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考核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4 22:27: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绩考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依据政府职能考核政绩
当干部要看政绩,故大凡为官者,通常都很关心政绩考核。关心的人越多,政绩考核的标准就越显重要。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级如何考核,下级就如何努力。政绩考核就如同"指挥棒",它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方向。
在政绩考核方面,我们有经验,但也有教训。计划经济时期,上级重产值,轻效益。于是下级就不惜代价,追求产值。为了增加产值,拼命上项目、铺摊子。人们今天所批评的那些盲目上马现象,其实与"重产值"的考核方法不无关系,"政绩工程"成为典型的"害人工程"。再有,就是数字造假。由于上级要看产值,比数字。于是,下级能借到钱的,纷纷上项目;借不到钱的,就做数字文章。数字造假,当官的是得了好处,可群众却苦不堪言。
对政绩考核,确有研究的必要。所谓政绩,即政府的业绩。这个问题,显然与政府职能有关。考核政绩,必须先弄清政府的角色,对政府职能予以准确定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政府的职能主要有四个:保证国家安全、维护司法公正、弥补市场失灵、保护和帮助贫困人员。维护国家安全和司法公正,这样的工作必须由政府来做,因为除政府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能承担起这些职责。
市场失灵,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一是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失灵。而公共产品导致市场失灵,原因在于它的消费没有排他性,张三使用不影响李四使用。因此,公共产品收费很困难。所以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来提供,由政府来弥补市场失灵。
第四项职能--扶贫,这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市场经济讲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谁来兼顾公平?当然是政府。政府有四大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追求适度经济增长,维持收支平衡。而充分就业是第一位的,因为失业会增加贫困,贫困会危及稳定。对政府而言,稳定始终要压倒一切。因此,建立扶贫和社保体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政绩考核如何改
谁来考核?考核谁?考什么?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政绩考核制度改革有待深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当前,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就要加快转变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确保政令畅通。为此,需要按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政权职能的要求,重新设计市县级地方领导政绩的指标考核体系、考核办法和考核程序。
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存在很多弊端,致使“干部出数字,数字干部”、“借债搞政绩工程”等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层在市县两级,因此,政绩考核的主要对象是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人。现行的以GDP为主要指标考核地方领导干部政绩的体系、方式和程序,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行考核体系使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GDP上,致使“干部出数字,数字干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由于领导干部将经济发展目标看得过重,因而GDP增长、GDP总量排位、人均GDP指标、农民人均收入等等成为一个地区干部政绩的主要反映指标。在这种情况下,虚报数字、数字中水分很大的情况很严重。各省的GDP增长速度要比全国的高,各地市的增长速度要比全省的速度高,各县的增长速度要比全地市的高,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二是由于考核中参观考察看表面的多,因而出现了很多虚假的政绩工程。比如假的小城镇、假的农业科技基地、假的养牛大户等等。由于办公大楼、培训中心、大厦、广场、草地等显眼的形象工程开工建设太多,耗费财政巨大,致使社会保障资金短缺,教育投入薄弱。
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尺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对做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组织部门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在综合考核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情况的基础上,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科学把握考核内容
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对改善民生的考核应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是否重视教育工作。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是否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是否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是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是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是否努力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是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是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是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是否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干部政绩考核标准报告
政绩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是其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进行考核,就可以对其在“两个率先”进程中的表现和业绩作出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使正确的用人导向便于操作,落到实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政绩考核工作尚还缺乏有效的方法,评价标准和体系仍不尽科学完善,因而影响了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树立。为此,我们结合本市实际,着重就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进行较为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对健全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的意义有了全新认识的同时,就进一步改进此项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一、充分认识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形势的发展,呼唤健全完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地方的干部对“发展”的认识产生了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GDP是硬道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不仅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且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加大了社会成本和资源成本,给后任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这种脱离客观实际、胡干蛮干的所谓“政绩”,最终演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劣绩”。事实昭示我们:真正的政绩应当是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政绩,是没有水分、没有后遗症、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从而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紧接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同志进一步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同志提出的正确政绩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贺国强同志在今年的全国组织部长会上也强调:“针对目前干部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再次提出:“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就更加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了。
(二)加快“两个率先”进程,呼唤健全完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是各级党的组织的龙头和骨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两个率先”,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其政绩观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这个地区、这个单位经济和各项事业是否能够顺利发展,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是否能够顺利执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预先为干部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有利于对行政行为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从而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管理和监控。尤其是可以完善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保证地方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民主决策,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严格的市场准入,防止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低水平重复建设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使领导干部按照职位的要求完善自我,提高能力和素质,规范服务行为,进而促进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建立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党建工作、人民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既有数量、速度的指标,也有质量、效率的要求,可以帮助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确理解和对待政绩,思想上不出偏差,行动上少走弯路,并树立长期扎根的思想,克服短期行为,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当好推进“两个率先”的带头人,为民造福、为民解难的贴心人,为推动“两个率先”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锻造干事创业队伍,呼唤健全完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干部工作长期困扰着我们的一个难题,就是谁干得多,谁干得少;谁干得好,谁干得坏;谁干了,谁没干;谁优,谁劣;谁该上,谁该下,缺乏客观依据。健全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可以使我们对于干部德才有比较客观的衡量标准,能够比较准确地区分功过、是非和优劣,使干部的上下、奖惩有基本依据,既使先进班子和优秀干部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又使其他班子和干部产生危机感、紧迫感和压力感,达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并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产生凭实绩任用干部的良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同时,政绩考核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检查、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民主评议、民意测评,实际上是接受群众最实际的监督,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锻造一支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思考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决定一个地方或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取得政绩的导向。如果这种考核机制导向发生转向,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会走向反面。无论从湖南省嘉禾县的野蛮拆迁事件,还是从全国各地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沉痛教训看,都极力呼唤创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量化的政绩评价体系,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只凭印象,缺少科学依据,这是造成政绩观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比如“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理论学习”、“能够代表人民利益”,此人不错,满有成绩等等。由于缺乏细致的量化标准,这些标准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显绩”突出,“潜绩”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创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
第一,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必须坚持全面考核的原则。在考核中,既要坚持经济指标,又要看到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到市容市貌的变化,又要看到农村发展;既要看到现实发展,又要看到长远发展;既要看到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到百姓的实际收入;既要看到市民的所得实惠,又要看到社会稳定;既要看到主观努力,又要看到客观条件。
第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必须坚持务实干事的原则。在考核中,既要重实效,又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既要考虑当前实际,又要考虑创造性发挥;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又要考虑百姓的可承受能力。
第三,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必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真正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总之,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不能只浮在表面,更要看实际效果。正如同志多次强调:“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是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基本依据。
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思考
绩效评估考核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前沿课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为应对科技进步、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解决财政赤字和公众信任问题,普遍实施了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推动绩效评估考核的广泛应用和评估考核技术的成熟。
在我国,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绩效评估考核作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行政机关为对象的绩效评估考核已由目标责任制拓展到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效能建设、行风民主评议等各种形式,但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在制度、机构、程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行政绩效评估考核的内涵、基本理念和发展趋势
行政绩效即政府绩效,也可称行政生产力或政府生产力,指政府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向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所耗费的社会资源与获得的组织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比率。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行政机关的工作实绩与成效进行评估考核,是政府微观层面的组织绩效评估考核,既评估考核行政机关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又评估考核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涉及面广,内容多维,方法多元,是一个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
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绩效。要提高绩效,必须首先了解和评估考核现有绩效水平,就要应用科学的方法、标准的程序,对行政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行政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行政绩效评估考核能够促使行政管理不断优化,不断创新,它具有计划辅助、预测判断、监控支持、激励约束和资源优化等多项功能。
从国内外实践情况来看,当前行政绩效评估考核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政绩考核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安排,7月5日至7月10日,县政绩考核办组织了5个调研组分别到25个乡镇和县直单位进行政绩考核工作调研。各调研组以召开座谈会为主要调研方式,召开了部分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参加的座谈会25次,参加座谈会达230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00余条。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关于政绩考核的目的和目标问题
1、一致认为,政绩考核工作要开展,并很有必要。
2、开展政绩考核工作要真正达到调动干部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
二、关于政绩考核的范围问题
1、建议单位不分大小都列入政绩考核范围;
政绩考核助推科学发展
*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已通过多种途径公开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建立这套政绩考核体系是*通过解放思想谋求科学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要战略举措,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也积累下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很有可能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一旦。应该说,*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形成了共识,问题在于如何切实有效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建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在这方面,政绩考核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平台。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绩效评估是帮助各级政府实现其战略目的的有效管理手段,它具有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能够有效地指引被考评对象科学配置资源、改进内部管理、优化政务效果,从而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新的政绩考核体系,将经济发展置于更为合理的地位,其比重调整至30%左右,不再片面强调GDP,而是更为注重经济、社会、民生、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并且将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纳入民主测评体系之内。为了激励各个区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的发展战略谋求各自的发展,这套考核体系为四个功能区域设置了不同的考核指标,或者为同样的考核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这套政绩考核体系有助于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改进领导方式,自觉地谋求所在地区和部门的科学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
革新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居安思危、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谋求科学发展。但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容易看重已经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改革的风险估计过高,尤其是当进一步改革触及到现有领导体制和某些既得利益的时候,他们的改革动力明显不足,甚至可能成为深入改革的阻力。某种程度上,当前的政治生态是不利于继续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的。改变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科学体系,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激励机制,诱导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调整行为,一心一意谋划科学发展。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思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政府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能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合格的干部队伍,以便更好地担负起各级政府机关决策、指挥、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责。组织部门肩负着选人、识人重要职责,组织人事干部在这一环节中更是发挥着“伯乐”的作用。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组织部门除了在观念上以人为本外,必须建立和完善选人、识人的科学机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组织人事干部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必须将环保指标纳入考核内容,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综合考核体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按科学发展观考核领导干部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形势,着眼新矛盾,与时俱进提出的新发展观。有了新的发展观,就有了明确的组织路线,就需要新的政绩观,就需要新的领导干部考核标准与考核机制。
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志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年党的**届**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还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一次重大升华。**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又要求我们着眼于加快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力求每年都要有新进展。
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环保标准
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在于选拔的标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完善新的政绩观,即进一步明确“工作实绩”的具体内容。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形势,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政绩观,把环保标准作为现时期政府官员“工作实绩”的考核标准之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上。
干部政绩考核意见
**镇党委在推进又快又好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积极探索和完善镇村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从五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考核工作力度,不断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是注重平时考核。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访、专项督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把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上有新进展、劳务输出上有新突破、兴业富民上有新举措、推进城镇化建设上有新成效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监督检查。
二是严格年度考核。按照“三位一体”的考核要求,对各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领导班子履行职责和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年度综合考核,为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三是强化效能考核。采取专项检查、投诉受理、社会调查等方式,对各项决策拖延不办、群众反映问题解决不及时等5种不作为行为;不兑现公开承诺事项,弄虚作假、破坏投资环境等5种乱作为行为;不适应工作需要,完不成工作任务,打不开工作局面等5种不会作为的行为进行检查考核,整治暮气、化解怨气、消除骄气,焕发干部队伍的朝气和活力。
四是推行责任考核。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处置预警机制,及时解决重大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隐患,对在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时,行动不迅速、工作不到位、处理不及时、处置不得当,导致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产生恶劣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
五是突出领导考核。建立分管领导和联系领导参与考核制度,在干部考察和使用时,充分征求分管领导的意见,分管领导对干部任免具有优先建议权。分管领导和联系领导经常深入分管单位和联系点,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分管领导、联系领导帮助指导和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