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4 13:50: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府工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怒江州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县人民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在中共福贡县委的领导下,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
第三条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县人民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使职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切实贯彻县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
第二章组成人员职责
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县人民政府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把党委的工作部署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工作规则》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蒲江县人民政府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蒲江县人民政府是蒲江县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蒲江县国家行政机关。县人民政府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三条县政府组成人员在行政工作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决议和市政府的命令、决定、指示在全县行政机关中贯彻实施,确保政令畅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忠于职守、服从命令、开拓创新,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县政府组成人员和县政府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执行力,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县政府组成人员职责
政府工作计划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全面深化我区“四大战略”的重要一年。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三产强区,文化兴区,环境惠区,民本建区”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坚持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努力实现浔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2.75亿元,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亿元,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增长27.9%;实际利用区外资金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增长1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328元,增长7.4%;外贸出口1900万美元,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83‰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大城市经济,增强发展实力
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融入沿江开发,全力推进东郊工业,突出“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两大抓手,实现城区“二产”、“三产”良性互动的经济格局。
扬优发展第三产业。突出“三产强区”,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浔阳经济的主攻方向。提升传统三产,着力增强联盛大卖场、太平洋购物中心、信华城市广场等大型商贸企业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规整街区,突出特色,精心打造大中路商贸精品街、浔阳路高档服饰街等特色商业街,构建中心城区新的商贸经济圈。提升实力和品位,加快京九大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力争市场交易额达到60亿元。引进新型三产,培育新型业态,加快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业态发展,着力引进传媒创意、演艺动漫、信息商务、服务外包、公关策划等现代服务业。做好规划,精心包装,加大推介,力争总部、楼宇经济成为浔阳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培育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和跨越式发展。
政府工作计划
20*年是“**"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全面完成“**”的各项任务,是“***"计划顺利开局的关键。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七次全委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统筹城乡经济,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市30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33亿元,增长35%;财政收入16.1亿元,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增长21.8%;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建设大型氯碱煤焦化工和特色冶金工业基地。
依托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扶持壮大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等四大产业集群,逐步把我市打造成自治区的氯碱煤焦化工和特色冶金基地。继续保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确保总投资454亿元的40个自治区级、22个市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力争当年完成投资65亿元。突出抓好电源点项目建设,海电三期、蒙华泰热电二期等在建项目年内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51万千瓦,同时力争再开工一批新的项目。积极支持总投资3.1亿元的输变电工程建设。促进煤化工业发展,加快神华集团总投资52亿元的发电、焦化、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骆驼山煤田开发项目。大力发展氯碱工业,重点抓好海吉公司、黄化公司、海化公司等氯碱扩建项目。努力延长电石、氯碱化工产业链,开工建设一批双氰胺、石灰氮、醋酸乙烯等下游产品项目。大力发展以工业硅为支撑,以有机硅、无机硅为主的硅化工产业,重点抓好金宇硅业10万吨工业硅、多晶硅电公司1000吨多晶硅项目。加快高档建材发展步伐,支持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推进镀膜高档玻璃生产线建设,扩大新型建材产品生产规模。积极争取包钢200万吨特种钢项目落户我市。
认真开展资源勘探工作,摸清家底,做好优势资源的开发规划。保护性开采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限制原煤外运,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大力支持东乌铁路和策克口岸到乌海的铁路支线建设,促进资源接续和合理利用。选择重点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加大煤气利用力度,积极做好天然气入城利用准备工作,推进矸石发电、中水回用、电石渣浆和垃圾综合利用,实现废弃物的减排和循环生产,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高标准完成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争取进入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城市。
继续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园区功能布局,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运用市场手段,鼓励发展自备电厂,推进现有高载能企业联合重组,促进老园区、新电源、专用网一体化发展,扩大生产规模,抵御市场风险。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以科技型企业、重点行业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中蒙制药、特种氧化铝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培养一批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强化调节手段,抓好煤电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加强供需有效衔接,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建“小三角”区域服务中心。
政府工作计划
今年是确保“**”计划全面实现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460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7.6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168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284.4亿元,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亿元,增长16%。全口径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9‰以内。
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紧紧围绕“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目标,坚持“实力决定一切,稳定压倒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定不移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尽快把**建成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奠定坚实基础。
在政府工作中,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几点:一要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进步。二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要突出经济发展重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全力推进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积极推进以畜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依靠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的改善,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五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化进程
要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力争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使工业在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努力把**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今年,要继续按照“强化二产”的方针,大力引进和发展工业项目,确保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重点扶持和提升石化、冶金、建材、轻工、纺织、机电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能源开发、畜产品加工等新兴特色高科技产业。加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突出抓好SK手机、中泰化学、子午线轮胎等13个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用好2000万元工业项目财政专项贴息资金,加快整合服装鞋帽、家具制造、民族工艺等中小企业群体,促进都市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加快“两区三园”建设,努力把高新区建成全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地,把经济开发区建成全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高地。把头屯河工业园建成食品加工、生化制药、金属制品基地,把东山区工业园建成新型建材和化工基地,把水区工业园建成以家具、服装、鞋帽加工为主的都市工业基地。
政府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规划承前启后、加速推进的关键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使我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正确估计形势,抓住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紧紧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发展机遇,科学确定今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工作任务。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十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优化经济结构,加强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始终坚持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努力改善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改善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始终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滴道而努力奋斗!
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达到1294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达到26530万元;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39330万元;农业总产值增长10%,达到35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2%,达到70840万元;财政收入增长15%,达到2072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达到7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达到563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8895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8%、1.6%、0.4%。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住政策机遇,推进大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研究政策,谋划项目。研究吃透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十项措施,结合滴道实际,用足用活国家政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向。成立大项目办,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统筹各条战线,从确保民生、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精心谋划、筛选一批大项目,充实完善大项目库。根据国家阶段性工作重点,分批次做好项目的可研编制、上报等前期工作。
健全机制,争取项目。积极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确保储备的大项目第一时间上报,并争取列入省或国家项目库。对上报的项目实行专人负责,搞好上下衔接,力争早立项、早审批、早实施。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为加快发展赢得最大的主动。
加强服务,落实项目。提升在建项目推进速度,确保按计划达产达效。认真落实筹建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土地、环保等问题,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引导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尤其是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大服务扶持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努力创建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
政府工作任务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我区推进"五质大提升"的加速之年,也是实施"六大百亿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保持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现代化都市新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省市委全会和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以民为本,实施城市化工业化两轮驱动、"一化带四化"同步发展战略,调优发展空间,做优发展环境,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五质提升,努力把余杭建设成最适宜居住的"美丽之洲"。
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3.8%;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增长20%;农业总产值51亿元,增长5%;财政总收入76.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41亿元,分别增长17%和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5亿元,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5亿元,增长15%;自营出口27.2亿美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50元,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71‰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20*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注重特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10条优势农业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3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5亿元。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新建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2家。启动"中华农业大观园"建设,继续加快高新农业示范中心建设,辐射带动面积达到1.2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6亿元。发挥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作用,继续实施农业新产品开发、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工程。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创建5个区级示范性合作社。加强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认证,确定区级标准化项目10个,申报安全农产品8个、安全农业产品基地3万亩。健全重大动植物疫情预警预报、防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进一步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完成万亩沃土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7500亩。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工程,规划建设10万亩竹子现代示范园区,创建2个可食林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余杭组团区域防洪规划和调度方案,实施东苕溪安溪束窄段拓浚工程,开展北塘堤塘与10座临村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政府工作计划
20*年,是跨入新世纪和实施“**”计划的起步年,是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乘势而上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之年。因此,2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七届七次、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六次、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稳中求进,有所突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力争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成绩,为金山新世纪的发展迈好第一步。
为此,建议20*年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2)工业总产值增长15~18%;
(3)农业总产值增长4%;
(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
政府工作计划
20*年是实施“**”计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我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需要灵活应对宏观环境方面复杂多变的各种因素。一是国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西部地区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二是自治区对我市加快民展寄予殷切期望,提出了“两增两提”的要求,希望我们加快发展步伐,扩张经济总量,力争“**”期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000元,着力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我国正式入世,有利于我们积极吸引外资,扩大优势、特色工业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力度。四是经过近年来的改革、调整,我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2000年以来开工建设的项目投资近60亿元,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今年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还存在许多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世界经济走势低迷,增长速度趋缓,市场需求乏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势必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为此,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稳步健康地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以“两增两提”统揽全局,继续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科技创新,加快生态建设、基础性建设和城市建设,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1.2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完成50650万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9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00元,增长9.8%;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0元,增长10.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着力提高工业化水平。
继续扩张总量,估化结构,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
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规模,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个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步伐,制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扶持新兴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加快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重点解决供电、供水、通讯等问题。进一步落实高载能工业区优惠政策,严格新建项目的规模和环保要求,大力引进新项目,抓紧完成在建及改扩建项目,扩大高载能工业总体规模,提高高载能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和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
政府工作计划
20*年,是贯彻党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之年,是完成“**”计划和实现“两增两提”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迎接20*年自治区城乡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的奋斗之年。纵观当前形势,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热情,全市上下求进步、谋发展的大气候已经形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自治区正在争取把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列入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乌海将面临着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特别是自治区批准建设高载能工业区以来,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积蓄了较强的发展后劲。这些都为乌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要充分估计到,电力、运力和资金仍是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电力建设周期较长,日趋紧张的缺电局面短时间不会根本缓解;受诸多因素影响,重点项目的落实还需做大量艰苦的工作;“非典”防控在短期内会对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对我们实现全年的奋斗目标形成很大压力。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勇于进取,迎难而上,努力实现乌海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市委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WTO的机遇,以“两增两提”统揽全局,以承办全区城乡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水平,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2.7亿元,增长22%;财政收入完成6.25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亿元,增长2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9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0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要以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为主攻方向,以发展高载能工业为突破口,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等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扩张为着力点,发挥比较优势,迅速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