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03:56: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证券业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证券业务

商业银行融入证券业务好坏

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是金融系统中的两个分支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分分合合的历史。世界上对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关系设计和实践上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业经营模式,即银证分离。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只是单一从事存贷款、发行银行债券和授信业务等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不能从事证券的发行和承销、保险、信托,更不能从事金融衍生业务和各种创新的金融业务。另外一种是混业经营模式,即银证融合。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可以从事金融领域内的各项业务。

一、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的动因分析与利益所在

(一)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商业银行向外扩张的动因之一是其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性,因此,分业经营的管制是无效的。这是商业银行扩张的内在动因。在银行业务逐渐成熟的情况下,直接融资业务处于迅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因而证券市场的快速扩张就成为一个必然的现象,相伴而来的则是间接融资市场的日趋萎缩。在此背景下,如果禁止银行进入证券市场,将使其伴随着总体市场的缩小而日益萎缩,最终陷入某种困境中。经济学上的实证研究认为,金融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比一般行业平缓,因而具有更大的规模经济潜力;同时,金融行业的资产专用性在降低,这意味着金融行业的同一资产完全可适用于不同金融业务,说明金融业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范围经济效应。作为金融业中资产规模最大、资力最雄厚的银行业,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追求,远甚于其它金融行业,因而对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积极性最高。

(二)实现资源共享

在金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银行单一的业务渠道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客户追求资产的多元化,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综合服务。利率水平的不断降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多种投资工具的增加,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取储蓄资产的银行利息。客户对金融商品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且大多是综合性需求:客户需要存贷款、结算等银行本身提供的金融商品,也需要买保险、投资基金、债券和炒股票及使用信用卡。

查看全文

证券业务风险分析及金融审计

摘要: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证券市场出现的内幕交易与价格操纵现象十分常见,这不仅影响着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对国家金融市场的运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较好的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性,国家建立并落实了国家金融审计策略,为了探讨证券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国家金融审计对这些风险的合理应用,笔者将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以下总结。

关键词:证券业务;风险分析;国家金融审计

自2015年以后,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度涨跌现象,曾最大的跌幅已超过20%。由于股市的大幅度改变,尤其是大幅度下降,导致部分股票的流动性严重下降,再加上证券市场的整体风险较高,银行对证券的态度暧昧,偏向保守,这使得许多证券投资者迫切向外抛售股票,恐慌的情绪也不断扩散,股票抛售高潮再次出现,一些持有股票的居民财富极速减值,致使汇率的变化也非常频繁,国家金融安全与宏观经济都受到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审计长刘家义曾提出,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的大系统中发挥着抵御、揭示、预防等作用,类似于人体的一个免疫系统,对国家审计起着揭示的效果,对证券业务中的相关风险也具有监管和防范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证券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探讨国家金融审计对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一、证券业务中的风险分析

(一)证券业务风险分析的价值。目前,我国的证券行业整体上不太景气,使得监管部门在落实监管措施时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促进国有企业快速实现融资目标,不得不降低证券上市审批与发行的条件,同时还要促进证券市场的活跃性,在监管上需要降低一定的标准;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若不能对证券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又可能导致证券市场的风险较大。我国的《证券法》中有条款明确地指出,证券在发行、交易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应当且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行政法规以及法律要求,必须保证证券市场的交易规范进行,杜绝欺骗、期满、黑幕交易等情况的发生。我国证监会2015年共有9项行政审批被取消,并基于证券市场风险与问题来实施专项检查,主要的检查对象为证券经营机构与从业人员,一年内完成的处罚并审理的案件共有273件,提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进行处罚告知的共有767个机构与个人。证券市场不断出现的风险事件导致金融市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金融安全的隐患也越来越严重,对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落实也产生了极大的制约。所以,对证券业务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规避,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一种重要措施。(二)证券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证券业务不仅种类较多,且专业性也很强,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也非常复杂,很难进行有效的规避,证券行业的监管存在较大的困难,是国家金融审计的重点与难点。由于证券业务涉及多个环节,相关的从业人员也拥有较大的权力,面对金融市场趋本逐利性质的影响,业务人员违规操作难以完全杜绝,这也是证券业务存在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证券公司或机构所经营的业务都会涉及经纪业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投行业务等。其中,经纪业务又可具体分为代兑付、买卖、保管证券以及证券的分红派息、还本付息等等。自主经营的业务主要是指证券的买卖,比如购买或抛售国债、企业债券、基金、A股等于证券相关的产品,通过合理合法的应用自由紫金进行投资或向社会筹资,并从中获取证券利润。受托管理资产的业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财,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证券公司受委托人的委托,帮助委托人进行理财管理,包括投资与利润收取,受托管理资产进行投资时,证券公司需要遵从委托人的意愿进行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或工具的买入或卖出,尽量保证委托人能够获取最大的利润[2]。通常情况下,受托管理资产以及证券公司自营的证券业务都会涉及较大的资金流动,其中极易出现市场操纵与内幕交易的情况。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投行业务已经成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业务,其中荣辱了兼收并购、证券承销、财务顾问等多项综合业务。但是,投行出现的风险问题也非常多,比如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就与投行业务存在很大的联系,证券公司也是斤20年来才开始涉及投资银行业务,不过其业务扩展十分迅速,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已经开拓出了一片广大的新天地。过去,证券公司的业务中占有大量金额的业务主要是证券承销与证券买卖,其中所涉及的资金金额非常大,且操作流程比较复杂,这使得违规操作更容易钻法律法规的空子,这也为证券业务的风险出现埋下了根源。证券公司证券买卖业务时需要营业部将相关的委托数据报告给证券交易所,取得交易所的审核与过户许可后,营业部再对股份交割情况与资金进行清算。这其中的多项工作与流程都是由营业部执行,且缺乏监督机制,这就导致业务处理中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比如透支、挪用客户资金等。整体上来说,证券承销业务可分为五个流程,即做出融资决策,做好发行人进场工作;证券发行的准备,明确证券承销的相关协议与证券发行时间;向政府部门报送证券发行申请,并取得政府部门的许可;进行证券发行预告与推广;证券正式上市,并完成相关信息的披露工作。在这其中,部分资质偏低的企业可能会为了上市而对公司进行虚假包装,通过不合法的竞争方式来发行股票,对证券市场秩序的稳定产生较大的破坏力。

二、结语

查看全文

证券业务不实陈述责任论文

关键词:律师证券不实陈述民事责任要件

证券法律制度中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投资者进行保护的有力手段,是证券法律制度的基石和核心。在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各信息披露义务人有负有及时真实披露信息的义务,参与证券业务的律师在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要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等专业性文书,自然也应承担信息披露义务。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服务机构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混乱现象,部分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为了自身的利益,敢于公然违法迁就证券发行人的非法要求,参与证券发行交易等的虚假陈述,甚至出谋划策。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况,若不能够及时解决,将制约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给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对他们的行政、刑事处罚必不可少,但对他们的民事责任追究绝不应忽略,更不可以行政、刑事处罚代替其民事责任。

一、对我国证券法关于律师不实陈述①承担民事责任的评价

我国法律法规对律师在证券业务中不实陈述的行为予以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中:

1.《律师法》第三条规定:“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字串2

2.《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必须按照执业规则规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对其所出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查看全文

证券业务陈述责任论文

关键词:律师证券不实陈述民事责任要件证券法律制度中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投资者进行保护的有力手段,是证券法律制度的基石和核心。在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各信息披露义务人有负有及时真实披露信息的义务,参与证券业务的律师在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要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等专业性文书,自然也应承担信息披露义务。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服务机构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混乱现象,部分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为了自身的利益,敢于公然违法迁就证券发行人的非法要求,参与证券发行交易等的虚假陈述,甚至出谋划策。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况,若不能够及时解决,将制约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给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对他们的行政、刑事处罚必不可少,但对他们的民事责任追究绝不应忽略,更不可以行政、刑事处罚代替其民事责任。一、对我国证券法关于律师不实陈述①承担民事责任的评价我国法律法规对律师在证券业务中不实陈述的行为予以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中:1.《律师法》第三条规定:“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必须按照执业规则规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对其所出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3.《证券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就其所应负责的内容弄虚作假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违反本条例规定,出具的文件有虚假、严重误导性内容或者有重大遗漏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撤销其从事证券业务许可。对前款所列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专业评估人员和律师,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从事证券业务的资格。”5.《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6.《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前条所称虚假陈述行为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性证券服务机构在其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参与制作的其他文件中作出的虚假陈述。”7.《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证券经营机构、专业性证券服务机构有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行为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其证券经营业务、其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撤销其证券经营业务许可、其从事证券业务许可。”8.《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实施欺诈客户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9.《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书的内容与格式)》第四条规定:“律师应当对出具法律意见书所依据的事实和材料进行核查和验证。若有过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分析以上的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民事责任制度规定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无法援引适用。(1)在证券民事赔偿案件中,律师事务所及其责任人员与证券发行人是何种法律关系,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一般责任还是连带责任或按份责任,补充责任还是清偿责任,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都没有作出具体规定。(2)没有规定律师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及计算方法。证监会颁布的行政法规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均没有规定律师事务所及其责任人员对投资者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依据及计算方法。(3)投资者进行诉讼应如何操作,我国法律法规并没有具体规定。依照《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投资者当然有权要求在证券业务中不实陈述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承担赔偿责任。但实际情况是,法律的这些规定仅成为一种宣言,因为这些规定太原则,根本不具有操作性。(4)在律师民事责任制度中缺乏相应的财产保证制度和财产实现制度。2.现行证券法律制度存在以行政和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倾向。中国的法律制度历来有重刑轻民、重行轻民的特点,证券法律制度也不例外。在《证券法》之前,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主要是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1993年9月2日国务院证券委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条例》与《办法》对证券欺诈者法律责任的规定大篇幅的是行政责任,《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只在第77条概括地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也只在第23条涉及到了虚假陈述者的民事责任。1999年实施的《证券法》对因违法导致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做了详尽的规定,但涉及投资者权益保护和民事责任承担的条款规定得十分简单,语焉不详且缺乏可操作性。这种偏重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立法格局导致的结果是违法违规者不断受到行政制裁或刑事处罚,但是受损害的投资者却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和保护。3.律师民事责任制度实行过错责任,加重了被侵权人的举证责任。根据《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书的内容与格式)》第四条的规定,律师只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过错责任则须由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如此明文规定,我们便课以受害人较重的举证责任,但要求证券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者对律师的主观心理状态进行举证,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8条规定受害人须举证自己为善意,且交易损失与文件不实记载具有因果关系,此种规定被认为是加重受害人举证责任,备受批评,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已很少引用,更何况要求受害人证明被告存在过错。4.对律师的勤勉尽职义务的规定却并不详尽。就上述规定来看,我国法律对律师勤勉尽职义务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律师在制作律师工作报告时要对上市公司涉及的事项逐项进行审查;其次,一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对律师参与证券业务进行了禁止性规定,对某些行为课以相应的责任;再次,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很多条文涉及到律师的诚实、尽职的要求,但是这个面向律师群体的规范尚不能含概律师涉足的所有领域,尤其在判断律师参与证券业务的行为是否属于勤勉尽职时还远远不够。从理论上讲,在信息披露中违反勤勉尽职义务的律师应当对因该不实陈述而受损的投资者承担连带侵权责任。但是,我国现行证券法律制度对律师违反勤勉尽责义务应承担的责任规定得很少。这方面的规定或者比较含糊,仅仅说“承担法律责任”,或者以行政责任为主;而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则极少。②二、律师不实陈述承担民事责任的性质律师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由于公开文件中的不实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并不存在争议。在民事责任基础中,最基本的是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法学界对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不实陈述民事责任的法律基础也主要为这两种观点:契约责任说和侵权责任说。③1契约责任说。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招股说明书为要约邀请,那么在发行股票过程中,投资者做出购买某种股票的行为则是要约,如果成交,发行人的行为就为承诺,合同成立。由此,发行人和投资者双方的行为则为一个缔约的过程,从理论上讲“从事契约缔结的人,是从契约交易外的消极义务范畴进入契约上积极义务的范畴,其因此而承担的首要义务系于缔约时善尽必要的注意。当事人因自己过失致使契约不成立者,对信其契约行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应赔偿基于此信赖而善的损害。”④所以法律应该保护当事人基于相信合同有效成立而产生的信赖利益。发行人为发行股票而公开招股说明书时,事实上已经进入一种缔约的状态,律师作为专业人员在缔约过程中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由于其在法律上的地位,在信息和专业上的优势,致使投资者对其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真实性产生合理的信赖。当这种信赖成为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基础时,律师在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中的不实陈述在本质上违背了其作为缔约当事人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负的义务,导致投资者因对律师工作的合理信赖而产生信赖利益损失。因而律师作为不实陈述人应对投资者因合同不成立或者合同无效负缔约过失责任。⑤如果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则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契约责任说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契约的相对性问题。根据契约责任承担违约责任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责任人与投资者有契约关系或者现实交易关系的存在,且责任人有违反契约义务的事实并造成投资者的利益损害。这对于证券发行人不实陈述承担责任在适用上没有问题,但对于处于辅助地位的律师承担违约责任便有适用上的困难。因为律师作为证券发行辅助人,只跟发行人发生直接的关系,而对第三人即投资者并无契约关系或现实交易关系。2.侵权责任说。侵权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违反的是法律规定的一般人的普遍义务,而非当事人之间约定的特定义务。因而侵权责任不是当事人自愿承担的责任,而是法律规定其必须承担的责任。我国《证券法》以及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律师在证券业务中必须按照执业规则规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对其所出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如果律师在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中有不实陈述的行为,则违反《证券法》等强行法的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造成投资者利益损害,则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侵权责任说避免了律师承担违约责任适用上存在的相对性困难,从而弥补了契约责任说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缺陷,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侵权责任说不再关心原告和被告之间是否存在契约关系,从而有效解决了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问题。只要被告存在不实陈述并满足法定条件,任何因合理信赖该不实陈述的投资者因该信赖而导致损失的人均可以依侵权责任要求赔偿。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考虑,侵权责任说更有利于信息披露制度目的的实现。我国台湾地区在1988年1月《证券交易法》修正时,也将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赔偿责任定性为侵权责任。⑥因而笔者认为侵权责任说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持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保障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但这并不表明侵权责任说就能完全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成为证券市场中不实陈述的普遍救济规则,因为根据侵权责任的一般举证原则,原告必须证明有被告有主观过错,且侵权行为与原告的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因而侵权责任说还须面对来自证据法的障碍:第一,原告必须就被告不实陈述当时的主观心理状态进行举证;第二,原告须证明其损失与被告不实陈述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者往往难以承担此举证责任,因而赔偿请求得不到支持,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也就成了“海市蜃楼”。笔者认为不妨借鉴加拿大《安大略证券法》中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认为只要招股说明书及其任何修正载有不实陈述,而在股票募集或者公募期间购买人购入证券时不实陈述持续存在,那么购买人应该被视为已经信赖这项不实陈述。购买人有权向在招股说明书及其修正上签名的律师事务所或律师请求损害赔偿。⑦这样就赋予了律师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法定责任,只要其违反法律的强制规定,投资者就可以依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请求其赔偿损失,以减少投资者的举证责任,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三、律师不实陈述民事责任的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个,即:行为违法;有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有主观过错。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就律师在证券业务中不实陈述民事责任的构成而言,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容易证明,但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行为人主观的过错则值得探讨。1.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民法原理和司法实践,考察因果关系可以采取如下准则:在时间上原因的现象在前结果的现象在后;作为原因的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原因的现象应当作为结果的现象的必要条件;如果违法行为实际上足以引起损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它就是损害结果的原因。证券市场不实陈述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要件中,除了被告的不实陈述外,原告的“信赖”是更重要的因素。因为不实陈述并不能直接导致财产上的损失,它必须因投资人的信赖并依据不实的信息而进行的投资才可能给投资者造成损害。当然,这种信赖必须是合理的,而不是盲目的信赖。在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投资者和参与证券业务的律师之间并没有发生直接交易,受害的股民在因果关系的举证方面经常遇到困难。因为原、被告之间存在着在专业和信息上的巨大差距,要求原告提供“信赖”被告不实陈述的证据,无疑是加给原告的一项不可克服的负担。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市场欺诈理论,将举证责任在一定条件下倒置,来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即只要律师在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或律师工作报告等文书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投资者在信息披露以后进行证券交易且遭受损失的,就可以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除非律师能举出反证,证明投资者遭受的损失不是由不实的信息披露造成的。其次,根据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弱式有效市场,因而可以不局限于“有效市场”理论弱化投资者的证明责任。⑧笔者认为,不妨假定只要投资者能够以一定的形式证明如果不实陈述纠正后的市场价格与不实陈述期间的市场价格不同,那么因果关系便可以推定成立。但应允许行为人对此种推定提出抗辩,如认为其行为没有影响到股票价格的变动等,从而否定对该因果关系存在的推定。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我国《民法通则》把侵权行为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两类,从构成要件上看,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是否以行为人有主观过错为要件。⑨我国证券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就其所应负责的内容弄虚作假……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相应地,《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书的内容与格式)》第四条也作出规定,律师只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两条规定,表明了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只有在故意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认定律师不实陈述为一般侵权行为,这和江平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⑩一般侵权行为则意味着由原告承担证明被告有主观过错的责任。在证券发行交易中,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难以有效地搜集符合全部构成要件的证据,如果根据一般侵权行为理论要求提起诉讼,无疑在程序上限制或禁止了投资者索赔,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各国证券法在确定发行人之外的人员的归责原则时,基本上都采取了过错推定的原则。即他们只有能够证明自己恪尽职守和合理调查才能免除承担责任。如加拿大《安大略证券法》规定,如果在招股说明书及其任何修正上的签名的中介服务机构能够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任何法人和非法人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1)在招股说明书及其修正存档时,他既不知情,也不同意;(2)在招股说明书签发之后,但在购买人购买证券之前,他在意识到招股说明书或其修正存在不实陈述时,即已作出撤回同意及其原因的一般合理通告;(3)就他承担责任的部分存在不实陈述,但他已经作出合理调查,并且有合理理由相信而且相信招股说明书或其修正的这些部分公平反映其报告书、意见书或声明书。11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必须以中国证监会做出的处罚决定为前置条件,虽然对此存在司法审判权以行政裁决权为前提的争议,但作为过渡性措施是可以理解的和接受的,而且,设置这种前置条件客观上解决了律师不实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定性问题,即在构成要件上,无须投资者对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进行举证,使案件比较接近或符合特殊侵权行为的特征。同时,由于《民法通则》颁布时尚未建立证券市场,立法上也不可能对证券市场中的不实陈述行为是否属于特殊侵权加以规定,而设置前置条件也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法定化的作用。

查看全文

研究证券业发展以及证券经纪业务销售形式

1我国证券业发展历史回顾

自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以来,中国证券业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组织服务网络。在历经了初期无序混业经营后,随着《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颁布实施,国内金融服务业基本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证券行业也由此步入专业化经营新阶段。

从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情况看,由于证券经纪、证券承销等传统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证券公司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2001年下半年A股市场步入调整阶段,当年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为64.99亿元和54.26亿元,同比减少70.86%和47.74%。2002年开始陷入此后延续四年的全行业亏损惨淡经营境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以南方、闽发等证券公司问题充分暴露为标志,证券业爆发了第一次行业性危机,部分证券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流动性危机骤然增加而被监管层宣布撤销或托管。2005年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后股指跌破千点。迫于无奈,政府2005实施紧急救援,才使证券业勉强渡过难关。

2006年中国股市开始逐步走强,在之后十个月中,上证指数最高探至6124点。沪深两市总市值达30亿元,在不到两年半时间,沪深总市值翻了10倍。证券公司收入迅猛增加,快速实现扭亏为盈。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国股市也受到剧烈冲击,跌幅巨大。过山车似的行情在使得证券投资者亏损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使得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再次受到冲击。

以经纪业务为主要收入的中国证券公司,在中国股市巨大波动面前显得很被动,“靠天吃饭”的收入结构严重制约证券公司的发展。

查看全文

非法经营证券业务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99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维护我省证券市场正常秩序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以下简称“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做好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繁荣,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证券市场总体上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势头。但是,在我省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非法证券活动在我省也时有发生。这些非法证券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涉案地域范围广、金额大、情况复杂;资产易被转移、证据易被销毁、人员易潜逃,查处的难度大;违法手段多样,隐蔽性强、欺骗性大;投资者多为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承受损失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较脆弱等。这些非法证券活动妨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扰乱了我省的金融秩序,而且容易引发群体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非法证券活动的社会危害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做好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工作,采取综合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证券活动,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遏制非法证券活动蔓延势头。

二、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加强对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工作的领导

为加强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我省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工作的长效机制,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省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余云东任组长,****证监局局长范辉、省公安厅副厅长先燕明任副组长,省政府办公厅、****证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工商局,****银监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省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证监局,办公室主任由****证监局王建军副局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张玉祥处长担任。各成员单位指定1名处级领导为联络员。领导小组要抓紧研究制定全省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职,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应对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查看全文

谈论证券业务风险监管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本次欧债危机严重扰乱了全球金融秩序,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创,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风险管理在证券公司的发展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证券公司风险来源

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金福寿(1999)从业务种类角度出发把风险分为证券承销风险,重组并购风险,自营业务风险,经纪业务风险,业务创新风险,管理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张鸿羽、彭中明等(2000)认为,中国证券公司风险来源主要有:行业特点构成的风险因素;市场要素不成熟构成的风险因素;证券公司经营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以及证券行业本身的高风险特征构成的风险;政策性因素、业务广度狭窄、外部约束弱化等构成的风险。杨鸿(2001)指出券商的资产特性和业务特征决定了券商所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是市场风险。姜国芳(2000)年指出,证券公司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和证券公司经营行为风险。宋光辉(2000)认为,证券公司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流动性业务定位、人员流动、信息管理和制度执行等方面。毕秋香、何荣天(2002)按照证券公司风险来源的特征将证券公司面临的全部风险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五大类。帅宁(2005)认为控制权性质构成不合理、内部权利制衡机制缺失、缺乏必要的控制权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监督是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失控的主要原因。肖新华、刘冬荣(2009)以证券公司自营业务为着眼点,分析得出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政府的制度政策及证券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等各方面因素使其面临着政策法律风险、证券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操作风险、交易方式风险、决策风险等六大类风险。谢胜强等(2009)以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南方证券等39家券商违规事实为样本,运用因子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证券公司真实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量化成历史因子、人物因子、监管因子、投资风险因子、治理缺失因子、盈利缺失因子和融资路径因子等七大因子,从而得出风险的来源。李子煜(2009)认为,随着业务的发展,证券公司的发行风险可以细化为等待风险、定价风险和促销风险涉及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隐私权、数字签字和认证等许多法律问题的新兴风险。

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的相关研究

曾欣(2000)运用委托-理论分析了证券公司的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缺陷,认为在内部风险控制方面除建立法人所有权、股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运作机制外,还应在激励机制方面引入经理层预期报酬激励机制。针对这一问题,刘增学、张欣(2002)认为证券公司应建立股权激励模式以有效解决内部控制问题。而祝雪茄,崔新园(2003)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起步较晚,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着管理理念未立足于公司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等问题,亟待加强和完善,提出了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等建议。孟焰、孙丽虹(2004)则结合我国证券公司在经营上暴露出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健全、缺乏现代企业三权分立的管理监督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应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树立内控优先的理念,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强化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控组织等对策建议。陈共炎(2004)提出证券公司存在经营管理重点错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无视政策及市场风险违法违规操作等问题,并提出了应培育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和加快公司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若干建议。赵玉华(2004)探讨了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对证券公司基本业务中的操作结算风险、技术风险、内部失控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王学峰(2007)结合内部控制的国际惯例和中国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构成要素及控制目标、控制主体及层级、控制客体与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证券公司构建了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阴秀生(2008)从新的视角出发,他认为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证券公司金融资产业务由单一的证券买卖向复杂金融资产转移业务发展,金融资产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变化以及业务多元化使得证券公司风险结构更加复杂化。在新会计准则条件下通过对金融资产转移过程中金融资产分类以及资产和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可以比较有效地反映证券公司风险资产组合管理业绩。岳云飞、党君鹏(2009)从两方面分析了这一问题。

1.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经纪、承销、自营三大传统业务领域,业务内容趋同,尚未形成适当分工,应在以后的发展中应依靠依靠多样化的业务经营,有效分散风险。

查看全文

证券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证券业财务管理制度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证券业财务管理制度发展的主要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证券交易能够在证券公司的组织下得到规范有序地开展,特别是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证券业财务制度管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平台基础,证券交易能够依靠电子平台及手机APP开展交易,并简化了证券交易程序,推动了证券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发展。另外,证券业中的重要组织者证券公司在证券交易过程中,通过证券交易平台实现了当前交易当天结算的目标,其自营业务及业务已经成为发展成为证券公司的最主要业务,通过对业务的有效管理实现了证券教育清算的便捷性。这些发展表明了证券业财务管理中资金调度的有效性。同时,证券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自营业务等受到市场的重大影响,证券业财务管理也需要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化,这使得财务管理制度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2.证券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证券业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市场作用的支配,这使得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出现在证券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而当前我国的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而证监会的监管内容涉及的范围过宽,导致证监会无法针对证券公司不合理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而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也没有严格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使得财务监管成为限制财务管理制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证券也的财务管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证券公司的财务报告,而财务报告的公开披露制度尚不完善,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信息被泄露,信息造假等现象多发,这也使得证券业的稳定发展受到影响。另外,证券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财务管理素养不能满足证券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发展的要求。证券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依赖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和改革,因此,其专业技能发展不足,专业素质较低,守法意识不强,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都会限制到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证券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分析

查看全文

证券业发展特征动向论文

[摘要]:证券业是专门从事证券经营和相关服务的行业。西方证券活动从产生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国证券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证券业历经风雨,从

[英文摘要]:

[关键字]:

[论文正文]:证券业是专门从事证券经营和相关服务的行业。西方证券活动从产生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国证券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证券业历经风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规范,已经发展成国民经济中新兴的举足轻重的金融产业。在今天,反思证券市场的传统理论,认识证券业的新特征,透视证券业发展的新动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证券业定位的传统认识

证券业在现代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传统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证券业定位传统认识论文

[摘要]:证券业是专门从事证券经营和相关服务的行业。西方证券活动从产生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国证券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证券业历经风雨,从

[英文摘要]:

[关键字]:

[论文正文]:证券业是专门从事证券经营和相关服务的行业。西方证券活动从产生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国证券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证券业历经风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规范,已经发展成国民经济中新兴的举足轻重的金融产业。在今天,反思证券市场的传统理论,认识证券业的新特征,透视证券业发展的新动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证券业定位的传统认识

证券业在现代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传统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