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4 16:41: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府审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府审计改革论文
「摘要」在我国,各级政府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体现的人民意志对公共财产行使管理经营权,从而对人民负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政府审计的职能就是对这种公共受托责任进行鉴定和评价。现阶段的我国政府审计制度,由于其原有的局限性,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缩小审计范围、突出重点;强化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建立“一署二线”审计架构;增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念是我国政府审计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政府审计独立性
2004年6月23日,审计署公布了最新年度的政府审计报告。报告以短短万言曝光了大量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风暴”般的效应。“审计风暴”暴露出来的审计体制上的诸多漏洞,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诸如政府审计起因、审计现状、审计改革等多方面的关注。
一、我国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概说
贯穿于现代政府审计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一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现代政府审计不但因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而且因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什么叫公共受托经济责任?1985年5月,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第三届大会发表的《关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指导方针》的东京宣言中,给其赋予如下的定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指受托经营公共财产的机构或人员有责任汇报对这些财产的经营管理情况,并负有财政管理和计划项目方面的责任”。并在其序言中,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作了原则性的解释:“一是公共部门和政府追求发展所用开支不断增加,公营企业的发展,地方行政当局自主权的扩大,这种公共开支成倍增加的公营企业的大批涌现,使得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所承担的受托责任的内容和范围已扩大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民主意识的加深,人们对提高公营部门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受托经济责任的要求愈来愈高”。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机构或人员,由于其资源或资金主要由国家或地方提供,由此便产生了与这些提供资源或资金有关方面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政府审计试析论文
1“免疫系统”理论下政府审计本质的理解
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分离,基于“受托责任”,基于所有者授权之后“不放心”的心理,也就是说当所有者不具体行使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时候,就请独立的、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即审计人员来实施监督,使审计逐步嵌入了经济社会运行过程,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政府审计是基于国家对经济安全维护的需要而形成一种权力监督机制。
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广泛的联动作用,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政府审计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时代的需要。仅仅依靠查账与监督国家财政收支难以满足当代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更先进和更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当代的政府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免疫系统理论”是一种创新的理念,是“跳出审计看审计”,是对现阶段政府审计本质的充分理解。政府审计是综合性的国家财政监督工具,如果把政府审计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来看待的话,其具有以下的职能属性:
1.1国家的经济卫士审计职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审计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固原、承载和受纳”。现代政府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这些制度体系的每一个机构和系统都有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特定功能。因此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正是对审计“经济卫士”职能的强调。
1.2反腐斗士审计需要时刻准备着重拳出击,对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产生的重大的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进行最大程度的揭露,促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建设。这是我们审计发挥反腐斗士职能的必然要求。
政府审计良治实现研究论文
1“免疫系统”理论下政府审计本质的理解
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分离,基于“受托责任”,基于所有者授权之后“不放心”的心理,也就是说当所有者不具体行使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时候,就请独立的、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即审计人员来实施监督,使审计逐步嵌入了经济社会运行过程,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政府审计是基于国家对经济安全维护的需要而形成一种权力监督机制。
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广泛的联动作用,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政府审计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时代的需要。仅仅依靠查账与监督国家财政收支难以满足当代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更先进和更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当代的政府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免疫系统理论”是一种创新的理念,是“跳出审计看审计”,是对现阶段政府审计本质的充分理解。政府审计是综合性的国家财政监督工具,如果把政府审计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来看待的话,其具有以下的职能属性:
1.1国家的经济卫士审计职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审计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固原、承载和受纳”。现代政府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这些制度体系的每一个机构和系统都有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特定功能。因此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正是对审计“经济卫士”职能的强调。
1.2反腐斗士审计需要时刻准备着重拳出击,对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产生的重大的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进行最大程度的揭露,促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建设。这是我们审计发挥反腐斗士职能的必然要求。
政府审计体制选择论文
[摘要]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政府审计体制选择问题。研究认为,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深刻影响着政府审计体制选择,建立审计监察院并提高其行政级别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的审计体制改革方向。
[关键词]政治制度;历史传统;政府审计;审计体制;路径依赖
审计体制是政府审计组织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政府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政府审计制度安排的有效性,一直受到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审计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审计体制是指审计监督机构的总体构成、隶属关系、社会地位、机构设置、上下级关系和各自相对的职权范围;狭义审计体制是指政府审计组织的隶属关系和审计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本文主要在狭义审计体制的概念范畴内重点讨论政府审计组织的隶属关系及审计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文献回顾
目前,审计理论界关于政府审计体制的分类研究中得到广为接受的是四种模式分类法,即将政府审计区分为立法型审计、司法型审计、行政型审计模式和独立型审计模式[1].当然,也有学者、专家认为这四种分类的提法并不科学。李金华指出,世界所有国家的审计都是独立的,不管是对议会负责还是对政府负责,都是独立的。独立性是世界各国审计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把独立型跟司法型、立法型、行政型并列,在一个层面上对比是不科学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审计机关是立法型,多数国家的审计机关是对立法机构负责,向立法机构报告工作,而不作为议会的下属单位。司法型确实存在,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司法型。行政型是存在的,隶属于政府。很多国家的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但又不完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同时也要向议会报告工作[2].与此相似,刘家义将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分为三类:(1)审计机关对议会负责并向议会报告工作,这种类型占大多数且越来越多,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如此;(2)审计机关属于司法序列,拥有部分司法权,但要向议会报告工作并对议会负责。这些国家的审计法院,从组织架构来说,属于司法序列,但同时必须对议会负责并向议会报告工作;(3)审计机关属于政府序列,对政府负责并向政府和议会报告工作,典型的是中国。我国审计机关是政府组成部门,但每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既要向政府报告,又要受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3].
自1982年中国现行审计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学者就开始对中国审计体制选择问题展开讨论。杨时展以受托责任学说为基础,得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的结论,并认为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应该独立于各级政府之外,向着取信于民、听信于民的方向发展[4];秦荣生在分析了受托责任关系之后认为,我国审计署应归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地方各级政府审计机关由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5];廖洪和余玉苗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对该国的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只能隶属于政府部门[6];李齐辉等认为,审计环境决定审计制度,根据我国的审计环境,应建立一种政府审计机关拥有司法地位和相应的法律监督权、地方审计机关由省级直管的新型的政府审计制度[7];尹平则在分析了我国现行政府体制利弊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应采取渐进改良的方式,如现行政府审计机关向政府负责并报告审计结果,同时接受政府委托向人大报告工作,可以改为审计机关接受政府领导,向政府和人大同时报告工作[8].
政府审计建设剖析材料
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政府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事关审计长远利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建设性作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审计工作紧跟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确保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一、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决定政府审计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三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三元体系中,政府审计如何定位,关系审计的发展,也关系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在审计学理论中政府审计显然是居于主导的地位,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因为自己是属于政府审计人员之一,而是政府审计本身有着其他审计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所承担的是与政府职能密切相联系的公共受托责任。在公有制条件下,政府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双重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配置资源。二是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公共资金。三是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今年国务院对审计署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中也明确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政府审计有指导、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责。这也为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
二、发挥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需求
在审计史学上,审计的起源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从目前理论界研究综合分析,对审计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会计,认为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它的统治基础,都重视财政收支的检查和监督,这种检查就是国家审计。最后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审计不是会计的附属品,二者是不同质的二个概念,因为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作为政府审计出现有其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在原始社会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上述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关系。那种具有经济责任联系的受托委托关系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大量剩余产品,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国家机器出现,创设了脱离人民而又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随之产生官僚机构,也形成了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基于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这种经济监督行为,就是最初的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最初起源,为统治者服务。那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政府审计体制选择论文
[摘要]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政府审计体制选择问题。研究认为,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深刻影响着政府审计体制选择,建立审计监察院并提高其行政级别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的审计体制改革方向。
[关键词]政治制度;历史传统;政府审计;审计体制;路径依赖
审计体制是政府审计组织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政府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政府审计制度安排的有效性,一直受到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审计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审计体制是指审计监督机构的总体构成、隶属关系、社会地位、机构设置、上下级关系和各自相对的职权范围;狭义审计体制是指政府审计组织的隶属关系和审计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本文主要在狭义审计体制的概念范畴内重点讨论政府审计组织的隶属关系及审计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文献回顾
目前,审计理论界关于政府审计体制的分类研究中得到广为接受的是四种模式分类法,即将政府审计区分为立法型审计、司法型审计、行政型审计模式和独立型审计模式[1].当然,也有学者、专家认为这四种分类的提法并不科学。李金华指出,世界所有国家的审计都是独立的,不管是对议会负责还是对政府负责,都是独立的。独立性是世界各国审计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把独立型跟司法型、立法型、行政型并列,在一个层面上对比是不科学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审计机关是立法型,多数国家的审计机关是对立法机构负责,向立法机构报告工作,而不作为议会的下属单位。司法型确实存在,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司法型。行政型是存在的,隶属于政府。很多国家的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但又不完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同时也要向议会报告工作[2].与此相似,刘家义将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分为三类:(1)审计机关对议会负责并向议会报告工作,这种类型占大多数且越来越多,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如此;(2)审计机关属于司法序列,拥有部分司法权,但要向议会报告工作并对议会负责。这些国家的审计法院,从组织架构来说,属于司法序列,但同时必须对议会负责并向议会报告工作;(3)审计机关属于政府序列,对政府负责并向政府和议会报告工作,典型的是中国。我国审计机关是政府组成部门,但每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既要向政府报告,又要受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3].
自1982年中国现行审计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学者就开始对中国审计体制选择问题展开讨论。杨时展以受托责任学说为基础,得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的结论,并认为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应该独立于各级政府之外,向着取信于民、听信于民的方向发展[4];秦荣生在分析了受托责任关系之后认为,我国审计署应归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地方各级政府审计机关由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5];廖洪和余玉苗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对该国的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只能隶属于政府部门[6];李齐辉等认为,审计环境决定审计制度,根据我国的审计环境,应建立一种政府审计机关拥有司法地位和相应的法律监督权、地方审计机关由省级直管的新型的政府审计制度[7];尹平则在分析了我国现行政府体制利弊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应采取渐进改良的方式,如现行政府审计机关向政府负责并报告审计结果,同时接受政府委托向人大报告工作,可以改为审计机关接受政府领导,向政府和人大同时报告工作[8].
政府审计职能探究论文
[摘要]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同时又指导和预测审计实践,审计实践将随着审计理论的不断提高而日臻完善。本文遵循抽象到具体、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沿着“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属性现代政府审计职能代政府审计职能的实现内容和方法”的逻辑,建立一个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定位及其履行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现代政府审计;审计职能;职能定位;职能履行
一、从政府审计的演进看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
1.政府审计起源于会计,政府审计本质外延为查账。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刘云,2005)为了保护皇室财产,封建帝王需要把委任给官员贵族的经济事务系统地记录下来,并以最简明的方式向上呈送,会计由此诞生。为了保证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真实性,又必须对会计进行监督与检查,政府审计的“计”,一般指的就是会计的“计”,政府审计就是审查会计。中国历史上曾将政府审计表述为“听从会计”,古代的政府审计是由会计人员大声朗读会计记录,国家统治者和政府审计官员听取这些记录,进而判断会计记录是否正确。英语audit和法语audition,均源于拉丁语audire(听),在14世纪,英国的审计工程也是通过听取账户记录来进行。
最初的国家财产(财政)规模很小,封建帝王和政府官员以“听从会计”的形式便能达到监督的需要。然而,随着财政规模的扩大,国家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强,导致记录和反映管理活动的会计信息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由专业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账簿进行详细审查。随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查账”,即检查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2.政府审计本质内涵:解除经济责任。审计史学家理查德·布朗(RichardBrown)曾经指出:“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他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受托责任(经济责任)的问题,并且明确地论述了它与审计的关系。
政府审计职能研究论文
[摘要]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同时又指导和预测审计实践,审计实践将随着审计理论的不断提高而日臻完善。本文遵循抽象到具体、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沿着“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属性现代政府审计职能代政府审计职能的实现内容和方法”的逻辑,建立一个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定位及其履行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现代政府审计;审计职能;职能定位;职能履行
一、从政府审计的演进看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
1.政府审计起源于会计,政府审计本质外延为查账。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刘云,2005)为了保护皇室财产,封建帝王需要把委任给官员贵族的经济事务系统地记录下来,并以最简明的方式向上呈送,会计由此诞生。为了保证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真实性,又必须对会计进行监督与检查,政府审计的“计”,一般指的就是会计的“计”,政府审计就是审查会计。中国历史上曾将政府审计表述为“听从会计”,古代的政府审计是由会计人员大声朗读会计记录,国家统治者和政府审计官员听取这些记录,进而判断会计记录是否正确。英语audit和法语audition,均源于拉丁语audire(听),在14世纪,英国的审计工程也是通过听取账户记录来进行。
最初的国家财产(财政)规模很小,封建帝王和政府官员以“听从会计”的形式便能达到监督的需要。然而,随着财政规模的扩大,国家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强,导致记录和反映管理活动的会计信息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由专业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账簿进行详细审查。随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查账”,即检查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2.政府审计本质内涵:解除经济责任。审计史学家理查德·布朗(RichardBrown)曾经指出:“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他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受托责任(经济责任)的问题,并且明确地论述了它与审计的关系。
政府审计建设剖析材料
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政府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事关审计长远利益,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建设性作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审计工作紧跟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确保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一、政府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决定政府审计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三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三元体系中,政府审计如何定位,关系审计的发展,也关系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在审计学理论中政府审计显然是居于主导的地位,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因为自己是属于政府审计人员之一,而是政府审计本身有着其他审计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建设性作用。政府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所承担的是与政府职能密切相联系的公共受托责任。在公有制条件下,政府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和所有者代表之双重职能。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配置资源。二是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公共资金。三是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四是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今年国务院对审计署规定的十二项主要职责中也明确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政府审计有指导、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职责。这也为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
二、发挥政府审计建设性作用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需求
在审计史学上,审计的起源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从目前理论界研究综合分析,对审计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会计,认为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最高权力者为了巩固它的统治基础,都重视财政收支的检查和监督,这种检查就是国家审计。最后一种观点是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审计不是会计的附属品,二者是不同质的二个概念,因为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作为政府审计出现有其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在原始社会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上述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关系。那种具有经济责任联系的受托委托关系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大量剩余产品,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二大因素的刺激下,国家机器出现,创设了脱离人民而又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随之产生官僚机构,也形成了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基于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这种经济监督行为,就是最初的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的最初起源,为统治者服务。那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
公共责任与政府审计的职责探索
【摘要】公共责任的范围及其扩展决定着政府审计职责中的事项范围及其调整,公共责任的要求及其发展决定着政府审计职责中的目标层次及提高,公共责任的民主性质决定着政府审计职责中的报告要求及提高。
【关键词】公共责任;政府审计;职责
公共责任(PublicAccountability),也称公共经济责任、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公共会计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各部门对公共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责任。政府审计职责是得到法律确认的审计机关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也可以理解为得到法律确认的审计机关所拥有的事权。它包括审计事项范围、审计目标层次和审计报告要求三个方面的内容。
现代政府审计是适应监督公共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责任关系是现代政府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因此,它对政府审计的影响就是全面的,当然它也深刻地影响着政府审计职责的确定。公共责任决定了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责就是对公共资产的管理、使用者所承担的公共责任进行监督和报告;界定政府审计职责范围的基本标准就是公共资产所涉及的领域。具体来说,公共责任对政府审计职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责任的范围及其扩展决定着政府审计职责中的事项范围及其调整
政府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初期,公共财产的管理和使用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公共财产主要取自于公民的税捐,主要用于国家机器的运行,公共责任的范围主要是财政收支事项,因此,早期政府审计职责的事项范围主要是政府财政收支事项,财政审计成了政府审计职责中最早的、基本的和“永恒的”审计事项。例如,英国于1866年6月28日颁布了著名的《国库与审计部门法》(ExchequerandAuditDepartmentAct),开创了近代政府审计成文法的先例,但对公共账目委员会的职责只规定了三项:对国库日常收支的控制、审查;对财政拨款账户的审计;对拨款账户之外的账户的审计(《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法规汇编》,第280—282页)。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设立财政部决议,规定财政部设立审计官,负责审计政府各机构报送的会计账簿(魏礼江,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