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4 17:38: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府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府自利性的理性审视透析

摘要:政府具有公共性和自利性双重属性,公共性是政府自身内含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理念,长期以来为学术界关注和论证,但是对政府自利性进行详细、系统、深入的剖析则是当代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贡献。正是由于这一理论关切的非同步性,更需要我们从理性、实然的视角来透视政府的自利性及其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根本上说,这种冲突的化解有赖于在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建立一种激励共客机制。

关键词:政府自利性;公共选择理论;激励共容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实现者内在地具有公共性的基本属性,而且政府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也具有自利性的典型特征,但是对政府公共性与自利性的理论关切与研究是非同步的。

因为按照西方传统政治学的观点:“政府作为全体公民权力的委托、行使者,除了公共利益以外,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不会追求任何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是完美的利他主义者,政府应该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不应该有自身的利益。直到当代很多学者仍然秉承政府利益即是公共利益这一理念,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就认为:“政府利益就是公共机构的利益,它是组织制度化创造和带来的东西。在一个复杂的政治体系中,政府的各种组织和程序代表着公共利益的不同侧面。”由此可见,长期以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政府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属性也是唯一属性,这种想当然的思维逻辑使人们仍然陶醉于对政府公共性价值的浪漫期待之中,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视线和思维。对政府自利性的发现与研究要比对政府公共属性的描述和论证晚得多。对政府自利性进行详细、系统、深入的剖析是当代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贡献。正是由于这一理论关切的非同步性,更需要我们对政府自利性进行理性的审视。

一、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自利性的解释及-其适用性

贯穿在公共选择理论模型中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所谓的“经济人”模型,二是政治市场的概念,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自利性的揭示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

查看全文

分析政府预算性质内容

摘要:本文否定了仅以计划性来概括“政府预算”的传统观点,指出“计划”仅是政府预算的关键形式,而经济性也非政府预算的实质,唯有“法治性”才是政府预算的基本内容和活的灵魂,是区别于任何其他财政范畴的根本性质。它由市场经济所决定,市场和资本通过政府预算的法律权威,直接控制了政府的经济命脉,使得政府活动必须符合其根本利益。我国现有的政府预算制度离法治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必须强化我国政府预算的法律性、计划性、归一性、公开性和政治程序性。

关键词:政府预算;法治性;市场经济

Abstract:Thisarticledeniedonlysummarizes“thegovernmentbudget”bytheplanningthetraditionalviewpoint,pointedoutthat“theplan”isonlythegovernmentbudgetessentialform,buttheefficiencyalsonon-governmentbudget''''sessence,onlyhas“thegovernmentbylaw”isthegovernmentbudgetbasiccontentandthelivesoul,isdistinguishesbetweenanyotherfinancialcategorybasicnature.Itdecidedbythemarketeconomythatthemarketandthecapitalthroughgovernmentbudget''''slegalauthority,thepositivegoverninggovernment''''seconomiclifeline,havecausedthegovernmenttomovemustserveitsfundamentalinterests.Ourcountryexistinggovernmentbudgetsystemalsohastheverybigdisparitytothegovernmentbylawrequest,forthisreasonmuststrengthenOurcountrygovernmentbudgetthelaw,theplanning,thenormalizing,opennessandthepoliticalproceduralnature.

keyword:Governmentbudget;Governmentbylaw;Marketeconomy

前言

政府预算,过去通常称为国家预算。[1]法治性是政府预算活的灵魂,是政府预算的精髓和要意所在。市场经济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预算所具有的法治性内容。在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中,必须严肃政府预算的法治性,并用以约束政府的财政活动。至今为止,我国政府预算尽管具有法治形式,但并无实质内容,有法不依导致了我国财政工作的极度紊乱状态。它严重地危害着我国财政的正常运行,如任其发展还可能毁掉我国的改革大业。因此,认清政府预算的法治性质,并遵循其要求改革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否则,不管人们采用怎么样的努力,要解脱我国财政于目前的极度困难状况之中是不可能的。本文将对此问题给出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查看全文

政府领导应酬性活动

核心提示:昨日(3月18日)上海市政府在政府网站发通知要求严控全市性大会的数量,积极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切实减少领导的事务性、应酬性活动。

上海将严控全市性大会的数量,积极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切实减少领导的事务性、应酬性活动。昨日(3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的通知》在“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就政府系统工作运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知》称,新一届市政府成立后,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市政府工作制度和日常工作运行情况,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并从“严格执行公文处理规范和程序”,“加强前期协调,提高公文办理效率”,“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会议管理”,“切实精简各类文件简报”等七个方面,对各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委、办、局提出要求。

对此,复旦大学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浦兴祖表示,《通知》表明了新一届市政府积极追求高效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将《通知》作为公开信息放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是新一届市政府对社会的承诺,有利于市民就《通知》的内容进行监督。

日常工作要求

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不发的文坚决不发

查看全文

政府自利性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在对政府属性的研究中,人人往往忽视对政府自利性及其与政府行为关系的研究;至于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对政府的自利性进行调控,人们的研究则更少。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文章认为,政府也是一个利益集团,具有自利性。由于权力行使上的方便,政府的自利性极易膨胀和扩张,导致各种腐败。寄希望于政府主动控制自利性,使之维系在良性水平上,是必要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规范调控,通过外在的强制使政府的自利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一、政府具有自利性

关于政府的属性,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认为,处于自然状况的人类存在诸多不便,尤其是不能确保人们的财产安全。于是,人们便通过契约的形式由社会所有的人授权一个公共组织管理社会,由此形成国家与政府。根据社会契约论的这种理解,政府便只有社会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与政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作为国家合法代表的政府,其主要目的就是代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维护他们的利益,并促使阶级矛盾处于可控制状态,维护阶级统治的稳定。据此,阶级性是政府的主要属性。当然,政府为了维护阶级统治,也要照顾被统治阶级部分利益,以缓和阶级矛盾。这样,政府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经济人,也会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政府本身也存在自利性,并非只有阶级性和社会性。对此,公共选择学派曾进行过详细的考量与分析。他们认为,政府一旦形成,其内部的官僚集团也会有自己的利益,也是一个经济人,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此甚至会导致政府的变异,如大量滋生寻租与腐败现象等等。

所谓政府的自利性,简言之,就是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属性。它可以作以下两种划分:

查看全文

审计政府性资金调研报告

从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理念的提出,到现在的具体审计实践,经历了“探索—实践—完善”的过程。期间,省审计厅出台的《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工作意见》,明确了开展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必要性、目标和任务、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内容以及根据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工作的需要建立的相应工作机制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审计机关的审计转型。

从实践论的观点出发,一个观点的提出到产生效果,需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过程,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也不例外。三年的审计实践,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不同的思想认识也随即不断出现,有些甚至还带有些迷惘。例如: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中还没有真正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相关业务处室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审计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还主要停留在摸清家底的层面,纵向比对、横向分析、综合评价的成份还不多等等。剖析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思想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探求其内在要求,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向纵深推进,进而为审计创新创业提供理论支撑,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所以结合这次厅冬季集训,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内涵要求

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是审计转型的三大突破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对任何事物,只有从完整性、有效性、准确性的角度去评价分析,才会更加全面、客观,才会更加宏观和有说服力。

审计视野面向全部政府性资金,强调的是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和审计评价的完整性,也即从政府性资金的安排分配--拨付使用—最终成效的整个资金链,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任何割裂其中一块进行评价都是不完整的。同时,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也是以资金使用管理绩效为最终目标,并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我认为,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内涵要求,在于通过有效的审计资源整合,以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从完整性的角度来评价一项或多项政府性资金活动的最终结果和状态。

查看全文

控制政府利益内在性构建服务型政府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政府信用及其在现实中的运作;政府利益缺乏制约对政府;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增强政府信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政府信用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政府信用是社会各主体对政府行政行为的一种期待、政府是否实现其宗旨,直接关系到政府信用的高低、政府的最终目标是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或公众福利、信用的影响良好的政府信用得以产生和有效运作的根本在于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促进、对政府经济信用的影响、对政府政治信用的影响、对政府社会信用的影响、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政府信用的监督约束机制、创新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办法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政府利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可能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增强政府信用,也可能背离、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政府信用。当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缺乏有效约束和规范时,就会为权力腐败提供恶性膨胀的空间,导致对政府经济信用、政治信用以及社会信用的破坏,制约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因此,需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监督机制以及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估体制,有效抑制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使政府保持良好信用。

关键词:政府利益;政府信用;内在性

政府利益内在性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全社会或非国家整体利益的现象。当代西方政治经济学主流派别之一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利益内在性的存在意味着政府组织或政府官员的利益可能支配公共政策的制定,并且决定政府部门及政府官员的行为。这一观点使人们对政府的认识从理论回到了现实。但是,其偏执的分析会对政府产生不信任,使政府出现信任危机。所以,需要充分认识政府信用产生和运作的客观规律,通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以及各种监督机制,有效抑制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这对于转型时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信用及其在现实中的运作

政府信用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1]。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信用是社会各主体对政府行政行为的一种期待,希望政府践行其宗旨,对公众的期待作出合理的反应。

查看全文

政府利益内在性与政府信用建设论文

摘要:政府利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可能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增强政府信用,也可能背离、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政府信用。当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缺乏有效约束和规范时,就会为权力腐败提供恶性膨胀的空间,导致对政府经济信用、政治信用以及社会信用的破坏,制约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因此,需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监督机制以及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估体制,有效抑制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使政府保持良好信用。

关键词:政府利益;政府信用;内在性

Abstract:GovernmentinterestsexistsasanobjectiverealityItmayfosterandmaintainsociallypublicintereststoenhancegovernmentcreditabilitybut,inturn,itmayexerciseitsadministrativeauthoritytoviolateeveninfringepublicinterests,thusdamagingthegovernmentcreditabilityWhenthegovernmentinherentinterestscannotberestrictedefficientlyduetolackofpubliclyacceptedsupervisionregulations,aspacewillappear,inwhichthepowercorruptiontendstospreadcatastrophicallyandresultinadestructiveblowtogovernmentcreditabilitiesineconomy,policyandsociety,muchlessturningthegovernmentintoservicetypeSo,athoroughlyimprovedadministrationisinneedforgovernment,aswellasthesupervisionmechanismandperformanceevaluationsystemtoitOnlyinthiswaytheinherentinterestsofagovernmentthattendstoenlargeitcanberestrictedefficientlysoastomaintainandfurtherenhanceitscreditability

Keywords:governmentinterests;governmentcreditability;inherence

政府利益内在性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全社会或非国家整体利益的现象。当代西方政治经济学主流派别之一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利益内在性的存在意味着政府组织或政府官员的利益可能支配公共政策的制定,并且决定政府部门及政府官员的行为。这一观点使人们对政府的认识从理论回到了现实。但是,其偏执的分析会对政府产生不信任,使政府出现信任危机。所以,需要充分认识政府信用产生和运作的客观规律,通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以及各种监督机制,有效抑制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这对于转型时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信用及其在现实中的运作

查看全文

政府转型进程与政府职能的阶段性变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转轨大国。以往30年的实践说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趋势,有效地发挥政府在经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中的作用,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在30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时常讲的一句话是,“政府要做正确的事,要正确地做事”。一般来说,政府“做正确的事”,就是在科学而严格界定的政府职能范围内做正确的决策。从中国改革的实践看,适应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政府“做正确的事”,关键是“科学而严格界定政府的职能”,推进政府转型。

一、实现从市场培育者向市场监管者的政府转型

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实现的。转轨初期,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尽快培育市场、形成市场、发展市场。政府在发挥市场“卵化器”作用的同时,不断调整职能,实行角色转换。

1.承认市场,培育市场、开放市场。30年来,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大体经历了从排斥到承认、从相互否定到互为补充、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过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框架;八十年代中后期,进一步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改革思路;九十年代初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最近几年,政府一再强调,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确立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从实践看,应当说在这样三个方面做的比较成功:(1)首先放开和搞活农产品市场,与此同时,对农业的主要产品,比如粮食,实行最低保护价。(2)采取双轨制的办法,逐步放开工业品市场,建立和形成统一的商品市场。(3)采取开放的市场政策,逐步开放国内市场,提高经济的开放度。

中国在市场形成发展中还存在某些矛盾和问题,当前突出的是两个大的问题:第一,利率及要素市场化还相对滞后。例如,中央及地方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土地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第二,资源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需求。许多重要的资源价格,既不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不反映市场的稀缺程度。

2.经济转轨中政府在培育市场、开拓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转轨大国,要使

查看全文

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我省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举债和偿还政府性债务的行为,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05〕5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政府性债务,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借款、申请国债转贷资金、上级财政周转金借款等,或者政府所属单位(含政府设立的各类投融资机构,以下简称单位)以所拥有的资产或权益为抵押申请贷款、发行债券等形成的债务,以及通过政府担保、承诺还款等融资形成的或有债务。

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并对下级政府性债务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投资审批主管部门负责政府性债务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

查看全文

政府自利性表现形式论文

提要: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政府本身所固有的基本职能之一,体现了政府具有公利性的一面,更构成民主政府的本质属性。但政府也有自身的利益即自利性,自利性是政府非本质的属性。这种属性客观存在,并且有扩张的可能。本文探讨了政府自利性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并提出界定政府合理自利的及控制政府不合理自利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的公利性;政府的自利性;政府自利性扩张;政府自利性控制

现代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它体现了公利性这一现代民主政府的本质属性[1]。离开了这种公利性,政府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法性[2]。但是,政府除了这种公利性、利他性以外,也无可置疑地存在着自身的利益,即政府除了为社会服务的公利性之外,还具有自利性。政府的自利性是指政府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之外,具有为自身组织生存和创造有利条件的属性。

就我国而言,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不应存在任何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政府所代表的社会全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看,政府的确不存在自利性。但是换一种角度来,政府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这一组织也是由不同的公务员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在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3]群体,他们本身也是“人民”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拥有对行政权力的直接行使权[4],他们构成了社会的精英阶层之一。应正视政府及其组织人员(公务员)的自利性,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和范围内。

一、政府自利性的表现形式

利益总是隶属于一定的主体,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政府本身有其自身的利益,政府各部门也各有其利益,而且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也有很大的区别。政府行为和国家公务员的行为与其自身利益有密切关系。”[5]这就是说,政府作为社会组织同样追求自身的良性发展,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是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代表。另外,作为地方政府为“造福一方”,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也会导致政府组织自利的发生。同样的道理政府职能部门乃至公务员个人为了追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也会追求部门或个人的自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