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5 01:01: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证券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证券市场各种发展形式政府证券管理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证券市场发展模式大致可划分为自然成长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类。自然成长型以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在自由市场理念笼罩下的市场发展中,政府并未采取具体的发展规划或加以过多的行政引导。政府主导型以新兴证券市场国家为代表,政府通过明确的规划和积极的政策设计来推动证券市场发展。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中,政府证券监管权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一、自然成长型证券市场发展模式的政府证券监管
(一)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缺失时期
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最早的证券市场是以场外市场的形式开始的。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规模化、公开化和有序发展的产物,早期的证券市场监管呈现出松散及以自律监管占主导地位,政府监管缺失的特征。政府奉行不干预政策,各国关于证券监管的法规很不健全,缺乏统一、专门的证券立法。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前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英国、1994年以前的德:国均处于这个时期。
(二)政府证券监管权取得法律授权并逐步强化的时期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交易量的增加和投资者数量的增多,政府逐渐意识到证券市场对一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自律监管弊端的暴露,自律监管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各国通过立法设立政府证券监管机构,授权其进行证券监管并不断强化其监管权,形成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并行的局面,政府监管不仅需要与自律监管分工协作,还涉及到与其他不同政府部门的配合。
证券公司战略管理研究
证券公司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企业类型,主要是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设立并且经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审查批准而建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这种公司主要是对企业的股票上市进行筹资管理、对拟发股票的改制企业进行上市辅导、承担发行上市的组织协调工作和风险评估等等工作。证券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股票期权、利率德国产品对证券公司产生影响,为了确保证券公司的发展,需要战略性思考。证券公司的企业战略管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战略,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战略管理的基础上,采用6S运营管理体系,能够明确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职责,实行管理的透明化与规范化,确保管理的战略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采用6S管理体系,能够将战略管理目标层层分解,从而让各部门了解自身的职责,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职责,发挥各岗位的优势,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一、企业战略界定与主要内容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企业的财务活动目标,实施战略性规划,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将企业的企业战略分为扩张型、稳健型与防御收缩性,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的稳定实施,需要确保企业的企业战略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通过与其他的战略相适应,从而确保企业战略能够对财务计划进行指导。
二、证券公司实行战略管理的意义
1.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行业的业务不断扩大,所承载的业务范围扩大,截止到2013年,我国已经有114家证券公司。当前证券公司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整个证券行业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证券公司操作流程需要顾客的配合,而且一些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不严格,导致一些员工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而且企业与国家的经济政策联系不紧密,决策合理性不足。
应对证券市场环境变化管理证券信用交易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制度创新——中国证券市场成长的动力;证券信用交易及其效应分析;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模式选择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日强,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蔚然成风、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无疑会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分析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寻求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途径、证券信用交易是有关机构对交易者在二级市场上的融资、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对投资者的影响、对管理部门的影响、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信用的来源、证券融资机构就是原有的证券商,不再另设专门化的证券融资公司、规定并适时调整信用保证金比率是证券监管部门调控证券市场的有效手段、信用限额、监管外界信用进入市场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创建10多年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制度缺陷显然已经制约其发展,尤其不能很好地应对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金融全球化和证券市场国际化越来越激烈的挑战。加快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尤其是发展证券信用交易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市场环境变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挑战之后,讨论了发展证券信用交易的意义及模式选择。
关键词:制度创新;信用交易;模式
一、制度创新——中国证券市场成长的动力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日强,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蔚然成风,中国加入WTO使得经济金融全球化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影响更加真切。
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无疑会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因为,中国证券市场有明显的缺陷:股价运行的极端不平稳性,投资者行为缺乏理性,极具计划经济色彩的中国式“分业模式”阻隔货币市场资金与证券市场之外,严重威胁到证券市场资金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
证券投资业务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证券投资行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目前,中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发展仍然存在许多的阻碍,比如现阶段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态。大营销背景下,证券投资业务丰富了各种类型的品牌,证券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增加,而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金融已经逐渐占用市场,使线下的传统证券投资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本文针对大营销背景下的证券投资业务的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营销背景;证券投资;业务管理;策略
证券资金市场的不断扩大,包含了基金理财、保险、股票、证券等诸多产品和服务,使证券投资市场达到空前的繁荣,但是,证券投资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的证券投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产品的种类不充足、单一传统的产品服等问题。所以,证券企业须及时发现自身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然后进行不断的创新、完善业务管理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一、全面了解运营管理,确立合理、科学发展方向
一般了解证券投资行业的人们都知道其具有风险较高、回报也比较丰厚的特点,任何证券投资业务皆是以盈利为目的,并且多数证券业务追求高获益的结果。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投资市场存在愈加激烈的竞争,获取高收益将存在较高的风险,那么高风险将是证券企业亟需解决、避免的重要问题。目前的中国证券投资市场证券的收益是呈下滑的趋势,而且受到影响的范围已经达到整个证券投资市场风险的二分之一以上,由此可见,加强防范证券投资风险思想意识,对顺利开展证券业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另外,阻碍证券投资市场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市场调查、控制问题的增加、蓝筹股再融资、规模较大企业的诚实、信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使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性增加,引起各种矛盾和纠纷,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将严重影响整个证券产品的发展,使证券企业及各类证券产品存在较高风险。但是,对于证券投资企业,想要规避各种类型的风险存在一定的难度,只能在实际发展中尽量降低所面临各类风险的几率,从而使证券企业本身的损失降到最低。证券业务中比较特别的一类产品就是股票业务,因为股票业务具有较强的变化和实时性的特点,需要紧随证券投资业务发展的步伐,股票业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仔细分析各类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做好预设,才能够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为证券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加强证券投资业务管理质量,首先要明确了解证券业务发展的需求和规定、范围,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要求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在证券投资要求的区域内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够使各项证券业务顺利的发展,提升业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在大营销背景下,证券投资业务管理工作应该对证券市场发展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清楚自身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预防和提出解决方法,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立合理、科学的发展方向,提高证券业务管理水平,推进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
二、全面预估证券市场风险,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证券市场自律管理论文
自律管理在证券市场监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所谓自律管理,也称自我管理,是指行业中的企业按照一致的意愿,自行对各成员进行管理,以促进行业的公平、有序发展。
自律管理不可替代的地位,源之于相对政府监管,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特殊作用。一般说来,自律性监管之所以行之有效,主要原因有四点:
首先,自律管理与行政监管具有互补性;其次,自律管理具有灵活性;再次,自律管理具有专业性。自律组织来自市场、接近市场、了解市场,拥有直接的市场经验,并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士,在自律管理中能够发挥专业优势;最后,实行自律管理满足了证券市场监管的多层次性需要。
自律组织与政府监管应该互为依存,相互补充
境外证券市场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自律制度成功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互为依存,相互补充的。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政府主导下的监管模式和自律主导下的监管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一个基本趋势是:出于证券市场监管及时性、有效性需要,自律组织和政府机关在分工监管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和补充,自律管理和政府监管被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政府更多地作为法律的执行者、政策的支持者、违法行为的查处者,而证券交易所和其他自律组织更多地作为市场运作的组织者、市场秩序的一线监管者、违规行为的发现者。
证券投资业务管理策略探析
加入WTO后,全球性的券商以金融集团方式陆续进入了中国,它们不但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经验丰富,而且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服务,包括股票、基金、债券、期货、期权、外汇、保险等上百种金融产品投资服务。而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的主营业务却只集中在股票、基金、债券、可转债券等几个大项目上,品种单一,基本上没有衍生的金融产品交易。长期在政府严格的政策保护下走过来的国内证券公司面对外部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证券投资业务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率高、整体利润较低等现状,为了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生存下去,我国证券投资业务必须进行改变,才能适应证券市场新的变化。
1有“预”有“立”的运营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防范
风险的水平和证券投资业务的成功率证券市场从成立之日起,就已经定位成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作为证券投资业务,完全以盈利为第一目的,容易追求短期的高盈利,在证券市场风险越演越烈的今天,高盈利必然伴随着潜在的高风险,高风险已经成为证券投资业务的最大障碍。要避免和防范风险首先要有风险意识,但仅有意识还是不够的,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年,系统性下跌的风险已经占到了整个市场风险的50%以上,2016年以来,证券业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宏观调控、上市公司诚信问题、蓝筹股再融资等问题防不胜防,锐化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稍有不慎,证券投资业务就会遭遇巨大风险,证券公司就会面临生存危机。面对可能突发性的系统性风险,证券公司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尝试将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证券投资业务尤其是股票投资业务有特殊性、多样性和时点性,证券投资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断的适应证券市场,必须要先“预”方能“立”,有“预”有“立”的制度体系才是科学、有效制度体系,加强建设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是体现证券公司发展战略方向的大事。古人有句话———“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意为:凡做事要先有安排、先有打算。建设一个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就是先打好基础,有基础有打算、就有成功的根基;反之,做事没有打算、没有依照就很难统筹规划,事情就容易荒废。“预则立,不预则废”。证券投资业务工作其实也是一样,如果“不预”,就没有制度约束力,证券投资就可能像脱离正常轨道的列车,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无章可循。不知道从何点做起,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容易造成投资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盲从性,对工作很难形成统一的见解和看法,更谈不上建议和建树,工作绩效会徘徊,会停滞不前,对公司发展有阻碍作用甚至滑坡。如果有“预”就能坚持,就会胸有成竹,避免不必要的弯路,防范风险的能力和证券投资的成功率就有机会提高。在工作中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打算,做事情才有“预”。如果把证券市场的风险比喻成大海的话,那么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就是大海中的一艘货轮,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就是护卫在货轮左右的护卫舰。货轮能否按照既定目标前进,护卫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制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没有制度约束来进行保驾和护航,那么在遭到攻击的时候就会措手不及,这就是“不预”会造成的后果。如果有“预”,就会未雨绸缪,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临危而不乱,达到成功的彼岸。这些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先后关闭了一批出现问题的中小型证券公司,其中包括大连证券、鞍山证券、富友证券、新华证券、佳木斯证券、珠海证券等。不但如此,证监会更是曾经宣布对汉唐证券、南方证券、闽发证券这样的“大型”证券公司进行行政性接管,这说明我国证券行业目前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金融风险,其中有较多的原因是由于没有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在制度的约束力上不完善,有一些制度本身不完善或运营执行不过硬,证券投资业务遭遇高风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等等。证券市场的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在现有的证券大营销环境下,产生高风险现象的土壤和条件将长期存在。正处在建设与管理体制、运营机制改革转型时期的证券投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任何忽视制度体系的保障作用,盲目乐观的进行证券投资的工作都是十分有害的。新时期下的证券市场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为证券投资业务来保驾护航。
2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倡导建立适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制度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显示,部分被托管的证券公司在证券投资业务制度的管理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其制度缺失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证券投资的制度建设不民主也不科学,大量投资决策并不是建立在反复论证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证券投资决策过程非程序化和非制度化现象非常严重,风险控制意识十分淡薄。有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证券公司甚至连属于自己独立的研发部门都没设置,就更谈不上能有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风险监控部门的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部门系、风险管理技术极为不健全。而在国外,证券公司一般都设有独立性的风险监控部门,并围绕它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其成员不仅包括证券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还有业务能力较强的风险控制人员。其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的组成要件:一个综合性的风险测度评价方法;一个层次化极为详细的风险控制规章制度和参数系统;一个强大的报告和监督风险的管理信息系统;一套灵敏的风险反馈和纠错机制;一个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在我国,由于管理层长期没有风险管理制度的意识,就更谈不上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内在文化和激励制度,在风险管理技术的实施上和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方面与国外相比人为因素比较多,与市场变化相比非常落后,目前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公司设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即便这样,在实际执行层面,其风险管理活动也是受到管理层的制约或是基本瘫痪的。而大多数公司所“制定”的所谓风险内控制度其实是在文字方面不断“复制”监管部门所出台的各类风险管制条例而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监管,至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则基本上是空白。也许可以说,按照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展市场风险管理活动的意义还不大。但是我们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将先进的风险管理精神融合到与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制度里去,更为实际一点的办法是各个证券公司应该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直观的风险预警指标,以求在特别不利的市场行情出现时,检测自己的投资业务是否存在重大投失误,其决策是否具有继续生存的能力。
3要从人文营销角度考虑证券投资业务的发展,建立“超业务”的客户关系
保险证券投资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保险投资证券化是国际保险业发展的新潮流,对各国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代表着保险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发展新方向。保险投资证券化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选择,有利于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业三足鼎立的金融市场格局,因此我国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
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保险公司为了取得预期的收益,将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使它们的投资结构向证券化方向发展。保险投资的证券化发展,不仅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使保险公司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偿付能力,是保险业逐步走向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新趋势,必将对各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一、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背景分析
1.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变迁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直接融资逐渐取代间接融资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发行债券、股票日益成为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如1996年,美国、欧盟等国家证券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占到65%,证券市值占GDP的比例美国为244%、德国为133%、印度为94.4%。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这种变化为保险业创造了有利的投资机会,而保险资金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特征又恰好与这种变化的要求相吻合,使得证券投资在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全球证券市场上有40%的投资资产为各国保险公司所控制。
2.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保险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近20年来,世界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国际保险业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8年全世界保险业保费收入近4万亿美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约8万亿美元。保险业的迅猛发展,给保险公司带来巨额收入,大大增强了保险业的资金实力,使它们成为资本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投资者。
证券公司战略成本管理探索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则需要站在战略高度来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实处,确保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文中从战略成本管理概述入手,分析了战略成本管理应用于证券公司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对证券公司采取战略成本管理的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证券公司;特征;战略成本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更好的提升证券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则需要实现成本的降低。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和实践不断完善,这也使成本管理已达到了战略的高度,特别是战略成本思想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证券公司通过实施战略管理成本,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公司的品种影响力,而且有利于公司未来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对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更好的促进证券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针对于传统公司成本管理的固有模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即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了解自身的信息,即对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分析行业竞争者,通过对行业对手的最新动态进行分析和了解,并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明确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公司成本费用的降低,站在战略高度来对公司的未来发展的进行研究,进一步突出公司的战略目标,将公司的各种费用成本有效的融入到潜在的价值中来,打造出一种高层次的成本管理思想,从而实现公司运营过程中成本费用的降低。当前在战略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其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持久性
简述证券业重组管理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日益迫近,我国券商将面临着先进组织管理模式、现代金融衍生产品与对冲技术。拥有数十倍于我资本实力与混业经营优势的全球超级投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带来的挑战,在国际证券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证券公司未来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证券业重组是大势所趋
(一)券商合理结构的要求
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市场准入混乱局面。由于证券业高额利润的吸引,全国各地一窝蜂地、盲目地组建了许多证券机构,造成券商数量偏多、分布集中,规模过小、资本实力弱的局面。在美国,位居证券业前列的美林、所罗门兄弟、高励等十大投资银行,资本额占同业资本总额的3/4.而在中国,位于前15位的证券公司的资本和资产,仅为整个证券业的一半。可见,为改变目前我国券商市场集中率低、竞争激烈、低效无序的状况,建成金字塔式的中国投资银行体系,有必要对券商进行重组。
(二)维护证券业稳定的要求
由于券商间的无序竞争,券商违规操作从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保护广大投资者,需要对这些券商进行重组。例如1995年,万国证券由于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蓄意违规,濒于破产之际,由政府牵头将申银证券公司和万国证券公司合并组成了当时我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申银万国证券;1998年在君安因管理层少数人涉嫌违法,政府又促成国泰君安的重组。
浅析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
国外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一般经验
以美国为例,证券公司一般被称为投资银行。在美国,投资银行的形成、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在19世纪30年代就已经萌芽,因此美国对于券商风险的管理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1、健全的组织体系。在美国,证券公司一般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一般附属于董事会,其成员一般由公司各个部门的高管构成。这种成员构成方式可以使得各部门之间产生横向的联系,而作为各个部门的高管又可以使本职部门产生纵向的联系,这样就形成了矩阵式、网络状的监管体系。在这个完整的监管体系中,各部门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共同降低证券公司所承担的各种风险。2、规模经营。保证证券公司资本的充足是国外券商应对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日本的野村证券、大和证券,美国的美林证券、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知名券商其资本额都超过了200亿美元,这一数字大幅领先于我国国内的证券公司。3、特色化、多样化的经营策略。证券的成功离不开各个券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专业化、特色化的经营。尤其是中小规模的券商往往集中精力、发挥优势在某些特定业务范围内展开竞争,以防止由于业务范围过于广泛造成的风险增加。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策略
1、完善证券公司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目前,很多国内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然而大多券商并没有建成多层次的完整的组织体系。一般而言,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可以由四个主要层次构成。首先,各个业务负责人对其所负责分管业务的风险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其次,风险管理部门与合规部门根据监管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主要通过数量化的方法控制公司的风险;再次,公司日常的风险控制由总裁和风险控制委员会领导,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表现和风险事件负有直接明确的责任;最后,董事会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所有的风险负有最终的责任。2、建立证券公司保险制度。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并不十分完善。证券公司虽然数目众多但良莠不齐,券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券商还将要面对国外知名券商的挑战。在如今的风险管理体制下,倘若证券公司一旦倒闭就势必会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剧烈的波动。在这种形势下,就必须有一个体系来保护众多证券公司的利益。3、正确处理公司业务发展和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在积极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好各项业务在开展中所产生的风险。对经纪业务的风险控制时要从佣金标准、客户数量和结构、交易量及其结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使之优化以创造最大效益。处理证券承销业务风险时由于证券发行中保荐人制度的实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风险越来越大,因此证券公司要加强对企业的研究,对企业的前景、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市场具体情况等做出综合判断,除此之外还要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把握。对自营业务的风险管理时要注意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证券公司制度的不完整都会使得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证券公司应调整投资理念,重新定位投资业务,分散投资,加强自营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避市场风险。
本文作者:崇文明工作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证券投资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