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4 11:42: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府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二

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生的内容字字重千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加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份报告列出了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政策。从就业到医疗保险,从城乡低保到教育卫生,还有多项民生重点工程……归纳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的各项内容,一份详细的“民生清单”跃然眼前。

今年民政部门有五个着力点,首先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城市低保、农村低保,还包括五保供养、灾害应急救援、灾民生活救济、临时救助,和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城乡一体、规范的多层次救助体系可以提高社会救助功能,更好的为需要接受救助的群体提供帮助。其他四个着力点是推进城乡社区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双拥优抚安置、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以及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2009年民政部门会积极协调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农村低保年标准要提高到1000元以上,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60元以上,保障覆盖率提高到3.1%以上。针对五保供养、孤残流浪儿童救助和老年福利设施建设,民政部门也制定了工作目标。其中: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要提高到75%;全市60%以上的敬老院要达到省级规范化敬老院标准。另外,80%的敬老院要力争做到电视机、锅炉、浴室、卫生室、娱乐设施配套完善。孤残流浪儿童救助和老年福利事业的工作目标是,全市老年福利机构养老床位要达到3000张以上,城乡孤儿的集中供养率要达到50%以上。还有福利彩票销售,2009年要力争销售1.6亿元,筹集公益金2000万元以上。

慈善工作2009年要全力打造“泰山慈善爱心救助”品牌,开展集中捐赠活动,探索开展企业慈善基金认捐、经常性捐赠、捐款、捐物与义工相结合的新途径。根据制定的目标,2009年慈善募捐要达到2000万元以上,义工人数要达到2万人以上,慈善爱心超市要建到100家,慈善部门救助城乡困难群众5万人以上。

2009年力争80%以上乡镇驻地建立“慈善爱心超市”,按照“社企联合,市场运作”的模式,加快慈善超市建设,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能通过慈善爱心超市得到救助。

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查看全文

政府调研报告

党的***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我们结合对***报告有关理顺分配关系论述的学习,在20*年开展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并于当年11月23日-12月12日,对瑞典和德国的中产阶级状况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先后拜访了瑞典社会保障部和斯德哥尔摩省社会保障局,柏林议会和德国工会杜塞尔多夫地区分部。现在,将有关调研收获汇报如下:

一、瑞典和德国是中产阶级队伍相当庞大的国家

1,瑞典的中产阶级

瑞典现有人口887.8万(截至20*年7月),人口增长率为0.01%,几乎是零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占65.0%,有570万人,其中450万为就业人口,120万为不在业人口.雇员每周工作5天,全年累计工作1.5万小时;每年享受5周的法定有薪假期,在昼长夜短的夏季,大家纷纷到国内外去旅游。女性平均寿命为82.78岁,男性平均寿命为77.31岁,平均每个家庭有1.8个孩子。20*年瑞典人均GDP为2.54万美元,经济增长率为1.8%,通货膨胀率为2.2%,失业率为4.0%,人口城市化率90%。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免费教育,国民识字率为100%,目前瑞典的大学生入学率为60%。显然,瑞典是一个人类发展指数很高的国家。

瑞典王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因此并未受战火破坏,这是瑞典的鲜明个性。这种“中庸之道”的文化个性与其中产阶级队伍的形成不无关系,目前瑞典中产阶级的比重占55%(主观认同率高达80%),是世界上中产阶级队伍最庞大的国家之一。瑞典实行发达的私营工商业与比较完善的国营公共服务部门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素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著称。农业较发达,以畜牧业为主,其粮食和畜产品自给有余。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9%,仅有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瑞典工业高度发达。森林、铁矿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采矿冶金、林业造纸、电力和机械制造四大传统工业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瑞典不断加大研发(R&D)的投入力度,高科技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交通、通讯、医药保健、信息、环保等在世界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拥有爱立信电讯公司、ABB电气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伊莱克斯家电公司等大型跨国企业。工业总产值中,机械占45%、林业加工占21%、化工占11%、食品占10%、矿产占7%、其它占6%。这些构成了瑞典庞大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

20*年,瑞典妇女平均年收入(税前,个人所得税大约平均为30%)为23.5万瑞典克朗(下同),男性平均年收入为30.5万克朗,妇女为男人收入的77%,原因是一些妇女从事的是非全日制工作。瑞典人均年消费11.08万克朗,85%的家庭拥有小轿车,75%的家庭有电脑,50%的家庭有郊外私人别墅,70%的家庭每年出国度假和旅游。普通瑞典市民心目中的中产阶级是一对父母,一对孩子,人均住房面积80平方米。在瑞典,由于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高,家里只要有一人正式就业(拥有全日制工作)就可以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平。瑞典雇主税的税率是33%,这是支撑瑞典福利水平的重要财源。

查看全文

政府报告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力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是金塔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一年,是政府办大事、办实事最多的一年,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一年来,政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支持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了十六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预计全县可实现生产总值24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5亿元,增长40.5%;财政收入11105万元,增长6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增长25.8%;工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31.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2.2‰;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新的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打开新局面。深入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全县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40项,投资总额比上年增加2.78亿元,是近年来投资增幅最快、投资额度最大的一年,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完成,有力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投资4500万元,完成了易地搬迁、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明显提升;水利基础不断加强,投资4496万元,完成了鸳鸯灌区续建配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智能化机井计量设施架设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投资1500万元,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金沙湖绿化等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35万亩、义务植树65万株、滴灌造林2600多亩。交通道路建设成效显著,投资6908万元,建成乡村道路225公里。电力事业稳步发展,投资3576万元,完成城南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和城乡电网增容改造,提高了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数字电视普及面稳步扩大,电信、移动通讯网络继续完善,农村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发展项目成效明显,投资6500万元,完成第四中学扩建、县医院住院部综合楼、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楼等工程项目,改善了公共服务条件;投资2780万元,完成国有粮食储备库、再生资源处理利用中心、榆树观扩建等商贸旅游项目,带动了商贸旅游经济发展。积极配合市上完成了酒航铁路线路确定和车站、停靠点布局规划。同时,抢抓省市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谋划,积极争取,能源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微风发电试验项目开工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火力发电项目完成厂址选定、资料收集及预可研工作,大型核燃料后处理项目在我县选址进展顺利。近期,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增加项目投资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城区垃圾处理项目已经批准立项,城市污水处理和一批电力、水利、社会事业项目正在衔接落实中。

——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大项目数量明显增多,全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9项,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达到11个,比上年增加7个,其中,浩德矿业公司10万吨铅锌选矿、昌鑫矿业公司10万吨铁精粉生产、天源矿业公司3万吨萤石浮选、陇冠矿业公司200万张玻镁板生产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按照政策扶持、资源配置、培育骨干、提高效益的思路,紧紧围绕棉花、番茄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和铜、铁、铅锌、萤石为主的矿产品加工,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5户,税收超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8户,其中,宏运矿产、亚泰有色、西域阳光3户企业上缴税金突破1000万元。通过规范布局,提高标准,整合重组,完成了12户棉花加工企业的整合任务。采取“非加工莫入、非加工莫出”的措施,有效整合矿产资源,规范矿产秩序,扶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年产铜精粉8000吨、铁精粉60万吨、氧化球团20万吨、硅石30万吨、原煤63万吨的生产能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园区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编制完善了《金鑫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范调整了园区功能布局,投资260万元,重点实施了绿化滴灌和上下水处理等工程;投资520万元,完成了北河湾矿化工业区和西川工业集中区服务中心、水、电、路、绿化等基础建设,基本达到了项目入驻条件。三个园区新入驻项目11个,累计达到24个,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预计全年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44.3%,上缴税金5350万元,增长44.6%。

查看全文

政府报告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8年的工作回顾

2008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初步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7600亿元以上,增长17.5%;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107.3亿元,增长3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480元和4650元,均实际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城镇登记失业率4.1%;节能减排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指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增长8%。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420亿斤,增产58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牲畜头数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肉类产量220万吨,增长6.6%。现代农牧业全面推进,优质高产高效作物和良种牲畜比重分别提高5个和1.5个百分点,设施蔬菜和马铃薯面积分别增长34%和127%。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3%。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3620亿元,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0亿元,增长24%。能源基地建设不断加强,煤炭产量44亿吨,发电量2100亿度,分别增长24.3%和8.7%。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增加值分别增长30%和18%。第三产业平稳运行,实现增加值2600亿元,增长14%。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700亿元,增长2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0亿元,增长24%。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东部盟市发展步伐加快。

查看全文

政府报告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改革开放30年及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中原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可比口径统计,预计(下同)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是1978年的66倍,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9.2亿元,是1987年的34.8倍(1987年才有区级财政收入统计),年均增长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亿元,是1978年的1300倍,年均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是1978年的237倍,年均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59:30.5:10.5调整为0.6:42:57.4。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建立,计划经济下的物资短缺被市场经济下的物质极大丰富所替代,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政府机构等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区品位全面提升,靓丽、宜居的城区形象初步展现。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彻底免除了农业税,城乡全部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60元,是1978年的30倍,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20元,是1978年的66倍,年均增长15%。昔日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正在向现代工业强区迈进,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正在中原大地迅速崛起!

2008年是全市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决战决胜之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服务大局”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立区、三产兴区、教育强区”战略,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坚持“工业立区”,以郑州纺织产业园、郑州机械制造(加工)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集聚步伐,提升工业总体实力。全力推进郑州纺织产业园建设。园区已累计入驻企业(项目)25家,6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投入20多亿元,被认定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国家棉花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楼正在建设;中国500强企业德力西集团签订入驻协议,计划投资35.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纺织品交易信息物流中心;郑纺机搬迁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泰阳纺织4个分厂主体建成,服装加工区2家企业建成投产,光大印染、娅丽达服饰等6家企业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污水处理厂和热力项目一期完工;汪庄村拆迁圆满结束,安置区正在建设。郑州机械制造(加工)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园区总体性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并经市政府批准,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年工业销售收入完成4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8.5亿元,工业投入完成2.5亿元。加大对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投入科技三项经费959万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扎实推进扶优扶强工程,工业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区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55亿元,增长18%;工业投入完成11.5亿元,增长20%。加强教育宣传,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查看全文

政府党政报告

本届政府自20*年履职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发展举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奋力崛起,克服了洪灾、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初步统计,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36亿元,比2003年的12.08亿元增加5.28亿元,年均增长10.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3亿元,比2003年的7.00亿元增加4.23亿元,年均增长16.2%,连续三年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22亿元,比2003年的6.06亿元增加4.16亿元,年均增长14.9%;工业增加值4.78亿元,比2003年的3.25亿元增加1.53亿元,年均增长19.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4亿元,比2003年的3.40亿元增加1.94亿元,年均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4亿元,比2003年的4.31亿元增加1.63亿元,年均增长11.3%。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10429万元,比2003年的6180万元增加4249万元,年均增长19.1%,其中县级收入6219万元,比2003年的3643万元增加2576万元,年均增长19.5%。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重视加强项目开发建设,三年累计策划项目192项,年更新率达41%。实施各类投资项目265项,完成投资15.5亿元,年均增长17.9%。累计引进项目186项,总投资9.76亿元,年均增长18.6%,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3项,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3项。实施重点项目建设49项,累计完成投资11.17亿元,其中圣农六期扩建加快推进,投资1亿多元日宰杀30万羽肉鸡生产线正式投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美迪化工一期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家具、玩具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竹木深加工企业上马,为工业发展增强了后劲。同时,加快工业平台建设,“福建光泽工业园区”获省政府批复和国家发改委核准,按照“退城进园、以商补工”的思路,采取“集中企业、盘活土地、筹集资金、开发园区、建设城市、统筹经营、整体推进”的运作方式,在推进和顺工业园建设的同时,又开辟了金岭工业园,总规划建设面积2.72平方公里,已完成一期1370亩的征地等前期工作。在农村,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鸡业养殖达4000万羽,比2003年增加2200万羽;烟叶种植面积达3.23万亩,是2003年的4.26倍;竹林面积三年新增1.6万亩。组织农业综合开发、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整理和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积极推进“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组建了农村“八大员”队伍,服务“三农”水平有新提高。林业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通过省市验收。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攻坚扎实推进,三年累计筹措改革资金5860万元,发放职工安置费4207万元。电力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作。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三年共减轻农民负担4041万元。农村信用社改革完成县级统一法人联社架构搭建,获得央行1000万元票据支持。殡葬改革甩掉全市末位“帽子”,火化率达78%,比2003年提高48.4个百分点。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县宾馆、电影公司、粮食批发市场等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三年共引进外资项目12项,合同利用外资193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63万美元。山海协作引进资金2.62亿元,是前3年总和的2.33倍。外贸出口累计795万美元,年均增长18%,其中,工艺箱包出口达647万美元,年均增长118%。

投资环境持续改善。投资1.22亿元的第二条入闽通道“山城线”公路建成通车,连续三年投资1.06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硬化391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位居全市第一位。邵光高速公路项目已纳入海西区高速路网规划。完成了《光泽县城总体规划》及部分控制性详规修编和审批。启动了武林路改造及中洲步行景观桥建设。总投资1911.4万元,完成了西溪万吨水厂扩建、城西供水管网建设及梅树湾、坪山道路改造和城区30条小街巷道路硬化。全面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了九龙峰、体育公园和洪光塔,新增绿地5000平方米,新建了10座垃圾中转站,启动了城市垃圾处理场建设,改造了城市灯光夜景工程。城网改造全面启动,第一座无人值守的35千伏和顺变电站投入使用。电讯业累计投资9000万元,新建基站89座,通讯覆盖率大大提高。“数字光泽”建设完成50家单位政务网横向接入。金融部门累计投放贷款3.4亿元,年均增长18%。支持民间资本新建了天福酒店和三星级圣农假日酒店。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创业竞赛、政府绩效评估逐步深入,行政服务中心运作进一步规范,投资和发展的软环境逐步改善。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三年实施圣农循环经济等科技计划项目80项,开发生物菌肥等新产品80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创办了职教中心,撤并村完小10所,新建校舍2.35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4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验收。医疗卫生设施累计投入3160万元,新建了县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大楼,改造了3所乡镇卫生院,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和“120”急救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断增强。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三下乡”和社区、企业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启动了“太史第”修缮工作,编纂出版了《光泽纵览》。城乡广播实现数字化播出,5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电视村村通,开播了电视天气预报,创办了光泽电视频道。新建了环境监测站,“一控双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县长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获全市20*-20*年度考评第二名。耕地保护工作得到切实有效落实,连续六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独生子女、二女结扎户奖励政策兑现落实,人口与计生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继续保持省级计生三类先进县称号。编制完成《光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全面开展,首创的首席统计员制度在全省推广。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台、人事编制、旅游、物价、档案、质监、药监、保险、消防、残联、计生协、贸促会以及老干部、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查看全文

政府党政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年工作简要回顾

20*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顺利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各项工作起步有力,开局良好,实现了“两个突破、两个加快”的目标。

(一)强化经济建设,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4776元,增长21.8%,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财政总收入3.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分别比上年净增7533万元和262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4%和22.9%,实现“双二十”增长目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15.5亿元,同比增长24.5%。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2837元,比上年净增398元,增长16.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6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8.7亿元,同比增长20.6%;各项贷款余额6.6亿元,同比增长12.9%。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政银合作取得新进展。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9亿元,同比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5.8%。实现市列经济强县创建目标。

查看全文

政府领导述职述廉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瞄准“效益农业”这个目标,夯实“农村稳定”这个基础,与农办全体同志一道,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三农”工作的新成效。

一、注重理论学习,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知识在更新,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唯有不断地强化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全县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讲政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努力提高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县委保持一致。坚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本领。平时工作再忙,我每天都要坚持不断充实自己,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挤出时间学业务,提高自身驾驭全局的业务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学以致用,以自身带头学习带动机关全体人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狠抓第一要务,以农民增收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扎实抓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实现了经济总量增大、效益增加、收入增多的“三增”良好局面。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比去年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去年增**.**%。种植业上,粮、棉、油料总产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减**.*%、减*.*%。畜牧业上,主要品种实物量稳步增加。生猪出栏**万头、山羊出栏**万只、家禽出笼***万羽,比去年分别增*.*%、**.*%、**%。水产业上,水产品总量稳定增长,达*.*万吨,比去年增*.*%。

二是切实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民投资创业等三项指导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县引进“三资”兴办农业项目**个,实际完成投资*.*亿元。其中规模农业龙头加工企业**个,实际完成投资****万元。新办***万元以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个,其中*个企业获市认定。农办与有关部门共同引资****万元新办的盐城四通食品有限公司现已投产。组织申报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家,引导龙头企业技改扩能*家,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家。江苏桂花工贸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协调贷款***万元,争取贴息资金**万元,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份。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通过抓引导、抓服务、抓示范、抓扶持、抓规范,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个,其中今年新发展**个,完善提高**个,基本达到了“四有”。老舍扁豆营销协会、响水镇潘庄赤穗梨产销协会和黄圩浅水藕营销协会等*个合作经济组织被认定为市级“四有”重点合作经济组织,老舍扁豆营销协会被申报为省级“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出台优惠政策,帮助**个新办合作经济组织简化申报手续,协调减免收费。大力推进农民投资创业,提高打造新型农民的水平。通过强化引导、分类指导、大户带动、政策扶持,全年新增创业人员****人,新增投资总额*****万元,新增规模经济大户***户。

查看全文

政府实习报告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广州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因此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场的发言,这些工作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如何输导和安抚这一部分人,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其实,在这些群众与企业的冲突中,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对于企业的决策,政府不能再插手去管了。但是,企业往往会沉迷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与群众沟通这一部分的问题留给了政府。到底,这一一个皮球应该怎么接才接得好,成为了政府的大难题。现在,政府往往分两部分做工作,一方面,接待上访群众,在感情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召开企业间的协调会议,引导企业兼顾社会效益,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与群众沟通、组织企业间沟通的工作正是政府公共关系,但却并未为许多人所认识。记得当初,我刚来到实习单位,里面的人还说:读公关的不是应该到酒楼去吗?我们政府不需要这样的人吧。想起来,真的为他们的无知感到可悲。在美国,政府就有专门的公关人员,负责与公众沟通、与企业沟通,甚至是政府与政府间的沟通。然而,在我们中国的政府里,公务员需要身兼数职,就连开会的会场布置,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往往是由领导带着几个下属去搞。古语有云:术业有专攻。一人同时担任着领导、律师、公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分散精力,也无法发挥长处。我想,我们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适当增添一些专业的部门,负责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有关工作呢?

四、后感记得在我们的公共关系专业课上,老师说:心地善良的人才最适合做公务员。这一个半月的“公务员”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政府是一个权威的机构,而在如此权威的机构中工作的公务员,不可避免地有着特殊的权利和地位。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中国,公务员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不过,我们希望公务员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是希望他们能从自身出发约束自己。然而,我想,人性是难以战胜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使他们有所约束。

法治才是通往“理想国”的道路。

查看全文

政府转型调研报告

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拥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并不断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转型。作为生产关系构建核心的政府职能,必然需要不断转换职能、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步伐,才能拥有调控能力,保持发展活力。政府职能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每一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工作重点。现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技术日新月异,政府职能改革的步伐也随着加快。当前政府职能正面临着由经济建设型为主向公共服务型为主的转变。如何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出发,进一步理清“十一五”新时期税收事业工作思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对新时期税收工作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一、“政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问题所在”。在改革攻坚新形势下,政府自身已成为各种矛盾汇集点,推进政府转型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有许多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政府转型即为其中之一。

(一)从外部大环境上看,政府转型是适应全球化政府改革潮流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改革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任务更加迫切。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与非盈利组织共同满足公共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良好治理的管理活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浪潮的推进下,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掀起了一股大规模的世界性公共管理改革潮流,推动了行政管理从“以政府为中心”向注重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需求为中心”转变。应该说,公共管理潮流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政府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必然反映。对我国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已经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要顺利实现我国的社会转型和升级,政府也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重新明确自己在社会转型期的职责,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比如,不仅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且要不断给社会群体、个体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管理方式上,不仅要简政放权、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更加需要程序公正、依法透明等等。

(二)从国内大环境上看,加快扩大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政府转型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是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

勿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退民进”市场化改革,我国在重塑市场主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对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市场方面,行政性配置的要素仍较多,这在金融和土地市场方面尤为突出。也就是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政府转型密切相关。离开政府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化,不切实解决政府“越位”主导资源配置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可能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政府转型,才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查看全文