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03:02: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证券投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证券投资犯罪研究论文
摘要:主要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内涵、构成要件、及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相关个罪,包括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违法运用资金罪。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违法行为
1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亦应有立法概念与司法概念之分(有学者又把它表述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实质概念和形式概念,其实意思一样)。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可界定为: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利益和国家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理制度,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的行为。在立法意义上存在的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存在于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以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是否规定为转移。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表示的是那些违反证券投资基金法规的行为应该犯罪化,其标准首先是社会危害性。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则可界定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是指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规范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凡是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规范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的唯一标准是刑事违法性,但它并不是完全不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个人证券投资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证券投资行为,促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证券投资行为,是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将其合法的财产以合法的方式投资于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
第三条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可以买卖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在买卖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下列行为:
(一)利用职权、职务上的影响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索取或者强行买献股票、索取或者倒卖认股权证;
(二)利用内幕信息直接或者间接买卖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或者向他人提出买卖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建议;
(三)买卖或者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其直接业务管辖范围内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证券投资安全论文
一、绪论:跨国公司并购概述
(一)企业并购及跨国公司并购
1.企业并购
所谓并购,英文mergersandacquisitions,缩写“M&A”,亦称兼并收购,是指一家或数家公司重新组合的手段和形式。[1]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兼并这样给予解释的: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公司。”[2]而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用现金、股票或债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或者称为目标公司)本身或其资产实际控制权的行为。”[3]
兼并与收购的表现形式及行为方式是不同的,但两者本质上都是一种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反映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从经济意义上讲,公司兼并和收购行为的目的都是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扩大规模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因此,简单地将兼并和收购区别开来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现今社会并购浪潮向广泛和纵深推进,二者区别逐渐减少,“并购”已经成为企业经常性的活动,它也成为经济、法律上的常用语。笔者认为,公司并购实际上就是指经由收购行为而完成的兼并。这里的“收购”既包括上市公司的收购,又包括股市外通过产权而完成的收购。而这里的兼并既包括吸收合并,又包括对另一公司控股权的获取和新设合并。
证券投资模型研究论文
[摘要]以Markowitz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为基础,本文对证券投资中存在交易费用问题进行研究。并分别对包含无风险证券投资和有追加投资额两种情况下,给出了含有买进和卖出交易费用的投资决策模型。
[关键词]证券组合投资交易费用买进卖出交易
一、引言
由Markowitz首先提出的证券组合组合投资理论是现代证券投理论的基石。它解决了持有一定资本的资者如何在证券市场众多的证券品种当中做出投资选择,适当的分配自己的资本,以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收益发现最小。这种投资决策问题已经被广大学者所研究,也得出了一些非常由价值的结论,文[1]从安全投资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把概率引入了决策模型;文[2]也在概率原则下对投资组合进行研究,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文[5]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对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求解这一模型的旋转算法;文[7]研究了不相关资产的投资组合理论;在文[3,8]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含有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研究。
然而在上述众多研究成果中,没有考虑证券组合投资中存在买进和卖出时交易费用问题,显然交易费用的多少肯定会影响到原来模型的可行域,即最优投资组合,因此在证券投资组合当中考虑买进卖出操作的交易费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得到非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考虑,把证券投资中的交易费用考虑进去,更加符合投资者的需要和实际投资情况。
二、含交易费用和无风险证券的投资组合模型
浅谈证券投资金缺陷
内容摘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控制结构中,缺失了信托人这一关键环节,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降低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本文认为建立信托人制度能有效保护广大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并且还能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金融外包业务的范围。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控制结构信托人
在马克威茨的风险收益模型以及CAPM模型之后,全球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基金管理公司逐渐开始从过去的收益管理模式向现代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转变。而在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而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控制机制及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199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中,证券投资基金被定义为“在中国境内,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
(一)监管缺陷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是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一个重要理论假设,这一假设并不具有理论上的可靠性,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技术分析的作用。
关键词: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理论前提思考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通过分析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成交量、成交价、价格变化的时间和空间),来预测证券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在现实的证券投资活动中,技术分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证券投资的理论体系中,技术分析与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技术分析理论是建立在三大假设基础之上的,技术分析的第一假设认为市场行为会涵盖一切信息,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所有因素,都会反映在市场行为之中。故此,我们在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时,没有必要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具体是什么作过多的关心,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对市场行为的研究上,只要我们弄清了股票价格涨跌、成交量增减、价格变化的时间空间等市场行为结果的含义,我们就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这一假设对技术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技术分析的理论前提。如果不承认这一假设,或者说这一假设并不存在,技术分析将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如果市场行为并没有包括全部的、所有的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那么我们仅仅使用研究市场的成交价、成交量和价格变化的时间和空间这些市场行为的最终结果的方法,就想达到预测和把握市场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的目的,就只能是以偏概全、一厢情愿了。
对于技术分析的这一重要假设和理论前提,我国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笔者认为,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投资实践上来看,都不能够证明市场行为可以涵盖一切信息的结论是正确的,这一假设究竟具有多少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
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并无可靠性
证券投资技术教学思考
摘要:《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是一门实践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因此,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思考;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人才培养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是投资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国内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多以基本面和技术指标分析为主,鲜有传承正统的华尔街技术分析的精髓和完善的交易体系。技术分析入门容易,但要形成适合于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的交易体系却需要系统的知识和长期而全面的训练,高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不仅要完成投资课程的教学任务,更应该作为投资者教学的重要组成。在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对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进行传承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进行分析讨论。
一、培养目标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完善交易体系、过硬的技术分析和严格的风险控制能力的人才。技术分析经历了资本市场几百年的洗礼而依然璀璨绽放,能够第一时间识别风险和发现入场机会。《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应该培养具有全面的技术分析知识、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科学的交易策略和交易体系的技术分析师。
二、培养方法
透析证券投资绩效评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以其集腋成裘之功能、专家运营之优势、风险分散之特点在众多金融理财工具中脱颖而出,受到投资者特别是缺乏投资知识且具有强烈风险厌恶倾向的中小投资者的青睐。然而在选择基金时,他们又往往表现为盲目的相信基金发行宣传中对于基金经理的介绍,忽视了我国基金经理更换频繁的现实;又或者片面的关注基金历史收益率以及基金净值的“数字”表现,忽视了我国基金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
因此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基金投资产品中科学的分析评价其投资价值,应当是投资者首要面临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应用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超效率DEA方法,通过对我国72只证券投资基金的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管理成本、基金成长能力、战胜市场能力等五方面的综合评价,为其绩效水平进行“打分”,并对其2005年至2011年的持续性进行检验,评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稳定性。
1理论方法
1.1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超效率DEA方法
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s),则{DMUj:j=1,2,…,n}。令(xk,yk)为第k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向量与产出向量,则决策单元k的第i个投入要素与第r个产出要素为(xki,ykr)。再令矩阵X=(xj),Y=(yj),则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生产可能集PPS(X,Y)记为:PPS(X,Y)={(x,y)|λXx,λYy,eλ=1,λo}投入要素与产出要素的生产可能集分别定义为:PPS(X)={x|λXx,eλ=1,λo}和PPS(Y)={y|λYy,eλ=1,λo}。这里e为单位向量。根据Lee等(2011)对于模型变量最优化的相关定义,基于投入的规模收益可变超效率DEA模型为:若模型(1)在评价决策单元时生成有效解,则其最优解θ为被评价单元的投入要素相对于由剩余单元生成的有效前沿面的径向距离,即投入要素可以节省的量;若Y=(yj),(j=1,2,…,n,j≠k),当ykPPS(Y)时,模型(1)是失效的。这是由于被评价决策单元的投入要素在该生产规模下已经不能减少,但产出要素却有大量盈余,也就是说其超效率并没有表现在投入方面,而是表现在了产出方面。因此,我们通过模型(2)来寻找被评价单元的每个产出要素的盈余量:Lee(2011)证明当且仅当模型(2)的最优解sr>0时模型(1)失效。需要说明的是,模型(2)中的srykr并不是标准DEA模型中的松弛变量,它仅表示被评价决策单元产出要素相对于剩余单元所组成前沿面的超量部分。至此,我们完成了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两阶段超效率DEA的第一阶段,即识别超效率模型是否失效的过程。在第二阶段中,我们将对失效的决策单元进行再评价以获得该单元的效率值。综合考虑模型(1)与模型(2)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改进的超效率模型(3):这里的(s1,s2,…ss)为模型(2)的最优解。令模型(3)的最优解为θ,当模型(1)未失效时,则θ=θ,也就是说此时被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值为θ,应该注意的是θ既可以1也可以1。当θ1时,意味着该单元相对于剩余单元所组成的有效前沿面而言节约了大量投入要素,当θ1时,说明该单元相对于这个前沿面而言在投入要素方面无效,仍然可以大量消减;当模型(1)失效时,我们可以通过解模型(4)来获取被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值,即:这里R={r|sr>0},|R|为集合R的范数,可以通过模型(2)获得。从模型(4)的结构上来看可以分为两部分。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若模型(1)失效,则导致其失效的原因是被评价单元的产出要素超出了剩余单元组成的生产可能集,虽然通过模型(3)的求解我们可以获得投入要素的效率值,也就是模型(4)的θ这一部分。但是产出要素的效率值我们就要通过模型(4)的前半部分获得了。
1.2基金绩效持续性
证券投资反转研究论文
一、引言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惯性与反转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所谓惯性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持续成为赢(输)家组合,而反转现象是指过去的赢(输)家组合成为未来的输(赢)家组合。惯性交易策略是以股票过去的表现作为买卖判断的基础,即买入近来的强势股,卖出近来的弱势股;而反转策略则卖出近来的强势股,买入近来的弱势股。一般认为,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股票价格对过去或公开的信息发生具有规律性反应。惯性与反转现象的发现,被视为“市场异象”。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冲击着当代金融理论的基石。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把握资产价格的这些规律性变动,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增加获利空间。关于惯性与反转现象以及相应投资策略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国外市场发达的交易机制和成熟的投资环境基础之上。本文以中国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和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基金的投资决策是市场发展趋势的方向标;二是从1998年3月中国发行第一支基金至今,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008.2亿元,沪深两市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共有54家,开放式基金102家,发行基金单位6551.1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1050亿元,可见中国基金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发展壮大投资基金,而且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健全完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根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3月10日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五号{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应该在每个季度的公告截至日后1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整的投资组合公告,并经基金托管人复核后予以公告。基金公告的内容包括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10名股票明细,即股票名称、数量、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本文将上述的前10名股票定义为“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并以其作为研究样本,样本以一个季度为间隔,时间跨度从1999年3月31日至2006年3月31日。为使样本数目尽可能达到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数目的经验要求,本文选择了投资组合公告在5年以上的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共49支;投资组合公告在两年半以上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共24支,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天软数据库、深圳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和金融界网站(http://),采用MATLAB和MICROFIT统计软件。
证券投资学:QFII
QFII
加入WTO后,祖国大陆新兴的证券市场面临扩大开放、实现国际化的急迫任务。祖国大陆的证券市场与推行QFII前期的台湾证券市场相比,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股市低迷、股票市盈率过高、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弊端。而QFII制度在台湾的实施过程中,克服了上述弊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其经验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研究并予以借鉴。
一、台湾的QFII制度
所谓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制度,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条件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它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成为那些货币没有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实现有序、稳步开放的特殊通道。推行QFII制度的国家对于外国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限定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包括资格条件、持股比例、投资额度、资金的汇出入、投资登记(托管)及范围等等,并可以灵活地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开放的程度进行微调,达到减少开放对经济冲击的目的,而在这方面台湾的成功经验可为祖国大陆提供有益的借鉴。
1、台湾推行QFII制度的措施及其演变
台湾自1991年1月起正式实施QFII制度,允许QFII直接投资证券市场,但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在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微调,对各种限制条件逐步放宽直至取消部分限制。台湾对QFII制度的限制措施及其演变如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证券投资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