆外,均应缴纳车辆通行费。逾期未缴纳的,每逾期1日加收应缴费额2‰的滞纳金。

查看全文

农网还贷资金征收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农网还贷资金征收管理使用,保证农网还贷资金及时足额收缴入库,确保我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贷款按期还本付息,根据《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农网还贷资金征收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财企〔2001〕820号)的相关规定,按照“全省一张网”的战略部署和“足额征收,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农网还贷资金及时、足额入库

(一)农网还贷资金是对农网改造贷款“一省多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指该省市区的农网改造工程贷款由多个电力企业承贷)电力企业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专项用于农村电网改造贷款还本付息。农网还贷资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组成部分。

(二)农网还贷资金由财政部驻****监察专员办(以下简称****专员办)负责执缴入库。

(三)农网还贷资金由****电网公司和****水利电力有限公司统一组织征收,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均不得重复征收。其中,****电网公司向其直属供电局及全资、控股和代管的89个县征收农网还贷资金;****水利电力有限公司负责向水利系统28个县征收农网还贷资金。

(四)****电网公司、****水利电力有限公司应在每月终了15日内,按上月实际销售电量向****专员办足额申报和缴纳农网还贷资金,不得延期缴纳,不得隐瞒、滞留,不得截留、挪用。

查看全文

征收法律制度问题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征收制度的理论先后出现了古典征收和扩张的征收理论,前者始于1848年法兰克福宪法草案,其成例是1874年普鲁士邦颁布的土地征收法,后者始于魏玛宪法。我国现行立法上对征收存在三种涵义上的使用,从本质上讲,征收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把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所有的财产强制性地收归国有并给予公平补偿的行为。征收的客体包括动产、不动产、财产权利三类。法律应区分征收的公益目的和商业目的,并明确规定征收的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在征收补偿范围问题上,“适当补偿”理论较为可取,应对征收中的物质损失给予补偿,但精神损害不应补偿。

征收是国家以其公权力限制或剥夺私有财产权利的行为,是国家取得财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各国法律的普遍规范对象。我国法律亦不例外,《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但我国现行法律在征收制度上存在较多的缺陷,迫切需要完善。①本文拟就征收的几个基本问题陈一己之见,期盼能有助于我国征收法律制度的科学构建。

一、征收制度的理论溯源

征收最初可追溯到罗马时代,②在后世的大陆法系中,经过荷兰著名法学家格老秀斯(HugoGrotius)的阐释,在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很大的发展。法国1789年发表的《人权宣言》第17条规定,所有权是神圣不可侵犯之人权,除非为了公共利益之要求,以及事先给予公正补偿,不得予以征收。第一次正式确定了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规则。在德国法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征收先后出现了古典征收和扩张的征收理论。古典征收理论始于1848年法兰克福宪法草案,其成例是1874年普鲁士邦公布的土地征收法。古典征收理论的主要特征为:(1)征收的标的,只局限于所有权及他物权。也就是说,征收的对象是有体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在内。(2)为了征收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是行政机关以行政处分方式为之。因此,财产征收便位于行政法体系内,是典型的“行政征收”制度。(3)征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但何为“公共利益”,不易判断。因此,古典征收理论要求必须有一个公共事业或是公用事业单位存在(如自来水厂、电厂、政府机构及学校等等),亦即必须该事业有需要被征收之标的物时,方可认为有充足的公益需求。(4)必须给予全额补偿方可,并且补偿的范围,不仅包括被征物的损失,亦包括其他因征收而引起的损失。这种征收补偿范围的认定,是受到私法上损害赔偿理论极大影响的结果。③古典征收理论是希望国家及其他行政机关,尽可能地不要侵犯作为人民基本权利的财产权,它是以保障私有财产绝对不可侵犯理念为出发点,从而抑制公权力对私有财产权利的侵犯。

扩张的征收理论在立法上的体现始于魏玛宪法第153条第2项:“财产征收,惟有因公共福利,根据法律,方可准许之。除了联邦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征收必须给予适当补偿,有征收之争讼,由普通法院审判之。”这也是征收制度第一次以精密的技术性方式出现在宪法之中。扩张的征收理论与古典征收理论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1)征收标的的扩充。征收标的由民法的所有权扩充到任何具有财产价值的私权利。征收不再以剥夺或限制所有权及他物权为限,只要是任何具有财产价值之权利,包括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私法权利在内,皆可列入征收侵害的标的范围。(2)征收可以经由行政征收和立法征收④来完成。(3)征收不再以一个有益于公共福利之征收计划(公用事业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存在为必要。(4)征收之补偿只须“适当”而不必全部补偿。在实务中,一般把适当补偿解释为按市价补偿。扩张的征收理论认为征收不限于对财产的全部或部分的剥夺,只要是限制权利之行使,亦足以形成征收之侵害。它是以私有财产负有社会义务性为出发点,所有权及财产权应为公共福利之需要而由法律限制的结果。现代国家多采用扩张的征收理论来指导征收制度立法。

征收理论由古典征收理论向扩张的征收理论转变,有着深刻的法哲学背景。19世纪欧洲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国家不干预经济运行,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这在私法上的反映,表现为由当事人意思绝对自由形成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法哲学。这种法哲学观为近现代私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意思绝对自治、所有权绝对等成为私法的基本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确立了绝对的所有权观念,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排除国家对私人财产权的侵犯,除非有充足的、正当的公共利益需求允许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并须按财产的实际价值给予完全赔偿。但在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许多负面效果,如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等严重社会问题。于是团体主义、社会本位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因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而获得立法表现的个人本位的权利观念,尤其是个人本位的所有权思想,逐渐被社会本位的所有权思想所取代。社会本位的所有权思想强调所有权应当负有社会义务,应当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增长。德国学者耶林在《法律目的论》一书中,特别强调所有权的行使,不仅应为个人利益,同时也应为社会利益,因而主张以社会的所有权替代个人的所有权。其后,德国学者基尔克基于日尔曼法的传统精神,更加力倡社会的所有权思想。⑤在法国主张社会的所有权最激烈者,首推狄骥,他一反天赋人权说而倡导社会连带说,认为财产权之所以获得尊重,在于促进社会利益,而权利人亦负有此种社会义务。在上述学者的提倡下,从19世纪末起,社会本位的所有权思想逐渐取代个人本位的所有权思想,而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⑥因此,在立法者看来,财产权是负有社会义务的,并不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公共利益的需求可以对抗私人财产权利,对征收的限制应有所放松。从而严格的古典征收理论渐渐地被扩张的征收理论所替代,成为现代国家征收立法的指导思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