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01:22: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权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权建设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论文

所谓农村基层政权,按照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是指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与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两者有机构成的统一体(注:参见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故在各级政权组织体系中,它位居政治领导地位,从而也就构成了政权体系内必不可少的要素。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亦如此。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然而客观实际表明,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笔者依据对湖北省一些农村区域的社会调查,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权力结构失衡

所谓权力结构失衡,此处主要“是指农村在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由于党政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之间关系未理顺而导致政权运作不畅的一种无序状态”(注:刘然、舒德焱、胡良琼:《中国农村政治》,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15页。)。以党政关系而言,则突出地表现为某些乡镇党组织违反国家宪政体制,过分地干预乡镇人大与政府的事务,使政权的运行机制失调和功能萎缩;以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而言,乡镇人大权力“软化”而乡镇政府权力过分“硬化”的现象很普遍。由于上述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的部分行为主体超出宪政体制和法律上的规定,使得各行为主体不能各司其职,造成政权非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运作,并导致权力结构失衡的不合理的现象产生。

(二)政权功能的削弱和柔弱

查看全文

乡村社会政权建设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中国乡村政治研究历来为学界重视,以“国家政权建设”为视角和框架来分析和梳理乡村政治研究是近年来比较受到重视的一种。但以此框架来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建设,要注意词义与分析对象的贴切。当前的乡村政治发展,并非完全套用”国家政权建设“理论所能理解,以“治理变革或转型”来替代“国家政权建设”的说法似乎更为妥贴。

关键词乡村社会国家政权建设治理转型

提及乡村社会的基层政权建设,人们并不陌生,至少从上个世纪年代体制解体以来,它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不过,那个时候,人们不说是政权建设,而是说体制改革,于是就有了“乡政村治”格局下的村民自治和乡镇体制改革及其研究。有那么几年,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革好像并不仅仅是关乎农村和农村研究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中国和中国研究的大问题,因此,其一举一动总会扯动整个知识界的视线。结果,心有所鹜,载荷甚重,就不免进人到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话语自我建构的境界。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讲,这种话语建构于农村的现实关切如何暂不清楚,但至少已经离理论的预期不远,于是便有人开始说,关于中国的研究几近进人一个言必称乡村民主的“草根时代”。

当然,细心人知道这是一种略带几州皆谑的说法,所以才有“热闹中的冷想”一说。川然而,如果不做如此解读,却也可以反过来正解为学界进人一个让农村和农民来为国家发展投石问路的年代。

中国农村似乎总是在晚近以来的历史中扮演某种特殊角色,不过,人们旋即明白,这一次似乎是有些太过于看重自我的想象。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按的话来讲,最大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即改造农业和农村,而不是被其所改造。虽然自晚清以降,引领历史前行的城市这一现代化的火车头,因为拖不动过于庞大的乡村而翻车出轨,一度反由农村决定了城市的命运,但山穷水覆以后,历史最终还是选择让城市来铺排农村的前途。当人们从理论自我建构的楼阁中领悟到这一由历史经验所积淀出来的常识时,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构想便也由空中回落到地面,成为真正关乎乡村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认真去发掘“草根民主”的乡村价值,并且还真有人从中看出了些许门道-眼下的改革是否就是近代以来乡村社会之“国家政权建设”在新时期的延续从此,村庄的选举便被一些学者相应地视为国家通过其在乡村社会权力合法性的再构,以图完善基层政权建设之功的举措。这一新的说法,似乎还能从近代乡村基层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中找到论据,或者帮助人们在历史和当下之间建立起某种连接。国家政权建设是一个舶来的概念,它原本对应的是一段欧洲政治发展的经验。按照张静在《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一书中的说法,它特别指分散的、多中心的、割据性的权威体系逐渐转变为一个以现代国家组织为中心的权威结构。从时间上看,这即是一般史书上所讲的民族国家的建构,而从空间上看,它又往往表现为近代意义上的权力结构不断集中和不断向基层社会扩张的过程。海外汉学界中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者似乎感觉也可以用这一概念来照应中国乡村的政治变迁,而其基本着力点就在于,借此来分析近代以来地方社会如何出现一个以国家权力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权力结构的重组,以及这一过程对传统“绅治”秩序的弱化和替代。不过,这多是历史学家的视野,与现实研究无关,而上世纪年代以来国内政治社会学界将这一概念引人到当代乡村基层政权的研究,却有另一番新解,它所强调者,不是历史研究中所着意要凸现的“官治”对“自治”的解组,而是为了说明草根民主在弥补后公社时期治理真空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借用这一概念所要说明的,已经不是选举对于中国发展的路径效应,而是其可能具有的重塑乡村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功能。

这样,在农村基层政治的研究中便出现一种有别于宏大国家关怀的底层取向,它所对应者,正是年代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治理功能不断弱化的困局。由此便生长出另外一种对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的定位,其功用首在治理,而非民主。当然,笔者也知道这种区分有些牵强,因为现代治理观所讲求的正是公共权力合法性转换基础上的权能运作绩效,它本身即内含了公民权利保障和政治参与的成分。但许多研究者在做这种区分时,并非不知道这一涵盖关系,而是有意借这种概念的区分来凸显与单纯民主理路的乡村体制改革所不同的思路,即欲借“治理”一词来强调如何救治和缓解因为乡村基层公共权力弱化所导致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诸如前些年一些地方村庄公共品供给缺失、村庄公益事业废弛、农民因为公共权力无为而面临种种从生产到生活的困窘、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权力的作用无法发挥等。既然学界已经有了以国家政权建设的思路来考量近代乡村发展的前提,那么,这种救治和缓解的现实努力自然也容易形成其向历史反溯的意向,并依此重新整理出近代以来乡村政治发展的逻辑及其得失成败的依据。

查看全文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论文

所谓农村基层政权,按照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是指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与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两者有机构成的统一体(注:参见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故在各级政权组织体系中,它位居政治领导地位,从而也就构成了政权体系内必不可少的要素。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亦如此。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然而客观实际表明,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笔者依据对湖北省一些农村区域的社会调查,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权力结构失衡

所谓权力结构失衡,此处主要“是指农村在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由于党政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之间关系未理顺而导致政权运作不畅的一种无序状态”(注:刘然、舒德焱、胡良琼:《中国农村政治》,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15页。)。以党政关系而言,则突出地表现为某些乡镇党组织违反国家宪政体制,过分地干预乡镇人大与政府的事务,使政权的运行机制失调和功能萎缩;以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而言,乡镇人大权力“软化”而乡镇政府权力过分“硬化”的现象很普遍。由于上述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的部分行为主体超出宪政体制和法律上的规定,使得各行为主体不能各司其职,造成政权非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运作,并导致权力结构失衡的不合理的现象产生。

(二)政权功能的削弱和柔弱

查看全文

政权建设工作品牌意见

各县(区)民政局: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好头、起好步的第一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统筹规划,抓好布局,对于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提升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局党组关于连续完善、创新提高、争创品牌的要求,市局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品牌县(区)活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创建内容

基层政权建设主要包括村委会建设、社区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三大主要工作,每项主要工作中又包括具体的分项工作。创建活动既可以围绕三大主要工作进行创建,也可以在分项工作上进行创建。创建项目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选择:(一)村委会建设方面: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委会干部队伍建设,村委会干部培训表彰,村委会民主作风建设,村委会干部考核评议,落实村委会干部履行承诺践诺工作,村委会办公场所建设,村委会工作制度建设,村委会配套组织建设,村委会建设创新等;(二)城市社区建设方面:社区覆盖设置工作,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经费落实,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社区干部和工作者工资待遇保障,社区图书援建,社区文体开展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社区制度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社区档案管理,社区星级达标活动,社区干部培训,社区建设创新等;(三)农村社区建设方面:试点实验工作,面上推进发展工作,社区有效治理机制建设,社区为民服务建设,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建设,社区居民文体活动,社区制度建设,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经济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社区环境卫生建设,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居民自治建设,社区建设创新等;(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村务公开目录编制,村务公开阵地建设,村务公开方式形式建设,村务公开监督落实,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建设,村民代表队伍建设,民主理财小组建设,村务公开长效机制建设,村务公开工作考核,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村务公开实效机制建设,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乡村有效治理机制建设,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村级财务、合同、印章、现金有效监管工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创新等。(五)其他方面:工作调研,宣传报道,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统计汇总等。

二、创建原则

品牌创建工作要与正常的政权业务工作相结合,在认真完成各项政权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创建工作。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业务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确保创建工作的合法性,在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及目标上下功夫,力求有突破,有提高;另一方面,要在依法无据的情况下,按照于法周延的原则,在工作中大胆进行创新,力求有特色,有高度。同时,提倡创建工作以主项工作创建为主,以整体工作创建为主,以本地原有的亮点工作为基础。努力实现一县(区)一品牌或多品牌,一县(区)一亮点或多亮点。在创建工作中,要把点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地在面上推广普及,力求整体水平的提高。各县(区)创建的项目数量不限,但不得少于一个主体项目和两个分项目。

查看全文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论文

所谓农村基层政权,按照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是指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与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两者有机构成的统一体(注:参见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故在各级政权组织体系中,它位居政治领导地位,从而也就构成了政权体系内必不可少的要素。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亦如此。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然而客观实际表明,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笔者依据对湖北省一些农村区域的社会调查,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权力结构失衡

所谓权力结构失衡,此处主要“是指农村在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由于党政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之间关系未理顺而导致政权运作不畅的一种无序状态”(注:刘然、舒德焱、胡良琼:《中国农村政治》,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15页。)。以党政关系而言,则突出地表现为某些乡镇党组织违反国家宪政体制,过分地干预乡镇人大与政府的事务,使政权的运行机制失调和功能萎缩;以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而言,乡镇人大权力“软化”而乡镇政府权力过分“硬化”的现象很普遍。由于上述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内的部分行为主体超出宪政体制和法律上的规定,使得各行为主体不能各司其职,造成政权非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运作,并导致权力结构失衡的不合理的现象产生。

(二)政权功能的削弱和柔弱

查看全文

分析乡镇基层政权建设要点总结

现有6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居委会、一个管委会。年初以来,镇委、镇政府及农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如何让中央1号文件促农增收的精神落到实处这一主题,狠抓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

一、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充实后备干部队伍情况

(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了村委会成员32人,其中主任6人,副主任7人,委员19人。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中,党员21人,占村委会成员的65.6%,妇女6人,占村委会成员的18.75%,平均年龄43.7岁。文化程度方面,大专文化1人,高中(中专)文化14人,初中文化16人,小学文化1人。村民代表人,村民小组27个,起到连接政府和群众的纽带作用。

首先,提高两委成员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各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才能,按照省委组织部的总体部署,区委组织部集中利用5天时间,根据深入了解农民所急需掌握的农牧业知识和今年各村拟发展项目所需要的技术,对123名镇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培训。

一是邀请高校名师授课。区委组织部从八一农垦大学请来了副校长赵教授等3名多年从事农牧业的教授,针对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转牧战略的实际需要,为镇村干部和部分种、养殖大户专题讲解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建设》、《奶牛饲养技术》、《保护地种植》三项内容,并现场解答了群众许多疑难问题。

二是利用本级“专家”讲解。区委充分发挥本级师资力量,从区委党校、区政府信息中心、区法院、镇经科教实验基地等地抽出骨干力量,组成讲师团,为镇村干部和部分种、养殖大户解读了“两会”报告中的“三农”问题、网络基本知识、民主与法制建设、奶牛饲养、中草药及色素万寿菊的种植等内容。

查看全文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地区人大工委内部明电的安排部署,6月30日?7月1日,县人大常委会会同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民政局、民宗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组,重点对我县4个乡镇、8个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他乡镇作了面上的了解,在肯定了近几年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好的作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开展好乡镇和村一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借鉴。

一、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情况

*县辖15个基层党委,其中乡镇党委8个,企业党委2个,5个县直机关党委,8个党组,15个党总支,378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119个),党员总数为8255名,其中农村党员5629名(含乡镇机关及站所党员);农村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472名,中专(高中)文化的1110名,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4*7名;有村组干部829名。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争创“五好”乡村党组织、人民满意县直部门、群众满意乡镇站所、“五好”学校党支部、“六好”社区党支部等活动。目前,全县有2个乡党委被地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1个村被地委命名为“红旗村”;86个村党支部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2个村被县委命名为“红旗村”。在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命名了4个“六好”社区党支部、6个“五好”县直机关党支部、7个“五好”学校党支部。

二、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标,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形成了“党委龙头活、各级班子强、乡村基础实、配套组织全、整体效能好”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为建设和谐、文明的*县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齐心协力抓落实,形成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一把手”抓党建责任制和“包扶帮带”制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联系指导,健全和落实了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四同”工作机制,规定了县级、科级领导干部每年下乡驻村的具体目标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与农民“四同”,加强对联系点党建工作的指导。三是强化督导,县委每年召开1?2次规模较大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观摩会),每季度对乡镇党建工作进行一次考核,不定期地对基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落实了基层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

查看全文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查看全文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届**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作为农村工作“领头羊”的村级班子,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骨干力量,在农村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在新形势下如何建强村级班子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最近,镇党委组织部门围绕“建强村级班子,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调查范围为北桥镇所辖10个行政村(社区)。调查结果表明,我们镇的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们镇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也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我镇村级班子建设的现状

我镇10个行政村(社区)班子,共有班子成员87名,其中35岁以下的14人,占16%。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51人,占59%。调查表明,近年来,我们镇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通过行政村合并、村两委会换届等,全镇先后调整村两委成员41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13人,村主任10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部分村干部廉洁自律,勤政务实,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干群关系密切,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镇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主要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同时,镇党委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干部,工作上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镇共培养和发展村优秀青年农民党员41名,其中已任村级班子干部的10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31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镇现有87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8名,占9%,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6名,占41%。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部分村干部的素质与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看,部分村干部思想陈旧,观念保守,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从能力素质看,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等方面思路不清、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从作风素质看,一些村干部的领导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三是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特别是选好一个班长难度加大,村干部队伍缺乏梯队。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形象。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思考

**市车排子镇位于**市西北68公里处,共有9个行政村,汉、哈、回、维四个主体民族,总人口6300人,共有耕地36000亩,主要种植棉花,是**市重要的优质棉产地。2004年,全镇创生产总值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3元。多年来,农民依靠种植棉花,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村集体经济却由于修渠、铺路、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等种种原因,欠款严重,在实行税费改革,不向农民收取三提五统之后,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事实证明,集体经济实力弱小,使“统”的职能难以发挥,无法满承包农户对生产服务和协调管理的要求,最终也会制约家庭经济发展。

一、基本情况:

车排子镇政府欠外债近500万元。主要欠债来源为2001年末修建的教学楼工程,2002年、2003年南水北调五期工程改线,我镇主干一支渠、二支渠又按设计要求重修,两项工程合计近300万元。村级欠债主要来源为修防渗渠、铺路、兴办其它公益事业,车排子镇9个村村集体欠许多外债,但农户累欠村集体三提五统,互抵基本持平。

二、采取的措施

(一)机动地租赁承包,盘活资源。

二轮土地承包时,我镇在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确立了除集体留少量土地外,人均6亩地分包给农户,签订30年承包责任书,但随着近5年的开发,土地规模有所扩大,2003年,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力对集体土地进行了清查丈量,对清查丈量出5000亩集体土地进行分类租赁承包,在农民投入的前三年不收承包费,以后逐年递增上交承包费,现在每个村都有300亩以上的租赁地。我镇苇湖村对清理出的近2000多亩租赁地承包后,年可获利20余万元。全镇租赁地全部收益后,村集体经济年可获利50余万元左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