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4 11:49: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府补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府补贴

农产品政府补贴发展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的经验与改革,阐述了欧盟的农产品政府补贴与高成本农业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增收和政府补贴问题,提出我国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政府补贴;农民增收;高成本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农产品的政府补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用来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基本政策。国际上,乌拉圭回合后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要求,特别是多哈会谈中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要求削减和改革农业补贴的巨大压力,以及因为补贴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对其农业补贴进行了改革。总的来说,改革进展缓慢。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对农业实施保护,并逐步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本文不反对农业的政府补贴,补贴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国外的经验说明补贴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一,从成本来说补贴最终可能导致欧盟那样的“高成本农业”;其二,补贴也有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贸易摩擦。因而,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经验与改革、结合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增收和政府补贴问题,提出我国的政策选择。

对于农村的发展,古斯托·内梅什和苏珊娜·法洁卡什基于中央-边缘模式,提出了多功能农业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从而可以解释地方发展以及\或者农村资源再配置如何借助中央的帮助为农村争取利益的同时又保持未来农村价值的实现潜力。普拉布·平加利基于农业部门的增长对经济全面发展的贡献这一古老命题,探讨了全球化和食品体系转型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农业部门的影响。国内的李先德全面介绍了OECD国家的农业支持以及政策改革并对其做出了述评。陈薇从加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资金转移支付力度、改革现有直补模式、提高补贴效率以及完善补贴政策体系等方面对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改革建议进行了研究。钟甫宁、何军通过分析价格支持、生产资料的补贴、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和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投资、直接补贴以及土地产权及其收益(土地增值)等政策或者政策建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后,指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只能依靠劳动力转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上,徐全红从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加大农业补贴的法理基础。

二、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与改革

查看全文

北美农业政府补贴政策启发研究论文

[摘要]各国政府为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农业补贴政策。本论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并提出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政策制定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政策农业补贴美国农业政策

一、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1.农产品补贴政策

美国现行农产品补贴政策继续沿用2002年农业法案中的“营销援助贷款”、“贷款差价支付”、“固定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几种政策工具,为农场主提供支持和补贴,构成严密的收入安全保护网。只是新农业法对补贴范围和资格都做了调整。

(1)营销援助贷款。营销援助贷款是指生产指定农作物的农民在生产之前可以用预计的农作物产量为抵押获得为期9个月的无追索权贷款。收获之后,在贷款到期前,当市场价格高于借贷率与利息之和时,农民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农产品,偿还贷款;当市场价格低于借贷率和利息之和时,农民可以以抵押的农作物偿还贷款。

查看全文

社保局从业人员实施政府补贴培训试行意见

为促进“万人就业项目”的实施,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组织实施万人就业项目的试行意见》(沪府办[20**]**号)的精神,决定将“万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纳入政府培训经费补贴的范围,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试行意见:

一、培训的组织管理

凡纳入劳动保障部门培训经费补贴范围的万人就业项目上岗培训,由各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和培训组织工作,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培训方案审定和培训经费核拨工作,由各区县项目主管部门和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培训过程的指导管理工作。

二、培训内容和培训经费的核定

职业资格等级范围内的万人就业项目上岗培训,按职业资格要求实施培训,培训经费参照政府补贴培训指导价执行。

职业资格等级范围之外的万人就业项目上岗培训,由各项目主管部门将制定的培训实施方案(包括培训计划、大纲、培训费用估算等)提交**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负责对提交的培训内容进行审核,并确定培训项目经费补贴的指导价(原则上培训课时在120课时以内,培训补贴指导价按每课时3.5元左右核定)。

查看全文

剖析公司控股股东、政府补贴与企业盈利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数据检验了控股股东持股或实际控制人性质、政府补助以及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多数年份,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修正的盈余反应系数正相关,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国有股东时,盈余信息含量更高;控股股东在某些年份确实通过政府补助影响了盈余质量,控股股东通过政府补助提高了盈余,却降低了盈余质量,用股权的激励效应解释控股股东和盈余质量的关系并不完全合适。

关键词:控股股东;政府补助;盈余质量

由于我国的特殊所有权结构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天然联系,控股股东或政府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会干预企业行为。所有权结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似乎是永远也研究不完的问题,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所有权结构与业绩之间或正或负、或U型或倒U型、或者无关的各式各样的结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很少探究业绩的质量。

近年来,学者们也十分热衷于研究所有权结构或大股东是如何“掏空”上市公司的(Johnson;Shleifer&Wolfezon;Fan&Wong,2002;李增泉等;等等),很少有人研究政府的支持之手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而这个问题在我国要比西方国家更为突出。1999年,我国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占上市公司总数约55%,均值达557万元。

本文将所有权结构、政府补助与盈余质量联系起来,研究控股股东是如何通过政府补助这只手来影响盈余质量的。国外的研究多是以发达资本市场为例,而我国的所有权结构显著不同于西方国家,比如我们的国有股及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40%左右,有3个以上控股股东的企业微乎其微,是否存在股权制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所以,在我国研究所有权安排与盈余质量的关系需要考虑中国的制度背景。同时,国外鲜有以政府补助为视角研究盈余质量的,中国的背景为我们提供了平台。国内的多数研究都围绕着所有权结构(股权结构)与业绩的关系,少有深入到盈余质量这个话题。我们认为,盈余质量比盈余或业绩更重要,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深层次要求,更利于保护投资者及反映上市公司的质量。而关于国有股权、政府补贴与盈余管理这个话题,现有文章的统计检验不够细致且样本较早,本文追溯到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并以政府补助为中介变量,研究政府的支持之手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一、控股股东影响盈余质量的理论分析与假设发展

查看全文

居民常用药品补贴制度

第一条根据《关于印发*市20*年实事项目的通知》(苏办发〔20*〕11号)和*市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精神,为做好“对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试行常用药品政府补贴”工作,降低社区常用药品零售价格,切实减轻居民负担,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根据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居民常用药品政府补贴”是指: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门诊医疗服务时,所用常用药品按政府补贴价结付。居民常用药品的政府补贴价由市物价局按*市药品零售限价的80%核定。居民常用药品政府补贴资金社保基金负担50%,市财政负担30%,卫生部门负担20%,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录内药品的政府补贴价低于零售价的20%。

第三条实施范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四条补贴对象:参加我市社会医疗保险的并持有劳动保障卡的参保人员。

第五条《*市居民常用药品政府补贴目录》由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市物价、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医疗和药学专家、社区全科医生代表,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共同制定。

第六条列入社区常用药品政府补贴目录的药品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查看全文

高新技术企业财税政策激励效应分析

摘要:文章从“投入-产出-收益”的企业创新链视角,基于生产函数理论构建不同财税政策的激励效应模型,采用2014-2018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检验了政府补贴、所得税减免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异质性激励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财税政策确实提升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但激励效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投入端,所得税减免政策的激励效应更加显著;在产出端与收益端,研发加计扣除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得出,盈利能力可能是影响政策效应的关键因素。研究建议构建以税收优惠为主的研发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不同财税政策的互补性功能,形成具有差异性、精准性的财税激励政策组合。

关键词:家族企业;人口结构;教育状况;创新激励

一、引言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激发增长新动能,释放发展内在活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强调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2019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创新链上承担着研究开发、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的重要任务[1],但由于创新活动有高风险、高投入与高收益不确定性的特点,研发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使企业创新投入无法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水平,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研发有效供给不足,引发“市场失灵”,亟需政府通过政策工具予以调整。财税政策被认为是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扶持之手”被各国政府广泛应用。一方面财税政策增加了企业的收益,补偿了研发活动需要承担的高风险,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投资成本,并向市场发出未来市场需求的“信号”[2],肯定企业研发质量与发展前景,从而激励企业增加研发创新投入。政府不断加强对企业研发财税支持的深度与广度,各项财税政策也得到了企业广泛的应用与认可。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研究的数据显示,有大约一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为国家各项财税政策是积极有效的①。政府对企业研发的财税投入也逐年增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从2010年的4114.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518.2亿元,年均增长率10.27%。由于我国没有编制税式支出预算,无法准确衡量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支持规模,但来自工业企业的数据显示:2010-2015年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从261.74亿元增长到537.34亿元,年均增长率7.81%,享受所得税减免税额由346.31亿元增长到702.34亿元,年均增长率15.19%,享受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额由178.19亿元增长到449.2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8.67%。可以看出,税收优惠较政府补贴的增长速度更快,并且从规模上超过了政府补贴。政府为激励市场主体的研发活动“让渡”了大量的财政收入[2],基于财政资金的公共性、稀缺性和使用效率[3],科学的评价财税政策的效果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政府补贴政策方面,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政府补贴能够激励企业创新投入。LeeandCin(2010)、Klette等(2012)与Jourdan(2017)等以韩国、挪威以及法国等国家的企业数据为对象研究后发现,政府补贴补充了企业的现金流,降低研发成本,帮助企业跨越风险性研发障碍,鼓励了企业增加研发投入[5-7];张爽等(2016)、陈玲和杨文辉(2016)、孙晓华等(2017)与姚东旻和朱泳奕(2017)等利用中国企业数据研究后同样肯定了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效果[8-11];但还有一些研究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可能产生“挤出效应”,郑世林和刘和旺(2013)、Marino等(2016)、Guo等(2016)、Boeing(2016)等研究均指出企业在获得政府补贴后缩减了自身的研发投入[12-15]。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ParisiandSembenelli(2003)和Czarnitzki(2010)研究指出,各项税收激励政策对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的企业研发投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6];吴松彬等(2019)提出研发加计扣除与所得税减免均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17]。但在对研发产出的影响方面还存在不同结论,李维安等(2016)提出虽然总体而言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的作用,但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将这项政策作为规避税收的“税盾”[18];冯泽等(2019)肯定了研发加计扣除的积极引导作用,但提出研发加计扣除对研发产出强度无显著影响[19]。还有学者对不同财税政策进行了比较,郑春美和李佩(2015)的研究肯定了政府补贴的积极作用,但税收优惠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研发带来了消极的影响[20];柳光强(2016)提出政府补贴对部分新兴行业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但对生物技术、新能源行业的抑制作用显著,且税收的激励作用对各细分行业并不显著[21];寇明婷等(2019)提出税收优惠政策显著的激励的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出,但政府补贴“挤出”了企业研发投入且对研发产出缺乏实质性影响[22];宁靓和李纪琛(2019)基于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得出政府补贴显著的激励了企业研发投入,但税收优惠对研发产出的激励作用更加显著[23]。由此可见,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关注单项政策工具对研发投入、产出或收益等某一维度的影响与效应且并未形成统一结论,因此仅面向企业某一类研发行为的评价无法全面的说明问题。也有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财税政策对研发投入与产出的评价对比,但缺乏从创新链全视角对财税政策效应差异的系统性评价,难以形成针对提升政策结构性和精准性的有效建议。基于此,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现有研究:第一,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多基于上市公司数据,但上市公司在创新层次,对政策的理解和利用以及资源配置吸收能力等方面与非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真实反映政策效应,文章以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有效补充,加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财税政策的重点扶持激励对象,承担了培育新市场动力的任务,在财税政策效应评价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二,文章将基于创新链视角全面评估不同财税政策所发挥的效应。创新链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创新需求为基础,由创新活动构成的链条。基于“科学-技术-生产”范式[24],创新链被分为基础知识研究阶段、知识应用阶段和商业化阶段,企业主要承担了后两个阶段的任务。因此文章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19],分别从投入端、产出端与收益端对比讨论不同财税政策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让渡给企业的财政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配置。第三,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激励企业研发行为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税收优惠又分为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两种实施方式[3]。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性企业会结合财税政策的作用特点与自身的需求在不同的激励政策间有所侧重,文章选择政府补贴、所得税减免与研发加计扣除代表不同特点的财税政策,研究结论能够为政府研发财税激励整体体系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1.财税政策与企业创新链。文章拟从创新链投入端入手,参考索罗(1956)的生产函数模型,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如式(1),分析不同类型财税政策对企业最优研发投入的影响。Yt=At×RDtα×nonRDtφ(1)其中RDt为高新技术企业第t期的研发投入,nonRDt为第t期的非研发投入;α和φ分别是研发与非研发投入的产出系数,为研究简便,文章预设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报酬不变,即α+φ=1,并忽略研发投入的折旧;变量At为技术系数,用以测量t时期企业的技术水平。表1展示的式(2)~(12)是以式(1)为基准模型推导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政策扶持下的资金约束方程、最优研发投入与政策效应,变量说明与推导过程见表1的注1与注2。由表1可以看出,如果将相对于基期的最优研发投入量的变动做为各项财税政策对创新链投入端的政策效应,即每增加1单位的政府补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增加[αλSubt]/P1单位(如式(6));所得税减免的政策效应为企业新增研发投入[αλ(τ-τ*)max(It,0)]/P1单位(如式(9));而研发加计扣除的政策效应如式(12)所示。由于实施过程与作用机制的不同,政府补贴、所得税减免与研发加计扣除不同程度的激励企业研发活动。进一步考虑信息不对称情况,政府补贴、所得税减免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也会在创新链不同维度发挥作用,带来差异性的激励效应[21]。政府补贴充实了企业现金流,增加了企业的收入与利润,对于研发费用与研发风险双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确实提高了研发的可持续性。但政府补贴往往在研发开始之初就已经确定,随着研发进程的不断深入,政府补贴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小,激励效应也在不断削减;加之补贴的非市场性(Non-marketing)使得政府更关注补助分配过程而非使用过程[22],可能诱使企业将原先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加入研发活动;从交易价格的角度来看,政府补贴并不是企业自己辛苦赚来的财富,企业在评价和反馈资金使用情况时并不完全基于市场效率,更有可能会诱发“贵买贱卖”问题(EasyComeEasyGo)[25]。与政府补贴不同,所得税减免对于企业来说是“自己的财富”,企业对这部分盈余的支配度较高,但由于政策目标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不一致,企业可能会将资源优先投入到私人收益较高或具有短期前景的项目中,而这些项目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研发产出或研发收益的提高;研发加计扣除更多的作用于研发活动的中后期,可能对创新链产出端或收益端更有意义,但政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有可能诱发道德风险,企业在核算加计扣除费用时可能将其他活动的支出作为符合要求的支出以获得更多税收抵扣[26]。政府补贴与所得税减免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前期的支持作用更大,可能更多的作用于研发投入,研发加计扣除更多的激励了企业创新成果的产出与新产品收益,基于此提出如下两个假设:H1:政府补贴、所得税减免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三者之间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H2:政府补贴、所得税减免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在创新链不同维度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2.企业盈利能力与财税政策的激励效应。由表1可知,与财政政策不同,所得税减免与研发加计扣除的政策效应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由式(9)可以看出,当企业盈利为0时,所得税减免无法发挥激励效应,但对于盈利能力高的企业来说,所得税减免提高了税后利润,增加了税收资本收益率,激励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研发;式(12)显示,若将本期利润以借贷的方式参与本期研发投入,高盈利能力意味着企业本期能够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进一步,由于盈利能力存在差异,企业研发活动在研发阶段与转化阶段的偏好也各不相同,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倾向于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活动,获得科技创新成果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对于盈利能力较弱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首要任务是扩大收益,开展自主研发活动的周期长风险大,引进技术或购买专利并加速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获得新产品收益是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面对为实现同一政策目标“一刀切”的财税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有较大的动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不同激励政策间做出取舍,因此文章提出第三个假设:假设H3:政府补贴、所得税减免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不同盈利能力企业的创新链不同维度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

查看全文

牧业局肉羊收购补贴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牧民增收牧区发展的紧急通知》(府发〔〕39号)精神,加紧实施肉羊收购补贴政策,带动牧民收入增长,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肉羊收购承担企业

肉羊收购由市内市级和市级以上肉羊加工龙头企业承担,包括四季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神牛业有限公司、兴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市四季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厂、宏盛肉联有限公司准格尔旗分公司、市上海庙熹里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托克旗伊吉汗羊绒制品有限公司阿尔巴斯食品加工厂等7家企业。

二、肉羊收购的质量标准

育肥细毛羊羔羊、本地绵羊与专用肉羊杂交的育肥羔羊为优质肉羊,按胴体重高于市场价1.5元/斤收购,企业收购1只符合生产高档羊肉产品的肥羔,市旗两级补贴20元,企业要努力开拓市场,高档羊肉每斤售价不低于20元;绒山羊、本地绵羊和淘汰肉用母羊均为普通肉羊,按照现行市场价收购(现行市场基准价格为每斤胴体重12元),企业收购1只普通肉羊,市旗两级补贴10元。

三、肉羊收购补贴期限和资金来源

查看全文

农产品补贴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的经验与改革,阐述了欧盟的农产品政府补贴与高成本农业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增收和政府补贴问题,提出我国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政府补贴;农民增收;高成本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农产品的政府补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用来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基本政策。国际上,乌拉圭回合后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要求,特别是多哈会谈中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要求削减和改革农业补贴的巨大压力,以及因为补贴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对其农业补贴进行了改革。总的来说,改革进展缓慢。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对农业实施保护,并逐步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本文不反对农业的政府补贴,补贴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国外的经验说明补贴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一,从成本来说补贴最终可能导致欧盟那样的“高成本农业”;其二,补贴也有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贸易摩擦。因而,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经验与改革、结合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增收和政府补贴问题,提出我国的政策选择。

对于农村的发展,古斯托·内梅什和苏珊娜·法洁卡什基于中央-边缘模式,提出了多功能农业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从而可以解释地方发展以及\或者农村资源再配置如何借助中央的帮助为农村争取利益的同时又保持未来农村价值的实现潜力。普拉布·平加利基于农业部门的增长对经济全面发展的贡献这一古老命题,探讨了全球化和食品体系转型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农业部门的影响。

国内的李先德全面介绍了OECD国家的农业支持以及政策改革并对其做出了述评。陈薇从加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资金转移支付力度、改革现有直补模式、提高补贴效率以及完善补贴政策体系等方面对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改革建议进行了研究。钟甫宁、何军通过分析价格支持、生产资料的补贴、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和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投资、直接补贴以及土地产权及其收益(土地增值)等政策或者政策建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后,指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只能依靠劳动力转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上,徐全红从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加大农业补贴的法理基础。

查看全文

劳动局建立职业培训补贴意见

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补贴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本市将为就业有困难、需要提高职业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培训补贴个人帐户”(以下简称“培训个人帐户”),发放“职业培训帐户卡”(以下简称“培训帐户卡”),在现有政府补贴培训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劳动者持卡参加培训。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个人帐户的建立

具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就业有困难、需要提高职业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可以凭本人《劳动手册》、身份证或社保卡(其中非本市身份证号码的须提供本市户籍证明),就近到各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申请建立本人的培训个人帐户,领取培训帐户卡。

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应根据**市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个人相关信息核对申请人的身份状态。

二、培训个人帐户的资金

培训个人帐户的资金仍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每个培训个人帐户的起始资金为**元。培训个人帐户的资金不得转让、继承,不能以现金形式支取。

查看全文

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通告

根据市区实际,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就完善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市区“三自运行”人员经国土资源部门资格认定,并按规定兑现被征地农民相关待遇后,纳入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其中,政府补贴资到位率未达到30%的,必须一次性先予补足。

对今后新产生的被征地农民,严格实行即征即保,及时纳入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市区范围内今后一律不准产生“三自运行”人员。

二、各区和开发区“三自运行”的人员经国土资源部门资格认定纳入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后,市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府补贴资从土地合同出让中提取(即:市直15%、婺城区15%、东区25%、开发区15%、东开发区25%、西开发区20%)。其中:未到位的政府补贴资必须在5年内筹措到位,各年度具体筹措额度由市财政局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商定,若当年从土地合同出让中按规定比例扣缴的政府补贴资低于年度筹措额度,则由市财政局在年度财政体制结算时扣足。

三、进一步规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府补贴资扣款程序,对确有特殊情况需缓缴、免缴的,严格执行市长一支笔审批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四、凡属市区交叉征地和因国家重点项目征地而产生的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政府补贴资市、区财政应分别筹集的数额,由国土资源部门进行资格认定后,报市政府审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