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01:33: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证券交易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
自199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形式的证券交易所,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阵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的浪潮。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NASDAK等都先后进行了公司化改革。
2005至2006年间,印度证交委就批复了19家证交所的公司化和非互利化改组计划。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3月8日上午,纽交所也结束了其213年非营利会员制的历史,开始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股份制公司。在我国2009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委员会在《关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的建议》的提案里面也呼吁对沪深证券交易所改制,认为证券交易所实行公司制并且互相参股是其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因此,对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问题的探究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一、目前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和我国现状
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目前,证券交易所有会员制和公司制两种形式。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以会员形式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归纳起来会员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②由会员组成的理事会是交易所的决策机构;③只有会员才有资格进行交易,规定会员资格和加入、退出程序;④交易中责任由买卖双方自负,交易所不负连带赔偿责任。
公司制证券交易所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法人,相对于会员制交易所,它的特点是:①赢利性是其存续的主要目标之一;②利润不必留存于企业之内,可以分配给股东;③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权力机构在于股东大会;④交易所对本所内证券交易担保责任,为投资者提供保障。
我国《证券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指依本办法规定条件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证券的集中和有组织的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职责,实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因此,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应视为会员制组织1。
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动向
摘要:世纪之交,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浪潮反映了技术发展和国际证券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同时也为加强交易所竞争力,巩固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轴心"地位奠定了基础。在我国经济即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全球证券交易所竞争白热化,证券市场结构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我国证券交易所必须未雨绸缪,直面体制转轨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采取积极措施,为最终树立竞争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市场接轨做好准备。
证券交易所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世纪之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易所的运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分化、大重组的时代,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交易所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给全球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加强了交易所的竞争力,巩固了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全球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传统上,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为会员制的商业互助组织。这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1)组织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其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相联系;(2)组织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3)会员集体决策机制,一般为每个会员一票,而不管其在交易所占的业务份额有多少。
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以营利为目的、由分散股东控制的公司制。在公司制下,企业控制者和决策者可以不购买或使用企业产品,所有权、控制权与交易权不挂钩。交易所允许客户之外的市场参与者和非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有投票权,也允许非会员成为其客户。交易所不需要留存所有的利润于企业之内,绝大部分利润通常是分配给股东的。公司制的目标理想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内容上看,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非互助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分散所有权,除向原有会员配售股票外,其余的股票将发售给新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大众,使交易所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能充分反映更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其次是分离所有权和交易权,任何符合资金和能力标准要求的国内外机构均能直接进入交易系统,从而使交易所所有者和市场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正式分离。最后是挂牌上市,一方面使交易所的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化,另一方面又可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便利筹集资金,同时提高交易所运营的透明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交易所纷纷放弃传统的互助组织形式,转而改组为公司制,并迅速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许多原来采取会员制的交易所已经或计划采取公司制。目前,除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各大证券交易所纷纷改制并上市(见表一),而处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几度考虑改制方案。第二,新成立的交易服务机构都采取了营利性的股份公司结构,如“自营交易系统运作机构”(PTS)和“另类交易系统”(ATS)。可以预见,今后将有更多的交易所进行公司化改造,以适应证券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中国证券交易所系统形式思索
自199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形式的证券交易所,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阵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的浪潮。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NASDAK等都先后进行了公司化改革。2005至2006年间,印度证交委就批复了19家证交所的公司化和非互利化改组计划。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3月8日上午,纽交所也结束了其213年非营利会员制的历史,开始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股份制公司。在我国2009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委员会在《关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的建议》的提案里面也呼吁对沪深证券交易所改制,认为证券交易所实行公司制并且互相参股是其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因此,对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问题的探究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一、目前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和我国现状
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目前,证券交易所有会员制和公司制两种形式。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以会员形式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归纳起来会员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②由会员组成的理事会是交易所的决策机构;③只有会员才有资格进行交易,规定会员资格和加入、退出程序;④交易中责任由买卖双方自负,交易所不负连带赔偿责任。
公司制证券交易所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法人,相对于会员制交易所,它的特点是:①赢利性是其存续的主要目标之一;②利润不必留存于企业之内,可以分配给股东;③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权力机构在于股东大会;④交易所对本所内证券交易担保责任,为投资者提供保障。
我国《证券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证券交易所是指依本办法规定条件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证券的集中和有组织的交易提供场所、设施,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职责,实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因此,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应视为会员制组织1。
二、国际上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的动因
浅谈证券交易所的发展途径
摘要:世纪之交,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浪潮反映了技术发展和国际证券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同时也为加强交易所竞争力,巩固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轴心"地位奠定了基础。在我国经济即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全球证券交易所竞争白热化,证券市场结构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我国证券交易所必须未雨绸缪,直面体制转轨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采取积极措施,为最终树立竞争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市场接轨做好准备。
证券交易所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世纪之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易所的运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分化、大重组的时代,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交易所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给全球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加强了交易所的竞争力,巩固了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全球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传统上,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为会员制的商业互助组织。这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1)组织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其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相联系;(2)组织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3)会员集体决策机制,一般为每个会员一票,而不管其在交易所占的业务份额有多少。
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以营利为目的、由分散股东控制的公司制。在公司制下,企业控制者和决策者可以不购买或使用企业产品,所有权、控制权与交易权不挂钩。交易所允许客户之外的市场参与者和非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有投票权,也允许非会员成为其客户。交易所不需要留存所有的利润于企业之内,绝大部分利润通常是分配给股东的。公司制的目标理想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内容上看,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非互助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分散所有权,除向原有会员配售股票外,
其余的股票将发售给新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大众,使交易所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能充分反映更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
浅析中国证券交易所系统形式
摘要我国证券交易所目前选择了会员制的组织形式。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通讯技术进步,世界范围内交易所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各国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会员制已逐渐显现出弊端。因此,分析交易所公司化对我国交易所未来发展的利弊能够使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对我国证券交易所进行公司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公司化
自199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形式的证券交易所,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阵证券交易所公司化的浪潮。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NASDAK等都先后进行了公司化改革。2005至2006年间,印度证交委就批复了19家证交所的公司化和非互利化改组计划。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3月8日上午,纽交所也结束了其213年非营利会员制的历史,开始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股份制公司。在我国2009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委员会在《关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的建议》的提案里面也呼吁对沪深证券交易所改制,认为证券交易所实行公司制并且互相参股是其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因此,对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问题的探究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一、目前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和我国现状
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目前,证券交易所有会员制和公司制两种形式。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是以会员形式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归纳起来会员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②由会员组成的理事会是交易所的决策机构;③只有会员才有资格进行交易,规定会员资格和加入、退出程序;④交易中责任由买卖双方自负,交易所不负连带赔偿责任。
公司制证券交易所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法人,相对于会员制交易所,它的特点是:①赢利性是其存续的主要目标之一;②利润不必留存于企业之内,可以分配给股东;③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权力机构在于股东大会;④交易所对本所内证券交易担保责任,为投资者提供保障。
证券交易所金融科技投入研究
摘要:香港交易所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交易所之一,也是目前资金进出中国内地的主要市场,科技赋能证券交易所变得越来越重要,港交所通过兼并和新设公司、推出领航星计划、合作设立金融科技研究所等等,为港交所保持其领先地位作出努力。本文通研究港交所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与证券交易量、证券交易质量等之间的关系,由此发现港交所科技投入与交易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得出科技的推动作用得出启示,为证券交易所未来转型升级奠定研究基础。
关键词:港交所;科技投入;交易质量
一、引言
随着通讯技术革命和市场竞争加剧,证券交易所的竞争越发激烈,金融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要,日前,伦敦证券交易集团(LSEGplc)在2021年1月完成270亿美元收购金融市场数据和基础设施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助力其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技术优势。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HKEx)作为资金进出中国内地的主要市场。2019年,港交所全年新上市公司183家,第七次成为全球最大首次公开招股市场,金额达3142亿港元,较2018年增长9%、证券化衍生产品(衍生权证、牛熊证及界内证)的成交金额达44137亿港元,尽管相比较2018年下降23%,但仍连续第13年蝉联全球最大结构性产品市场。港交所在2011年和2019年,两次希望并购伦敦证券交易以助力港交所发展,创造全球布局的国际化金融交易服务集团,但均以失败告终,在面对行业全面转型和发展的大前提下,其自身通过科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兼并或者设立金融市场科技相关公司以及建立金融实验室研究金融科技的应用等,使得港交所在全球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继续成为环球交易所行业中的佼佼者。本文基于文献阅读,结合证券交易所特性,在港交所财务报表中选取相关指标,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相关数据呈现港交所在科技投入与收入、收益、市场指标等相关关系。
二、港交所对外并购投资对布局金融科技分析
20年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交易所就兴起各种形式的并购、重组和业务创新等变革形式,提升自身在交易所行业的竞争力的同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作出贡献,表1收集的是港交所自2012年以来加强金融科技的并购投资事项,为保持自身优势,通过并购、合资或者独资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大数据处理、金融信息服务和数据安全等港交所在2010年开始兴建新一代数据中心,初步预算投资约7亿港元在香港将军澳工业邨,成为港交所旗下所有市场及结算系统的核心数据中心。2013年1月,港交所新数据中心正式开幕,作为“香港交易所领航星技术计划”核心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港元,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为设备托管,并且以此形成生态圈使得参与者享受到具有成本效益的市场联通服务、买卖盘管理、风险管理等,还可以提供超低时延的市场数据产品。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投入使用,在设备托管服务方面稳步增长,年均超过2位数增长,不仅弥补港交所的设备托管服务的空白,还提升港交所的收入,作为“香港交易所领航星技术计划”的核心部分,数据中心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从表2可以看出,港交所成立数据中心后,其设备托管服务的参与者在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占有率均超过50%,说明对其托管服务的认可以外,将为港交所提供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
小议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原因和效应
【摘要】证券交易所是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治理结构直接影响交易的营运状况以及资源配置和市场监管功能,本文通过对不同治理结构交易所的对比,分析了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原因和上市给交易所自身、社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证券交易所上市原因效应分析
一、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现状
证券交易所上市即将传统交易所改造成股份制形式,然后在二级市场上挂牌上市,形成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股权结构、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上市公司。
最早进行公司制改造的是瑞典斯德哥尔摩股票交易所,于1993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将其母公司OM集团的股票在自己交易所上市,开启了交易所改制上市的先河。随后大量的证券交易所紧随其后,相继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并上市,全球证券交易所运行模式变革已势不可挡。06年,全球市值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突破种种障碍,一改两个多世纪来的非盈利宗旨,转变成一家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的上市公司。
至此,资本市场成熟的发达国家证券交易所基本都走上了上市的道路,全球十大证券交易所中,除了东京证券交易所于2001年完成股份改革没有上市外,其他都已经成功上市。此外,在次期间许多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交易所改革浪潮的影响,05年,巴西、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南非的证券交易所都宣布了进行公司制改革并上市的计划。截止2006年3月,全球上市证券交易所占总的证券交易所比重达到70%,已完成股份制但尚未上市的占19%。交易所改制上市基本是大势所趋。
国际证券交易所组织特性论文
以哈佛大学的梅森(Mason)和贝恩(Bain)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把产业分解成由众多企业组成的特定市场,构造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框架)。本文在证券交易所企业属性的基础上,以产业组织理论所提供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分析全球各主要国际性证券交易所的市场结构、竞争与合作行为和交易所运作效率的关联性,得出国际证券交易所的产业组织特性的规律性认识,以期为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有所借鉴。
二、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市场结构:是垄断还是竞争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市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和竞争程度,并对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描述市场结构的指标很多,本文考虑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进入壁垒等。
表1近年来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市场集中度(%)
附图
数据来源:根据FIBV网站(www.world-)年度数据中公布的1999年57家,2000家53家,2001年51家国际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加强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研究论文
论文关健词:自律监管证券监管证券交易所
论文摘要:目前,在我国对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作用越来越重视,本文在分析自律监管的优势,以及我国证券交所自律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对我国完善证券交所的自律监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10多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现行证券监管模式是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市场自律监管为补充的监管制度。但由于现在政府监管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致使出现政府监管失灵的现象,同时自律监管的作用发挥很小,所以大力加强自律监管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我国自律监管体系主要有三方面组成,即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以及其他相关的行业协会和各种证券市场参与机构。笔者认为我国的自律监管应以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为主要力量,本文将主要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必要性和优势
首先,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具有更高的监管效率。证券交易所直接贴近市场,熟知市场变化,能够及时的了解证券市场中的股票的交易信息、股价的波动,发现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可以强制上市公司进行持续信息披露,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可以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对自律监管及时作出调整、改变规则和措施。
其次,自律监管在作用空间上更为宽泛。法律具有刚性,政府监管必须依赖法律规范对市场进行管理,而法律不能完全调整到市场中的全部间题,由于这种性质就决定了政府监管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市场中的每个角落,肯定会存在政府监管的灰色区域。所以在这些政府监管与法律规范无法调整的领域内,政府监管的效果不言而喻。而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优点之一就在于它可以在政府的刚性管理之外,施加道德、行业和伦理标准的约束。
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方向
摘要:世纪之交,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浪潮反映了技术发展和国际证券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同时也为加强交易所竞争力,巩固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轴心"地位奠定了基础。在我国经济即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全球证券交易所竞争白热化,证券市场结构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我国证券交易所必须未雨绸缪,直面体制转轨和国际化的双重挑战,采取积极措施,为最终树立竞争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市场接轨做好准备。
证券交易所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世纪之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易所的运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分化、大重组的时代,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交易所从传统的会员制组织转向公司制企业。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给全球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加强了交易所的竞争力,巩固了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全球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浪潮传统上,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为会员制的商业互助组织。这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1)组织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其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相联系;(2)组织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3)会员集体决策机制,一般为每个会员一票,而不管其在交易所占的业务份额有多少。
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以营利为目的、由分散股东控制的公司制。在公司制下,企业控制者和决策者可以不购买或使用企业产品,所有权、控制权与交易权不挂钩。交易所允许客户之外的市场参与者和非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有投票权,也允许非会员成为其客户。交易所不需要留存所有的利润于企业之内,绝大部分利润通常是分配给股东的。公司制的目标理想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内容上看,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非互助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分散所有权,除向原有会员配售股票外,
其余的股票将发售给新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投资大众,使交易所的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能充分反映更广泛的市场使用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